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十摇摇头:“九哥知道我可是最怕热,先头没想到这番禹城如此热,再有,我想起来去年八哥酿的梅子酒,还埋在我那院墙下的竹根底下呢,本来想着暑天时候吃的,咱们回去不是正好。”

谢洵笑了点了点她的鼻子:“一个女孩子成天惦记着吃酒,赶明儿看谁家敢娶你回去。”

阿十:“九哥怎么又提这个,阿十不说不嫁的吗。”

谢洵:“这会儿说的好听是哄九哥的吧,若果真遇上喜欢的人,九哥拦着只怕你这丫头还不知怎么恨九哥呢”说着忍不住有些酸溜溜的。

阿十深知她几个哥哥脾性,腻在她九哥怀里撒娇:“阿十最喜欢的便是九哥了,阿十以后就缠着九哥,让九哥养阿十一辈子。”

这话九哥最是喜欢听,笑道:“你少哄九哥,就算九哥想养你一辈子,爹娘也不能答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道理九哥还是懂的,只不过想娶我家阿十的,得先过了九哥这关才行。”

旁边刘喜儿忍不住抽了抽,心说,估摸这世上根本就没有能过九少爷这关的,就算侥幸过了九少爷这关,上头可还有八位少爷呢,所以说有胆子惦记他们十小姐,还敢来国公府提亲的实在勇气可嘉。

到目前为止刘喜儿知道的也就那么两三家,可刚透出点儿意思来,就让国公爷堵了回去,故此,他们家十小姐这亲事难啊。

在谢家几位少爷心里,天大的事儿也不如小妹要紧,便把手边的事都丢给南越这边的管事,叫他料理了跟着商队,谢洵带着自己的妹子,一路轻车简从只一个月便到了京。

阿十走的时候刚出正月,京都仍是春寒料峭冷的紧,回来的时候却已进五月,爹娘院子里那棵经年的老石榴树,开了一树火红的榴花,红艳艳的甚为喜人,阿十围着石榴树绕着圈数树上结的榴花,冬儿跟着她一块数。

国公爷两口子坐在旁边的八角凉亭里,一边儿吃粽子,一边儿笑眯眯的看着女儿,国公爷望着火红榴花旁边的小女儿,忽想起那天自己去宣平侯府的事儿,开口道:“那日我去宣平候府赴宴,夫人可还记得。“

国公夫人白了他一眼:“你回来的时候吃的大醉,叫人架进来倒在榻上便睡了过去,鼾声跟打雷似的,扰的我一晚上都没睡好,我如何不记得。”

国公爷尴尬的笑了两声:“是吃的有些醉,扰了夫人好眠,实是为夫的不该。”说着跟旁边的管家道:“往后那宣平候再下帖邀我过去吃酒,只管给我骂出去,就说扰了夫人清净,以后都不许来下帖子”管家颇为为难。

夫人嗤一声:“你得了吧,这话哄谁呢,你乐意去就去,拿我做什么幌子,况且宣平候那老头子嗜酒如命,跟你吃了大半辈子酒,那张老脸皮最厚,别说骂就是打那老头子一顿也没用。”

国公爷嘿嘿笑道:“以后那老头子再拉我去吃酒,便在西厢里凑合一宿,不扰夫人便是,说起那老头子,那日老头子倒是给咱们家阿十提了门亲事。”

夫人:“能请得动那老头子做媒倒是好本事,谁家你且说来听听?”

国公爷:“说起这门亲事还真是想不到,老头子提的是当今的皇叔睿王殿下。”

王氏夫人愣了愣:“睿王,当今的皇叔,老头子怎会想起他来了,若论这位的身份地位人品都是没得挑了,只是这年纪上是不是有些大。”

国公爷:“若说年纪也不算大,十年前睿王殿下当年带兵大破西戎的时候也才十六,如今也不过才二十六,跟老九一般年纪,虽比阿十大些,可这年岁大些的夫婿知道疼人,总比年纪小的稳妥。”

王氏夫人侧头瞥了他一眼:“我记得当年你就大赞过睿王殿下带兵的本事,说他是天生的帅才,莫不是早瞧上了这位殿下,特意去寻的老头子给咱家阿十说媒吧。”

送粽子的阿十

国公爷:“夫人这话从何说起?咱家阿十也不愁嫁,我做什么多此一举去找老头子给咱家阿十说媒,便是说媒也该男方,哪有女方上赶着去的理儿。”

王氏夫人想了想,阿十是他们的老来女,又是盼了多年,自小疼的紧,尤其丈夫简直当宝贝一样,小时候成天成天的抱着哄着,一会儿都不舍得撂下,阿十跟前那些奶娘婆子都成了摆设。

如今大了,该议亲了,更舍不得,依着丈夫阿十一辈子不嫁人才好呢,哪会找宣平候那老头子说亲事。

不过以前一提阿十的亲事,头一个出来挑刺的就是丈夫,非要把对方挑的一点儿好都没有,亲事黄了才作罢。

如今倒是没挑刺儿,还巴巴的跟自己说了,实在奇怪,不禁道:“你不会应了宣平候那老头子吧!”

国公爷忙道:“我哪敢应啊,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阿十的性子,怎么也得她自己瞧中意了才行,再说还未问过夫人的意思呢,不过这倒真是门难得的好亲事,虽说我也不舍得阿十,若是错过了,将来再想寻这般良缘可就难了。”

王氏夫人皱了皱眉道:“这皇族中人,虽说身份尊贵却个个生了一颗风流心,便比不得皇上三宫六院,嫔妃众多,也大都蓄了一大帮子女人,若阿十嫁个这样的夫婿,这辈子哪还有消停日子,你莫不是老糊涂了,这样的姻缘又算什么良缘。”

国公爷给老妻数落一顿倒不恼,心知老妻是因当年自己答应小青儿进宫为妃的事,心存不满,只是这件事本就是先帝御口亲提,自己能不答应吗,更何况小青儿自己也愿意,却因此受了老妻数年埋怨,连带对皇族中人也都不大待见。

国公爷摇摇头,自己真是冤的很啊,开口道:“这睿王殿下跟旁人不同,因他十六带兵在外征战,并未娶王妃,后平了西戎,便游历天下,有时隔个两三年才回京来一趟,加之他在皇族中辈分极高,当今皇上尚要尊称他一声皇叔,睿王殿下自己也并无此意,才耽搁到现在,据我所知,睿王这些年一直洁身自好,身边从不见有女子。”

王氏夫人眨了眨眼:“依着你说,这睿王殿下二十六了还是个未开荤的童男子,怎么可能,别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疾吧,你这不是上赶着把咱家闺女往火坑里推吗,倒是按得什么心。”

国公爷哭笑不得:“这话可是胡说,阿十是我的宝贝闺女,我是生怕她受一点儿委屈,哪舍得把她往火坑里推啊,这睿王殿下你是没见过,只一见必会点头,说起来宣平候那老头子倒是有些眼光,满大晋的世家公子都划拉一遍,也就这睿王殿下勉强能配得上咱家小阿十。”

王氏夫人:“虽未见过倒是听说过这位睿王殿下,当年听见外头的人总拿咱家老八老九跟他比,除了阿十,几个兄弟里老八老九生的最好,可见这睿王必也不差了,只是这光听人说却做不得准,到底是不是徒有其名,还得亲自瞧瞧才行。”

国公爷道:“你莫不是想相看相看?”

王氏夫人白了他一眼:“这不废话吗,不相看,光听你说能作的准吗,若我相看过瞧着好,再议亲事也不晚。

国公爷不禁道:“你倒是异想天开,你当是寻常人家的小子呢,由着你怎么相看,他可是睿王殿下当今皇叔,便是当今皇上见了,也不能失礼,如何由着你相看?”

王氏夫人:“过几日子不就是皇上的万寿吗,早听说睿王今年会回京,既回京自然要进宫,找个机会相看有什么难的?更何况谁能请得动宣平候那老头子亲口说媒,你真当我老糊涂了不成。”

国公爷道:“这不是知道你的脾气吗,那老头子才借着吃酒的机会提了一句。”

王氏夫人哼了一声:“凭他是什么身份,想做咱们国公府的女婿,先的我点头才行。”

两口子正说着,见阿十过来,颇有默契的住了口,心知女儿脾气,好容易从南越回来,别回头一听亲事又跑了,可就糟了。

阿十刚见她爹娘还说的热闹,怎么自己一来就不说了,左右看了看她爹娘疑惑的道:“爹娘刚说什么话呢?”

王氏夫人拉了她的手,拿帕子给她擦了擦额上的汗:“天热了,还不消停,那花横竖在树上长得也跑不了,数什么?”

阿十:“我是数数看秋天能结多少石榴,好让八哥多酿几坛子石榴酒。”

王氏夫人:“一个姑娘家成天想着吃酒像什么话,叫人知道咱们谢家的小姐是个小酒鬼,还不知怎么笑话你呢。”

阿十:“谁乐意笑笑去,反正我八哥酿的好酒他们是吃不着的。”

国公爷笑道:“就是说,吃点儿酒怕什么,这才是爹的闺女呢,对了,前儿从宣平候府回来,顺了那老头子一坛子好酒,酒香醇厚,真是难得的好酒,也不知这老头子从哪儿弄来的。”

阿十眼睛一亮,伸手拉着她爹的手臂摇了摇:“这酿酒的手艺,还有人比的过八哥,爹爹是哄的吧。”

国公爷笑的摸了摸她的头:“哄你做甚,阿十若不信尝尝就知道了?”说着叫人去拿了酒坛子过来,拍开封泥,顿时酒香四溢,阿十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忙叫冬儿去拿酒盏过来。

王氏夫人点了点她:“还真成小酒鬼了,都是你爹跟老八惯的你。”

阿十吐了吐舌头做了鬼脸:“娘也没少惯着阿十啊,娘放心,阿十就吃一,不,两盏,保证不吃醉了,而且这是在家,便吃醉了也无妨。”

说着就去拿那酒盏,却给王氏夫人拦住:“前些日子宫里传了话说让你进宫,可你这丫头却跑去了南越,如今好容易回来,也别耽搁了,正巧今儿是端午,兰丫头最喜欢王嬷嬷包的豆沙馅粽子,你给她送些去,虽说宫里也有,到底不是家里的味儿,你们姑侄最好,你去了陪她说说话儿,也能给她解解闷。”

提起她这个大侄女,实在叫人心疼,说是侄女其实更像阿十的姐姐,比阿十大了八岁,是大哥的长女,虽说谢家的孙子辈儿的如今也有不少,可若论亲近,还是兰丫头,也是如今的皇后娘娘。

谢家出了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当年不知多少人羡慕,可对于谢家而言,却不觉得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因谢家的人自打国公爷这一代开始便都是一夫一妻,因阿爹未纳妾,阿娘当年还得了个河东狮的绰号跟爹的惧内之名一样赫赫有名。

因这件事,外头人还很是同情阿爹,觉得阿爹的时运不济虽娶了门当户对的王家小姐为妻,却是个河东狮,左拥右抱大享齐人之福就别想了,实在可怜。

却不知这些人怎么想的,阿爹若不是真心爱阿娘,怎会甘心落个惧内的名声,阿爹可是当年随先帝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定国公,几个哥哥除了九哥还未成亲,其他的也都只娶了一个嫂子,房中也并无侍妾,阿爹常自夸说哥哥们都随了他专情,每每这时候阿娘都会瞪着阿爹,说阿爹老没正经,阿十却看见阿娘的脸微微红了,眼里溢满光彩。

虽说外人都觉谢家很是古怪,可身为谢家人,阿十觉得自己家无比正常,反倒是外头那些人,有事没事儿就弄一院子妻妾,你争我斗的真不知有什么意思。

后来八嫂说那些人大约是日子过得寂寞,想看热闹,娶一院子女人回来,就当在戏园子里看戏文了,还省了打赏的钱。

阿十深以为然,八哥总是担心八嫂不够聪明,八嫂去哪儿都要跟着,生怕八嫂被不安好心的人骗了去,因此成了八嫂的跟屁虫。

阿十却觉八嫂有种大智若愚的通透,要不然能把眼高于顶的八哥搞定吗,阿十如今尚好记得,八哥之前风流倜傥的时候,虽不至于滥情也未纳妾,但红颜知己着实不少,弄得一度阿爹还感叹有个儿子不随自己了,想着八哥大约会破了谢家的例,也弄一院子妻妾回来唱大戏,本着眼不见为净的原则,早早就让八哥出去住了,谁知后来遇上八嫂就变了。

所以说兰丫头当了皇后娘娘对于谢家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喜事,母仪天下身份尊贵有什么用,宫里那大大小小一窝子嫔妃,想想都膈应,因此谢家人还是习惯叫兰丫头,若非正式场合绝不会称呼什么皇后娘娘 。

阿十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兰丫头怎么就瞧上皇上了呢,当然阿十得承认皇上长得还是不错的,可再不错,跟那么多女人争一个男人,也实在犯不上。

想起自己的大侄女,有好几个月不见了,阿十也很是思念便放下了酒盏:“那我现在就去吧。”说着回屋换了衣裳,毕竟进宫还是要郑重些。

提了一篮子豆沙馅的粽子,还有两壶从八哥哪儿顺来的雄黄酒,往宫里去了。

东宫的小粘糕

阿娘很是厌烦进宫,在阿娘眼里这金碧辉煌的皇宫,实不是什么好地儿,才让兰丫头委屈了这些年,因心疼兰丫头连带的对那个孙女女婿,当今圣上加上整个皇族都不大待见。

虽不待见却又惦记孙女,隔三差五便借着送吃喝的由头让阿十来宫里瞧瞧,回去说与她听,阿十自己也很是想念大侄女,虽也不大喜欢去那个冷冰冰的皇宫,却也有一样好处,就是那宫里的酒窖,可比八哥府上的那个还大上许多,且储了许多贡上的佳酿,自己这一趟进宫顺个几坛子回去倒能解馋。

想到那宫里的酒窖,便有些勾馋虫,脚下走的更快了些,都无心赏那内廷春日的美景,急匆匆往坤宁殿走,这内廷的格局倒也很是方便,去坤宁殿正好路过太子所居的东宫,到了门口阿十本想过去,却听见里头一阵哼哼哈哈,听声儿像是她那侄孙儿声气。

想起这一晃好几个月不见那小家伙了,倒很是想念,便迈脚走了进去,果见那边儿的空地上,小家伙正跟几个侍卫练拳脚,一招一式颇有章法,只是那些侍卫哪敢跟太子过招,都是虚应故事陪着太子逗乐子罢了。

小家伙的拳头还没挨上呢,就自己先倒下了,不一会儿几个侍卫就被小家伙打的七零八落,哀叫连连,小家伙却很是不爽,瞪着他们:“我根本没打着你们呢,怎么就倒了,你,你哎呦个什么劲儿啊,就算装好歹也装的像些,你这叫的也太假了,我都看不过去了。”听着小家伙的话,阿十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小家伙年纪虽不大,却颇有储君风范,跟个小大人似的,听见竟然有人笑话他,沉着一张小脸看过来,待瞧见阿十,前一刻那张小脸还跟谁欠他多少银子一样,转眼便笑成了一朵喇叭花,一窜一蹦的跑了过来。

一见太子殿下跑了过来,冬儿忙提着手里的篮子往旁边躲了个老远,深知太子殿下见了她们小姐必不会消停。

果然笑成喇叭花的小家伙,到了近前,伸手就是一拳,这一拳打的虎虎生风,真是使了全力,半分也未留情面。

阿十一笑避开看着他道:“小粘糕,这数月不见倒是长本事了,敢跟你姑姥姥动手,姑姥姥可不是你东宫的这些侍卫,一会儿挨了打可别喊疼。”

小家伙不满的道:“我才不是小年糕呢。”接着又一拳打了过来。

阿十跳开,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裙子,早知道这小子在,就不穿的这样累赘了,不过就算穿的累赘对付这小子也绰绰有余。

也知这小家伙是闷坏了,就陪他解解闷吧,接住他打过来的拳头,两人你来我往的打在了一处。

小家伙的骑射拳脚功夫是他的八姥爷亲传,阿十的拳脚功夫却不止跟着她八哥学,也缠着几个哥哥学了不少招数,所以小家伙跟她动手,回回都要落下风。

被阿十一个反手按在地上笑道:“小年糕你这回又输了,服是不服啊。”

小家伙不满的道:“你,你又使诈,刚才假装跌倒,诓的我去扶你,才让你制住的,我,我不服。”

阿十放开他,见小家伙嘟着嘴,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瞪着自己,小脸上愤愤不平,那样子实在可爱的紧,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蛋:“小粘糕的兵书可是白念了不成,殊不知,兵者诡道也,姑姥姥这是教给你,对敌的时候万不能心软,到了战场上可不闹着玩的,拼的虽是本事,却也有心计手段。”

小家伙撇撇嘴:“你又哄我,我才不上当呢,还有…”

阿十低头看着小家伙红彤彤的小脸,像是有些羞涩别扭的样子,忍不住好笑的道:“还有什么,跟姑姥姥还有什么不要意思的说吧。”

小家伙抿了抿嘴:“还有,以后不许叫我小粘糕。”

阿十愈发笑的不行,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为什么不许叫,这个名儿多贴切啊,你小时候可天天粘着我。”

小家伙:“总之不许叫了。”然后又小声的说了一句:“那个,若你非要叫,也只能私下里叫。”

阿十愣了愣,看了看小家伙,又看了看四周的侍卫太监宫女嬷嬷一膀子要笑不笑的样儿,忍得实在辛苦,忽的明白过来,小家伙打了,知道好面子了,想想小家伙虽说年纪不大,却是大晋的储君,当着这么多人叫小粘糕实在不妥。

便点了点头:“行,以后小粘糕这个名儿私下里再叫,当着外人姑姥姥不叫,这样总成了吧太子殿下。”

小家伙仰着头:“阿十你这几个月跑哪儿去了,怎么也不进宫来看我,母后念叨好些日子了,叫太监去找你,说你病了,我才不信呢,肯定是跑出去玩了对不对。”

阿十眨眨眼:“我可是你姑姥姥,你母后的亲姑姑,你叫我阿十可是没大没小。”

小家伙笑道:“哪有你这样的姑姥姥,我才不叫呢,就叫阿十,你还没说呢,跑去哪儿玩了。”

阿十心里琢磨这去南越的事儿,最好还是别让小家伙知道,小家伙年纪小虽说性子稳妥也难保说秃噜嘴传出去就不好了,虽说自己不在意,好歹也得顾及一下国公府的体面,毕竟堂堂公府千金,跑去南越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目光闪了闪拿了自己的帕子给小家伙擦了擦汗:“姑姥姥真是病了,前些日子着了风寒,在屋里养了两个月,前儿才大愈,这不就进宫来了吗。”

小家伙撇撇嘴:“我才不信呢,上个月我出宫找你,你那屋里根本没…”

阿十忙捂住他的嘴左右看了看,觉得东宫这些太监宫女都是她那大侄女亲手挑的,以她那大侄女性子,想来不会找嘴碎的,才放了心,掐了掐小家伙的脸蛋:“你没事钻姑姥姥屋里去做什么?”

正说着,就听那些宫女太监呼啦啦跪了一地:“给皇后娘娘请安。”小家伙飞快站好,中规中矩的跪下给母后请安。

阿十也意思意思的行了半蹲礼,虽说是自己的大侄女,却也是皇后娘娘,这是内廷,自是要讲究规矩礼数的,只不过她这礼还未行完,就被皇后拉了起来:“这里也没外人,姑姑就不必做样子了。”

阿十瞥了瞥周围,笑了起来:“难怪阿娘不乐意来,你们这宫里的规矩实在多,难为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说着打量了自己大侄女一遭,暗暗叹息,想当初在家的时候,虽说性子也不算活泼,却也不似如今这般,活脱脱成了那佛龛上摆着的神像,一行一动都板正的紧。

以前未出嫁的时候,外头人便都赞她们谢家第三代的这位大姑娘端庄,如今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越发持重,言道皇后娘娘便该如此。

可阿十却觉狗屁不通,她这大侄女也不是七老八十一把年纪,说到底也不过才二十五岁,大好韶华本该畅快恣意,天天都是规矩规矩的过日子还有什么意思,更何况掩藏在端庄贵重之下的幽怨,谁又能知道。

想到此开口道:“这些日子可还好?怎么瞧着越发清减了。”

皇后摇了摇头:“如今五月里热起来,穿的轻薄了些。”说着挽了阿十的手上下端详了端详道:“倒是姑姑,瞧着有些不一样了。”

阿十心里咯噔一下,从南越回来这一路她都提心吊胆的,生怕给家里人瞧出端倪来,她九哥心粗,可七哥八哥心思却细,尤其七哥可是神医谷出来的,模糊听见婆子们私下说过,这女子嫁人与未嫁的时候,是能瞧出来的。

虽说她揽镜自照,觉得跟之前的自己并无不同,却也忐忑,好在七哥正好去瞧他师傅去了,不在家中,八哥又忙着跟八嫂恩爱,一时倒未顾及自己,才放了心,这会儿给她大侄女一说,到底心虚,忙道:“哪,哪有什么不一样,九哥倒是说我胖了些。”

皇后:“不是胖了,是我们家小姑姑长大了。”说着笑了笑:“前儿娘进宫来跟我说起小姑姑的亲事,说外祖母哪儿正挑拣着京里适龄匹配的青年才俊,想着给我寻个小姑夫呢。”

阿十:“你如今倒会打趣小姑了,提这个做什么,横竖我是不嫁的。”

皇后娘娘噗嗤笑了出来:“这话可真真是胡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姑姑难道真想在做一辈子老姑娘不成,依着我,小姑倒不如早些打算打算,免得到时候定下个不中意的,再后悔可就晚了。”

阿十愣了楞:“这种事儿还能打算?”

皇后摇摇头,看了旁边的太子一眼:“师傅布置的功课可做完了?”

小家伙躬身:“儿臣这就去做,儿臣告退。”说着看了阿十一眼,依依不舍的去了书斋。

阿十有些心疼:“小粘糕这么大的孩子正是玩的时候,如今让那些师傅教的倒成了个小老头,一点儿孩子活泼劲儿都没了。”

皇后:“承儿是太子,稳妥持重些方好。”说着挽着她的手出了东宫,进坤宁殿在明间炕上落座。

谢家的散养政策

阿十叫冬儿把粽子拿了过来:“今儿是端午,阿娘惦记着你最爱吃王嬷嬷包的豆沙馅粽子,叫王嬷嬷特意包了,叫我给你送了过来,虽说你这宫里的御厨厉害,什么样儿的粽子都能包出来,到底跟家里的不一样。”

说着捏了一个出来,解了粽腰上的粽绳,层层剥开,递了过去,皇后娘娘接在手里,咬了一口,糯糯的江米裹着甜丝丝的豆沙,正是自己想的味道,堪堪吃了一整个粽子下去,方道:“王嬷嬷这包粽子的手艺比往年更好了,这一晃有一年不见嬷嬷了,年上外祖母进宫,未见嬷嬷跟着,问起来说是闹腰腿疼,走不得路,如今可好些了?”

阿十:“说起来,王嬷嬷那些儿孙们也都有出息,阿娘总说让她家去歇养着,偏嬷嬷不肯,身子骨也还成,就是这腰腿疼的老毛病,一赶上个阴天下雨就得闹几日,七哥配了对症的膏药,贴上倒是好了些,只到底年纪有了,比不得前些年,不过精神好的很,教训起小丫头来,仍是中气十足的。”

皇后娘娘忍不住笑了起来:“父亲常说亏得有个王嬷嬷,方能把外祖母那屋子里的事儿调理的顺顺当当,不然以外祖母的性子,还不知怎么着呢。”说着看了阿十一眼:“小姑的性子实打实随了外祖母,冬儿这丫头跟着你着实受累了。”

阿十侧头看向冬儿:“得了夸赞,高兴了吧,想笑就笑吧,忍着多辛苦啊。”

冬儿忍不住笑了出来,却想到这是宫里,忙又板着脸忍住,那要笑强忍的样儿,让她一张小脸微微抽动。”看的阿十笑的不行:“你照照镜子,你如今这个脸抽的,倒有些像上回刘侍郎得的那个症候,回头让七哥也在你这小脸上扎上几针,保管针到病除。”

冬儿撅了撅嘴:“上回那刘侍郎得的可是偏瘫,不止脸抽,半边身子都跟着抽,七少爷说虽是脑子的毛病,却是从嘴上起的症候,说刘侍郎酒肉吃的多了,以后若不改,也不用治了,趁早预备下棺材等着下葬的好,小姐这是咒奴婢呢,就不想想这些日子,奴婢为小姐操了多少心,好几个月,唔,唔…”

她这个大侄女虽说跟自己感情最好,却是个板正规矩的性子,说是侄女却比自己大了许多,嘴里喊着自己小姑,却最爱管着自己,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若是换了别人,大不了扭身跑了,偏偏她那些道理说的极温柔殷切,自己若不是不听,好像对不住她似的,这会儿想起来都怕。

若是给她这大侄女知道自己偷跑去了南越,今儿这一趟可是白跑了,不禁宫里酒窖里的好酒摸不着。弄不好还得被教训一顿,实在得不偿失,最主要自己唯独跟这个大侄女没脾气。

这丫头把她自己弄到如此境地,已经很叫人心疼了,哪舍得冲她发脾气啊。

阿十捂着冬儿的嘴,把她嘴里剩下的话都堵了回去,并在她耳边小声威胁了一句,觉的这丫头充分理解的再胡说八道下去的严重性,才放开了她。

冬儿喘了半天才缓过来:“小,小姐,你差点儿捂死奴婢。”

阿十挥挥手:“我是怕你话说太多,累得慌,让你歇会儿。”

冬儿不满的道:“奴婢哪儿话多了,还不都是小姐惹的。”

阿十:“冬儿,这姑娘家话多可是大毛病,让人瞧着不稳重,以后婆家都不好找,回头嫁不出去可得当一辈子老姑娘了。”

听了这话,皇后娘娘忍不住噗嗤乐了:“小姑你教训丫头倒是教训的有来道去的,怎不想想你自己,都十六了,可这咱们大晋世族家里找找,哪家小姐十六还没定亲事的,也就小姑一个了,您怎也不知着急。”

阿十就知道进宫来,她这大侄女指定又提这档子事儿,从我十四岁开始,她这大侄女不知抽了什么风,就开始担心起她这小姑我的婚事来,忧心忡忡的怕她小姑嫁不出当一辈子老姑娘,故此除了立志把小粘糕教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储君之外,又开创了给她小姑我找男人的伟大事业,历经两年而乐此不彼。

一般她这大侄女相看好了目标之后,大都是以上这个开场白,所以阿十如今一听这句小姑怎也不知着急,便知下头必然是给自己拉郎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