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6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8 章

方太太听到声音,当即带着方家的婆子赶了过来。

方柔主仆二人哭得呼天抢地,就跟出了人命一般,两人一口咬定,说洛征轻薄了方柔。

方太太抓住这点,非让洛征给个说法。

这里闹腾开,苏氏听到消息,赶来时,方太太也加入痛哭的行列。

洛征非说是方柔自己进的华藻苑。

方家人则咬定,说是洛征约的方柔。

各有道理,互不相认,方太太又说洛征污了方柔的名节,定要洛征负责。

第40-1章 诗笺

洛家未成家的公子如洛征、洛修兄弟俩的寝院皆在前院,一来离书房近,后来招呼同窗朋友也便捷。洛家有未出阁的姑娘,总不能让洛征洛修带着一群未订亲的少年出入后宅,这也不大妥当。

洛俪正要穿过垂花小门去前院,梁妈妈迎了过来,吵闹之音已无,“三姑娘,这会子大老爷、大太太与方大人夫人正在议事厅里商议。”

洛俪问道:“商议什么?”

她记忆里,前世方柔也是一门心思要嫁给洛征,虽没有今日的事,洛家对她没有特别的厌恶。

洛俪凝眉有些怀疑藏在家中的细作会不会窦氏派的人?如果是,方柔万不能嫁入洛家。此次方平安晋为闽省都督一职,这官职连跳几级,晋得古怪。

梁妈妈道:“大老爷与大太太也被闹得没法子,方大姑娘手里有一张纸笺,上头写了一首情诗,是二爷的笔迹。”

有了物证,就能证明洛征对方柔有意。

洛俪停下了脚步:难不成,前世今生,都要让洛征娶方柔?婚前任性泼辣,婚后悲春伤秋,见着洛家人,个个都跟欠了她百万两银子似的,还处处想挑战洛家的祖训、家规。

素纨道:“二爷怎能喜欢她?厌恶着呢,而且她以前做过那样的事…”

方柔手里有一张纸笺,是洛征的笔迹。如果不是洛征写的,许是有人模仿,市井之中善于模仿他人笔迹的能人异士可不少,要模仿一份并不难。

洛俪道:“是别人模仿二哥笔迹?”

梁妈妈垂首道:“二爷承认那首小诗是他写的,不过…”

怎就承认了?以洛征的性子,不屑说假话,洛征说是,定然就是真的。

“不过什么?”

“说是他与白芙蓉的游戏之作,只不晓如何落到方大姑娘手里。”

白芙蓉乃是顺天府城内百花楼的姑娘,花名不错,是花楼中精通诗词歌赋的清倌,琼林书院的才子有不少人都爱寻她作陪。

洛俪吐了口气,“既是游戏之作,想来白芙蓉是知道。”

梁妈妈面露难色,“这事着实古怪,大老爷原令下人寻白姑娘来府里一趟,谁曾想到,白姑娘昨儿一早被人赎身离开。据说是个出手阔绰的晋商,就连白姑娘身边服侍的丫头也一并赎身出了花楼。这件事也只铁头和二爷能证明,现下只怕说不清。”

素纨恼道:“莫非还真让二爷娶她不成?”

也不瞧瞧方柔那德性,洛家虽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怎么可能娶这样的女子。

梁妈妈低声道:“方大人说,既然两个小儿女两情相悦,做父母的就当成全,还说将方大姑娘许配到洛家,他是极放心的。”

洛家的后宅相较其他人家更为安宁干净。

洛俪冷笑道:“他倒是会打好主意。”

她一转身,“去书房见老太爷。”

洛俪过来时,书房只洛瑞与两个书僮在。

执墨在书案前砚墨,执丹正在给洛瑞蓄茶,虽是两个书僮,那熟络、麻利的动作不比大丫头差半分。

洛俪立在外头,福身道:“祖父!”

洛瑞还在琢磨着先前与洛俪对奕的棋局,“进来。”

洛俪进了房门,问道:“祖父,你明知道方家的用意,难不成,你真由着他们算计了二哥去?”

“该让学舟长长记性。”

学舟,洛征的字。

这字还是洛瑞给赐的,究其来处,与大爷洛径的一样。

“祖父,就算二哥有不是,也不该拿他的姻缘来作为代价。”

洛俪坐到锦杌,抬了抬手,接过执丹手里的茶壶,给洛瑞蓄上,不紧不慢地道:“今儿这事看起来简单,若细想一翻,只怕以方柔一人之力根本难成事。祖父如果不出手,方家达成所愿不说,往后洛家也难有安宁日子。”

第40-2章 说情

洛瑞依旧不为所动,“你说说。”

他老人家还真是惜字如金,火烧眉毛,如老僧入禅。

洛俪想了片刻,理清思绪,“那首诗作原是二哥在外头与人作的游戏之作,怎会出现在方柔手里?定是一早就有谋划算计的。”

她自不提百花楼白芙蓉这个人名,不是她瞧不起风月女子,想想保皇派中不乏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的干臣,一朝获罪,他们的女儿、妹子被罚往官乐坊成为官伎的不少。多少官伎原也是清白官宦人家娇养的好女儿。

洛俪继续道:“方柔在皇城追着名门公子跑,表白爱慕之情,按照常理,换了一个地儿,多少有些收敛。观她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为张狂。她依仗的又是谁?我怎瞧着,她所言所为,倒似有人在背后刻意为之。

内闺千金待字闺中,所依仗者是父母兄弟,这些人是她信任之人。祖父对方大人的性情、才干最了晓,若他真有心让方柔与洛家结亲,且拿定主意,还真说不好他会不会用上些手段…”

洛瑞说方平安是窦氏派的人,窦氏派之首是窦太后与窦国舅这对兄妹,他能连升数级,想来也是寻到路子。

自古以来,当权的外威又有几个好下场的,风光也不过一时。说汉代吕太后,何等风光,她百年之后,吕家又是何光景,还不是被下任汉帝铲除了势力,弄了个抄灭满门。

方平安一面想升官,求得更大的荣华富贵,一面不忘给自己留退路,无疑与清流之首的洛家结姻就是最万全的法子。只要方柔嫁给洛征,一旦窦氏派落败,方家得清流相助定能保全性命。洛征是这辈之中最有才华、也最聪慧的,得洛瑞启蒙指点才学,看在方平安眼里这就是极好的女婿,更是一枚自强的上好棋子。他日无论是保全方家上下的性命,还是扶持方家的前程,皆有帮衬。

洛瑞不悲不喜,不怒不燥,反倒让洛俪猜不出他的所思所想。偶尔,眼眸中会掠过一道光亮,这样的话若是洛家十七八岁的孙子辈所说,算不得什么,但难得的是只得十岁的洛俪讲出来。

洛俪能这么快想到这么多,就凭这一点,就让洛瑞觉得欣慰。

郑国公梁氏,子孙多智多才又多貌…

洛瑞给了洛俪一个赞赏的目光。

洛俪继续道:“还请祖父出手,替二哥解危。事关二哥一生幸福,祖父,就算二哥在外头风/流一些,也不当以此为代价。”

洛瑞依旧不睬,继续摆弄着棋子。

洛俪道:“祖父平生最讨厌伪君子,此次被伪君子算计,你就不反击?邪不胜正,若祖父不管,岂不是成了正不胜邪?”

激将法?

洛瑞不愿上当,但想着方平安教着女儿算计他孙子,这心头很是不快。原本念着师生一场,他不点破方平安顶着清流派朝臣的名头,暗里投了窦国舅,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他年纪大了,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方平安这伪君子可是洛瑞的门生。

以前是个多好的人,怎么就迷失了心性,变得八面玲珑。

即便他自认看懂人心,可人心易变,又如何看得懂。

坏人变成了好人,有弃恶从善者,也有好人变成坏人的。

“祖父…”

洛瑞还是不言语。

洛俪站起身,恼道:“祖父不出手,孙女可不能任由他们闹下去。既然诗是与白芙蓉的游戏之作,想来百花楼里知晓这事的人可不少,孙女去百花楼…”她提着裙摆,径直出门。

大家闺阁怎能去那种地方,即便洛瑞不反对儿孙去风月地,可姑娘是万万去不得的。

第41章 郑小妹

洛瑞忙道:“真是急性!今日祖父可允你借我之势行事。”

洛俪眼睛一闪,“祖父,你说真的?”

洛瑞颔首。

洛俪眼珠子一转,前头吵成了一片,最好的法子有二,一是凿穿方家的阴谋,二是洛征早有议亲对象。

洛征已有十七,早到议亲之龄。洛家长辈原想他得了功名再议的,现在被一只老虎瞧中,倒不如早些订亲。

“与我们家多有来往又知根知底的,除了书院的先生、副院长,便是顺天府的教授、督学,有几家家中确实有女儿,可到底养在深闺,究其秉性脾气一点也不了晓…”

洛俪虽没有明言,洛瑞听她一念叨,就知是最好给洛征安排一个议亲对象,如此一来,就能让方家断了念头。

方平安的嫡长女行事张狂、任性、刁钻,着实不是好人选。

执墨接过话道:“禀三姑娘,听说扬州小画仙昨儿抵达顺天府了。”

画仙,郑甫的雅号。其第五子郑文宾被人赠送雅号“小画仙”,此人在兄弟五人里头,唯他颇得郑甫真传,郑甫擅作花鸟图,得权贵大户人家的欣赏;郑文宾以山水图闻名于世,雅俗共赏,风格宁静致远,受世人喜爱。

洛俪沉吟着“小画仙…”

执墨答道:“小画仙有一妻二妾,嫡长子是去年腊月初十成的亲,当时我们家大爷带着三爷还去扬州吃了喜酒。郑大公子娶的是杭州沈家的姑娘。郑太太所出有二子一女,这三位嫡出居长,女儿行次,郑姑娘去岁秋天及笄,颇得小画仙夫妇疼爱,想细细地替她挑女婿。听大爷说,郑姑娘养在深闺,德才兼备,就连兄长娶亲也是她帮衬着郑太太备的聘礼、酒宴,无论是容貌,性子、才学、德性皆属上乘。”

郑沈联姻,一个扬州、一个杭州,而洛家大姑娘洛依所嫁的就是杭州柳家的后生,是大房柳姨娘的娘家。

执墨不会多嘴,他说这么多,依然是暗示郑姑娘很好,且洛家也打听了郑姑娘的事,显然长辈里头已经有人往这方面想。

这是要与洛征议亲的节奏。

洛俪望向洛瑞:这是祖父的意思,否则执墨哪会开口说这话。

前世里,洛俪耳闻过郑姑娘的名头,才貌双全,由她母亲做主许给了舅家表哥为妻,原是姑舅开亲当是好的。不曾想舅家表哥却是个混的,自小骄纵,面上瞧着长得仪表堂堂,在外头却风\流成性,迷上了扬州名\妓,十天半月不着家。孙太太反怪郑姑娘没督促好丈夫做学问考功名。

郑姑娘多说几句,孙公子对她轻则训骂,重则拳打脚踢,明讥暗讽的话更是家常便饭。

郑大公子听说自家妹妹在婆家的境遇,亲往接到娘家小住,回家住了不过两三日,孙家就派人来接人,说是婆母生病,需要她侍疾。有了这名头,郑家也不好坚持留人,生怕落人话柄,说阻人敬孝,只得由她回婆家。一个如花姑娘,嫁过去不到一年就瘦到皮包骨头。洛俪及笄之时,听闻郑姑娘病重仙逝。

郑文宾夫妇原舍不得唯一的嫡女远嫁,想着放在跟前也好照应,谁想看走了眼,许了郑太太娘家侄儿那只中山狼。她娘家虽有诗书传家的名头,到了郑太太兄长这辈,却一门心思钻到钱眼子里,做的是商贾之事。郑姑娘本有才女之名,嫁到孙家被舅母、表哥瞧不上,即便有舅舅疼爱,抵不住舅母整日辱骂,亦害得郑姑娘一个娇滴滴的女儿家不到十八就香消玉殒。

(注:郑姑娘的原型是历史上记录的苏小妹,不是戏剧小说里说苏小妹嫁秦观的那个版本,后者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第42章 出手

才子佳人结良缘原是传说,就如前世的洛征娶了个只知享乐,还时时想让丈夫捧着、哄着的方柔;才华横溢,诗琴一绝扬名江南的郑小妹由母亲做主,嫁给了舅家只会留恋风月场地的孙公子。

执墨又道:“听闻小画仙不再远游,有意来琼林书院当先生,我们家大老爷与他写了封信,邀他来顺天府做先生。琼林书院要选录学子,大老爷想请他做考校先生。”

前世的郑文宾并不曾来顺天府琼林书院上任,那时洛廉也写了信邀请,但他却谢绝了,直说他要继续云游天下。

洛俪喜上眉梢,“如此说来,他要在顺天府长住一阵子了。”

“郑家大公子为人诚信,听闻二公子颇有些做学问的天赋,此次小画仙来顺天府,携了郑二公子同来。”

父子二人,一个来顺天府做先生,一个是想入琼林书院读书。

“小的听说郑太太不放心他们父子,带了郑姑娘来顺天府张罗房屋住宿等诸事,只不晓得住的小院是租的还是买的。”

郑文宾可不缺钱,不说画仙郑甫留的画,便是他自己的画,一幅出来,多则三千两银子,最少也是八百两银子,在顺天府置一个带家具、有花木的体面四进宅子不足万两,以郑家的实力,购置一处四进宅子想来不在话下。

洛俪笑道:“祖父,我以你之名与郑世叔写封信,让他过府商议二哥与郑姑娘的亲事。”

才子佳人,两个人都有才华,想来他日定会传为佳话。

前世时洛征看似洒脱,婚姻并不幸福;郑小妹也因嫁错人,郁郁而终。若一代才女嫁到一个眼里只有钱的世俗之家,她满腹才华反而被婆母看不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时时拿出来讥讽。早前丈夫还不以为然,时间一长,也对她失了兴致,不然孙家怎会将一个如花妙龄的少女生生给折腾没了。

洛瑞道了声“随你。”

看似无意,眸眼之中却有赞赏之意。

洛俪铺好信纸,想了片刻,伏案而就,写好之后瞧了一遍,修改一翻再抄录到纸上,末了,将信捧给洛瑞。

洛瑞看罢不语。

执墨、执丹二人倒是瞧得兴致勃勃,着实这字写得好,一点也瞧不出是一个十岁小姑娘写的。

洛俪写好信套,又借了洛瑞的印鉴,在信纸、信套上都压下洛瑞的印鉴。

她歪头思忖片刻,“双管齐下,两边都不能误,诗笺的事也要弄个明白。我再写一封信,以祖父之名请督学大人走一趟,想来百花楼总要给朱督学一点薄面。”

洛瑞依旧不说话。

遇上大事,就该让小辈出面来打理,他不能成为他们永远的庇护,能看到他们成长,懂得互相呵护,他觉得很安慰。

今日,他是真的乐意借洛俪使用自己的名头与势力,也想看看这丫头到底还有多大的能耐。

洛俪与顺天府朱督学写了一封信,朱督学亦是洛瑞的学生,先生有吩咐,他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跑去帮忙。

洛瑞独自对着棋局,似在沉思,似在玩赏,但实则亦在观察洛俪。

洛俪写好了信,吩咐道:“执丹,带上老太爷的帖子与这两封书信,让大爷走一趟。”

执丹迟疑着看洛瑞,见他点了一下头,当即接过,“是,三姑娘。”

祖父门生遍及天下,除了大赵,便是大赵的几个属国也有他的弟子,只要报着洛瑞的名头,那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

洛俪欠身,“谢祖父!”

洛瑞道:“还没考究你的书画功课,你不妨再坐会儿。难得休沐日才指点一下几个小辈,今儿一个个比谁都坐不住…”近乎自言自语。

第43章 字帖

执墨笑微微地道:“三姑娘,墨砚好了!”他又取了纸铺在案上。

洛俪下笔前,洛瑞道:“不必藏拙!”

今日,若非他许诺请一个武功师傅,恐怕他不知道洛俪的棋艺也是不俗,虽然他的棋艺算不得出类拔萃,但对一个十岁姑娘来说,拥有洛俪的棋艺已很意外。

洛俪认真地写下几张大字。

执墨面露讶色。

虽然老太爷总说自己的棋艺其实不怎么样?不见得所有人都是在让他,但今儿洛俪三局胜了老太爷两局,可见棋艺不俗。

再看洛俪写的大字,字体清瘦,隽永干练,流畅自如,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三分女儿家的娟秀,五分男子的大气,又有两分独有的如兰风骨,倒与老太爷的字有些神似,是的,就是神似而非形似。

洛瑞抚须欣赏,面上含着微笑,“你还在练我给你的字帖。”

洛俪笑微微地道:“是祖父送我的《三字经》。”

这是洛瑞的手抄本,是留给儿孙们启蒙练字的字贴,“学舟习练此帖两年,你练了五年?”因洛瑞的这本字帖适合小儿习练,江南一带但凡有些家财的人家,都会花上二三两银子,给自家孩子买上一本洛子手笔的《三字经》字帖临摹。

“回祖父话,我是天隆元年秋天启的蒙,至今亦有五年半。”

数年前,小小的她跟着梁妈妈来到顺天府,铁氏看着那么小的女婴,白胖得如白馒头,惹人怜爱,抱在怀里就想亲几口,铁氏看到她的眉眼酷似自己,喜欢得跟什么似的,

洛瑞又道:“你不觉枯燥?”

当然枯燥,可她是个二十多岁的大人,前世今生加起来亦有三十多岁,不就是练字,她又怎会坐不住,每日先在特制木板上练,练到自己觉得差不多,方取五张纸练,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字,再在木板上反复习练,只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来方再写到纸上。

洛俪答道:“不枯燥,练字可以修心养性。”

难怪今儿听说府里有事发生,三爷就坐不住,就跟锦杌上有钉子一般,连奕棋也不尽用心。还有当时他们听说杨耀宗要入忠良庙拜祭的事,兄妹三人更是惊慌,唯有洛俪很淡定、冷静。

执墨不由得三姑娘越发欣赏佩服起来。

洛瑞有时候为了鼓励晚辈,会说上一两句赞赏话,但要他真正的赞赏喜欢一个人却是极难的,此刻的他眼里满满都是欣喜疼爱之色。

“执墨,将《兰亭序》取来。”

洛府有《兰亭序》?洛俪前世今生也是第一次听说,这可是书圣王羲之的宝贝,相传在盛唐时便已失传,难不成还在世间?帝王们生前喜欢什么,一旦驾崩,就会便了这些最喜欢的东西赔葬,也至许多传世名画自此失迹。

执墨取了一只蓝漆木盒,启开木盒,小心地捧着一本字帖。

洛瑞接过,翻看了两页,“俪姐儿,祖父送你的。”

洛俪往蓝漆盒子里一扫,里头还有一本《桃花源记》,面露疑云,接过《兰亭序》瞧清上面的笔迹,每一页都似裱浆过,上面的纸张泛黄,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她不知道这《兰亭序》从何而来,但看得出,这是修补过的,每一页似有裂痕,这不是撕裂的痕迹,而是自然风化破碎的印痕。

祖父门生遍及整个天下,这些门生个个都敬他若父,知他喜典藏珍稀书籍,借着他生辰送来厚礼也是有的。她蓦地忆起,前世自己及笄,就曾有人传说,盗墓贼盗了盛唐太宗皇帝的墓,还有流言说,从里面发现了《兰亭序》,因着这儿,一度搅得风云四起,有人出了十万两黄金求购《兰亭序》。

第44章 建议

洛俪翻看几页,知手中之物乃是稀本宝贝,“祖父,如此贵重之物孙女可不敢收,孙女对祖父所书的《桃花源记》甚是喜爱,还请祖父将此字帖借与孙女。”

一个是稀本之物。

一个是洛瑞的墨宝。

洛瑞耗尽了十年心血,方完成名动一世的书法《桃花源记》。那时候,洛俪还没出生,原是写在一幅长卷上的,借着赵明祖皇帝四十大寿送入宫中,一时引得天下文人的追捧与赞誉,只是赵明宗皇帝驾崩前,点名要将书画长卷《桃花源记》陪葬。

之后,有无数弟子要求洛瑞再书长卷《桃花源记》,而洛瑞却以“年迈体弱,精力不济,不复当年”为由谢绝,献给赵明祖皇帝的《桃花源记》亦更显其珍贵。但外人不晓,洛瑞后来又写了一本手写字贴书的《桃花源记》,暗自珍藏于府中。

对于他最心爱的门生、弟子,洛瑞也只是写上一幅书法,或是一幅丹青相赠,以示他对此人的看重与鼓励。

洛俪道:“祖父且将《桃花源记》借我两年,待我练好了,再还与祖父。”

书法丹青有时也凭心境。

这样的宝贝,洛俪以为是洛瑞留给后世子孙传家之宝,她如何能要。

洛瑞轻叹一声:“也罢,就由了你。往后每隔一日你来书房一趟,祖父亲自考究你的功课。”

“是,祖父。”

洛瑞对执墨道:“俪姐儿,你绘幅画。”

大赵朝的殷实之情,一日三餐:晨、午、暮。普通百姓多是一日两餐:晨食、暮食。

晌午,洛俪在洛瑞的书房用了饭食。

今儿洛瑞不仅指点了她书法、绘画上的技艺,就连琴棋上面也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未时三刻,洛瑞面露倦容,方才允洛俪离去,又挑了两幅喜欢的书法、丹青送给洛俪。

*

洛俪穿过通往内院的垂花小门。

洛倩、洛修二人已立在那儿。

洛修迎了过来:“三妹妹,你今儿早上进书房,这会子才出来,祖父因要指点你的功课,祖父让执墨传话,任何人今儿不得过去打扰。”

真是羡慕、嫉妒啊!

祖父对洛俪如此厚待。这样的事可是极为少见,两三年才发生一回,除非是祖父遇到一个特别有天赋又品德高洁的学子,他一时难抑喜爱之情,少不得留下人来指点一番,最多也就一个时辰,可今儿洛俪在祖父的书房待了好几个时辰,这不是说祖父对洛俪的喜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限。

洛倩的目光落在洛俪怀里抱的卷轴上,其间还用帕子包了一本书,不用看,定是从祖父那儿得来的宝贝。“三妹妹,这些书画也是祖父赏你的?”

洛俪有些不好意思,她有两世记忆,颇有些作憋的愧疚之心。上辈子也是二十多岁的人,写出那样的字、绘出那样的画原在情理之中,可洛瑞大喜,以为她用功又有天赋,将她留在书房细细地指点一番。

洛俪道:“字贴是祖父借我的,过两年就要还回去。两幅书画是祖父赏的,说其风格与我的有一分神似就赏了我。”

梁妈妈满脸喜色。

素纨挺直了胸脯,自家姑娘有才,否则老太爷怎会如此高看,就连他们做下人的都觉得有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