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只得说道:“儿子不敢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朝廷以孝治天下,从天子到百官,不敢不遵孝道。就连关系到官员升迁的吏考之中,孝道都是首要考察的东西。

“亏你还记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为娘的怎么办?你身体有损,便是不孝!”郑氏昨夜一宿未入眠,今早得知李晔受伤,本想直接冲到他院子里的,又怕将事情闹大,惊动家中其它人,便耐着性子等他们过来。此刻一并发作。

嘉柔看见郑氏气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大家别生气,是我照顾郎君不周。”

“你是失职!你们明明一起出去,为何你单独回来?他不顾自己的身体,难道你身为妻子,不会劝阻?若我儿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当得起吗!”郑氏拍案,她很少这么疾言厉色,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从前远在天边,看不见摸不着。现在好不容易回家了,还娶了妻子,她自然是想他得到妥善的照顾。可事实却是,他三天两头地出事。

嘉柔知道自己有错,不敢回嘴。天底下母亲爱孩子的心,是不容置疑的。

李晔却回护她道:“母亲,您知道我做的决定,嘉柔也更改不了。这件事不能怪她,您不要迁怒于她。”

郑氏伸手指着他,咬牙切齿,又把火气强压下去:“你过来,给我乖乖坐在这里,等大夫来。我已经让苏娘去请了,就说是给我请个平安脉,其它人不会知道。”

李晔还想再说,嘉柔按住他的手,十分用力,他才作罢。

苏娘去请的大夫,医术自是不在话下。大夫仔细检查过后,对郑氏说道:“夫人放心,郎君没有伤到内脏,好好休养十天半月,也就痊愈了。只是郎君像有感染风寒的征兆,老夫先开些药让他服下,免得病情凶险起来。”

郑氏这才放心,让苏娘送大夫出去。她又仔细询问了李晔关于昨夜的事,都被李晔三言两语地搪塞过去。郑氏本就是内宅夫人,见识有限,想不到太深的地方。等苏娘取了药方回来,郑氏让嘉柔收好,又叮嘱几句,才放他们回去。

回到住处,嘉柔吩咐玉壶前去煎熬。李晔则把秋娘等人都叫来,严肃地问道:“是谁把我的事告诉母亲的?”

几人面面相觑,都摇头说不知。李晔看向秋娘,目光不怒自威,秋娘立刻跪下来,说道:“郎君,真的不是老身,老身昨夜跟郡主从夫人处回来后,一直就没出去过。其它人都可以作证的。”

婢女们纷纷附和,她们昨夜围炉守岁,谁都没有出去过。

除了她们,就是云松和…大兄知道。难道是大兄派人告诉母亲的?李晔摆了摆手,让她们都退下去了。

嘉柔返回,看到秋娘他们各个战战兢兢地出去,问道:“你跟她们说什么了?弄得她们这么害怕。”

“只是随口问一些事情罢了。”李晔不在意地说道。

嘉柔见屋中没有人了,才低声问:“昨夜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把太师也给牵扯进来了?”

李晔也没有瞒她,说道:“若直接王承元出城,还是难以平息天子之怒,回头还会对幽州用兵。所以王承元必须要见到圣人,当面陈情,此事才有转圜的机会。但广陵王不方便出面处置此事,风量也不够。太师则不一样,他是三朝元老,在圣人心中的地位特殊。有他在旁,王承元说的话,圣人便会多信两分。”

“可你们怎么说服太师的?万一王承元出尔反尔,那太师的一世英名不是毁于一旦了?”嘉柔惊讶道。

李晔摇头道:“太师只会带王承元去宫中陈情,却不会帮他说情。如何处置,还是在圣人的一念之间。昨夜的刺杀,其实未必全无漏洞。既然王承元大费周折地逃走了,为何又要自投罗网进宫面圣?弑君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帝王多疑,定会仔细思量。而且我们这位天子很不喜欢用兵,更不想因此虚耗国库,或许愿意给王承元一个机会。”

嘉柔定定地看着他,眼中开始冒着崇拜的小星星。他真的很像那个人,前世徐州之战的每一步,都被他算得清清楚楚。天时地利人和,连援兵都算到分毫不差。虞北玄败了之后,还对他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说那人知他之深,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对手。

她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李晔…会不会就是他?

李晔看着嘉柔的神情,又补了一句:“这就是昨晚我去广陵王府的原因。我们几个谋士商量之后,也觉得广陵王救王承元比较好。”

原来不是他自己想的。也难怪,李晔怎么会是玉衡呢?她曾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远远地看见玉衡先生,在一众兵将的簇拥下,戴着银制面具,形销骨立,十分苍老。他似乎腿脚不便,还坐在四轮车上。

那个形象跟李晔实在相差太远了。

下午,嘉柔收到一封信,竟然是顺娘写来的。她说会跟武宁节度使进长安,约嘉柔初五的时候,在东市的酒楼相见,有重要的话说。转眼顺娘去徐州也有数月了,嘉柔一直没有关心过她,更不会想到,两个人以后会有什么交集。

毕竟她当初离开云南王府的时候,应是满怀恨意的。

李晔没有问,嘉柔却主动把信中的内容告诉他,还询问他自己要不要去。李晔说道:“你不妨去听听看,她到底要说什么,也许不是坏事。你若担心,到时候我陪你前去。”

嘉柔叹了一声:“你大概不知道,她的阿娘被我阿耶给…她心中应该是恨极我们的。”

李晔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笑着点了下她的鼻子:“昭昭,这世上的事,没有绝对。”

第61章

没过多久, 苏娘奉了郑氏的命,来请嘉柔去王慧兰的住处。李晔不知缘由, 嘉柔解释道:“昨夜在大家那里, 她要我跟大嫂学中馈的事情。”

李晔无奈地看着她:“所以你就乖乖答应了?”母亲自己的手伸不到大房, 居然想出这个主意。他说:“你若不好回绝, 我去跟母亲说。”

嘉柔心中其实是不想去的。她在云南王府的时候, 根本没有碰过这些。而且崔氏也安排了一个在这方面很擅长的仆妇给她做陪嫁, 根本不用她操心。就连前世在蔡州,虞北玄也没让她管过淮西节度使府邸的事。老夫人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有长平殷勤地做帮手,她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闲人。

“我虽然不会,去开开眼界也好。你放心吧,我自己能应付。”嘉柔安抚地拍了拍李晔的手背,叫秋娘进来, 叮嘱她按时给李晔侍奉汤药。然后就带着玉壶去王慧兰的住处了。

路上苏娘笑着对她说:“郡主放心, 夫人也不是要您做什么, 只是跟县主好好学一学。毕竟将来四郎君当官, 有了俸禄, 私产总要有人打理的,您说是不是?”

嘉柔笑了笑, 点头说是。苏娘这番话骗骗旁人还行, 却是骗不过她的。李晔就算当官, 一开始也不过七八品的小官, 能有多少俸禄?对于李家的日常开销来说, 他那点俸禄连塞牙缝都不够。

郑氏真正的目的,是想让她从王慧兰那里看出什么纰漏来,毕竟偌大个李家,管起来全无疏漏是不可能的。但像王慧兰这样的人,又怎会把自己的短处露在人前?她若没两下子,也不会被李绛看重,越过郑氏代行主母之职了。

王慧兰的住处比郭敏的还要奢华,连榻上铺的毯子都是用白狐毛所制,至少需要四张整皮。这样的好东西在云南王府里,都是做成穿在身上的皮裘,却被她垫在身下。

嘉柔又一次感慨了这些都城里世家大族的富贵。她若不入长安,不嫁到李家,恐怕还如井底之蛙。小时候,她对这些事没那么在意,唯一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个坐在屋顶的少年郎。但时隔多年,恐怕再也找不到他的下落了。

王慧兰正在看账本,见嘉柔进来,起身笑道:“我还以为四弟妹有事不能过来了。宝芝,还不快去煮茶?”

宝芝应声出去,嘉柔在王慧兰的侧面坐下来,看到她书案上放着自己送的那个笔洗,说道:“没想到大嫂在用这个笔洗。”

王慧兰看了一眼,口气柔和:“四弟妹眼光好,这个笔洗造型精致,我很喜欢,每日都用。昨日的事,你不会还在怪我吧?其实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管着偌大的内院和府中的庶务,只能不偏不倚。刘莺虽然未过门,但她腹中毕竟怀着二弟的亲骨肉,有个闪失,也没办法向大人交代。而你的身份高贵,没人会为难你的。”

这个家里,的确没有人敢动她,所以她也不怕刘莺之流。她刚嫁过来,不想弄得家宅不宁,昨日才忍气吞声。可玉壶平白无故地被打,跟打她的脸没什么区别。依照她以前的脾气,跟李昶打一架都有可能。但她不能那么做。

她作为骊珠郡主可以无所畏惧,但作为李晔之妻,却不可任性妄为。

昨日的事,嘉柔也想了很多。

李暄跟李晔没有直接的矛盾,但若在李昶和李晔中选,他肯定会选自己的亲兄弟。王慧兰自然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五姓七望,各个家族庞大,有许多分支。能掌管整个家族的,都是家族中最有能力的人。他们会得到族内的全部支持,也能继续延续家族的荣光。所以无论祖荫有多么强大,若是子孙不济,很快就会没落。卢氏,郑氏和王氏都是最好的例子。

李绛通过自身的努力爬到了宰相的高位,握着整个赵郡李氏的人力和物力,膝下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所以李家能够继续显赫。至于元和帝登基后,李绛被罢相,可能是因为李绛没有站对立场。不过,当时朝堂被清洗了大半,大概是为了剪除舒王的余党,也不仅仅是李绛遭殃。

嘉柔现在有点明白李昶对于李晔的敌意不是平白无故的。家主的位置只有一个,人人都想做。李晔有可能挡了李昶的道,别说两个人是异母兄弟,就算是亲兄弟,李昶也会想除去。大概是基于此,李暄才改去投军。

“四弟妹,你在想什么?”王慧兰叫了一声。嘉柔才回过神来:“我走神了,大嫂刚才说什么?”

王慧兰也不在意,重复了一遍:“我看二弟好像很重视刘莺,比当年二弟妹过门的时候还上心。你也知二弟和四弟的关系本就有些紧张,还是尽量避着她,免得兄弟俩又闹出矛盾。有些事关起门来没什么,传出去就难听了,还会影响他们兄弟的官声。”

王慧兰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越是大家族,越在乎家风名声。嘉柔本就没打算招惹刘莺,昨日是刘莺先来挑事。她还不知道这个女人有什么目的,眼下静观其变就是。

闲谈几句之后,她们就进入了正题。王慧兰叫宝芝把家里的账本都拿来,一摞的书卷,看得嘉柔目瞪口呆。每日都要过目的就有十几个,还有每个季度,每半年,乃至一年的账目。每天看这些,要花多少的精力!

难怪郭敏从来不过问,嘉柔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还是做个富贵闲人比较好。

王慧兰手指着那些卷轴:“你们可能在旁看着,觉得我这人贪权。可你看这么多的账目,府中的花销如流水一样,每一个我都要操持,出了错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此,怎敢轻易交到旁人手上?”

她这话倒不是托词,嘉柔虽然不懂,也能看出来操持一个大家庭的不易。她说道:“大家就是觉得大嫂持家辛苦,才想让我过来帮忙。大嫂若不嫌我愚笨,便教我看账,日积月累,也能学到些皮毛。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看住我的那些陪嫁,别被底下的人骗了就行。”

玉壶忍不住扁了扁嘴道:“郡主,您是怕婢子找的人办事不力吗?还跑到县主这里来告状。”

嘉柔斜她一眼:“怎么说你还不高兴了?你这脾气都快被我纵成大户千金了。”

“郡主!”玉壶脸红。屋里的婢女却都忍不住笑起来。王慧兰平时虽然和颜悦色,但跟她们之间毕竟等级森严,不会随意开玩笑。这个郡主看着倒是随和,听她和贴身的婢女说话,就像两姐妹一样。

嘉柔在王慧兰的屋中呆了足足一个时辰,王慧兰倒也教得尽心尽力。嘉柔装作似懂非懂的样子,让王慧兰一下摸不出她的深浅。等嘉柔跟玉壶走了以后,宝芝问道:“县主,您说这个郡主到底是真笨还是假笨啊?一个地方总要让您说好几遍。”

王慧兰端起茶碗,吹了吹里头的茶汤:“真笨假笨我不知道,只是以后她常来这儿,账面上的东西要做得干净一点。”

“您放心吧。这些账目都是要给相公看的,他都看不出什么来,郡主更没那个能耐。”

王慧兰点了下头,她觉得四房的那两个人,云里雾里的,叫人看不透。要么就是真的平庸,要么都是人精。

嘉柔快走出院子的时候,看见李心鱼一个人坐在荷塘边,小手托着下巴,不知在想什么。大冬天的,她还光着双脚,一荡一荡的,也不怕冷。嘉柔让玉壶等人留在原地望风,自己走过去,俯下身子问道:“荷塘都衰败了,你在这里看什么?”

李心鱼吓了一跳,似乎有些惊慌,左右看了看。

“不用怕,我是自己过来的。”嘉柔坐在她身边,“昨日的事,多谢你了。”

昨日在郑氏的住处,李心鱼在李晔的面前帮忙作证,嘉柔是诚心地道谢。

李心鱼低头道:“没什么。我只是不喜欢那个坏女人。”

她说话的口气很淡,像个小大人一样,与她稚嫩的外表不符。嘉柔觉得好笑:“你第一次见她,就知道她的好坏?”

李心鱼见她不相信,想说什么,又把话吞了回去。嘉柔再问:“上回你在花园里,要我救你,是怎么回事?你在这里过得不好?”

“我开玩笑的。嬷嬷该找我了,我得回去了。”她把裤腿放下来,又从草堆里找出绣鞋,三两下地穿上,然后自己跑开了。

嘉柔觉得这个小孩是有点古怪,琢磨不透她的想法。但她也是真的漂亮,不仅五官精致,还有点异域风情,长大后必定属于妩媚风情的那一类。女人的美貌,是最大的利器。嘉柔倒希望她能好好地长大,不要走到歪路上去。

回到住处,李晔坐在东隔间里,好像正运笔画什么东西,旁边放着她昨夜买的那一堆银饰。早上她想挑几件做工还行的出来,赏给下人。可挑来挑去,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就被她搁置在旁了。崔雨容说的没错,那个老妪多半是诓她的。就这种做工,她儿子能做银匠才怪。

但嘉柔也不后悔,她不想变成一个冷情冷血的人。那样恐怕真的会失去爱人的能力。

李晔见她回来,搁笔问她学得如何。

嘉柔叹了口气,坐下来说道:“我大概不是这块料。那些账本堆起来能有半人高,我一看到就觉得头大。大嫂持家也没那么容易。”

李晔早就猜到会如此,温和地说:“这跟练字一样,不是一日之功。你若真的想学,得有耐心,不想学的话,也不要勉强。”

嘉柔现在也说不上来自己的想法,暂且先跟王慧兰学着,也当做打发时间。

“你在画什么?”她凑过去看了一样。好像是纹样,但只有个轮廓,看不出什么。但寥寥数笔,笔法细致,飘逸华丽,可以想见他的画工绝对很出色。

李晔把一个东西拿给她看:“我从你买的那堆银饰里挑出这个来,设计得还不错,只是做工不佳。我便想重新画一个,再打造出来。”

嘉柔接过来看了看,是一只刻着鱼戏莲叶的链子,上面还挂着三个铃铛。游鱼刻得很模糊,荷叶也稀疏平常,看不出精妙之处来。

“这链子,好像长了些?”嘉柔放在自己的手腕上比划,多出一大截。李晔笑道:“这是脚链。”

嘉柔这才反应过来,有些窘迫:“你如何知道的?”

“这个东西…”李晔停住,轻咳一声,“算了,你还是不要听吧。”

嘉柔却被他勾起了好奇心,怎容许他故弄玄虚,索性坐到他身边,扯着他的手臂问:“这个东西怎么了?你快说。”

李晔看了她一眼,缓缓道:“你可听过一首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水之欢意为男女之爱,这脚链绑在女子的脚踝上,更显得玉足纤纤。那上面的铃铛会随着动作而震响,如游鱼戏水,添闺房之趣…”

嘉柔听得面红耳赤,一把捂住李晔的嘴:“不许再说了!”

李晔含笑看着她,只觉得她手心的香气也沁人心脾。嘉柔直接丢了那脚链,狠狠地瞪他:“你明知道是这样的东西,还说它好?”

李晔拉下她的手,环抱着她:“这件的做工是不好,配不上你。我命人打造出更精美的,你再戴上。”

“谁要戴这种东西。”嘉柔别开头,脑海中都是些不可描述的画面。

李晔又咳嗽了两声,嘉柔连忙伸手给他顺背:“是风寒又严重了,还是胸口疼?都是你昨夜逞强,从今日开始,到你痊愈为止,都要好好休息。”

李晔想说自己没事,但鉴于昨夜精疲力竭地倒在她身上睡过去,确有损他作为男人的颜面。为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还是先清心寡欲一阵子,好好养伤。

这段时间,叫人赶紧将这脚链打造出来。

*

李绛傍晚的时候才回府,即刻将李晔叫到了书房。他的朝服未换,神色略显疲惫,仍是端正坐于案后,问道:“昨夜街上那么乱,你不在家中呆着,跑去广陵王府做什么?听大郎说,你还与金吾卫起了冲突?”

金吾卫当时正在追王承元,李晔出来插一脚,被告到宫里。后来老太师入宫,不知与圣人密谈了什么,整件事就发生了逆转,这个小插曲才被压下不提。

李绛本就猜测有内情。毕竟王承元安分守己了这么多年,突然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行刺天子。果然早朝的时候,有官员提出让圣人对幽州用兵,被圣人驳回了。当时舒王的脸色,就不太好看。

李晔说道:“昨夜看驱傩时恰好遇见了广陵王,他说吏部侍郎会到他府上品新茶,邀我同去。至于冲撞了金吾卫,只是个意外。父亲,可有何处不妥?”

他敢在这个风头浪尖撞上金吾卫,自然也是算好了太师进宫以后,天子就会对王承元另行处置。否则就不是父亲来问他这么简单了。

“那倒没有。”李绛沉吟道。昨夜吏部侍郎的确姗姗来迟,说自己不在家中,回府更换朝服耗费了点时间。而且这位吏部侍郎主管开春时的选官,李绛原以为李晔考科举就是敷衍自己,这么多日子,也不见他为选官的事情奔走,只是呆在家中。

如今听他这么一说,想来也是想要借广陵王的势接近吏部侍郎。这儿子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加上朝堂的事情错综复杂,三言两语也解释不清楚,李绛就放过了此事。

“我已经跟吏部尚书打过招呼了,中书门下,哪部是你想去的?”李绛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听到李晔说:“父亲,我想去大理寺。”

大理寺掌刑狱,却没有多少实权,独立于六部之外,连李绛的手都伸不到。而且大理寺卿的脾气又臭又硬,油盐不进。李绛皱眉:“为何要去那里?大理寺又不是中枢机构,你换一个地方。”

他的口气不是在商量,而是命令。

李绛作为一家之主,习惯于执掌家中的大小事务。诸如他认为郑氏不适合打理中馈,便大手一挥交给了王慧兰。他觉得李暄性子耿直,不适合走文官之路,就让他去了军中。至于李昶,安排在如今六部之中最炙手可热的户部,也有他的用意。户部尚书年事已高,掌权者其实是户部侍郎裴延龄。裴延龄前阵子虽然被弹劾,但树大根深,很快又复起。

只要圣宠在他身上一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财相,谁能动他。

现在李绛又来安排李晔以后要走的路。只不过李晔是不会乖乖听从于他的。

李晔断然说道:“父亲当初只要我考科举,我已经依照约定考了。往后的事,还请父亲不要再插手干涉。”

李绛微愣,重重一拍桌案:“混账东西,你又想激怒我?”整个家里,敢几次三番违逆他的,就只有这个小儿子。李绛有时觉得自己无法全然掌控他,所以才放任自流。

“我并非要激怒父亲,不过人各有志,父亲为何要替我做决定?父亲的身边有大兄和二兄,不缺我一个。我自认资质愚钝,小时候落水,身体和智力都大不如前。这次能考中,也多亏父亲在背后周旋。父亲若执意让我入六部,可考虑过二兄的感受?父亲当真要我们兄弟反目,弄得如当年一般?”

当年李晔落水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李晔主动退让,离开家门才终得以平息。李绛被他问得哑口无言,李晔顺势告退。

等李绛回过神,屋中只剩自己,怒极反笑。这臭小子知他甚深,知他最不想见家宅不宁,兄弟阋墙,破坏李家的名声,便搬出来狠狠将了他一军。他小时候便不肯轻易低头,外表看似温和,骨子里却极为倔强。这么多年,倒没怎么改变。

李绛也不管了。他倒要看看,没有他和李家的庇护,凭李晔自己能扑腾出什么水花来。

第62章

初五日, 到了与顺娘约定见面的日子。李晔原本送嘉柔出府,收到一个消息, 脸色忽变。他对嘉柔说:“我有些事要出门一趟。”

嘉柔摇头道:“不是说好这段日子在家中静养?你的身体还没痊愈。”

太师在洛阳游学的孙子, 忽然不见了踪影, 恐怕凶多吉少。太师府现在已经乱成一团, 广陵王赶过去了。是他连累太师趟了这浑水, 不能再让他的孙子出事。他没有料到, 舒王未达目的,竟会报复到太师的孙子身上。

这等同于舒王与太师完全决裂,将太师推到了广陵王这边。这不像舒王一贯的作风。但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而是要先救人。

“为了选官的事,不得不去。”李晔拉了拉嘉柔的手,眼里有几分恳求的意味。嘉柔知道他有重要的事情,肯定都要去。她便板着脸说:“那你只准去一会儿, 让云松跟着。再多带几个家丁。”

作为宰相的儿子, 李晔跟两个兄长出门的排场比, 实在是寒酸太多, 嘉柔也看不过去。他生性淡泊, 好像不太在乎这些外界的东西。李晔答应,叮嘱她自己小心。

他们在门口分别, 一个去骊山, 另一个去往东市。

嘉柔换了一身便于出行的胡服, 坐在马车上, 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情绪。当初在云南王府的时候, 她跟顺娘之间的关系就很冷淡,更谈不上有叙旧的交情。顺娘主动找她,究竟所为何事?

这段时日,各国使臣和节度使都蜂拥进长安,街头巷尾十分热闹,行人是往常的数倍,前往东市和西市的路更是十分拥堵。车夫在外面说道:“郡主,前面实在过不去了,要不然您下车走两步?”

嘉柔倒是不在意,和玉壶下了马车,步行前往酒楼。大堂已是座无虚席,燕儿早已在楼下等她们,亲自带她们上楼。到了雅座的门口,燕儿拦住玉壶:“我们娘子有话要单独跟郡主说,你就别进去了。”

玉壶不理会她,而是看向嘉柔,嘉柔道:“你在门口等着吧。”然后自己推门而入。

这是寻常百姓常来的酒楼,雅座布置得十分简朴,只有木塌和食案。不过位置倒是不错,对面就是东市,所以生意还算兴隆。顺娘坐在临窗的地方,头发梳成云朵髻,插着几根银制的花簪。身上穿着一件瑞锦纹的长裙,外罩褐色的皮裘。泥金的帔帛散落在榻上,添了几许贵气。

她原本正望着窗外出神,听到动静回头,脸上的妆容精致,眉眼间藏着风韵。一点都不像个少女,却愈发明艳动人。

她站起身,笑着唤道:“阿姐。”

从前在云南王府的时候,她都是叫“郡主”,不敢逾越身份。如今却是不同了。嘉柔应了一声,坐在她对面:“路上拥堵,晚来了片刻。你约我来,有何事?”

顺娘低头一笑:“阿姐怎么不先问问我过得好不好?”

嘉柔不知她问这句是何用意,徐进端姬妾成群,想来是过得不好的,问了也是白问。

顺娘见她不说话,自己说道:“当初我离开家,也是迫不得已。虽然母亲派了以前宫中的女官到我身边,我也得到一些宠爱,可若做不成徐进端的正妻,有这些宠爱也无用。”

阿娘竟然派了人去顺娘的身边?嘉柔完全不知情。难怪顺娘要约自己,恐怕她以为整个云南王府都是支持她的,所以嘉柔也不例外。

“您想坐武宁节度使夫人的位置?”嘉柔问道。

顺娘嘴角微微扬起:“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够,但还是想做他的夫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听到更多关于他们的秘事,好帮到王府。这难道不是母亲的用意吗?当然,我也不想为难阿姐。虽然李家家大业大,姐夫却没有官职在身,您帮不了我什么的。阿姐当初若是跟虞北玄在一起,倒是对我很有用。”

嘉柔愣住,不可思议地看着她:“你…”

顺娘点了点头:“我都知道。在崇圣寺时见过你们,也知道你们在一起过。如今除了河朔三镇,江南江北的藩镇就属虞北玄势力最大,说他能呼风唤雨也不为过。阿姐现在有没有一点后悔?”

嘉柔的手微微攥紧:“你今日找我来,到底要说什么?”

顺娘低头,飞快地说道:“我偷听到,徐进端欲和虞北玄结盟,控制运河沿线的粮仓。但徐进端提出的条件是,虞北玄要帮他谋取南诏的铁矿,好打造兵器。今日,他们去康平坊密会吐蕃的来使,我才能找到机会出来…”

“你说什么?”嘉柔的声音忽然很大,太阳穴突突地跳了两下。

顺娘看了眼门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她以为自己刚才没说清楚,又重复了一遍:“阿姐,我被看得很紧,不可能传信回南诏。而且一旦被徐进端的人发现,我肯定没有好下场。所以只能告诉你,一定要提醒父亲他们有所防备。”

嘉柔只觉得胸口窝着一团火,手指几乎嵌进掌心里。虞北玄竟然早就跟徐进端有勾结,他们还跟吐蕃里应外合,要灭南诏!前世她就是委身于这样的男人,对这个灭了南诏,间接害死她阿弟,还假惺惺跑去救阿耶阿娘的男人死心塌地!

她当初就该杀了他,然后自杀!

嘉柔浑身冰冷,头一次感到强烈的恨意在心中翻腾。片刻后血气上涌,口中一阵腥甜。她强压着,整张脸青筋暴起,最后还是吐出一大口血来。

“阿姐!”顺娘大惊,倾身扶她。但嘉柔已经昏过去,不省人事。

*

李晔赶到骊山别业,先去了密室,张宪已经在密室里等他。这个密室通到外面,只不过李晔平时很小心,几乎不在这里见人。

张宪行礼道:“先生叫我来,是为了太师孙子的事?恕我直言,恐怕那位公子…”

李晔抬手打断他,将要他们做的事吩咐了一遍:“不管花什么代价,哪怕动用你手里全部的人,也要查出公子的下落,并设法营救。遇到困难,再报给我。”

“可是先生,有些探子埋得很深,是非常时刻用的。一旦用了他们,肯定会被对方察觉,不能再执行任务。这是老先生和您花费多年心血才建立起来的,只为了救一个人…实在不值得。”张宪摇头道。

矮柜上放着一盆水仙花,虽不见光,但依旧花开,花香馥郁。李晔的目光落在洁白的花朵上:“我来时,也曾犹豫过。老师当初花心血培养你们,然后交给我,为的是我们能做有益社稷之事。江御史撞剑自尽以后,你我皆很自责,但最自责的是广陵王。他甚至怀疑自己所做之事是否正确,无法再为之坚持。若这次太师的家人又出事,对他的打击会更大。若我们不管,以后还有何人敢为广陵王做事?别忘了,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他说完,重重地咳嗽两声。

张宪连忙上前,关切地问道:“先生,您没事吧?前阵子,不是身子已经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