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明微,她眼圈先红了,上前抱着便哭:“阿瑜,可怜的阿瑜!这么多年没见,居然就见不到了。这孩子长得多像你啊!”

明微不喜欢跟人靠得太近,可是她哭得这样真心诚意,不免也有些伤心。

童嬷嬷说,母亲还没出嫁时,多赖长嫂照顾,姑嫂感情很好,看来是真的。

哭了一阵,纪大夫人收了眼泪,柔声跟她说话:“舅妈没吓坏你吧?实是多年不见你的母亲,想得厉害,偏偏又见不到了…好孩子,你们家的事,你大表哥已经在信里说过了,以后安心在这里住着。就是家里狭小,比不得你家,别嫌弃…”

明微笑道:“我如今无家可归,舅妈肯收容我,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

“好好。”纪大夫人拍拍她的手,“你一路辛苦,先坐着休息,舅妈给你做好吃的去。”

说着,风风火火地走了。

多福有点纳闷:“小姐。”

“嗯?”

“舅老爷家,好像很不一样呢!”

明微笑了:“这不一样,好不好啊?”

多福道:“感觉…好像挺好的。舅夫人很慈爱,少夫人也很好相处。”

到了傍晚,纪大老爷回来了。

他的样子,和明微想像中差不多。

四十来岁,和纪凌一般身材清瘦,形貌和明三夫人有几分相似,是以显得更俊朗一些。行走间大袖飘飘,一身文气。

看到明微,他虽然不像纪大夫人那样激动,却也红了眼眶,半天没有出声。

过了会儿,将泪意忍回去,才与她说话,先问明三夫人生前的事,又问明家的情况。

明微一一答了。

纪大老爷温言道:“你安心住着,你家的事,舅舅叫你表哥帮忙打听。圣上宽和,很可能宽待妇孺,不要太担心。”

明微应是。

纪大老爷默了默,又道:“还记得你小时候,与旁的孩子不同,没想到你有这样的福缘,多年的病就这样好了。这也是好人有好报,往后多给你娘上几柱香,叫她保佑你一生平顺。”

被他这么一说,明微眼圈微红。

纪大老爷又道:“听说你把你娘的骨灰带过来了,这样很好。明家既然待她不好,那就回来。将来你与小五成了婚,与她供奉香火就是。”

明微称是。

这婚事她自然不想要,不过眼下氛围不对,就先不提了。

眼看天快黑了,纪大老爷往门口看了好几回,问儿媳:“小五呢?怎么这么晚还不回来?”

董氏无奈:“儿媳已经叫人去找他了,只是小叔他…”

纪大老爷眉头大皱:“不是早说了,今天他表妹来,要早点回来吗?”

董氏不好答话。

纪凌抱着女儿进来,道:“爹,小五那性子,你又不是知道。别管他了,咱们用饭吧!”

说罢,鼓动女儿去找爷爷。

纪大老爷被孙女奶声奶气喊两句,气不下去了,便道:“那就用饭吧。”

这顿饭明微吃得很开心。

不用分席,就是一家子坐在一起用饭。

纪大夫人的手艺很好,是东宁的风味。

用过饭,董氏带她去安顿。

“这屋子是你两位表姐没出阁时住的,两间打通了,你看合不合意?就是要委屈你的丫鬟了,没有另外的屋子。”

多福忙道:“少夫人客气了,奴婢一直跟着小姐,不需要另外的屋子。”

董氏含笑:“不嫌怠慢就好。”

明微站在屋里,看着摆设,心里颇动容。

纪家的宅子多小,她是亲眼看到的。纪凌已经成了亲,也不过住了一间厢房,分给她的却是两间打通的屋子。

屋中陈设并不华丽,却很是细致。从帐子颜色,到镜台,全都细心挑选过。

外边隔出来的书房,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一应俱全。

董氏看她盯着琴棋等物,便道:“这琴是你表姐以前用的,有些旧了,但一直很爱惜,索性就拿来给你当个摆设。这棋盘是你大表哥淘来的,说是前朝的旧物,不过我看他是给人骗了。”说着掩唇一笑。

明微伸手叩了叩棋盘,也笑道:“肯定不是前朝的,不过确实是上好的桐木。”

董氏讶然:“表妹你还懂这个?”

明微道:“只是见过。”

董氏眼里是不加掩饰的赞叹:“没见面时,想了千百遍表妹是何等样子,现下见了,方知怎么想像都不如真的。看着表妹,不难想象姑母先前是何等人物,遗憾不得一见…”

明微被她勾起些微伤感,默默看着棋盘出神。

董氏忙道:“瞧我,说这个干什么?表妹现在这样好,姑母在天之灵,也会开心的。”

明微笑着点点头。

看到纪家这样,她忍不住想,如果明三夫人活着,如果她能回到纪家,该多好啊!

可惜事不从人愿。

董氏又陪她说了一些话,见她困倦了,便告辞了。

刚到京城的这一晚,明微心情平静而又伤感,没心思再看什么,便与多福早早收拾了睡下。

一直到睡前,她都没听到那位五表哥回来的消息。

半夜,万籁俱寂。

纪家的门早已闩上了,有人晃晃悠悠爬上墙头,抬头看到一轮明月,又不想下来了,干脆坐在那里吟诗。

“海上生明月…”

明微睡到一半,忽然醒过来。她披上衣服出了房间,正好看到有个人在月下发疯…

162章月下

这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一身青袍,看样子似乎是某个书院的制式。

因坐在墙头,看不出身高,只隐约分辨出体形修长。

明微一见,便知这就是一直没露面的五表哥了。

这位纪五公子的样貌,似乎更像父亲一些,生得清秀斯文。

明微对长相不敏感,只一扫而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他歪头顿了一下,继续吟道,“忽然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邻家的窗子忽然打开了,“啪”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打过来,砸在他的后背上。

随后响起喝骂声:“纪小五,你半夜发什么疯?吵着人睡觉了!”

骑在墙头的少年扭头冲隔壁喊:“戚大嫂,这大好的晚上,睡什么觉啊!来来来,一起看月亮!”

这话换个年纪再大点的男人讲,便是调戏了。偏他生得好,哪怕言语放肆些,只有少年郎的轻狂无羁,全无猥琐之态。

那戚大嫂被他气乐了:“老娘要看月亮用得着跟你看?再不滚回去睡觉,小心明儿你哥和你爹一起打你!”

说罢,重重关上窗户。

“唉!”少年叹了口气,继续吟道,“如此良辰如此夜,为谁…”

后面半句话还没说出来,他便看到了院中花架下孑然独立的少女,顿时脱口而出:“还真有人风露立中宵啊?”

今夜月圆,照得庭院里明亮如水。他清楚地看到,少女身姿婉约,脸庞明丽得不似真人,一身单薄的素衣,在夜风拂动下,仿佛下一刻就会飞仙而去。

“啊,仙子?”他困惑地挠了挠头,“难道仙人看我心诚,特来指点我吗?”

说着,低头问明微:“仙子怎么称呼?可是来教我仙术的?”

明微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遇到自己的“未婚夫”。

看着眼前的纪小五,她想起了小师弟。

他们俩并不相像,这纪小五一副年少轻狂的样子,小师弟却是再老实不过的性子。

不过,小师弟第一回遇到他们,也是这样拽着师父的袖子问的:“你是仙人吗?能不能教我仙术?”

忆起旧事的明微低眉一笑,见纪小五一副看呆的样子,心情甚好,便道:“法不可轻传,你真想学,得经过考验才行。”

纪小五兴致勃勃:“什么考验?说来听听。”语气十分自信。

明微含笑:“这个再说。我先问你,紫薇斗数,六爻起卦,天罡地煞,吉凶问卜,这些你都懂吗?”

纪小五摆摆手:“这些学过了,没什么意思。”

“那你想学什么?”

“仙术啊!”他的眼睛亮晶晶。

“比如?”

“比如折草为人马,一日行千里。”这些都是志异小说里写的异术。

明微含笑:“一日行千里有点夸张了,折草为人马,还是能做到的。”

“真的?”纪小五催促,“给我看看。”

明微抬头看看,从花架上折了根枝叶下来,打了几个结,弄出人的形状,然后以法力在上面虚画了个符,往院里一扔。

纪小五眨了下眼:“马呢?”

“你看好了。”

她说罢,枝叶中的两根抽了几下,仿佛腿一般扭动。

“啊!”纪小五瞪大眼,看着那枝叶歪歪扭扭地站起来,仿佛醉酒的人一般,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真的可以折草为人马啊!”他激动不已,“仙子,教教我吧!”

明微笑而不语。

纪小五突然醒悟过来:“哦,先前说考验是吧?你只管说,我便是赴汤蹈火也会做到!”

明微点点头,左右看了看,拿起一根遗落在花架下的麻绳。

只见她一抖手,麻绳飞上半空,笔直地挂在他身前。

纪小五伸手拉了拉,发现拉不动。

他困惑地仰起头,看着空荡荡的夜空:“它系在哪里?”

明微道:“要是让你看出来,还叫仙术吗?”

纪小五想了想,点头:“有道理。我的考验呢?是什么?”

明微指着麻绳:“你顺着绳爬上去,看看上面有什么。如果能够顺利回来,就算通过考验了。”

“可以爬上去吗?”纪小五兴致更浓,“难道能上天?哈哈哈,那岂不是可以看看天上是不是有玉帝王母?顺便偷颗老君的仙丹,再去拐个仙女回来。”

明微只笑:“你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好好好,我上去,等着!”他拉了下绳子,确定很牢靠,便脱了外面宽大的袍子,抓着绳子往上爬。

这绳子好长啊!不知道连到哪里去,他往上爬了一会儿,眼看下面的宅子越来越小,很快爬到了云里。

“原来这就是上天的感觉,哈哈哈,有意思。”纪小五继续往上爬。

可是,他爬了好久,经过一层又一层的云,都没爬到顶。

“怎么这么久都没爬到?要是天亮了,被爹娘发现怎么办?可是爬了好久才爬到这里…”

他想了想,决定继续往上爬。好不容易有这么玄妙的经历,怎么能放弃呢?说不定真让他爬到天上了,到时候…

纪小五越想越是美滋滋,已经感到疲累的手脚,又重新生出力气。

明微看他这样,笑了笑,回屋去了。

就在纪小五爬上墙头的时候,隔不远的厢房里,纪凌被妻子推醒:“小五回来了!”

纪凌这些天一刻不停地赶路,困倦得很,只嗯了一声,含含糊糊地道:“他回来就回来,不用理他。”

翻了个身继续睡。

董氏拍了他一下:“他自己发疯就算了,现下表妹在家呢,大半夜的还不吵着人?”

纪凌已经迷糊了,没应声。

董氏没办法,听外头好像没动静了,想着小五应该是发够疯了?

谁知道,纪凌迷糊了一会儿,又醒过神来:“对哦,表妹还在呢!也不知道小五会不会闹出格。”

说着,揉了揉脸,爬起来披衣穿鞋。

董氏也起来点了灯。

夫妻俩提着灯笼出来,绕到纪小五惯常爬墙的位置,没看到人。

“回去睡了吧?”纪凌打了个呵欠,“咱们也回吧。”

董氏突然拽他袖子:“你看!”

纪凌顺她所指看去,就见搭得高高的花架上挂了根绳,有个人抓着绳索吭哧吭哧地爬。爬也就算了,他还一直原地爬,手脚往上挪一挪又往下滑,活像一只被装在滚筒里的老鼠,怎么跑都在原地。

“纪小五!”一声大喊,打破了夜晚的平静。

163章皇宫

多福被喊声惊醒,习惯地喊了声:“小姐?”

明微从外间进来,解下衣袍:“嗯?”

“您去哪了?”

“起夜。”明微面不改色地说完,躺回床上。

多福哦了一声,躺回去。又听外面似乎有人说话:“外面怎么了?”

明微淡定地回道:“应该是五表哥回来了吧?我听到有人喊了声纪小五。”

“这样啊!”多福想了想,忍不住道,“小姐,五公子好像有点…那什么,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明微无声笑了笑:“没规矩?少年人嘛,不服管教,也是常有的事。”

多福有点摸不透她的心思了,便问:“小姐觉得没什么?那这桩婚事,小姐打算认下来?”

她们主仆历经波折,就连自己的来历,多福都清楚,明微便不瞒她:“婚事我自然不想要。不过,舅舅先前都没有不认,我怎么好一来就悔婚?先看看吧,或许这位五表哥,自己也不想要婚事呢?”

多福由衷道:“小姐这样好,五公子怎么会不想要呢?先前那样闹,也是没见过小姐。”

明微含笑:“婚姻之事,说来复杂,不是对方好就行。我看这位五表哥,应该是真的不想要婚事。”

多福还想再说,她已闭上眼:“睡吧。我们才到京城,明天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与她同行回京的杨殊与蒋文峰,此刻还没睡。

云京皇宫中,当今理政的明光殿内,到了深夜还灯火通明。

北齐国君,谥号文帝的那位,坐在正中,一边翻看着卷宗,一边听蒋文峰禀报此行的收获。

皇帝今年四十六岁,正是一个帝王权力最鼎峰的时期。

他是太祖元后所出的幼子,正好出生于太祖登基的那一年。

相比起几位年长的兄长,不曾见过动荡,生来便已承平。

正因为如此,他虽然受宠,与父亲之间却少了一份同甘共苦的亲近。

上有三位兄长,谁都没想到,最后坐上宝座的,竟然会是他。

可见人再强,都强不过命。

“好了。”听着听着,皇帝抬了抬手。

蒋文峰停下禀报,等候圣意。

皇帝捏了捏眉心,带着几分倦意道:“既然证据确凿,写了奏章递上来就是。”

蒋文峰恭声:“是。”

“天色已晚,蒋卿一路劳累,还不曾回家吧?先回去歇息,明日再理不迟。”

蒋文峰躬身下拜:“谢圣上体恤,臣就先告退了。”

皇帝摆摆手,吩咐身边大太监万大宝:“送蒋卿出宫。”

蒋文峰随万大宝出了明光殿,正好看到几个内侍提着食盒鱼贯而来。

看到他们,领头的太监笑着行礼:“万公公,蒋大人。”

万大宝看到对方,也露出笑来:“是崔公公啊,可是贵妃有事?”

蒋文峰常在皇宫行走,认得这位是裴贵妃身边的崔顺,这大半夜的过来,大概给皇帝送夜宵来的。

果然,崔顺道:“娘娘担心陛下,故而命奴婢送夜宵过来。”

万大宝含笑:“陛下与三公子在里边呢,你叫人通传就是。”

崔顺谢过,又问:“蒋大人这是要出宫?”

蒋文峰点头称是。

崔顺就道:“蒋大人辛苦了,娘娘备的夜宵也有大人一份。既然大人要走,不如一并带走吧?如此方不负娘娘美意。”

蒋文峰含笑谢过:“既如此,本官却之不恭了,还请公公代为向贵妃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