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个小些的小子听了以后也是眼眶包着眼泪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

江又梅本来心里就有事,被这几个小子闹腾得头更疼了。忙说,“不需要杀鸡,弄点有盐味的东西就行。”

王大嫂听了赶紧说道。“小子们不懂规矩,太太别生气。”又催着那个男人说,“当家的快去杀呀。“

小包子也说道。“我们真的不想吃鸡,留着它给弟弟们下蛋卖钱吧。”

王大嫂就吩咐大福去邻居家借两斤精米和十个鸡蛋,再借点茶叶。又踩着櫈子把房檐下唯一一条腌肉取下来。

春桃说,“茶叶不需要借,我们自己有。”

江又梅让春桃去车上把糖拿下来给这些孩子吃。

几人进了屋,堂屋内就一个破柜子,一个大桌子,几个破凳子,但还算干净。小包子没进屋。跟着那几个小子玩在了一起。

春桃上车看看装糖的盒子,也就剩了二十几块。便都拿了下来。院子里还有五个小子,除了抱在手里的太小不能吃。其他四个一人给了六、七块。之后,春桃便去厨房给王大嫂帮忙,二福也坐在灶边烧火。

小包子看见三个小些的小子猴急地把糖塞进了嘴里,三福却没有吃。他把衣角掀起来,把这些小子们的糖都没收了放进去,说道,“你们嘴里有一块就够了,这些糖一看就是好货,咱们留着或许还能换些钱儿。”

小子们听了虽然舍不得,但也没有反对,因为三福自己连一块都没舍得吃。

小包子心里酸酸的,这个情景咋那么熟悉咧?这种什么东西都想拿来换大钱的日子他也曾经有过啊。

他就把自己包里的糖都掏出来,还有个六块,说道,“那些糖换钱,这几块就吃了吧。”

堂屋里,林进及谭家父子跟王大汉闲聊了起来。

王大汉说,这里属于湖汉省汉平县三房镇,这个村叫大板村,因离镇上较远又偏辟,田地以山地居多,所以比较贫困。

而他们家因为生了七个小子,自己进山打猎又摔断了腿不能干重活,所以家里更是赤贫。

正说着,大福拿了几个碗进来,林进每个碗里抓了点茶叶,大福再把水倒上。躬身说道,“太太请喝茶,大爷们请喝茶。”小小年纪,很是进退得当。

谭家父子第一次被人称大爷,脸都羞红了,忙谦虚道,“我们也是泥腿子,当不得这么叫。”

不到半个时辰饭菜就弄好了,一大盘切成薄片的蒸腌肉,两大盘韮菜炒鸡蛋,一盘莴笋炒腌肉,一盘素炒莲白,一个蛋花汤,一锅米饭。

在外面就不讲究那么多了,几个人一桌吃饭。

不知是饿了的缘故,还是王大嫂就是会弄吃食,总之这几个农家小菜吃起来格外顺口,好吃。小包子边吃边说,“王大娘炒的菜真好吃,比清河大酒楼里的菜还香。”

江又梅也点头道,“确实好吃,特别是这个腌肉,比我过去吃的都香。”

他们在堂屋里吃饭的时候,本来有三个小小子啃着手指在门外转悠,其中一个小子还用手试图把屋里的香味扇进鼻子,被红着脸的大福拎去了厨房。

他们几个在堂屋里吃饭,那一家子九口人都挤在厨房里,也不知怎么就挤下了。

江又梅吩咐林进去车上把他们带的几包点心全拿出来给那几个小子吃。

几人吃完饭,江又梅想着这顿饭吃得极满意,这家又太穷了,就让林进给王大嫂一贯铜钱,小包子也没提出异议。

王家人没想到会给这么多的钱,拿着十串铜钱都有些傻了。

王大嫂领着孩子们来给江又梅磕头,说,“家里的这些吃食还当不得太太赏的那几包点心,现太太又赏了这么多的钱。谢谢太太了。”

一贯铜钱真当不起这么多人的跪,况且饭菜的确可口。江又梅赶紧让他们起来。

其他人都起来了,唯独大福还跪着。江又梅纳闷道,“咋了,你还有什么事?”

大福磕了个头说道,“小子今年十三岁,会种地,还会编竹器活。若太太不嫌弃,请买了小子吧,我想去外面挣些钱,让我爹娘不要太辛苦,也让弟弟们能吃饱饭。”

这话一说完,王大嫂就哭了起来,“大小子你说啥咧,爹娘不辛苦。”

江又梅看看这一长串的小子们,男人残疾了,女人再能干想要七个小子吃饱饭的确困难。等这些小子再长大些,都到了吃穷老子的年纪,就更吃不饱了。以后到了娶媳妇的年纪,恐怕没哪家姑娘愿意嫁进来。

想着自己家也的确还缺人,这家人江又梅也比较看得上眼。

就点了点头,说,“我家倒是缺人,大福这孩子我也看得上,如果你们同意我就买了。活契也成,死契也成。”

大福对他娘说,“娘就同意吧,这样儿子的前程有了,也能多挣些钱回来,弟弟们长大了还要盖房子娶媳妇咧。”

王大嫂红着眼睛点点头,去了厨房同王大汉商量。

一会儿,王大汉也红着眼睛出来了,同意签十年的活契。又对大福说,“你爹娘没本事,太太愿意赏你口饭吃,你就要用心做活,报答太太的大恩。”

大福使劲地点点头。

江又梅估摸着买这样的小子死契也就五两银子,活契的话减半,便让林进给了他们三两的银子。

又另给了五十文的牛车钱,让王大嫂和大福明天去汉平县县衙后院找他们,再一起去县衙上档。江又梅不愿意太多人挤一辆马车,所以只好让他们明天坐牛车赶过来。

王大嫂两口子拿着从来没拿过的银子有些不知所措,一听说江又梅是知县大人的亲戚,吓得又跪了下去。

江又梅又让他们起来。之后,几人上了马车,向汉平县城驶去。

上车后,小包子就急不可待地对江又梅说,“娘亲,那莫生小师傅肯定是小紫姐姐。往生小师傅估计就是周妍。因为那几个福都说往生和莫生两人都说着一口的京城口声,而且往生比莫生年纪稍微大些,有个二十几岁的样子。他们听庵堂里的其他师傅说,往生师傅做的素食点心好吃得紧,比县城卖的还好吃。”(未完待续)

ps:谢谢yangyang0412、may_kim的粉红票,谢谢千年书一桐、liang310送的礼物。

第二百零二章 满意

江又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这两人确实是周妍主仆,不知道是周家让她诈死而偷偷把放她出来,还是周妍自己逃出生天。若周妍是周家放出来的,出家也应该在周令的管辖范围内才对,而此地却是湖汉省的地界。那么最大的可能还是周妍自己跑出来的。

江又梅觉得现在的周妍绝对有问题,肯定不是自己最初见过的那个单纯老实的周妍。她能带着丫环跑了这么远路的,还真是有本事。

她们来这里修行,不知她是真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还是暂时栖身庵堂以期图谋什么。不管如何,以后还是要注意些才行。

不过,这两个法号取得还是有些意思。

马车大概又跑了一个多时辰,便来到了汉平县城。此时已近黄昏,许多进城摆摊的农人也收拾好物什准备出城了。

林进停车问一个男人县衙在哪,那个男人说,“你们的马车就沿着这条最宽的青石路走,再走个两刻多钟就到了。”又热心地说,“现在县太爷和差爷们都快下衙了,你们有事最好先住客栈,等明天一早再去衙里。早上的时间多些,而且差爷们精神头都足,好办事。”

林进道完谢就赶着马车沿着青石路往前走,两刻钟后便来到汉平县衙。他们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威风宏大的的县衙大门,又驱车绕着院墙往后走去。

后院墙有扇大门,看门的不认识他们,便赶紧去通报。

孙莹莹听说后急急忙忙出来把他们接了进去。这个后宅是一个三进的院落,里面楼台亭阁、绿树红花,甚是漂亮精致。

也难怪,前世都有“北故宫南县衙”的说法。

江又梅觉得平时很是利落的孙莹莹走路有些小心奕奕。丫环娟儿也时时小心地搀扶着她。便凑到她耳边悄声问,“大嫂,是不是我大哥要当爹了?”

孙莹莹的脸一红。点头说道,“昨儿大夫才来摸过脉。说上身的日子短,让注意些。”

江又梅着实高兴,二十六岁的江又山终于要当爹了。赶紧搀扶着孙莹莹的胳膊说道,“真好,我爹娘知道了不定得多高兴。不过你也得小心些才是,遇事要不急不慌,不能有大动作,…”很有经验地开始念了一大篇准妈妈经。

经还没念完便已经来到正房。得到消息的江又山也从前面的衙门赶了回来。

小包子看见穿着红色官服的江又山笑道,“舅舅穿上官服还是很威风的嘛。”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饭后,江又梅让已经倦怠了的孙莹莹回房休息,便把周妍或许在娘娘庵带发修行的事情跟江又山说了。

江又山沉吟了一下说,“我觉得周家不会让他家的大小姐在他们无法保护的偏远地方出家。如果那两人真是周妍主仆的话,应该是逃出来的。或许她不愿意嫁给郑国舅,也或许周家不愿意让她嫁给宿敌,想弄死她,再或许还有其它的事情,促使她不得不逃命。既然她在这里出家跟周家没有关系。不管她是真出家还是假出家,那样的两个妇人也掀不起啥风浪。妹妹不必放在心上,我让人注意一些就是了。”

江又梅想想也对。便就撂开了心思。

今天江又梅和小包子被安排住在两隔壁。江又梅都上床了,听见敲门声,起身开门一看是小包子,他拿着个枕头脸蛋红红地从江又梅身侧挤进去,把枕头往床里边一放,猴急地脱了衣裳钻进被窝。

江又梅笑起来,想着反正也只住两天的时间,让他来睡两晚就是了。江又梅息灯上床,刚躺下。小包子就侧身抱住了她。

闷闷地说了句,“娘身上真香。”

第二日。江又山要上衙,孙莹莹又怀孕。就由管家江寿陪着江又梅几人一起去牙行。江又梅把春桃留下,等着大福母子来县衙上契,而且让她把王大嫂也留下,自己有事要交待。又让她去街上逛逛,买些汉平县的特产。

巳时初,几人刚出大门,却看到大福母子一脸菜色地蹲在墙根处。原来他们为了节约那五十文牛车钱,从昨晚走路走到今早才走到了这里。

江又梅赶紧让门房把他们带进去找春桃。又适时地给小子包上了一堂现场课,“看到没?光节流有什么用?两人摸黑走了一宿的路,只为节约五十文钱。如果他们能动点脑筋去开源,挣的可不止那么一点点。”

小包子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我卖肉干都赚了一千多文钱咧。”

几人来到牙行,牙人李老二对县太爷的亲戚极其热情周到,并表示如果买卖做成了他也不收中介费。

江又梅摆手道,“那不成,咋能让你白费力气?该多少我就给多少。”

江管家也跟李老二说道,“江大人不让把姑太太是他亲戚的事情说出去,特别是不能告诉卖主,大人的亲戚不做与民争利的事情。”

李老二又激动地大夸特夸了一顿青天大老爷在汉平县里的丰功伟绩。之后介绍道,那片田在县城的北面,大风镇附近。大片良田分成三块,离得并不远,附近两个村的人家几乎都靠租种这些地过活。

这片田的主人是个大地主,姓林,因为儿子前年就考上了举人,去年春没有考上进士,就绝了再考的想法。想候个官当,但等到现在都没能候着,所以想套些现银出来走关系,将来能谋个一官半职。

他们坐了一个多时辰的马车,来到一个庄子前。几人下了车,林地主正在门外候着他们。

林地主四十来岁的年纪,微胖,一副笑面虎的样子。不像个土财主,倒像个走南闯北的商人。

这个庄子是个三进的宅院,分前院、中庭、后院,还有个小池塘,很是不小。林地主说,“这个庄子在上月村的地界,也是这三片田的中心地段。如果把这个庄子一起买了,就算便宜些,八十两银子。”

江又梅倒是喜欢这个庄子,价钱也不贵。以后无事还可以来渡渡假,偶尔换换环境也不错。

看完了庄子,喝了口茶,林地主就带着他们去地里转。

一行人走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此时麦穗已经泛黄,微微下垂着脑袋,春风一吹,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

小包子激动的脸都红了。太爷爷虽然给了他两千亩田,但他从来就没看过。没看过的东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而且总怕哪天太爷爷不高兴了,会把田地收回去。但眼前的这些田地如果娘亲买下来了,实实在在就是他家的地了。那他家就是比赵地主还大的大地主,这辈子光靠佃田过日子就足够了。

江又梅看到小包子满眼闪着激动的小星星,笑着搂着他的肩膀悄声问,“咋样?”

小包子点点头低声道,“很是不错。不过娘还是要记着压压价才是。”

此时,许多农人都分散在地里侍弄着庄稼,他们或许也听到了林地主要卖地的风声。看见林地主领着陌生人来看地,都直起身看着他们。有些胆子大些的就来到田埂边说好话,希望新地主能让他们继续租种这些地,他们一家老小就靠着佃地讨生活咧。

谭家父子看了看庄稼的长势及田里的土壤,悄悄跟江又梅说,“这是好田,不比西河村或大湾村的田差。”

江又梅满意地点点头。

走了好一会儿,才穿过麦田,进入前方的油菜地。江又梅实在累了,就去田边一棵大槐树底下乘凉。林进留下来陪着她,林地主领着小包子等人继续转。

金黄色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浓郁的芳香令人陶醉。江又梅前世就特别喜欢看油菜花,每到油菜花盛开之际,都会抽出时间去观赏。所以在这里休憩很是惬意。

这时,她看见一个二十左右的妇人领着个三四岁的小子从这里路过,就从荷包里掏出几颗糖给小子吃,顺便同这个妇人攀谈起来。妇人指着右边远处的一片村落说,“那是上月村,”又指着左边说,“往那边再走个两里路,还有一个村子叫下月村。林地主家的田地几乎都是由我们两个村的人租种的。我家租了十亩好田,再加上自家十亩山地的产出,日子也还过得去。”

又说了这两个村子的人都还比较朴实,就是有个姓兰的小地主,仗着大官亲戚霸道蛮横,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不敢惹,逢年过节还要送礼或请他吃酒,连林地主家每年也要拿些银子给他家。不然找事打你一顿不说,还会去你家地里祸害庄稼。

“哦,是啥大官,连亲戚都这么蛮横?”江又梅问。

妇人神秘地低声说,“那官可大着咧,是县上的县尉大人。这家的女儿是县尉大人的第三房小妾,据说很是得宠。”

江又梅点点头,妇人离开之际,江又梅又把荷包里的糖都掏出来给了这个孩子。

当远处的村落开始飘起炊烟,农人们也从田间地头出来回家吃饭之际,小包子几个才转回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地主

回了庄子,林地主请他们吃了一顿饭。然后开始进入正题。这三片田地共是一千二百二十亩,如果都买,就八两银子一亩。如果买不完,就九两银子一亩。

林地主还很是肉痛地说,“若不是急用银子,这么多好田我是舍不得卖的。”

这片地江又梅很是满意,地好不说,关键是成片,挨得近,便于管理。

这些田一起买算八两银子的话,就是九千七百六十两银子,再加上庄子的八十两,共计九千八百四十两银子。价钱着实贵了些。

于是说道,“我家倒是想都买了,但地太多,一时拿出这么多钱着实有些困难。价钱是不是能再便宜些,我们也好凑银子。”

小包子心里估摸了一番,也说道,“全买下来一共要九千八百四十两银子咧,太贵了些。林地主不实诚,哪能喊这么高的价。真心卖就再降降。”

林进和李老二也在旁边帮着说价,最后田地加庄子以九千五百两银子成交,等这茬庄稼收割后田地就归属林家。

江又梅又问起了那个恶霸,林地主叹着气说,“你家以后来了这里也不要去惹那家人,那家仗着女儿做了县尉大人的小妾无恶不作,村民都私下喊他‘兰霸天’。如若我不是有个亲戚在府城衙门里做事,田地早被他家贪去些了。就是这样,每年我还要包二十两纹银孝敬他,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啊。”

江又梅又有些零乱了,这个世界也有个“南霸天”?不过这个兰霸天着实有些可恶。

小包子牛气冲天地说道,“一个县尉算什么,回去让我舅舅找那个县尉算帐,一个小妾的亲戚都如此过分。他的官也当到头了。”

林地主一听小包子的话,就有些蒙了,一个孩子的口气都如此大。这家人是什么来头涅?

看到林地主的疑问,江又梅赶紧笑着说。“小孩子不知轻重吹牛皮呢。”

又不高兴地低声说着小包子,“少胡说八道给你舅舅招惹。”

几人又坐车回了县城,林进和小包子拿着银票去衙门过契,江又梅几人就直接回了后宅。

孙莹莹身体不爽利在睡觉,江又梅便让人不要打搅她。回了自己房间,就让春桃把王大嫂叫来,吩咐她暗中注意些娘娘庵里的往生师傅和莫生师傅,没什么事就算了。如果有了大的动静就来青华县通知她,顺便把家里的地址告诉了她。

王大嫂点头答应下来。

小包子回来后,拿着地契给娘亲看,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发抖了,“娘亲,咱家也是大地主了,以后会收很多租,挣很多线。”

江又梅笑着打趣他道,“以后别人也要叫你林地主了。”

小包子咧嘴笑着说,“这个契上是娘的名字。人家要叫也是叫江地主。我还是愿意当林状元。”

晚饭时,小包子把那个县尉亲戚的事情跟江又山讲了一下。

江又山冷哼道,“那个付县尉就是汉平县的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仗着自己在这里经营的久,拉帮结派,还养着一帮闲散人员,连我都不放在眼里。我和陆县丞一直在暗中收集他犯罪的证据,等时机成熟就把他们一锅端掉。”

江又梅担心地说道,“这种无赖要么就把他一棍子打死,要么先不要动他。”

江又山点头说,“我知道。他犯的几件事足够杀头,等把事情彻底落实了。他连命都保不住。只是他在这里经营了许久,势力盘根错节。最有力的证据一时还不那么好找到。”

江又梅说,“那你一定要小心行事。千万就不要打草惊蛇。”

江又山点头应是。

晚上,江又梅母子带着林进几人去夜市逛了逛,又买了些东西。

二月十七日一早,江又梅几人坐马车回青华县。这次大福也坐进了车里,林进先一步帮王大嫂付了牛车的钱让她自己回家。江又山和红着眼圈的孙莹莹把他们送上了车。

路上,江又梅把自己想让谭老大在上月村当庄头的想法说了。谭家父子极其高兴,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江又梅又说,“一千多亩田的庄头,责任重大。干得好,工钱自然就高。但干得不好,就别怪我不顾情面另外请人了。现在到五月收割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谭大哥要趁这个时间多学学,不懂之处就来南山居问林进。当庄头,光会种庄稼还不行,还要跟乡民把关系搞好,懂得驭人之术。”

谭老大在车厢外面咧着大嘴笑着表决心,“大奶奶放心,我会跟着林兄弟好好学的。”

下午未时回到了东河村,谭家父子拿了在县城买的东西在清水桥边下车。

马车继续前行,得、得、得地走过族学,走过陈家。当马车走在苹果园旁边的青石路上,离南水桥还有段距离的时候,赶车的林进说道,“大奶奶,小夏姑娘正抱着思姐儿在大门边向这边望着咧。”

江又梅掀开车帘,看见小夏抱着小丸子在向远处眺望着,虎娃、花花和点点突然发现了他们,撒开四肢向这边跑来。狗崽看见了,也跳下车向它们跑去。

小夏也看见他们了,便小跑着向这边跑来。狗崽、花花、点点一家三口在南水桥边驻足开始玩亲亲。

虎娃继续向前跑着,跑到马车前面一下跳了上来,小包子高兴地大叫着和它抱在了一起。之后,它又来向江又梅索吻,江又梅只得拍拍它再亲亲它的那张大花脸。想着,还是小时候可爱,长大了忒地吓人了些。

马车过了南水桥,小夏抱着小丸子也走到了马车前面。小包子大叫着“妹妹”先跳下车,江又梅也紧接着跳下来。

江又梅伸出双手笑道,“娘的宝贝儿,娘可想死你了。”

小丸子看着江又梅红着眼圈瘪起嘴,一下哇地哭了起来,返身抓住小夏的衣衫爬在她怀里不理娘亲。

江又梅的鼻子也有些酸了,说道,“宝贝儿生娘亲的气了?对不起哦,娘亲怕你受罪才舍不得带你去的。”

她边说边要把小丸子抱过来,结果人家死死抓住小夏的衣衫大哭着就是不松手。江又梅哄了半天,才把小家伙哄过来,小家伙爬在她的怀里哭得更加伤心。

小夏也在旁边红着眼圈说,“大奶奶走后没多久思姐儿就醒了过来,不见你,又不见念哥儿,就开始大哭,把亲家太太请过来她都不认,足足哭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嗓子哑得哭不出来,睡着了才算好。醒来后虽然没那么大哭了,但却没精神,连饭也不好好吃。”

江又梅听了难过得亲着女儿的小脸说,“对不起哦,娘亲也想你,下次就是再遭罪娘都把女儿带上。”

小包子掏出几个小泥人给妹妹说,“这是哥哥给你买的礼物,回去洗干净就给你玩。”

回家后,几人洗漱一番,江又梅又抱着小丸子逗弄了一会儿,才把她交给小包子。

江又梅先去厅房听了宋望才禀报这几天家里的事,又让大福跟着大春学习怎样侍弄莲藕,及学着做家里的一些杂事。

接着又把一床席子打整干净,拿着席子和一个竹编花篮来了西屋。汉平县出好竹,这次江又梅专门让春桃买了几床好席子及竹编工艺品回来。

小夏说虎娘母子是昨天回来的,这次又猎了一头熊瞎子,比上次的熊还大,而且是虎娃一个人拖回来的,虎娘只在旁边看着没帮忙。宋老头今天一大早就把大熊收拾出来,想着要卖个好价,把肉和熊胆拿到省城去卖现在还没回来。

虎娃正在玩小包子给它买的竹编玩偶,虎娘半卧在榻榻米上闭着眼睛假寐。听见动静,它睁眼看见江又梅很有范儿的微点了一下头,算是打招呼。

江又梅先把花篮放在几上,说道,“汉平县的竹席好,我专门买了几床,来给你们换换。”

虎娘听了起身,江又梅把新席子换上,虎娃高兴地跳了上去。江又梅慈爱地摸着它的头说,“看来咱们的虎娃要出师了,猎了那么一个大家伙,真有本事,江妈妈都替你高兴。”虎娃臭屁地用头轻拱着江又梅。

江又梅又跟虎娘念叨了一会儿这次去买田的事情,似是无意地说起了周妍应该还活着,在离这里不远的翠峰山上一个庵里带发修行。

虎娘眼睛眯了眯,望向那个新买的花篮,淡黄色的瞳孔更加幽深。

念叨完了,江又梅起身离开西屋。去正厅把东西整理出来,让大春、春杏分别跑了趟江家及江家老宅、孙家,告诉他们孙莹莹怀孕了,再把江又山夫妇及自己带给他们的礼物捎给他们。又让小包子把陈家的礼物给陈家带去。

江又梅很想跟陈之航说说买田的事情,下一步还是会请他出面,参照这里的模式,和江又山一起跟那里的村民签合同种小麦和香米。这种模式再种今年一年,明年林老爷子就会上报朝庭,到时全国推广。

原来可以去江家,两人既可见面又可避嫌。可如今因为有了对陈之航虎视眈眈的王巧儿,江又梅就不好把他约到江家见面了。打算着明天中午把几家人都请来南山居吃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