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修染笑了,啄了她的唇一下,“我去洗漱,你吃点儿东西。”起身时又道,“等我唤你的陪嫁丫鬟进来。”

“嗯。”

过了一会儿,书凡、书文进门来,服侍着宁元娘吃了些东西,除下凤冠霞帔,换上正红色寝衣,末了又铺好床。主仆三个说了一阵子话,书文回后罩房歇息,书凡留在外间值夜。

宁元娘觉得很累,却因为忐忑不安没有困意,半倚着床头,静静地看着室内满目的喜色。

过了一会儿,蒋修染回来了,已经换了寝衣,一扫先前慵懒的意态,神清气爽的。他看到床上铺着两床被子,蹙了蹙眉,有点儿困惑——都成亲了,不是应该睡在一起么?

宁元娘看着他上了床,躺在身侧,慢吞吞的滑进锦被。

蒋修染扯了扯她被角,“过来。”

宁元娘看他一眼,是真跟他犯愁。

蒋修染把被子丢到一旁,到了她那边,将她搂到怀里,抵着她的额头,“分开睡像什么样子。”

宁元娘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好笑地拍拍她发僵的身形,“像根小木头似的。”

“…”宁元娘想着,这一晚不知要听他说多少打趣自己的话,全程忍着吧。

“别怕。”蒋修染看得出,她既紧张又羞赧,不好生安抚可不行,“我又不是凶神恶煞,盼这一日盼了这些年,如愿了岂能不知福,往后自然要好生照顾你。你呢,日后就是这家里的主母了,想怎样就怎样。那些乱七八糟的亲戚要是过来,愿意理的就见见,不愿意理的直接跟阿东他们说,他们以后归你管。”

“嗯。”宁元娘点头应着,之后才问道,“府里好生安静,下人们都轻手轻脚的。要是我带来的丫鬟喧闹些,你不会生气吧?”

蒋修染笑了起来,“袭少锋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说这儿像是乱坟岗一样,是太静了。是我养伤的时候,听不得人喧哗,让他们都把自己当哑巴。后来好了,他们已经成了习惯,有时候我也嫌闷,可是没法子,总不能再发话让他们有点儿人气。”

宁元娘不由失笑,“其实四哥以前也是不喜下人吵闹,但是没到这地步——”说着就意识到了一件事,“嗳,你往后别总唤四哥的名讳,要跟着我唤四哥才行。”

蒋修染微微扬眉,“不能从蒋家那边论么?要是从那边论——”

“不。”宁元娘抬眼看着他,“你早跟蒋家没关系了,谁不知道啊,再说了…不行不行,四哥四嫂才不会答应呢。”

“那我也不能从你这儿论。”蒋修染凝住她明眸,唇角带着点儿坏笑翘了起来,“除非,你对我好点儿。”

宁元娘又接不上话了,眼睑微垂,便看到了他寝衣领口不知何时敞开了,现出坚实的胸膛,脸就又烧起来。

他的手则在此刻沿着她肩头缓缓下滑,扣住了她纤腰,唇摩挲着她的脸颊、唇角,末了微一偏头,捕获她嫣红的唇瓣。

只隔着单薄的衣衫,这亲吻很快融入了情慾,再至如火如荼。

他要她,以前想要她与自己朝夕相对,而此刻则想要她成为自己的人。

宁元娘一直都知道,不论是为何,他想娶她,也慢慢地开始觉得他有他的不易。更清楚的是,女子花烛夜要经历什么。

他是情之所至。

她则是将这当做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仪式。因着这份清醒,锐痛袭来的时候,反倒能够忍耐、等待。等待这份痛楚减退。

慢慢的,她无法再保有那份清醒。

他的气息萦绕着她,他的体贴让她感动,而渐渐激烈的需索、肆意的目光则让她气息不宁,羞涩、嗔怪并存。

**

有人如意,便有人失意。

蒋修染娶妻这一日,最落寞的人当然是秦明宇。

袭朗是最清楚这一点的人之一,离开蒋修染的府邸,便改道去了秦府,经人通禀之后,到了秦明宇的书房。

秦明宇看到他,牵了牵嘴角,“方才要去找老五,刚要出门就听你来了。更好。”

袭朗径自在圆桌前落座,“好酒自然不用说,再给我弄几道菜,饿了。”

秦明宇笑着吩咐下去,转去他对面落座,“怎么得空来我这儿了?近来不是忙得晕头转向的?”

袭朗也笑,“再忙也有跟你喝酒的时间。”

“今日敞开了喝?”

“这还用说?”袭朗从小厮手里接过酒壶,亲自斟酒,随后跟他碰一碰杯,一饮而尽,之后才继续道,“咱俩可有些年头没好好儿喝过酒了。”

“还不是你毛病多,是从你从军那年开春儿吧?”秦明宇回想着,“没错,就是那年。后来到了军中,这习惯谁不知道?除了尊长,谁都不好意思劝你多喝哪怕一杯。”

“那年是家里不少乱七八糟的事儿,我好几次差点儿上当,都是喝了酒之后。”袭朗笑着解释道,“后来到了军中,也不清楚是怎么练出来的,能管住自己了,最起码喝多少都知道自己是谁,不会误事。”

“都得这样。我比你晚了三两年。”秦明宇神色有些怅惘。

他去外地的年头,等于是被祖父发落到外面的。那时祖父知道他钟情宁元娘,也知道蒋修染也钟情她。后来是蒋修染先去了外地历练,走了与袭朗相同的路。

他那会儿真是特别高兴,以为蒋修染等于是自动放弃了娶宁元娘的机会,每日在家求着祖父同意。

祖父说蒋家怎么肯答应呢?袭府老夫人又怎么肯答应呢?袭府老夫人与长房儿媳妇面和心不合,别人不知道,秦家的人还能不知道么。她不可能让与儿媳妇娘家的人嫁得好,不可能不担心儿媳妇有了人帮衬从而理直气壮地跟她斗法。再者,蒋家也是一样,有着太后时不时地照拂,又知道蒋修染的心思,便是只为着不丢人,也会阻挠你娶宁氏女。

末了,老人家有些失望地看着他,说你真是没脑子啊,蒋家那孩子是放弃么?人家是把这些都想到了,然后才放心从军去赚取功名的。

他当时听了,真如冷水浇头,也是不赞同的,说蒋家那边也会有别的顾虑,兴许巴不得我早些如愿以偿呢。

祖父没再搭理他,过了些日子就促成了他去外地历练的事儿。到底还是因着年纪渐长心存慈爱,不然,怕是早将他扔到军中了。说到底,不忍也不敢赌上他这嫡孙的性命。

他用了很久的时间,才认同了祖父的看法、安排。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蒋修染的眼光一向放得比他长远。他输了开头,所以也输到了最后。

家世、境遇不同,对很多事的态度、筹谋也就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他从来没有危机感,跟淮南王相似,可袭朗、蒋修染之类的人不同,是在逆境中成长的。

蒋修染那个人…也不容易。听说过一些是非,少年时的蒋修染,狠吃过一些苦头,在蒋家那个大家族里走到如今,简直能与袭朗成为当家人相提并论了。

袭朗看得出好友心神恍惚,是在回想着什么,也不多话打扰他,只是在他举杯时也举杯,陪着。

男人从来没有诉苦的习惯,偶尔需要的,不过是有个朋友在近前。朋友在就好,不需多说什么。

秦明宇端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那女孩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

不该想起,还是要想起。

第一次见到宁元娘,是他在袭府外院小住的时候。那天贴身小厮告诉他,袭朗的表妹来找他切磋棋艺。

表哥表妹,总是让他联想到一些暧昧。便因此心生戏谑,偷偷溜到袭朗的书房外,扒着窗户一探究竟,看到的却是一对情同兄妹的少年男女。

他看得出,袭朗对那表妹心无杂念,眼神一如看着冬儿。

也看得出,那表妹对袭朗也是如此,眼神一如冬儿看着袭朗。

两人一面对弈一面闲谈,说些家里家外的事。女孩的笑靥是那么美,美得让他心神恍惚,言谈举止又是那样的优雅大方。

是从那日之后,眼里再容不下别的女孩子。

她再去找袭朗切磋棋艺的时候,他总会无故遇到或撞见她,再往后,便是隐晦的诉诸心意、与蒋修染争端不断。

她呢,再没了初见时的笑靥,给他看的只有冷脸。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他绝不会那样莽撞。可惜不能,做过的事情,谁也不能抹去。

他如今是什么情形呢?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他占了两样。

他凝着手里的酒杯,弯唇苦笑,缓缓的将酒杯放回到桌案上,刚要说话,赵贺进来了。

赵贺低声知会袭朗:“夫人回到府里没多久,香家大姑爷家里出了点儿事情,夫人便过去了,到此刻还没回来。”

袭朗敛目思忖。钱学坤家里能出什么事呢?前段日子听赵贺提过一嘴,说钱家那些穷亲戚都来到了京城,夫人好像是有点儿看不上钱家那些人,担心自己的姐姐吃亏受苦。

按理说,香俪旋也不是好相与的人,若是到了阿芷都过去一探究竟的地步,想来事情不小。

可也不需担心,阿芷现在有自己的人了——自产前就跟夏家要了百名护卫,平日里的大事小情都不知会赵贺自行处置,那些人他见过,真是要身手有身手,要能力有能力。阿芷如今的身份就更不需提了,眼下敢不给她面子的人,不多。

之所以这么考虑,也是真的想好好儿陪陪秦明宇。兄弟是用来做什么的?得意时自有一杆子闲人锦上添花,可失意时,想看到的人,也只有兄弟。

这时候秦明宇站起身来,拍拍袭朗肩头,笑道:“横竖也是闲着,我陪你过去看看。谁要是惹嫂夫人不高兴,我可不会轻饶了他。”

第150章

“小题大做。”袭朗笑着摇头,“不必。”随后吩咐赵贺,“你去命人照看着,夫人回府后来禀明。”

赵贺称是而去。

“真不用去?”秦明宇问道。

“不用。有事没事的,你我一去也成大事了,闹不好就要落个仗势欺人的名声,何苦来。”袭朗示意他落座,“喝酒。”

**

香芷旋坐在钱家正房的厅堂里喝茶。

中秋时节的夜,晚风飒飒,桂花飘香,很是宜人。

钱学坤的父母、叔婶、二弟二弟妹在一旁陪坐,香俪旋去了内室照看孩子。

是离开蒋修染的府邸,回到府中之后,钱家派了香俪旋的丫鬟报信,说出事了,要她来看看。

她一头雾水,问那丫鬟怎么回事,丫鬟也说不清楚。她就又问不能等到明日再说么?丫鬟只一味摇头,求她这就过去。

她没法子,让金妈妈好生照看寒哥儿,命人知会了宁氏一声,坐马车过来。

入秋之后,钱学坤的爹娘和叔婶一家来到了京城,一大家人住在一起。

这个钱家与钱友梅虽然都是一个姓氏,境遇却完全不同。钱友梅的娘家虽然不是非常显赫,却是几代为官。钱学坤家中则是几代才出了一个考取了功名的人,之前只是老老实实的种地务农之家。

香俪旋出嫁之后,距香家路途不近,姐妹只能让下人来回传话。后来香芷旋嫁到京城,就更不需说了。所以,先前香芷旋并不是很清楚大姐婆家的情形,以为大姐只需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在她看来是很简单省心的家境。

是因此,那次香俪旋与她说起钱家这些人都要来京城的时候,才没心没肺地说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话。

委实没想到,那句话其实说得挺贴切的。

此刻,钱二太太在跟香芷旋长吁短叹:“你大姐初嫁到我们家的时候,你还小,之后到了京城,也难怪你不知道我们家这些事。我们家世代务农,就是穷老百姓,学坤之所以能考取功名,是我大哥大嫂的主意,不论怎样,都要家里出个识文断字的人。可是那时候,他们房里并无积蓄,让学坤跟先生读书的费用都拿不出,只能举债供着。我们手头宽松些,到底是一家人,总不好看着他们向外人借钱,便屡次出手接济,连带的也让学均、学坊一同去读书了…”

香芷旋回以一笑,“话说三遍淡如水,您就别总絮叨这些了,说要紧的。”她看了看窗外,“天色不早了,我急着回府。”说话的时候,细看了钱二太太两眼,见这妇人一双眼很是灵活,透着精明的样子,可是,让人觉得精明的人,只有小聪明的不在少数。

便因此,她又细看了看钱大太太,见那是个透着憨厚朴实的,此刻显得很是局促,神色透着羞惭。

是觉得妯娌这样做很丢脸吧?

钱二太太继续道:“是是是,我知道,应该长话短说,可是不说清楚来龙去脉,真就没法儿说到正题上。有句话叫吃水不忘打井人,学坤有了今日,我们房里这几口人可是没少帮衬,这些是连你大姐都不知情的。跟你念叨这些,也是怕你觉得我们就不该来到京城沾光。来京城之前,是我大哥大嫂同意了的事儿,他们亲口说过,往后要让我们过得好一些,以此报答我们那些年的恩情。”说着,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钱大老爷和钱大太太,“大哥大嫂,是这么回事吧?”

夫妇两个却是沉默不语,或者根本就没听。

便有丫鬟上前去,低声道:“大老爷,大太太,二太太问你们话呢。”

钱大老爷如梦初醒,随即显得很是尴尬。不光为今日的事,便是那一声大老爷都让他觉得坐立不安。由此,胡乱地点了点头。他自视仍是个种地人,胸无点墨,如今地位却因为儿子水涨船高——实在是别扭尴尬得紧。

钱二太太满意地笑了笑,对香芷旋道:“眼下呢,我们一家几口也不想一辈子都依仗着学坤,尤其学均、学坊,都是上进的人,只是虽然头脑聪明,读书却差强人意,天生没有那根筋,我也不想让他们继续考了——多少人考多少次都不见得能高中,我们这样的人家,哪里拖得起那么多年——”她看着香芷旋,现出谄媚的笑容。

香芷旋不耐烦地吁出一口气,“长话短说。”

“卫国公和卫国公世子父子两个都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人物,恰好卫国公世子便是你的夫君,我就想着,让你大姐与你说说,请他给学均、学坊安排个官职,哪怕是不入流的小官儿就行,这过分么?你大姐竟是如何都不肯,你来之前,更是与我争吵不休——我们就算以前是老百姓,眼下也是官宦之家了,你来评评理,我的要求过分么?你大姐没个分寸的顶撞我,又是不是犯了口舌与忤逆长辈的大错?”

香芷旋听到这儿,不由多看了说话的人两眼,知道的还不少呢,看起来,进京之后没少下功夫啊。她笑起来,问道:“您在闺中,也必是个识文断字的人吧?”

钱二太太不由略显骄傲的一笑,“是啊,我娘家还算富足,我年幼时,跟着先生读了几年书。”

“那就难怪了。”香芷旋端起茶盏,啜了一口。

钱二太太意识到之前的话题被香芷旋岔开,忙敛起笑容,继续道:“你给评评理吧。”

“本就不该叫我妹妹过来。”香俪旋从内室走出,坐到香芷旋身侧的椅子上,“您说的那些事,大爷就不同意,那是给袭家脸上抹黑——我一再跟您说了这一点的。”说着讽刺地笑起来,“竟说我犯了口舌与忤逆长辈的错,怎么?您还想着让大姐休妻另娶不成?”那两条罪名,在七出之列。

钱二太太白了香俪旋一眼,“我不跟你说,我只听你妹妹怎么说。”

香芷旋却看了钱大太太一眼,见她听着香俪旋说话的时候,抬起头来,眼神是认同的,随后,便又觉得难堪,低下头去。

谁说只有读过诗书的人才明白是非对错?这憨厚朴实的妇人,心里什么都明白。香芷旋对钱大太太好感倍增,之后才道:“大姐说笑了,你要是被休了,我可不答应,你婆家更不会答应。”

香俪旋侧目看着她一眼,微微一笑。

香芷旋继续道:“凡事都有个对错,若是晚辈好心规劝长辈不要行差踏错,可不是犯了劳什子的口舌、忤逆之罪,便是不能奖赏,也绝无惩戒的道理。”她看着钱二太太,“大晚上让我过来,居然是为了这些小事,真是让我啼笑皆非。那些是当家做主之人才能做主的事儿,您把我叫过来,我又能说什么?难不成还能为了您去求婆家不成?我便是有这份闲心,却少不得落个干涉夫君事宜的罪名。再者,说白了,这个家到底是谁当家做主?在外自然是我大姐夫,在内应该是我大姐和她的公婆吧?便是有什么事,也不该是您出面与我说吧?”

钱二太太用了点儿时间,才完全明白了香芷旋明面上和隐含的用意,随后迅速转动脑筋,笑道:“可凡事不都是这样么?规矩都是摆在明面上,如何做才是最要紧。你如今贵为一府主母,岂会不明白这个理。你也看出来了,我是有口无心之人,平日少不得行差踏错的时候,来日要是不小心跟外人说一些是非,怕是对你和你大姐都不利。”

香芷旋失笑,“对我们不利的事儿,大抵也就是说我们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破落户吧?不要紧,您只管说。我也不怕告诉您,那件事儿啊,满京城的贵妇就没几个不知道的。通透之人一笑了之,遇到我的时候更和气些;眼皮子浅的,以此作为话柄,暗地里嚼舌根儿而已,倒是没遇见过在我面前说三道四的。”她语气微顿,笑意悠然,“一辈子长着,只揪着一些是非的人很少——您还是没把京城的行情摸透啊。”

香俪旋听了,笑意更浓。

钱二太太犹不死心,“那么,学均、学坊的事儿——”

“说您没把京城的行情摸透就是为这个。”香芷旋神色一整,“只有封了爵位的人,才能走恩荫,为手足斡旋,谋取官职。我大姐夫眼下还没到那地位,要是真照着您的打算行事,别说让您如愿,就是他自己,怕是都会惹上一身官司,落得个卷铺盖返乡的下场。您要是想让两个儿子进入官场,只能考科举,他们有真才实学,别人日后才好帮衬。您也说了,他们不是读书的料,那就没法子了,另谋出路吧。谁也帮不了。”

“可我们到底是世子爷的姻亲啊,与别人不同的,”钱二太太急起来,“哪个人提到他——对了,还有蒋大人,那不是他表妹的夫君么…”

“住嘴。”香芷旋挑眉,神色凌厉地看着她,“往后这种话给我少说,袭家也好,蒋大人也好,最腻烦的就是这种说辞。他们地位怎样,岂需你一个妇道人家给他们脸上贴金?知道的勉强说一句你是与有荣焉,不知道只会说你小人嘴脸给他们平添纷扰。说到底,他们只知道我大姐夫一家几口,并不晓得你是何许人也。便是我,不也是近来才知道这家里有你这一号人物的?”

钱二太太便是算得有些心机,见识到底比不得香俪旋姐妹两个,此刻见香芷旋神色冷漠慑人,让她心生怯意,再不敢多说。

“日后最好谨言慎行,我既然是个破落户,就不怕陪着谁不顾脸面。眼下你们一家几口吃的喝的都是我大姐夫一家人的,还不知足便叫人不屑了。”香芷旋站起身来,向钱大老爷与钱大太太行礼,“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府了,改日再来看望。”

夫妇两个慌忙站起身来。在他们眼里,香芷旋是袭夫人、丹阳县主,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打心底其实有些受不了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女子给自己行礼,碍于终究是香俪旋的公婆,才强按下了说不敢之类的谦辞。

香芷旋也看得出两位长辈的心思,并未等他们说什么,便转身对香俪旋道:“大姐,我走了,日后有事只管知会我。”

香俪旋颔首一笑。

钱大太太这才道:“我送你。”是用家乡话说的。

香芷旋回眸看过去,嫣然一笑,“不必了。”

“一定要送送的。”钱大太太坚持。

香俪旋虚扶了婆婆,送香芷旋出门。

路上,钱大太太道:“我那个妯娌,就是那样的,你可千万别生气啊。”

“怎么会呢。”香芷旋笑着看向她,用家乡话问道,“当初您怎么会坚持让我大姐夫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