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咧嘴一笑,旋即看向身边的岳凌兮,道:“这份功劳有一半都是兮兮的,儿臣功过相抵了,不知父皇要赏兮兮什么?”

岳凌兮听得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父皇母后不追究之前的事已经是宽待她了,他还敢厚着脸皮替她要赏赐?

孰料楚惊澜并没有责备他,只是悠悠地瞥来一眼,反问道:“你想要什么?”

“儿臣想要一道恩旨。”楚襄仍是笑着,点点繁星浮于眸中,灿亮之中透着一往无前的坚定,“一道无论儿臣将来做了什么翻天覆地的事,父皇都不会责怪儿臣和兮兮的恩旨。”

他这是在做什么?

岳凌兮忍不住想要阻止他,可还没开口,一碗乌骨鸡汤就从月嬷嬷手中递了过来,上面盛着满满的红枣和党参,汤汁鲜亮,肉质嫩滑,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从炉子里舀上来的,就在她分神去看的一刹那,楚惊澜已经给出了答案。

“江山是你的,怎么折腾都是你的事。”

闻言,楚襄嘴角弧度越拉越大,似乎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回答。

“儿臣谢过父皇。”

这就完了?

岳凌兮听得云里雾里,不知他们父子在打什么哑谜,旁边的夜怀央却是一脸洞悉之色,但也不说破,只是侧过身来同她温声说着话。

“兮兮,母后听襄儿说你幼时从山崖上摔落,所以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巧的是你父皇当年也受过这样的伤,一直敷药加上膳食调理才恢复的,你现在怀着孩子不方便用药,所以母后就让她们照着同样的方子做了些吃食,你试试。”

这一番话甚是窝心,岳凌兮顾不得再去想其他的事,埋下头便啜了一口汤,细细地品味了一阵才道:“有点苦,但是喝下去很舒服。”

真是个不会说谎的孩子。

夜怀央弯起了唇角,难掩疼爱之色,“那就让玄清宫那边每天做着,横竖花样多,也不怕吃腻了,过段时间再看有没有效果。”

岳凌兮乖顺地点头:“谢谢母后。”

话音刚落,一直在边上偷听两人讲话的楚襄顿时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他日日夜夜地给岳凌兮洗脑,到了跟前她还是发怯,不料夜怀央几句话就绕得她乖乖地喊了母后,不知有多顺口,还一并将调理的身体的事情同她敲定了,不费吹灰之力,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想到这,楚襄侧首看向岳凌兮,看她一时静静地喝汤,一时仔细地聆听夜怀央讲话,模样甚是乖巧,偶尔小声答话,说完之后就像小鹿一样看着夜怀央,眸中闪耀着亮晶晶的光芒,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希冀。

她从来没有跟她的母亲这样相处过。

夜怀央也感觉到异样了,趁着说话的空隙向楚襄投去了求证的目光,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便越发心疼起来。

他们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深知没有家人的支撑绝对无法走到今天,而这个孩子就这么过来了,带着一身的伤和一颗这辈子兴许都难以痊愈的心走过了十年,孤勇且坚韧,令她忍不住叹息。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初心,实属难得。

后来两人又断断续续地聊了一些小事,声音又轻又细,有时甚至被推杯换盏的响声盖了过去,男人们神色淡淡地用着膳,没有漏过任何一句话,却也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动一动手皆是为她们布菜,有种不可言喻的温馨。

晚饭就这么吃完了。

楚襄和岳凌兮因为在路上累了一天,所以早早地回去休息了,楚惊澜和夜怀央倒是在花园里散了会儿步,伴着无边秋月,凉爽微风,也甚是惬意。

“都说媳妇见公婆紧张,你倒出一手汗。”

楚惊澜就着微光擦拭着夜怀央手心的银丝,动作认真,语气却满含揶揄,夜怀央听得真真切切,娇躯一转就挽上了他的颈子,故意道:“她是第一次见我,可我也是第一次当婆婆,怎么就不许紧张了?”

“许。”楚惊澜低头看着娇妻,嘴角微微上扬,“好好紧张,估计也没有第二次了。”

夜怀央笑着锤了他一下,半晌才道:“从小到大,我还真没见过襄儿护谁护得这么紧,怕是让你说中了。”

楚惊澜云淡风轻地应了一声。

“他真是像极了你呢…”

夜怀央感叹着,径自偎进了楚惊澜的怀抱,玉容映着中宵月影,一片明晃晃的满足之色。楚惊澜拥着她,手臂微微圈紧,花间柳下对影成双,也不避及任何人,任她像春心萌动的少女一般黏着自己。

月色独好,却非独照这一处,光华倾泻千里,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

城北的宋府也刚刚享尽一场欢宴,流光未灭,杯盏凌乱交叠,酒肉的香味还弥漫在厅堂之内,有人闻了却如同腐烂的气息一样,柳眉一蹙,匆匆掩了鼻便离开了。行至卧院,侍女连忙倒了杯温水过来,并替她轻舒着背部,她却不耐烦地推开了。

“西夷那边可有消息传回来?”

“回小姐,还没有。”

闻言,宋玉娇顿时心烦意乱起来,连水也不喝了,随手就往茶几上一撩,水花溅出杯沿,把绣着百花团蝶的桌布浸得透湿。

侍女看她心情不佳,便小心翼翼地劝道:“小姐,没消息亦是好消息,如今陛下已经回朝,宁王又一心扑在战事上,想必没人会专门去寻找国师的下落,宋家与他的关系也就不会…”

“你懂什么?”宋玉娇骤然凌目,厉声斥道,“拓跋桀害得端木筝差点丧命,又设计带走了岳凌兮,就凭这个,陛下和宁王怎么都不会放过他!我现在只希望他已经被耶律凡抓住了,死得干干净净的,少来拖累我们宋家!”

言语之间,她紧捏着软椅的扶手,似是气极。

当初配合拓跋桀行动的时候,她只想着快点除掉岳凌兮这个眼中钉,这样十年前的事就一了百了了,谁知道拓跋桀居然如此不中用,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还让楚襄从眼皮子底下把人给救走了!她这下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要担心身份会不会暴露,还得应付眼前的窘境。

想到这,她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腹部,手指再度缩紧,扶手一阵喀喀作响。

“小姐,您仔细身子,毕竟现在不同以前了,有些事您还是少操心的好…”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宋玉娇猛一挥手,茶盏顿时斜着飞了出去,重重地砸在了侍女身上,疼得她身子一缩,却死咬着嘴唇没有呼痛,瑟瑟抖抖地趴在了地上,不敢再说话。

“给我滚出去!”

宋玉娇低吼着,胸口不断起伏,显然余怒未消,偏偏腹中传来一阵绞痛,她伸手按住,仍不敌痛意的蔓延,只得软软地躺回了摇椅里,先前那股骇人的气势也消去了半分,内心却对这个小生命亦更加厌恶。

她怎么都没想到会怀上那个老不死的孩子。

老家伙本就不行,避子汤也次次不漏,这孩子却像是在她肚子里生了根似的,怎么都除不掉,害她只能辞去官职日日躲在家中,像个见不得人的老鼠,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皆如逝水东流,再不复返。

她还年轻,如何能甘心?

宋玉娇闭上眼睛,努力平息着心中沸腾的怒火,却只是徒劳,一想到与她曾经同是修仪的岳凌兮已经入主东宫,成为楚国最尊贵的女人,而她只能窝在不见光的后院做这些肮脏的事情,她实在心绪难平。

同人不同命,大抵便是如此。

最令她愤愤不平的是,岳凌兮始终被楚襄护在羽翼之下,若有朝一日真正直面自己的命运,或许还不如她这般坚韧。正好,她也准备了一份大礼要送给这位刚刚受封的皇后娘娘,且等着看戏罢。

思及此,宋玉娇幽幽地笑了。

第113章 旧梦

江州,武陵。

马上就要入冬了,天气阴冷潮湿,难得今日放晴,所有人都忙着把刚捕到的鲜货从船上运回来,清理干净之后在盐缸里滚一圈,然后放在院子里和屋顶上暴晒,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今年的最后一批干货了。

冬天气温非常低,海里都结了冰,鱼获会比平时少很多,所以武陵城内的百姓就会提前将其处理好,一部分在集市上卖掉,剩下的则作为年货留给自家享用。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便不是新鲜货也能做出许多花样,有柴火熏的,也有酒腌制的,经过两个月的窖藏,一条平平无奇的鱼会变得喷香扑鼻,用茶油在锅里煎好,放半块酱油膏,再撒上一层切得细碎的小米椒和葱花,吃的时候配上自家酿的甜酒,既饱腹又驱寒,可以算得上是冬天难得的美味了。

为此,各家妇人都大展神威,只盼能过上一个好年,所以每逢天晴街头巷尾都会飘出食物的香味,熏烤腌炸,层出不穷。这对于每个孩子都是种难以抵抗的诱惑,就连经常跑出去玩的都迈不开腿了,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鱼肉和虾干,口水洒了一地,做娘的通常都只是笑骂两句,然后将烹制好的食物分给他们一些,再继续做手里的事情。

岳家或许是个例外。

海边小城,除了官家和几个经商的富户之外大多都是渔民,连秀才都没出过几个,像岳承梓这种满腹经纶又极有素养的人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他被城中的私塾聘作了教习先生。可惜这份差事听起来颇受人尊敬,油水却不多,在家家户户丰收之时,岳家却毫无烟火之气,只有几条孤零零的小鱼和熏肉吊在房梁上。

正因为这个,两口子昨天刚吵过一架。

岳凌兮早上起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门了,母亲脸色不善,她也不敢多问,简单的洗漱进食之后就搬了张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又从缸里舀了半盆水,然后开始清洗菜叶。

每年冬天家中都会备一坛子腌菜,母亲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方子,将水灵灵的大白菜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拌着辣椒和细砂糖腌了,再滴上几滴麻油和果醋,半个月后拿出来吃是爽口又开胃,美味至极,只不过因为母亲要照顾妹妹,所以准备事宜都是她来做。

秋末冬初之际,手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就冰凉了,她却习以为常,兀自挽着袖子洗得欢快,直到那些沾了泥土的青菜变得如同翡翠白玉一般,她才稍作休息,就在这时,背后的那扇门忽然微微一动。

“兮兮。”

岳凌兮回过头去,旋即甜甜地唤了一声:“娘。”

司徒心柔关紧了房门,然后莲步移至她身旁,目光徐徐扫过那一摞叠得极为整齐的菜,旋即浅声道:“做得不错。”

头一次听到母亲这么直白的夸奖,岳凌兮顿时欣喜若狂,小小的身子一蹦而起,甩开几颗晶莹的汗珠,然后扑到了司徒心柔身前,“娘,等会儿是不是还要去打油?妹妹还没醒,您就把油壶给我吧,我认识路的。”

司徒心柔眸底闪过一丝暗色,很快又恢复如初。

“今天私塾休学,晚些时候你爹会去打油的,你还小,就不要出去乱跑了,坐到这边来,娘有事要同你说。”

岳凌兮以为司徒心柔是有别的任务要交代,便由她拉着坐到了木椅上,然后仰起小脸静静地等着她开口。

“兮兮,你还记不记得敏姨?”

岳凌兮认真思索了片刻,圆溜溜的大眼睛忽而一亮,“记得,就是衙门那位陈伯伯的夫人,对不对?”

“对。”司徒心柔弯起了嘴角,笑意却有些虚浮,“她是娘的好朋友,人非常好,还送过小衣裳给你,一套浅粉花蝶的,一套碧叶水荷的,你还有印象吗?”

“当然有。”她连连点头。

“她很喜欢你。”司徒心柔抚了抚她的脸颊,忽然话锋一转,“可惜她得了重病,这辈子都不能生育了,天天在家以泪洗面,处境凄凉。”

五岁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生孩子就要哭,也不明白什么叫做凄凉,只好疑惑地看着母亲,可母亲也没有给出解释,一双美目如同深谷兰芷,在这清冷的晚秋时节凝了霜起了雾,教岳凌兮看不清晰,懵懵懂懂。

终于,她再次开了口。

“兮兮,书中常说要助人为乐,你愿不愿意和娘一起帮帮敏姨?”

岳凌兮毫不迟疑地说:“我愿意。”

“乖。”司徒心柔顿了顿,语气愈加轻柔婉转,“娘有你和妹妹,但是敏姨一个孩子都没有,你比妹妹更懂事,敏姨也更喜欢你,你去她家住一阵子好不好?她那儿有好吃的糕点和数不尽的漂亮衣裳,都是你一个人的,你想去看看吗?”

岳凌兮并没有洞悉她的意思,只是在心里做了个简单的加减法。

“敏姨有了我会开心,可娘失去我难道不会难过吗?”

这单纯而天真的话语令司徒心柔蓦然一僵,指尖亦失去了温度,贴在她白白嫩嫩的小脸上甚至有些刺痛,宛如被冰锥抵住一般。

“兮兮,这不叫失去,娘以后还是可以经常去看你,等妹妹和弟弟长大了也可以…”

岳凌兮尚未意识到母亲话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门外陡然传来一声怒喝:“你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

熟悉的身影跨过门槛大步来到两人面前,停住之后,翻着毛边的袖口仍在风中颤抖,岳凌兮抬头看去,发现一贯温柔儒雅的父亲正紧紧攫住母亲的手腕,满脸无法置信,仿佛被一盆滚油泼在了心上,既惊又痛,目光寸寸逼来,似质问又似责怪,令人难以招架。

母亲亦是脸色苍白,甚至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莫名的心虚。

后来两人又开始争吵,说了些什么岳凌兮已经没有印象了,只记得母亲在挣脱之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了许久,裙下依稀有血迹渗出。

啪!

一本古籍掉在了大理石地砖上,发出沉重的闷响,岳凌兮从梦中惊醒,恍惚了一会儿,这才意识到自己躺在凤凰榻上睡着了。

窗外天色泛灰,想是临近傍晚了。

岳凌兮撑着两旁的木制花藤栏杆坐了起来,只觉浑身绵软无力,薄汗未消,想起方才的梦境,心口更是突突地跳个不停,她抬手按住,呼吸了几次才稍觉缓和。

又梦见以前的事了。

最近她睡的时间长,做梦的频率也开始增加,反反复复犹如走马观花一样,将记忆中那些淡薄的地方描出轮廓,填上色彩,绘成一幅完整的画卷,她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颇受困扰,以至于陆明蕊前日过来请脉的时候又多开了几副宁神静气的药给她吃。

不过她喝惯了汤药,这倒也没什么,就怕楚襄知道了要担心,好在近日朝政繁忙,他被缠得脱不开身,再加上她对一干宫人的耳提面命,这事便掩盖了过去。

罢了,不想了。

岳凌兮揉了揉眉心,暂且放下心事,扬声唤来了书凝。

“都这个时辰了,陛下还在御书房么?”

书凝细声答道:“回娘娘的话,下午刚送来了前线的战报,陛下跟内阁的几位大人商讨了许久才将旨意下达至兵部,后来又单独宣了裴大人觐见,到现在还没出来呢。”

岳凌兮抿着唇沉吟须臾,缓缓起身道:“等会让她们把晚膳直接送去那里吧。”

“是,奴婢知道了。”书凝见她要出门,立刻迈着小碎步跟了上去。

御书房。

“朕从江州回来之前让你们务必看好了陈秋实,现在倒好,一家子就在关东军的眼皮子底下死尽了!你们说该当何罪?”

楚襄长身立于堂前,玄衣墨冠,凛然如锋,一张俊容仿佛浸了冰,散发着迫人的寒意。流胤和裴昭双双跪在下面,垂首沉眉,神情严肃,过了半晌才徐徐出声。

“陛下息怒,此事固然是关东军保护不力,但事发之时谢将军远在西夷,无法对那边的情况做出及时的掌控和判断,这才让行凶者钻了空子。眼下事已至此,臣觉得可以趁此机会找出宋家与刺客的关联,从而掌握其罪证。”

“那是次要的。”楚襄摆了摆手,星目微眯,溢出一缕慑人的冷芒,“先给朕把岳梓柔找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属下明白。”

陈家上下连主子带仆人总共十余人,在喝下有毒的井水之后皆横尸院中,唯独少了岳梓柔一人,什么时候不见的已经说不清了,若是还活着,在这种情况下能把一个大活人带离关东军的控制范围内,幕后之人的心计必然不可小觑。

“陛下。”裴昭抬起头来,问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如果找到了岳梓柔,是否将她就地安置即可?”

楚襄眸光一凝,刚准备开口,忽然瞥见窗边飘过一抹娉婷细影,顿时把话咽了回去。底下的两个人也都机敏得很,装作无事一般住了嘴,迅速起身抚平下摆,并退至两旁向进来的人躬身施礼。

“拜见皇后娘娘。”

岳凌兮见两人一脸肃然,还以为前线出了什么要紧事,遂轻声问道:“陛下,是不是夷军又在利用阵术作乱了?”

“没有,小事罢了。”楚襄勾唇淡笑,然后揽过她的腰问道,“饿不饿?”

岳凌兮轻轻颔首:“有一点。”

“先陪你吃饭,其他的事稍后再议。”

说罢,楚襄带着岳凌兮径直向外走去,路过裴昭之时看似不经意地投去了一眼,淡然却又暗含犀利,裴昭微微一凛,立时俯下了身体。

“臣恭送陛下和娘娘。”

第114章 姐妹

岳凌兮窝在宫中休养了半个月,某一日,悄然动身去了宁王府。

尽管在西夷时她和端木筝就有书信往来,回宫之后也曾经派人传过好几次话,但到底不如亲自见上一面来得安心,不过因为她最近怀孕反应严重,端木筝又不方便进宫探望她,所以才拖到了今天。

所幸老天爷给面子,碰上了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再适合出门不过。

风如丝,轻卷帘幕,一束金光洒进了车厢,丝丝缕缕地熏着暖意,岳凌兮欲将软屏掀开一些,书凝却唯恐她受了风,絮絮叨叨之中又给掩实了。

真是要把她养成襄襄那样才甘心。

岳凌兮略显无奈,却也没有要反抗的意思,她知道今时不同往日,肚子里揣了个小家伙自然要倍加小心,只是可惜了她一切从简的习惯,从出宫起就被这些人给破坏得一干二净,车内架着红木床,垫着丝绒枕,车外几乎十步一哨,不知有多少影卫在暗中保护着,若不是怕太过招摇,流胤估计会直接走御道去宁王府,好让她少受些颠簸。

关心是真,但多半还是受了楚襄的影响。

就在前几日,他清早起来去上朝,她也困兮兮地穿衣起身去给太后请安,宫女太监们端着洗漱用具进来的时候恰好看见他在给她穿鞋子,她则闷闷不乐地盯着自己的肚子,几次想要插手都被他挡回来了,见此情形,底下的人差点都惊掉了下巴。

从那天开始,玄清宫里所有人对待她的方式跟供祖宗基本没有差别。

朝堂上偶有风言风语也并非指责她把楚襄迷得神魂颠倒,乱了尊卑,而是盛传楚襄求子心切,爱屋及乌,毕竟他已经二十有六,不管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香火绵延,对子嗣之事上心总是好的,所以多半臣子都乐见其成。

至此,她心中那点儿淡淡的忧虑也都随风散去了。

思绪游离之间,宁王府已经近在眼前,鸾驾停住之后书凝便扶着岳凌兮下了车,门口早有人在恭候,簇拥着她进去之后,布满铜钉的大门旋即发出古老的长吟,跟着就紧紧地阖上了,挡去行人好奇的目光。

一进疏桐院,下人便作鸟兽散去了。

“姐姐。”

岳凌兮望着几步开外红衣似火的端木筝,明眸绽出细微的悦色,犹如蜿蜒在碧空之上的云线,淡渺却深远。端木筝没有回应她,站在原地杵了片刻,直到眼眶发红,水漾清眸,然后走上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兮兮,你当真教我——”

当时那种焦灼、恐惧、惶急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如今已是难以形容,连开口都觉得艰难,岳凌兮却像是心有灵犀一般,轻声接过了话头。

“姐姐,我没事。”

岳凌兮拍了拍她的脊背,声音如晨间雨露飘洒开来,滋润入心,端木筝却只是细细地瞅了她半晌,无声凝噎,难以成言。

纵然在月前就得知妹妹平安无事,可此刻她的心湖依然波澜不止。

从小到大,这两个字几乎成了岳凌兮的口头禅,接骨的时候疼得浑身痉挛没事,因为罪眷的身份在外头被人欺侮了也没事,看起来坚强到任何事情都无法撼动她分毫,可端木筝明白,她只是单纯地不想让她担心罢了。

昨日种种再加上这次的劫难,她一想起,泪水便落了满襟。

“幸好…幸好你回来了…”

端木筝抱着她哭得声嘶力竭,像是积攒了多日的情绪一下子汹涌而出,难以控制,岳凌兮也不劝慰,由得她发泄,过了一会儿才轻声道:“姐姐,我腰酸了。”

短短一句话比什么长篇大论都有效,端木筝立刻停止了哭泣,紧张地上下打量着她。

“还有哪里不舒服?肚子疼不疼?快快快,进房坐着先。”

端木筝一边扶着她走向偏厅,一边吩咐紫鸢去把软垫热茶等东西拿过来,待她舒舒服服地靠在摇椅上之后端木筝还在来回转,差点把府里的大夫也叫过来,那副严阵以待的模样倒跟楚襄有八成像。

这般活力满满,身体想是无碍了。

岳凌兮弯起了唇角,浅浅樱色勾勒出浓浓笑意,妙然生姿,端木筝不经意一回首,瞥见她的神色也明白过来了,不禁好气又好笑。

“你这丫头,玩笑岂是这么开的?回头陛下找我算账你就开心了!”

“姐姐这么哭下去,眼睛肿了嗓子哑了,王爷怕是也要来找我算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