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珍说,“做生意也不一定需要亲力亲为啊,我听俊生说的,有一家药材公司,两个老板合作,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也合作的挺好的。”

  许俊生和张历城两个合伙,也并不是五五开,当初许俊生出资七成,张历城出资三成,现在他俩出力都差不多,一个抓采购,一个抓销售,赚来的钱,九成按三七比例分,剩下的一成五五分。

  苗玲玲点头,“要是能这么样是挺不错的。”

  林雨珍出主意,“要我说,现在什么生意最好做,我觉得最没有门槛的其实是饭店,现在街上摆小摊的挺多,但也就是卖个火烧炸酱面什么的,炒菜基本上是没有的,四九城私人饭店还很少,只要东西够新鲜,做出来的菜味道不差,保准生意好!”

  这两年其实比前几年好多了,前几年老百姓出门吃个饭,那简直是太难了,现在已经有零星的私人馆子了,但还远远不够。

  苗玲玲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有时候出去逛街,除了在大栅栏附近卖吃的比较多,东单王府井这些地方,其实也没几家饭店,到了饭店,家家都得排队。

  她回到东厢房,琢磨了半天,吃过晚饭后,终于想起来一个合适的人。

  是她的一个堂姐,初中毕业不顾家里人反对,去上了烹饪中专,在国营饭店当厨师,后来嫁了个军官,随军去了新疆,六七年前,丈夫因公殉职,她又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

  当时最大的孩子六七岁,最小的才两岁,部队为她安排了住处,每个月也有抚恤金。

  前一阵子,她妈还提了,说金花姐觉得孩子都大了,体恤金不够花了,她想找个工作挣点钱。

  但她都四十岁的人了,当初档案从国营饭店调出来了,再想去不容易了,只能在部队食堂干临时工了。

  好好的一个厨师,现在沦落到跟人打下手了。

  苗玲玲是个急脾气,第二天下了班就去找堂姐了,苗金花也是刚从食堂赶回家,还挺意外。

  “玲玲来了,快坐吧!”

  客套了几句之后,苗玲玲就直接说了,“金花姐,你现在干临时工,也太浪费了,咱们出去开饭店,你是正经的厨师,再雇几个人给你打下手,一个月挣得,起码得是现在的好几倍!”

  其实,苗金花也想过自己开饭店,但没有那么多本钱,要是出去摆个小食摊子,应该也能挣不少钱,但军区大院这边,距离热闹的地方都有点远,来回不太方便。

  也只能算了。

  别看是亲堂姐妹,其实从小关系就一般,苗金花学习一般,高中都没上,苗玲玲却是一路很顺畅的上了医科大学,嫁的也好,而且两个人也差着岁数,苗金花比苗玲玲大十岁,也说不到一块去,现在平时也很少来往。

  苗金花觉得很奇怪,问,“玲玲,你怎么想起来要开饭店了?”

  苗玲玲实话实说,“以前也没想过,这不有了瑞瑞吗,花钱的地方也多了,而且我看别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也有点羡慕。”

  苗金花说,“玲玲,你大概不知道,开饭店挺麻烦的,赁房子雇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天的采购,买菜还好说,买各种肉,都得有门路才行。”

  其实,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有点难,但苗金花干过国营饭店的厨师,现在也在部队食堂上班,对这些都门清儿,她只是试探一下,堂妹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真的想开店赚钱。

  因为在苗金花看来,即便苗玲玲生了孩子,也并不缺钱,她丈夫是营级军官,两口子收入只怕快两百块了,要是这个收入标准还缺钱,那四九城就没有不缺钱的了。

  苗玲玲点点头,她只考虑了赁房子和雇人,没想到采购也是大事儿,不过说的也对,王妈说,早市上现在也有私人买肉的了,但,可不是每天都有,碰上有卖鸡卖鱼卖鸭子的,那都得赶紧买。

  得亏现在家里也有了冰箱了,吃不完可以也可以放着。

  第二天苗玲玲上夜班,吃过早饭,她把瑞瑞交给保姆刘嫂,自己骑着车子出了门,去附近的市场都转了转。

  印象里,她都很多年没来过菜市场了,倒觉得挺热闹挺有意思的,虽然多少有点脏乱,但很多郊区的农民挑着担子,卖的东西是真新鲜,瓜果蔬菜都不错。

  她瞅着一堆甜瓜不错,买了一兜子,还跟人聊了几句,那大爷说,“想天天都买肉啊,在这儿准不成,也就隔三差五的才有,要是不嫌远,直接去村里收不就得了,鸡鸭都成,现在好多人家都养了不少。”

  这大爷是门头沟的,家里种了两亩甜瓜,最近隔一天就来一趟城里。

  苗玲玲高高兴兴的回了家,傍晚,跑到西厢房跟小叔子两口子商量。

  许俊生倒是没想到,大嫂苗玲玲给他的印象,就是个文化人,还是个医生,没想到冷不丁的想起来要开饭店了。

  虽然考虑的不太周全,但总体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大嫂,你堂姐要是做菜好吃,生意保准不错,打算在哪儿开啊?”

  苗玲玲说,“还没去看呢,但我想着,总得找个热闹的地方。”

  其实,林雨珍之所以给她这个建议,是因为上辈子,苗玲玲虽然是一直在医院工作,但也是跟人合伙做了生意的。

  苗玲玲到底出身和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大概也觉得总沾小叔子的光不太好,而且关系毕竟隔了一层,她不可能像田香兰或许俊红,可以名正言顺的让许俊生买这买那,许俊红甚至还敢让二哥帮着买很贵的珠宝。

  只因为许俊生给林雨珍买了,她看着好,也想要。

  其实苗玲玲也想要,但她指定不能跟小叔子开口,和妯娌的关系再好,林雨珍也不可能送给她几十万的首饰,顶多一起出门逛街,顺带着买上几件衣服。

  再后来,在许俊生的建议下,苗玲玲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诊所,雇了军区医院退休的专家,因为治病水平高,诊所天天都挺忙的,自然也赚了不少钱。

  不过现在开诊所不合适,老百姓也就刚解决温饱,在小病上不舍得多花钱,甚至很多慢性病也都是硬扛着。

  七月中旬的时候,苗玲玲和苗金花合伙开的饭店开张了,地点就选在了王府井,主打菜品就是各种实惠的肉菜硬菜。

  第一个月就赚了六百多块,分给苗金花两百,还剩下四百多,有了钱,苗玲玲第一时间把保姆费给了小叔子,然后,周末自个儿去了商场。

  不过,她并没有像计划的一样,为自己买上一大堆衣服,而是挑来挑去,给儿子买了两件衣服,给许俊昌买了一件衬衫,最后,只给自己买了一条一眼就看中的裙子。

  现在她体会到了,挣钱不容易,别看一下子挣了好几百,这两个月,可把她忙坏了,虽说是她出钱堂姐出力,但她也不能完全撂挑子的,因为堂姐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她参与了赁房子收拾房子,还参与了去乡下收鸡鸭。

  那天是堂姐骑着三轮车带着她去的,回来的时候裤腿上全都是泥。

  苗玲玲把剩下的两百块钱存上了,她决定每个月都存上两百,这样一年下来,就能有两千多了。

  这天上午,林雨珍教两个孩子认字,安玉香提着一个篮子来了,笑着说,“雨珍,我刚做的豌豆黄,还热着呢,历城说你喜欢吃,就给你送来点。”

  林雨珍笑了笑,“玉香,你太客气了。”

  张历城去年就跟安玉香结了婚,买的新院子在西城,距离金山胡同不算太远,婚后,安玉香辞了食品厂的工作,专门在家当贤妻。

  据二姨说,把表哥伺候的可好了。

  安玉香自个儿气色也挺好,她比之前胖了不少,皮肤也变白了,穿着一件水粉色碎花的连衣裙,是个娇媚的少妇模样了。

  也是林雨珍记忆中表嫂的模样,上辈子,张历城和安玉香没那么容易走在一起,是张历城经历了一次离婚,安玉香嫁的丈夫也意外身亡之后,才有了缘分。

  诚诚和圆圆都叫了舅妈,圆圆还问了,“舅妈,你肚子里有小弟弟小妹妹了吗?”

  上次安玉香来,跟她讲了总怀不上的事儿,这小机灵鬼给听到耳朵里了。

  安玉香笑了,点了点头。

  林雨珍问,“真的呀,那可太好了。”

  她大舅和大舅妈早就盼着抱孙子孙女了,人老了真是没辙,都惦记这个事儿。

  安玉香说,“前天去医院查了,不过月份还小,也就一个月。”

  林雨珍嘱咐她,“那你可得注意着点,这时候胎还没坐实呢,别那么勤快,体力活少干。”

  安玉香笑了,“家里也没什么活,就做做饭打扫一下卫生。”

  孙嫂领着诚诚和圆圆洗了手,两个小孩儿都挺喜欢吃豌豆黄,你一块我一块,最后盘子里剩下三块不吃了。

  圆圆说,“妈妈,你和舅妈一人吃一块,剩下的一块是给爸爸的!”

  这两个刚满两岁的小娃娃,不管吃什么东西,总惦记着给大人留点儿。

  孙嫂笑着书,“圆圆,还有好多呢,在厨房呢。”

  圆圆眨了眨眼睛,说,“我爸爸可能吃了,是个大胃王,我爸爸要是实在吃不完,还可以给太爷爷,给爷爷奶奶,还有小弟弟吃啊。”

  许俊红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在纱门外说,“圆圆,你不给姑姑吃啊?”

  现在都八月中旬了,她早就高考结束了,志愿报过了,分数也下来了,倒是过了本科线,但也只超了十几分,这个分数别说北大清华了,稍微好一些的大学都有点悬。

  她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是按照正常的录取线,还差着好几十分,指定不行,但她爸许广汉不是副校长吗,跟学校打了招呼,就把闺女给录取了。

  现在录取通知书都已经收到了。

  即便考试结束了,许俊红轻易也不出门,成天待在家里,确切的说,成天闷在她自个儿住的东厢房里。

  许俊红推开纱门进来了,冲安玉香笑笑算是打了招呼,诚诚很认真的看了看姑姑,说,“让你吃,不过只能吃一块啊。”

  圆圆也警告她,“姑姑,你不能多吃了,不然奶奶又会说你胖了!”

  其实许俊红这一阵还可以,虽然老闷在家里,但毕竟不用熬夜用功了,黑眼圈也没有了,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不过在家里好吃好喝不运动,大概也是易胖体质,倒的确胖了一点儿。

  许俊红说,“我才不胖呢,咱们家,最胖的是你!”

  圆圆仰起头,理直气壮的说,“太爷爷说了,我还是小孩儿,我胖一点才可爱,等我长大了,我个子高了,我就不胖了!”

  诚诚也说,“对啊,小孩儿胖了才好看!”

  许俊红不得不改口,“如果不算小孩,咱家最胖的是你奶奶!”

  好巧不巧,她刚说完,田香兰就推着车子进了院子,她的声音不小,估摸是听见了。

  许俊红顾不上吃豌豆黄了,赶紧开门出去了,问,“妈,你怎么回来了,有事儿啊?”

  自从调到了市里,因为工作岗位比较清闲,分配的活儿挺少,田香兰其实经常早退,她今天也没什么事,天气又热,就早早回来了。

  她瞅了女儿一眼,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单位不忙,我就早点回来了!”

  母女俩进了正房,许俊红先把电风扇打开了,又给她妈到了一杯凉茶,田香兰舒舒服服的喝了半杯水,说,“俊红,你去厨房瞅瞅,看看冰箱里有没有西瓜。”

  许俊红立即就去了,没一会儿就端着一盘子切好的西瓜回来了。

  田香兰这才笑了笑,问,“你二嫂那边来了客人啊?”

  许俊红点点头,“对,诚诚圆圆的表舅妈来了。”

  田香兰点了点头没再问,而是一边吃西瓜一边劝女儿,“俊红,你去读对外经贸大学有点亏了,你这次考的分数低,就是因为用功时间太短了,你二叔家的俊兰,其实不如你聪明,她下了那么大的功夫,也没考上清华,就考上了人民大学,妈还是觉得你应该复读一年,明年保准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

  许俊红一开始,对这个结果也有点接受不了,但爸爸说,高考只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卡,但不是终点,后面还有不少关卡,读了大学,还可以继续往上读硕士博士,高中学的都是基础,没必要再白白浪费一年。

  而且,这些天除了吃睡就是看书,除了不再看琼瑶小说了,其他她感兴趣的书都看。

  觉得很轻松也很放松,要是让她再过一次高三,真的太累了。

  许俊红说,“妈,这个问题不是已经讨论过了吗,您当时也同意了,我不复读了,对外经贸大学也挺好的。”

  “也不是谁随便就能考上的,要不是我爸,我估计只能上个普通本科了。”

  田香兰把西瓜皮扔到桌上,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她,“你呀,从小就看着聪明,小时候那些双百分第一名都白考了,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真不知道你这是随了谁,高三了非要谈恋爱,拉拉手也就算了,还搞到流产,妈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许俊红担心的往门外看去,还好院子里没什么人,她妈刚才的话声音也不算高,应该没人听见。

  田香兰冷笑道,“这会儿知道丢人了,当初干什么去了,你说说,这附近胡同里,那么多上高中的小姑娘,就你一个人惹出了那么大的事儿!”

  许俊红把吃了一半的西瓜放到桌上,低头不语。

  田香兰做不通女儿的工作,也不愿意见到她这副蠢相了,说,“行了,别再这儿显眼了,看到你我就心烦!”

  许俊红拉开门,飞快地跑到了东厢房里,她倒没哭,就是躺到了床上,拉开毯子,把自己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

  过了一会儿,听到有人敲门,她闷闷的说,“谁呀?”

  圆圆大声说,“是我,姑姑,你的豌豆黄没吃,给你送来了。”

  诚诚跟在妹妹后头,手里拿着一个小碗,里面正是一块方方正正的豌豆黄。

  许俊红下床开门,把两个小娃娃放进来了,圆圆眼尖,问,“姑姑,你又哭了?”

  诚诚也说,“姑姑的眼睛红了。”

  许俊红解释,“我没哭,我就是多揉了几下眼睛。”

  圆圆摇头,“姑姑,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不懂啊,我妈妈说了,人的手很脏,不能乱揉眼睛!”

  两岁的小奶娃,却一副说教的语气,但许俊红却笑了,一瞬间心情好了不少,她抓起豌豆黄放到了嘴里,吃完了说,“诚诚圆圆,咱们玩儿捉迷藏的游戏吧?”

  暑假结束之后,林雨珍成了一名大四生,大四的生活其实更加忙碌,因为很清楚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因此更不想留遗憾。

  次年六月,七九届也终于毕业了,林雨珍早就卸任了学生会的职务,接任她的是副主席文欣欣。

  “雨珍姐,好羡慕你们啊,毕业了可以去工作了。”

  林雨珍说,“这么说,你不想要保送的硕士名额了?”

  文欣欣叹了口气,“要是能一边工作,一边读硕就好了!”

  王迪亚说,“那肯定不行的呀,那样读书工作都做不好,在职研究生,也是要脱产学习的,半脱产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吧?”

  文欣欣又说,“迪亚姐,以后我往你们杂志投稿,你照顾照顾我啊。”

  大学四年,也是王迪亚疯狂投稿的四年,五月份的时候,她都做好回原籍的准备了,四九城一家杂志社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王迪亚说,“那可不行,你要是写的不好,我照样给毙了。”

  文欣欣却笑了,说,“雨珍姐,迪亚姐,别忘了经常来学校看看!”

  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林雨珍去市政府秘书处报到,接待她的是一个姓米的干事,带她去人事科办完了手续,把她领到了秘书处的办公室。

  秘书处的办公室挺大,不少人正在伏案工作。

  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年男人走过来,笑着问,“你就是林雨珍同志吧。”

  林雨珍点点头,“你好,李主任。”

  她在路上已经问过米干事了,秘书处的主任姓李,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原来在中学任教,后来被调到了市政府。

  李主任笑了笑,大声说,“大家都停一停手头上的工作,今天咱们科室来了一个新同事,是北大的高材生,大家都鼓掌欢迎啊。”

  大多数人都停下来了,但也有继续奋笔疾书的,听着稀稀落落的掌声,林雨珍不以为意,“大家好,我是林雨珍,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毕竟初来乍到,李主任没给她分配任何工作,而是指着靠墙的夹子上,一摞一摞的资料说,“小林啊,你先熟悉一下情况,多看看资料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任何人,也可以来问我。”

  “好,谢谢。”

  林雨珍埋头看了一上午的资料。

  中午,她的对面,也是一个年轻女同志,轻轻敲了敲她的桌子,笑着说,“小林同志,别看了,走,咱们一起去食堂打饭吧!”

  林雨珍抬起头,发现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已经走了,笑了笑,“好啊,请问您贵姓?”

  王雅芳调皮的说,“不贵,姓王,我叫王雅芳,你今年多大了?”

  林雨珍回答,“我二十六了。”

  王雅芳叹了口气,说,“好吧,你比我大一岁,咱们彼此都叫名字吧?”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七七级毕业的,但是以应届生的身份考上大学的,所以毕业比林雨珍早,年龄还小。

  林雨珍说,“好啊,雅芳,那咱们赶紧去吧。”

  机关食堂这会儿人挺多的,排队打好了饭,找了个空位置刚吃了没几口,有人叫她了,“雨珍!”

  杨峰面带微笑走过来,她和上学的时候不太一样了,更多了几分自信,穿着崭新的蓝色衬衫,原来的长发剪短了,看起来是个很精干的年轻女干部形象了。

  而且短发还遮挡了她脸型的缺点,比之前还更漂亮了。

  “我看着背影就像你,今天第一天来报道?”

  林雨珍笑了笑,“对。”

  王雅芳笑着问,“杨姐,雨珍是你的师妹啊?”

  杨峰笑着说,“何止是师妹,我们也是好朋友!”

  “雨珍,我听说迪亚也留在北京了是吧?”

  “对,她去了一家杂志社,估计也应该去报到了。”

  杨峰说,“那可真的太好了,雨珍,你不知道,就我这一届,不知怎么了,留在北京的特别少,我们系有几个留校的同学,可我跟他们都不熟,想搞个小型聚会都找不到人,这下好了,等改天你约了迪亚,咱们一起聚一聚啊。”

  “咱们学生会还有文学社的,还有谁留在北京了?”

  林雨珍说,“还有李梦,她去了财政局。”

  李梦本来就是北京人,她的一个堂叔在财政局当领导,她也去了财政局工作。

  “其他的再就没有了。”

  其实认识的还有一个,但是林雨珍很讨厌她,不愿意提她,就是那个刘秋敏,后来她走了杨峰的路子,进了学生会,但直到毕业都是一个普通成员。

  刘秋敏也算是本地人,毕业分配到了劳动部,为此在宿舍炫耀了好几天呢。

  杨峰说,“那就咱们四个,有时间了聚一聚。”

  回去的路上,碰到不少其他科室的人,王雅芳已经工作两年了,但很显然,和她熟识的人不多,倒是才参加工作一年的杨峰,人缘特别好,很多人都微笑着跟她打招呼。

第52章 婚后

  三人一行,先到了文档科的办公室,杨峰拉着她非要进去坐坐,王雅芳还十分有眼色的说,“雨珍,那我先走了!”

  反正下午一点半才上班,林雨珍也就跟着杨峰进去了。

  文档科是市办的下属科室,办公室不算小,木头架子上放的全是各种文件资料,靠墙还放了一个上了锁的文件柜。

  办公人员倒是不多,一共也就三张办公桌。

  杨峰笑着让她,“请坐请坐,我给你泡杯茶啊!”

  最外面的办公桌上没人,杨峰在中间的位置,靠里的位置上,一个年轻姑娘正趴在桌子上睡觉。

  杨峰说话的声音不小,那姑娘被吵醒了,不悦的看了一眼,嘴里小声嘟囔了一句什么。

  杨峰一边泡茶一边说,“这是明前龙井,还是我上次去我们科长家里,她送给我的呢。”

  “难怪龙井茶这么有名,的确喝着挺清口的。”

  刚才林雨珍还不明白,为什么杨峰那么积极去给她泡茶,原来这是借着这个由头,来显摆自己跟领导的关系多么好。

  她们虽然都在市政府,但不在一个部门,更不在一个科室,其实没什么竞争关系,林雨珍也就愿意说点漂亮话,“你们科长送的,那你挺有面子啊!”

  杨峰露出几分得意,指着墙上的累累资料,说,“去年我来的时候,文档编排的有些乱,只是按照日期,但没有按照类别,我给全部分了类,这么整理了一遍,不管什么样的文档,只要我们科室备份了,都能很快找到!”

  林雨珍笑了,“杨峰,那你挺有想法也挺能干啊,以后我需要用什么资料,肯定来找你啊。”

  杨峰说,“没问题,你家诚诚圆圆,也三岁了吧?”

  林雨珍点点头,“是啊,下个月就三周岁了。”

  杨峰叹了口气,“时间过得可真快,志刚也走了两年了。”

  林雨珍觉得奇怪,她和杨峰是朋友,但绝对算不上好朋友,还是王迪亚告诉她的,说郭志刚临走之前跟杨峰分走了。

  实际上这样的分手很常见,也符合现实,去了大洋彼岸,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

  分手了就不用有任何思想负担了,彼此都轻松。

  说虽如此,但杨峰那一阵情绪还是很低落的。

  可现在她提起郭志刚的语气,过于熟稔,难道是又联系上了,没分手?

  别人的感情生活,既然主动说了,她就问了一句,“郭志刚在那边挺好的吧?”

  杨峰笑了,“能不好吗,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比咱们国家各方面条件都强多了!”

  恰在此时,有个中年男人走进来了,刚才趴着睡觉的女同志赶紧站起来了,问,“白主任,您要找什么资料?”

  白主任说,“去年年底的党群会议,所有的资料都拿给我。”

  张彩玲答应了一声,刚刚站起来,杨峰就抢着说,“彩铃,我来拿吧,党群的资料,我知道在哪儿。”

  说着,她跑到那一排架子上,熟练地从上面拿出一大摞,笑着递过去,“白主任,您看看是不是这些?”

  白主任笑了笑,“没错,小杨,你这记忆力可以啊,不愧是北大毕业的!”

  杨峰一边写登记单,一边说,“白主任,瞧您说的,甭管哪个学校毕业的,态度认真都是必须的。”

  “我把所有的类别画在一张纸上,背了好多天才背下来的呢。”

  白主任拿着资料走了。

  张彩玲不高兴的说,“杨峰,你总这样有有意思吗,咱们科室所有资料的位置,我也都知道的。”

  杨峰笑着说,“你不是感冒了吗,你中午饭都没吃,那有力气干活啊,咱们文档室业务不多,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张彩玲气得脸皮发白,偏偏杨峰的话还挑不出什么毛病,而且碍于外人在场,她也不好闹得太难看了,哼了一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趴着了。

  林雨珍看了看表,说,“杨峰,你忙,我先走了。”

  杨峰拽了拽她的胳膊,说,“别呀,我特意给你泡的茶还没喝呢,喝了再走。”

  她泡绿茶用的是办公室常见的瓷杯,林雨珍掀开盖子,说,“哎呦还热着呢,这大热天,喝下去不得一身汗啊。”

  “其实,喝绿茶最好是用玻璃杯,看起来比较赏心悦目,不过,我其实更喜欢喝的是白茶,总觉的再好的绿茶,也有一股子青草味儿。”

  杨峰一愣,眼里闪过一丝尴尬,“原来喝茶还这么多讲究啊?”

  她刚才在食堂看到林雨珍,高兴归高兴,但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情绪。

  以前在学校,她承认,在很多方面她都不如林雨珍优秀,即便她是师姐,但学校,林雨珍是学生会主席,她是副主席,在文学社她本来是副社长,后来被林雨珍撸了。

  她自认还算有容人之量,当初在学生会宣传部,她是部长,林雨珍是副部长,都说青禾是林雨珍一手创办的,可当时他们整个宣传部都出了力的,尤其她这个部长,跑前跑后的,按说起来,她也算是青禾的创办人之一。

  可惜她那个时候太老实了,最终大家伙一起忙活了很长时间,功劳全算在林雨珍头上了。

  还好,郭志刚临走的时候做了一件好事儿,让她也能进了市政府,不管怎么说,她比林雨珍早工作一年,论资格,论经验,林雨珍都是比不上的。

  她这一时得意的忘了形,这会儿才想起来,林雨珍嫁的还特别好。

  住在东城那么宽敞气派的四合院里,她第一次去,都被惊到了,人家公公婆婆都是高级干部,对象据说做生意赚了大钱。

  人和人的确是不好比的,因为如论怎么比,如论你怎么努力,你也是赶不上人家的。

  人家林雨珍住着那么好的房子,她还挤在市政府的单身宿舍呢,因为住房紧张,一间小房子里,住了两个人呢。

  比大学宿舍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主要是这会儿参加工作了,要是没有个人隐私空间,也是很不方便的。

  也就是说,除了多了一年的工作经验,现在她仍旧是各方面都比不上林雨珍的。

  林雨珍说,“白茶我最喜欢的是牡丹,杨峰你喜欢那种啊?”

  杨峰情绪调节的很快,立马就笑着说,“我不懂这些啊,不瞒你说,我都没喝过白茶,什么是牡丹?”

  两个人谈了白茶,又说了红茶和普洱,就茶叶的问题扯了足足十几分钟,最后,林雨珍说,“改天咱们聚会,我请大家喝顶级的白牡丹,配上豌豆黄,可好喝了呢。”

  杨峰说,“好啊。”

  林雨珍站起来,说,“时间真的不早了,我这第一天上班,我得表现的积极点,杨峰,我走了啊。”

  杨峰这次没拦她,因为的确快到上班时间了。

  但林雨珍走后,她是有些懊恼的,有些想说的话还没说呢,而且怎么就扯到茶叶上头了。

  再好的茶叶,不也就是树叶子吗,泡了水味道布兜差不多吗。

  她这会儿还真有点渴了,泡好的绿茶林雨珍没喝,这会儿倒是不热了,她端起来喝了几口。

  之前都是这么喝的,也没觉得不正常,但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林雨珍说,再好的绿茶也有一股子青草味,她以前没喝出来,这次却喝出来了。

  张彩玲眼眸弯弯,撇了撇嘴,问,“刚才那谁啊?”

  杨峰说,“我师妹,今年刚分到秘书处。”

  张彩玲忍不住说,“长得可真漂亮,她那裙子是最新款,王府井卖得可贵呢。”

  林雨珍回到秘书处,办公室大部分同事都已经在办公了,李主任跟着她前后脚进办公室,笑了笑,将手里的一大摞资料分放给大家,说,“都抓紧点啊,有些数据搞不清楚,赶紧去查资料。”

  给了所有人,但没给林雨珍,而是笑着说,“小林,你还是先熟悉熟悉情况再说!”

  林雨珍花了一周的时间,把秘书处的资料大致都看了一遍,但看过之后,并没有特别的记忆点,因为信息量太杂太乱也太多了了。

  她就去找文档室找杨峰去借资料,又看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弄明白了之前一直没想通的问题。

  虽然她在北大通过各种努力,表现的比一般的同学优秀一些,但似乎也没有出色到,让市长和秘书追到家里,亲自落实她的毕业分配动向。

  即便是张市长真的觉得她是个人才,全部交代给秘书就可以了。

  但是,之前她不知道,张市长现在的处境似乎不容乐观,当然了,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了的。

  她对比了无数篇稿子,发现在所有的市领导当中,张副市长的发言稿是最差的,当然了,这是相对而言,只有对文字特别敏感的人才能看出区别来。

  并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节奏和结构不太对。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秘书处的原因,也可能是张副市长自己写的,还有可能是他本人就喜欢这种风格。

  总之原因很多,而且张副市长也知道自己的发言稿不行,所以才把她给招进来了,毕竟,她写文章的水平是有目共睹的。

  弄清了这件事儿,林雨珍变得很轻松了,虽然领导没给她派活,她却也不一味埋头看资料了。

  她经常和王雅芳聊天,和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也都逐渐熟悉起来。

  七月下旬,整个四九城像是被架在了烤炉上,天气不但热,还闷得要命,办公室的窗户都打开了,头顶上的吊扇嗡嗡转个不停,可屋子里还是很热。

  吃过午饭,她出去了一趟,去外面副食店买了一兜子冰棍,同事接了她的冰棍,都客气的道了谢。

  就连李主任都挺高兴。

  他四十多岁了,有点中年发福,比一般人更不抗热。

  冰棍还没发完,贾秘书进来了,说,“哟,小林挺闲啊,买了那么多冰棍啊。”

  林雨珍说,“贾秘书,这是午休时间,我没犯错误吧?”

  贾秘书笑了笑,“没有。”

  李主任放下啃了半边的冰棍,问,“贾秘书,又有新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