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刚给阮麒处理了伤处,英国公府便来了人。今夜英国公府的少爷姑娘们也都出府观灯,因阮夫人不耐走路,阮盼在马车上陪着母亲,虽受了惊却并不曾受伤。阮麒阮麟二人带着一群小厮去路边观灯,人乱起来时阮麒将阮麟推到路边上,自己却被人流裹了去。也亏得他十四五岁的年纪能耐得住,直到了烟袋斜街才被人挤倒,那时人已少了许多,才并未受重伤或是直接被踩死。

阮麟躲过一劫,吓得哭着回府报信。国公府顿时乱了套,下人们纷纷出门寻找。想不到都未寻着,吴家这边倒来了人报信儿。阮海峤亲自登门,谢了又谢,听说是绮年把人救回来的,又要亲自来谢绮年,到底是被李氏给推了,只说亲戚间理当如此,无须多谢。

吴家这一次少爷小姐们全部受惊不小,乔连波身子弱,知霏知年纪小,全都吓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知霖幸而是奶娘抱着留在郑氏车里,但也吓得几天不曾睡好。连颜氏都连着喝了几天的定惊安神药。

说起来,吴家还算是损失最小的,不过是受惊而已。阮家不必说,未来世子爷被踩伤,苏姨娘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求着要亲自在床边伺候,不过到底还是被老太君给撵回自己院子去了。

恒山伯府也是阖家出去看灯,世子郑琨同着一群狐朋狗友骑马,结果马也被惊了,他从上头摔下来,摔折了手臂;恒山伯夫人和小姐都被惊着了。东阳侯府更惨些,说是一位远房来的亲戚姑娘,似乎是名字叫做秦苹的,险些被踩死,最后被昀郡王家的庶子给救了。至于其他勋贵官宦人家,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总之今年这个上元节,京城算是受了大惊吓。梧桐大街有宫中禁卫,好歹是死死拦住了受惊的人群,勉强的控制了局面,只是挤伤踩伤数十人,烧伤了七八个。离得最近的柳树斜街最惨,踩死三十余人,重伤者近百。算一算,整个京城被踩踏致死的在百人以上,伤者不计其数。

如此大的事故,皇帝十分恼怒。他登基年数也还不太长,好容易今年风调雨顺的,广东打了胜仗,西北军情平静,正想着过个顺心年,结果先是太后病着总也不见起色,他不好扔了太后自己去城门牌楼上看花灯,就叫大皇子替他去了,结果就闹出这么件事来!

百姓死伤个百十人,在皇帝眼里倒还不算什么。毕竟上元节不管哪年也总会出点儿小事,只是今年特别的大,又是在一年的头里,兆头就不好。且渐渐的就有流言出来,说上元节这祸,乃是因着大皇子代皇上观灯的缘故。大皇子是火命,跟这些花灯啊烛火的撞上,难怪要出事呢。还有说得更厉害的,乃是说大皇子命格太轻,到那城门楼子上观灯的本应该是皇帝,大皇子压不住,才有了这场祸事。

皇帝听了大怒,命令去查这流言是从何而起的。说大皇子命格轻,听起来似乎只是在说他不如皇帝,但往深里想,就是说大皇子没有做皇帝的命!做为一个皇帝就是这么奇妙,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哪个皇子命格贵重是天生的皇帝命,他必然勃然大怒觉得有人有心篡位;但是如果有人说哪个皇子合格不好做不得皇帝,他也要发怒,觉得必定是有人有心争夺皇位才贬低其他的兄弟。

可是流言之所以成为流言,就是因为它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皇帝查了一番,并没查出根源来,反而又带出另外的说法,说当日大皇子本该带着正妃金国秀去城楼上,结果两人因着些事已冷了几日,大皇子竟带着侧妃吴氏和柳氏去观灯了,因着城门楼子上没有正妃压阵,所以才出了事。而正妃当日一气之下自己便衣出宫回了国公府,结果又被显国公骂着送了回来。

关于金国秀便服出宫的事,是墨画回来说的。上元节闹了那么一出,吴知霞关切家中亲人,就遣了墨画回来问平安。

“皇子妃真私自出宫了?”郑氏十分惊讶。

说起来皇子妃比皇帝的妃嫔要稍微自由一点儿。一般来说皇子成了婚就会自己开府,到时候皇子妃就是一府主母,出门也是可以的。但今年两位皇子选了正妃,却因皇子府还未曾竣工,所以一直都住在宫里,大概要到三月才能迁入皇子府。既是住在宫里,出入就都要禀了皇后才行,尤其是回娘家。

“是。”墨画略有几分兴奋,“如今皇子妃已经自行请罪,皇后罚她去宝华殿诵经三月,等到皇子府建好之后才许出来呢。为着这事,长皇子也有些气恼,都不曾替皇子妃求情。倒是咱们姑娘――惠侧妃替皇子妃讲了几句好话。”

郑氏不禁皱眉:“瞧着皇子妃不像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哪?”未嫁前在家里上侍祖父下抚幼弟,进退有度既才且贤,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来呢?

“那都是嫁人之前了。”墨画倒有自己的见解,“皇子妃确实能干,长皇子宫里一切都妥妥贴贴的,宫女内监没个敢不规矩。只是皇子妃自入了宫,长皇子总歇在她房里。可是她一直也没个动静…因着灯节前几日,长皇子在柳氏房里歇了几次――也是柳氏说身子不适的缘故――皇子妃就有些不喜了。”

“这可是大忌…”郑氏不由得说了一句。妒嫉本就是女子大罪,何况身为皇子正妃,若连侧妃都容不下,可如何坐这位子呢?皇后罚金国秀去诵经,怕也不是为着她私出宫门,而是为着她妒嫉罢。

“到底是年轻姑娘――”郑氏虽则批评了金国秀一句,却也忍不住说了句实话。新婚燕尔,哪个女人愿意与别人分享丈夫呢?别说是皇子正妃,就是中宫皇后,看着下头一溜儿的妃嫔,心里难道就喜欢吗?

“这倒是霞儿的机会,只是你回去务必告诉她,皇子妃再被罚也是正妃,照样要恭敬着,能时常去探望或送点儿东西最好。如今长皇子宫里是谁管事?”

“是咱们姑娘呢。”墨画喜滋滋地说,“长皇子说咱们姑娘能干,近来也稳重,所以就交了姑娘管事。”

其实虽然同为侧妃,但吴知霞有个“惠”字的封号在,自是比柳侧妃要高一等,管理宫中事也是应该的,难得却是长皇子的称赞。尤其吴知霞刚入宫不久就因责骂宫女被正妃禁足过,所以今日得这“稳重”二字的评价殊为不易。

“这就好。”郑氏虽然还有些疑惑――金国秀曾以不稳重为由罚了吴知霞,自己怎么又做出这不稳重的事呢――但毕竟对女儿的关切压倒一切,也就抛到了脑后,“叫姑娘不要累着自己,萧规曹随,一切都依着皇子妃的例来就是。不要因此与柳侧妃交恶,最主要的是借着这段时日好好侍奉长皇子!”

最后一句话是重中之重。任你贵为后妃,也是有子女傍身最为重要。金国秀要在宝华殿待三个月,倘若吴知霞能赶着这段日子怀上身孕,那可就抢了先手了。

墨画跟郑氏自然是在宁园里秘谈的,但金国秀入宝华殿诵经的事却是瞒不住的,一时间京城之内颇有人议论此事。

绮年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跟如燕两人默然对坐,半晌,如燕才小声问:“姑娘,你说金姑娘她,她是替谁――”

那天从街上回来,两人就没敢再议论此事。皇子妃亲自来接这封信,标志着这件事已与皇家有了牵扯。

“会是长皇子?”如燕只觉得心惊肉跳的,“如果不是为了长皇子,那――是为了显国公府?”

“别说了别说了。”绮年苦笑,“管他们是为了谁,我们今后再也不出门了就是。那个银香薰球你藏起来了?”现在她真是后悔,不该把那个香薰球塞到金国秀手里的,应该把信拿出来,只把信塞过去就是了。可是当时她太紧张,总觉得一旦把信拿出来被人看见,自己也会被捅上一刀,所以把香薰球一塞就跑了。现在回想起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藏好了。”如燕已经把那个香薰球深深塞到了箱子最底下,“奴婢已经跟如鹂说了,姑娘挤丢了一个球,这一个要好好藏着,再不拿出来用了。”

绮年回忆了半天,断定自己从前绝对没有戴过这东西,但是就不知道吴氏从前有没有戴过这东西,不过吴氏嫁出京城都已经十多年了,想来不会再有人记住这么一件小饰物的。

“这事再也别提了。任她是为了谁,都跟我们无关。”

“哎。”如燕答应着,犹自心惊胆战,“京城的事实在是――”从前在成都生活了十几年,最严重的事就是那次西山寺惊马事件,就连这件事都是跟京城有关的。

“是啊――”绮年揉着额头,“我都有点后悔来京城了…”

第54章 冷玉如乍遇难关

一月底的时候,京城里终于来了好消息。其一,在外地失踪的昀郡王世子终于找到了;其二,二皇子的一个侧妃有了身孕。

第一件事真是大好事。承文伯出任当地知府后,不但找到了郡王世子,还查出了流民暴动的原因,揪出了当地一批贪官污吏,就是他们官逼民反。而且,承文伯调动附近的卫所军队,剿杀了一批山匪,发现他们当时也参与了袭击广东献俘队伍。

昀郡王世子没能去山西给外祖父上坟,就惨兮兮地给送回了京城。他受了不少伤,当时马车被流民与山匪所惊,摔到了山崖之下,是他的贴身小厮立秋抱着他跳了车,当时就摔断了一条腿。为了躲避山匪,这小厮背着他钻了山林,还有另外一个丫鬟清明找了过来,三人翻过了半座山,躲在一个猎户家里养了将近三个月的伤,终于被承文伯找到了。最妙的是他们躲藏的地方离着山匪的老巢不远,这小厮立秋胆子极大,竟悄悄儿的将老巢的位置摸了个清楚,最后告知承文伯,带着官兵一举拿下了山匪,无一漏网。

这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颇有几分戏剧性。人人都还记得,这位郡王世子刚出京城,家里就给他订下了锦乡侯的女儿为妻,结果因为后来生死未卜,郡王为免耽搁人家姑娘,以八字不合为借口把亲退了。现在郡王世子不但活着返京,而且还立了功劳——虽则探明山匪老巢的是立秋,但立秋声称是自家主子指点的,所以功劳当然算是世子的——可是锦乡侯家的小姐,却在数日之前已经与别人家定了亲。

有不少人都在议论锦乡侯家这位姑娘没福,但也有人说世子打小儿身子就不好,如今又这么三灾八难的,若锦乡侯的女儿真嫁了他,没准过不了多久也要守寡,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呢?

虽然关于郡王世子的事议论纷纷,但还都不如第二件事来得热闹。

二皇子的这位侧妃,是他的生母陆婕妤娘家的外甥女儿,姓李,出身算不得高贵,但也是知书达礼,生得一身江南少女的娇柔,颇得二皇子欢心,宿在她房里的时间仅次于正妃。也是她运气好,正妃丁意如尚未有孕,她倒先传出了喜讯。

这个喜讯比较复杂。说起来,李侧妃只是个侧妃,如果在普通人家,就是妾在正妻之前有孕,在规矩人家,除非妻子长期无孕,否则妾室是不能抢先生儿育女的。但是在皇家,这种事就不仅仅是长子非嫡这么简单了,因为皇帝这个宝座上坐的,从来都不只有嫡子,更多的倒是庶出。

丁意如是个什么感觉,目前除了丁尚书府上的人之外,基本上没人关心。大家关心的都是,二皇子如果抢在长皇子之前生下皇孙,那么将来这个太子之位会是谁的?

听到二皇子身边的侧妃有孕的消息,吴家兄弟两个不约而同地跟自己的妻子谈起了此事。毕竟吴家的女儿已经做了长皇子的侧妃,就等于把吴家跟长皇子绑在了一起。吴若铮的意思倒是跟妻子相同,金国秀要诵经,吴知霞若能趁此机会传出喜讯儿,一则也给长皇子扳回一城,二则此时有孕,任何人都挑不出她的错来,就是金国秀,也只能怪自己行为不谨慎做错了事。

吴若钊想得更多一些:“丁皇子妃还未有孕,李侧妃倒先传出喜讯,这——对二皇子也未必是什么好事。”至少丁尚书一派心里会不怎么痛快的。

李氏做为一个女人,有自己的考量:“都说宫里头事儿多,听说李侧妃这才有一个来月的喜信,其实再等等也好。头三个月,胎还未坐稳呢…”

“你说的不错…”吴若钊微微一惊,“二皇子或者是太急切了些。”毕竟他在三位长大的皇子中才华是最好的,只是母亲出身实在低了些。

“唉,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因是在自家房里,吴若钊说话就多少放肆了些,“若是皇上给二皇子指个身份低微的正妃,或者就没这些事了。”正因为丁意如背后有丁尚书一派,给了二皇子支持,所以二皇子胆气才更足,野心也…更大了。

李氏倒是不管皇上怎么想:“既是要靠着丁家,怎么还让侧妃先有孕呢?”

“是啊。”吴若钊喟然叹息,“是因李侧妃是陆婕妤的外甥女吧。眼光未免有些短浅了,还没怎么着,就想着扶持自家人了…”

这些毕竟都是朝上的事,吴家兄弟也就是跟妻子稍稍说几句,并不影响到吴家的日常生活。出了正月,李氏就带着知雯与知霏姐妹两个上路返乡了。

出发之前,李氏做主把孙姨娘从庄子上接了回来。知雯这些日子一直在她跟前伺候,虽然并不提孙姨娘的事,但李氏岂能不明白她的意思?这个女儿是不可能养成自己的,李氏也并不打算对孙姨娘赶尽杀绝——还有个吴知雱呢,既不打算把他也放在自己名下,又何必再把他的生母拘在庄子上呢。何况她要出门一月之久,总也得有个人照看吴知雱。

吴若钊又狠狠训斥了知雯一顿,才叫人把孙姨娘接回来,但只许她在自己院子里,除了吴知雱每日可以去看看她之外,不许她随便走动。吴家的事当然暂时交给郑氏,怡园这边有什么事,暂由赵姨娘管。李氏临走的时候留了话,赵姨娘若有什么拿不准主意的,可以跟绮年商量着来。

“姑娘看这样成不成?”赵姨娘很客气地把一天的菜单拿上来,给绮年看。

绮年只好笑道:“姨娘这也太——舅母不过是想着我年轻,会算几个数,能帮姨娘打打下手儿罢了。姨娘当真拿这些事来问我,我是怎么也说不出个章程的。”

赵姨娘也笑起来。她本来是个温顺的人,脸上无论何时总带着点笑意,自从知霏要被记入李氏名下开始,她就越发笑得欢喜了些:“太太说过,有什么要跟姑娘商量着来,也方便姑娘多些理家的经验。”

绮年心里一阵温暖,李氏和吴若钊,对她是真的好。

“依我的浅见,就按着舅母从前的规矩来就是,姨娘说呢?”

赵姨娘笑着点点头:“那婢妾就去安排了。”

绮年赶紧拉着她:“姨娘对我也这样说话,就真折我的笀的。”对李氏自称婢妾是恭敬,绮年可受不起她这句话。

赵姨娘笑着正想说话,已经有丫鬟进来回事:“表姑娘,冷家姑娘来了。”

“快请进来。”绮年一直担心冷玉如有没有在上元节受惊,虽然两人互通了封信说是都没有受伤,但绮年仍旧不放心。

赵姨娘极有眼色,立刻收拾了东西,带着自己的丫鬟出去了。冷玉如由如鹂引着打帘子进来,绮年朝她脸上一瞧就吃了一惊,忙打发丫鬟们都出去:“这是怎么了?”

冷玉如脸上薄薄敷了一层脂粉,却掩不住眼圈微微红肿,一看就是哭过了。她性子倔强,极少落泪的,不由得绮年不惊:“出什么事了!”

冷玉如狠狠用牙齿咬着下唇,半晌才将到了喉咙口的哭泣又逼回去:“郑姨娘想让我去给郑琨做妾!”

“什么!”绮年也不由得急了,“她怎么敢!你爹爹呢?冷伯父他怎么想的?”

“他现在还没答应。”冷玉如扭开脸,狠狠盯着窗户。

现在还没答应,就是说将来有可能答应。绮年不由得怔怔坐了下来:“冷伯父——不可能吧?再怎么说他也是——”也是冷玉如的亲爹呀!

“就算你去给郑琨——妾的娘家也不能算正经亲戚,跟如今郑姨娘攀上的这远亲也差不多呀!难道冷伯父想不明白吗?”冷家老爷头脑还是清楚的,并不像这么糊涂的人。

“是郑琨的意思。”冷玉如冷冷地说,“如今恒山伯爷身子不怎么好,他是世子,成亲都三年了还没个子嗣,伯爷也想着给他纳个正经的妾。郑姨娘在我爹耳朵旁边吹风,说什么若是生了儿子,就能跟正室平起平坐…”到底是没出阁的姑娘,后面的话说不下去,只胀红了脸狠狠咬着唇。

“怎么可能!”绮年忍不住一拍桌子,“郑姨娘真是胡说八道!郑琨的妻子是什么人?她肯让个妾跟她平起平坐吗?若真生了儿子,怕是立刻就被她抱去养了!”

“可是郑琨私下里许了郑姨娘好处。”冷玉如再也忍不住,伏在案几上流下泪来,“如今我爹做个七品官已然不满足了,想着再往上升升,可是我们家跟恒山伯府不过是强攀来的远亲,能提携到眼下这般已然到头了。郑琨——大约就是许了再替我两个哥哥谋个好些的缺…我爹眼下还不曾答应,不过是还拉不下这张脸来,若是——”

绮年也说不出话来。是的,什么时候冷老爷肯拉下这张面皮来,就没什么不能答应的了。拿女儿去换儿子的前程,这算盘似乎打得呱呱叫,怎么都是不赔的。

“我宁愿铰了头发去当姑子——”冷玉如咬着牙,“倘若只有我一个,我就去一头撞死在恒山伯府门口,叫他们都过不好!可是,可是还有我娘,她,她…”

绮年抓着她的手,只能陪着她落泪。这就是这个时代女孩子的命运,她们的未来掌握在长辈手中,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句话,就决定了她们的一辈子。

“要么,要么你就告诉冷伯父,倘若他逼你,你就去恒山伯府门口寻死,看恒山伯府还会不会提拔他!”

冷玉如苦笑一下:“如今郑琨还只是私下里跟郑姨娘提提而已,若有一日恒山伯府来说了这话,我就是去撞死怕也没用了。”她握紧了手,眼里的泪已经干了,却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冷硬来。

绮年看着就觉得有些担心:“你在想什么呢?”

“绮年,”冷玉如突然抓住她的手,“你肯不肯帮我?”

“你说,要我帮你做什么?”

冷玉如手心冰冷,眼神也冰冷:“郑瑾其实上元节根本没有受惊,她还是在装病。”

“为了跟张家的亲事?”绮年心里一紧,“玉如,你是想——”

“她想让郑珊娘代嫁,但郑珊娘也不肯,一样在装病。再是庶出妹妹,郑珊娘也是承恩伯府的人,不是恒山伯府能随便安排的。”

“难道她想让你代嫁?”绮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恒山伯肯吗?”

冷玉如轻蔑地一笑:“恒山伯自然不肯。是恒山伯府想结西北将军这门亲事,又不是小张将军娶不到妻子。所以,郑瑾娘是想把我推出去。”

“推?怎么个推法?”绮年紧张起来,“她不会是想搞什么阴谋来坏了你和小张将军的名声吧?这可万万不能啊!”

“总比给郑琨做妾好。”

“就怕这样一来,张家也不肯光明正大地娶你呀!”绮年对张殊其实颇有好感,但怕只怕张家因此看轻了冷玉如,不肯娶她为正妻可怎么办呢!

冷玉如眼神冰冷:“张家是西北将军,根本不会给长子娶一个七品小官的女儿。我想嫁给张殊,只有让郑瑾成功。”

“万一张家恼羞成怒,不肯娶,只肯纳,那怎么办?”去给张殊做妾,又是这种原因,一样的糟糕吧。

“所以还要让恒山伯府知道我是被郑瑾所害,恒山伯府决不能让张家知道自己女儿不但不肯嫁,还要让人代嫁,否则便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你是说,若是恒山伯府知道这是郑瑾娘的意思,为了掩盖事实,他们可能会促成你与张殊?可是这——这实在太冒险,万一恒山伯府撒手不管呢?”

冷玉如冷冷一笑:“至少恒山伯府不敢再纳我做妾了。除非他家不怕世子爷被我一剪子戳出个好歹来!”

“这——这也是个办法。”绮年握握拳,“只是万一——”

冷玉如截口道:“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我名声尽毁,张家不娶,别家不纳,我就进庙里去做姑子。其实若他们硬要我去给郑琨做妾,也不过是这个下场罢了。”

确实,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这样了。绮年满屋子转悠了一会儿,忽然回头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见见小张将军?”

“见他做什么?”

绮年很难解释。即使恒山伯府自觉理亏肯帮忙,逼嫁总不如张殊心甘情愿的好。若是能多见见张殊,让张殊知道冷玉如的好处…唉,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了,思想上有时候还是转不过弯来,你当这是现代社会,还许你相亲或者开联谊会么?

冷玉如若有所悟:“你是说,让张殊先识得我?”她微笑着看绮年,眼神温暖中带着感激,“也只有你会这般说了,若换了别人,就算是我娘,她再不肯我进恒山伯府,也万不会同意我这离经叛道的法子。只有你,便是这样也肯帮我…”

绮年只觉得眼眶发酸,强笑道:“离经叛道又怎样,总胜过被人宰割。只是此事实在冒险,你总要知道郑瑾娘究竟想做什么,我们才好应对。”

冷玉如淡淡一笑:“郑瑾娘的贴身丫鬟碧桐有个弟弟在外院做小厮,他看上了我家听香。”

“那听香——”

冷玉如一嗤:“听香哪里看得上他,不过是一直为了我不得罪郑瑾娘,虚与委蛇罢了。若这遭真能成功,我也好带着她离了那地方!”

“那我能做什么?”

冷玉如闻言倒有些踌躇。绮年不耐烦地瞪她一眼:“都什么时候了,快说!”

“恒山伯府得了几株异种牡丹,三月里要开牡丹宴,请京城中人来赏花呢。”

“牡丹宴?”这种所谓的这宴那宴,其实多半都是变相的相亲会,但是恒山伯夫人的一对儿女可都已经有主了呀,“她总不会明目张胆地替郑瑾娘另挑女婿罢?”

冷玉如唇角微微一弯,带出几分讥诮:“难说得很。她只郑瑾娘一个女儿,自幼就宠得什么似的,自然不愿女儿受委曲。但她也知道婚姻乃结两姓之好,即使不结亲也不能结仇,所以若我真与张殊——她应是乐见其成的。不过这牡丹宴,其实是为郑贵妃准备的,三皇子去年未选正妃,可是到了今年八月就该十六了。”

一般皇子们十五六就该成亲了,皇长子拖到十九岁将近二十岁才选妃,已经是极其少见的事。二皇子则是因着上头兄长没有成亲,自己不可能越过去,所以也跟着拖。现在两个哥哥都成了亲,三皇子也该预备着了。

“不是选了个侧妃了么?”

“恒山伯夫人进宫去见过郑贵妃,说阮侧妃是个挂名的嫡女,不够资格做正妃。”

绮年忽然灵光一闪:“三皇子偏挑了阮语,是不是就因为阮语不能做正妃,就可以把正妃的位子腾出来再结一门助力呢?”至于阮家,不管嫡女庶女,只要有一个女儿成了三皇子的妃嫔,就等于已经跟三皇子绑在一条船上了。

“谁知道呢。”冷玉如疲乏地揉了揉额角,“绮年,京城真的很没有意思…”

“我也觉得是…”绮年深深叹了口气,“我宁愿在成都,守着我娘过日子。”

“是啊…”冷玉如有些出神,“当初在成都,我巴不得爹爹能升官,总觉得若不是爹爹官职低微,韩伯父说不定——只如今到了京城,我又觉得还不如当初都在成都…”

两人怔怔地对看了一会儿,冷玉如低声叹口气:“韩大哥与你表姐的事…”

“雯表姐太心高了。”绮年也忍不住叹气,“那孙姨娘也不是个有见识的。这事儿本是舅舅亲自挑的,固然是因着舅舅爱才,可也是让舅母细细打听了韩家事,这才许下来的。谁知道——纵然表姐日后能再嫁个门第高的,可嫁过去之后日子过得如何,可就难说了。”

“那你为何不让吴伯父替你谋这门亲事呢?”冷玉如突然问,“若你能嫁到韩家,那日子必然过得舒坦。”公婆都是熟悉的,小姑子又是闺中密友,哪里还有更合适的呢?

绮年倒愣了一会儿:“我…韩伯父没瞧中你,怕是一样也没瞧中我。”一个是家中妻妾不宁,一个是父亡母弱,谁比谁好多少呢?

“可如今吴伯父是正三品侍郎,若他肯出面,韩家总要斟酌的。”

“都闹成这样儿了,舅舅哪里还能提这种事呢?如今避嫌都来不及呢,见了韩大哥也只说文章,不提别的。”本来说是庶女,韩兆答应了,结果吴家又悔了,如今再去说把父母双亡的外甥女儿嫁给韩家?别说吴若钊是三品侍郎,他就是一品尚书,也没有这么干的。敢情是说韩兆连吴家庶女都配不上,只配娶吴家啥也没有的外甥女么?

而且,在绮年心里,总觉得韩兆是个大哥哥,想想要跟他一起日子——实在不对劲呀。

冷玉如苦笑:“你这位表姐,真是不惜福。”

绮年叹口气:“别说这个了,还说牡丹宴吧,你是觉得,郑瑾会在牡丹宴上下手?”

“自然。除此之外她还有什么别的机会?若不是恒山伯夫人相邀,张殊怎会登门?且她又想要人人都知道——牡丹宴乃是大好机会。过了三月,怕恒山伯就要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了,到时候木已成舟,便是她再折腾,也只会毁了自己的名声。”

“唔——牡丹宴上必然遍请名门淑女,若是有人知道你——这事想瞒也瞒不住了。”

冷玉如捏紧了拳头:“只是我即使要成了此事,也不能将自己的名声轻易就毁个殆尽。郑瑾娘若厚道,只要被人看见我与他独处也就够了;可她若歹毒,说不定就要毁了我。既要行事,听香必然会被她着人调开,我只怕万一着了她的道儿——”

“我明白了。到时的牡丹宴,我必定时时盯着你,倘若郑瑾娘真要把事儿做绝,我——我一定尽力阻止!”

冷玉如拉着绮年的手,落下泪来:“我也是被逼无奈了。只是万一没遂了郑瑾娘的愿,只怕她会记恨你。”

“若是这事成了,郑瑾娘不用嫁去西北,她有什么好记恨我;若是没成,她就得嫁到西北去,便是记恨,难道还能从西北回来害我么?”绮年拍了拍冷玉如的手,“倒是恒山伯府我从来不曾去过,到时候怕有什么疏忽…”

“便是有什么,也是我自己选的。”冷玉如用袖子将眼角泪水一抹,冷冷地道,“我绝不后悔!”

第55章 二月间琐事缠身

因为有冷玉如的事,绮年整个二月都没好生过。

冷玉如从吴家回去之后,过了几日就借口冷太太身子不适,进青云庵去服侍,在庵里一住就是一个月,绝不踏足恒山伯府,倒是让听香送了一份恒山伯府的地图来,虽然画得极不规范,但也大致标明了各处的亭台及道路。

这件事,绮年只敢跟如燕说了,将小丫头也吓得睁大了眼睛:“姑娘,这事,这事——还是让冷姑娘求求冷老爷罢。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亲生女儿…”

绮年苦笑:“若是有用,玉如怎么会选这条路?这时候求求冷老爷,或者他会暂时打消这念头,但再过些日子呢?倘若郑琨向他提了这事呢?若他真顾念玉如,冷伯母又何须去庵里持斋诵经呢?”

“万一连累了姑娘可怎么办?”

“所以才要仔细地准备。”绮年扬扬手里的地图,“把这个看仔细了,牢牢记住,万一有什么事也知道如何走脱。”何尝不知道这是冒险呢,但除非冷玉如能立刻寻到一门好亲事,否则也就只能拼上一拼了。

“玉如到底还是了解郑瑾的,若这事没有成事的希望,她也不会找我。她是从不求人的,如今——也是被逼到无奈之处了。”

如燕咬了咬牙:“若是真有什么事,让奴婢去。奴婢一个下人,便是有什么做得不妥当的,也没人会当回事。”

“到时候见机行事吧。”绮年拍拍她,“哪里能让你一个人去呢,要去也是我们一起。”

如燕没再说话,只是跟着绮年一起,把那地图仔仔细细地背了下来。

李氏不在府中,又带走了两个女儿,颜氏也就免了其他人早上的请安,只是隔三差五的过去点个卯也就罢了。姑娘们依旧跟着两个先生上课,只是现在课业时间缩短了些,因为三个大的要跟着郑氏学管家,吴知雪还要抽出时间来绣嫁妆。倒是知霏,如今被张先生逮住,天天开小灶练字,叫苦连天。幸而知霖已经到了开蒙的年纪,因就他一个适龄的男孩子,便叫跟着张先生先上着课,知霏这才得以喘口气。

郑氏当家没几日,就给三个姑娘出了一份考题:给家下仆役发夏衣。

吴府的仆人男男女女也有近百人,更不必说还有外头庄子上的。发夏衣已经算是最简单的题目了,因着夏衣只要布料不用棉花之类,比起春秋的夹衣、冬日的棉衣,的确已经省俭了许多麻烦,但是这题目乍一发下来,仍旧叫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珊瑚从外头低眉垂眼地进来,立在绮年身边没立刻说话。绮年从绣棚上抬起头:“怎么了?花名册还是没借到?”

珊瑚低声道:“管册子的人说——还没送回来呢。”

要计算布料,自然首先得知道家里有多少人,每人身高胖瘦,用料若干,最后合计起来,才能得出一个总数。绮年和乔连波都是外府的表小姐,吴知雪又是去年才回到京城,怎么可能清楚吴府所有下人,自然都要从花名册上来。所以绮年当日回了蜀素阁,就叫珊瑚去借花名册。结果去了之后,管册子的人说珊瑚来得晚了,松鹤堂那边已经派了琥珀来,把册子取走了。

这倒也在绮年意料之中。大家都得靠花名册,吴知雪还好一些,因着二房从前在山东的时候必然自己有一本册子,如今郑氏又当家,能出这个题目,必定早就把京城这边下人的名册都誊了一份的。至于绮年和乔连波,自然就都得靠家里这本花名册了。但是现在过了三天了,乔连波那边竟然还没用完?

如鹂不由得就有些气:“二舅太太总共给了五天的时间,乔表姑娘自己就用了三天还不肯还,好歹也给咱们落几天时间用用啊。”

绮年摆了摆手:“别说了,下午再去问问就是。”只要给她一天时间,基本上也就算出来了。郑氏其实也不需要她们算得一钱银子都不差,只要知道方法,大体上差不太多也就过去了。

如鹂忍不住看了珊瑚一眼,小声嘀咕,“连珊瑚姐姐都拿不来,别人去岂不更拿不到了。”

珊瑚脸上不觉就有些微热。自她来了蜀素阁,颜氏的意思,说是来伺候绮年,其实是来监督的,为的是不知从前规矩学得怎么样,别把些什么不规矩的举动带到府里来。就连李氏给的湘云,其实开初也有这种用意,只不过更多的是为了绮年在府里生活方便罢了。

只是她从来了蜀素阁,绮年就一直客客气气的,从来不使唤她做什么,就连她自己带来的两个小丫鬟一个嬷嬷都对她极客气,平日里就连点针线小事也是不肯麻烦她的。

这份客气,说白了就是疏远。如今蜀素阁里按吴家姑娘的份例,该有两个一等丫鬟,两个二等丫鬟,绮年让自己的贴身丫鬟如燕如鹂做了二等,却让珊瑚和湘云做了一等。平日里如燕如鹂的差事多,可拿的月例却比珊瑚两个少了一半。

这种只拿钱不做事的日子,其实也不是很舒服的。珊瑚从前在松鹤堂是二等丫鬟,虽不如翡翠和琥珀得用,却也是颜氏的贴身丫鬟,管着各屋的器具,手下使着两个三等的小丫鬟,每日里把这些器具擦拭清洁,再按季节更换陈设,活计也是不少的。颜氏对丫鬟们时有赏赐,但生性挑剔,因此也是谨慎当差,不敢有丝毫放松。

自打来了蜀素阁,绮年虽然不能说是规行矩步的大家闺秀,但大面上的规矩总也挑不出错来,珊瑚最初几天还觉得难得清闲,后来就渐渐的有些不安起来。白白拿着一两银子的月例,却什么都不做——偶然动手做个什么,总是被如燕如鹂抢了去做,让她“歇着”,时间久了,这滋味也着实难受。尤其是在湘云得了绮年信任倚重之后。

湘云是李氏身边的人。都在府里五六年了,珊瑚自然知道,湘云看着嘴快心直,其实是个有数的,很得李氏的倚重。李氏叫她过来蜀素阁,一来因着绮年是吴若钊的亲外甥女儿,叫湘云过来显着李氏看重此事;二来是防着绮年有什么没规矩的举动;三来则是暗地里跟颜氏打个擂台,不叫珊瑚把蜀素阁把持住了。

结果这两个大丫鬟进了蜀素阁,相互掣肘之下行动反而不大方便,绮年借着这机会,里头用如燕如鹂,外头用杨嬷嬷,凡是她贴身的活计都是这三人管着,至于其他的——她不挑吃不挑穿,随和得很,两个大丫鬟谁爱管谁就管,反正管得好了是她们份内事,管得不好——丢的却是颜氏和李氏的脸。

珊瑚足足过了半年才发现,绮年这是无为而治,根本不想与谁斗。可是如今李氏对她十分疼爱,湘云早成了她的人,里屋的事绝不过问,外院的事则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湘云在这里对照着,虽然颜氏几次问过她蜀素阁的事,又嫌她只在外屋打转,但她又有什么理由往里屋走呢?更不必说,她还记得自己第一天被颜氏给了绮年,就在李氏屋里说颜氏是因着绮年的原因免了请安的,当时吴知雯就拉下脸讽刺了绮年几句呢。

结果事到如今,蜀素阁里人人各司其事,只有她,说是管着针线上的事,其实大衣裳有公中的份例,小物件有如燕,绮年自己的针线也不错,她竟是个吃闲饭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思及这些,珊瑚不由得不为自己心慌。如今松鹤堂那边四个丫鬟,翡翠和珍珠虽说是被拨去服侍乔氏姐弟,但仍旧在松鹤堂里。如今乔连波身边添了藕花菱花,乔连章那边也添了丫鬟小厮,她们两个其实等于还在伺候颜氏,只有自己是真正离了松鹤堂的。

绮年在府里只是位表小姐,即便是真小姐吧,及笄之后也该嫁出去了。绮年今年十四了,即使算上守孝的27个月,再有一年也可以出嫁了,到时候她怎么办?回松鹤堂,那边十之八九是已经没了自己的位置。去别处?谁都知道自己是老太太的人,无论在大太太李氏那边,还是在二太太郑氏那边,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差事。一个没了差事的丫鬟,又能有什么前途?

珊瑚越想越是心慌,是以这些日子,她先是给绮年做了些鞋子手帕之类的针线,然后就有意识地抢着做些活。譬如说去拿花名册的事,就是她主动提出要去的,结果——还没有拿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