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鉴笑道:“这丫头,没心没肺的。”

蔡巧珠却道:“这样才好。”

吴承鉴笑道:“也就是遇到我。换了别的少爷,有她受的!你看哪家少爷会容一个整天跟自己过不去的丫头。”

“但你毕竟不是别的少爷。”蔡巧珠道:“而且我真想知道,那个叶三小姐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够收服我们吴家的千里驹。”

“收服我?我呸!”吴承鉴道:“我是觉得这个姑娘心眼太多,与其放在外头,不如收在身边仔细盯着。”

第一百一十五章资源再配置

“将军阁下,有远东来的信件。”

一艘巨大的海舰上,度路利拿到信件,看到信封上的印泥,脸上就变得谨慎了起来,他回舱,然后之后才割开印泥,风浪荡漾着海船,却不影响他读信。

来信说的都是远东的事情,从商业一直说到政治,再提到一些军事问题,内容十分丰富,很有战略参考价值。度路利有自己关注的方向,所以将信再读了一遍,并将重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情上面。

如今的欧洲正处于伟大的动荡期,与正处于死寂的停滞期的中国截然相反。

法国大革命仍在进行,伟大的拿破仑皇帝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走在他混一欧洲的伟大征程上——如果不加点破,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史,而康乾盛世是古代史,然而将历史坐标一对,才能发现:原来乾隆皇帝和拿破仑、华盛顿竟然是同个时代的人。

度路利虽然是海军少将,但他对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事情也十分关注。或许他没有机会到欧洲大陆去参与针对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战争了,但这不妨碍他对威震欧洲的拿破仑皇帝及其第一帝国产生深深的忌惮与戒备。

至于米尔顿信中提到的那个自称“十全老人”的远东皇帝,度路利却嗤之以鼻。或许中国的领土能够与整个欧洲大陆差相比拟,但在他心目中,乾隆是不能跟拿破仑相比的,真要说起来,那也就是一个大号的苏丹罢了。这样的所谓帝国,也就是趁着欧洲混乱无暇东顾,否则的话,大英帝国的战舰跨越海洋,也一定能将中国打下来——就像征服印度一样。

“虽然米尔顿的信充满了诱惑,甚至可能存在误导。”度路利心想:“但是,远东的僵局的确应该予以打破——至少要试着予以打破。”

打破中国的僵局,或许对欧洲的局面产生不了决定性的、直接的作用。但是,女皇皇冠上的明珠,从来都不介意再多一颗。

想到这里,度路利收起了信。

——————

马氏终于完成了和蔡巧珠的第二次接触。

和第一次完全相反,两人第二次约早茶,一开始气氛十分不好。蔡巧珠虽然云淡风轻依旧,马氏却憋着一肚子的火,不过作为一家主母,倒不至于在外人面前胡乱发作,当下就论起婚事细节来,以“时辰八日已经合过,倒也相合”为开场白,又点出“我家老爷对这门亲事倒也赞同”。

接着,马氏以很不情愿地用上了叶有鱼的那个说法:“只是我们安徽的习俗与福建那边不大一样,你们福建那边重嫁妆,我们安徽那边却重聘礼,这是老家那边带来的规矩,列祖列宗在上,可不能坏了。”

其实这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叶家虽然是从安徽迁来的,但落户较久,如果说吴家还存留着不少福建人的习性,叶家就没多少安徽人的气质了,马氏连安徽话都不会说,什么列祖列宗的规矩更是无从谈起。

蔡巧珠也不揭破,只是一笑:“那自然是应该的。我们昊官是什么人,西关街第一等的金龟婿,这聘礼自然不会少了。回头我跟我家老爷商量一下,再来回复婶子。”

马氏没想到对方接的这么爽快,那岂非证明叶有鱼的预料是对的?但她一回头,却以此来作为叶有鱼与吴家暗中勾结的铁证,“若不是双方勾结好了的,怎么会这么巧?就像商量好了的一样。”

叶大林听了觉得有理,对叶有鱼又厌弃了几分,黑着脸说:“且看看他们愿意给出什么聘礼吧。”

过了一天,吴家那边就派人送了信过来,叶大林打开一看,几句寒暄后又是一张清单,金银不多,剩下的是一溜的产业,把叶大林的眼睛都看红了——这张清单上大部分原本都是谢家的产业,也有一小部分原本就属于吴家的,但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和叶家的产业有相当强的互补性。

比如芳村的那一大块田地,就与叶家的田地连成了一片;又比如江西那边一条商道如果并入叶家,叶大林就能吞下半个江西二十六种货物的货流;再比如的广州城内的三开间店面也与叶家的五间店面连在一起,如果给了叶家,叶大林就能占半条街——这些都是以前叶大林求而不得的良田佳地,真的当聘礼送过来,对叶家的价值会远大于这些产业本身。

马氏看了一眼,也是怦然心动,然而说:“如果不算那嫁妆清单,这当然是一笔巨财,可是那笔嫁妆…”

叶大林一想起那笔嫁妆就咬牙切齿,吴家的这笔聘礼虽然也大,却远远不足以抵消那笔嫁妆带来的损失,叶大林想了想,又将叶有鱼叫了来,将清单给她看了后说:“吴家虽然同意下聘,但这笔买卖还是没法做。”

叶有鱼道:“既然爹爹觉得吴家的聘礼给的不足,那您可以也拟一份清单过去嘛。讨价还价,这不才两个回合?”

叶大林拍了一下手掌道:“有理!”又看了叶有鱼一眼,心道:“也不知道你们究竟有没有勾结,如果没有勾结,就真可惜了这份机敏了,可惜了不是个儿子。”

这一次,叶大林让自家的首席大掌柜冯大掌柜去求见吴国英,吴国英没再拒绝——叶大林听说吴国英肯见自己派去的人了,便知道吴家果然是准备和解,这是两家人的关系在走向正常化的信号。

吴国英见了冯大掌柜,喝了杯茶,便让欧家富代自己待客。

冯大掌柜心道:“怎么不是老刘,而是你来。”他是首席大掌柜,吴家却只派来了欧家富,这场对谈从双方身份来说就有些不对等,冯大掌柜不免心中略感憋屈,觉得叶家被矮化了,然而吴家这样的安排,自己也不能因为一时脾气把事情给办砸了。

两个大掌柜便在吴家的账房谈了起来,这已经不像在谈嫁妆聘礼,而是借着嫁娶的由头在谈商务,一开始两人还都把成亲的由头在嘴边挂一挂,到后来就直接谈商事合作和利益交换了。

叶大林开出的新条件,吴家这边一个都不认,“聘礼”是一件都不肯增加了,但在冯大掌柜的坚持下,欧家富才一点一点地愿意减少“嫁妆”,从上午一直谈到晚上,从大方向一直谈到合作细节,终于谈成了一份庞大的资源再配置的方案。

最后冯大掌柜才算拿着这份新的聘礼、嫁妆清单回了叶家,叶大林叫来了叶忠,马氏也凑了过来,瞧着叶大林看着两份清单,好久没有说话。

马氏对商行的事业只是略懂,现在的两份清单这么庞杂繁复,两家各有割让,各有馈赠,收授关系犬牙交错,已经超过她的掌控范围,便只是问:“当家的,怎么样?我们可会吃亏?”

叶大林捂着额头说:“吃亏,当然吃亏!”

马氏道:“那就再谈!”

冯大掌柜一听,眉头大皱,这可是他耗费了一整天心神的成果,如果还能争他早争了。他望着叶大林——如果商主还不满意,他就准备撂挑子了。

幸好叶大林只是拍着额头,没接马氏的腔,因为眼前之事委实让他为难。

这份“聘嫁清单”虽然叶家要大大吃亏,但也不至于因此伤了元气,只是从此之后,三大主业务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吴家,如果吴家的强势能够持续下去,十年之后恐怕叶家就可能会变成吴家的附庸。

但好处也不是没有:一来是单单就财富值来说,叶家比起之前甚至还要有所提升;二来是双方如此结合,往后就要变得不得不扶持对方的铁杆盟友了,有吴家为靠山,叶家的飞速发展也指日可待。

好久好久,叶大林才说:“把有鱼叫过来。”

马氏不忿道:“这是在商议大事,叫她来做什么!”

叶大林怒道:“这是商行的事情,不是儿女嫁娶的家事,你给我闭嘴!”

对叶大林来说,在这么庞大的产业整合前面,嫁女儿的事情已经无足轻重了——他心里认为吴承鉴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

叶有鱼很快就来了,看了聘嫁清单,心中暗暗吃惊,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阿爹,这份清单对吴叶同盟来说利益极大,对吴家来说利大于弊,对叶家来说利弊各半。我们叶家如果答应了,往后就要受制于吴家了,不过财利必定增长,假以时日,足以与蔡家、卢家抗衡。”

叶大林冷笑道:“但从此之后,叶家就要看吴家的脸色了。”

叶有鱼道:“是的。”

叶大林的手重重地在桌上一拍,如果换了吴承钧,一定要死扛到底不答应的,但叶大林的经商理念却柔软善变得多,所以才会如此犹豫。

“阿忠,老冯,你们都来说说,要不要答应。”

叶忠道:“老爷怎么决断,我就怎么行事,太过复杂的事情,我不懂。”

冯大掌柜道:“这已经是我能为叶家争取到的最好的条件,但此事干系太大,还是得商主来决断。”

这球又给踢到了叶大林处,叶大林转头看了马氏一眼,马上转开目光,跟着盯到叶有鱼脸上,道:“有鱼,你来说说吧。你觉得怎么样?”

第一百一十六章日天居会议

这才过了没几天,叶有鱼胸口的伤其实还没养好,而马氏如何在叶大林面前诋毁她她也有所耳闻,此时被叶大林逼问,她是建议答应吴家不行,否决此议又不愿,又不能像叶忠、冯大掌柜那样推托,微一沉吟,反问道:“阿爹,若是我们不答应这个条件,吴家会怎么做?”

叶大林心里一沉,眉头都有些抽搐了起来。

这份聘嫁清单上的条件于叶家的确不利,他内心也不想回到那种寄人篱下、为人附庸的老处境,只是眼下他有更好的选择么?正如叶有鱼所问,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吴家会怎么做呢?

换了是吴国英,叶大林还能博望这老朋友顾念旧交而心软,但吴承鉴…从他各种狠辣手段看来,怎么可能对自己手软!所以如果不答应,那就只有开战,当下凭自己单独对抗吴家肯定要死,唯一的指望就是投靠潘家,但潘家也不是善茬,到时候潘有节开出来的条件,指不定会比吴承鉴更加苛刻呢。

所以眼下的选择,已经不是答应之后叶家会不会比现在好的问题,而是不答应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了。

想到此处,叶大林终于下定了决心,骂道:“吴承鉴哩条扑街仔!都唔知吴国英系点样生出来嘅!”

——————

叶家的决定下来之后,两家的恩怨似乎就告一段落,叶家的人心安稳了下来,吴家那边则士气高昂,吴国英喜气满面,就让蔡巧珠赶紧去安排婚礼:“我们吴家,正需要一场喜事来冲冲喜。”

吴承鉴这边却就此事召开了吴家新一届的大掌柜会议。这次没在账房举行,却把人都拉到了河南岛。

清代广州城都在珠江北岸,被广州人成为“河南”的珠江南岸地带北面是水面极宽的珠江,西北是江海交汇的白鹅潭,东西是珠江的两条入海水道,南面临海,四面八方都被水包围着,所以当时一些广州人也将这一块地方叫河南岛。

如今这里算是郊区,虽然比不上广州城内与西关地区那么繁华,却也不能称之为荒凉,尤其是沿江地区已经发展起了不少街坊店面,在海幢寺附近,潘家圈了一大片地,建成了偌大的潘家园,吴家叶家当初也跟风在这里圈了地,两片地方刚好与潘家园比邻,但都比潘家小了一半。

此时的广州水网密布,河南岛这边更是到处都是河涌,驾着小船几乎哪里都能去,吴承鉴带着几位大掌柜,在船上指点着说:“叶家把这片地换给我们了,两片地加起来,也就和潘家园差不多了。我打算将两家园林打通,完工之后就把家从西关搬到这里来。”

欧家富大喜道:“若是这样,那可就太妙了!”

十三行各大保商都住在西关,唯有潘家在河南岛傲视群雄,若吴家也要搬了来,那隐隐然就是双雄并峙的格局了。

吴承鉴虽然没有点破这一点,但同来的掌柜们却都展开了脑补,个个都暗中兴奋。

西关发展了几十年,土地已经相当金贵,土地一金贵,保商们再要扩建自己的家宅就不容易了,所以吴、叶两家一早就都有另外的打算,在河南这边其实都已经有了建设,两片土地上并非荒芜一片,而是有了许多宅院,又用两堵土墙围了起来。如今只要将居中的那道土墙打掉,这就是一个可以媲美潘家园的大园林了。

吴承鉴所在的小艇后面还跟着三艘小艇,穿隆赐爷和铁头军疤坐的那一艘上落后半个船位,所以也能听见吴承鉴的话,穿隆赐爷兴奋地指指点点,跟铁头军疤说着这里可以怎么改,那里可以怎么平,说了半晌道:“北面这一片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再有半年可以入住,南面这一片可以慢慢来。”

粤派园林极其考究,房子建起来一年半载就行,但真要精雕细琢起来,几年都嫌短。

穿隆赐爷说了一大堆后道:“军兄,你觉得怎么样呢。”

铁头军疤道:“嗯。”

几艘小船循水道,在一个花草芬芳的小码头登岸,眼前出现一个相当大气的院子,吴承鉴领了众人进门,门内一派西式花园景致,就是花圃上的花还没种上。

吴承鉴说这一片花圃打算种上各种玫瑰,院子门外打算种薰衣草。

“我阿爹喜欢老派风格,什么梨木檀木家具准备了一大堆,他那院子也只能配成那种风格了。我大哥不会过日子,不理生活琐碎事,但我大嫂是喜欢素雅的,所以就搞成江南园林的味道。我想着,不能每个院子都一样,所以这个院子就弄成了欧罗巴的调调。”

他带着众人转了一圈,这个时代英国国势虽强,论起园林艺术还蛮荒着呢,法国好一些,但巅峰期也远未到来,凡尔赛宫还没开始动工呢,所以吴承鉴这个园子主要是意大利风格,不过院子里的雕塑只留了位置,厅里墙壁也还空着,吴承鉴说:“我让米尔顿先生帮我预订了一些雕塑,有意大利时下名家现制的,也有两件已故名家的好物,一件米开朗基罗的,一件拉斐尔的,都在仓库里放着,到时候园子都弄好了再看怎么摆。本来还有一件达芬奇的,到岸后我才发现是假的,当场被我砸了,回头让人再去搜罗一件。壁画嘛,准备直接去欧洲把画家拉过来,明年开始画。”

这些掌柜们久居广州见多识广,然而也多没听过什么米开狼鸡箩,什么辣肥耳,什么大分旗,总之随口赞叹两声就是了。

至于再往内的房间,吴承鉴就不带人转了,园子后面有水环绕成一个小岛,吴承鉴指着说:“那里本来想造一个古堡,贻瑾说可能会犯忌,也就算了,回头弄成整片的草地,等我生了娃,就带他们在上面踢蹴鞠。”

吴承鉴里外转了一圈后又出来,笑道:“我这个园子怎么样?”

众人都道:“甚是雅致,与众不同。”

只有同来的姚大掌柜笑道:“很好,院子很有翡冷斯的味道,却又风味别异。”

翡冷斯就是佛罗伦萨的旧译,吴承鉴一听,就知道这位姚大掌柜对海外的见识远胜其他人。

他们转了这么久,也只转了吴承鉴自己的园子,预备给吴国英的园子、给吴承钧蔡巧珠的园子,离这里都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三个园子之外,还有前面一大片公用的建筑比如祠堂、算房、议事厅等,公私之间隔着若干花园、竹林、听戏的小岛、钓鱼的半岛、养鹅的桑塘、养鱼的小湖,整个加起来回环盘绕连成一片——而这还不算圈了叶家的那片地。

吴承鉴笑道:“我也喜欢这边,我大哥大嫂那边素雅些,阿爹要养老,得安排得清静些。我这里嘛,想清静就清静,想热闹就热闹。我连名字都想好了,以后这里就叫日天居。大家觉得怎么样?”

日天者,昊也,正是他的商名,众人都赞道:“好名字,好名字。”

还没挂名字的日天居里已经有了丫鬟仆役,吴七已经按照吴承鉴的吩咐安排了个茶会,就在院子里开。吴七依次引着众掌柜落座,众人心中一凛,便知道这次茶会别有深意,连座次都安排好了,只怕不会那么随便。

果然,这次吴承鉴在座次上已经进行了调整:他自己居中朝北而坐,左手第一张椅子,坐了刘掌柜,右手第一张椅子,坐了欧家富,左手第二张椅子,坐了戴掌柜,右手第二张椅子,坐了姚掌柜,左手第三张椅子,坐了吴掌柜,右手第三张椅子,坐了徐掌柜。

这个座次后来流传了出来,让宜和行对这六大掌柜的背后称呼也产生了变化:刘大掌柜、欧二掌柜、戴三掌柜、姚四掌柜、吴五掌柜、徐六掌柜。

其中:刘大掌柜与欧家富仍然总揽全局,但刘大掌柜年纪偏大,稳重却精力稍嫌不足,所以主决策与方向,欧家富年资较浅却年富力强,所以主执行;戴二掌柜与吴五掌柜主要负责国内事务,姚四掌柜与徐六掌柜主管涉外事务,双方对坐对柄。

这种的调整十分敏感,但吴承鉴如今的威信之下,六大掌柜竟无人不服:欧家富得吴承鉴如此提拔自然感恩戴德;戴三掌柜见吴承鉴一直没发落自己的意思,如今这个安排显然是准备前事不究了,便战战兢兢地准备戴罪立功——反正吴承构都已经没指望了,他也断绝了后路;姚四掌柜见过档之后吴承鉴能给自己这样一个位置,已经出乎意料了,再加上这段时间蔡巧珠的亲近示意,也让他觉得来吴家的确是下对了棋,新降之将,更要图建功勋。

众人落座,春蕊带人上了茶,个个抿了一口,才听吴承鉴笑道:“今天带大伙儿来,除了看看这新园子之外,也是要商量一下叶家的嫁妆,哈哈。”

几大掌柜就没有消息不灵通的,这事大伙儿早听说过了,想想这第一次六大掌柜聚议,商量的就是这么一个极度利好的事情,一时间整个日天居便充满了野心蓬勃的朝气。

然而当吴七将两张清单发下来,除了早就心里有底的刘大掌柜和欧家富之外,其余四个掌柜看了之后,却还是都被震惊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潘有节请客

姚四掌柜第一个抚掌笑了起来:“好,好,好!有了这份嫁妆,以后我们宜和行的生意,可就要更上一层楼了!”

吴家新近吞了谢家的茶叶生意,再整合叶家的部分产业,别的不说,在茶叶的销路上,往后势必傲视群豪——这些年叶大林整合两江茶路,整个徽系商圈掌控下的茶叶买卖别的西关家族都插不进手的,但根据这张清单的内容,叶大林以后的茶叶定价,也要受到吴家的限制与指导,这可是一项极大的权力。

那边戴三掌柜看着清单,心中也盘算着,暗想虽然自己在座次上往后靠了一位,让年轻资浅的欧家富压自己一头,这也算是对自己的惩戒敲打了,既然已经惩戒敲打过了,戴三掌柜反而就放心了,往后只要吴承鉴不行罢黜,由于吴家实力的增强,自己手里的权柄反而要比以前重得多。

只有吴五掌柜觉得自己手头的杂项产业可能要比上次开会少了一些,不过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再说也只是在替吴家打理这些产业,又不是自家的,所以并不着急。

众人兴高采烈地议论着,一番欢喜之后,便又开始讨论如何整合这些新产业的细节问题。

这桩买卖是吴承鉴定的调、吴国英做了修改、刘大掌柜幕后操弄、欧家富台前执行,所以欧家富最为清楚,戴三掌柜小心翼翼的,却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姚四掌柜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点到了要害上,吴承鉴在一旁听着,对几大掌柜的能力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们这边谈论得热火朝天,日天居码头边,一艘小船上坐着两个老头子,一个是吴家的老顾,另外一个是叶家的叶忠,两人坐着包毯小凳,烧着小煤炉喝茶,老顾道:“以前也常常想着,吴叶两家能合为一家的话,那就能和潘家叫板了,没想到如今合是合在一起了,却是这样一个合法。”

叶忠嘿嘿两声,并不开口。

老顾道:“怎么,不服气啊?”

叶忠淡淡道:“你们家老吴的为人是不错的,不过也不见得能压得下我们家老叶。就是他生儿子有能耐,一个比一个厉害!”

老顾哈哈大笑,又道:“其实老叶生人的本事也不错,就可惜没生对雄雌。这段时间我听着多方传闻,你们家那个三姑娘,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这嫁到吴家来,以后吴家只怕要多一番大变化了。”

叶忠沉默了一会,才说道:“这孩子虽然有她的心机,不过也有她的苦处。我倒是不觉得她嫁入吴家是件好事,然而事情已经这样了,也就这么着吧。”

老顾道:“不管这么说,她已经是吴家未过门的媳妇了,还没过门的这段日子,就有劳你照看下她了。”

叶忠有些奇怪:“你居然会关心别人?这可真是奇了。”随即醒悟:“是谁托你来说这句话的?”

老顾笑道:“还能有谁,自然是吴家的人啊。”

叶忠也就没有再问是吴家的谁,点了点头,上了另外一艘小艇驶向珠江,登了北岸,回了西关叶家大宅去了。

——————

叶家也准备办喜事了,然而气氛来说却说不上有多喜气,叶忠先来迎阳苑,一进门,一股喜气就冲面而来,倒像这一场喜事不是叶家的,只是迎阳苑的。

听说叶忠来,叶有鱼赶紧迎出来,过了这么几天,她脸色已经好一些了,但走路时还是不敢大步,叶忠心道:“她爹这一脚,可踢的太狠了。”口中说:“恭喜了。三姑娘。”

叶有鱼勉强笑了一下说:“多谢忠叔。”

叶忠正打算拐个弯叮嘱几句,给些忠告,忽然外头奔入一个小厮,在叶忠耳边耳语了一声,叶忠道:“老爷叫我呢,三姑娘你多保重。”

叶有鱼心道:“忠叔不会无的放矢,只是这保重二字该作何解?”

那边叶忠来到书房,见到了叶大林。

叶大林脸上神色不定,就丢给了他一个请柬。

叶忠看了一眼道:“潘有节来请客?”

叶大林点头:“是,约了在白云楼。”

叶忠道:“请了几个人?”

“两个。”叶大林道:“就是我,和…昊官。”

——————

吴承鉴拿到请帖比叶大林晚一些,因为潘家的小厮不知道吴承鉴在河南岛,所以是先送到西关吴家大宅去,然后才转回河南岛来。

吴承鉴拿到请帖的时候还在和六大掌柜开会呢,然而潘有节的请帖还是让会议暂停了下来。他打开了请帖,扫了一眼日期地点,笑道:“嗯,我就说,也该来了。”

——————

白云山,白云楼。

白云山放到全国的名山大川里头去,只能算个小土包,然而山不在高,位置好就行:此山是广州的靠山,放眼望去,广州城尽收眼底,若再往南,则此山是整个珠江流域精华三角的顶点,东南延往香港,西南延往澳门,顶部位置的广州号称背山向海,海是南海,山就是白云山。

吴叶两家去见潘家都是老规矩——两家先会合了,然后再去见潘家,这次也不例外,只不过在山脚见到吴承鉴的时候,叶大林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吴承鉴却照旧的二皮脸,笑嘻嘻叫着岳父,叶大林也只能应了他。

到了白云楼,外头等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长相俊朗打扮斯文,是潘有节的心腹侍从潘海根——也是如吴七般从小一路跟随的,从小厮做成了心腹管事——将两人迎了进去。

白云楼内,一个人凭栏南望,听到吴叶到了起身相迎,只见他三十来岁年纪,长身玉立,作儒生打扮,拿着一把折扇,衣衫饰品的料子都是极品料子,但风格上低调沉稳,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上山踏青的文人呢,任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人就是富甲天下的十三行第一家族——潘家的掌门人潘有节。

一见面,潘有节就笑道:“叶叔,承鉴,上山的路上风可大?”

叶大林的商名是达官,吴承鉴的商名是昊官,但潘有节这么叫,那是要论私交了,叶大林便也叫他有节,吴承鉴在别人那里摆谱,却也摆不到潘有节这里来,也笑着叫他有节哥,说道:“轿子里有暖炉呢,不过沿途看到叶子上结霜了。”

潘有节道:“咱们广州天气暖,不比北方,这时节白云山上也不见雪,算是好了,就是湿气大,这种湿冷,风一吹还是让人受不了。坐。”

三人落座,早有几个极俊俏的小厮摆上茶具,烧了茶炉,又有一个取了山泉水来,一个绝色少女上前,跪着掌茶具洗茶冲茶——这些是潘家专门养来泡茶的茶童、茶姬,除了为人机灵、容貌经过精挑细选之外,还要经过三年以上培训,但茶童一过十五、茶姬一过十八,就要新换一批。无论是茶具器皿还是少女少年,都是千金之价,然而在这三大保商眼里却仿佛是透明的,只当是家常享用。

喝了一巡茶,潘有节才说:“承鉴,听说你终于要娶叶家妹子了?”

吴承鉴笑道:“是啊,兜兜转转,还是逃不掉要给兴成行做女婿。”

潘有节哈哈笑着,道:“你就皮吧你,得了便宜还卖乖。”停了停,脸色稍整,才又说:“几个月前,我也听说吴叔和叶叔起了龃龉,当时我心里难过,心想若先父还在,定能设法调停的,但吴叔叶叔都是长辈,我一个晚辈却是不好出头,所以只是心里着急。没想到没过几天,你们两家自己好了,我心里一高兴,便约了今天这个茶局。”

这几句话若认真理其实经不起推敲,然而也就是给个交代大家好下台阶,叶大林一听就说:“其实我们也没什么事。”

吴承鉴却笑着说:“要是潘伯伯还在,这事根本就不会发生嘛。”

叶大林没想到吴承鉴连潘有节都敢正面怼,心里一突:“这小子,好胆!”

旁边潘海根的脸色也微微一黑,便是蔡士文这个总商,在潘有节面前也不敢如此的。

潘有节却仿佛毫不在意,笑道:“也对,若是先父还在,一定不会有这一次十三行的乱局,蔡士文接掌十三行以来,任用私人行事不公,西关街早已怨声载道,我在河南岛离得那么远也常常听人说。往日太平时节还好,这一出点什么事情就搅得笠笠乱,我看他这总商的位置,也该挪一挪了。”

说到这里,他且不问叶大林,就看着吴承鉴道:“昊官,你觉得呢?”一论到正事,他口中的称呼又变了。

潘有节说这几句话的时候一脸的从容,但旁边无论是叶大林还是潘海根却都凝重了起来,知道接下来吴承鉴的回答事关重大,若他还继续怼下去,那一场新的风波只怕就要在西关掀起来了。

却听吴承鉴笑了笑说:“我也觉得该换了,岳父大人,不如我们回头就去请示吉山老爷,择日召开保商会议。议题嘛,也不转弯抹角了,就是要选个新的总商出来。”

潘有节呵呵笑道:“听昊官你这语气,可是对这个座位有意?”

“那当然…”吴承鉴瞥见潘海根脸色都变了得有些难看了,但潘有节依旧云淡风轻,不禁暗赞了他一声,语气一转,道:“…是没兴趣的啦!我这么懒的人,给我个宜和行我都嫌累,还让我把十三行给担起来?那还不如杀了我呢。”

潘海根才暗中松了一口气,潘有节哈哈一笑,却又听吴承鉴对叶大林说:“岳父,不如你上?我知道你向来喜欢搞这些事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且让启官坐两年

潘海根的脸色又晴转多云,叶大林也显得有些尴尬,潘有节却抚掌道:“好!若是达官上位,那我也是赞同的。只要总商之位不脱出我们三家掌心之外便行。”

叶大林忙道:“不行不行,最近兴成行的事情太多,我又忙着要给女儿办婚礼,实在脱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