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王和康仪长公主说话时,卫烜便不耐烦地走了,拿着从味珍斋打包的几样美食去思安院寻阿菀。

五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很热了,阿菀倚在罩着凉簟的罗汉床上昏昏欲睡,身上穿着轻薄的衣裳,只是再轻薄也包得密不透风,不一会儿脸上便泌出了薄汗,青枝拿着帕子小心地为她擦汗,拿着一柄小扇子给她扇风,让她睡得更舒服。

见到卫烜进来,青枝正欲开口,被他抬手阻止了。他将食盒放在桌上,然后自己走过来,坐到罗汉床上,拿过青枝手中的扇子,自己为阿菀扇凉。

等阿菀迷迷糊糊地醒来,发现自己被条蛇缠得快喘不过气来,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如同一条晒在沙滩上的鱼一样,那热源一直烘着自己,热死了。

睁开眼睛后,终于发现热源,知道那黏人的小正太又爬到她的榻上睡了,阿菀使劲儿地将他推开,自己爬了起来。

刚坐好,背后又贴来了个热源,身后的小正太正将脸拱在她脖子间蹭来蹭去,阿菀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却没将他拍开,直到踹了他几脚,才将这狗皮膏药给撕开。

叫丫鬟打来干净的水净脸后,阿菀精神一些了,问道:“你怎么来了?”

“给你送些好吃的东西过来。”卫烜跳下罗汉床,同时将她抱了下来,牵着她的手到八仙桌那儿。

青烟和青枝早就去拿干净的碗筷过来了,并且将食盒里的东西呈出来。

看到那些精致的点心,阿菀双眼放光,不过想到这里还有个小正太,又矜持起来,免得让他以为自己是个吃货。事实上,她只是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简单清淡的饮食将她的嘴淡得厉害,有时候不免会嘴馋一下。

“你又和荣王一起去味珍斋了?”阿菀习以为常地道。

卫烜含糊地应了声,他和荣王在外人眼里,便是胡闹的双人组,让人头疼的存在。其实并非如外人所见的那般,只是有些事情不好和阿菀说。

等阿菀吃了几块味珍斋的素食点心,便觉得有些饱了,捡着吃了几样东西,便不再食用,将剩下的赏给了丫鬟们,她捧着一杯药茶,和卫烜坐在一起说话,说的自然也是那些事情。

“没想到皇上会钦点二表姐为太子妃,花朝节时的赏花宴根本看不出来皇上对二姐姐另眼相待。”阿菀不由得感叹,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选中孟妘。

“这有什么奇怪的?许是皇伯父看中的是康平姑母呢?太了一脉还是太弱势了,太子妃必须得挑一个岳家不显,但是母亲身份高贵能帮衬的。”卫烜随意地说,“而且孟妘挺适合进宫的,没人能比她做得好了。”

阿菀转头看他,不明白他为何这般说,“为什么?”

卫烜自不会和她说太明白,有些事情不好明说,便道:“以后你就知道了。”

从卫烜这里没能得到答案,阿菀有些怏怏不乐,自从得知孟妘将会成为太子妃后,阿菀很是为她担心。毕竟孟妘和她公主娘一样,是个一夫一妻的拥护者,绝对无法忍受自己丈夫以后像这时代的男人一般左拥右抱,小妾通房一堆,而太子的身份,是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的,就算太子不想要,恐怕长辈也会为他选。

到时候孟妘怎么办?

还有,让阿菀继续心塞的是,太子和孟妘其实也是表兄妹,血缘关系极近,肿么她身边这么多表兄妹成亲的例子呢?害得她面对卫烜,顿时说不出的古怪。

卫烜见她眉宇间有些忧虑,暗暗撇嘴,孟妘才不需要担心呢,该担心的是太子才对,若是太子不得她心,孟妘绝对能折腾太子不敢起异心。

稍晚一些,卫烜终于离开了。

卫烜离开后,康仪长公主过来看女儿,见她对着窗外的院子发呆,只觉得女儿的情况有些不对,想起她听说孟妘被定为太子妃时的神色,康仪长公主琢磨着,难道女儿又介意起表兄妹成亲的事情?

虽然康仪长公主不知道女儿怎么会有那种表兄妹之间结婚很奇怪不能接受的怪异想法,但是康仪长公主仍是觉得卫烜现在表现良好,觉得如此下去,卫烜指不定以后会独宠阿菀,自是不想破坏这桩亲事的,无论如何,也得要让阿菀喜欢上卫烜方行。

康仪长公主想了想,很快便有了主意。

晚上,康仪长公主夫妻就寝前,康仪长公主对罗晔道:“阿菀的身子比以前好很多了,我觉得或许是跟着柳绡练拳的原因,你瞧我跟着阿菀练了这么久,也觉得气色好了许多。”

罗晔就着灯光打量妻子娇美的脸蛋,被那双含情目看得心猿意马,忍不住在那光洁柔腻的脸蛋上亲了一下,笑道:“阿媛的气色确实好多了。”

康仪长公主嗔了他一眼,阻止了他压过来的身子,继续道:“这天气热了,我打算带阿菀去小青山的庄子里避暑,那儿不仅凉快,而且也比京城清净,可以让阿菀安静修养。现下京里没什么事情,我打算以后咱们就住在那里一段时间,没事就不回京了。”

罗晔惊讶地看着她,“怎么了?难道京里呆着不舒服?”说着,他心里也觉得京城呆着挺闷的,天天面对着这皇城,实在无趣味。若不是为了妻女,他早就耐不住离京去游玩了。

“你想哪里去了。”康仪长公主自是知道丈夫想歪了,说道:“我只是觉得京城毕竟是非多,不是个适合修养之地,所以我想带阿菀到庄子里,让她好生修养身子,如此也省得烜儿天天过来寻她。现下他们年纪大了,可不能像小时候那般厮混,便是两个孩子有婚约,也不能如此。且到了庄子后,那里离盘龙山近,适合你去游玩访友,岂不是两相得宜?”

罗晔听罢,也觉得妻子说得在理,与她商量了会儿,便定下了去小青山的庄子常住的决定。

第62章

听到公主娘说要打包行李住到乡下庄子里住,阿菀先是淡定地应了一声,以为是天气热了,要到庄子里去避暑,等明白公主娘的意思是以后要在乡下长住时,阿菀惊讶了。

“等天凉时不回来了?”

康仪长公主正指挥着下人收拾行囊,对她笑道:“是啊,庄子里清净一些,也适合你养病。”说罢,她将女儿搂到怀里,低头亲亲她的小脸蛋,笑道:“这一年来,你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生病的次数也比往年少一些,许是每天打拳起了作用,以后在庄子里,事情较少,没人打扰,不是更自在?”

阿菀点头,确实是自在,对她这种病殃子来说,生活在哪里其实都没差,只因为她无论在哪里都是只能宅在屋子里。只是,乍然知道自己可能会住在乡下,顿时有点舍不得孟妡她们。嗯,当然,到时候卫烜也不能像这般几乎天天到公主府来报到了。

想到这里,阿菀心里挺复杂的,既松了口气,又莫名地不舍。

松口气是因为终于知道她要和卫烜拉开距离了,果然年纪大了不可能像六七岁那般玩在一起了,对这点阿菀早就有心里准备,并不意外。不舍的是,她养了那小男孩几年,心里拿他当弟弟看的,以后不能如此天天见他,一时间真是不习惯。

康仪长公主边安排着丫鬟们收拾行李,准备过两日便出发,眼角余光偷偷看了眼坐在那里神色纠结的女儿,不由得抿嘴微笑。

果然,天天见面,太习惯了那个人的存在,才感觉不到对方的可贵,偶尔分开才会知道想念的滋味。虽然两个孩子还小,但是康仪长公主晓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让他们培养感情,并不需要天天见面。

阿菀不知道自家公主娘开始在她身上耍手段,以至于以后被公主娘耍得团团转时,每每回想起来肝都要颤了,她端端正正的正直三观就这么被公主娘给扭曲了。

康仪长公主决定要带丈夫女儿去乡下长住,自然是要将此事广而告知亲朋好友的,怀恩伯府那边直接交给丈夫去处理,而宫里那边,自然是她亲自去说的。

康仪长公主虽然在勋贵间看着不声不响,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她做人极为成功,所有说起她的人,除了遗憾她身子柔弱没有子嗣缘外,其他都挑不出丝毫的错。自从文德帝登基后,太后迁入仁寿宫,康仪长公主虽已出嫁,但只要有时间,皆会进宫给太后请安,太后也极是喜欢她的性子,每次她来也能开怀几分。

这虽然是康仪长公主一种在太后面前露脸的手段,却没人说什么,宗室之中,最怕的是没法在宫中的贵人们面前露脸,得到他们的喜欢。只有露脸的机会多,能让皇帝太后他们记住,自家才有好处,不然最后只能像那些降爵承袭的宗室一般,几代过后,沦为一般人。

太后听康仪长公主说要带女儿到乡下去居住,奇怪道:“何须如此?这乡下地方距离城镇远,多有不便,住着也不习惯罢。”

康仪长公主温和地笑着,慢条斯理地道:“乡下清净,空气也好,虽有不便,但只需要让人送过来便成了。寿安这一年来跟着个女师傅打那什么义拳,看着气色好了许多,我心里也高兴,想着带她到乡下住个几年,让她开怀开怀。”

太后听罢有些惊讶,“寿安打拳?打的可是什么拳?”

等听康仪长公主说柳氏兄妹的义拳庄的拳法时,太后不免想到了同样体弱的太子,便道:“也不知道这拳法适不适合太子,太子这身子不好,哀家总是担心他…”

康仪长公主马上识趣地道:“这柳绡还是烜儿那孩子送的,太子是烜儿兄长,烜儿自是关心太子的身子,只是他小人家的怕不见效,所以便让寿安先试试,我和寿安跟着练了一年,感觉不错,只是也不知道是否适合太子殿下。”

康仪长公主一席话下来,太后脸上露出了笑容,笑道:“哀家就知道那孩子是个懂事的。”

康仪长公主也附和几句,借着这次机会,在太后那儿为卫烜刷足了好感。卫烜以后会是自己的女婿,康仪长公主为了女儿以后生活舒心,也得为他慢慢铺路,卫烜如今能如此嚣张,全赖得太后的宠爱,康仪长公主自然是不能让人替代了卫烜在太后心中的地位。

因着这件事情,太后对康仪长公主一家到乡下长住的事情不置可否,只盼着寿安能好好修养好身子,以后健健康康的,将来能和卫烜成就好事自然好。

等康仪长公主离开仁寿宫后,便让人带了个口信给卫烜。

卫烜回府后,收到康仪长公主让人带给他的口信,旋即便明白了康仪长公主的意思,忍不住抚掌微笑。

果然,康仪长公主是个心思活泛的,她为了阿菀,必会不着痕迹地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他和阿菀的婚约既已得太后金口承认,康仪长公主心中安定,便会着手准备,为他们铺路。上辈子,康仪长公主为阿菀挑中了卫珺,使得后来卫珺不仅在皇帝面前露了脸,整个靖南郡王府连带着水涨船高,一反过去的颓势,一跃成为宗室中最得帝宠的郡王府,连三皇子一脉也动了心拉扰靖南郡王府。

康仪长公主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女儿,若是上辈子她和罗晔没有意外死亡,恐怕阿菀会有一个平安喜乐的人生,有疼爱她的夫君、慈爱的婆家、再生一两个孩子,平淡而幸福地走完一生,而不是芳龄二十左右便熬不住魂归黄泉。

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想到阿菀曾经差点属于另一个男人,让他几乎要狂暴,却又疼痛于她上辈子经历的那般苦难。

闭了闭眼,他掐了下手心,让自己平静下来,上辈子已经过去了,无论那些事情如何,不能拿到这辈子来谈。

这辈子,是他一开始便和阿菀有了婚约,阿菀以后会是他的!

平静下来后,卫烜便着手准备,既然康仪长公主主动为他打算,自是不能辜负她的心意,而且康仪长公主的心思和他不谋而合,既然是能在宫里那几位心里刷好感的事情,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第二日,卫烜进宫时,便将柳纲带进宫,将之送给太子。

为此,文德帝十分欣慰地对瑞王道:“烜儿长大了,也不是一味地胡闹,还是挺会为人着想的。你瞧他为了太子,特地准备了那么久,有心了。皇弟啊,以后可不能骂他太多了,烜儿以前只是没长大罢了,他自个心里都明白着呢。”

瑞王:“…”

瑞王除了干笑,已经不知道对他这位脑补多了的皇兄说什么好,自家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自然知道的。不过卫烜现在做的事情,也不是一味地惹祸了,此举摆明和东宫交好,若是将来太子身体能康复,以后顺利登基,自然是再好不过。

只是皇帝才夸了卫烜不久,心里正欣慰着,难得心血来潮地和皇弟去昭阳宫去击突检查,转眼却发现熊孩子今天又翘课了。

皇帝:“…”

瑞王:“……”

还是熊孩子一个!白夸他了!

卫烜得知康仪长公主要带阿菀到乡下长住后,自然是心急火燎的,给太子送了他的武师傅后,便再也按捺不住,跑去公主府找阿菀了。

比卫烜更早过来的是康平长公主和孟家姐弟几个。

康平长公主得知妹妹一家要搬到乡下去长住,虽说路途不远,只有一天的路程便可到,可是比起在京里抬脚就到的隔壁,在乡下可能不像如今这般时常见面了,心里多少有些不舍,听说这件事情后便过来找妹妹好好聊聊了。

孟家姐弟也过来,孟沣因为是少年了,不好在阿菀这儿久呆,和阿菀说了几句话便自动到公主府的花园里去玩阿菀的那两只白鹅了。

“阿菀,你们以后真的不住在京城了么?”孟妡一脸要死了爹娘的悲惨表情,“那我以后想找个说话的对象也没有了,到时候可怎么活啊?”

阿菀:“…”小姑娘说得太那啥了,她无言以对。

孟妘一巴掌拍向小妹妹的脑袋:“傻子,阿菀是去乡下修养身子,等她身子好些,自会回京长住的,何况以后她要嫁卫烜,是不可能离京的,你想太多了。而且去庄子的路途也不远,你想她了,也可以让母亲送你过去那儿住个几天,一次性地和她说够了,再回来便成了。”

孟妡一听,觉得自家二姐姐说得好有道理,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

阿菀:“…”

阿菀摸摸小姑娘,见小姑娘依依不舍地搂着自己的手臂,便又亲亲她粉嫩嫩的小脸,得到她一个灿烂的笑容,开怀一些了。等到阿菀满口答应了她的几个要求后,小姑娘终于欢喜了。

孟妘坐在一旁,看着自家小妹妹缠着阿菀,挑了挑眉,觉得阿菀好像将孟妡当成小孩子来哄了,明明她自己都是个小姑娘,甚至因为病弱的原因,比孟妡生得瘦小许多,可是端起架子来,挺有姐姐的气势的,不禁莞尔。

安慰完了孟妡后,姐妹俩又给阿菀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去年中秋时嫁入安国公府的孟婼昨儿诊出一个月的身孕了。

“真的?太好了!那要恭喜大表姐了!”阿菀很是为孟婼开心,“看来我们去乡下又得推迟几天了,娘亲知道后,一定会去看大表姐的。”

孟妘和孟妡也很高兴,皆笑眯眯地点头,知道若是大姐姐这胎能一举得男,便能在安国公站稳脚,以后生活也舒服一些。这时代当人家儿媳妇的,规矩良多,只有熬成婆婆后,才能轻松一点。孟婼虽是康平长公主长女,安国公府自然是不敢待慢的,可是有些事情就算是作父母长辈的不好插手,兼之孟婼那种纯良温柔的性格,孟家人总担心她会在夫家受欺负却不好和他们说。

正说着孟婼肚子里的孩子的事情时,便听丫鬟来报,卫烜过来了。

卫烜进来时,也不知道是不是走得太急,或者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双颊嫣红,宛若涂了上等的胭脂一般,白里透红,衬得眉眼越发的精致无双,看着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八岁的男孩子若是长得好,几乎是看不出性别的时候,也怨不得他明明如此顽劣,但是每次看到他那张脸,很少有人能真的发脾气的。

见他进来,阿菀让丫鬟去给他端来酸梅汤,笑道:“你跑这般急做什么?没得累着自己。”

卫烜抿嘴,见孟家姐妹在这里,到嘴的话转了转,说道:“听说你和姑母以后要在小青山那边长住了。”

“是啊,去那时好修养身子。”阿菀平静地道,见男孩用那双乌黑湛亮的眼睛瞅着自己,顿时有些心虚,虽然不知道自己心虚什么,看他执拗地看着自己,却有些心疼他。

果然,对这小正太,她真是越来越心软了,再这样下去,阿菀觉得自己以后一定会很惨。

现在才八岁,距离成年还有七年,也不知道届时能不能抗过来。

因孟妘被钦点为太子妃之事,今年的夏天,康平长公主便决定不去庄子避暑了,所以今年只有康仪长公主一家过去,不像去年那般,两家混在一起。得知阿菀很快就要去小青山了,以后可不能这般两家跑了,是以孟家姐妹都在这里和她说了很久的话,也未因为卫烜的到来而离开,不得已,便也将孟沣叫过来大家一起玩。

孟沣抱着两只大白鹅过来时,见到卫烜坐在那儿,便抱着白鹅过去寻他玩斗鹅,卫烜此时哪有心思陪他玩,伸手将他挥到一旁,继续边喝酸梅汤边盯着阿菀。

孟沣见这小正太情绪不对,凑过来小声道:“表弟,不舍得啊?反正只是一天的路程,你还可以去看她嘛,不过我觉得寿安表妹去庄子里修养身子也是好的,清清净净的,是非少,指不定心情更开阔,以后身子会好得更快。”

卫烜淡淡地应了一声,道理是知道的,可是心里还是不舍得。这几年,他已经习惯了抬脚就过来寻阿菀,看不到她,心里难受。

好不容易终于将孟家兄妹们送走,卫烜终于窥准时机扑过来,缠着她不放。阿菀因为心里那股莫名的不舍,所以格外地纵容他。

“你以后在乡下,不准和旁的男人说话,要想我。”他双手搂着她的腰,特别霸气地说。

阿菀嘴角抽搐,复杂的心情被他瞬间弄没了,看在她身上拱来拱去的男孩,无奈地发现,这还是个熊孩子,她要有多丧心病狂,才会对一个孩子产生什么男女之间的感情?

所以,还是当弟弟吧!

卫烜确实是不舍,可是再不舍,康仪长公主作的决定可不能更改,何况他们也很快要长大了,以后确实不能像现在这般往来频繁,便是有婚约,未成亲之前,也须得守礼,这让他十分抑郁,再次看了眼自己的身下某个软趴趴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过了两日,京中诸事已经准备妥当,罗晔便带着妻女一起去了小青山的庄子。

这一住,便是两年。

第63章

小青山脚下是一大片荷塘,远远望去,蔓延至远方,一片葱葱绿绿。在葱绿之中,偶尔可以看到粉的、白的花探出头来,给炎炎夏日带来些许别样的风景。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晕成一团,霞光洒在硕大的莲叶上,为那墨绿的色泽披上了一层霞衣。

荷塘中,偶尔可以看到在其中劳作的佃农,他们坐在小竹筏上,手撑着细长的竹杆,身影在荷塘中若影若现,远处传来有力的吆喝声,隐隐夹着悠扬的采莲歌,形成一副宁谧的田园风景。

通往小青山的一条平整的道路上,远远地响起哒哒的马蹄声,为这悠然的田园夕阳之景添了几分意境。

荷塘中的农人听到声音,忍不住转头看去,却见几匹骏马从小青山脚下那条路疾驰而来,其中最前面的是一匹毛色黝黑的高大骏马,马上的骑士却是一个穿着赭红色锦衣的少年,他稳稳地坐在马背上,手持缰绳,姿势说不出的好看。后头的几匹马上皆是俊勇的成年男子,看着就像那锦衣少年的护卫,将他护在中间。

一群人风驰电掣地穿过池塘,直到小青山半山腰的庄子前方停下。

看到这里,荷塘中劳作的佃农们便明白了此乃京中来的贵人,正准备收回视线时,谁知道马上的那个少年突然调转马头,他坐在马背上往山下的荷塘眺望了一会儿,然后便挥了下马鞭,骑着马从山腰上下来,往荷塘而来。

小青山脚下的荷塘连成一片,虽有中间的一条主干道有一丈宽穿过那一大片荷塘,但是有些地方却是极细的阡陌,并不适合骑马而过。可那少年的骑术了得,那马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一片荷塘,专挑那些小路走,直到在荷塘深处方停下。

荷塘深处建了一座凉亭,专给庄子里的贵人们来此欣赏荷塘之色或者歇脚而建的,不过此时那凉亭里有几个婆子丫鬟等守在那儿,见到那骑着马来的少年,皆一脸吃惊地看着他。

“见过世子!”众人忙上前行礼。

“郡主呢?”清亮的声音问道,一听便是属于十来岁男孩的声音,未到变声期,干净而清亮。

“郡主在荷塘里,说是要去摘几朵莲蓬。”

少年听罢拧起修长的剑眉,粉色的唇抿起来,接着便跳下了马背,将马丢给守在亭子外的一个侍卫,又指使另一个侍卫给他弄条船,让他去找人。

侍卫自然知道这位爷的脾气,也不啰嗦,便去寻了一条小船过来,然后等少年跳到船上后,便自动充当船夫,将船划进了荷塘深处。

远远地,少年便听到荷塘中传来一阵清脆的嬉笑声,偶有悦耳的歌声传来,心知某人素来放纵她身边的丫鬟,方有这般热闹。等小船接近荷塘深处,终于见到那几条做工精致的小船,被围在中间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两个丫鬟打扮的少女,身段婀娜,明眸皓齿,甚是漂亮。

少年的目光瞬间便定在了小船中央坐在小凳子上抿唇微笑的女孩儿,她穿着浅绿色长衣,外罩杏色缠花比甲,腰系镶宝石长带,系着丝绦的长带顺着裙摆滑下,看着十分的俏皮可爱。偶尔听到丫鬟的说笑声,在低眸微笑的时候,眉眼灵动,瞬间将身边那两个明媚的少女比了下去,这片绿色的世界中,唯剩下她唇边那抹清浅的微笑。

几乎让他看痴了。

船上的一个丫鬟很快便看到了他,低呼道:“郡主,是世子来了。”

听到丫鬟的话,阿菀惊讶地转头,恰好看到从荷叶深处缓缓驶来的小船,以及船上站着的穿着赭红色锦袍的男孩。

十岁的男孩因为习武之故,远比同龄人要高大许多,宛若十二岁的小少年一般,唇红齿白,目若星辰,一张脸极是漂亮,虽然眉宇间稍显稚嫩,却又凭添了几分少年人才有的风姿,让人见之忘俗。

看到他,阿菀自是极高兴,笑道:“表弟,你几时来的?”

“刚到,听说你在这边,所以就过来瞧瞧了。”说着,小船恰好到来,他朝她伸手,说道:“天色晚了,应该回去了。”

阿菀看了眼船上先前摘的莲蓬,觉得今日也玩够了,便没有反驳他的话。见他探手过来,一时间因为见到他太高兴了,没怎么想地就伸手过去,等被他一把拉住后,然后竟然将她抱到了另一条小船上,吓得她下意识地抱住他的脖子。

“放心,不会摔着你的。”卫烜满意地将她抱到怀里,便对划船的侍卫示意,将船划回去。

等被他放下来,阿菀忍不住抬头看他,很郁闷地发现这男孩不知道吃什么东西长的,明明比她小上三个月,可是偏偏却比她高了一大截,十分伤她的自尊心。不是说女孩子一般比男孩长得快么?可是放在卫烜身上偏偏就说不通。

原本她以为自己身体不好,发育比较慢,才赶不上他。可是后来发现,孟妡那般健康的小姑娘,也比不过他后,便知道不是她发育得慢,而是这男孩长得太快了。现下才十岁,却像十二三岁的少年模样,指不定再过几年,就像个成年人了。

等小船靠岸,卫烜再次抱着她跳上岸。

阿菀忍不住伸手捶他,“不用你抱,我会走!”

卫烜朝她龇牙一笑,说道:“你慢吞吞的,我抱着你比较快。听说你从申时就出来了,到现在应该饿了,咱们回去吧,省得姑母他们担心。”说着,他的手下移,覆到她扁平的肚子上。

阿菀忍不住又一爪子拍过去,将他的手拍开,径自走进凉亭。

凉亭里守着的丫鬟见主子回来,赶紧呈上一杯温茶给她解渴,又拧了一条干净的帕子为她擦脸,吸去了脸上的汗水和热气,一阵晚风吹过来,面上很舒服。

阿菀喝了一口茶,望向他,方才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想你就来了。”

“…”

阿菀默默地看他,默默地将手中的茶喝干净,对这种话已经能坦然处之了。这两年在庄子里住着,他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过来寻她,从京城骑马过来,不像马车般慢悠悠的,只需要半日的时间,一天都可以来回,也不耽搁他回京。只是这男孩是个熊的,来了这里,不住个三五天,甭想他离开。每次来时,只要她问,他便会说这种话,听多了麻木了。

“明天就是乞巧节,你不应该过来。”

卫烜不置可否,与其在京里被太后留在宫中,陪宫里的那群女人没滋没味地过什么乞巧过,还不如过来看阿菀。所以在和皇伯父说了一声后,他很愉快地翘课跑过来了,反正这两年他有事没事都往小青山这儿跑,皇帝和太后都习惯了。

正说着,青烟她们也回来了,阿菀走过去,接过丫鬟们用丝绸包着的几个莲蓬,面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卫烜走过来看了看,说道:“光突突的一点也不好看,你应该抱着几朵莲花才对。怎么没有摘莲花?”说着,他接过丝绸包着的莲蓬丢给丫鬟,对她道:“回去了。”

知他在这种躁热的天气,不耐烦在外头,阿菀也不多说,便和他一同踏着夕阳回庄子。而卫烜骑来的那匹马,则由侍卫牵回去。

卫烜拉着她的手走在阡陌间,两旁是被曝晒了一天显得有些蔫头蔫脑的荷叶,虽然空气躁热得厉害,但是因为手里牵着的这个人,让他暂时能忍耐。

“天气这么热,你这么过来,也不嫌热得慌。”阿菀随意地说道:“你这会儿要在这里停几天?”

卫烜想了想,说道:“八月初就是太子大婚的日子,你们应该很快要回去了,到时候我和你们一起回去。”

阿菀皱眉,“又跑这儿来躲懒,小心你父王生气。”

卫烜嗤笑了一声,心道他才不怕老头子生气呢,生气了才好。

看他那副熊样,阿菀便知道他根本不在意,顿时当作自己没说。

虽然已是傍晚,可是地表的热度还没散,一路走回去也让人够呛,卫烜最后受不了便骑马带着阿菀回去。坐在高大的马上,阿菀小心肝都颤起来,顿时后悔刚才被他忽悠竟然答应让他骑马带自己,他自己都是个十岁男孩子,骑术能有多好?不应该听他的。

卫烜感觉到她紧紧地黏着自己,忍不住伸出手臂环住她的腰,唇角勾了勾,语气却很是自信,“你要相信我,我这两年来这里都是骑马过来的,骑术好着,就算摔着了我自己也不会摔到你。”

阿菀看了眼地面,太高了,又颤巍巍地收回视线,根本没心思回答他。

因为贪图能多抱她一会儿,所以卫烜骑得并不快,身后是几个侍卫跟着跑,同样心肝颤颤的,努力地盯着,只要有什么状况随时可以扑过去舍身救主什么的。

幸好,卫烜很平安地带着她回到了半山腰的庄子,并没有摔着她。等她平安着地后,阿菀舒了口气,暗暗擦汗,对这第一次骑马的经历,作了个总结:果然不作死就不会死!

以后她再也不干这种蠢事了!竟然和一个十岁的男孩一起骑马…幸好这辈子没有心脏病,不然刚才准得吓病不可。

回到庄子,两人先去正院给康仪长公主夫妻请安。

看到卫烜到来,夫妻俩并没有太大的意外,不过仍是意思意思地问了下,自然是被卫烜三言两语便搪塞过去了。

“这大热天的,你骑马过来,也不怕热出病来。”罗晔训道:“以后莫要如此了!你还是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为此弄坏了身体。”

卫烜应了一声,心里却不以为意,上辈子在边境什么苦没吃过,在大热天行军也是常事,根本不算是事儿。不过听到罗晔说他是小孩子什么的,卫烜的脸色顿时有点儿那啥,他最讨厌别人说他是小孩子了,可偏偏又不能反驳——因为事实确是如此,那啥毛还没长…

被康仪长公主夫妻唠叨了几句后,卫烜便和阿菀一起回去洗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