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煊儿现在笑眯眯地。根本就不像是生过气的样子。纪晓棠只能尽力想象,煊儿噘~着小~嘴巴,用圆~滚滚的后背和小屁~股冲着秦震的模样,简直…不能更可爱了。

“煊儿想娘~亲了?”纪晓棠亲了亲煊儿的发顶。笑着问道。

“嗯。”煊儿点了点头,随即就抬起小胳膊,搂住纪晓棠的脖子。将圆~滚滚的小身子紧紧地贴在了纪晓棠的胸前。

“煊儿在担心。”秦震向纪晓棠解释。

平时煊儿身边的小孩子非常少,也就是长生和秦煜。两个孩子都比他大,又喜欢他,尽量地宠着他。今天突然来了好几个小孩子,和他却是差不多大的,而且纪晓棠对这几个小孩子非常喜欢和非常关注。

后来,还让秦震带了他先回来,纪晓棠却留在了馨华堂。

煊儿还不懂纪晓棠是要跟纪三老爷谈事情,就觉得他的娘~亲是喜欢上了那几个小孩子,所以都不回来看他了。

听了秦震的解释,纪晓棠哈哈大笑。

“王爷,这是煊儿的想法,还是你认为的煊儿的想法?”

“儿子什么意思,难道我还不清楚吗。”秦震笑着说道。

纪晓棠无奈了。

“煊儿乖,”纪晓棠知道,她今天确实是有些忽略了煊儿,“…他们都和长生小舅舅是一样的。”

纪晓棠认为,煊儿只是偶尔闹些小别扭,他并不是个小心眼的孩子。对于七斤,他都很快地接受了,更别说是纪三老爷这几个孩子了。

“小舅舅…,”煊儿就咯咯地笑了起来,“小~姨妈…小姥爷…”

“来,咱们看看小舅舅们和你小姥爷都给了你些什么东西…”纪晓棠就让人将纪三老爷给煊儿的礼物都抬上来,和秦震带着煊儿一件件地看。

果然像纪晓棠预料的那样,煊儿今天不过是被她忽略了,所以才闹起了小别扭,她这么哄了一会,煊儿立刻就好了。

纪三老爷这次回来,不仅给秦震和纪晓棠带回了许多稀罕的东西,还给煊儿准备了丰厚的礼物,简直林林总总无所不包。

纪三老爷这是恨不得将他在海外看到所有好的、稀有的东西都给煊儿带回来。

“煊儿以后有更多的人疼爱了。”纪晓棠轻轻地抚着儿子的后背,笑眯眯地说道。

“小舅舅、小姥爷…胡子…”煊儿拍着手道。

秦震和纪晓棠都大笑。

说到纪三老爷的胡子…

“我那时怎么说的,”纪晓棠就告诉秦震,“小叔留那样满脸的胡子,肯定得被祖母骂。果然祖母就骂了他…”

纪老太太主要还是心疼。

留着满脸大胡子的纪三老爷看上去平添了许多的沧桑,整个人都显老了好几岁。纪老太太当然就认为小儿子是在外面受了太多的苦。

“今天忙,来不及了,说是明天就把胡子给剃了。”

“呦,那煊儿岂不是没的玩了。”秦震开玩笑道。

“那不如王爷留起胡子来,给煊儿玩好了。”

“这有什么难的,只怕你不愿意。”秦震笑。

煊儿就听爹娘也在说胡子,而且笑的很开心,他也高兴地跟着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纪晓棠就说了纪三老爷要过继晓藏和晓荣的事。

“岳父想的长远。”秦震点头,“我们哪天去贺喜?”

“爹爹正找人看日子,应该很快。”纪晓棠告诉秦震,随即左右看了看,又压低了声音,“小叔这次回来,是跟我们共患难来了,他想帮我们。”

“好!”秦震只简单地说了一个好字。

接下来的今天,馨华堂热闹非常。

纪二老爷要过继晓藏和晓荣,纪老太太很是赞同,她也觉得这是两好的事情。一方面两个孩子成了晓棠的亲兄弟,以后肯定会受到更好的照看。另一方面,纪二老爷膝下多了两个儿子,晚景就更不用担忧了。

长生对两个弟弟接受的很快,小小年纪,却是越来越有兄长的架势了。

纪三老爷这次进京,不仅带了妻儿回来,随行还有不少其他的异族人,其中就有他几位夫人的兄弟,都长的相貌各异,大异于大秦人。

大秦自建国以来,京城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多异族人。

纪晓棠心中存了算计,就与秦震商量,将纪三老爷的两位舅兄安排去了通文馆当差。她那两个和大秦人长的无异的小兄弟的将来是有保证了,她还希望,纪三老爷其他的孩子们能够在大秦生活的安乐。

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移风易俗,纪晓棠相信,她有生之年,是可以做成这件事的。

纪三老爷就知道了纪晓棠的打算,暗地里告诉几位夫人和舅兄们,还谆谆地嘱咐自己的几个孩子,要多亲近纪晓棠这位阿姐。

纪晓棠最是重情护短,否则也不会跟纪三老爷这样投缘了。就算是嫡亲的叔侄,关系疏远甚至成仇的也不在少数不是吗。

纪三老爷与纪晓棠亲密,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纪晓棠从小就乖巧的缘故。

在馨华堂住了几天,纪晓藏几个都学着长生喊纪晓棠做阿姐。

或许是因为太过高兴,情绪波动比较大的缘故,纪三老爷回来半月之后,纪老太太就病了。

纪老太太这次的病来势汹汹,与从前不同。

馨华堂本来晴朗的上空立刻就蒙上了一层乌云。

纪晓棠特意叫了太医给纪老太太看诊,等听过了太医的禀报,纪晓棠的心也沉了下来。

虽然太医已经尽量说的委婉,但是纪晓棠却听明白了,纪老太太的寿数到了。在知道纪晓芸远离,并且隐隐猜到真~相之后,纪老太太虽然病倒,却最终熬了过来。

如今,纪三老爷带着妻儿回来,纪老太太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正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却要撒手人寰。

第一六三章 含笑

不论纪家上下如何想办法,好医好药地每天精心照料,纪老太太的病却丝毫不见好转,渐渐地,老人家每天迷糊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却越来越少。

直到最后,每一位被请来的太医都摇头,叹气,也不肯再开方子,大家才不得不接受纪老太太就要不行了这个事实。

纪三老爷最为伤心,他知道纪老太太最疼的是他。可这些年他总在外头,根本就没能在纪老太太跟前尽孝。如今他回来了,打算要孝顺纪老太太,可纪老太太却等不到他的孝顺了。

纪老太太弥留之际,纪晓棠得了消息,忙就赶到馨华堂来。

掌灯时分,馨华堂内外灯火通明,根据太医的预测,纪老太太是熬不过今晚了。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亲自出来接了纪晓棠,两个人的眼睛都有些红肿,一半是因为这些天衣不解带地在纪老太太身边服侍累的,一半则是因为伤心落泪的缘故。

“…见老太太一面,太医说是不大可能醒过来了,不过万一呢…”纪二老爷一面带纪晓棠往萱华堂走,一面低声地跟纪晓棠说话。

作为出嫁的孙女,一般在接到报丧的时候前来就可以了。但是纪家和纪晓棠本人都没有这么想。好在纪晓棠嫁的并不远,也愿意在纪老太太临终的时候送一送纪老太太。

萱华堂的上房外站满了服侍的人,屋子里面却静悄悄的,丫头婆子们都被打发了出去,只有纪三老爷在纪老太太的炕下坐着。

听到脚步声,纪三老爷抬起头来。

纪晓棠纪吓了一跳。

回到京城之后。听从纪老太太的吩咐,纪三老爷就将满脸的胡子都刮了,恢复到从前俊逸洒脱的模样。可是现在,纪三老爷却是满脸青虚虚的胡茬,眼睛里布满血丝,样子憔悴的吓人。

“小叔…”纪晓棠心疼地叫了一声。

纪三老爷这才站起来。

“晓棠,你来了。”

“小叔。别人呢。怎么就你在这里?”纪晓棠走到炕前,问纪三老爷。

“刚才还都在这,让我给打发走了。他们也都守了几天几夜。我让他们去歇一歇。我惯于熬夜,几天几夜不睡都没问题。”纪三老爷说道,嗓音就有些沙哑。

“早劝了你小叔去歇一歇,他不肯。”纪二太太叹气。

“晓棠。你来了正好,你小叔听你的话。你去劝你小叔去歇歇去。”纪二老爷对纪晓棠说道。

大家要在纪老太太跟前尽孝。却也没有一刻不歇的道理,几个儿子儿媳妇孙儿孙女们轮流守着也就行了。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唯独纪三老爷,就不肯离开。非要一直守着不可。

纪二老爷等人都知道,纪三老爷心中对纪老太太觉得亏欠,也不好就深劝他。

纪三老爷听了纪二老爷的话。就摆了摆手。

“晓棠说别的话,我肯定会听。但是这件事。你们谁都别劝我。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我身体好的很,没事。”

纪晓棠看了一眼纪三老爷,竟真的没有劝他。

“爹娘,你们去歇歇,我和小叔在这里守着吧。”纪晓棠劝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这几天,他们也累坏了。

“去歇了也睡不着,不如就在这里坐着,守着老太太。万一,老太太能醒过来呢。”纪二老爷摇了摇头。

纪二太太也是一样的意思。

大家谁都不肯走,就都在炕前坐了下来。

纪老太太平躺在炕上,身上盖着油绿色大锦缎薄被随着胸脯慢慢的起伏,但纪老太太却双眼紧闭,仿佛睡着了一般。

“一直都没有醒过?可进了什么饮食?”纪晓棠就问。

纪二太太摇头。

“一直没有醒过。想尽了法子,喂什么都喂不进去,连一口水都喝不下。”纪二太太低声告诉纪晓棠。

如果纪老太太能稍微进些饮食,那么太医也就不会都放弃,方子都不肯开了。

“太医们都说,老太太这样,并不受罪。”纪二太太顿了顿,就又说道。

这几乎是当下对大家来说最大的安慰了。

几个人在纪老太太跟前守着了半晌,纪大老爷、纪晓慕、杨氏等几个人就都过来了。

外面三更鼓响,纪老太太的呼吸突然重浊了起来。大家警觉,忙都上前看视,一面急忙请了太医进来。太医来给纪老太太诊脉,纪老太太竟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纪三老爷喜出望外。

“老太太醒了,这可不是要好了。”纪三老爷就请太医快给纪老太太开方子。

太医的脸上神色就有些复杂,他放下纪老太太的手腕,站起身来。

“…有什么话,趁着这个机会,就跟老夫人好好说一说。或许老夫人还有什么嘱咐。”太医这样说着,就出去了。

纪三老爷喜悦的表情就僵在了脸上。

屋子里众人都听的明白,纪老太太这样醒来,并不是病情好转的征兆,而是回光返照。

“…老三…”纪老太太虚弱的声音叫了一声。

纪三老爷忙用袖子擦了一把眼睛,脸上挤出笑容来,凑到了纪老太太跟前。

“老太太,我在这,我一直在这。”纪三老爷握住了纪老太太的手。

“我知道,我都知道。”纪老太太脸上的表情很是欣慰,她虽然闭着眼睛,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无知无觉,但是却感觉到了,纪三老爷一直就在她的身边。

“好儿子,娘没有…白疼你。”纪老太太说着话,还笑了笑。

“老太太…”众人不敢太过上前,就齐刷刷地在纪老太太的炕前跪下了。

“老二…,很好,你们都很好。”纪老太太的手抬起了一点点。“晓棠…”

“晓棠,快过去,老太太喊你。”纪二老爷忙就招呼纪晓棠。

纪晓棠就在炕前,不过纪老太太不能转动脖子,所以看不到她。为了让纪老太太能看见她,纪晓棠也没脱鞋子,就爬到了炕上。

“祖母。我在这。”

纪老太太终于看见了纪晓棠。眼睛就亮了亮。

“晓芸…”

这一下,众人都沉默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纪老太太最后一个念想了。但是谁又能变出一个纪晓芸来给老太太呢。

“祖母…”纪晓棠的心中难受极了。

纪老太太却突然挣脱了纪三老爷的手,一把握住了纪晓棠的手。

纪晓棠微微吃惊,她没有想到,这个弥留的老人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力气。

纪老太太握着纪晓棠的手。上身费力地从炕上抬起,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纪晓棠的眼睛。

“晓芸…”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纪老太太糊涂了,将纪晓棠误看做是了纪晓芸,但是纪晓棠却并不这么认为。此刻纪老太太的眼睛非常亮,她知道。这一刻,纪老太太是无比清醒的。

纪老太太并没有将她看成纪晓芸,只是在向她追问纪晓芸的事情。

就算是大家做戏再认真。老人家潜意识里只怕是早就知道了些什么。

纪晓棠心中暗暗叹气,略思索了一下。就俯下~身附在纪老太太的耳边,低低地说了几个字。

“啊…好孩子!”纪老太太啊地大叫了一声,“好、好、好!”

连说了几个好字,纪老太太的身子一软,就躺到了炕上,合上两眼,再也没有了气息,不过,老人家的面容却安详极了,嘴角还挂着笑意。

纪老太太是含笑而死的。

屋子里顿时哭声一片。

萱华堂上下一片缟素,为纪老太太大办丧事。

纪晓棠没法子在馨华堂留宿,只有每天早来完走,极尽孝道。办丧期间,大家的心情都极哀伤,其中又以纪三老爷最为伤心。

那么刚强的一个人,却在纪老太太的灵前几乎哭成了一个泪人,每天的饭食也不大吃了,不过短短几天的工夫,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大家看着都觉得不是事,但是谁去劝都没有什么成效,最后还是得请纪晓棠出面。

纪晓棠自己也不好受,但还是要安慰纪三老爷。

“小叔,你为纪家做了这么多的事,祖母都知道。你有了今天的成就,光耀门楣,超出了祖母和祖父的预期,这就是对祖母最大的孝道了。”

纪晓棠知道,纪三老爷心中有一个疙瘩,就是觉得他没有好好孝敬纪老太太。

“晓棠,你说,老太太怎么说走就走了。”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但是纪晓棠在跟前情况就不一样了。纪三老爷跟纪晓棠哭。“我这好容易回来,打算从此之后就留在她老人家跟前,好好地尽尽孝道。可是,老太太竟不给我这个机会。”

“祖母怎么没给你机会啊,祖母给了你机会的。”纪晓棠见纪三老爷哭的可怜,就抬起手来,在他的后背轻轻拍着。

如果长生和煊儿在跟前,一定会觉得非常熟悉。纪晓棠的这个动作,可不就是安抚他们的时候经常做的吗。

“祖母就是等小叔回来,才多活了这半年啊。”

纪老太太心中最牵挂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纪三老爷。纪三老爷没有娶妻,没有儿女,这是她的一桩心病。

纪三老爷这次回来,不仅成了家,还有了儿女,这就达成了纪老太太最大的心愿。

或许纪老太太去年生病的时候,就到了寿数,不过是因为心中牵挂着纪三老爷,所以才强撑了过来。

如今,纪老太太心中再没有了牵挂的事,终于可以合上眼睛,安安乐乐地走,到九泉之下去跟纪老太爷相会了。

“祖母是笑着闭上眼睛的,那个时候,小叔就在祖母跟前。”让纪老太太毫无牵挂,毫无遗憾地走,就是纪三老爷,纪家人最大的孝道。

纪三老爷抽搭了一下,明显心情是好了一些。

纪晓棠的话,总能说到他的心坎上。

“小叔,你快去找面镜子看看你自己,现在都成了什么模样了。若是祖母有知,看到你这个样子,肯定要被吓到。而且,还不知道她老人家会怎么心疼呢。”

在父母过世之后,作为儿女对于父母最大的孝道,就无过于自己活的好好的,让父母在九泉之下可以放心。

“我现在的样子很难看吗?”纪三老爷看着纪晓棠,问道。

“很难看。”纪晓棠一点儿也没客气,“昨天煊儿远远地看见你,都被吓到了。小叔,你也不想让祖母觉得你丢脸吧。”

纪家三兄弟,纪大老爷长的最为端正,纪二老爷是俊逸,而纪三老爷却可以称得上是漂亮。

纪老太太特别溺爱纪三老爷,和他的样貌未尝没有关系。纪老太太喜欢打扮的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的小儿子。

“嗯,晓棠你替我在这守一会,我去洗把脸。”纪三老爷想了想,就跟纪晓棠商量。

“小叔你想明白了最好,快去吧。”纪三老爷不仅需要洗脸,还需要刮胡子,他还得吃东西,这些,服侍的人早就给他准备好了。

纪三老爷就要往后面去,走了两步,却又转了回来。

“晓棠,你悄悄告诉小叔,你最后跟你祖母说了什么?”纪三老爷左右瞧了瞧,见没有外人,就压低了声音问纪晓棠。

“没说什么。”纪晓棠斩钉截铁。

纪三老爷打量了纪晓棠半晌,就明白了,无论他怎么问,纪晓棠都不会说的。

“嘿,别人猜不到,我却能猜到。晓棠,我只问你,你跟老太太说的,是不是真的,不是哄老太太的?”纪三老爷琢磨了一会,就又问。

纪晓棠看着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了解纪老太太,也了解她,别人猜不出,纪三老爷确实能猜的出。

“是真话。”纪晓棠也没啰嗦。

“好。”纪三老爷的眼睛就亮了,“我明白了。”

随即,也不用纪晓棠再催促,纪三老爷就飞快地往后面去了。

等他再回来,已经是满身清爽利落,又是那个顶天立地、天不怕地不怕、洒脱不羁的纪三老爷了。

等办完了丧事,纪老太太的灵柩就被送出城外,寄放在了城南二十里的一处尼姑庵中,等待日后送回清远祖坟安葬。

与其同时,北边的战局也终于明朗了起来。

第一六四章 重逢

经过数月之久的拉锯战,祁佑年在镇山关外三十里的鹰愁涧设伏,大拜北蛮联合大军,并乘胜追击,直入草原腹地,俘虏了北蛮王达达尔。

北蛮人溃不成军,彻底臣服,愿意永世为大秦的属国。

消息传入京城,朝廷上下几乎都沸腾了。就是在之前大秦武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与北蛮之间也不过是做到了相安无事而已,如今在内外困顿之时,却能将北蛮打的臣服了。

祁佑年顿时就成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人物,战神之称名至实归。

祁佑年送回捷报的同时,还向韩太后和隆庆帝请旨,说是想要继续带兵深入,彻底平定北蛮以及西域诸部落,让这些蛮人都彻底臣服大秦,进一步扩大大秦的版图。

北蛮和西域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幅员辽阔,且地理复杂,要完成这样的事业,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

没人认为祁佑年这样只是为了讨好韩太后和隆庆帝的说说而已,大家都相信,祁佑年是认真的,他是真的准备余生都在战场上度过,不打算回京城了。

可是也没人能够否认,祁佑年的计划是宏伟且吸引人的。

不过,韩太后和隆庆帝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任何的犹豫。韩太后在接到祁佑年的奏折之后,立刻就派人往镇山关传旨,让祁佑年即刻收兵。

韩太后给祁佑年安排的任务非常简单,他不是俘虏了北蛮王吗。韩太后告诉祁佑年,不用押送北蛮王进京,祁佑年就是大秦帝后的全权代表,让北蛮王写下降书拜表,发誓用世为臣就可以了。

韩太后还命令祁佑年,完成这件事之后,就立刻进京。至于一切后续事宜,以及镇山关以后的镇守,则由威武候爷负责。

韩太后在往镇山关传旨的同时。又召见了威武侯爷。

威武侯爷一直请旨,想要回到镇山关去镇守。如今韩太后就如了他的心意,让他与祁佑年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