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我怎么如此着急, ”虞娘子将她带到院中:“之前宫里来人,传了陛下的口谕。”

原来在过午之后不久, 宫中派了人来,传高宗口谕,请女官入宫觐见。

虞娘子心焦, 才要叫人去崔府告诉阿弦, 那宦官忙道:“别急,皇上说了, 若女官有事,就不必打扰, 只明儿一早进宫也是使得的。”

说了这句,居然去了。反而让虞娘子摸不着头脑。

此后虞娘子左等右等阿弦不回,几乎忍不住派人去崔府找寻, 但因想那传旨太监的态度奇异,又怕自己心急反而做错了事,于是只耐心等候而已。

阿弦听罢问道:“难道没说何事,只让进宫么?”

虞娘子摇头。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旨意,让阿弦心惊肉跳, 几乎一夜不得安生,直到子时将过,才总算朦朦胧胧地睡了过去。

阿弦最担忧的,自是李贤那一节,之前崔晔亲口否认了高宗答应李贤的可能,才暂时心安。

可是忽然间又来了这样一道不明不白的旨意,顿时又惹得她胡思乱想起来。

几乎就忍不住想去告诉崔晔一声,但是才从崔府回来,何况不知吉凶,又何必再去让他担心,于是按捺作罢。

但就在当夜,阿弦终于明白了高宗传旨的缘由。

因为阿弦梦见了……当初在宫中替太平公主驱邪时候的“厉鬼”,确切地说,那鬼却并不是萧淑妃。

---

玄影湿热的舌头在脸上舔过的时候,阿弦正遍体生寒,一个激灵爬起来,手臂本能抵挡地一抬,正打在玄影的长嘴之上。

玄影“呜”地叫了声,跳到一旁,似乎吃惊主人为何要打自己。

阿弦惊魂未定地四看,当看见是玄影在侧,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忙爬起身来把玄影抱了回来:“我不是故意的,不是对玄影,打疼了么?”抚摸着玄影的脖子,又轻轻地揉它的嘴致歉。

正虞娘子担心她晚起,过来探头叫人,见她抱着玄影在榻上,甚是亲热的模样,只当是在跟狗子玩耍。

虞娘子便苦笑道:“我这一夜几乎都没合眼,又生怕错过了进宫的时辰,你倒好,竟还有心情跟玄影玩乐呢。”

阿弦并不解释。虞娘子又催促道:“快起来,水已经叫他们烧好了,先去洗个澡。”

阿弦这才放开玄影,慢慢下地,想到梦中所见,仍恍惚地神不守舍。

虞娘子帮她将外裳拿来披上,打量她有心事,自叹了声:“也不知道突然传你进宫到底是怎么样,心里总没个底儿,这一夜都跳的很慌呢。”

阿弦张了张口,最终却只低低说道:“姐姐放心,没什么……横竖,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呸呸!一清早儿瞎说什么!”虞娘子一愣,蓦地发现阿弦的脸色发白,忙道:“你怎么了?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阿弦不答,只是看看外头,冬日天短夜长,他们又起的绝早,此刻窗棂纸上仍是一片漆黑,仿佛正值子夜。

眼前却掠过崔晔清雅的容颜,这一刻阿弦极想见到他,告诉他自己知道的。

然而……

阿弦深深呼吸,向着虞娘子一笑:“没什么,你别多心啦。我先洗澡了,不一会儿只怕水又凉了。”

---

阿弦是在兴庆殿内见到高宗的。

这位已经“隐退”多时专注休养生息的皇帝,脸色有些微白,这是因为先前饱受头风折磨,习惯留下的一点后遗之症,虽然此后竭力调制保养,御医环绕,高人相助,那病症消除大半,其实却仍无法完全根治。

高宗斜靠在龙椅上,打量着进殿的阿弦。

对高宗而言,常年跟武后的相处,习惯了武后的行事风格,也渐渐地习惯迁就武后,因此不管皇后想如何行事,帮着理政也好,修改调令黜陟臣子等也罢,不管高宗愿不愿意答不答应,最后的结果却是——皇后多半都会达成所愿。

对于武后想任用女官这回事,高宗起初也是不以为然的。

虽然起初,他也曾听说了那个叫“十八子”的少年在长安里的种种异样行为,但是万万想不到,那天不怕地不怕似的少年,竟是个女儿身。

对高宗来说,“十八子”是个极新奇的人物,但也仅止于此。

直到武后温言善语地劝他任用“能人”,破格提拔,高宗心里虽淡淡地,然毕竟是皇后所愿,便由得她去就是了。

就算阿弦成了女官,后来又接受钦差使命前去江南,且圆满完成差使,在高宗的眼里,对于阿弦的印象也仍旧是那个第一次见的时候,有些“懵懂楞怔”的纤弱少年。

正如武后所想的一样,高宗只是听说了“十八子”是个女儿身,但在他心目中,却是半点儿也没当阿弦是个女子。

所以武后一下就猜出所谓把阿弦配给李贤,这种事绝不是高宗自己的主意。

可是现在,重新看着面前的人,高宗的心思已俨然不同。

皇帝凝视着进门的阿弦,今日她仍穿着女官的官服,却是秀丽天成,清新出众,如此伶俐明快,超乎流俗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一刻皇帝才发现——原来,十八子竟生得……

他有些恍惚地望着眼前的眉眼。

那不同于寻常女子的微微斜飞的明朗的眉形,带着勃勃英气,她虽垂着双眸,但那眉眼,唇鼻……少年般的影子倒影在皇帝李治的双眸之中。

有些眼熟,有些惊心。

当初贺兰夫人还在的时候,两人第一次见阿弦,那会儿阿弦的女儿身身份还未公布天下。

贺兰氏曾笑说:十八子像是一人。

高宗问像是何人,贺兰氏笑道:“像是皇上呀。”

那一刻,高宗只当她是信口玩笑,而贺兰氏也并未认真。

谁能料想,居然会是“歪打正着”。

李治想到此节,心中模模糊糊升起一个念头:“先前……怎么竟没半点留意?”

---

那夜,忽然得了那梦境之后,李治惊醒过来。

望着围绕在身边儿的宫女内侍们,扫过那一张张惊恐万状的脸,李治擦擦额头的汗:“方才,朕……说了什么没有?”

其中一名宦官道:“陛下、陛下似乎在呼唤皇后娘娘……”

另一人道:“陛下可是龙体不适?要不要奴婢们去请皇后娘娘并传御医?”

“不必。”高宗回答,“朕……还说了什么没有?”

“这……”众人疑惑地面面相觑,终于一个大胆的宫女道:“陛下仿佛还叫过公主。”

对这些伺候的宦官宫女来说,皇帝多半是做了一个噩梦,梦中梦见了皇后跟公主,如此而已。

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高宗的确是梦见了皇后跟公主,但是此皇后,不是武后,公主,也绝非太平。

在宦官奉上定神茶后,高宗极慢地喝了半盏,那怦然乱跳的心才逐渐安稳下来。

他竭力回想梦境中所见,渐渐地把梦中的每一幕每一句都想了起来,记在心底。

然后高宗开始怀疑,自己为何会做这样的一个“梦”。

到底是做梦,还是……见了“鬼”。

而最让他在意的,却是之后王皇后的那个“十八子”。

高宗无法确信自己是不是听明白了,亦或者是无中生有。

这一夜,就在他的胡思乱想之中度过了。

毕竟一个似是而非的“梦”,无凭无据,做不得数,其实当年自从王皇后跟萧淑妃去后,高宗隐约听说了些流言蜚语,闲来无事心绪浮动,也会梦见她们……

仿佛真的不足为奇。

多半只是因为那夜见了阿倍广目《子夜歌》中的蝶舞,所以有所见而有所梦,凑巧罢了。

何况此事非同一般,所以高宗谁也不曾提起。

本来高宗想遗忘这件事、或任由如此过去,谁知此后连着数日,每次入梦,都会梦见惨为人彘的王皇后,扭曲于地,或者置身缸中,厉声喊冤,诉说安定思公主还活着的事实。

这仿佛已经不能用日有所见,夜有所梦来解释了。

他本来想求助于明崇俨,毕竟这种事正是明崇俨虽“拿手”的。

可是高宗又知道,明崇俨是武后的心腹,若是寻常说鬼论神的言语倒也罢了,一旦涉及“小公主”,指不定又会生出什么样的波澜。

---

阿弦来至皇帝面前,站定。

她未敢抬头,只是瞄了瞄,眼前是那明黄龙袍的一角,底下玄色宫靴。

阿弦心中暗叹。

如果不是昨晚上梦中所见,她又怎么知道,高宗此刻传自己入宫的用意呢。

但是就算见到了知道了,又怎么样?

当初来到长安,误打误撞地进宫。

她第一次见到高宗,是因为太平公主深宫见鬼,高宗担忧公主,前来探看。

他是皇帝,同时,也是她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父亲”。

对阿弦来说,这两个身份,不知道是足叫她畏惧,还是足叫她亲近。

但她却只能像是一个寻常不相干的小小臣民一样,恭敬行礼,仔细应答。

天下之大,唯独她出身这样的宫廷,面对这样的皇室,有亲不能认,……甚至阿弦自己也从没有指望要认。

可谁能想到,就在她几乎要放下一切的时候,面前的这个人,却已经——知道了。

昨夜阿弦辗转过子时才睡着,梦中所见,便是高宗被王皇后的鬼魂惊吓,得知安定思公主还在人世的一节。

可虽然知晓,所谓君心难测,又怎么知道高宗传自己,是吉是凶?

阿弦本想前去崔府告诉崔晔,可想到这一点,生生作罢。

她先是得罪了武后,如果再出点纰漏……若是因此连累了整个崔府,那才是万死莫赎。

---

兴庆殿内,高宗在上,阿弦在下,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女儿,各怀心思。

这是何等怪异的关系,何等怪异的相处。

终于,高宗道:“你的额头上……是怎么了?”

阿弦一愣。她额头的伤尚未好利索,昨儿去崔府赴宴,是寻常打扮,还可以用缎带遮掩,但是今日进宫面圣,身着官服,自然无法奇装异饰,便露出了那醒目的一道疤痕。

“是……是因为臣一时大意,撞在墙上碰破了。”

——这……也许是欺君之罪了吧?

可阿弦忽然想到:如果把是武后打伤自己的事告诉高宗,高宗又会是如何反应?

高宗道:“若是朕记得不错,你已经十六岁了,怎么还这样冒失不小心?”

“回陛下,”阿弦愣了愣,终于小声道:“过了年,是十八岁了。”

“是吗?”高宗低低笑了笑,“但是看着很不像呀。”

高宗以为阿弦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从当初小公主降生算计,到现在自是十六了。但阿弦从在桐县开始就多报了两岁,谎称十五,进长安后自也如此。

阿弦自然知道高宗此刻说她“十六”的用意,却只当不知的。

高宗见她不答,依稀轻叹了声道:“你走近些。”

阿弦屏息,小步往前挪了两步,高宗盯着她,忽地对身旁宦官道:“去把燕窝粥拿两碗来。”

宦官答应,自去了。此刻阿弦已来至皇帝面前七八步远,迟疑着停住。

高宗叹道:“再走近些,朕不是能吃人的妖怪。”

阿弦眉头一蹙,只得又走近几步,隔着三四步远不敢再近。

“你抬起头来。”高宗如此道。

阿弦吐了口气,缓缓抬头,高宗望着她清澈如许的双眸,震撼而无语,片刻,才忽地笑了出声。

“你真是……”高宗思忖着,一句话未曾说完,却又停住。

他有些心绪复杂地看着面前的女孩儿。

在她未曾抬头的时候,他依稀看见了少年的高宗李治,那似曾相识的眉眼,青葱如许的身形,然而在她抬头目光相对的时候,面前这双凤目,却……

让他蓦地想起了自己初次遇见当时还是“武才人”的皇后的那一刻。

---

虽然屡次被梦境启示,或者说是“逼迫”,但就算在高宗下定决心传召阿弦的时候,皇帝还在心中怀疑——十八子是安定思?这个只怕是不可能的。

可是就在面对面的这时侯,他用心打量面前的孩子,越看,越是惊心,原先的疑虑正飞快地土崩瓦解,高宗几乎认定了,这个孩子,是他那个早就“夭亡”了的小公主。

他不去求助明崇俨,只想先“眼见为实”,却果然……得偿所愿。

就在此刻,宦官进献了燕窝粥。

高宗总算醒神,他故意不经意般转开头,掩饰自己有些泛红的眼,道:“你来的这般早,朕觉着你定然是没吃早饭,就吃一碗粥,搪搪寒气吧。”

宦官诧异。

阿弦也更吃惊,忙推辞:“我……臣不敢当。”

“什么敢不敢,让你吃就吃。”高宗皱皱眉,又吩咐:“不必站着了,坐着安稳吃了再说。”

第272章 帝与后

阿弦遵旨落座,捧着金匙, 却几乎食不知味。

高宗本也做样子端起了粥碗, 然而如骨鲠在喉,竟是难以下咽。

殿内只听见阿弦吃燕窝粥时不时发出的响动。

阿弦向来不羁, 尤其是在吃食上头, 从不知什么叫做温文尔雅, 在家中的时候虞娘子也会给她熬些燕窝来吃,她每次都只是用勺子搅一搅, 然后端起碗来三五口喝光而已。

这一次因在御前, 当然不好那么粗鲁,就收敛的用勺子来吃,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但仍不免发出些微声响。

尤其高宗也不言语, 殿内格外之寂静, 显得她吃粥的细微声音都格外聒噪刺耳。

之前高宗因患头疾, 最恨有声音吵到,是以伺候的人都知道他的习性, 那伺候的宦官见阿弦如此,大感不适,又生恐高宗发怒, 便忍无可忍地暗中咳嗽了两声提醒。

阿弦一怔, 抬头看向那宦官, 迟疑地停口。

她当然知道宦官在向自己示意, 但阿弦并不知错在哪里, 毕竟她已是这样“规矩有礼”了,一小口一小口如小鸟啄食,若在家中哪里这样不耐烦,把碗往嘴上一扣,即刻干净利落喝的精光,省事省时且省力。

阿弦不知,高宗却也察觉了,瞥一眼那宦官道:“你们都退下。”

那宦官吃了一惊,呆了呆后,只好躬身领命,同众人后退出去。

阿弦却不敢再吃,捧着碗又看向李治。

李治望着她懵懂的模样,唇上还带着点粥,一时失笑:“你吃你的就是了。”

阿弦看看那勺子,又看看碗,终于对李治道:“臣失礼了。”将勺子放在桌上,阿弦捧着碗,微微仰头,咕嘟咕嘟,几口之间,已经喝光了。

高宗定睛看着她,忽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另一碗燕窝道:“把这个也喝了罢,凉了就腥气了。”

阿弦见殿内并无别人,起身取了来,仍是三口两口地吃的精光。

高宗看着她近似豪爽的动作,眼底重又浮现些复杂之色,他慢慢地敛了笑,忽然问道:“对了,朕一直有个疑惑,你为何又叫‘十八子’?是谁给你起的这个?”

---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已过。

兴庆殿外,被驱逐出外的宫人们疑惑地揣手等候,有时候他们听见殿内传出皇帝久违的笑声,有时候却又鸦默雀静。

眼见高宗服药的时候到了,这一场令人疑惑的召见仍未有中止的意思。

正在宦官们着急的时候,太平跟公主到了。

武后召见女官,自不足为奇,但皇帝也召见……这件事一大早儿就传遍了大明宫。

太平听说之后,又惊又喜,忙带着宫人前来。

门口的宦官如见救星,忙拦住道:“殿下来的在好,陛下正召见女官,不许我等打扰,如今已到了陛下服药的时候了,奴婢们正在为难,公主殿下能不能……”

太平笑道:“这有什么难的?”

太平迈步进了殿中,来到内殿,果然见高宗在上,身旁左手边是阿弦跪坐在地。

太平忙先叫了声:“父皇!”上前行礼,又转头看阿弦,却见她面前放着两个空的碗盏,神情却还算安然无事。

太平原本也有些疑惑为何高宗会召见阿弦,如今见平安,才宽心笑道:“父皇怎么会召见女官?”说话间便走到高宗身边,扶着在旁落座。

高宗转头看一眼太平,道:“怎么,朕看一看大名鼎鼎的女官还要原因么?”

太平嘟嘴道:“您早该器重女官了,我先前说了多少次她能耐,父皇只是没听见。这会儿怎么开了窍呢?”说着又笑。

高宗看着太平烂漫的笑容,又瞧一眼旁边阿弦垂眸沉稳似的模样,两下对比,心头竟有些许微微地抽搐。

太平道:“不过父皇也别只顾着说话,您该服药了。”她拍拍手掌,外头的宦官捧着药碗巾帕等物鱼贯而入伺候。

素日高宗服了药,都要立即安歇,今日因召见阿弦,并无睡意,怎奈太平一再相劝。

高宗略微思忖,便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抽空跟女官相处,是不是?”

太平道:“这怎么躲得过父皇的双眼呢?求父皇成全。”

高宗听到“成全”二字,一笑:“你虽然是好意,但实在太过顽皮,这又是在宫内,你且收敛些,不要闹出事来,反而连累了人。”

太平吐舌道:“说的我跟惹祸精似的,父皇您就放心吧。”

高宗又看向阿弦,道:“你就先随着公主去……改日,朕再传你进宫说话。”

阿弦听到“改日”,并不觉着欢喜,反而心头一紧,只得遵旨。

等宦官扶着高宗入内歇息,太平迫不及待地拉起阿弦道:“走,到我宫里去,我给你看新养的那只狮子犬。”

阿弦被迫跟着她出了兴庆殿,太平又紧走两步,把宫人们远远抛开,才问道:“父皇召你做什么?总不会是在说跟贤哥哥的事呢?”

心底一阵恍惚,昨日阿弦还惧怕皇帝会应承此事,但是一夜之间,已经翻天覆地。

旧的忧虑陡然消失,但新的问题却更加重大的迎面而来。

“陛下并没有提。”阿弦回答。

太平想了想,道:“那无缘无故召见你做什么?难道是要先看一看合不合适么?”

阿弦哑然。

高宗问她为何叫“十八子”,阿弦便将当初老和尚给起这个名字的缘由说了。

既然提到了“挡灾”的话,高宗便问起她身负异能之事,阿弦只得捡着些能跟他说的一一告知,高宗听到她所见鬼怪,想来也觉可怖,忍不住面露关切之意。

但那种眼神,反而让阿弦更加无法承受。

她早已习惯了皇家的冷酷漠然,如今见高宗露出这般表情,竟隐隐生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