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嫂道:“吃了倒不至于,但是那唾沫星子绝对能淹死你婶婶。”

小香草吐吐小舌头,一本正经地道:“那得用一水缸唾沫,季奶奶吐完都干死了。”

桑榆赶紧用手去捂她的嘴,捂着捂着自己倒乐起来了。旁边的梨花嫂早忍俊不禁,笑得一抽一抽地。

三人笑完了,桑榆收拾神色问道:“嫂子,秋白的病怎样了?”

梨花嫂回道:“倒是不咳了,只是精神头儿不大好,整日里恹恹地。”

桑榆想了一下回道:“病去如抽丝,总有个过程,再将养几日,许就好了。”

梨花嫂迟疑着道:“我瞧着像是有心事的样儿,明着暗着问了几次也不说什么,还让她哥去问了一回,也是不吭声。我想,二十来岁一个大姑娘,能有什么难言之隐?估计兴许跟找婆家有关吧。我跟她哥商量了,等到来年开春暖和了,让她哥托一托玉器行的朋友,实在不行,就在远外给她相一门亲,找个老实过日子的本分人家就行。嫁得远点也没办法,谁让她有那么一个克亲的名声在外呢?要不然以她的容貌姿色,也不至于拖到这个岁数也没个人家。”

桑榆心中一动,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只是回道:“虽说长兄如父,可予她做主,但到底是终身大事,她已这般大了,想必有自己的想法,这事你们可以提,但也要探探她的口风,看看她的意思,方是两全。”

梨花嫂应道:“这是自然。”

桑榆直了直腰,透过窗户又向外瞧了瞧,换了个话题道:“我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雪,心里隐隐总是不安,这雪要是再下个五六日,前后便已是半月光景,嫂子,你看到那时,我们是否要早做打算?”

梨花嫂道:“等不到那一日,只要过了十天雪还不停,咱们就要行动起来,抢在头里将房前屋后、林中山边还能捡着的柴火都弄回来,有备无患。”

桑榆附和道:“口粮上也要节省,我晨起听婆婆说,她历过一个雪灾年,来年开春特别晚,有银钱也买不得粮来。”

梨花嫂叹了口气,又振奋了下精神,劝慰道:“不过是做最坏的打算,并不一定就到这般田地,也不要吓着自己,且走一步看一步。”

桑榆点头:“正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把假条销了,不定时还是可以更新一下的,现在是北北口述,北北老公有时间的时候,就帮着打一章打一章的,还是陆续更新着的好,要不大家都忘记前面的情节了。O(n_n)O~爱你们!再等些时日,等俺宝宝稳定了,咱更新也能稳定了。不敢求花,求不抛弃,O(n_n)O~

————

在后台统计了一下,在此感谢一下所有给本文投雷的亲们: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nutcracker扔了一个地雷

米寶扔了一个地雷

千世千叶沙扔了一个地雷

牛腩爱芋艿扔了一个地雷

魅惑珊瑚扔了一个地雷

米寶扔了一个地雷

苏渣扔了一个地雷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芥小陌扔了一个地雷

58

第五十七章:雪停之日

这场大雪接连下到第十二日才算停了下来。这日晨起时,桑榆开门见雪停了,还是好生反应了一会儿,才狂喜起来,扭头对着里间喊道:“娘,南山,快来看,雪停了!”

季婆子闻言赶紧地走到堂屋来,打眼儿往外头一瞧,见雪果是停了,也是高兴地很,一个劲儿地道:“阿弥陀佛,老天有眼,真停了,停了好。”

桑榆抬眼瞧着天色并不甚光亮,远处的天空还是阴沉霭霭的,不由忧心道:“只是不知道这能停多久?可别待会儿又下起来。”

季婆子听了这话气得很,朝地上连呸了三声,斥责道:“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没听老俗话说么,好的不灵坏的灵。哪有你这样不避讳的?上下嘴唇一碰,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快点地,赶紧说两句好听的冲一冲!”

桑榆听她说得邪乎,心下颇有些不以为然,小声嘟囔道:“既是好的不灵,还说来做什么?”

季婆子听得这话,将牙花子咂得直响,怒道:“且来得本事与长辈顶嘴抬杠!没有教养!”

屋里季南山听到外头这婆媳俩又说到了僵处,赶忙抱着小七七出来打圆场:“别着急,我看看。这雪啊停了就不再下了,就这雪量来年必是个丰年!”

桑榆见季婆子面色稍霁,赶紧地关了屋门,快步走到灶间,生火做起饭来。季南山将七七交给季婆子管着,开了屋门出去扫雪去了。

待吃得了朝饭,刚收拾利索,梨花嫂便登门了,一见着桑榆她就问道:“你看这雪还会不会下?”

桑榆拉她进了里屋,小声回道:“看着这天色,并不是放晴的样儿,恐还要下。只是我婆婆是听不得这个的,晨起刚为我说的这话着了急骂了人。”

梨花嫂抬腿坐到炕沿上,见桑榆关好了门,回道:“老人们就这样,似乎说个不好听的话就真能左右得了老天爷的安排。要说这雪,一个是下,一个是不下,五五之数,总有那么一半儿说还下的倒霉蛋儿,被骂成乌鸦嘴。你何苦触她的霉头?”

桑榆也坐到炕头上,无奈笑道:“我只是有所忧心,脱口而出罢了,哪里想得那么周全,还惦记着她只能听一种话呢!”沉了一下又道,“不说这个了,嫂子,咱早先说好了要做最坏的打算,今日雪虽停了,却下过了十日,今冬就算不是灾年,怕也是个难得一遇的寒年,且来年开春必得推迟。照如此,我们现今能做些什么打算?”

梨花嫂也收拾了神色,一本正经地道:“一个是柴,一个是粮。寒年需要柴火取暖,春迟需要粮米顶上。本来这一秋里,咱们两家都已弄了不少干柴,一般过冬足足有余,只是今年既看着不是个一般的冬,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桑榆点了点头,想了一下道:“要得。只是这大雪下得沟满壕平,在村里大路上转转,尚且到小腿肚子的积雪,又上哪里再去拣柴来呢?且就算运道好又拣着了些,也是湿柴,没法烧啊!”

梨花嫂道:“这个我想过了。咱们也不到远处,就去屋后几十米远处的那片小稀树林,拿斧头撺些小树枝子来,扎成一捆一捆地,围着你家灶台摆上一圈儿,就用热气烤着,等干个差不离,再放你家热炕头上薰薰,真到冷得不行没柴的时候,它们也差不多能派上用场了。烟气估计总会有些的,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这每到秋里,又是收粮又是收菜又是中秋的,闲下来的日子就那么二十多天,冬日来得早,若非如此,年年都有俩月准备,也不至于到了寒年就要人命。”

桑榆摇头叹气:“我是不知道过冬还有这种隐忧,否则何必只秋里备柴,一年四季都要得。从明年起,我就有空就备柴,存得足足地,来年断不再担这份心。”

梨花嫂闻言笑道:“你当这些年这些人都是傻子,就想不到这个?只是开春就先忙着弄吃的,青黄不接春三月,开春断粮的人家有的是,一开春雪化了,是进林子的进林子,爬山坡的爬山坡,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野菜蘑菇,都只顾着弄口吃食好省粮了。待布了谷,又是赶着下田劳作,春末夏初直到秋里,田地菜地都要人管,不知不觉忙完就是深秋了。”

桑榆还是坚持己见,嘴硬道:“再辛苦些就是,来年定要早做准备。”

梨花嫂从炕头上下了地,招呼她道:“走吧,先跟嫂子出去转转,看看哪里去得哪里去不得,留意下还能有什么可烧了取暖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桑榆奇道:“欸?撺小树枝子也是个体力活,咱们去么?”

梨花嫂拉着她往外走,小声解释道:“男人女人各有分工,一会儿你秋阳哥就来找南山,一块去山边转悠转悠,下个套儿逮点野物。这大雪一下近半月,有些傻狍子傻鸟儿的,看见吃食就不要命了,这时候即使是山外围边上,也能猎到。到时候收拾了腌上熏了,这么冷的天儿也坏不了,不能省口粮食么?”

桑榆打开炕橱往外掏厚衣裳,边道:“你且等我套件衣裳,自己穿巴好了拽着人就走,外头指不定冷成啥样儿呢!”

梨花嫂倚在门口等她,嘱咐道:“别穿得太厚,到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干活不怕冷。倒是把你家的毡筒子鞋找出来套上,你看我也穿着来的,雪地里这个好走不湿脚,就是沉点儿。”

桑榆披着衣裳往外走,回道:“不知道我家有没有,得问问娘。”说着人已到了堂屋,向季婆子屋里扬声问道,“娘,咱家有毡筒子鞋没?”

季南山推门进来,正听到这话,回到:“有双更轻便暖和的熊皮靴子,我去给你拿。”

季婆子一挑门帘,扔出一双毡筒子鞋道:“穿这个吧,那双毛靴子太大,是男人穿的,她哪穿得了?”

梨花嫂垂垂眼睛撇撇嘴,下巴向季婆子那屋微微抬起,使了个眼色给桑榆,从鼻子里轻哼了一声。

动静不大,季婆子当然听不着,一旁的季南山却瞧了个真切,脸上一红,窘道:“我去给娘说说。”

桑榆摆手制止了他,向他道:“你去帮我把砍柴刀找出来吧。一会儿秋阳哥过来找你到山围子那儿,你准备准备下套的东西、诱饵什么的。”

季南山点点头出去给她找柴刀了,梨花嫂拉过桑榆小声感慨道:“都说媳妇跟婆婆不亲,为啥啊?哪家哪户都一样,儿媳妇从来是外人。”

桑榆揽着她胳膊往外走,小声回道:“她也是从媳妇熬成婆的,不过是一代人欺压一代人罢了。”

到了院里,季南山将砍刀递给她,又帮她裹紧了外面的厚棉袄,再将几道草绳系到她的腰上,嘱咐道:“用这个捆柴火,累了就回来,别贪多,仔细明日膀子疼。”

桑榆点了点头,旁边梨花嫂笑道:“还好,自家汉子是个知冷知热的,知道心疼自个儿媳妇。”

桑榆听她调笑,红着脸反击道:“秋阳哥才知冷知热、知寒知暖,秋阳哥才知道心疼、肝疼、肺疼、肚子疼…”

季秋阳刚迈进大门,闻言笑道:“我脑袋疼!这一大早的,刚上门就被骂,可见我人缘不好啊!”

桑榆低头跑了过去,经过季秋阳时扔下一句:“是我嫂子人品不好,带累了你。”

季秋阳冲梨花嫂一乐:“这败家媳妇!”

梨花嫂快走两步去追桑榆,还不忘还给季秋阳一句:“这缺德爷们!”

季婆子听到外头动静,打开屋门,拿着一双黑色熊皮靴子走了出来,对季南山道:“进山啊?穿上这个。”

季南山瞥了一眼,回道:“不用了,那是我爹的,我脚没那么大。”

季婆子急道:“这个傻孩子,靴筒边上不是有系带吗?里头塞点棉花就成。”

季秋阳见了也说道:“这可是好物,暖和清便不湿脚,正合下雪天穿。靴筒过了膝,进不了雪去,回来鞋袜都是干的,怎么不穿呢?”

他不知前情,季南山也不好再说什么,低着头过去,接过了靴子,回屋换了双干净鞋再套上,再套上件厚棉袄,腰里系了道草绳子,将进山需用的东西往肩上一搭,同季秋阳一起出了门去。

季婆子看着他的背影:“我这是为了谁啊!臭小子,拉着张脸,别以为我不知你啥意思,好心当了驴肝肺,有了媳妇忘了娘。娘护着你还招埋怨!”

季婆子说完,又抬脸看了看远处的天色,心里一阵儿的发慌:“看着跟那年有点像。”说完连呸了三声,“什么毛病!这不说好话还传人!老天爷,这刚吃得饱穿得暖,可别再弄啥夭蛾子!”

这时,屋里的小七七忽然哭叫起来,吓了季婆子一跳,她用手揉着发紧的胸口向屋里走去,边小声嘟嚷着:“节省柴火,算计口粮,有备无患,天可怜见啊。”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又逼迫着老公给码出来一章,希望大家喜欢。

59

第五十八章:各自行动

山坡上,屋后面的小树林里,一棵较为粗大的树后面,猫着两个圆滚滚的小身影,正是春树和香草两个娃娃。仔细一看,春树的手里头还攥着一根细草绳。

小香草把脸挨过去小声的问:“哥,你说能不能逮着?”

春树没有回头,目不转睛的盯着远处那支起的竹匾,小声回道:“你不说话就能。”

小香草捏着鼻子更小声的道:“哥,我想打喷嚏。”春树还是没有回头小声道:“忍着。”

小香草安静了一会儿,松开了鼻子,扭扭身子道:“哥,我想放屁。”

春树这次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气呼呼地盯着他妹妹,正想说什么,忽然小香草咧着嘴笑了,小声道:“我放完了,大臭屁。”

小香草说完,忽然小身子往前一扑,将他哥撞到一边,抢过草绳猛地一拉,大呼小叫道:“扣着了!扣着了!”

春树气呼呼地站起身来:“上次你也这么说,结果拉早了,底下什么也没有。你就会捣乱。”

小香草往竹匾那边跑去,边跑边大喊:“是真的,还动呢,快拿网来。”

两个小人儿挤在一处一通忙活,春树收网,里面一只野山鸡正在扑腾挣扎。

小香草乐道:“还有两只家雀儿。”春树喜道:“还真叫你碰着了。”

小香草得意道:“你光听婶婶的,耐心等,可谷粒儿都快被它吃完了,再不拉它就走人啦!”

春树笑道:“什么走人?是走鸟!不对不对,是鸟走,鸟飞走。”

小香草拖起地上的竹匾,用绳子拽着往前走,边招呼春树道:“走,哥,让娘和婶婶看看去。对了,刚才我骗你,我没放臭屁。嘿嘿,嘿嘿。”

春树上前把那竹匾的拖绳也拿了过来,用肩膀撞撞香草道:“嘿嘿什么嘿嘿,就知道唬弄你哥。”

小香草已经开始分配起战利品来:“哥,这山鸡毛真好看,你给我弄个毽子踢着玩儿;家雀儿就烤了吃,要不就zhan(攒)着,再多逮几只让婶婶给炸肉丸zhi(子)…”

春树听她说着说着口齿不清起来,扭头一看,发现她正在往回吸溜口水,那个小馋样儿,惹得春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林子的另一侧,桑榆与梨花嫂都忙活得微微见汗。雪地上一棵大树旁,已堆了三捆合抱粗的树枝子,都是拣着不粗不细的树枝砍的,最粗的也不过是婴儿手臂那般。

桑榆停下柴刀,对梨花嫂道:“嫂子,还是你手脚快,足足比我快一倍啊。我发现这树枝子还真不好砍,膀子都酸了。梨花嫂也停了手走过来道:“你是第一次干这活,不会用巧劲,来前儿南山特意嘱咐你别贪多,就是怕你明日膀子疼得抬不起来。”

桑榆揉揉膀子道:“我也是有点着急,刚来的时候你带我到灌木丛那边,因为那边比较好砍伐,柴的粗细也合适,没想到已有人捷足先登,将那边灌木砍伐了个七七八八,我们只好到这边。这说明村里有人也觉得年景不妙,甚至没待雪停就已行动起来。我怕这雪再飘起来时,所有眼睛都会盯到柴上来,到时再难砍到粗细适中、能够弄个半干的柴。”

梨花嫂笑道:“所以说吗,村里也不少精明能干的人,咱们能够想到,别人也能想到。这片树林本是无主之物,只要不是撺伐得空出地皮来,谁都可以到这里弄柴禾。”

桑榆抹抹汗道:“这我知道,刚才灌木丛那边,那人也是错落着砍伐的。”

这时春树与香草两个娃娃已经找了过来,小香草显摆着那只野山鸡,高兴得很,桑榆将她大大的夸了一顿,收了山鸡和家雀儿,放到早就带来的竹筐子里。这竹筐子是有竹编的盖子的,边缘还坠着拳头大的石块,这样山鸡就飞不出来。

春树带着小香草在桑榆的指点下,又向与她们相反的方向走去,准备再接再厉,多逮些野物。

梨花嫂满意地笑道:“真没有想到,这两个小人还能有所收获。”

桑榆夸奖道:“春树沉稳,草儿机灵,年纪虽小却都聪慧非常,你这两个小儿生得极好,叫人相处起来忍不住地喜欢。”

梨花嫂却夸起了桑榆来:“这孩子交给不同人带,真能带出两样儿来。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只知道吃饱了不饿的娃娃,每日里出去撒欢儿,只要不磕着碰着,我就知足了。至于干活,草儿能替我搓搓线头跑跑腿儿,春树能帮我烧壶开水喂喂鸡,就是极限了。但在你那里,草儿居然能做叫化鸡,春树也能捕山鸡了,这可都是大人们做的事儿,我都没想过他们能干成。”

桑榆闻言道:“只要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他们还能做得更多。哎呀不说了,歇了这一会儿,身上都有点凉了,咱再砍起来吧。”

季南山这次进山虽说有点小危险,差点陷进一个雪窝子里去,但成果却颇让人心喜。他逮了一窝大小七只狍子,用箭射得了四只山鸡,还在一个落满雪的草窝子里,捡着两只又冷又饿命不久矣的灰山跳。季秋阳的收获要小些,但也逮到两只肥狍子、一只野山鸡、一只野鹁鸪。季南山还在雪地上做了不少陷阱,静待野物自己送上门。

季南山回到家,放下东西就去了小树林,发现桑榆已弄到两大捆柴,那两个娃娃都出人意料扣着一只山鸡,一只鹌鹑。季南山往返两次,将柴火弄回了家,看到季婆子将晌饭做好了,又喊了她们收工回来。

吃饭的时候,桑榆说起灌木丛已被人抢先砍去的事儿。季南山回道:“正常,咱们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这年景眼瞅不太妙,这冬几乎已断定十分难熬,心思活泛的人,准备不足的人,都会着急起来,这也是意料中事。”

桑榆又关心道:“山那边积雪多深?你可得小心点儿,不熟的地界儿千万别去,也不要见猎心喜深入林中。我们今冬的储备尚算丰足,一切以安全为主。”

季婆子难得与桑榆同气连枝,跟着细细嘱咐起季南山来。

季南山吃完饭一抹嘴,对季婆子道:“娘,你帮我收拾一只山鸡,拿老姜炖上,用瓦罐。这几日先生一直身子不太爽利,我想给他补补。”

对于溪和先生的事,季婆子倒是从不吝啬,一口答应下来。吃完饭,果然就去忙活起来。桑榆也跟着帮忙,将那狍子野鸡的都收拾出来,只是那两只灰山跳儿看着又缓过劲来了,似乎能养活的样子,桑榆就没急着杀,反正家里做饭做菜也总有些下角料留下来,干脆就先养着它们。

这一忙活就是一下午,等把狍子肉、野鸡肉都收拾出来,撒了盐巴,季婆子找了个鼓肚子的小缸来,将肉放进去,盖上木盖子,上面又压了块青条石,就将缸放到了外头院里去,外面的天气极冷,不久就会上冻,也坏不了。

只是这样一倒腾,季婆子发现一个敞口鼓肚儿一尺多高的灰缸底子裂了缝,心疼嘟囔了好半晌。又赶紧地从院子里抱了点稻秸秆来,不一会儿编了个稻草围子,出去围上了刚放到外头院里的盛肉的缸,显然是怕那个缸也冻裂了。

那个裂了缝子的灰缸,季婆子不得不扔出去,却让桑榆拦了下来,将缸弄去了自己屋子,说有用。能废物利用自然是最好,季婆子也大方地给了她。

这次虽得了不少野味儿,那肉却被季婆子都冻到了外头,桑榆用剔出来的一副野鸡骨架炖了俩土豆,又熬了一瓦罐骨头汤,里面添了些红枣、枸杞、山蘑菇,味道鲜得很。虽说主食只是杂面菜饼子,但有汤有菜,一家人都吃了个饱足热乎,足足吃掉了十五个菜饼子,季南山一个人就吃了八个。

桑榆估计着这几天得将那鸡骨架什么的都吃了,琢磨着有阵子没吃着菜蔬了,想了想就泡了一瓦盆黄豆,放到自己屋里炕头上了,下面还特意垫了个季婆子下午编出来的草围子,省得炕太热豆芽发不好。泡完黄豆,又想起来能长点蒜苗吃,秋里备菜的时候,家里买了六辫子大蒜,桑榆又找了两个瓦盆,装了水,各自放了十来头大蒜,也放去了自己屋里。桑榆腌渍的酸菜也到了开缸的日子了,这么一盘算,家里吃食还算丰富富裕,桑榆心中安定了许多。

这个时候的桑榆,乃至荷塘村所有的人们,都没有想到,这个寒冬将会寒冷到什么程度,而明年的春天,来得又是怎样的迟。

60

第五十九章:平地生波

桑榆腌渍的酸菜,很合大家口味儿。她给梨花嫂家送去了两颗,不到三日竟叫他们吃完了。梨花嫂这天特意又上了门,一进门就问道:“你那新腌成的酸菜,南山他们都爱吃不?要是不爱吃,你全换给我,我用水灵灵的最大颗的菘菜跟你换,随你挑。”

桑榆闻言乐道:“怎么?吃馋了?我再给你拿两颗还行,全拿给你我可舍不得,我自己也挺喜欢吃的。南山他们俩看着也比较喜欢,只要按我说的方法做,管保越吃越香。”

梨花嫂坐到炕上,一拍大腿道:“就是按你说的法子做的。放了肉,肥瘦都有,还有猪血块儿,加了辣子一起炖,香里透着一点点酸,别提有多下饭。你说也奇怪,直接用新鲜菘菜炖肉吃就没有这个香,也没有这个下饭。你不知道小草儿和春树俩娃都抢着菜汤泡饭。今儿个我来就是受了小草儿的指派,人家说了‘娘,用咱最好的菘菜把我婶的腌菜都换来,多给两颗也行。’你听听。”

桑榆说:“要真这么想吃我可以再腌一缸,你家出菜,这菜得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腌好,腌好之前,咱两家就先吃我家这第一缸的。只是这次没法晒菜,也不知能不能腌好,先少腌点儿,试试。”

梨花嫂附和道:“对啊,这菜要水气大了容易腌烂了,发霉长毛什么的,还是别冒险糟践菜了。啥好菜也不能天天上桌,菜留的有,肉跟不上啊。你再给我拿两颗得了。”

桑榆给她捡了三颗酸菜,又抓了一大把葵花子,塞给了梨花嫂,说道:“这个给草儿带着,没能把腌菜全换走,好歹给小家伙个安慰。”

梨花嫂接过去叹息着夸了一句:“你啊,对个小孩子都这么用心,这么客气,难怪孩子们喜欢你。以前叫三婶,后来叫婶婶,现在直接说‘我婶儿如何如何,我婶儿怎样怎样’,就跟真正的亲兄弟家那般称呼。”

桑榆笑笑,两人又唠了会儿别的,桑榆才送走了梨花嫂。刚进屋门,季婆子立刻从她屋里出来了,问道:“梨花来干吗了?”

桑榆关好屋门,回道:“没啥事,要颗腌菜。”

季婆子皱眉道:“要啊?”

桑榆听出她话的重音,赶忙解释道:“不是要,是跟咱换,菜窖里她家的菘菜随咱挑。”

季婆子哦了一声,接着问道:“那你挑了没?”桑榆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