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

他们都知道苗书生不是爱吹牛的人,他差不多,那就是真差不多了。

这话说得众书生心痒痒。

“难道,真的是见色起意吧?”

“不至于吧?没听说圣上有这方面的毛病啊!”

“以前也说不准吧?毕竟圣上将将二十…”

“也对。”

汪书生又插嘴:“还有件事,你们怕是不知道。这个异人,是文山侯引荐的。”

“什么?他家不是已经有宸妃了吗?还引荐…这是分自家的宠?”

“说不准是看出圣上的隐疾,刻意投其所好呢?”

众人忿忿,声讨起文山侯来。

圣上最宠宸妃,他们还嫌不够?常家这是要祸乱朝纲啊!

书生们喝了一会儿茶,便散去了。

明微一边剥着蚕豆,一边问:“两位叫我来,就是为了听这些闲话?”

那两人对视一眼,唐熙开口道:“回京听说这事,我便进宫见圣上去了,恰巧见了那位杨公子一面…”

听得杨公子三个字,明微眉头跳了跳。

虽说天下姓杨的人很多,但对她而言,杨公子只代表一个人。

“怎么?”

“那位杨公子,据说是玄武山掌门的外孙,名云飞。玄武山明七小姐想必听过?”

明微点点头:“玄武山历来有神算之名,他家擅长相术。不过这个杨公子,我倒没听闻。”

唐劭道:“我去查了,玄武山掌门确实有个外孙,自小随他长大,年纪也对得上。”

明微挑了下眉:“所以呢?你们该不会想让我去探探他的底吧?”

唐劭淡淡道:“明七小姐为难吗?”

“倒是不为难。”明微吃掉那颗剥好的蚕豆,不免想起杨殊来。他要是在的话,肯定剥好了给她。在一处的时候没觉得怎样,离开了才知道有多好。“只不过,玄武山在北齐,这位杨公子显然是个齐人,你们不担心我跟他合谋?”

唐熙含笑:“玄门中人,不见得乐意掺和这些事。再说,我们相信明七小姐的人品。”

“可别。”明微摆手,“十爷这样说,我会不好意思坑你的。”

唐熙只是笑。

等他们说完了,唐劭才接过话头:“明七小姐先前说了那么多,也到了该给我们展示诚意的时候了。不然,我们不是只有你一个选择。”

明微拍拍手,抖掉碎屑:“既然是二公子给的考题,那少不得要认真做一做了。”

唐劭点点头:“几日后,东知寺有一场辩经大会,圣上如今热衷给那位挣名气,定然会出席。明七小姐准备一下。”

“好。”

事情说定,唐劭仍旧领着明微回去,唐熙继续上差。

临走前,明微摸了把花生,回马车上继续剥着吃。

唐劭看了她好一会儿,说道:“明七小姐这么个吃法,倒像是在唐家吃不饱饭似的。”

明微笑了两声:“二公子终于主动与我说话了?”

唐劭拧眉道:“我什么时候不主动与你说话了?今日难道不是我主动去寻你的?”

“这是有正事,你非来不可,不叫主动。”明微说,“确切地说,自从来了南安,二公子就格外冷淡,不禁让我觉得奇怪。莫非是我这一路得罪了二公子?”

唐劭沉默良久,才道:“没有,只是南安人多眼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传出风言风语,还是避避嫌比较好。”

“哦。”明微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问,“这是大夫人的话吧?”

唐劭终于露出诧异的神情。

他什么也没说,而明微在唐府也没什么消息途径,哪里得知的?

“这很好猜啊!”明微道,“能让二公子放在心上的,只有唐家几位长辈的话。国公爷忙得很,且男人没那么细心,你又吃不了亏,他不会多此一举吩咐的。至于老夫人,目前担心的是十爷吧?应该想不到二公子身上。那么,就只有大夫人了。”

“…”

“对了,金道长呢?来了南安就没见到他,到哪里去了?”

唐劭道:“…天天与纪公子出门,大约是走街串巷寻美食吧?”

明微失笑:“我还怕表哥无聊,有金道长作伴也好。”

两人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国公府就到了,二人分头回去不提。

皇宫。

杨殊与常正明说说笑笑,走到贤明殿时,看到天成帝的贴身内侍站在门外,旁边还多了几个明显不是禁军的侍卫。

常正明一下收了笑,拉住他。

“常兄,怎么了?”

常正明压低声音:“那是代国公的侍卫,定是他在里面,我们等一等。”

“哦。”

代国公唐靖出来得很快,离开时瞟了杨殊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带着自己的侍卫扬长而去。

在代国公眼里,杨殊再得宠也是无关紧要的人,根本无需在意。

二人进入贤明殿,天成帝单手支颐,靠在书桌上戳着不倒翁玩耍。

“圣上。”

听得声音,他抬头懒洋洋看了一眼:“你们来啦!”

虽然面上看不出来,常正明却知,他心情不好就会戳这个摆件。明明之前叫他们来的时候,兴致勃勃的,却不知代国公说了什么,让皇帝陛下转换了心情。

常正明耐心地等了会儿,天成帝终于玩够了,幽幽道:“朕连这个不倒翁都不如啊!代国公一指戳过来,就得乖乖躺倒。”

669章下落

常正明正想安慰两句,哪知耳边就听到了“嗤”的一声。

一回头,瞧见杨殊笑得前仰后合。

“杨兄!”常正明有点生气,没看见陛下心情不好吗?他这样笑是干什么?

“抱歉,抱歉。”杨殊摆摆手,“圣上这比方太有意思了,忍不住想笑。”

常正明绷着脸,刚想说话,就被他截了去。

“圣上,想让不倒翁倒下,也挺容易的。”他一点也不见外走到御书案旁,从皇帝手里拿过那个不倒

“哦?需要用什么法术吗?”从来没有人跟天成帝说过个,他十分好奇。

“不用,很简单的。”杨殊摸索了一会儿,用力从中间掰开,然后从书案上找到一块闲章,问天成帝,“圣上,这个能用吗?”

天成帝不在意地挥挥手:“你用吧!”一眨不眨地盯着看。

杨殊将闲章塞进去,重新把不倒翁合拢,用力一按,扣好。

“圣上,您再看。”他伸手一戳,不倒翁应声而倒。

天成帝震惊了:“只是塞进去一件东西,怎么就倒了?”

杨殊笑道:“它之所以不倒,是因为上轻下重。只要让它的上面也重起来,就倒了。”

天成帝沉默半晌,许久才幽幽道:“原来不一定要拿走,有时候给予也会要人命。”

杨殊道:“我小时候这样玩,被骂了一顿,要是当时能像圣上这样说出道理来,一定不会挨骂了。”

天成帝笑了起来,心里郁闷一扫而空:“朕只是随便说说。哎,正明,你站那边干什么?过来啊。”

常正明摸了摸快掉下来的下巴,看着杨殊心情复杂。

以往圣上心情不好,自己总要费尽口舌,才能开解一二,这位杨公子倒好,随便两句话,就让圣上转怒为喜,真不是好事还是坏事…

“您心情不好,是代国公说了什么吗?他们唐家是不是又想出什么招来了?”

天成帝道:“还能说什么?那些大事,都到不了朕的手里。代国公就是来说一句,他们唐家抓了个北齐的贵人。”

杨殊听得这句,心口一跳,状似不经意地问:“有北齐的贵人来楚国了?这不是找死吗?”

“人家不是自己来的,是被抓来的。”天成帝谈兴颇浓,主动说,“说来稀奇,那位身份很特殊,是齐国一个亲王的未婚妻。真是可惜了,好好一个名门闺秀,流落异国,这下回不去了。”

杨殊心口狂跳,嘴上道:“唐家要抓抓个亲王啊,抓亲王的未婚妻有什么用?”

“谁说不是呢?”天成帝道,“都还没成婚,人家换个未婚妻就是了。不然换点赎金?可这身份分量太轻,也换不了多少啊!”

整个齐国的亲王数得着,有未婚妻的就他一个。杨殊百分百肯定,天成帝说的这个便是明微了。

谢天谢地,她好好的没出事。

杨殊心中定了定,笑道:“代国公跑来说这个干什么?难不成要送给圣上吗?也是,这样的身份,留在唐家不大好。”

天成帝冷笑一声:“唐家在乎什么?他就是来打个招呼的。说北齐一点风声也没有,怕是根本不在乎,所以这女子他就随意处置了。呵,别是看上了人家姑娘,想纳个妾。”

杨殊闻言紧张起来:“代国公不是这样的人吧?没听说他好女色。”

“纳个妾又不是多大的事,哪里就好色了。”天成帝没意思起来,转头问常正明,“正明,东知寺的辩经大会还有几天?”

他们俩的对话,杨殊没心思去听了。

他现在恨不得飞去唐家,把明微找出来,马上回北齐成亲!

不行不行,他劝自己忍耐。

这里是南安,得想个万无一失的法子才行。

后面天成帝说了什么,他没细听,一颗心早就飞到宫外去了。

好不容易应付完皇帝,出宫的时候,常正明交代了许多话,却见他心不在焉,不禁问道:“杨兄,你有什么心事吗?”

杨殊叹了口气:“方才圣上说到那齐国王妃的事,叫我想起自己来,不免忧虑。”

常正明奇了:“你有什么好忧虑的?”

“圣上说,那女子回不了齐国了。像她这样流落异国,便是回去,肯定会被人疑心。那么我呢?将来回去的话,会不会也…”

天成帝正用得着他,常正明哪能让他起意离开,忙道:“杨兄这就忧虑过了,你与她怎么一样?她是女子,被人疑心失节,几乎断了生路。可你不是啊,对男子而言,建功立业才是根本。若是你能在楚国成就一番功业,谁能说你的不是?说不定你的家人旧友,将来还会来投靠你呢!”

杨殊若有所思:“常兄这样说,也有道理…”

“你放心,”常正明安抚他,“圣上这般喜欢你,还愁前程?东知寺辩经大会一开,圣上便会全力助你上位。到那时,你名扬南楚,圣上便可给封号…”

他将未来描述得花团锦簇,杨殊不禁喜笑颜开,谦虚地说:“常兄太看得起小弟了,我这点本事,还差得远呢!就怕到时候丢了圣上的脸。”

“别怕,你的本事,我们都看得到。南楚哪有什么人,能跟你比?”

杨殊露出既自得又克制的表情,藏着那么一丝向往:“但愿如此。”

出了宫,两人各回各家。

杨殊进门,给了多福一个眼色。

不多时,四人齐聚一堂。

“找到她了。”杨殊说。

多福大喜:“真的?公子,我家小姐在哪?”

“在代国公府。”杨殊看向侯良,“老侯,你明天想办法去代国公府探一探,打听一下。”

侯良连连点头:“小的明白。”

杨殊又吩咐阿玄:“城外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吧?要随时能动。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脱身离开。”

阿玄应声:“公子放心。属下早就吩咐好了,只要找到明姑娘和阿绾,马上就能走。”

多福着急:“那我呢?公子,我做什么?”

“你什么也不用做。”杨殊说,“等着接你家小姐就是。”

“可是…”

“多福,你要忍一忍。”杨殊柔声劝道,“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你得把我的身份伪装好了,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溜走。”

670章她的

几日后,东知寺辩经大会开启。

从南安到问霞山的路上,到处都是扶老携幼的百姓。

明微掀起马车的窗帘,问温秀仪:“南楚的百姓都是这么爱看热闹的?那老太太,走都走不动了,还要去看辩经。”

她指着个被孙子背着的老婆婆,老态龙钟的样子,得八十来岁了。

温秀仪坐在最里头,脸上表情仿佛去上坟:“我怎么知道?你有事不会问她们?”

被她点到的雪鹦和海燕两个,彼此对视一眼,露出个无奈的表情。

明微笑着唤道:“温小姐…”

温秀仪忽然爆发了:“什么温小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姓温,故意寒碜我吗?早都回南楚来了,小姐什么小姐?”

明微挑了下眉,若有所悟:“那你姓什么?”

“我没有姓!”温秀仪气冲冲的,“我们巫门又不是中原人,不传姓氏!”

“可石公子…”

“他叫石庆你就以为他姓石吗?不过是你们自以为是!”

明微一脸同情体谅的表情。

温秀仪更怒了:“你什么意思?”

明微诧异:“怎么了?我做什么了吗?”

“你刚才那个表情,是不是在嘲笑我?”

明微无辜极了:“你这是欲加之罪,我既没翻白眼又没哼你,怎么就嘲笑了?温小姐,你是故意找我麻烦吗?”

“你还…”

温秀仪一句话没说完,车窗被人敲了下,外头传来唐劭低沉的声音:“发生什么事了?”

不用明微说话,温秀仪闷闷地回了一句:“没事。”

唐劭没再多问,只说:“再一会儿就到了,你们忍忍。”

“哦。”

这一插话,温秀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耷拉下来。

接下来的路途,果然闭着嘴巴,什么也不说。

明微看出了什么,心想,这是被拒绝了?难怪她心情这么差了。唐二公子真是够狠心的,人家秀仪姑娘为着他,千里迢迢跑去北齐,居然说拒绝就拒绝了。其实真娶温秀仪也不错啊,这么一心一意为他…

等下,历史上他娶了谁来着?明微翻找着自己的记忆,忽然找出了什么,仿佛被雷劈了似的。

南楚佛教兴盛,寺里一年到头香火旺盛,人来人往。

今日辩经大会,更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

还好唐家有特殊待遇,车马从侧门直接入寺,不用跟人挤。

明微从下车开始,就频频看向唐劭。

唐劭被她看得一头雾水,开口问道:“明七小姐,在下有哪里不对吗?”

“没有。”明微若无其事地收回目光。

“真没有?”

“说没有就没有。”

两人对答几句,那边温秀仪“哼”了一声,飞过来一个眼刀。

就算她被拒绝了,也不能接受师兄在她面前跟别人打情骂俏。

——虽然他们俩根本就不是打情骂俏。

明微忍笑收回目光。

史料散失严重,她没看到明确的记载,但前人笔记里有带过一笔,说唐劭之子出自某公主。换句话说,他后来应该尚公主了。

真难想象,他这么个人,居然会选择尚公主。

咦,这么说起来,唐老夫人梦眼里所看到的唐劭和现在也不一样。要说现在和历史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唐熙的婚礼,因为她的插手,走向不太一样。

会不会前世唐劭和唐家还是翻脸了,所以他选择尚公主,以积累资本?

当然,看不到历史的情况下,这一切都是猜测。

辩经大会的时辰快到了,广场上人头攒动,早就挤满人了。

特意给贵客准备的几栋楼里,也挤得满满当当的。

明微坐下没一会儿,纪小五和金道长勾肩搭背的过来了。

纪小五屁颠屁颠跑过来,给了她一把炒豆子,十分殷勤的说:“表妹,这是东知寺最好吃的炒豆子,我排了两刻钟才买到的,你尝尝。”

明微笑着瞥了他一眼:“表哥好些天不见人,我还以为你早就忘了我这个表妹。南安好玩吧,是不是乐不思蜀?”

纪小五一脸严肃:“表妹,你这是说哪里话,咱们不是回不去吗?我总不能成天耷拉着脸吧?那你看着也不高兴啊!”

明微就瞥了温秀仪一眼,点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