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又迷惑了:“这么麻烦?你不是说,这东西转轴那地方容易磨坏么,他们要是承诺坏了给修的话,那能受得了么?”

来福撇撇嘴道:“所以哩,掌柜的定下了规矩,凡是买五台以上的,坏了的话都会免费上门修,就不坏一年也帮着检查一回,等秋收完成后上门。你说,谁也不会专门把这东西弄坏,不过是一年上门一次,也不难。买五台以下的,坏了的话,送到坊子里来,也帮着免费修。这更容易了。我跟你说,东家有钱,请来了巧手,这东西做的比我们做的好多了——这机子不容易坏哩。”

青木仍然不能理解,要是菊花在这,就要为方家的营销措施咋舌了——这一套售后服务措施简直比她前世的大公司都不差。

“那也不成哩,东西总会越用越旧,就是头牛也有老了干不动的时候哩。你们东家这么帮人修,肯定受不了。”青木就是想不通。

来福一拍脑袋,笑道:“瞧我这记性,忘了最要紧的了,掌柜的还说,这样上门免费修只能保两年,到第三年后,再要是坏了的话,还给修,不过要收钱了。”

青木这才松了口气道:“我说哩,要是一直帮着修,那不是傻子么!”

来福道:“人家可不是傻子,人家厉害着哩。你也甭不好意思,他们用这机子赚的钱不是咱们能想象出来的,送你一台也没啥。”想了想又不好意思地说道:“当然了,也要感谢人家,因为人家就不送,咱也不能说啥。”

青木忍笑道:“不就是这个话么。买这图纸他们是付了钱的,再送台机子,那就是人家的人情了。你替我谢谢宋掌柜。”

他嘴里虽这么说,心里却没那么不安了。这一台机子方家怕不是要赚接近十两银子?就差也差不了多少。那这一年要卖多少?听说他们可不止开了一家作坊哩。

他就等着来福装好机子,好帮着抬到田里,一边跟他闲话。

来福说,这打稻机,下塘集这边的作坊卖出的并不算多,听说东边的东临州生意就好的很,有一回,光一户人家就买了三十台。

“是东临州来人,宋掌柜送他出门,我刚好听到这一句。”来福道。

青木心道,三十台?那这家人有多少田地?上千亩是肯定有的。看来外面有钱人就是多啊!

来福道:“下塘集这边卖了不少到临湖州去了,那边虽然也建了作坊,可是材料和人工都贵一些,成本也就高了。所以,已经从这边运了不少过去,顺着清辉江运下去也便宜。”

青木问道:“你们坊子买木料好买么?”

来福笑道:“好买。哦,对了,掌柜的还夸你们村哩,说是一根木头也舍不得卖,有远见。他跟那些村子的人也打了招呼,叫他们不要乱砍树,砍过了也要赶紧栽小树才好。说这坊子也不是开一年就不开了,要是大伙一年就把树砍完了,往后他想买还买不到哩。总要让大伙年年都有树卖才成。”

青木点点头,觉得这话不错,要是宋掌柜不叮嘱他们种树,说不定坊子往后还要从旁的地方运木料来,那不是亏本么。

说话间,打稻机就装好了,青木便和来福一起扛起它送到了田里。杨氏和郑长河见了大喜,又听说这东西比正在用的这台好,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

来福推说坊子里还有事情,不好在外耽搁,匆匆告辞离去,并未在大姑家吃晌午饭。

这里,青木和爹娘试了一回,觉得确实比先前用的机子要灵活、轻便,踩起来更得力。

他暗自感叹,这手艺活的窍门多的很哩,大家做同样的东西,做出来却有好有坏。

难怪那个方老板财大气粗,掏两千两银子买图纸根本不在乎,因为他有那个能力做好,旁人是争不过他的。

三人很是出了一把力气,又打了两担谷子,才回家吃晌午饭。

第二百三十四章放鸡鸭

有了两台打稻机,郑家就轻省多了。不过,青木还是给张榻送去了一台,嘱咐他赶紧把那几亩田的稻子收拾好了,趁着他爹犁田、耙田的工夫,来给郑家帮忙。

张槐本就牵挂着他,准备自家忙完了就去给他帮忙的,如今送来了打稻机,那就更快了。

他跟爹娘把自家几亩田的稻子收进仓,又按青木交代的,把打稻机扛去给赵三用,自己就来给郑家帮手,他爹张大栓则犁田、耙田,准备栽秧。

不等赵三来帮忙,郑家的稻子也打完了,机器脱粒和手工脱粒就是不能比。

这期间,周矮子和李长明都来郑家帮了忙。不仅因为大家现在是邻居,还因为他们家的稻子要晚熟一些,这也算是在换工了。周矮子则跟郑长河说道,不用郑家还工给他,到时候把这打稻机借他家用用就好了。

郑长河爽快地答应了,说大家都是邻居么,帮忙是应该的,等明年大伙日子过好了,买打稻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接下来,郑长河也开始整田,杨氏则在家晒稻谷,风干扬净送进谷仓;青木又跟打仗似的帮张槐去栽秧,为的是先帮他家把秧栽完了,他们也好腾出空来给自己帮忙。

菊花见爹娘实在是累坏了,变着法儿烧汤烧菜给他们补。杀了好几回小公鸡,想着是夏天,又杀了一只老鸭来炖汤。

这下杨氏可心疼了,连说咋把下蛋的老鸭给杀了哩。

菊花听了十分郁闷,对她说道:“娘,如今咱家也不是靠卖鸡鸭蛋攒钱,喂这些畜生本就是要杀了吃的。这老鸭杀了也不怕,那小鸭子也快开窝下蛋了哩。这么忙,要是把身子累垮了,那不是还要花钱瞧病么?‘省吃省喝,省钱抓药,·还不如趁早吃好些,也省得人累病了受罪。”

杨氏听了笑道:“好哩,吃过了再说也没用了。娘就是还不太习惯,杀下蛋的鸡鸭吃·总觉得可惜了。”

菊花苦口婆心地开导道:“咱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吃么?种麦子是为了有白面吃,种稻子是为了有米饭吃,养猪是为了有肉吃,养鸡鸭自然也是要杀来吃的。往常不吃那是钱不够,只能卖;如今有钱了也不吃,挣那许多钱干啥哩?”

杨氏白了她一眼,笑道:“娘晓得了·杀就杀了吧。吃光了再孵一窝。”

菊花笑眯眯地说道:“嗳!就是这样。娘,我抽空把鸡鸭赶到稻田里去吃一饱,再不去的话,爹就要把田都犁过来了。”

杨氏也晓得这个时候放鸡鸭下田是最好的——吃些活食鸡鸭比较爱下蛋,便和她一起把鸡鸭的脚上都拴了长长的绳子,准备天明就放到田里。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菊花和杨氏各牵着一长串的鸡鸭·拖拖拉拉地扯到已经割完稻子的空田里,那架势看起来实在是有些好笑。

果然,这些鸡鸭到了田里·是精神倍儿欢。

鸡到处找虫子、落下的稻谷,甚而稗子,仔细搜寻着,步态悠闲地在空旷的田里四处转悠;鸭子则总是步伐蹒跚,有些贼头贼脑地四处窜,扁嘴巴到处戳个不停,专门在田沟里或者浅水洼子里找小鱼、泥鳅和迥螺吃,当然,那些小小的土青蛙也遭到它们的追逐——大青蛙早跳跑了。

菊花本来打算扯把稻草,坐在田埂上·充当悠闲的放鸭佬,看看夏日清晨的田野风光的,可她如今是个爱劳动的好娃儿,出来的时候就带了把镰刀,准备在田埂上割些青草带回去喂猪,也算没浪费这清晨的好时光。

夏日的清晨·清新充满活力,田埂上的花草都带着露珠,鲜活油绿的样子,仿佛一点也不担心会有正午的骄阳似火。

太阳尚未冒头,一切才刚刚觉醒,可是田野里割稻的、犁田的、耙田的、栽秧的,各种劳作场面混杂,人们都精神抖擞——要是不趁着这清晨凉爽的时候多干些,等下太阳出来就没那么好受了。

远处的村庄树木葱茏,繁荫遮蔽下的农居若隐若现,上空青烟袅袅,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可以感受到那忙碌的生活气息。

她快手地割了好些青草,把这块四四方方的稻田的四条田埂割了三条。看着身后一堆堆的青草,她满意地放下镰刀,这才扯了把稻草,如先前所想的,在田埂上坐了下来。

稻子虽然收进仓了,这稻草还没来得急挑回家,一把把地扎紧了,呈圆锥形站在田里。那些鸡不时地在草把上啄一下,不知是发现了未脱净的稻谷还是栖息在草上的虫子。

偶尔的,鸡脚上的绳子被稻草给缠住了,鸡便使劲一挣,就把稻草给扯倒了,它自己倒吓一跳,急忙跳着跑开。

这田里的杂乱东西确实多,就见那鸡的嗉囊跟吹气似的鼓起来,以至于,鸡到后来都不捡稻谷吃,专门找蚂蚱等虫子吃,看来它们也是喜欢吃荤的;鸭更像是在遛弯,吃饱了也不肯呆在这空田里,探头探脑地发现隔壁田里有水,就要翻过去。

隔壁田里,郑长河正吆喝着那头水牛在犁田。

他见闺女放鸭子还不忘记带把镰刀割草,很是心疼,想要跟她说几句话,又怕耽误了手底下的活计——家里可是等着栽秧哩。

菊花见鸭子往水田里跑,忙高声唤道:“鸭嘞嘞······”

鸭子们就停下脚步,歪着脑袋侧耳倾听,待听见果真是菊花在唤它们,忙转头迈着大脚丫子摇摇晃晃、却又迅捷无比地朝菊花奔过来。

到了菊花的跟前,也没发现有啥好奖赏,只得继续在田沟里窜,不管是田螺还是青蛙,都照吞不误。

太阳已经出来了,红通通的一个大圆球,光芒四射,照得田野一片灿烂,尤其是那些还未收割的稻田,金黄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迷人的色彩。

菊花见鸡鸭也吃饱了,便起身要赶它们回家。这下麻烦了,有几只鸡不听话,害得她在田里好一阵追逐,撵得鸡到处飞跳。

鸭弈倒是听话的很,唤到跟前,捡起绳子牵着它们,再去撵鸡。

郑长河见了忙高声道:“菊花,甭撵了。你先回去,剩下的让你娘来赶。还有青草也要挑回家哩。”

菊花一想也是,她一人也牵不了那么多鸡鸭哩。于是,就牵着手上的鸡鸭往家去了,换杨氏过来挑青草、逮鸡。

吃过早饭,在河边洗衣裳的时候,梅子听菊花说早上去放鸡鸭了,忙对她道:“菊花,那我下午跟你一块去放好么?我家的稻子还没割,没地方放哩。”

她们虽然住在隔壁,这忙的时候,却没空说话,总是趁着洗衣裳的时候见个面,说会话。

菊花笑道:“嗳!这有啥哩,你去放就是了。咱早点去,不然赶不及回来煮饭哩。放心好了,鸡鸭到了田里,很快就能吃饱——田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多的很。”

梅子听了乐滋滋地笑道:“那就好。我这鸭子要是这么喂养几天,怕是就要下蛋了哩。今年孵的小鸡仔已经开窝下蛋了,鸭子应该也快了。

菊花一边在河水里摆动着衣裳,一边对她说道:“鸡刚开窝下的蛋很补的。蒸了吃才好哩。”

梅子笑道:“可不是么,正好马上要割稻了,也是一碗菜哩。”

她分家的时候,下蛋鸡一只也没要,全留给婆婆了。狗蛋娘对闺女说,有时候要大方些,那些东西要了来,也不值多少,说不定人家还说李长明不孝顺。索性除了田地啥也不要,让人没的说。

所以,她家的小猪仔是娘帮她逮的,喂的小鸡也是娘帮她孵的,鸭子则是菊花帮她孵的,如今终于长大能下蛋了,那心里是格外的高兴——这可是她亲手一天天地喂大的哩。

菊花想起早上在田间的情景,心里便盼望着下晚再去。她觉得自己也跟鸡鸭似的,很喜欢出去放风,也算是给紧张的农忙生活,找点悠闲的活动吧。

她和梅子下午的时候,把家务全部做好,晚上的菜也都全部洗好,一切准备妥当,等太阳弱一些,就牵着鸡鸭去田里放了。

杨氏正在把稻草往家挑,见她俩来了,笑道:“到这块田里来——这田里草就要挑完了,鸡鸭跑起来也方便些。”

郑家的这十亩田连成一片,挨着镜湖,是前年一次性买的,一大块荒地开垦出来后,才划分成一亩一亩的小块。

菊花将鸡鸭扯进那块田——几十只鸡鸭,能不用扯的么——就去帮杨氏把草往田埂上拖,好方便她捆起来往家挑。梅子也过来帮手。

杨氏急忙制止道:“这草沾身上痒痒哩——糊躁的很,我反正忙好了,回去就洗澡;你家去还要煮饭,就不要弄了。”

菊花道:“我又不是抱着它,不过是用手拖到田埂上罢了,沾不到身上的。梅子,你甭忙乎了,帮着看鸡鸭就成,它们野的很,到处跑哩。”

梅子只得停下,去照看鸡鸭。

菊花帮着杨氏把最后的稻草拖上田埂,这才回头和梅子说话。

却听梅子惊喜地叫道:“嗳哟!菊花,你家的鸭子下蛋了哩,鸡也下了。”

菊花吓了一跳,跑过去一瞧,可不是么,这鸡鸭跟随地大小便似的,随地就下起蛋来。

瞧着那红皮鸡蛋和青皮鸭蛋卧在还有些浅水的田里,她哭笑不得,总算是明白为何有时候鸡蛋鸭蛋捡不够数了——这些家伙真的把蛋下在外边哩。

第二百三十五章河中洗浴

菊花就奇怪了,这鸭子把蛋下在外边也就罢了——反正它们是常在河里活动的;那鸡明明就在院子附近活动,鸡窝也是准备了五个,难道还不够它们下蛋的?居然还要把蛋下到外面,真是太不像话了。

要是让她发现是哪只母鸡把蛋下在外面,直接就砍头——不创造收入的母鸡当然不能白喂着。反正下面的小鸡也长大了,小母鸡们都开窝下蛋了哩。她处决几只老母鸡,并不会感到心疼。

她气恼地跟梅子叨咕了一回,梅子听得笑弯了腰。

可是,今儿这些鸡鸭好像专门跟菊花作对似的,一个个都把蛋下到田里。她居然捡了十几个。

梅子瞧着欢快地撵着蚂蚱啄食的鸡,和叼起泥鳅伸长了脖子往下咽的鸭子,开心地对菊花道:“想是它们早上吃了好的,所以这蛋就憋不住了。”

菊花道:“那也应该在家里就下了才对哩。嗯,鸭子怕真的就是这么回事。我家的鸭子一般是晚上下蛋的,这会儿全下了,我都捡了五个了。可是鸡不应该推迟哩!”

梅子笑道:“谁也没规定它们啥时辰下蛋,总归白天就下了,证明早上吃的太好了哩。”

菊花笑眯眯地说道:“不过是说着玩罢了。今儿吃的东西要是见效的话,那也应该是下明天的蛋才对。明儿咱俩要分开放,不然这鸡下的蛋都不晓得是谁家的。”

梅子听了猛点头,明儿她家的鸡肯定也要下好些蛋哩,她期盼地想道,明儿出来要带个小篮子才行。

两人在田里跑了几趟,那草鞋就湿透了。不过不要紧,这草鞋不过是当样子罢了——免得一个女娃子打赤脚不合适——本来就是为了踩水穿的。

鞋子编得很密实,看不到脚面。要是依菊花的话,打赤脚也没啥,她热得难受的时候·老想去踩水,还想下河游泳。可是想想家人的反应,还是算了。

有一回,她跟青木去兜虾·见那浅浅的小溪里,清亮亮的水十分喜人,便脱了鞋袜卷起裤腿去趟水玩。吓得青木先是四下张望了一番,见没人,又急忙催她穿上鞋袜,甚至动手帮她穿。

菊花诧异地问道:“那田里栽秧的女人不都是脱了鞋的么?”

青木板脸对她道:“人家是媳妇,再说·裤腿也是放下的。谁跟你似的,这么光脚下水,还把裤腿卷起来?”

一番话惹得菊花再也不敢大意了。

菊花再喜欢放鸭子,也是放不了几天的—这田很快就被郑长河先犁后耙,整得软烂平实,然后栽上秧苗。

初夏的栽秧历程又经历了一遍。在大伙的帮助下,郑家还是把这些稻田都栽上了晚稻。本来收割稻子已经忙了好些天,现在又要接连栽秧·一个个几乎不曾累脱了一层皮。

在外忙碌的人都晒黑了一圈。青木和张槐的面色也更深了几分,但却显得更加魁梧结实了——这么超强度的劳动锻炼,然后猛吃猛喝·得到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看着俩人一顿晌午饭吃下来,汗水又流了个满脸,一起跑到井边打水清洗,菊花直摇头。

她对青木道:“哥,我在井里冰了些菜瓜和黄瓜,你提上来,正好吃了解渴。”

张槐听了口内生津,笑道:“我说这绳子上吊个篮子干啥哩,原来装的是菜瓜。是熟的么?”

菊花见他不停地用沾了井水的棉布巾往脖子上冰,那模样恨不得用井水从头浇到脚才好·便对他道:“都是熟了的,香的很,待会吃一个就舒坦了。你不要老是用井水这么冰,这刚出的汗,身上还是热的,这么用冷水冰不好哩——容易生病。我用井水冰了些菊花茶·你们多喝些,就没那么热了;还做了不少凉粉,也是用井水冰过的,吃了解暑。”

张槐听了她的话心里暖暖的,不,应该是清凉的,总之,很舒坦就是了,他含笑应道:“嗳!晓得了。那凉粉好吃,我昨儿就吃了一大碗哩。”他心道,青木还说傍晚要下河洗澡哩,菊花怕是不让。

菊花听了微微一笑,道:“今儿的凉粉我放了不少醋哩。”

槐子就裂开了嘴巴,看着她欢喜地说道:“我就喜欢吃酸一点的,开胃。”

青木刚把篮子给提出井面,闻言皱眉不乐意地说道:“我不要吃那么酸的,我要吃辣一些的。”妹妹是故意做槐子喜欢吃的味道?

菊花嗔怪地对哥哥道:“我做了两种味道的,有一盆是辣的。哥,天这么热,你要少吃辣的哩。那炒青椒还不够辣么?吃了炒青椒,再吃这么辣的凉粉,肚子都发烧哩。”

青木从篮子里摸出两个熟透的菜瓜,跟槐子一人一个,一边啃,一边对菊花笑道:“哥跟你说着玩的。那酸辣粉你少放些辣椒酱没事。”

菊花这才不再嗦,她喝了碗黄豆汤,一边对青木道:“这么割稻栽秧有些承受不住吧?明年还是少种几亩晚稻。我想不如这样,种晚稻的田轮着来,也省得肥力跟不上。今年种这几亩田,明年就换另外几亩田,也让它们养一季。”

青木点点头,深吸了口气道:“我倒没啥,就是咱爹娘怕是受不住。再说,去年和今年,都是大伙帮衬着,才忙完这些的。要是明年大家的田都增加了,忙自家的田都来不及哩,哪有空来帮咱?所以我想,明年是该少种些晚稻才好。要晓得地里还有那么些玉米、黄豆、山芋等着收回来哩。”

张槐道:“有了这打稻机,干活比往常快不少。你也甭担心,横竖大伙互相帮手,也未必不能种——二顺和三顺都说明儿要来帮忙栽秧哩。你借他们打稻机用,他家的稻子也比往年收得快。不过菊花说让田轮换着养一季,也是有些道理的。”

菊花听青木说起玉米、黄豆、山芋,头就疼了,她也不管槐子安慰的话,坚决地对青木道:“明年少种些晚稻。主要是这两季稻的日子赶了点,割完稻立即就要栽秧,叫人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不像其他的农活——比如山芋和黄豆——反正每天干一点,慢慢地干就是了。”

青木点头道:“是该这样,不然累坏了人还去了多的,地肥也容易跟不上。”

不管明年如何安排今年郑家还是把这些田都栽上了晚稻。最后几天里,赵三、刘三顺、刘二顺,还有那些不种双季稻的人家比如李长明、周矮子都过来帮忙,一气把秧苗栽完。

这天收工结束农忙,几个年轻人光着膀子,只穿一条亵裤跳进小清河,从头洗到脚哪里管着凉不着凉的问题。终于忙完了,那浑身轻松的要跳起来,不下河畅游一番实在是忍不住。

刘三顺在河里仰面躺着,猛一瞧,白花花的一团肉,他畅快地游来游去,一边高兴地大喊道:“青木,槐子快来游一圈,这水又不深,怕啥哩?有我三顺在的地方要是淹死人,那我也不用混了。”

青木和张槐都被他吹的大话逗笑了。

李长明笑道:“你瞧这河水也不深,就使劲地吹吧——这水里要是淹死人,那肯定是个从没下过水的旱鸭子,咱们这些小清河边长大的人是不可能淹死的。”

青木在岸边揪了些木槿叶子,递给张槐一大把,洗干净后,先把头发打开湿了水,然后使劲揉搓那叶子,并不停地淋些水上去同时用手捏挤那团已经成为烂糊状的渣滓,流下淡黄绿色的汁液粘糊糊的,像扯不断的丝线,滴落在对方的头发上。那汁液太滑腻了,带着揉碎的叶片渣滓也从指缝里被挤出来,落在头上他们也不管。

好一会,才扔掉烂糊渣滓,然后使劲地在头上揉搓起来。

揉得差不多了,就低头在河水里漂洗,淡黄的清水中飘起细小的碎叶片,顺流而下,头发就变得丝丝顺滑、清爽。

刘三顺见他们只管洗头,惋惜地说道:“你俩咋不游水哩?那么慌洗头干啥。”

张槐笑道:“你慢慢游着玩吧。咱赶快洗好了要回去吃晚饭,听菊花说今儿做了红烧鸭子哩。等会你去晚了,啥也吃不到,甭怪我们嘴下不留情。”

刘三顺听了急忙翻身站了起来,一边嚷道:“真的么?嗳哟!你们这些坏家伙,都不跟我说。怪道下了河就洗澡洗头,原来是赶晚饭哩!”

说着,忙忙地揪了些木槿叶子,一顿揉搓,然后洗头、洗身子,他把那揉碎的木槿叶渣滓全抹在身上,弄得跟个绿人似的,引得大伙儿全笑了起来。

刘二顺对弟弟笑道:“你又不傻,还用人说?就算菊花没杀鸭子,难道就不吃晚饭了?累了一下午,你不晓得饿么?”

张槐和青木相视一眼,一齐笑了起来。

张槐笑道:“你不晓得,他晌午吃了饭还铲了一大块锅巴,包了好些青椒炒鸡蛋,边走边吃,一直吃到田埂上才吃完哩;下午菊花送凉粉到田头,他又吃了不少凉粉,估计这会儿还没饿哩。”

三顺道:“胡说,那点东西算啥?早就没影了。我栽秧快,可不就吃的多么。”

众人都笑道,这话也在理,你栽秧实在是快,咱们就不说你吃的多了。

刘三顺整个人沉入水中,用双手使劲地搓洗头发和身体,身周的河水里飘起一层碎叶渣,很快这些渣滓就顺流而下。

好一会,他又浮出水面,用手抹了把圆脸,得意地说道:“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那是不成的。咱栽秧快,非得吃多些,才能补回来。早晓得菊花杀了鸭子,我就不耽搁这些工夫了,这是菊花想让咱们好好地吃最后一顿哩。”

李长明急忙道:“你才吃最后一顿哩。我可是还要吃许多顿饭的

“哈哈哈……”

爽朗的大笑声在夏日的暮色里传出老远…···

第二百三十六章忙里偷闲找乐趣

好容易把这“双抢”完成了,菊花也松了口气,虽然劳作的重心又转向了地头,但总算不用跟抢命似的折腾了。

因李长雨回来在下塘集置了间铺子,青木便也找人在下塘集盖起铺子来,时不时的,他和郑长河就要去监工查看进度;他不在的日子里,就托来喜来福照看着。

想着还要在村里建作坊,这也要早做筹划,不能等到秋天才开始动工,许多的事情一股脑儿挤在一块,菊花就反省:原来只想简单地过日子的,似乎、好像最近越来越忙,日子也变复杂了。

她便郑重地对青木道:“哥,咱不能啥事都插手,这作坊的事情得让村里人都参加,把人都用起来,前面也要让村长管着。等运作一年,再让大伙自己选人担任管事。”

关于这事,她和青木、张槐也讨论过很多回,也暗暗地提点了不少建议,拟定适合这乡村作坊的章程。

青木点点头道:“是得这样。我也忙的很,这前面的事情还是让村长来牵头吧,他有周夫子帮着,也便宜。我得找槐子帮忙,先把这铺子盖些出来。菊花,咱先盖一部分铺面出来,其他的地方用个大院子围住,暂时先搁着,等往后看下塘集发展成啥样再说。说不定,有一天咱自己想搬到集上去住哩。”

菊花微笑道:“买了二十亩地,本就是要留一块地皮自家用的。谁晓得往后是个啥情景?等有钱了,盖个院子在那边,想去住一段时候也便宜。”

青木喜欢地笑了:“我就是这个意思。总不能咱忙一场,回头到了集上,还没地方住,要住在亲戚家,那不是笑话么。”

停了一下,他又道:“来福表哥得了钱,又买了两间铺子·来喜卖的东西也多了哩。”

菊花点点头道:“是该这样。

要是等往后再买,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价钱了。哥,你瞧着如今集上是不.是人流多了些?就是说,集上比先前热闹么?”

青木赞叹道:“怎么不是?本来这时节就是交夏税的时候·再加上方家作坊开张后,人来人往的,热阄不少。你甭小瞧这作坊,时不时地,就有人送木材过去卖;作坊也有时候会从二里铺码头运走一批打稻机;在作坊干活的人放工后会到集上吃饭、买些零碎东西;来找宋掌柜的商家也渐渐多了。这么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老乡们觉得如今集上东西都比往常好卖哩。有一回碰见毛掌柜,他也说下塘集的清辉酒楼生意都红火了不少哩。”

他真的没想到·才一家作坊,就能起这么大的作用,要是再多几家铺子,那下塘集不就火起来了么!

菊花轻笑起来,这是必然的结果,只是下塘集要真正成为一个商业集镇,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哩,没有几年、十几年·是不成的。

那就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了,她可不想管太多,提点一下·推动一下,仅此而已。

她对青木道:“你索性住到集上去,把铺子盖好再回来。家里有我哩,往常你上学的时候,家里也是这么过的。铺子盖好了,秋收才能定下心来忙——今年秋收可是比往年多十来亩晚稻哩。”说到这,她就后悔——这双季稻真的不应该种这么多。地肥跟不上,人也吃力。

青木点头道:“嗳!也快了。你也甭担心,不过是普通的铺子,青砖小瓦的·又不是盖豪门庭院。都筹划好了,照着盖就是了。找的都是外婆村上熟识的人,还有咱自己村止的人。我又跟宋掌柜借了来福表哥出来帮手,样样都妥当。”

菊花点头,这些人也是想做几天零散工,挣些零花钱。

青木扯着张槐在集上忙盖铺子·菊花在家帮爹娘收黄豆、玉米,还有那到处都是的辣椒!

院子里总是晒满了东西,一副丰收的景象。

摊在大晒簸里的是红艳艳的辣椒,铺在地上的是黄豆荚、挂在廊檐下的是黄灿灿的玉米。嗯,山芋也在挖了!

那辣椒实在是种多了,又不可能去卖—卖给谁哩?只有自己先处理了,然后等作坊建起来后,如果那些酱菜卖得好,就当作原料卖给作坊。

于是,隔三岔五的,菊花就一篮子一篮子往家拎红辣椒。一部分用来晒干辣椒磨辣椒粉;还有些则洗净后晾干水,用一只大木桶装着,把铁锹磨得锋利,在木桶里上下反复剁着,把辣椒剁成碎片,然后添加生姜和大蒜子,用来腌辣椒片儿,或者用石磨磨成辣椒酱。

做这些事的时候,一个人就很闷,再说也得人帮忙才行。于是,菊花就经常和小秀、梅子一起,互相窜忙。今儿在你家腌辣椒片儿,明儿在她家磨辣椒酱,这么合伙帮衬着,干起来也快,还热闹。

连刘小妹也时常地过来,跟几人抱怨说她一个人隔得远了,有时她就找竹子和林子一起,金香也是不大出门——她定亲了哩。

梅子越来越能干了,曾经说腌不好辣椒片儿的她,如今成为大伙的技术指导。

农家的生活永远是忙碌艰苦的。不过,有些人会让生活充满欢笑,有些人则总是皱着眉头苦捱。菊花自然不会让生活陷入苦捱中,她忙了这么些天,又耐不住想忙里偷闲地找些乐趣了。

当然,她所谓的找乐趣肯定不是不务正业,只不过是在劳作之外弄些吃的和玩的调剂一下。比如掰野笋、挖鱼塘养鱼、采野菜、捡蘑菇等等。

如今这季节,她另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摘菱角。

梅子听说她要去鱼塘里采菱角,忙道:“你家的鱼塘就在门口,又小,先不要采。咱先去圆塘,那个鱼塘大。我让长明哥去问问长星,瞧方便不。”

菊花一想也是,那圆塘可是自家鱼塘的好几倍大,也深多了,要是能有一条小船,划开碧波,荡舟采菱,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于是,李长明就去找李长星——这圆塘如今是他包下了。

李长星笑道,这菱角是村里的,往常都是谁想吃谁就下去采,也没规定谁不能采。如今不妨大采一回,到时候村里娃儿们都分些就是了。

于是,这日午后,两人又叫上刘三顺,扛来了两只洗澡的大木桶,比菊花家的要浅不少,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奔圆塘来了。

女娃子们也来了不少,不仅是想吃菱角,还想要看热闹顺便掐些菱角菜。

她们聚集在水塘边的一棵柳树下,李长星先捞了一堆菱角菜让她们掐,然后才和刘三顺各坐一只木桶,略显笨拙地往中央划动。

菊花没有看到荡舟水面的悠闲风景,倒是见到了划得团团转的两只木桶。只见刘三顺的木桶原地转圈,怎么也不能前进,看得大伙哄笑起来;李长星坐的木桶左右摇晃,好歹前进了一点,也是不大雅观,全无在水面荡舟的悠闲自如。

刘三顺一边竭力控制木桶,一边气得对李长星道:“我说借李叔家的小船来,你偏嫌麻烦,这下不更麻烦了?”

李长星笑道:“这不就跟小船一样?不过是要些巧劲儿,你多试几回就好了。李叔那小船好久都没下过水了,还不晓得能不能用哩!”说话间,果然乘坐的木桶稳当了些,开始往前移动了。

塘埂上,竹子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道:“长星哥,三顺哥,你俩好歹也在水上混了这么些年,连只木桶也坐不稳,还敢吹牛说水性好哩!”

李长星听了,不顾屁股底下尚未掌控的木桶,斜瞄了一眼竹子,见她巧笑嫣然的样子,心里一动,回道:“竹子妹妹,不要门缝里瞧人——把人瞧扁了么。这不是以往没用木桶划过水——谁没事划木桶玩哩——总要让我俩适应一会,瞧我现在不是好多了?”

谁料他这一分神,那好不容易保持平衡的木桶又摇晃起来,甚至比刚才更不堪,也跟刘三顺似的原地打转。

这打嘴现世的巧合让大家笑得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