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铺源也是齐孔目介绍的,当着人家的面质疑诈骗也太不礼貌了,她就想等分开后,私下跟老爹商量商量。

  然而两个大人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沈丽姝避不过,想起齐叔叔平时的为人作风,倒也不是小心眼爱记仇的,也就尽量委婉的表明了这份疑虑。

  老爹和齐叔叔的反应,却委实超出她的预料,沈丽姝想过他们可能会不解,甚至认为她多疑,万万没想到他俩当场笑喷了,笑得她莫名其妙。

  笑完之后,沈家旺才提醒了一下自家难得犯傻的闺女,“能有什么诈,姝娘是不是忘了爹在哪里当差?”

  沈丽姝:……

  对,她忘了。

  她单知道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却忘记了自己这辈子大概算是个警属——老爹的单位是一个综合部门,权力不小,执法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倒也能简单粗暴类比为公安局,那她老爹至少是个正式警员,齐孔目大概算个大队长?

  这可是首都市公安局的队长,放在权贵阶层毫不入流,但对平民百姓、商贾豪强来说,也不是能随意招惹的主儿。

  诈骗团伙作案到警察头上,岂不是打着灯笼上厕所,找死吗?

  难怪她爹今天这么勇,连她都看得出这事透着些不寻常,老爹还能义无反顾的跟李管事讨价还价,原来并不是想不到这茬,而是老爹对这身差服有恃无恐。

  他们一早亮出了身份,真是诈骗团伙早该跑路了。

  想到这里,沈丽姝也终于放下没必要的担忧,眼角眉梢露出了喜意。

  齐孔目还要可着劲调侃她,“姝娘放心,齐叔叔也会帮你爹张目,只要你们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契,再去衙门立下文书、宣课司交了税,那这铺子就是你的了,谁也抢不走。”

  看老爹和齐叔叔的表情,大有对方要是敢仙人跳,就能让他们生米煮成熟饭的意思,沈丽姝便越发安心。

  她知道自己闹了笑话,但只要能解除后顾之忧,笑就笑吧,沈丽姝不以为意,还落落大方的朝他俩福身,“那后边的事情,也要劳烦齐叔叔和爹爹帮我处理了。”

  齐孔目没看到她露出局促羞赧的样子,倒也没失望,依然笑得爽朗,“哈哈哈哈,好说好说。”

  沈家旺则是一整个春风得意,想到姝娘也点头了、他们马上就要在京城拥有一间大铺子,他就喜得恨不得把嘴角咧到耳后根,忙不迭张罗道,“快别站在大街上了,先去吃饭吧,前边那家脚店不错,人不是很多……”

  三人便有说有笑朝那边走去。

  当然主要是沈家旺和齐孔目对话,沈家旺真诚感谢齐孔目这段时间的积极相助,待会还要回衙门当值,不便饮酒也不好耽搁时间,只能简单对付一顿,等这事了结,他一定要请齐孔目好好去酒楼喝一顿云云。

  听起来好像在脚店请客很寒酸的样子,其实不然。

  沈爹挑的这家脚店,相比这条街上的大酒楼显得很不起眼,但也比一般的餐馆强,因为能称之为脚店的,都从官方取得了卖酒资格。

  其实从古代起,官方就一直在推行禁酒措施,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都是其次,减少粮食的消耗才是主要目的。受技术所限,这时代酿酒非但只能用粮食作物,出酒率也很低,导致粮耗居高不下,本就有那么多人食不果腹,商人世家若是无节制的酿酒,恐怕不用天灾就要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因此禁酒成了稳定民生的利好政策。

  本朝因为风调雨顺、社会安定——至少京城及周边百姓都是安居乐业的,因而禁酒政策也不算太严苛,朝廷出面授权一部分正店自酿自卖,另一部分脚店只卖不酿,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就不允许出售酒水了。

  自来物以稀为贵,能光明正大卖酒的脚店,生意和规模也都差不了,就像沈家旺随手一指的这家,门脸看着不大,里头五脏俱全,鸡鸭鱼肉等菜品都有。

  他们三个人,就要了三菜一汤,其中两道荤菜,滋味很是不错。

  连沈丽姝都彻底忘记了出门前还念念不忘的红烧排骨,捧着饭碗吃得津津有味,一不小心还有点吃撑了。

  吃完沈爹坚持结账,因为还要赶着回去上班,齐孔目也没跟他极限拉扯,爽快付了钱便出来了,回单位前还要绕个路先送沈丽姝。

  倒不一定非得送她到家里,只需送到那附近的巷子口,街坊邻居都是老熟人,就不怕出事了。

  沈丽姝也没在这事上逞能,默默倒腾着小短腿努力跟上他俩的速度,路上还委婉的跟齐孔目打听了下铺子东家的情况。

  齐孔目笑道:“这李府老爷我虽没见过,但还真听说过,他远在外地做生意,不常回京,好像在那头也置了一房,这回急着腾铺子,恐怕不是急需周转,而是后院起火,李夫人赶着料理了京中的庶物好出去寻亲。”

  “既是商贾之家,怎么还称夫人,难道家中有人考取了功名?”

  齐孔目也是临时打听些消息,了解并不详尽,摇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李家能在京城拥有这么些产业,祖上想必也有人出仕过,叫一声夫人并不算出格。”

  沈丽姝一听也是,管李家什么情况,有钱人的事少打听,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捡漏成功。

  想到那么大那么好的店铺可能属于自己,沈丽姝就忍不住意气风发起来,昂首阔步回到了家里,挥手谢绝了她娘特意给他们留的几块排骨,第一时间跟小伙伴们分享她找到了梦中情铺的好消息。

  小伙伴们原本以为她今天也要无功而返,没想到世上真有姝娘一眼相中的铺子,大家震惊之余,开始对它充满了兴趣,沈丽姝便也仔仔细细的介绍了起来,铺子的位置面积和楼层都有多么棒,重点是千载难逢的捡漏机会。

  低于一千四百两的价格,能买到高于一千八百两的铺子,哪怕超出了二百两左右的预算,学会了算账的小伙伴们也知道这波不亏,反正他们还能源源不断的摆摊赚钱,超预算了也不慌,他们都被这无一处不完美的店铺吸引了,缠着沈丽姝问什么时候带他们也去看看。

  “李管事跟我们约的是天黑后再碰一次头,到时你们要出摊,不好跟着去,那就明天白天我带你们去看一眼,反正离得也不远。”

  众人欢呼:“好耶!”

  徐力欢喜道:“等明儿去瞧,那里是不是已经成咱们的铺子了?”

  沈丽姝也喜上眉梢,“我觉得你说得很对!”

  虽然还要去见房东代理人,不过到了营业时间,沈丽姝还是如往常一样跟小伙伴们出门搬砖。

  等到天黑下来,沈家旺和齐孔目找过来,她才把长长的、从肩膀罩到脚边的特制围裙一脱,又是那个清清爽爽的小娘子,直接跟在俩大人身后去见客了。

  从夜市摊过去,比她家还近许多,很快到了老地方,李管事还是那副温和却不谄媚的笑容,并带来一个让他们欢喜却不算意外的好消息,主家忍痛割爱,答应以一千三百八十两的超低价成交。

  不过有关部门下班了,就算按例留了人值班,也不能用来处理他们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又约定了下,明天上午九点,李管事带着房契去衙门找沈爹签订文书,那时沈丽姝也会叫上徐二舅和沈四伯几位大人,陪她去钱庄取了银子送衙门去。

  在衙门完成交钱交货的流程,安全感瞬间拉满。

  一切进行的如预料般顺利,再回到家,沈丽姝已经是坐拥首都旺铺、身价千万的小富婆了,左手拿着店门钥匙,右手抱着文书房契,昂首挺胸宛如骄傲孔雀。

  很快造型就被一拥而上的小伙伴们冲垮了,能证明身价的东西都被他们抢了去轮流传阅膜拜。

  沈丽姝两手空空的站在那里,没有半分不悦,她很乐意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所有人,眉开眼笑的问:“那你们是要看这些东西,还是抓紧功夫去看看铺子?”

  答案毫无悬念,下一秒钥匙又回到了沈丽姝身上,由她带着大家,浩浩荡荡出了门。

  这回连沈徐氏都放下了做到一半的家务,抱着小儿子跟着凑热闹,走出巷子前不停地被街坊邻居拉住打听去向,沈徐氏也只是笑而不语,留下个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的背影。

  来到了属于他们的店铺,众人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尤其是二楼三楼,开了窗还能看到楼下的河流,风景不说绝美,但也是他们生平仅见了,一群男孩趴在窗边根本舍不得移开视线,不停地念叨“太好看了”,沈丽姝也愉快加入他们:“这窗户很棒吧?我也最喜欢这里,修缮的时候多开两扇窗,一定会更美。”

  沈大路问,“这就要准备修缮了吧,是不是该叫表弟他们过来了?”

  沈丽姝被提醒了,新店装修人手紧缺,是该把实习生叫回来了,当即转头去喊徐二舅,“二舅,你晚些回去,记得跟姥爷和爷奶他们说一声。”

  徐二舅从进门起就双眼发亮,震撼的说不出话来,只重重点头:“嗯!”

第68章

  王武被他娘从梦里叫醒时, 屋子里依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没法摸黑行动,所以还难得的点起了油灯。

  他匆匆穿好衣裳, 拎着昨晚就整理好的行李包袱打开房门出去, 外头倒是比屋里亮堂些,能从来来往往的身形分清哪个是哪个了。

  是的, 鸡鸣时分, 晨光熹微,村子里家家户户还在好梦之际,而他的婶娘伯母等女性长辈们已经起来忙碌了, 院子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他奶更是端着一盆热水上前, 大有要帮他洗漱的意思, 王武吓一跳, 忙不迭接过水盆, “奶奶, 我自己来, 你好生歇着, 可别忙坏了。”

  王奶奶便用前所未有的慈祥眼神看着他, 语气中的慈爱几乎要滴出蜜来,“奶的乖孙哟,怎么这么聪明懂事又乖巧, 如今又要进城了,可真真是咱们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王武被他奶的眼神和一口一个乖孙的语气,夸得寒毛都要竖起来了。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 老太太的命根子, 王武他爹确实是他奶的心肝, 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费那么大力气给他爹找了个镇上的媳妇。

  他娘都说了, 她当初在娘家当姑娘的时候,姥爷家日子是远不如现在,她和姐妹们的嫁妆也拿不出手,但他亲小舅被城里的官爷伯父要过去了,往后是要继承衣钵也当城里人的,凭着这层关系,他娘和姐妹们也能在镇上或是周边几个富裕的村子找对象。

  最后他娘却嫁到了这个偏僻也不富裕的村子,就是因为爷奶当年给了丰厚的聘礼。

  据说那聘礼都够他伯父们娶两个媳妇的了,可见爷奶有多么疼他爹这个幺儿。

  只是这份宠爱,并没有延续到王武身上,毕竟他爷奶好些个孙子,他在其中排行不上不下,虽不至于被忽视,但也不是最重视的。

  目前家里最受宠的,是屹立不倒的大堂哥,和他才五岁的亲弟弟,王武往日只看到他奶这么对待大哥和小弟,轮到自己还真有点消受不起,只能把头埋进水盆里缓了几秒,才转移话题,“奶奶和伯母们怎么也这么早起来了?”

  王奶奶笑得见牙不见眼,“伯母们起来给你包角儿送行,肉馅的,吃完出门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待会啊,再让你爹和伯母们送你去镇上。你是咱们老王家第一个进城的,可千万要保重自身。”

  自从知道乖孙子要去城里做工,王奶奶恨不得敲锣打鼓的满村子宣扬,这就是娶大地方媳妇的好处,她乖孙往后不必窝在这个小村子,都可以去京城见世面了。

  王武正要说太夸张了,他一个小辈当不起,就见他娘提着满满一篮子、上面几颗还沾着粪土的鸡蛋过来,语带遗憾的说,“时日匆忙,只能凑这么些了,阿武可要好好提着,别摔坏了,这鸡蛋是给你弟弟妹妹补身子的。等到了舅舅家,也要拿出当哥哥的样子,少说话多干活,可不能让弟弟妹妹看不起你。”

  在家里向来强势的王奶奶,此时没有半点被抢了话头的不悦,只顾得上点头附和,“对对对,少说话多干活,你是当哥哥的人,要让弟弟妹妹们看到你的能耐。”

  王武知道,他娘和奶奶说的弟弟妹妹,其实主要指表妹姝娘。

  姝娘就是那个被过继、在城里继承养父衣钵的舅舅的女儿。

  王武一度觉得舅舅是他认识的最有本事的人,虽然厉害舅舅每年给他的压岁钱也没比其他舅舅多少,可他在衙门里当差诶,故事里惩恶扬善抓坏人的差役,就得听舅舅管。

  每次只要把舅舅搬出来,小伙伴都得乖乖听他的,就连比他们大的大孩子也要让着他。

  因为当官差的舅舅,王武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一呼百应、指哪打哪。

  他还发现不只他爱把舅舅搬出来,他爹娘和村里大人闲聊,包括他爷奶和伯父们,也常常谈起他在城里当差的舅舅。

  爹天天说衙门待遇多好,俸禄不但发银子,还有柴米油盐甚至牛肉羊肉,给朝廷干活就是体面;爷奶羡慕舅舅家的大宅子,虽然没亲眼见过,但却好像比见过的他都更了解似的,说起来就是值多少多少亩地,要是换了钱来他们村子里,不但可以买上两百亩地、盖起青砖大瓦房,还买得起丫鬟婆子和长工,活脱脱地主老爷;而他娘眼里,比起这些物质条件,反而更看重表弟表妹们,他娘每每提起表妹和表弟从小就在城里生活,便觉得这就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了,表弟们会有很好的出路,子子孙孙都在城里扎根,表妹更是生得清丽脱俗,容貌性情家室皆上乘,往后前程必然比表弟们还要好。

  王武以前年纪小,长辈们众说纷纭,他也不知道谁说的最有道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娘已然成了全家最有眼光的那个,因为表妹表弟们还没长大,就已经有了大出息。

  两个才几岁的表弟已经拜了镇上最有学问的林举人为师,爹娘他们说念叨严师出高徒,表弟们日后起码也是举人老爷。

  舅舅家一出两个举人老爷,可就了不起了,他们这些亲戚都能横着走。

  不过表弟们的福气还在后头,科举要出头,没个十年八载的只能做梦,像是他们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林举人,年近三十中的举人,长辈们都说是天纵英才。

  王武私心想着,表弟们出人头地当靠山的好事,大概只有他的儿子辈能等着,他还不如期待一下表妹姝娘。

  他听娘说,但凡跟着表妹做事的兄弟们都发财了,最开始是徐家的几个小表弟,后来是他家的表兄弟,而如今,也终于轮到他自己了。

  王虎觉得他奶有些浮夸,只是因为那让他起鸡皮疙瘩的腻歪语气,对于进城做工这件事本身,他内心的激动却是远超所有人。

  爷奶和伯父伯母们都知道,他进城给亲戚做工,吃住都在舅舅家,自己一文钱不用掏,每个月就能赚一千五百文。此外换季还至少发两身新的衣服鞋袜,一年四个季节,就是八套新衣服鞋袜,他一个人可穿不了这么多,家里兄弟以后都不用做新衣服,只管穿他的,如此又省了一笔开销;加上他不在家里吃饭,一年又省下几百斤口粮,这些换成钱也不少了,相当于他一年至少赚二十贯,可快赶上他们全家的进项了。

  他们家在村子里,日子不算顶好,却也差不了。

  家里没人生病,伯父们又都能干,一年到头也能赚个二三十贯,舅舅们还会在农闲时带他爹和伯父们去打零工,林林总总也能凑个一两贯钱,比村里其他人多了个进项。

  只是他们家进账多,出账更多,几十张嘴吃喝拉撒,每年的盈余超过五贯钱,都算是个丰年了。所以他这一二十贯工钱,直接让家庭收入翻倍,瞬间成为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之一。

  也因此爹娘爷奶、和伯父伯母们,才会统统都比过年还高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按照姝娘和表兄弟们的说法,工钱都不算什么,只要干得好,奖金才是重头戏,就像表兄弟们第一次发工钱,工钱才几百文,奖金就发了好几贯。

  第二个月的工钱和奖金倒是相差不大了,但那是因为工钱翻了几翻,若还按每天五十文算,那个月奖金同样翻倍。

  王武现在还没那么远大的目标,每个月一千五百文的工钱已经让他欢天喜地了,但偶尔也忍不住幻想,如果奖金也跟工钱一样多,他每个月就能赚三贯钱,那他就不用回村里了,在城里娶妻生子、给表妹姝娘干一辈子,岂不是美滋滋?

  可惜这么好的消息,爹娘却不让他告诉任何人,包括爷奶和兄弟们,他只能一个人在心里美了。

  不用他娘和奶奶耳提面命,王武也十分清楚,能得到这个走出村子、去城里的机会,都是因为他有个好表妹,没有姝娘,他可能一辈子都要窝在村子里头,又怎么可能不好好表现。

  王武意气风发,简单洗漱并吃过了肉馅角儿,就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出发了。

  他们村子去镇上的路程,跟从镇上去城里也差不离,所以天没亮就要起来赶路,要走一个多时辰,王武的行李和鸡蛋,分别被送他去镇上的父亲和大伯接过去了,因而一身轻松。他也是十四五的大小伙,倒也能勉强跟上长辈的速度,比预计还早了一刻钟,然后先去了趟王武姥爷家。

  这次一起进城的当然不止王武,城里表妹很是雨露均沾,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所以他大姨和小姨家的两个表弟,也会跟他一起。

  此外还有姝娘姥爷家的一对表兄弟。他们之前跟着各自的母亲去徐姥爷家看表弟表妹时,跟那些人都打了照面,大家都算亲戚,按辈分也以表兄弟相称。

  不过他们自己清楚,血缘关系,和名义上的亲戚,还是有些不同的。

  王武在表兄弟三个中最年长,他娘这些天也絮絮叨叨要他除了自己表现,还需要关照两个表弟,他们年纪小容易认生,他要耐心陪陪他们。

  他娘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值得一听,所以王武准备先去姥爷家等一等表弟们,汇合后再一起去徐老爷家——他们得跟着徐家二舅进城,出发前就必须在徐家集合。

  然而到了姥爷家才得知,表弟们离镇上更近,早两刻钟就到了,等不及就先去了徐家,王武顿时有种自己落后的感觉,只得在表妹青娘的带领下急吼吼去徐家。

  他爹和大伯则是难得来一回镇上,得抓紧买些家用赶回去,近日已经开始春耕,地里好多活等着他们。

  其实王武有个本事,特别会记路,小时候只要是他领着朋友们去林子玩的,就从没迷路过,去过徐家一回他也把路摸熟了,自己就能找得到,很不必表妹带路。

  只是他说不用,姥姥她们还以为是客套,非得给他带路,而且青娘也不是两手空空,她也提着一箩筐薤白要送去徐家。

  “听说城里人特别喜欢吃烤薤白,这些都是我们姐妹几个下午去林子里采回来的,为了保持新鲜,让它们连着泥土过夜,然后早晨起来清洗干净,赶在徐二舅进城送菜前给处理好送过去就行了。”

  王武看着那清嫩葱绿、好似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薤白,正想发表一句好麻烦,就见表妹骄傲的抬起了下巴,“因为我们整理的干净细心,姝娘特别欢喜,每天多付了十文工钱。本来说好的二十文,现在涨到三十啦。”

  “每天都有三十文?”王武瞬间觉得一点都不麻烦,去地里摘一些野菜就能赚三十文,还要啥自行车?感慨完他又主动道,“对了,这些薤白分量不轻吧?不如咱俩换换,我来提薤白,你帮我拎鸡蛋就行。”

  青娘就不是会委屈自己的性格,高高兴兴跟表哥换了轻便的东西,继续之前的话题,“对啊,姝娘可大方了,只要用心做事,她就不会亏待了。可惜家里人都不让我进城,要是我也能进城做工,干得肯定也不会比你们差。”

  王武随口问道:“你也想进城,为什么姥爷他们不让?”

  “因为我不是男孩,哪有女孩整天跟你们男孩一块混的。”

  “那为什么姝娘可以?”

  青娘想也不想的道,“姝娘不一样啦,她是城里姑娘,叔叔又是衙门里当差的,注定会有大前程,我们怎么能跟姝娘比?”

  她从小听着长辈念叨这些,不但倒背如流,久而久之也被洗脑了,接受了城里堂妹出生就跟她们不同的设定,从此堂妹做出什么事,她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她可以如此特殊的问题。

  王武也从小听这一套说法长大,但他却有不同的想法,也可能是因为他到底年长几岁,十四五岁都可以说亲了,因此想问题也比较深,头头是道的分析起来,“我们都听说过,家世越好的人家,小姐们越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像是徐家的表妹们,上回我跟娘去徐家做客,她们都只在屋里绣花,好像后来我们出去玩了,她们才出来跟我娘她们打招呼。按说姝娘是城里人,

  家境更是不错,难道不该比徐家更讲究?”

  “对哦。”青娘恍然大悟,努力分析原由,“难道是因为叔叔婶娘性情特别好,凡事由着姝娘的性子?”

  王武承认,舅舅舅母是他见过最宠孩子的爹娘,就连他娘也说舅母性子特别好,从不高声训斥儿女——当然他娘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表弟表妹的聪明懂事,想让他们兄弟姐妹学着点。但他觉得,如果舅父舅母真这么无条件纵容表妹,那也不至于等到去年才开始搞事,“反正我觉得,姝娘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顺当当,现在的自由,也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青娘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叹气:“我也争取过,没有用,全家没一个支持的。”

  “那你有没有请姝娘帮忙?”

  青娘使劲摇头,“我知道以姝娘的聪明才智,肯定能帮我想到法子,只是她已经帮我们家很多了,要不是姝娘请我爹去做事,还给了那么多工钱,我也不会有现在这痛快的日子,绝对不能再麻烦姝娘了。”

  王武有点无法理解表妹的脑回路,试图劝说道:“听说店里缺人手,万一姝娘也希望你们去帮忙,你去找她想办法,那就是恰到好处,怎么算添麻烦?”

  青娘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姝娘要是用得着我们,说一声就行了,反正我不能给她添麻烦。”

  王武:……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已经到了徐家,话题只好告一段落。

  王武和表弟们是今天临时赶过来的,徐家两位外孙却是在外乡,离得更远些,因此昨天就来了,在姥爷家住了一晚,这会儿,同批次进城的小伙伴们都到齐了,想到未来可能要朝夕相处、一起奋斗很多年,立刻放下了生疏,很是热络的互相介绍寒暄起来。

  等一行人来到城里,已经熟得跟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似的了。

  此时沈家众人也都起床洗漱了,例行等食材到了开始备货工作,只是今天来了新的小伙伴,需要带他们熟悉一下环境,沈丽姝又不在,于是升职成正副队长的徐虎和沈大柳当仁不让。

  两人先带他们去了后巷的出租屋。

  沈丽姝年前非要租面积大的那间,显然很有先见之明,出租屋开辟出一块地方堆放工具,另一大半面积用来当卧室,最近请上回的木匠给屋里加急打了四张双层床,室内依然宽敞明亮,甚至还可以再加一两张床。

  徐虎和沈大柳分别给各自的表兄弟介绍这些双层床,“……除了边上这两张是四叔和大金哥睡的,另外几张床你们随便挑,被褥都是新打过并洗晒了的,干干净净。”

  “挑中了就把你们行李放下,然后回去选柜子和钥匙,柜子是用来装贵重财务的,每个柜子都配了套锁和钥匙,不用担心你们的钱财被人偷走,只不过咱们晚上要去出摊,大半夜不在屋里,即便门窗上锁,也怕有人撬锁进来偷钱。姝娘就把你们的柜子,跟大家的放一起,都在我们屋子里,家里一天到晚都有人,街坊邻居也都热心,应该不会招贼。”

  王武一直听着五表弟说话,他以前就知道,这个大柳是姥爷家熊孩子,调皮捣蛋,娘常说大柳和他爹——也就是三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时候三舅也没少捉弄兄弟姐妹。

  不过调皮的孩子往往也更机灵,上回去姥爷家见到进城历练了的表兄弟们,他就发现虽然大家都有长进,言谈举止最不一样的却是大柳,就连赚得最多的大路哥都不如他变化大,可见这个表弟是真的聪明也好学。

  只是他没想到才半个多月不见,聪明好学的表弟又给了他不一样的“惊喜”,升职加薪了,也越发能说会道了,那小嘴叭叭的就没停过,搞得他好几次提问都没有机会,直到这会儿他可能嘴巴说干了,顿了顿,王武才立刻见缝插针的问:“对了怎么不见姝娘,还有四舅和大金哥?”

  “嗨,姝娘一大早去店里监工了,这不是夜里不能点灯熬夜干活么,天黑前就得收工,那自然是天一亮就要抓紧上工。四叔和大哥因为精通木工,也被带去那边干活了,武哥你在家学过木工吗?”

  王武羞愧的摇头,“我只有一把子力气,我们村的老木匠一直防着外人偷师,连我爹都不会木工。”

  沈大柳笑道:“没事,姝娘只让先问问,你们是想先去摆摊,还是去店里帮忙装修,如果都没想法,那就她看着安排了。”

  王武和张小伟、陈家强三人齐刷刷摇头,“叫姝娘看着安排,我们干什么都行。”

  听到这里,徐虎便也跟表哥张彬和宋向民提了下工作安排,“我跟姝娘说你们也都上过学,能写会算的,跟我们出摊比较合适,不过姝娘听了却有更多期待,中午回来估计要考考你们,要是算术不错,她可轻松多了。”

  张彬和宋向民顿时苦着脸,“虎子啊,我们肚子里那点墨水,估计连大弟二弟都不如,你跟姝娘这么吹嘘,让我们怎么收场?”

  徐虎一脸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坏笑,“反正你们学得都比我好,嘿嘿。”

  这下姝娘就算还要忙里偷闲鞭策他们读书写字,重点也是关照他俩,他终于解脱啦。

第69章

  “实习生”们暂时在小组长的指挥下, 热火朝天加入到出摊前的准备工作中。

  这五人的家境显然各不相同,徐家底子要比沈家厚,很明显寻的女婿也都是家底还算厚实的, 连带着徐家那边的表哥们穿戴也讲究些, 还上过两年私塾,哪怕学得不如何, 在人均文盲的年代, 能看懂简单文字并懂得计算方法,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而王武三兄弟,即便也穿着各自最好的衣裳进城, 可要么衣裳颜色料子都差强人意, 要么就是尺寸不合适——普通人家为了节省布料和做衣服的成本, 都喜欢给还在长身子的孩子做大一到两个码的衣服, 这样一件衣服能多穿两年, 只是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家不是囊中羞涩, 就是太会过日子。

  他们不但穿得朴实, 也都跟堂哥们一样, 从没进过学堂, 怕是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想要委以重任,还得从头开始扫盲。

  不过这点小差异, 也改变不了他们都是平平无奇小老百姓的事实,无论是徐家的表哥,还是沈家的表哥们, 统统都要帮着家里干活, 可能一下子叫他们上来切菜, 没练过刀工的几人会手忙脚乱, 但只在旁边帮忙串菜是完全没问题的,组长怎么吩咐他们怎么做,绝对干得又快又好。

  有了这五人的加入,小伙伴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等包工头姝娘中午回来休息,他们便抢着跟她夸新人的优秀表现,徐虎更是自信心爆棚,“要我说,姝娘让二叔最近只备一百斤肉,还是保守了,咱们有这么多人手,照例备上一百五十斤,想来也不成问题。”

  沈丽姝听说实习生们这么快就适应了工作,内心也是欣慰的,但也不放心就这么给他们加担子,只问:“我自然知道你们的能力,备货一百五十斤烤肉游刃有余,只是带着这么多货出摊,当真忙得过来吗?”

  徐虎一下被问住了,他只见过新来的兄弟们做事手脚还算麻利,也愿意听他和大柳的指挥,却还不确定他们跟着出摊,见到被无数客人围得水泄不通的大场面,会不会方寸大乱、不知所措。

  万一出摊后他们就派不上用场,得像沈四叔似的花好些天才能慢慢适应,那单靠他们原来这些人撑着,还真不敢打包票能轻松搞定那么多顾客。

  毕竟单姝娘的本事,她一个就顶十个了,为了更好的修缮店子,还把沈四叔和大金哥抽调过去了。

  他俩虽不是他们当中顶能干的,可几个月干下来,烧烤、招待顾客或帮贵人送餐去酒楼等活计,沈四叔和大金哥也都做得,且又都是成家立业的大人了,有他们在这里站着,多少能镇一镇场子。

  现在姝娘把他俩也带走了,就剩下自己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虽说街道司的差爷们依然会关照,却也不如自己谨慎行事来得稳妥。

  这么一想,徐虎到底还是认命的摇头:“可、可能还不行?”

  他思量得有点久,在这期间,兄弟们生怕他头铁似的,冲着沈丽姝疯狂摇头表态,脑袋都快摇成她家小弟玩的拨浪鼓了。

  如今见徐虎也接受了他们能力有限的现实,大家才齐齐松了口气,一时间竟是皆大欢喜。

  沈丽姝:……

  看看小伙伴们快乐无忧的笑脸,沈丽姝忍不住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接下来准备放养,小伙伴们就开始躺平摆烂了。

  想啥好事呢?创业期不努力拼搏、抢占市场,是等着被后浪们拍死在沙滩上吗。

  更何况资本家的羊毛也不是那么好薅的,拿了她的高薪,没有被要求零零七就是福报了。

  摆烂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他们不努力打工,她未来怎么在汴京住豪宅坐豪车?

  所以,对小伙伴们寄予厚望的沈丽姝,是不可能允许他们咸鱼的,一旦发现苗头就要当场扼杀在萌芽里。

  比如现在,她熟练的给小伙伴们吹了通彩虹屁,表示她最相信他们的能力,早就可以独当一面,有她没她都能把他们的事业做大做强云云,紧接着便道,“表哥们刚来,可能要先适应适应摆摊流程,咱们耐心教一教他们,我相信表哥们也都聪明能干,有个两三天就能上手了,到时候,就跟二舅说,让他逐步增加烤肉量,比如每天加五斤或十斤,直到恢复到一百五十斤的量,你们说好不好?”

  小伙伴们只是不在她的领导下,完全独立行走还没几天,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总怕出现什么状况处理不了,其实上进心还是很足的,又拿了她那么高的工钱,在没有劳动法的古代,打工人可自觉了,不用黑心老板压榨,他们自己就拼命内卷了,加班爆肝甚至把命给她都可以。

  更何况姝娘亲口夸他们聪明能干、独当一面诶!

  被灌了这么一大壶迷魂汤,更是当场丢盔弃甲,恨不得再战三天三夜,齐刷刷点头说好。

  见状,沈丽姝也满意的点头,很好,都卷起来吧打工人!

  沈丽姝跟沈四伯大堂哥赶回来是为了吃饭,不仅他们要吃饭,做工的木匠瓦匠也要吃饭的。

  听说在乡下请人做工,主家都要提供一日三餐的,就连餐食也有标准,不成文的规矩是每顿必有肉有白面,下午还得加一碗糖水鸡蛋当点心,人情须得做足了,倘若怠慢了,帮工就敢以吃不饱没力气干活为由偷奸耍滑、拖延工期,耽误工程不说,还要让主家多出几日的工钱。

  城里很多人家也会这么招待帮工。

  但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汴京毕竟是大城市,商业发达,相应的也就不讲究那么多形式,可以讨论其他合作方式,比如花点钱让工人们自行解决餐饮问题。

  其实他们家有房子、有桌椅碗筷,要招待工人饮食还是可以的,她娘一开始就说了要帮他们做饭。

  只是沈丽姝觉得,她娘每天要照顾家里这么多人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已经忙得分身乏术,还要照顾小儿子,为此夫妻俩的造人计划都一拖再拖。她还在试图说服她娘请个婆子来帮忙,无需卖身契那种,也不用住家,就像钟点工一样每天上门干几个小时,就能减轻她娘的一大半负担了。

  可她娘总有理由拒绝,担心外头请的婆子偷奸傻滑,甚至窃取他们家的商业机密,不如她亲力亲为来得稳妥。

  这么一来,沈丽姝更不能加重她娘的负担,宁愿多花点钱少给家里惹麻烦。

  事实上也花不了多少,她不是那种不懂行情、让人忽悠昂的小姑娘,这些匠人也都是她爹或熟人朋友介绍来的,不可能在明知道她家有点小背景的情况下头铁杀熟,双方经过友好磋商,顺利定下了每天每人七文钱的餐补标准。

  在物价偏高的汴京,这七文够他们割一斤肉,买几只大白馒头香喷喷吃一天了。

  倘若家小也在汴京,省着点花,全家都能跟着吃上肉。

  所以不单沈丽姝觉得这么安排省心省力,工人们也相当乐意,让家里老小跟着吃上肉,可比油水全落进自己肚子里强百倍,精神富足可比物质享受更让人快乐,大家伙每天上班干劲十足的,一到饭点就快乐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里打工没有什么朝九晚六,天亮开工,天黑了就收工,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吃饭只有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大家伙都得到店里集合,包括沈丽姝自己。

  所以他们也是算着饭点回来的,只比沈家旺早几分钟。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说话间,老爹也下班回来了,沈徐氏便麻利的把饭菜端上桌,碗筷和其他几个菜提前摆上了,最后把刚从小灶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老鸭煲就正式开饭。

  这锅硬菜瞬间把刚来的王武几人都镇住了,搭配着沈家旺和沈徐氏叫他们别客气多吃肉的叮嘱,就显得专门为他们接风准备似的,王武跟同龄的张彬对视一眼,齐齐开口:“这么一锅鸭肉也太破费了……”

  徐力笑嘻嘻问:“表哥以为这是为了招待你们才炖的肉吗?”

  他们眨了眨眼睛没说话,脸上却写满了“不年不节的炖肉吃,不为招待客人,难道还是每天都大鱼大肉不成”的吐槽。

  然而下一秒,就见他们最崇拜的舅舅/姨夫摇头笑了,“那可就想多了,若是为了招待你们,煮几个鸡蛋便也够了,只是我们平日也这么吃,没得你们来了反倒不见肉星。”

  王武几人:……

  看着一本正经的长辈,几人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信他的邪。

  信吧,这事实也太匪夷所思了,不信又对不起他们对舅舅/姨夫从小到大的推崇和信赖。

  初出江湖的几只菜鸡,打工第一天就遭遇了进退两难的纠结之中。

  沈家旺却丝毫不在意他们面上的挣扎,一边用筷子给新来的每人都加了一块肉,一边低调又不失骄傲的介绍道,“我总不能那这种事来寻你们开心,待个几天你们自己就知道伙食究竟如何了。说来还是我托了你们的福,餐餐有肉是姝娘给你们定下的伙食标准,每天买肉的钱,也是从你们的收入中出,饭菜大家一块吃,连带着我们也沾光顿顿吃上了肉。”

  在沈爹的招呼下,初来乍到的几人,才逐渐接受这个设定,只是还来不及为他话里透露出来的幸福生活而高兴,已然被碗里的鸭肉勾住了全部心神,专心致志啃起来鸭肉。

  其他小伙伴同样不遑多让,都不需要沈爹招呼,一个个便连汤带肉的盛碗里做鸭肉泡饭了。

  是的,他们自己夹肉,沈丽姝并没有站出来分配,早在去年年底,她就彻底辞去了食堂大妈的工作,一是因为工作太忙,实在顾不上这份“兼职”,二来这个餐餐有肉的标准就是年前那会儿定的,大家这么吃了一两个月,不说吃腻了,但至少不会馋肉馋到看见它们就眼冒绿光了。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肉成了每天都能吃到的东西,也就没必要你争我抢了,每个人都很自觉的只夹了两块肉,并且争着抢着把沈丽姝吃鸡鸭时最喜欢的翅膀和爪子都让给她。

  每当这个时候,沈丽姝就觉得她真不愧是全家最靓的崽,这待遇都快赶上老佛爷了吧。

  然后她就用饭前洗过的小手抓起鸭翅膀“啊呜”啃起来。

  除了她,小伙伴们也在摸索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啃鸭脖子,有人喜欢吃鸡皮鸭皮,也有只爱吃肉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还有人专门捡鸭煲里的竹笋吃——喜欢这一口还不在少数,因为以前没怎么吃过。

  汴京附近竹子少,竹笋就更不多见,普通人宁愿买肉也不花那冤枉钱去买竹笋吃。

  鸭煲里的竹笋也不是自家买的,而是老爹那位叫许木的朋友送的。

  为了给沈丽姝在镇上种竹林,她爹重新和这位老友勤走动起来,许叔叔因为他父亲的工作关系,家里常有吃不完的笋,又不好光明正大把主家的东西拿出去卖钱——即便主家也不要,于是只能疯狂送亲友吃,去年就送了好几十斤冬笋,现在好似到了吃春笋的时节,家里又有源源不断的笋吃了。

  沈丽姝比较喜欢吃春笋炒肉,放在汤里她就没兴趣了,可能上辈子吃的多了,只觉得中规中矩,一点也没有小伙伴们那种鲜到掉眉毛的绝佳体验感。

  想到上辈子,沈丽姝看着手中正要开啃的鸭爪失了神。她记得穿越前,还被同事安利了一道来自螺蛳粉之乡的美食——田螺鸭脚煲。

  据说这道菜跟螺蛳粉一样风味极佳,越吃越上头。

  沈丽姝下意识吸溜了下口水,“咦,什么时候吃田螺?”

  “又想吃田螺了?”沈家旺笑道,“那还要等一等,江南那边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田螺多是清明前后的最肥美,当然中秋前后也是吃螺的好时节。”

  现在吃不上,那也不能让她一个人流口水,沈丽姝为了勾起大家对田螺鸭脚煲的兴趣,可谓丧心病狂,用词极尽煽动之能事,引得小伙伴们口水直流,手里的鸭肉汤泡饭都不那么香了,却还只能望鸭止渴。

  王武忍不住插了个嘴,“姝娘怎么知道的如此详细,在哪里尝过这道菜吗?”

  小伙伴们闻言,反应比被提问的当事人还大,纷纷回头看着他们这位还年轻、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兄弟,眼神亮的惊人。

  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学废了姝娘的在线吃瓜,单纯的强势围观,没有冒犯的意思,被看的王武却莫名心底发毛,又觉得自己说话没毛病,所以在得到表妹否定的答案后,他还是勇敢的继续问出心底的好奇,“那、那你怎么知道好吃?”

  刚开始搞事那会儿,沈丽姝还要先动脑筋给自己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找到合理合法合规的理由和解释,才能将想法付诸行动,正所谓先谋而后动。

  不过人是惯性动物,一旦无所不能的人设立起来,就不需要再多费口舌解释来源了,所以她现在堪称有恃无恐,面对新来表哥的疑问,理直气壮表示,“鸭子田螺都是水里游的,单独炒也好吃,一起烧岂不是一加一大于二?”

  王武:……

  这个解释有理有据,他竟无法反驳。

  比起被沈丽姝用三寸不烂之舌才“说服”的他,小伙伴们则是从开始就深信不疑,此时不约而同点头附和,“姝娘说得很有道理。”

  “阿武哥你日后尝过就知道,在吃食上面,咱们姝娘就从没看走眼过。”

  沈丽姝骄傲点头:对对对,她就是这么牛逼。

  不过被表哥一打岔,她也忘记要勾大家陪她一起垂涎三尺的险恶用心,不知不觉就把话题引到了生意上,“我想顾客们连烤小鱼和泥鳅都十分接受,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好这一口,烤螺肉应当也会喜欢,咱们可以选大个的田螺,挑出来串一串,小一些的也不浪费,等日后烧烤店开起来,砌两个灶台用来炒田螺、做香辣烤鱼,你们说怎么样?”

  小伙伴们被她说的,越发迫不及待等烧烤店开张了,除了搞快点搞快点,还能说什么?

  沈丽姝这时反而比谁都心平气和。毕竟市值近二千两的豪华商铺已经到手,她哪怕现在开始摆烂,这辈子照样衣食无忧、潇洒快活。

  果然大家说的没错,不管在哪个时代,房子都是女人的安全感。

  她现在就充满了应对未来的底气,心态也沉稳很多,面对小伙伴们的催促,还能慢条斯理的劝说,“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生意也要一步一步做,眼下修缮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咱们这生意要长长久久做下去,若是哪里弄得不好,中途可没法停工再修整,否则每天损失数以千计。”

  安抚完捉急的大家,午饭也吃完了。

  不过距离约定开工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沈丽姝不着急,便抽空关心了新来的小伙伴。

  她一回来大家就抢着夸,相处很不错的样子,沈丽姝便觉得先让他们跟着大家出摊,熟悉熟悉本职工作也不错,现在也不急着考察面试,就重了点问了问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想法,“住后巷那边的屋子,你们觉得还方便吗?如果不自在或不习惯,可以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愿意跟你们换的。”

  沈丽姝没有点名如果需要,让谁跟他们换,她相信大家会自己处理好,毕竟新来的不是外人,而是各自的亲表兄弟,总有关系好愿意关照他们的。

  不过王武几人也不需要特殊关照,他们对住宿环境相当满意,不说那些双层床多么新奇有趣、让他们欲罢不能,光是每个人都能睡独立的床这点就赢了——他们在家里还要跟兄弟们挤一个被窝呢。

  就连条件好些的张彬和宋向民都不能免俗,因为他们家还没有富有到盖林府那种几进几出的大院子,住着还是寻常的农家大院,而这种条件不错的家庭,往往儿孙也生得非常多,再多屋子也不够他们住的,兄弟和姐妹之间共用一个被窝实数平常。

  于是沈丽姝顺势又跟他们聊了下家长里短,要快一点打成一片,工作才好展开嘛。

  大家都吃饱喝足,跟表弟表妹们唠唠家常,也是极好的放松方式,却不想在这个时候,张彬和宋向民的好表弟迫不及待向姝娘进言,“不是说要考一考表哥们的算术吗?再不开始,你们又要去店里啦。”

  张彬和宋向民:……

  他们真的会谢!

  沈丽姝作为面试官当然不慌,被提醒了张口就来,“可以可以,那鸡兔同笼你们会做吗?”

  张彬和宋向民:……

  这回轮到他们顶着所有人炯炯有神的目光,终于明白了王武先前的心情,明明什么都没做,莫名奇妙就心虚起来了呢,张彬咽了咽口水,弱弱的问:“我念书时先生教过这道题,只是姝娘怎么也会,这好像是算经中的题目?”

  但凡带经的,都跟科举脱不了关系。张彬能学这题,因为在他们那儿出了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秀才身边开蒙,这位先生甭管学生考不考科举,就教同一套书,听不懂拉倒,听得懂就跟下去。

  可大部分先生都不是这般落拓不羁,他们会分两套教学,考科举的学经史子集,不考科举的就学《三字经》认字,顺便再教点简单的加法,就足以让学生应付很多场面了。

  比如没跟他拜一个先生的表弟宋向民,此时就只能一脸懵逼看看他,又看看姝娘。

  沈丽姝在张家表哥吃惊的目光中莞尔一笑,“大弟二弟被林举人考察收徒之前,我抽空翻了些书给他们补课,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第70章

  沈丽姝又开始凡尔赛了, 嘴上说着她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事实上小老弟们能顺利拜得“名师”,她在背后可出了不少力气, 且当时的重点关照对象就是大弟沈文殊。

  这么做倒不是因为偏心, 而是从他们转述林夫子的评价中,就能发现林夫子其实在委婉的提醒学生家长, 大弟这个资质要走科举不是不行, 家里有钱可以任性,但想要征服林举人这样有真才实学、也是公认有教学水平的老师,一切靠本事说话。行就行, 不行就是不行

  二弟年纪小, 可塑性高, 再有林夫子从中说和, 被录取的概率倒挺大的。

  林夫子背后的潜台词, 沈丽姝和父母听懂了, 大弟自己可能也似懂非懂, 否则心情不会那样低落沮丧。

  只是回来的当天, 从爹娘和阿姊那里得到了支持他读书科举的承诺, 已经是峰回路转了,比起一点读书的希望都没有,换一个老师根本不算什么。

  就像阿姊说的, 世上老师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

  林举人是只有一个,可普天之下立志科考的读书人数以万计, 难道别人拜不成林举人, 就不能科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