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何事惊慌?”

探路的侍卫赶紧拍马掉头赶过来解释,“启禀殿下,前方道路断了!怕是过不去。”

好家伙,刚刚可是吓了他一跳。

虽说因路况不好,马跑得也不快吧,但冷不丁地见着山崖边上的道路突断了个大口子,一个不慎那可就是万千深渊啊!

三皇子眉头深深蹙起,怎么会这么不巧?

他一跃下了座骑,带着几个贴身侍卫移步上前察看。

果然走到顶头处正是山崖拐弯的地方,却塌陷了个大缺口,直通悬崖下方!

若是靠着绳索和身手,估计山民壮汉还是能费些劲,冒点险爬到那头去的。

但普通人就绝对不行了,更何况是骑马?

三皇子面色一沉,就回头盯向赵海龙,目光里全是冰碴子。

赵海龙早就被看管他的侍卫一把给拽了下来,拖到了山崖边往地上一掼。

三皇子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开口问的。

他身边的贴身侍从就上前,踹了赵海龙一脚。

“这条路是怎么回事?说清楚!”

赵海龙哪知道,原本好好的路怎么会断了啊?

他正有苦说不出,忽然强烈的求生欲让他灵光一现。

着啊!

他本来就是为图活命,才瞎编了个仙人村寨出来,实则那就是个大凶之地,要是真让三皇子这一行人去了大凶之地,三皇子身边有众多侍卫护肯定没什么事,但他这个编瞎话的可不就要糟殃?

他还没忘记,当初他是怎么把给他引路的蒋老大扔出去被老妖吸精气的!

他当初从那大凶之地逃走之后就再也没敢动过念头,但蒋老大和另外两人就一直没回来,显然是凶多吉少的。

如今在这么个险要的地方突然断了路,三皇子他们不就过不去了?

既然过不去,他们也就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好歹能给他留条活路,再不济他也能在大牢里苟两天啊!

这路断得好,断得妙啊!

为了活命,赵海龙开足了脑洞,开始乱编。

“回大人,小的上回来的时候,这路还是好好的,最近也没听说过什么打雷下雨,来时别的地方也不见有塌方泥石……小的,小的就想,就想……”

侍卫喝斥,“有话快说!”

三殿下自打知道有这么个神奇的地方起,就一直惦记着想要去寻仙呢!

只是之前事情太多,又是赈灾,又是突袭应祥县王家的,就一直没抽出时间来。

这不,圣旨已下,六县之地都是三殿下的封地了。

而五县的灾民也都陆续回归,原先空荡无人的县城都渐渐有了活气。

三殿下这才兴致勃勃地点齐了他们这些侍卫,准备了礼物,要亲自寻访。

哪知道费了一个时辰,突然路断了,这可不是实在扫兴?

赵海龙跪趴在地上,就开始口绽莲花。

“小的有罪,实在没想到会碰上此事,不过小的想着,或许是上回小的和几个兄弟粗俗不堪,又无仙缘,被仙人不喜,所以近不得仙人村寨……等小人几个离开之后,仙人或许不喜俗人打扰,所以降下天雷,劈断了这里的道路,也是有的。”

赵海龙这一瞎编,听起来,居然还有那么几分道理!

三皇子的表情看上去略好一些。

这匪首杀人如麻,手上血债无数,如果这样都给他得了仙缘,那也实在是天道不公了。

三皇子的目光就把赵海龙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赵海龙是什么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一看三皇子这目光,就知道他动了杀机。

三皇子的逻辑是这样的。

仙缘自然是得有福泽的人才能得到的。

如果碰上赵海龙这样罪恶深重的,那只会加重寻访的难度。

就算他能让人把路修好,但说不准前头还有更多的阻碍。

所以赵海龙这人也就没用了。

本来这名匪首就是该杀的,留他到现在不过是为了带路。

当然了,这是寻仙之路,在路上就杀人见血,怕是冒犯仙威。

还是得带回去在菜市口杀。

至于这路,自然也能修得好!

三皇子站在断路边上,再度深深地朝远方望了一眼,一甩披风就转了身,“打道回府!”

他翻身上马,微微侧头对着身边的侍卫吩咐了一句什么。

侍卫目光微闪,点头应声。

“是!”

虽然赵海龙听不到五十步外,三皇子低声说了句什么,但他本能地就感觉到是对自己小命不利的。

恰巧这时先前那个牵着他的侍卫又要来揪他的衣裳后领,他猛地一个懒驴打滚,就躲开了这一抓,藏在手心里的铁片就划断了捆住双手的绳索。

他在乱世和荒年活下来可不是光靠运气的,戴在头上的发簪,脖子上的锁片,鞋底的铁片,虽说不能当武器,可关键时候都是逃命的工具……双手一得自由,眼角的余光就瞅见好几个人都朝他来了。

别说这帮人都是身手强悍的壮汉,就算是普通人,他这个被关了快两月,骨头都快生锈的,也敌不过啊!

他索性牙一咬,心一横,沿着断路的岔面,突噜噜地滚了下去!

这条路本就是选在半山腰,一面是崖底,另一面是峭壁,从中间炸开,虽说不至于是完全的直角吧,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因为是人为炸断的,尖石碎石很多,跟沙土还不一样。

这人滚下去,是比直接跳崖要强一点,但也强不了多少。

赵海龙是走投无路,干脆一搏,可侍卫们都是皇子身边近侍,再怎么地也是人上之人,总不会为了抓一个死囚卖命吧!

因此几声喝斥,便是下令,“放箭!”

一时间几十支利箭就朝着翻翻滚滚的赵海龙密集地射过去。

虽然因为赵海龙滚得太快,许多箭支都落了空,但也有射中的……

因这个小变故,三皇子殿下也延迟了行程。

蹙眉听属下报了经过,三皇子心有不悦,但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死囚倒底死没死透,就让忠心下属冒着生命危险下崖去吧?

“罢了!”

三皇子一行,昂扬而来,败兴而归。

在开阳县城的一行三人倒是收获满满。

先前经过原老五的提点,知道县衙里管户籍的刘典吏为人还不错,就是家境困难,家里养活了一堆老小,经过逃荒,又多了亲戚家的要养,因此只要给他些实在的小好处,那是极能帮得上忙的……

在王大军送上一匹布之后,原本态度寻常的刘典吏,那就笑眯眯地很是和气了。

不光顺利地给整个卫星村上了册,就是王大军在报村子里有多少人时,也没有多事地探问怀疑,说什么就记什么。

当然了,这年头,多的是大户人家隐匿人口,好逃避交税的,多报人口应该不大可能。

都登记入册好了之后,还让身边的老杂役领着三人去另一处领救济粮和种子。

如今的标准是一个人发二十五斤粮食,一百钱。

管发放救济粮的是钱书办。

这人在县衙里也是老油条了,贼寇攻进城的时候,他就带着家人躲进了地窖,快要饿死的时候,县城终于被三殿下给收回来了。

他也捡了条命……可惜他老娘和一个最小的孩子却没熬过去。

这就让本来就视钱如命的他又加了层码。

虽说他管着的钱粮库,里头的东西并不是他的,但看着县里各处的人源源不绝地来往外领,他就觉得跟割他的肉一样。

揩油水那是一定的。

比如往往粮食里头掺上些沙土,也不用多掺,一百斤里掺上五六斤,反正也吃不死人。

看到王大军他们三个自然是没啥好气。

不过王大军偷着塞给他个钱袋,他捏了捏,知道里头有一块半两重的碎银就变了态度。

王大军三人领到了将近三百斤的救济粮,一千多文的铜钱。

说实话,那粮食可实在不怎么样,一打开麻袋口,就能闻到一股子陈旧的味道。背着走了一小截路,身上都扑上了灰土。

第84章 酒楼重遇

也得亏他们来的时候是带着马车来的,不然就这救济粮的品质,真不值当累得半死背回去。

不过据司娓娓的观察,来领粮的老百姓,除了少数衣服上没有补丁的之外,都是珍而重之,小心翼翼地背在身上,半点没有嫌弃的意思。

也是,经历过饿死人的荒年,哪怕这些粮食品质不好,而且还被小吏给掺了点假,那也是能活命的。

领完了粮食,三人又到租借农具的地方看了看。

不出意外,这些拿来出租的农具有新有旧,新旧押金不同,但不管新旧,肯定没法跟朝圩村出产的比。

他们虽没打算租农具,但该了解的信息还是要的。

王大军又拿出贿赂大法,跟租农具的小吏套了近乎。

知道不少个中故事。

比如说这些旧农具的来处呢,就是三皇子他们剿灭流民寇的时候的战利品。

流民寇流民寇,都是天灾人祸的时候临时才拉起来的人马,古代铁器管制,只有殷实人家才可能把刀或剑,这些流民要作乱,能弄到的武器可不就是锄头铁镐这些?

虽说锄头这家伙什用得好了,威力也挺大的,但肯定不如人家正规军有杀伤力呀!

所以三皇子身边那位出谋划策的大人,就想到了把这些对三皇子没啥用的东西拿出来搞租用。

至于那些新农具,来历可值得一提了。

它们都是从应祥县给运来的。

说是应祥县有个姓王的豪强,胆大包天,欺男霸女,鱼肉乡里,这次邻县五县闹灾,灾民四散逃荒,按说做为大户,就算不想伸手,也不该打坏主意不是?谁知他家就掠去了许多青壮,专门去做苦力,什么开山垦荒,挖沟开河的……还不给吃饱,想跑就打死……

这个版本跟司娓娓他们在应祥县听来的可是有很大出入啊。

明明是王家让那些灾民去做了矿奴啊?

不过两人很沉得住气,接着听那小吏说故事。

小吏说这不是三殿下爱民如子,听说了五县百姓受苦的故事,就致信给应祥县县令和王家家主,想让王家放出五县的灾民。

谁知王家不但不肯,还要杀掉三殿下派去送信的属下,多亏那属下本领高强,带伤逃了回来,三殿下这才勃然大怒,发兵应祥县,将王姓豪强给捉住,抄家砍头,解救了无数五县百姓。

司娓娓就听明白了。

三皇子这是发现了王家这头大肥羊,准备自己一口吃下去。

但吃下去还不能让天下人知道王家是在私采铁矿,不然有铁矿的事情传到京城里,半分铁渣都落不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代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候,三皇子在京城可能比不过其他皇子,可到了这小地方那就是一手遮天。

可不像是在现代,别说大城市了,就是哪个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想让人知道,那就有办法。

三皇子来这么一手,捞足了好处,还给他自己立了个爱民如子的贤明人设。

上位者有私心不怕,怕的是没有底线。

这六县已经成了三皇子的属地,基本上六县的官员三皇子就有任命权。

大泰朝初建,就算分封了一些地方,皇帝还不会猜忌,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跟分封出去的兄弟是大不一样的。

更何况六县之地,在大泰朝的版图里,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

三人听完了小吏对三殿下的一番歌颂,又去租耕牛的地方看了看。

目前就卫星村开的那些地,还用不着什么耕牛。

所以他们只是了解下信息就离开了。

有大佬坐镇的县城就是不一样。

中心区的酒楼,饭铺,商铺什么的都已经开了起来,还有不少摆在街边的小摊,沿街叫卖的小贩。

不过小摊小贩的生意看上去都不算很好,街上的人流还是有点冷清。

逛了一圈,司娓娓买了两斤果子,王大军买了几个木头雕的小动物,就连封大牛,都拿着发给他的零花钱,三文买了一包果子干,准备回去的时候带给弟妹吃。

正事办完,也是该吃午饭的时间了。

王大军他们随便挑了家酒楼进去,封大牛这少年却死活不肯进去,非得要守着马车,说是要看着车上的东西。

王大军和司娓娓相视一眼,心里明白,这少年大概是把自己真的定位为雇工了。

可不是主家吃饭,他们就得看着家伙么?

司娓娓他们便没有强求,在酒楼里点了几个菜,又叫店小二给封大牛送去了一大碗面。

酒楼里正是饭点,大堂里十几张桌子也坐了一多半。

看模样,还大都是外地来的客商。

据店小二说,因为五县之地缺粮,粮价涨得快,而这里又有三殿下坐镇,地界比较太平,所以好些外地的粮商运粮过来发财。

酒楼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是信息汇集的所在,不然司娓娓他们自己就带着干粮,没必要花钱进来吃。

两个人听了一会客商之间的胡吹海侃,倒也有所收获。

至于点的三个菜,份量倒是挺足,除了素菜做得不错之外,另外两种就味道一般,勉强能下口了。不过在这样的刚闹过灾的地方,两个人还是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光了。

王大军招来店小二,准备结账,“多少钱?”

“承惠两百一十文。”

这个价不算高,但普通百姓肯定不舍得吃的。

毕竟灾民们一人也就能领一百文,换成掺了糠的饼子能买两百个,但这样三个菜却是吃不起的。

王大军正在掏钱袋,从二楼的木楼梯上下来几个人,身穿军士袍服,还有掌柜模样的热情相送,众客商知道这几位都是三殿下的嫡系属下,纷纷安静下来。

谁都知道这些军官们不好惹。

据说上个月,有位客商勾结粮铺,将发霉陈粮充作新粮,卖给城中平民,结果吃死了人……苦主上门来闹,那粮商还耍横要打人,结果正好被几位军官路过瞧见,不但把粮商一顿好打,还被拖去了县衙。

县令大人也是三殿下一派的人,都没耽误半点时间,就判了那帮子不法商人当众打板子,枷号十天,以儆效尤,还得倾家荡产赔苦主的损失……

可不吓得本来有点小心思的,也规矩起来了?

大家都屏息凝神,怕惹到了军爷,却没想到其中一位军爷随意往角落里一瞧,立马三步两步就跳下了楼梯,大步流星地就直奔角落,两手一拱,朗声带笑。

“呀,这不是王司两位兄弟么!”

这人正是曾经跟司娓娓王大军打过交道的郑良,三皇子的嫡系下属!

从前几次都是来去匆匆,风尘满面的,这会儿大概是没那么多的事情要做,郑将官显得神清气爽,意气风发,看到他们两个平民老百姓,居然满脸笑容,客气有礼!

不但看呆了酒楼里的一干人,也让跟着郑将军的几个也惊了,这角落里的两个平民,难道是有什么大来头不成?

司娓娓和王大军也感到意外,他们就进城一次,居然就碰上了,这是有多巧合?

纷纷站起来跟郑良见礼,“郑将军一向可好?”

郑良还特别热情,“我就想着你们也该回乡了,可在县城里就没有碰到过……如今相请不如偶遇,走走走,咱们上楼上说话去!”

在跟郑良见第二次的时候,司娓娓就有预感将来可能还会再碰上对方。

跟王大军也商量过跟官方的人马打交道的原则。

谨慎归谨慎,但还是要放平心态,就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平民百姓……有一点小见识又希望结交贵人的投机,千万不要过于小心翼翼如临大敌反而引来注意,也不能像崔小强笔下的那些主角,自觉接受过现代文明洗礼,掌握着许多黑科技,就高人一等,哪怕是对上高阶层的,也是满不在乎,略带轻视的心态……

不然就太容易翻车了!

他们建卫星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圩村能可持续发展,并没想着要靠着百十来个老弱病残去创建新世界新秩序,要是早穿越个几十年,正乱的时候兴许还有可能,现在天下大定,人心思稳,想得太多绝对要凉。

所以从善如流,就大方地跟郑良有说有笑地又上了二楼。

“再来一桌上好的席面!”

郑良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看都没看就扔给了店小二。

店小二一迭声应了,麻溜的去跑腿儿。

先前跟郑良一道的几个人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郑良挥挥手,“你们先回军营,我这边碰上了老朋友,少不得一番叙旧……”

那几个都是郑良的同僚,大多比他官位小,所以就可以随意些。

本来郑良也能把那几人叫过来一起陪客,不过他虽是武将,心思却细。

当初若不是得了这两人的神药,也救不了岑先生,救不了岑先生,三殿下怕是搞不定这五县之乱,而他不知应祥县的消息,也不可能急报三殿下……又有后来三殿下抄了王家,全军上下都发了注肥财,连军备和行头都换了里外新!

这俩人,是福星啊!

第85章 独眼爆雷

不但是福星,还被他给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