• 俺们全村穿越啦上一章:第31章
  • 俺们全村穿越啦下一章:第33章

说受灾就受灾,谁管你呀!

官兵们连县城都守不住,还会顾得上乡下村民的死活?

要真是完全没人管也算了,偏偏还有一伙伙的土匪,头一遍抢粮食和银子,第二遍就刮地皮,第三遍真就破家灭门了。

虽说这是古代人吧,王大军瞧着心里也不是滋味,赶紧躲一边去,伸手把人给扶起来。

“老人家不用这么客气,就是稍带手的事儿……”

就这么一对一答的工夫,老妇人已经心里有了数。

这个汉子,身材魁梧,目光清亮,看着就正气。

能把她和小孙女给大老远地背回来,还喂了救命的吃喝,肯定不是啥坏人。

成吧,她就老着脸皮,跟小孙女死也要赖到这儿了。

王大军同老妇人一番攀谈,才知道,原来老妇人姓贺,夫家姓王,他们先头路过的那个村子就是王家村,村里也有五六十户人家。

王贺氏与男人有两个儿子,跟男人的大哥两家住的是邻居,大伯哥家里是一儿一女。

老王家这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年纪都到了,各个成了亲。

王贺氏的大儿子生了个大孙子,二儿子生了小孙女,就是现在跟在她身边的三岁小女娃。

前些年天下未定的时候,大伙的日子都不好过,糠菜半年粮,一年劳作到头,饿不死就行。后来好容易天下归了卫皇爷,村里人都说,以后可算能过上几年太平日子了,谁知道就突然又闹起灾了呢?

最初闹灾的时候,王家村还算稳的,村里的老族长把各家男丁们都组织起来,碰上小股的匪人,就合起伙来赶走,若是碰上大股的,就收拾细软,带着粮食鸡鸭牛马这些往深山里躲,等着土匪们走了再出来。

这般倒也抗住了近一个月,到了月尾上头,出事了。

是老族长的亲家,他们村子让土匪给劫了,土匪要杀亲家的儿子,亲家就赶紧跪下求情,说只要不杀他儿子,让他干啥都行,那土匪就问了,这一带还有哪个村能有油水?那亲家就把王家村给卖了,不光卖,还领道儿……他走头里,土匪就拿刀顶在他腰后头。

结果王家村人瞧着是熟人,还以为是老族长亲家带着人来办啥事呢,就没防备,等到进村了才突然闹起来,可冷不丁地都被土匪打倒了好几个了。

王贺氏的男人和两个儿子就是在这一场里没的。

大伯家里也死了大伯和一个小孙子。

土匪杀了人,抢了钱粮,牵鸡赶羊地一哄走了。

留下的王家村,家家有丧,户户带孝。

结果这还没完,当时土匪来时没在村子里,或者干脆躲起来的村汉,见着许多家只剩下了老弱妇幼,就起了坏心,半夜里把各家剩下的年轻女人,都拖出去带走了……也不知道是卖是杀,总之,贺王氏的两个儿媳,就都这么被劫走了,而大伯家里,剩下的大侄子倒是拼命保住了他媳妇,他老娘也豁出一命给俩人争来逃跑的机会,夫妻俩跑得不知去向,再也没回来过。

从那之后,王家村村民就没人敢在村里呆着,但凡能动弹的,就都出去逃荒了。

王贺氏家里只剩了大孙子小孙女,也只得去逃荒,哪知道跑到深山里没几天,大孙子为采野果子失足从崖上摔下来送了命,王贺氏带着小孙女靠着野菜树皮裹腹,眼瞅着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王大军曾经听家里的老人讲过类似的故事,但那都是老人的上一辈传下来的了,听着就不像眼前这位老妇人,亲身经历,字字血泪,就算他只是个听众,也感慨万千,心头忧愤。

那伙土匪,还有那趁火打劫的王家村几个败类,可别犯在他手里。

“老人家……”

看着老妇人老泪纵横,他就有些不知所措,让他跟各路人打交道吹牛侃大山他会,让他作思想工作,不行啊。

这个时候,他就想念起村长来了。

“老人家,我们这里是卫星村,你也瞧见了,要修个能扛得住土匪的堡子呢,眼下还没几个人,不过吃的穿的是不缺的,我们就是缺人干活,你老人家愿不愿意在这儿干长活儿?管吃管住,以后日子好过了,还给发工钱……”

“愿意愿意!”

王贺氏赶紧点头,能活着谁要死?

“恩公放心,我这小孙女虽然年纪小,干不了什么活儿,可也懂事不捣乱,有我吃的一碗饭,省几口就能喂大她了。”

王大军摆摆手,“这娃娃这么小,能吃多少……老人家不用担心,你看这个小女娃小云,她哥哥也是在我们村子里干活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封二牛,许小山,许小云这几个放在现代还在上小学的太小阳,在卫星村这么简陋的环境里,不但不觉得苦,还天天乐呵呵的,勤快地做着活儿,每次看到这些孩子,王大军就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是特别有意义的。

王贺氏听到小云也跟她们一样,都是被收留在这儿干活的,心里就松了口气。

她不用担心主家嫌弃喜鹊了。

再一回头,看到那个叫小云的粉衣女娃,正拿着一块帕子,给喜鹊擦脸上的黑灰呢。

王贺氏忍不住就抹起了泪,总算遇着好人了啊!

王大军就见不了这个,赶紧说,“贺婆婆你才醒,先好好歇两天,少吃多餐养一养再帮着干活不迟,我去给你们寻几件旧衣裳……”

他和几个村民来的时候,就把村委库房里的一些扶贫调来的衣物给拿来了。

还有两三套小女孩的衣裳。是他媳妇买给外村的小外甥女的,结果穿越了也送不出去了,这不,就拿来给小云穿,至于小山,二牛身上的衣服,都是他小时候的旧衣裳,村里房子大,最不怕就是有东西没地放,因此稍微一翻,就能弄出一大堆来。

王大军把他觉得祖孙俩能穿的衣物挑了两件,和被子一起抱到了王贺氏的屋子,就又接着干活去了。

王贺氏坐在床上,拎着那一件件的好衣裳,不由得瞪圆了眼睛。

难怪小云那小女娃看着也是普通贫家丫头,可穿得却比地主家的闺女还好,原来都是主家给的呀!

第63章 造纸技术

她伸出手去,细细抚摸着那些衣裳,这针脚匀净,接缝平整,不知道是怎么样巧手的裁缝才能做成这样好,她就先挑了件圆领小衫,这小衫倒怪,居然只有上头开口,但摸着光滑柔软,穿在身上定然舒服,还能盖住腿……她招了小孙女过来,就想给小孙女换上,可一瞅小孙女那黑不溜秋的脖子就僵住了。

自打祖孙俩逃荒以来,就都没梳洗过了呀!

这会换上,白白弄脏了干净衣裳……

许小云正好这个时候拎着一个茶壶迈进了门坎。

本来今日她也是要跟哥哥们一起去摘野菜打猪草的,但王大伯说了,婆婆和小妹刚来,让她呆在屋里帮忙招呼。

她虽然年纪还小,但也大概知道了在新村里大伙都是怎么干活的。

那铁炉子里时时烧着火,大茶壶里的水就放在旁边,一直温热着,有人要喝水,或者是要洗脸擦洗啥的都就可以用。

村长说了,爱干净讲卫生,不容易生病,所以她和哥哥们每隔几天就要洗澡。

哥哥们是男娃,现在天气又不算凉,他们跳进河里就能洗了,她就要麻烦一点……好在王大伯第二次来的时候带来了好看的盆子,给了三个哥哥一个,她单独一个。

“婆婆,这壶里有热水,我去拿盆,你们先洗洗……”

许小云之前跟哥哥们一起风餐露宿的时候也不讲究这个,但自从开始讲究起来,真是几天不洗一下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会儿见到贺婆婆和喜鹊,就像是看到了前些天的自己,很是体贴地跑前跑后,拿这拿那。

贺婆婆赶紧把那大茶壶接了过来,跟着许小云出去,用盆打了冷水过来。

想着方才在灶间看到的,满满两大桶水,不熄的炉子,还有随便就堆在墙角的几大袋子粮食,贺婆婆就更放心不少,难怪恩公说这里不缺粮食,那些足够吃上两三个月了。

她刚才问过许小云了,这村里并没有井。

吃用的水都是去河里挑回来,是那些村里的汉子们挑的,他们不让小孩做这种活儿,说是挑的多了压个头,以后都长不高了……

给饭吃,给衣穿,就很不错了,还要担心个头长不长?这都是什么样的菩萨心肠?

贺婆婆心里的戒备散了一层又一层。

能在这样的地方找到活路,她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以后定要好生干活,不让人家嫌弃她老的老,小的小,都是累赘……

初秋时节,乡间的小路上,行驶着一辆银白色越野车。

这个季节正是华国西北山区风景最美的时候,层林如染,金黄火红深浅绿色,绚烂多姿。

如今正是旅游季,这种山村小路,时不时就有小车驶过,载着那些戴着墨镜,举着单反,系着丝巾的游人们。

银白色小车却越过了风景最美的白杨林沟,游人如织的溪谷,松柏环绕的古寺,顺着边上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开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迎面碰上行人,越野车缓缓靠着路边停下,车窗打开,露出一张平平无奇的男人的脸来。

本地村民已经习以为常,对着这人笑了笑,指指东边的方向,“白杨林沟在那边,你是走错路了吧?还得退回去,在前头那个岔路口向东转,开上几百米就到了!”

“不,老乡,我想找于如意,他是你们村的吧?”

男人下了车,动作随和自然地递给村民一根烟,还掏出火机帮着打着了火。

村民眼角瞥了眼那烟,似乎还不错,就接了过来,笑眯眯地吸了口,吐出了个烟圈。

“于如意啊,我们村是有个于如意……嘿嘿嘿,你是来来拍抖音搞采访的吧?喏,瞧见了没有,那头一排房子,第三家,就是于如意家了!”

村民恍然大悟的语气,表明来找于如意的,至少不是一个两个。

男人道过谢,接着把车开到村民指的那家门口。

早就有小孩飞奔着跑去报信。

所以车子停下的时候,那排二层小楼中的一家,也打开了院门,女主人在门口迎接,脸上挂着营业微笑。

“是来拍于如意的吧?我是他媳妇,要拍的话一次一百,现金扫码都行,同意我就带你过去。”

男人愣了下,拿出一张一百元大钞交给女主人。

女主人举起钱对着光验了验,收进口袋里,笑呵呵地,“诶,就在村西头,咱走吧。”

男人跟着女主人走到村西头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两三个看热闹的村里小孩儿。

小孩们还挤挤推推的。

“呀,又是来拍他们家的造纸机的!”

“可是他家造的擦屁股纸一点都不好用,又黑,又掉渣渣。”

“不好用那也是纸,不用花钱买!”

“就是,而且还有好多人来拍抖音呢!史婶子都挣好多钱了!”

他们在一个院子前停下了。

院子看着有些年头了,里头是一排小平房,从小平房里传出轰轰的噪音。

女主人怕客人失望,还解释了下,“这院儿吧,以前是村里的木柴厂,后来不让随便砍树了,这不,就荒了,我男人于如意就承包了,鼓捣他那些发明……”

女主人还从兜里掏出钥匙开了院门,转身轰走了跟着看热闹的小孩儿。

“去去,都回家吃饭去!这里头又乱又臭,没啥好玩的!”

转回头,又说,“这不是前些日子,有个人没事干就拍了我男人弄的这个造纸机吗,放在抖音上,也不知道怎么就火了,就有好些个闲人都来拍,他们拍就拍吧,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也不能说啥,可这些人里头好几个不地道啊,白给他拍了还不算,走的时候还要顺手拿咱家的纸!那东西再不值钱也不能乱拿是吧?”

平平无奇的男人点点头,很理解的样子,“没错。”

女主人顿时跟找到了知音似的,“所以后来谁再来拍啥的,我就要收钱了……”

一要就是一百,吓跑了好多人,还骂她钻钱眼里了。

哼,不开这个价,还撵不走那些白沾光的呢!

说着话进了院,女主人防贼一样,赶紧把院门给关了。

“如意!如意呀!有客人来了!”

这位在抖音上小火一把的农民于如意,只有三十来岁,看着就是地道的西北汉子长相。

看到客人也就是腼腆地笑笑,“欢迎啊,我这个就是自己闹着玩的,随便看吧。”

三个人说着话,进了小平房。

这小平房外头看着小,其实里头地方还挺大。

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一个是粉碎机,把田里头收集来的树枝桔杆树叶啥的用刀轮给搅合粉碎,和水搅拌成浆。

第二个是过滤机,把浮在上层的杂质给清理出去。

第三个是碾压机,将浆里的水分给挤压出去,再平铺烘干,最后成形变成一卷卷的手纸。

手纸这个东西吧,全世界通用,遇到关键的时候,还容易遭哄抢,虽然不贵,可离了它实在不行。

但这东西科技含量不高,全国各地就有十大驰名品牌,各具特色,各占份额。

就是各省各市也都有自己的小型纸品加工厂。

于如意的这个迷你造纸厂,造出来的手纸产量低,质量差,就跟那同村小孩说的那样,有些发黑还掉渣……但为啥就成了抖音网红了呢?

主要于如意弄的这些机器,它都不是电动的,而是用房顶上安装的那一排排的风车制动的!

所以当第一个拍视频的给大伙演示,西北农民发明家是如何造出节能环保造纸机的时候,那个赞,那个评论,几百万几万的,把于如意夸成了一朵花……反正那纸造出来,网友们又不可能用嘛。

在于如意没火之前,他媳妇没事就数落他。

哪怕去城里搬砖或都送快递呢,都能挣下大把大把的钱,你在家里成天鼓捣这些,弄出了一大堆的手纸,卖是卖不出去的,也就给自家省了个买手纸的钱……谁用谁知道!

不过等他成了网红以后,零星的也有几个冤大头……呃,客人来付费拍视频,他媳妇有了进账也就叨叨的少了。

不过这位客人却有点反常,一条龙拍完了还没走的意思。

“于大哥,你这个发明转让吗?”

他媳妇两眼蹭地就放了光,笑呵呵地,“转让!转让!肯定转!”

只要价钱到位了啥都好说!

要不说于如意能成网红呢,这汉子倔犟地一摇头,“那可不成!”

就算他媳妇扑上来拧了他两圈胳膊肉,这汉子还是咬牙挥手,“不转不转!”

平平无奇的客人笑了笑,这两口子一定是误会了。

“转让只是授权技术,不是要把这里的东西都买走,你这个小厂还能继续干,只是把全套的技术卖给我,我也能照你这个样子建个厂了而已。”

两口子震惊了。

就他们这个产量,这个质量,居然还有人愿意花钱买技术?

这怕不是个……呃,财神爷?

一直等到那客人坐上了小车,从村子里开走。

两口子依依不舍的站在路边目送。

旁边村民们闲着过来打听,“又是拍抖音的?唉,如意啊,你们这是坐地捡钱啊!”

白来的一百它也是钱啊!

于如意媳妇忍不住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

她要进城买房,买大的!

“走,他爸,咱回去,我给你做红烧肉,你多补补!”

第64章 自给自足

华国自古多人才。

有的人,天生聪明,哪怕从前大字不识一个,但只要给他机会,那就能创造奇迹。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无数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

到了现代,衣食无忧,社会安定,空闲的时间多了,民间的能人那更是多如牛毛,绝活无数。

像于如意这样的民间发明家,从前可能也就是小范围的出个名,最多当个网红,对实际的生活并没啥改善,但打从这个秋天起,好几位发明家,都发了笔小财。

跟人家那一夜暴富中了彩票的肯定不能比,但上县城里买个房,换个夺人眼球的新车,那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华国最近科技发展有些猛,对手各国们都在担心,再不找到关键所在,被华国远远拉开距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关注到民间发明家靠转让专利致富这些事情之后,有那老牌资深搞情报分析的就琢磨上了。

莫非,华国的秘密武器就在这些让人觉得很普通的发明里?

不行,绝不能让华国人占了太多先机,他们也要买!

买回去做研究,就不信华国人能做到的,他们这么优秀的X国人做不到?

于是代理人,中间商,跨国集团亲自上阵的,都纷纷来到华国,好一通买买买。

不光于如意的迷你风力造纸机技术,还有食用油转燃油技术,水力微型发电技术,太阳能循环制盐技术等等……都被卖了七八次,挣上了好几份的转让费,县城房转省城房,省城房变京城房了!

至于华国民间那些还没被买的发明,也乘着这股子东风,转让(忽悠)出去不少……比如周易原理的防辐射坐垫,太阳能直接转化的空调扇,可防身保健和充电的鞋垫等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致使华国民间,甭管哪行哪业,研究好学,蔚然成风。

但这会儿朝圩村的人根本想到自己这一村的小蝴蝶,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大漩涡。

他们看着造纸厂的图纸,热烈讨论过后,已经开始动手建厂子了。

于如意的迷你造纸厂那是真迷你,听着是造纸厂,可造好了以后只需要一个人看着,都不怎么需要动手,只要保证自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漏跳滑轨开栓的就好。

当然了,在拿到原始资料以后,还是请专业人士做过精简和改进的,让整个造手纸的过程,更加方便和丝滑……

其实这些民间技术,让真正的专家来做,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有个时间和成本在里头。

给于如意三十万,他两口子能美得一星期睡不着觉,但给专家三十万,专家只会把支票扔回来并且表示你侮辱了他的专业,或者内心冷笑着接下项目,然后让他的两个学生慢慢做。

不过,再怎么改进,这迷你造纸厂的产量也是不高的:一天最多二十卷。

质量也很一般,纸质有点粗,看着黄不拉叽的,倒是纯天然无染色了。

司娓娓计算了下,按平均产量来的话,手纸是能保证全村人自给自足,还能略有富余了。

这样的话,只要让一位老人来看着摊子,就能让造纸厂运转起来。

至于说纸尿裤和卫生巾,因为住在村里,需要用到的女人都明智地囤一年用的,暂时没有用光的危险。比如说司娓娓,她趁双十一的时候就买足两大箱,足够用两年的,现在还剩下一年的用量。

纸尿裤的话,目前村里就一家有个一岁的小婴儿,他家也囤了不少货,甚至还剩下不少几个月婴儿用的小号纸尿裤,为了跟唯一的老师搞好关系,李家媳妇已经送去给了方老师家,这样方老师的宝宝出生以后也不至于抓瞎,至于等这些东西都耗尽了……那只能回归原始办法用尿布了。

当第二条船下水的时候,造纸厂的手纸已经积累了几大箱了。

村民们这时候再也不用用个纸还精打细算了,而是刷上一个工分就能拿五大卷回去,舒畅!

司娓娓这次再去,除了一位壮劳力,还带了一对手艺人老夫妻。

这手艺人老赵头六十岁了,做得一手好木工,只是在现代家家户户都在家居城里买漂亮时新的成套家具了,他就闲下来了,进城也干过装修,挣下了钱回村盖了三层的小楼,也给大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娶了媳妇,小儿子呢,也三十岁了,让他进城吧,他还不进,非要在村里种土豆,说要当啥土豆大王……

让给说亲吧,人家姑娘一听非得在老家种土豆,谁想吃这个苦啊,何况还得跟老人住一起?

进城去小两口独自过活它不香么?

总之,就这么拧着,他们小儿子就打了光棍。

这不,自打见村里孔金顺和孔来富两个都脱单了,老赵头老两口就急上了。

现在可不比从前了,从前想进城就进城,想旅游就旅游,说媳妇还能找外村外地的,现在都被困在这小村子里,年轻的姑娘上哪儿找去?

这不,听说要建新村,老赵头两个立马就给自家小儿子报了名。

赵小二本来还有点放心不下他的土豆地,老俩口再三拍胸脯表示就那点地他们闭着眼也能搞得定,赵小二这才跟着王大军坐上了第二批次进新村的船。

这不,听村长说了,要找会木工的去新村,老俩口一合计,光靠那小子不一定能行,还是他们也出去看看,多出把力吧!

于是他们又把土豆地托给了住在隔壁的老兄弟,跟着司娓娓一起来新村了!

司娓娓到新村的时候,发现新村已经大变样了!

她走的时候,新村不过只是个规划,周边搭起了简易的树枝围墙,要建房的地方给平出来了而已。

但现在,围墙已经基本建好。

两米高的围墙已经将未来新村的轮廓给圈了出来。

厚厚的围墙是石块和土水泥的结合,上头都能站两个没问题,也方便将来再加高。

靠着墙已经起了一排小房子,这些房子都不大,有个二三十平米的样子,也是同样的材质,看着相当结实,墙没粉刷过,地上还是泥地面,每个房间里都有两三铺木头床,家具虽然没有但摆了些平整的石块和树桩当桌椅……目前看着是两到三人一个房间。

灶房是一间没有门的屋子,粮食和劈过的柴火堆放在两边,灶台上的锅碗盆啥的都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上墙上也都看着很整洁……一看就是有人仔细收拾过的。

离住宿的这些屋子稍远点的位置,则盖着几个棚子,里头就养着先前带过来的猪,羊,鸡……这段时间没见,小崽们都长大了一圈儿。

而被圈在当中的空地,则被开垦成了小块的田地,上头种着各种菜,有些小苗已经长到了巴掌高,而扦插过来的番茄苗,正在开花,眼瞅着都快能结果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