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汉武帝穿成康熙上一章:第 2 章
  • 当汉武帝穿成康熙下一章:第 4 章

刘彻连忙说,“等等,这些过几日再跟我说。”

“行吧。”康熙见他吃饭的动作慢下来,“歇两刻,出去走两刻。”

刘彻不禁放下勺子,“你说什么?”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康熙假装没看出他全身都在抗拒,“你以前如何,朕不管,也没兴趣知道,来到这里就必须听朕的。”

刘彻抬手朝桌上一拍。

梁九功慌忙跑进来,“皇上?”

“没事。”刘彻挥手怒道,“出去!”

梁九功眉头微蹙,“嗻!”

“少饮酒,戒男/色,不对,连女/色也得戒,吃饭不能只吃肉,要荤素搭配,上朝还不能迟到,你信不信朕现在就撞墙自杀?!”刘彻瞪着眼睛看着他在心里说。

康熙指着南墙,“请便。”

刘彻蔫了,能再活一世,还是当一千八百年后的皇帝,他脑袋被门夹了,也不想死。没好气的瞪一眼康熙,夹一块鸡肉塞嘴里。

康熙见状,乐不可支,“该生气的是朕。”

“你现在变成这样,是你自找的。”刘彻没好气道,“半夜三更不睡,天蒙蒙亮就起,只是灵魂离体,而不是一命呜呼,都便宜你了。”

康熙点点头,“你说得对。今晚早点休息。”

“好!”刘彻应下,猛地看向他,“明天这个样子的不会是朕吧。”指着变成鬼的康熙。

康熙笑着说,“试试不就知道了。”

“等,等过几天再试。”刘彻犹豫一下,“让朕再当几天人。”

康熙轻叹一口气,刘彻看向他,见他嘴角含笑,有些意外,试探道,“你没生气?”

“没有。”康熙摇摇头,见他不信,“真的,因为占了朕身体的是你。”

刘彻不信,“哪怕你我一直这样下去?”

“我以前想过,秦皇汉武是什么样的人,等我死了,能不能见到他们。没想到,不但见到一个,还是个活的。”康熙想想又想笑,“挺奇妙的,对吧?”

刘彻“嗯”一声,“朕以为死了会升天,或者下地狱,没想到是这样。”停顿一下,“除了对朕好奇,还好奇什么?”

“太子起兵,朕最关心这点。”康熙一见刘彻变脸,忙说,“朕的太子长大了。”

刘彻抬抬手:“朕没多想。据儿的事,晚上再和你说。”说着叹了一口气,看向康熙,“天下的主人变了,文字也变了,朕要学很多吧。”

“很多。”康熙见他情绪不高,估计想起他儿子刘据,“但我说件事你一定非常高兴。刚才我说王氏是汉人,这个汉就是你大汉的汉。”

刘彻楞了一下,意识到他什么意思,惊得睁大眼。

“你我现在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汉人男子叫汉子,汉人那个族群叫汉族。”康熙见他眼睛越来越大,不由得发笑,“大清汉族人占多数,满族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以及其他族加起来,没汉族人口一半多。”

刘彻:“为什么是这样?”

“朕以前也想知道为什么,一个朝代能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康熙说着,低下头,“后来知道了,反而不想知道。”

刘彻好奇地问,“为什么?”

“因为你强啊。”康熙半调侃说道。

刘彻登时乐得眉开眼笑,“你这人,挺会说话的啊。”

“朕不会说话,当初也不能把鳌拜哄得团团转。”康熙见他好奇,“四大辅政之一。欺朕年幼,朕想除去他,又不敢轻易动他,就跟他虚与委蛇,终于在十五岁那年铲除他。”

刘彻惊讶道,“十五岁?”

康熙点点头。

刘彻不禁说,“你真不错。”

“谢谢。”康熙笑了笑,“吃饱了?”

刘彻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等等,这个饼挺好吃,朕再吃一块。这是怎么做的?”

“铁锅,油炸,然后放在锅里煮。”康熙道。

吃的满嘴油的刘彻忍不住看向他,你还真懂?

康熙瞥他一眼,摇头笑笑,整个人定住。

刘彻见状,擦擦嘴,起身看去,一群小萝卜头正往南边一个房间里去,“他们是?”

“朕的儿子,用过早饭去尚书房读书。”康熙顺嘴道,“他们每天早上三点过来早读,一个时辰后,也就是五点开课。”

刘彻想问三点是什么时辰,一想五点到三点是一个时辰,到六点就是一个半时辰,而六点天才亮,去掉一个半时辰的话,岂不是寅时左右,“你疯了?!”

第5章唇枪舌战

康熙疑惑不解,“朕怎么了?”

“半夜起来读书,全天下都没你这样当爹的。”刘彻在心里说道。

康熙理所当然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啊。”

“晨个屁!”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刘彻真不敢相信天下有这么狠心的爹,不禁同情南边那群小萝卜头,“难怪你说你儿子个个都是人才,就这个读法,蠢材都能变成天纵奇才。”

康熙不禁问,“不好吗?”

刘彻噎住了。

康熙笑道,“其实你心里也赞成吧。”

“错!朕认为非常不妥。”刘彻严肃道,“你熬夜不睡,把朕招来,就不担心你儿子和你一样?”

康熙张了张口,“……不会的。”

“万一呢?凡事都有个度。你说朕的谥号是武,朕猜这个武也有穷兵黩武之意吧。”康熙沉默下来。刘彻见他像是听进去了,就继续说,“就算他们不会像你一样,可他们那么有出息,你就不担心他们长大后,不安于当一个王爷,合力把太子拽下来?”

康熙不假思索道:“他们不敢!”

“你拿什么保证?”刘彻看着他问,“朕做梦都不敢想身边的奴才敢假传圣旨,逼据儿起兵。”

康熙的嘴巴动了动,看向刘彻,面露迟疑,“朕的奴才,没你的人大胆。”

“你儿子可不是奴才。”刘彻还记得他说过,“你四儿子性子倔,朕瞧你大儿子长相气质,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和太子关系如何?”

康熙脸色骤变。

刘彻见状,忙问:“他俩不对付?”

康熙沉默下来,半晌,点了一下头。

“那你还对他们那么严苛。”刘彻看向尚书房方向。

康熙想也没想就说:“他们都还小。”

“你这么注重养生,觉得自己能活到多少岁?”刘彻换个话题。

康熙想一下,“六十岁左右。”

“你今年四十来岁,再过二十年,你那个还没出生的儿子也到了弱冠之年。”刘彻伸出两根指头,又问,“太子掌不掌兵?”

康熙摇摇头。

“其他儿子呢?”刘彻又问。

康熙张嘴想说什么,对上他的视线,倏然闭上嘴。

刘彻见他这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大儿子掌兵?我说你……你这人有没有脑子,兵权不给太子,给其他儿子,不是摆明让他们兄弟闹么。

“就你还好意思说,朕不敢废太子。都不用朕出手,只需表现出对太子不满,你大儿子就能把太子拉下去。

“到那时朕再说太子是被老大陷害的,把你大儿子弄下去,找个错把你三儿子和四儿子打压下去,其他儿子放养,你不准朕碰你的妃子,也得同意朕跟她们再生一个。”

“你,你这么厉害,怎么还能让时身边人钻了空子?”康熙问。

刘彻呼吸一窒,恶狠狠瞪他一眼,“朕在说你的事。”

“你知道是朕的事,那就得听朕的。”康熙想也没想就说。

刘彻张口结舌,“我,朕不管你了!”起身就往外走,到门口凉风一吹,猛然停下来。

康熙跟上去,见他先往东看又往西看,犹豫不决,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东暖阁。”

刘彻挥一下衣袖,抬脚往东去。进了寝宫,转身坐到床上,看到康熙,刘彻张口就想说滚出去。话到嘴边意识到这里是乾清宫,不是他的未央宫宣室殿,抬腿脱掉靴子,放下帷帐,蒙头大睡。

“刚用过膳睡得着吗?”康熙站在床边问。

刘彻翻身给他个后脑勺。

康熙见他这样莫名想笑,“你这人怎么跟个小孩子一样。”

“你才小!”刘彻掀开被褥。

康熙慌忙捂住他的嘴巴。

“皇上是跟奴才说话吗?”

梁九功的声音传进来。康熙瞪着他,别说了。随后放开他。

刘彻松了一口气,白了他一眼,还不是因为你。坐起来就冲外面喊,“朕在自言自语。”

“那还宣不宣太医?”梁九功又问。

刘彻眼神询问康熙。

“随便你。”康熙道。

刘彻除了困,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刚才吃饭的时候更是什么都想吃:“朕睡一觉就好了。别让人打扰朕,有事就去找,找——”看向康熙。康熙指着东边,刘彻接道,“去找太子。”

“嗻。”梁九功应一声,放下窗帘,关上门,就和两个小太监守在门外。

刘彻听到关门声,躺下又拉起被褥蒙上头。

“真生气了?”康熙道。

刘彻拉下被褥,“朕不想跟你这种人说话。”

“朕是哪种人?”康熙好奇。

刘彻:“霸道,听不得别人劝,跟你说再多都是浪费口舌。”

“你——唉,那些孩子都是朕的儿子,朕希望他们能成为人中之龙。”康熙说着,忍不住往尚书房方向看一眼。

刘彻也当过人家的爹,康熙的心情他理解。可理解归理解,现实是现实。他的太子刘据死后,他那个看起来最与世无争的儿子都想当太子,这一点让刘彻清楚地认识到,男人根本抵抗不了权利的诱惑。更何况一群人中之龙。

话又说回来,清太子胤礽以后如何,刘彻没想管,可他忍不住啊。他儿子刘据的死是他一生的痛,每每想起来就恨不得能重来一次。

如今他活过来,哪怕太子胤礽的爹还在,他只是一个占了人家亲爹身体的外来者,也不想看到历史重演。

好心提醒康熙,康熙不听,还拿他家据儿堵他。刘彻又忍不住瞪康熙一眼,再次蒙上头,来个眼不见为净。

康熙想说,你是不是忘了我能听见你心里话。一想这样说,刘彻会更生气,“从朕十六岁起,就没人敢质疑朕,你说朕疯了,朕很生气。后来又说朕的儿子会把太子拉下来,朕才故意说,朕的事就得听朕的。”其实是话赶话说出来的。

床上的人一动不动,仿佛没听见。

康熙知道他听见了,“你为朕好,朕知道,只是一时难以接受。如果你是朕,把孩子养的很好,朕却对你说,你不能这么养孩子,会害了太子,你心里会怎么想?”

第6章过犹不及

拖出去斩了!刘彻在心里接道。

康熙笑了,停顿一会儿,让他消消气,才问,“寅时起来读书,真的很早?”

刘彻一下子掀开被褥,看着他,你说呢?

“朕小时候比他们起的还早,也没什么事。”康熙道。

刘彻坐起来,斜着眼打量着他问,“那你现在这样如何解释?”

康熙哑巴了。

刘彻心里高兴了,面上不显,“朕其实没想过让你把儿子养废。刚才那样说,只是想让你知道凡事过犹不及。

“但你大儿子掌兵这点,朕认为万万不妥。兵权能滋生出野心。你不能让他掌兵,还要时不时地提醒他,别想碰兵权。等等,你大儿子手中有多少人马?”差点把最最重要的事给忘了。

“这个得从大清的制度说起。”康熙想一下道。

刘彻:“你说,反正早晚都要说。”

康熙先把六部衙门详细介绍一遍,就跟他说内务府、都察院、大理寺、顺天府、理藩院、南书房以及詹事府。担心刘彻记不住,就没提任职的官员。随后跟他说八旗制度。讲到汉八旗的时候,康熙插一句,“太子妃一家就属于汉军旗,虽然姓石,但他们是满人,原本姓瓜尔佳。”

“我听你说王氏是汉人的时候,就想问太子妃石氏是不是汉人。可一听你说‘后宫不得干政’就给忘了。”刘彻道。

康熙笑道:“怪我没说清楚。朕刚才说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都记住了吧?”看刘彻点一下头,“每个旗都有自己的军队,而老大胤禔现在就是镶蓝旗旗主。”

“也就是说他能调动镶蓝旗的人?”刘彻道。

康熙想点头,一想胤禔才当没几年:“可以。但他年轻,旗下的人不一定听他的。”

“他又不是不长了。”刘彻道。

康熙愣了一瞬,“你说得对,朕把这点给忘了。”

“我看你根本就没想过。”刘彻说着,瞪他一眼,“不能收回来?”

康熙摇摇头,“以前各旗旗主都是皇家人,贸然收回,胤禔和文武百官心里都会有想法。除非胤禔犯了很大的错。”

“那就分权。”刘彻想也没想就说。

康熙惊讶道:“分权?”

“推恩令知不知道?”刘彻说出来,注意到靠东墙的架子上全是书,而康熙连医术都看,连他以前有男宠的事都知道,不可能不知道推恩令,“让你八儿子当副旗主。其他儿子比照他们,大的是正,小的是副。你说老四跟太子关系好,把兵强马壮的那一旗给你四儿子,副旗主就用,用——”

康熙接道:“十四?”

“十四?你就不怕他俩兵戎相见啊。”刘彻不禁白了他一眼,这人是不是傻啊。“就算他俩不会,也经不起你那个不省事的德妃挑拨。副旗主就用太子的人。”

康熙皱了皱眉,“太子的人?”

“你别告诉朕,太子无人可用。”刘彻看着他说道。

康熙连忙说:“没有,不是,他有。”

“谁呀?就那个索额图。”刘彻回想一下早朝上见的人,“索额图得有五六十了吧?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有个鬼用啊。”

康熙:“他没用,也不能用。”

“那你为何还留着他?”刘彻很不解。

因为太子,因为制衡啊。康熙道,“他的事三言两语说不清,回头朕再跟你细说。朕刚才说的是太子的哈哈珠子,就是书童,伴读,还有他奶嬷嬷的儿子,都可以用。只是让谁跟着老四,朕还得再看看。”

“那你去啊。”刘彻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康熙:“现在?”

“不用。等你决定好把哪一旗给你四儿子的时候再说。”刘彻打个哈欠,忽然想到他今儿五点多起来都困得不行,南边那群孩子三点就到尚书房,不禁看一眼康熙,这人脑子没病吧?不管有没有,都得给他治治。否则哪天病入膏肓,三点把他弄起来,他非疯不可,“咱们说之前的事。”

康熙下意识问:“什么事?”

“你儿子上学的事。”刘彻看着他,企图看清他到底有没有病,“寅时起来,你真不觉得早?”

康熙摇摇头。一看他瞪眼,忙问,“那你觉得几点合适?”

“辰时。”刘彻道。

康熙算一下,“不行,太晚。”

“你这么大的人六点去上朝,他们小孩七点去尚书房,朕觉得刚好。”刘彻道。

康熙觉得不妥,可他又不想跟刘彻吵,就解释给他听,“再过几天就到夏至,上朝时间改成五点,等到七点朕都用过早膳了。”

“等等,等等。”刘彻连忙问,“五点?卯时?!”

康熙点头:“是的。怎么了?”

“你——哪凉快哪待着去。”刘彻抬手就把他往外推。

第7章无赖皇帝

康熙踉跄了一下,不知自己又说错了什么,“你怎么又生气了?”

刘彻的身体是康熙的,康熙能碰到他,他也能碰到康熙的灵魂,听到这话停下来,“你真不知,还是在这儿跟我装呢?”

“朕装什么了?”康熙不明所以。

刘彻打量他一番,见他的表情好像真不知道,就耐着性子跟他说,“你现在是鬼,朕是人,早朝时间改成卯时。”指着南边多宝阁上的西洋钟,“五点去上朝,朕四点多一点就得起来洗漱。”

康熙点头,“是呀。”说出来,福至心灵,不敢置信地问,“你不想去?”

“废话!五点天都没亮,起那么早干什么。”刘彻瞪着眼道,“你想死,朕还想多活几天。”

康熙张了张口,“不是。什么死不死的,朕没有。夏天天亮的早,四点多天就亮了,五点多太阳都出来了。”

“你家太阳五点出来啊。”刘彻白了他一眼,转身倒在床上。

康熙楞了一瞬,走过去,试探道:“你,是不是起不来?”

刘彻瞥他一眼,朕是谁?汉武大帝。

“朕知道你是北击匈奴,凿空西域,东征朝鲜,开拓闽越的汉武帝。”康熙知道他喜欢听恭维的话,“这么多事难道不是你早起晚睡做出来的?”没等刘彻开口就问,“是不是上辈子太累,这辈子不想这么累?”

刘彻想也没想:“不是!”

“不是?”康熙看了看他,眼中尽是怀疑,“你以前都是几点起?”

刘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可能。”康熙道,“朕知道你兴趣广泛,去掉游山玩水和蹴鞠作赋的时间,你哪还有空看奏章。”

刘彻听到这话忍不住坐起来,这人挺了解他啊,“朕确实没空处理奏章。”刘彻不止喜欢作赋,还喜欢弹琴听曲,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东方朔呈给朕的奏表,朕一天才看一千多字,花了两个月才看完。那又如何?朝廷没乱。”

“是没乱。所以才会被身边的人蒙蔽。”康熙道。

刘彻呼吸一窒,顿时觉得胸口疼痛难忍,“又想吵架是不是?朕那时候被糊弄,是因为朕年龄大了,精力不济。”

“我看那时候是因为没了汲黯、张汤、公孙弘,卫青、张骞、霍去病还差不多。”康熙道。

刘彻张嘴就想骂人,对上他的视线,意识到这里是清不是汉,深吸一口气,“朕不和你吵,没意思。”说完倒在床上。

“过几天五点钟起来上早朝。”康熙提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