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倒是轮到了她,也实在是有趣。

岐王妃见到她的动作,心里一紧,崔贵妃正与一旁的程济说话,感觉到傅明华的目光,转过头来,有些怜爱的伸手替她压了压鬓角,柔声问:“怎么了?”

这样的动作,看得魏敏珠更加不甘。

崔贵妃神情自然,动作随意,一看便知平日与傅明华关系不差,才会如此的亲近,似母女一般。

可是凭什么?这一切本该属于她的!

“无事,就是看一看您。”

傅明华摇了摇头,崔贵妃抿唇而笑,深深看了岐王妃一眼,又将头转开了。

岐王妃原本松落回去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敏珠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傅明华微笑着,又伸手摸了摸头上的珍珠:“此乃太后她老人家特意赏赐了我的,虽说太后身体经不得长途奔波,未来郦苑,但若敏珠这话被长辈听到,怕是会心中难受的。”

她轻言细语,说的话却是藏着刀锋。

岐王妃根本没想到傅明华头上的珍珠是太后赐的,脸色刹时便阴沉了下来,笑容都挂不住了。

魏敏珠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傅明华脸上的笑容好似对她的嘲讽,她有些不知所措的转过头去看岐王妃,却见到岐王妃眼里的怒火,顿时张了张嘴,却欲哭无泪,说不出话来。

第三百九十七章 挨打

“她年少无知,见识太过浅薄,好东西也不知欣赏。”魏敏珠惹了事,却得岐王妃来为她善后。

哪怕心中已经气死了,但岐王妃依旧得笑着开口:“我瞧着这裙子也好,珍珠也十分贵气,配你再素雅不过,也不是金银珠翠便是好的。”岐王妃有些轻蔑的看了魏敏珠一眼,将她脸看得越发惨白了,才笑着拉了傅明华的手:“元娘不要与她一般计较。”

魏敏珠拳头握得极紧,岐王妃当着傅明华的面,如此说她,简直让她更是怨恨。

傅明华冲岐王妃一笑,也不再提珍珠之事,两人转头又说起刺绣,说了一阵,气氛缓和了很多。

殿门前有人进来,几人转了头去看,就恰好见到已经换了一身黑丝绒长袍,金丝勾织成的玉带束住了燕追窄细的腰身,他领了姚释及徐子升进来。

他一头乌发梳得齐整,以玉冠在头顶。清雅俊逸,殿内原本说话的人,都因他的到来而禁了声。

燕追就如豹,目光在殿内缓缓扫过,神情冷傲,发现傅明华时,目光灼灼盯着她看,也没有将头别开,只是上半身往后仰了些,向身后的姚释及徐子升交待了两句,便迈步朝傅明华走来。

他之秀美,实在是世无双,那张脸在夜色下熠熠生辉,点墨似的深邃的眼,挺拔的鼻梁下,是淡淡的唇。

“几时来的?”

他不见之前离殿时狼狈的模样,眼神幽深,仿佛漩涡,要将傅明华吞噬似的。

她倒没有燕追这样的镇定,想到之前的事,脸也有些烫。

燕追伸出手来,她将纤纤荑手搭了上去,由他拉了起来,才有些好奇的问他:“我随母妃来了有一阵了,王爷有事耽搁了?”

她伸手去替燕追抚了抚手臂上因为抬手而生出的衣裳皱褶,燕追目光落在她身上,由她抚了几下,忍着想将她手握住的冲动,微微低头,在她头顶轻声道:“与姚释说了些话,耽搁了。”

他是在跟她解释。

其实下午碧蓝说姚释派仍来唤他出去,刚刚他又与姚释几人一道进来,傅明华早就猜到了。

燕追也知道她聪明,自己哪怕是不说她也能猜得出来。

不过他仍想亲口说与她听,告诉她知道。

傅明华仰头向他微微一笑,他亦是神情温和,半晌之后才转头向崔贵妃问了安,又向岐王妃点头招呼:“岐王妃。”

岐王妃连忙站起身来:“殿下看着像是更长高了些,王爷前些日子还说着若哪日得空,想与你狩猎喝酒,没想到机会这样快就来了。”

燕追嘴角边露出浅淡的笑纹,他容貌冷峻,这一笑不止没使他看起来温和几分,反倒越发显得冰冷,他应了一声,又向傅明华道:“我先过去了。”

傅明华点了点头,他才转身朝自己位置走去。

岐王妃有些羡慕,叹道:

“所以说,这人与人之间讲究个缘法。”

她意有所指:“我也是看着殿下长大,这两年更是越发沉稳了,说来元娘你也不要多心,我瞧着殿下十分威严,也没见他成婚前对哪个小娘子另眼相看,倒对你实在是上心的。”

一旁魏敏珠听了岐王妃的话,牙都咬紧了。

崔贵妃虽说表面上是在转头与黄一兴的弟子程济说话,实则却分了心留意这边。

之前魏敏珠与傅明华之间的斗嘴她也是瞧在眼里的,心里不由对魏敏珠性情又更为鄙夷。

魏敏珠与傅明华也不是第一回起了争执,小娘子年轻气盛,斗几回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但像魏敏珠这般,每次出言挑衅,却一次都占不得好,还偏偏又学不乖,就让崔贵妃有些看不上了。

她转过头来,笑着说道:

“灼华这话说得不错。”灼华是岐王妃的小字,崔贵妃这样一唤,岐王妃脸上笑意便深了些,也俯了身体过来看。

崔贵妃接着又道:“王爷自小便有成算,心里有主张,令人摸不透心思。”说到此处,崔贵妃手捏成兰指,掩了唇:“不过有句话你倒是说错了。”

“哦?”

岐王妃脸上露出意外又有感兴趣之色:“但求娘娘指点。”

“王爷成婚之前,便心悦我明华。”崔贵妃忍了笑,岐王妃听了这话,倒是真有些意外了。

傅明华虽然仍坐得端正,但听了这话,也不由有些脸红。

崔贵妃倒是说得坦然,大唐女子地位不低,婚前有人仰慕并非丑事,反倒更显小娘子之美。

尤其在崔贵妃说来,仰慕傅明华的是燕追,两人又最后终成眷属,便更添美名。

对面跪坐的燕追只看到这边在笑,又听不清几人说了些什么,好似岐王妃看了他一眼,他有些不明就里挑了眉,崔贵妃笑意便更深了些。

岐王妃身侧的魏敏珠脸色惨白,忍了又忍,终于没能忍住,强笑道:“听说当初皇上也是仰慕容妃娘娘…”

她话没说完,岐王妃眼里闪过震怒之色,表情却极为平静,向崔贵妃告罪道:“实在是失礼了,之前兴许是多喝了几杯茶水,此时要告辞一阵。”

说了这话,她又端详崔贵妃的神情,却见贵妃眯了眼睛,手掩着唇鼻,看不出喜怒来。

允了她告退之后,她笑着温声与魏敏珠说话:“敏珠随我来,替我整理一下裙子。”

魏敏珠一时激动之下,脱口说了那话,便觉得心中不好。

但想想自己父母兄长此时俱在殿中,又觉得心下稍安。

她跟了岐王妃出殿,寻了偏僻处,岐王妃停了下来,魏敏珠正要发问:“母亲不是要去…”

话没说完,岐王妃抬起手臂,重重一耳光就朝她脸上打了下来。

‘啪’的一声重响,打得魏敏珠脸一偏,头重脚轻之下,人踉跄了两步,重重的就撞到游廊木栏之上。

兴许是太过意外了,她被打得脑袋发蒙,连伸手去捂脸都忘了。

大唐养女儿向来是娇养,更何况打人不打脸,她又是嫡长女,在室时柱国公魏夫人从来不舍得碰她一根指头,下人也侍候得妥妥贴贴,连头发丝儿都不敢让她掉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聪明

此时岐王妃的一巴掌打在魏敏珠脸上,她先是听到那重重的耳光响声,紧接着脸颊火辣辣的,也不觉得有多痛,就是浑身抖个不停,觉得脸颊都失去了知觉,脑海中一片空白,仿佛整个人都蒙了,不知如何反应才好。

身体冰凉麻木,撞到木栏上的时候也没什么知觉,她勉强蹬着腿想要站稳身体,手还没伸去碰到滚烫的脸颊,岐王妃迈步上前,柔声与她说话:“敏珠,快些起来吧。”话里听不出喜怒,魏敏珠勉强才刚起身一些,岐王妃又抬起另一只手,使出浑身气力,‘啪’的一声往她脸另一边抽过去了。

魏敏珠根本没有防备,才刚好不容易站起身来一些,又被岐王妃打得坐倒在地上,双手撑着木廊不使自己倒了下去,头上戴着的晃个不停,她却震惊到极致,身上发着抖,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连着打了人两耳光,岐王妃才将手收了回去,握紧了手掌。

她养尊处优,打了人耳光,掌心亦是隐隐作痛,只是此时手掌痛了,心里却觉得爽快了很多。

“现在清醒了没?”

岐王妃居高临下的问她,她坐在地上,好半晌爬不起来,自然也开不了口说话。

一时间只听到她头上珠子晃动间相互碰撞下发出来的细微声响。

她不出声,岐王妃也不在意,自顾自的整理了衣裳冷笑:“还当柱国公府好歹是簪缨之家,没想到竟教出了你这样一个女儿。”她余怒仍未消,话里带着几分嫌弃。

魏敏珠心中一跳,此时才觉得后怕。

风一吹来,她浑身冰凉,唯独脸上肿烫得厉害。她也不敢伸手背去捂脸,连忙起身跪坐着听岐王妃训话。

两人身后各跟了婆子下人,魏敏珠的乳母心疼她,却不敢上前来扶,只得有些焦急的望着她看。

“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我当你心里该是清楚的,哪知你全然不顾,胆大包天,当着贵妃的面,连皇上也敢编排。”

当初魏敏珠与小儿子的婚事,其实岐王妃是十分不满的。

魏敏珠当年在画坊与傅明华积怨,稍加打听便听着了。

当初还曾说崔贵妃有意于她,此后却再没提及过,只是那时柱国公府魏夫人走了长公主的路子,求仙容长公主进宫见了太后,太后才起义牵了这条线,最后才受嘉安帝下旨赐婚的。

岐王妃也想着小儿子毕竟又不承爵,魏敏珠进了王府想也惹不出什么麻烦来,她又在魏敏珠未入王府时瞧过她几回,也见着是个规矩懂事的,实在没想到她见了傅明华会是这个样子的。

“你打量着我心里不知你卖的是什么关子,便拿我当傻子呢。”

她冷笑着牵衣领,这话一说出口,魏敏珠顿时大惊失色,也顾不得惧怕,自然也是不敢承认,忙就赌天发誓:“我不敢,母亲请听我说…”

她跪了挪上前几步,想去抱岐王妃的腿,岐王妃却后退了几步,避开了她的手臂:“我今日就将话与你点醒了,秦王妃如何,也轮不到你来嫉妒…”

“真的没有!”她说得斩钉截铁,此时骇得心都要跳了出来,浑身血液仿佛全要冲往脑袋似的,让魏敏珠伸出去的手在半空中一颤一颤的:“当初我的表叔温勖任的是幽州刺史,却遭秦王算计,而失了刺史之位,父亲兵部一职又遭秦王顶替,我数次见母亲不大开心,才心生不快,我错了。”

她仰下头来,冷静之后,面对岐王妃阴冷的目光,魏敏珠便知道自已是绝不能认了岐王妃所说的‘嫉妒’。

宁肯大逆不道直说自己恨的是秦王,也比说自己是恨傅明华下场好得多。

她将来要在岐王府过活,至今还没有子嗣,与丈夫之间关系也并不是那么亲和。

若她恨的是秦王,最多不过岐王妃恨她胆大包天,教育她一番,将来冷落她一些,也比在岐王妃心里,儿媳惦记着秦王要好得多。

岐王妃的眼神便幽深了,看了她半晌,看得魏敏珠浑身直抖了,才冷笑了一声:“你好大的胆子!”

这话一说出口,魏敏珠心里便长舒了一口气,看来这一关是渡过了。

“岐王府向来不掺合政事,你既然已经嫁了人,就不该再这样管娘家的事,免得为婆家惹来大祸。”

魏敏珠眼泪这才不停的往下流,忍了心中的酸楚,轻声应是。

“今日且是给你一个教训,将来如果再不知轻重…”

岐王妃话还没说完,魏敏珠便连连摇头:“绝对不敢了!”

两人沉默半晌,岐王妃才叹了口气:“起来吧。”

说了也不肯再看她,只听到‘西西索索’衣裳拖在地上的响声,岐王妃眼中露厌恶之色,这才自顾自转头往另一边走。

她这幅模样,自然是不能进大殿的,需要收整一番才成。

下人将魏敏珠扶到了一侧,东净里岐王妃身边侍候的婆子替她整了衣冠,小声的问:“您就相信了?”婆子指的是魏敏珠之前的话。

“她还不是十分的蠢。”岐王妃闭着眼睛,脸上露出烦燥之色来。

魏敏珠说的话她当然不信,不过不管信不信,魏敏珠既然还知道遮羞,人也不是蠢到没救,冷静下来还知道话要怎么说,自己也得顺着这话圆下去才是。

“不然能怎么办?活活打死她吗?”

这桩婚事是嘉安帝所赐,若是魏敏珠有个好歹,不是不给皇上脸面吗?

更何况木已成舟,岐王妃也希望儿子好好的,并不希望他颜面受挫,将来与魏敏珠吵吵闹闹过一辈子,心中郁郁,不得安宁。

她叹了口气:“所以也只有这样了,只盼经此一事,她真的学聪明,与韫儿好好的过,生个一儿半女,只要我韫儿好,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装着不懂得了。”

婆子替她捏了捏肩,也小声道:

“只盼您的一片苦心,晚辈都能知道。”

“将来皇上封了韫儿,两人出府单过,也用不着我来操心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挑衅

依大唐律例,她长子承爵,将来继承王府,次子顶多封个郡王,一代一代没下去,最多不过五代便与皇室没什么干系了,除非有什么顶天的作为,能得重用。

不过依燕韫温和无争的性情,怕是很难了。

两人说了些话,长空殿里,崔贵妃拉了傅明华的手,冲她小声道:“岐王妃的脸色有些难看,我与她也算是认识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她这个样子。”

话里有些幸灾乐祸的模样。

刚刚魏敏珠说的话,事实上半点儿都没有使傅明华难受,她想要挑拨离间,可在傅明华眼里,却觉得魏敏珠着实可笑。

她也没有要教训魏敏珠的意思,事实上岐王妃怕是会好好教训她的。

“她跟你说了些什么,将你都说笑了?”

崔贵妃想起之前傅明华的笑容,不由问了一句。

傅明华便忍俊不禁,将先前的事说了,崔贵妃也不由笑了起来。

二人窃窃私语,倒引得坐在对面的燕追频频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姚释有些无奈:“王爷…”

他与徐子升正与燕追说话,他却心不在焉。

燕追头也不回,淡声道:“只管说就是,我在听。”

姚释知他哪怕分了心,自己几人说的话必也是听进他耳朵里的,但此时哪里还说得下去,这里也不是好说话的地方,便匆匆停了。

两人只是燕追幕府,虽说嘉安帝允了燕追设文学馆后,姚释与徐子升两人也算是有了官品,但那官品并不高,因此坐在燕追身后,他不回头,几人说话便并不大方便。

徐子升对于燕追举动倒并不诧异,他曾在几年前岳阳楼时,见过尚未成婚的燕追与傅明华一面。

当时两人神态亲昵,燕追看傅明华目光中的神色,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这两夫妻婚后恩爱,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姚释转头看着徐子升,含笑着问:

“子升年岁不小了,据说在江陵时,时常出没于世族高门,还曾在江洲谢氏族学求学过一些时间。”

徐子升一张白净的脸听了姚释这话,顿时涨得通红,拱手道:“幸得太守张大人看重,又得宇文族长、谢大爷不弃,确实是受了些指点。”

姚释问话,自然不仅是如此而已,他沉吟片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听说你与谢家二爷利亨的小娘子曾有过白头之约?”

徐子升脸就更红,他如此聪慧,早猜出了姚释话中之意,犹豫半晌,面对姚释目光,硬着头皮就道:“承蒙谢大爷看重…”

他默认了这个意思,姚释眉头便微不可察的轻轻皱了皱,紧接着笑道:“既谢家有此意,便再唤不得谢大爷了。”

徐子升低声道:“您教训得是。”

姚释心里却在想着,实在是麻烦。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帝心至此已经十分明朗,嘉安帝与燕追除世家的心很是坚定。

一些残存世家余党暂且不提,四姓之中,阴氏仍抱持着制武器、盔甲,自守一方。

祝氏亦是养殖战马,富而不显。

崔家有个崔贵妃在宫里,唯独谢家,目前看来只是清贵,贵而不贵,雅而不俗。

朝中无人,也不行商。

谢氏子弟结交的是江陵读书人,名声极响。

在江陵一带,不少学子甚至对谢家较官府更为尊重。

这样一个世族,看似不显,实则较其余三姓来说,更为难以对付。

朝中治国的文臣,除了以山东士族崔氏牢牢抱团之外,江南谢家交好的人脉中,朝里便占了半数有多。

而随着这几年山东士族逐渐的不成气候,太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后,山东士族的影响力在朝中也渐渐减弱。

朝廷的意图耐人寻味,在崔氏、阴氏都在寻求突破契机,就连兰陵萧氏也不能免俗,选了四皇子,准备为将来一博的时候,谢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韬光养晦了。

谢氏的名声地位,在四姓之中向来居于首。

传承久远,又是清贵,谢氏女的地位之高,就是皇帝要娶也不见得能如愿以偿。

是以当初的傅其弦娶了傅明华的生母,才会使得大唐中人那样震撼及羡慕。

反倒是当初崔氏送崔贵妃入洛阳也好,或是后来定国公府薛家娶了阴氏嫡女也罢,都并没有当初谢氏的下嫁给人带来震撼大。

谢氏的小娘子如此金贵,谢大爷却愿将本家小娘子嫁给徐子升这样一个没有功名的白身。

姚释闭了闭眼,谢家如此做派,实在是大大出乎了人意料之外。

徐子升的默认,使他觉得谢氏实在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拘出身地位,却看重女婿人品、才学,这样的谢家,将来要怎么样对付才好?

徐子升有才,燕追十分看重他,他与谢家又有这样的关系,娶了谢氏小娘子之后,他对江洲谢氏必定感激万分,忠心耿耿。

秦王妃的母亲又出自江洲,谢家不知不觉间,看似什么也没做,却布了一张结实的网啊!

他深呼了一口气,脑海里想起谢家大爷那极具名士风范的模样。他曾与谢大爷来往过,年轻时候也曾游历至江洲,是谢府的座上客,对谢大爷印象颇佳。

但更值得姚释注意的,却是谢家那位赵国太夫人崔氏。

相比起谢大爷名声在外,赵国太夫人才是真正睿智而聪明的人。

谢家这样一个宠然大物,能在新唐这样的环境中举步维艰走到如今,那位至今七十高寿的太夫人怕是功不可没。

不过现今燕追娶的是傅明华,这位小娘子之聪慧,并不在寻常男人之下,兴许谢家之事,另有转机也说不定。

姚释心里装着事,面上却是谈笑风声。

与徐子升又说了两句话,姚释眼角余光就看到有人朝燕追这边走了过来,他挺直了身体,手放在桌子上,整个人气势顿时就变了。

若说之前的姚释还如温和的学者,儒雅而又温文,此时他虽然仍是带笑,但眼神锐利,整个人却是蓄势待发。

第四百章 自取

徐子升抿了抿唇,收敛了脸上的笑,回头去看,就见到忠信郡王朝燕追这边走了过来。

忠信郡王年近五旬,身高七尺,身材壮硕,留了钢刺一般的须髯,面皮微白。

他走到燕追桌案前时,深深看了燕追一眼,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