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下地扒开麻袋一看,就奇怪的问道:“这是从哪弄出来的?咋还都这么大啊?”

薛氏从外头走进来,笑着说道。“爹,你不知道咱家这个鬼灵精,她把大的早就挑出来了。刚才是藏着呢,这会儿衙门里的人走了,她这才拿出来。这些大的,要是交给衙门,还真就是挺让人心疼的。”薛氏把事情跟大家说了出来。

老爷子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小丫头,她怎么那么些个鬼主意?竟然知道把大的藏起来。也多亏咱家在山上住着,要不然,你就是再怎么藏,难道还能不回家去了?行,这事咱们家的人可要全部保密,不能让人家知道了,这可是大事,小心被抓起来的。行了,明天开始做货,还是做红货。”老爷子吩咐道。

第68章拦棒槌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第二天,家里就开始做货了,陈氏领着两个儿媳妇还有静雅,一起刷人参,蒸棒槌等。而老爷子则是和志新哥俩一起,往今年的新参土里掺黄土去了。这参土里黑土太多了不行,要掺上一些黄土,于是父子三个,一挑一挑的往参地里运黄土。

静涵则是和文翰他们去干了一样以前从来没干过的活,就是去拦棒槌。村子里是统一在一天全都来起参的,还要赶紧起完了往上交。而一般每户都是一两个男劳力,有的人家得紧赶慢赶的才能一天起完,所以他们有很多就是一遍过去,没工夫再回头找一遍的。这人参是土里生长的,难免起的时候有被埋在泥土里,或者是参须子,也有可能是小一点的棒槌。捡的人一旦手慢些,就有可能落下。

所以从人家起过棒槌的地里,再去找落下的棒槌,这就叫做拦棒槌了。一般拦棒槌要用四齿子,因为四齿子比三齿子多一个齿儿,就会比三齿子密一些。而且四齿子要比三齿子的齿儿细很多,轻快,用来拦棒槌最好不过了。

家里有两把四齿子,正好文翰和文成一人一把。中秋节之前,文翰就跟酒楼那边说了,天气渐渐的冷了,就不再往镇上送鱼。兄弟两个拿着四齿子,挨着片儿,一点点的重新刨那些参地,然后在其中去寻找落下的人参。这是一个需要眼力和体力的活儿,抡着四齿子一天,可是不轻松。

文翰刨了几下,就从地里发现了一根白白的大丁须,赶紧低头捡起来,扔到篮子里。“小妹,你看,我还真的找到了一根丁须呢。”文翰兴奋的喊道。

静涵点头,“大哥,我看到了,你慢慢的刨,小心看着,这地里有的是呢。尤其是靠近池帮子那块儿,一定要多注意,有的人那里刨的不到位,很容易落下。”静涵倒是没有多兴奋。前世她见过了,那时起棒槌的人家,都会雇很多人。起的时候也很注意,等起完了自己家一定会拦一遍的。然后看参人会拦第二遍,最后外面一些人才能进场子拦第三遍,即便是这样,也会有人能够拦的到。他们这才拦第一遍,应该会有不少落下的棒槌,静涵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没过多久,文成在那边喊道,“小妹,我这捡到了一棵棒槌呢。”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惊奇。

静涵看到两个哥哥都有收获,也就放心了。“大哥,二哥,你们在这拦棒槌吧,我和静婉还有文宣文昌去林子里捡蘑菇啥的了。这四齿子我们也抡不动,干不了这个活儿的。你们仔细些,别着急,这里面会有很多的。”说完了,静涵就带着静婉他们,一起出了参场子。

如今林子里已经开始落树叶了,一阵风吹过,满天的树叶随风飞舞,飘然下落。“咱们得抓紧时间,尽量往家划拉东西,等到落了雪,就啥也弄不到了。”静涵低头捡核桃,一边对身后的静婉她们说着。

“二姐,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就咋干。”文昌跟在静涵的身后,很狗腿的说着。他算是见识了二姐的本事了,只要二姐出手,绝对就会有惊喜。估计今年光是拦棒槌这一样,就会挣不少的钱,还别说如今弄了那么些的好东西回家了。

静涵微微一笑,“行,那咱们就赶紧捡核桃吧。要是看到那种烂了的椴木,就看看上面有没有冬蘑,这个时候,冬蘑该出了。反正咱们就是不管哪样,是有用的就往家里划拉。到时候都能派上用场的。咱们在这山上,也是方便的很,比在村子里强多了。好好干吧,争取今年能让大哥和二哥去镇上念书,还是得有读书人才行的。”静涵现在才明白,为啥以前看古代的故事,都要让孩子读书考科举了,因为这是穷人唯一的出路,只有家里有人走了仕途,才有改变穷困的希望。

大家对这个都很赞同,于是谁也不再说话,而是低头找着能够弄回家换钱的东西。没到一上午,大家就捡了两背筐的核桃,还有一背筐冬蘑,另外一背筐,是山葡萄。静涵那天弄的山葡萄糕还没有完全干透,但是半干的更好吃,家里这几个孩子都尝了点,觉得酸酸甜甜的,简直喜欢的不得了。今天又看见了一架葡萄,大家都说还要再熬一些,好吃的东西,谁会嫌多啊?于是他们摘了一背筐的山葡萄,并且说好了下午再来,把剩下的也摘回去。

四个人背着背筐,一个个弯着腰往家里走。他们毕竟都还小,即便背筐也都是按照他们的个头编的,可是分量也不轻。幸亏离着家里很近,没用上多长时间,就回到了参场子。一到地方,大家赶紧把背筐放到了地上,然后忍不住用手去揉揉肩膀。

家里陈氏和薛氏她们正在刷人参呢,陈氏一看孩子们的样子,就有点心疼了。“你看看你们,非得弄那么些干啥?咱们也不能光指着你们去捡这些。你们少往回弄点,等过了这阵子,让你爹和你三叔他们一起去,大人干的快,还累不着。你看看这一个个累的小样。”

静涵一听奶奶的话就笑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说道,“奶奶,也不过就是几天的功夫。这秋天可是很快就要过去了,等到下雪,就啥也弄不回来的。奶奶,没事的,我们晚上好好歇歇,睡一觉就好了。”

陈氏有些无奈的摇头,“你啊,也不知道你这性子随了哪个,咋就这么财迷呢?这些活儿等着大家一起干不也行么?”

“娘,你也不用说了,静涵不会听的,她就这个性子了。这样更好,这么抓家的孩子,可是少见呢。”朱氏在一旁劝着,她对于静涵也是很喜欢,一直都跟自己的两个女儿说,让她们多跟大伯家的两个姐姐相处。

娘几个看看快要中午了,就赶紧的去做饭。没过多会儿,老爷子爷三个,还有文翰兄弟两个,全都回来了。文翰兄弟俩回来的最晚,一到屋门口,就喊道,“爷爷,奶奶,你们看,我们弄什么东西回来了。”

老爷子正在屋里歇着呢,听大孙子这么喊,就有点奇怪了。这文翰从来都是稳重的很,还没有这么毛毛躁躁的时候呢,是啥事让他这么兴奋的?往门口看去,就见文翰和文成两个人都拎着篮子,进了屋。那篮子里,竟然装的是一些棒槌须子,还有几棵完整的棒槌。“文翰啊,你们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啊?”老爷子非常的惊讶,这棒槌不是都起完了么,上哪弄的棒槌啊?

“爷爷,这是从人家起完棒槌的地里找到的啊,你不知道吗?原来人家起完了棒槌,还会有一些落下的呢。你看,这是我和文成一上午找到的,看样子最少也得有五六斤呢。要是把所有的参地都翻一遍,能找到好多呢。”文翰很兴奋的跟大家解释着这些棒槌的由来。

老爷子和志新互相对视了一下,心下也是一惊,没想到,这看参原来还有这样的好处呢。以前没经历过,根本就不懂,恐怕以前的老刘头,他也是不知道的,他成天的喝酒,哪里会管别的啊。“文翰,这是谁告诉你们的啊?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老爷子心里已经猜到是谁了,只是问问。

“不是我们,是静涵,静涵想到了,就让我们去试试。”文翰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呢,虽然累得胳膊酸疼,可是依旧满心欢喜。一上午就能拦五六斤,那一天呢?他们一上午也不过是刨了几十丈的参地而已,今年一共有一千五六百丈的参地都起货了呢,要是全都拦出来,那得是多少?还不得有个百八十斤的啊?

老爷子和志新他们也都想到了,老爷子率先开口道,“志新啊,我看这样,这几天,咱们先抓紧时间拦棒槌。那边的黄土我看也掺的差不多了,剩下那一两丈,就不着急了。这么一算的话,恐怕光是拦棒槌,就会比咱自己家起的都多。虽然这拦出来的,一般都是些须子啥的多,那也是钱啊。行,就这么定了,家里还有几把三齿子,咱们就用三齿子吧,大人也不怕累。”

志新和志明也都同意了,这是挣钱的好机会,大家咱们会放弃啊?“爹,这事用不用再跟村长他们说说啊?”志新是怕有人眼红。

老爷子摇摇头,“不用了,往年咱们家起棒槌,不也是急急忙忙的起完就回家了么,哪里还有时间拦棒槌?后来也就那么样了,谁也没说什么。这一回不用说了,参地里头,棒槌一起,就跟参户没关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拦棒槌的事情,老爷子忍不住问静涵,“静涵啊,你是怎么想到这拦棒槌的啊?”

静涵笑了,“爷爷,咱们春天种地的时候,难道你们没看到地里面有出苗的棒槌么?那就是人家起参剩下的啊。当时我就想了,这样落下太可惜了,要是有人能够再找一遍,是不是就不会白瞎了这些棒槌啊?”

第69章有钱了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老爷子听了静涵的话,一拍大腿,“哎呀,可不是咋地?当时咱们也是看见了,可是谁也没往这上头去想啊。唉,这人啊,看来是老了,脑子根本就不够使。还是静涵的脑子灵,能够想得到,好,好。老婆子,今年咱们可真是借了静涵的光了。上山看参是静涵的主意,种地、拦参籽、拦棒槌,这哪一样不是静涵的功劳?这可是咱们许家有福,出来这么个小福星呢。”老爷子想起来着一桩桩的事情,越发的喜欢静涵了。

老太太在一旁,眉开眼笑的瞅着这个小孙女,“可不是?这多亏听了静涵的话,来了山上看参。要不然,咱们还不知道在哪拼命挣钱呢?丫头啊,你想要点啥?奶奶都给你办到。”

薛氏在一旁赶紧的说,“娘,你可别惯着她,那还了得?她就是个小毛丫头,啥也不用。”自己的女儿被夸奖,当娘的哪有不高兴的?不过,薛氏还是得拦着,不敢让老人太惯着孩子。

静涵看着屋里这些亲人,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心里也是暖洋洋的。“爷爷,奶奶,我啥也不要。这样吧,要是今年咱们家能够有点余钱儿的话,能不能送我大哥和二哥去镇上念书啊?”静涵一直惦记的就是这个,趁着这个时候,终于提出来了。

屋里一片寂静,老爷子看了看屋子里这八个孙子孙女,男孩伶俐俊秀,女孩娇俏温婉,一个个的,都是那么可爱。老爷子心中无限自豪,“好,爷爷答应你,今年一定想办法送文翰和文成去念书。念书是好事,爷爷赞成。”

文翰和文成听了爷爷这话,忍不住都笑了,尤其是文翰,他是真心喜欢念书的。其余的孩子们也是一片欢呼,屋子里一时间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了。

老太太看着欢欣鼓舞的孩子们,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好了,都先吃饭。吃过了饭,你们该去拦棒槌的,还是要干嘛的,都各干各的,我们娘们还得刷棒槌呢。”

大家赶紧的低头吃饭,没一会儿,就全都吃饱了。孩子们帮着收拾了桌子,然后大家就各自干活去了。

老爷子和志新、志明,当然是跟着文翰文成一起,去拦棒槌。有了这三个大人的加入,那速度可就快多了。老爷子嘱咐着,一定要仔细的看着,别落下。一下午的时间,五个人拦了二百丈的参地,竟然拦出来十八九斤的棒槌,这可真就不少了。

就这样,一家人忙活了五天的功夫,终于把所有的参地都拦了一遍。这些拦出来的棒槌,老爷子让单独放着,等到最后一称,总共拦出来了一百八十多斤,这都快赶上自己家的产量了。

全家人都很高兴,静涵暗暗不以为然。这个年代里,每家每户的,一年能起个十来丈棒槌就算是好的了,不用雇人,所以一般干活都细致,不会落下太多的棒槌。这要是放到静涵前世,一家都能起几百丈甚至上千丈的棒槌,全都是雇人干。雇的人哪里会给你那么仔细?所以都会落下很多的棒槌在里面,像这么一千五六百丈,拦出个三五百斤的,就像玩儿一样。

静涵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家里的人参发展起来,到时候,也一年起个几百丈的,那才叫一个过瘾呢。

拦的棒槌自然是须子多,整个的棒槌少,家里的那些已经都做完了,陈氏就领着媳妇们开始刷这些。须子用水洗洗就行,只是洗好了的一点点的捋出来,然后摆到大盆里蒸上。这些又干了三天,才算是所有的棒槌都弄完了。看着外面的架子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叉子,陈氏的脸上就乐开了花。

拦完棒槌之后,志新自然是和志明又去弄黄土了,终于把黄土全都挑够,还得用铁锹把黄土和地下的黑土掺起来,这样才能栽棒槌的。

文翰和静涵他们,还是每天都去林子里弄东西,冬蘑、榛子、橡子、核桃、松塔等等,近便地方没有了,他们就往远的地方走。离着参场子远了,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大型的动物,有一次,他们刚刚翻过一个岗梁子,还没等往下面走呢,就看见一群野猪正在下面的沟底走过。

孩子们吓得都不敢动弹,全都趴在那里,大气不敢出,直到野猪群全都过去,他们这才起来。文翰拍着胸膛,惊魂未定的说道,“以后咱们可不能走的太远了。这要是出了事可咋整?刚才都吓死我了。”

静涵也是吓了一跳,她真的忘了,这不是前世。这个年代里,野生动物还是非常多的。“咱们以后出来,都要带着弓弩什么的,万一有事,也能防身。不过,还是别走得太远了是真的。”静涵看了看身后的静婉,还有文宣和文昌,一旦有事情,自己和两个哥哥或许还没啥事,就怕这几个小的不行。“不过,今天的事情回家不许说,要不然,咱们以后就别想再进山了。”静涵叮嘱道。

大家全都点头,“二姐放心,我们明白的。咱们在山上这么长时间,不也就今天遇到了这么一大群野猪么?以后就在参场子的附近转悠得了,少往远的地方走。”文宣赶紧说道。

一场惊吓,大家都没心情在继续下去了,于是就往回走。回去之后,谁也没提这件事,以后也就安安稳稳的,只在参场子附近捡橡子,没有再往远处走。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家里的人参全都干了,志明和志新特意带着家里最好的人参,去了一趟县里,找到了他原来呆的那家药铺。掌柜的人还是不错的,拉着志明说了半天的话,问这问那的。“志明啊,当时你出事,我们也是没办法。那秦家手眼通天,弄个不好,咱们一清堂都得搭进去。”

志明已经看开了,也就不在意这些,“掌柜的,都过去了。我现在和父兄一起种参,也很好,踏实。掌柜的,今天我来,是想问问,您这还要不要人参了?今年的人参比去年的还要大,品质也好。”

那掌柜的一听,眼睛立时就亮了起来,“要啊,那咋能不要?你家的人参个头大,品相好,当然得要了。你也知道,咱们不光有药铺,也是做药材生意的,你家的棒槌,去年卖的很好。你有多少,我都要了。”

志新和志明两人把带来的人参全都拿了出来,他们带的,自然是家里起出来的那些。剩下拦的那些,没带来。

掌柜的上前,翻看着许家的这些人参。之前被静涵藏起来的那些大个儿的,大概能有二十五六斤,晒干了,还有六斤多干货。掌柜的一看就喜欢上了,“志明啊,这些我全都要了,尤其是这几斤大的。这样,大的我给你三两半银子一斤,剩下的还是去年的价钱,二两半,成不?”人参个头越大越值钱。

志新和志明都没想到这么痛快,赶紧点头答应,“成,那还有啥不成的?掌柜的肯要就成。”

于是找来秤,把这些棒槌全都过了秤。大个的一共是六斤二两,剩下的是四十斤,这样一算,总共就买了一百二十一两七钱银子。哥两个拿了银子,就赶紧的从县里往回走,到了晚上,这才回到参场子。

跟大家一说今年卖了这么多的银子,大家也高兴的很。要知道,他们只是把完整的棒槌给卖了,做货时掉下的须子还没卖呢,另外还有拦的那些也没卖,就算是价钱低些,也还能卖上六七十两银子呢,这下子,可真的就不用愁了。

“老大,这两天你去镇上一趟。那个经常在村子里收棒槌的老梁,你去找他,把剩下的也卖了。然后咱们先把林家和慧心的银子还上,这都大半年了,既然有了钱,就赶紧还钱。”陈氏盘算了一下,决定先把欠的钱还上,省得整天的惦记着,心里总觉得是个事儿。

志新点头答应,许家的人都是这样,别人要是借点东西走,他们没啥感觉。这要是欠了别人的东西,那真的是总想着,就怕自己忘了,一旦有了,就赶紧的还回去。“行,娘,我知道了。”

第二天志新到了镇上,把剩下的那些全都卖掉。今年的价钱倒是比往年要好,就连须子也能卖到一两六钱一斤。这样的话,家里剩下的那五十斤的须子啥的,正好卖了八十两。这下子,今年光是棒槌就卖了二百两银子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把所有欠的饥荒都还上了,还能剩下钱呢。这是春天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才半年多的时间,家里不仅能还上饥荒,还能剩下不少的银子了。

老爷子当下就决定,等栽上了棒槌,就把文翰和文成送到镇上去念书。“村长过来说了,今年九月初三就来起栽子,这样,九月初六能栽棒槌。等栽完了棒槌,志新就把文翰和文成送到镇上念书去,找一家最好的学堂,我看当初老五去的那家不错,那个夫子是举人出身,教他们是足够了。”

第70章小姑姑家的事情

,最快更新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到了九月初三,村里人全都来了。参场子的规矩,起参栽子的时候,就要把看参费全都带来,交给看参人。因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人参都卖了一些,手里都有钱了。

于是大家来到参场子,第一件事,就是把今年的看参费全都交给了许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两个人负责收钱,文翰负责记账。文翰拿着纸笔,把所有的账目记得明明白白。整个参场子一共有六千来丈棒槌,五文一丈,总共就是三万文了。再加上村长说了,做货的给每丈加上五文,一千五百丈,又是七千五百文了。

一家也就是交个三四百文钱,所以没有人拿银子来,都是铜钱。这下子,许家收了好多的铜钱,满满的堆了一炕。静涵和静婉静娴几个,赶紧的帮着数钱,然后全都串起来。静涵这回倒是体验了一把数钱数到手软的感觉了。

每家也就是五六丈栽子,大半天就起完了,于是各家赶紧的收拾东西回家。大家订好了九月初六来栽棒槌,时间并不算宽裕,所以的赶紧的挑出来。早点栽上,棒槌保苗比较好,越晚了容易上冻,冻坏栽子。

静涵看着村里人都走了,就跟文翰说了,明天早起拦栽子。文翰已经尝到了甜头,自然明白这里面的好处,于是第二天早早的起来,和文成他们一起去拦参栽子去了。

家里人手很充足,所以陈氏也就没管孩子们干啥,等到中午文翰他们拎着篮子回来,大家才知道,这些小家伙又去拦栽子了。“静涵啊,咱家的栽子够用了,你们拦回来这些,可能就得留着做货了。”陈氏说道。这拦回来的栽子,一般都会有些毛病,所以不能留着栽,但是可以做货,栽子晒干了不太出秤,大概得五六斤才能干一斤的。

静涵才不管留着干嘛呢?反正能卖钱就好。“奶奶,你看着弄吧,我们只管往家划拉,怎么处置我们就不管了。”

拦栽子并不快,文翰他们每天干一些,直到棒槌全都栽完了,志新帮着,才把这五百来丈栽子全都拦了一遍。结果当然是让人满意的,一共拦了七十斤的栽子,就算是六斤干一斤,也还能出来十多斤的干货呢。再加上自己家挑出来剩下的,一共晒干了十五斤的干货,这种栽子晒出来的,一般都是混在须子里头卖掉,所以价钱上不如须子。也就是一斤能买到一两二钱银子罢了,那样,也卖了十八两不是?

棒槌栽上了,参地里的活儿却并没有完事儿。接下来,还要往池面子上填防寒土,还要把新栽上的地方砸上柱脚。不过,这些活儿,就不是静涵他们能干得了的了。

志新听老爷子的,十月初二的早晨,带着文翰和文成来到镇上,去找了那个夫子。夫子以前教过志祥,所以对志新也算熟悉。在考校了文翰和文成之后,就同意他们两个都留下了。留在夫子家里连吃带住的,每个月就要交上束脩加伙食住宿一共三两半银子,两个孩子,一个月可就是七两呢。志新咬咬牙,同意了。“行,夫子,这两个孩子可就交给您了。他们的衣服被褥的,我都带来了,您看着安排就行。”

夫子家里,还住着四五个人,其中就有文翰的好朋友,林子轩。夫子就把文翰和文成安排着和林子轩住在了一起,他们都是一个村子的,互相之间也能照应一下。

志新帮着把孩子们的行李全都安排好,并且把这个月的费用全都交给了夫子,然后就走了。出了夫子的学堂,志新就往陶家走去。卖了棒槌之后,就一直忙活着,没能来把银子还给庆年夫妻,正好今天来了镇上,也该去一趟了。

志新来到陶家,陶家的大门关着,上前拍了拍大门。里面有人开了门,是陶庆年的弟弟,陶庆余。“呦,是许家大哥啊,你是来找我二哥的?他已经不住在这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陶庆余面色冷冷的说着,就把大门给关上了。

志新一下子就愣了,这庆年两口子怎么会不住在陶家呢?想再拍门问问,又怕里面不出来人。志新想了一下,还是转身去了镇上的仁济堂,庆年总不至于连药铺都不在吧?到了仁济堂,庆年果然在。志新找到庆年,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唉,大哥,一言难尽啊。慧心怀孕已经都八个月了,挺着个大肚子,我看着不放心,就不让她再做饭了。有我在家,我娘他们还不敢说啥。可是我哪想到,就昨天我到村子里头去给人看病,晚上没赶回来,今天早晨我娘和大嫂就非得让慧心做饭。慧心挺着个大肚子,脚不沾地的忙活着伺候她们,然后我大哥家的老大,竟然把粥倒在了地上,让慧心去收拾。那天早晨我急急忙忙的赶回来,就看到大嫂和我娘在那逼着慧心去收拾地上。我气得直接就要分家,没想到我爹这次竟然也偏着大哥他们,说是我们要分家,就得净身出户。我来气了,一怒之下带着慧心就出来了。”庆年很伤心的说着。

“我就不明白了,都是爹娘生的,为啥我爹娘对我,就不像对大哥和小弟那样呢?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了他们了?我难道就不是他们亲生的么?”庆年痛苦的抱着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