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上一章:第 15 章
  •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下一章:第 17 章

谈笑之间,二人皆锋芒毕露。

崔淼的驴子到底走得慢,几句话的工夫,裴玄静一行已经超过了他。

韩湘回首道:“我等俗人先行一步了。崔兄自便,还等着看您腾云驾雾,哦不,是腾云驾驴——”

崔淼在驴背上微笑拱手。

裴玄静不再回顾张望,但崔淼的吟诗声追上来,在她的车厢中久久萦绕。

他吟的是:“斓斒洛水梦,徒留七步文。”仍然是武元衡用盐写在黑布上的一句。

午时刚过,裴玄静他们在官道旁的茶摊里暂歇。韩湘要了茶、酒和简单的饭菜。他虽嗜饮,却一点不碰荤腥,只吃素菜和水果。

畅饮几杯后,韩湘笑道:“这个崔郎中念的诗怎么都有些怪,是他自己作的吗?”

“不知道。”裴玄静答得心虚,“我怎么会知道。”

“什么洛水梦,什么七步诗的,用典乱七八糟。”

“哪里乱了?”

韩湘道:“前一句‘斓斒洛水梦’,应该指的是曹植爱甄妃想娶她,结果却被兄长曹丕抢了先。后来甄妃死了,曹植觐见曹丕时,曹丕拿出甄妃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伤心痛哭不止。曹丕之子曹叡见叔叔实在想念甄妃,便干脆将枕头送给了他。曹植带着枕头返回封地,路过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幽会,有感而发,写成千古绝唱《感甄赋》。曹叡登基后,忆及此事,又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洛神赋》得以流传至今。”

说到这里,韩湘看着裴玄静,意味深长地道:“单看这一句,仿佛是在诉说爱而不得之憾。”

裴玄静垂眸,避开韩湘的目光,少顷方道:“……但后一句就不是了。”

“对。后一句‘徒留七步文’,用了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虽然讲的仍然是曹氏兄弟的往事,却变成讽喻为了争夺权力而兄弟相残。所以我说此诗用典混乱嘛,不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裴玄静思忖着问:“曹叡为什么要把叔叔曹植的文章改名呢?”

“用洛神比喻甄妃,一方面保存了叔父的作品,一方面隐讳了父亲夺爱、杀弟的残忍行为吧。”

“这么说就对了。”裴玄静对韩湘嫣然一笑,“此联的用典没问题,上下句都围绕着争权夺利的残酷和虚伪。并且你看,为了掩饰其父曹丕的卑鄙行径,曹叡连史传的文章也可更名。所以今人所读之史中,又有多少是可以尽信的呢?”

韩湘听得愣住了,良久叹道:“难怪裴相公那么器重你,娘子果然见识不凡,不过那个崔淼怎么会念起这些来……”

“他随便一念的诗,当不得真吧。”

重新上路后,裴玄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与韩湘无意中的一席对谈,冲破了笼罩在武元衡诗上的迷雾,仿佛有一线微光透进心头。

她陷入深思。

待到马车再停时,裴玄静掀起车帘向外一望,天色尚未暗下来。

今夜,他们将歇宿在灞桥驿。

因为紧邻着官道上最大的集市,灞桥驿虽然不及长乐驿那么气派,但三教九流人头攒动,热闹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夏季日长夜短,傍晚时分更加凉爽,按理还可以再行一段。但因周边仅有灞桥驿这一座大驿站,又时常客满,能够抢到两间房已实属幸运了。裴玄静虽然心急如焚,恨不能日夜兼程,一转眼就踏进昌谷县,也只得听从韩湘的安排。

晚餐时韩湘说:“崔郎中的牛皮吹破了,却不知他那头驴子飞去了哪座仙山。”

昨天在长乐驿与崔淼相遇时,他就声称将去洛阳行医,摆明了要与裴玄静一路同行,不料才过一天就掉了队。

裴玄静恼恨地想,好好的骑什么驴子啊,真是没事找事。直到回房前,她也没能在熙熙攘攘的客人中发现崔淼的身影。原来不知不觉中,她已经习惯了有他的相伴,突然失去时,心中的空虚无以言表。

到头来,还是只能独自面对一切。

除了崔淼之外,裴玄静也在人群中搜寻其他身影,比如在长乐驿见到的络腮胡男人。也怪了,不论想见的和不想见的,似乎都一齐消失了。

回房之后,裴玄静照例将门窗紧闭,屋里顿时闷热得透不过气来。没人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安然入睡,但是裴玄静有自己的办法。

她合上眼睛,默想昌谷的田野和茅舍,晨雾和晚星……这些从未见过的情景,因为被她想象过无数次,已经连细节都变得栩栩如生。都道有情须有梦,她只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天不是也被她的虔诚感动了吗,终于允许她向他狂奔而去?

快了,快了,再有三天……

裴玄静忽然睁开眼睛。屋内漆黑一片,整座驿站寂寂无声,夜应该已很深了。

然而她分明感觉到,屋内有种异乎寻常的存在,而且就与她面对面,近在咫尺。她甚至能听见呼吸的声音,轻微又克制。

裴玄静握紧搁在胸口的匕首,用尽全力向上挥去。

她仿佛听见一声低叱,应是有人凌空跃起。突然“嘭”的一声,后窗向外撞开,淡淡夜色入侵的同时,一条黑影翻腾而出。

裴玄静紧跟着冲到窗前,却只看见清白的月光,在树荫婆娑中如同玉碎了一地。

7

陈旧的木窗楣上挂着一块撕破的布片。裴玄静小心地将它取下来,一望而知,这是从来人的夜行衣上带下来的。刚才所发生的一切迅疾、诡异而又凶险,都在这片碎布上得到证明。否则她真会以为自己又做了一场噩梦。

她强压狂烈的心跳,重新关紧窗户。但是毫无用处,这间屋子再也不能给她一丝一毫的安全感。临睡前她也关紧了门窗的,可是有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裴玄静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威胁越来越难以阻挡了。

裴玄静坐立不安,不知该怎么熬过接下去的漫漫长夜。

然后,她听见门上又响起奇怪的窸窣声。

门外长廊上挂的灯笼通宵不灭,是驿站给客人夜间上茅房时的照明。暗红色的灯光整晚都会从门缝下照进来,而现在,却被什么挡住了。

裴玄静再也待不下去了。

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她的性格。与其这么眼睁睁等着危险闯入,不如主动出击。

她紧握匕首,猛地推开房门。

外面之人果然猝不及防,“唉呀”一声向后退去,裴玄静举起匕首就捅过去。

“静娘!是我呀!”

她的手腕被人拼命捏住,顿时一阵剧痛。她不由地松了手,匕首就在对方胸前的方寸间落地。

崔淼的脸色煞白,显然也被她给吓坏了。

“你要干什么啊,吓死我了!”他压低了声音说。

“是你,我还以为……”裴玄静的话没说完,人就软倒下去。

崔淼连忙扶住她,又从地下捡起匕首,才拥着她回入房中。

他点起蜡烛,裴玄静还没能缓过神来,全身无力地靠在榻边,呆呆地看着崔淼被烛火映红的面庞。奇怪,只要看见他,她的身心中便安逸下来,连这间屋子似乎都变得敞亮了。她虚弱地对他笑了笑,“对不起,没伤到吧。”

“差点儿,静娘是怕天太热,想给在下一个透心凉吧。”崔淼一边开着玩笑,一边顾盼道,“怎么这么闷热?开一下窗吧。”他还未及站起,就被裴玄静一把扯住。

“别去!那里有人。”

“什么人?”

裴玄静这才将今夜之事讲述了一遍。

“难怪你刚才那么慌张。”崔淼皱眉道。

“我从门下看见你的影子,以为还是那个闯入者,绕到前面去了。”

“静娘,你觉得会是什么人?”

裴玄静茫然地摇了摇头。

崔淼说:“来,我们分析一下。首先,此人并不是为了伤你性命。”

裴玄静同意。如果来人要杀她,她刚才就在睡梦中一命呜呼了。

“那么,是不是为了寻什么东西?”崔淼思忖地问,“娘子,你身上带着什么特别贵重的物件吗?”

裴玄静迟疑了一下,才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崔淼的目光在她的脸上转来转去,“那就难猜了。”

裴玄静问他:“崔郎,你什么时候到灞桥驿的?”

“刚到不久。太晚了,柜上连个伙计都见不着,还高挂着客满的牌子……呵,我就想先找找你的房间。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这家伙还真喜欢卖关子,不分场合不分轻重,让人猜不透他究竟是太天真还是太世故。

裴玄静没好气地说:“你的驴子飞了?”

崔淼伸手将裴玄静拉起来,“来,你看了就知道了!”

他来到门前,先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确定没有异常,才极小心地把门推开。

空荡荡的一整条长廊上,只有每隔几步悬挂的灯笼的黯淡红光。崔淼示意裴玄静跟着自己,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房门。再转回身,崔淼在裴玄静的耳边轻声道:“看。”

她看见了。

就在裴玄静的房门上,和目光平齐的地方贴着一张黄帛,上有墨汁涂写的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笔画屈曲难解,根本无法辨认。

裴玄静伸手将那黄帛摘了下来。

崔淼疑道:“娘子?”

“你刚才就在我门口看这个?”

“是啊,我正在研究呢,不料你就拿着刀子冲出来。”

裴玄静往廊檐下一坐,长长地吁了口气。在屋里闷了那么久,来到户外她感到格外舒爽,“有什么可研究的,这是驱魔辟邪的平安符。”道家的符箓虽有几大派系,但万变不离其宗,以裴玄静的学识足够分辨了。

崔淼也在她身边坐下,悻悻地道:“我当然知道是符。可你为什么不想想,这东西怎么来的?驿站里有那么多个房间,为什么单单你的房门上贴着这个?是谁贴的?”

裴玄静不吭声。其实答案再明显不过,整座驿站里能够制符的除了裴玄静自己,大概就只有韩湘了。

她说:“……他是好意。”

“是吗?”

裴玄静问:“你什么意思?”

崔淼振振有辞地说:“这么大的驿站,假如想标明你的房间,让有心人能轻易找到,又不会引起怀疑,此法不错。”

裴玄静瞪大眼睛看他,好一会儿才“咯咯”笑出来,“你是想说,韩郎在我房门上贴符,为了将歹人引来……太匪夷所思了。”她连连摇头,“他有什么必要这样做?我不信。”

“你就那么信任韩湘?”

“我没有理由怀疑他啊。”

崔淼不语。裴玄静的心中却忐忑起来。她记起裴识离开前提到韩湘时,的确是话里有话的样子……

“娘子,你真的认为韩湘会送你去洛阳吗?”

裴玄静猛地抬起头,道:“当然。即使他不送,我自己也会去。”

“去嫁给李长吉?”

“是。”她干脆地回答。

“他快死了。”

“长吉病重。”裴玄静一字一顿地说,“但是我去了,他就会好的。”

“假如来不及呢?假如等你赶到时,他已经……”

“你胡说!”裴玄静脸色煞白地跳起来,“还有三天,再走三天就到了,怎么会来不及!”

“你敢肯定自己能平安走完这三天的路吗?”

裴玄静凝视崔淼。一阵风吹过,灯笼的红光随风摇摆,在他的脸上投下扭曲的阴影,使这张俊朗的面庞突然变得陌生而狰狞。

她站起来,欠身道:“崔郎这些天来的关照,玄静没齿难忘。今后就不麻烦了。”

崔淼也站起来,欠身回礼,什么都没有说。

裴玄静回房,关上房门。

在这郊野的驿站中,听不见更漏之声,也没有她已渐渐习惯的晨钟暮鼓。时间的流逝却比任何环境中都更清晰、更绝对、更冷静。

裴玄静在黑暗中瞪大眼睛,仿佛看见一炷冥香寸寸成灰。那是任何人力都抓不住、留不下的——生命在消亡。

三天!

她大汗淋漓地从榻上跳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推开后窗。

星尽四方高。万里长空中只余一轮明月,将清辉遍洒。

几步开外,崔淼背靠着一棵柳树,微阖双目盘腿而坐。月色仿佛在他的脸上盖了一层薄薄的冰霜,使他带上一种宛如少年般倔强而脆弱的表情。

这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守护心中所爱的执着。这种执着她有,他也有。

裴玄静轻轻合拢窗扇,任由泪水在黑暗中静静地淌下来。

朝阳初升之际,灞桥驿已经人声鼎沸了。

大家都在忙着套车搬行李,准备赶早出发。等到裴玄静他们的马车也都收拾停当了,韩湘却对裴玄静说:“静娘,有个坏消息。”

裴玄静询问地看着韩湘,她只字未提昨夜所发生的一切,韩湘也似乎把崔淼整个地抛在脑后了。驿站中人群熙熙攘攘,再无那个白衣翩跹的身影。

韩湘皱着眉头说:“北线走不得了。咱们可能要改到南线走。”

“出什么事了吗?”

“这个……说是有强人出没。”韩湘说这话时不敢看裴玄静的眼睛。

她好像听见枭鸟藏在心的暗处,发出尖利的鸣叫声。她问:“强人在哪里?”

“唔,按咱们原定的线路,下一站是陕州。途中要经过的硖石堡周围山势险峻、道路阻峡,最近强人出没频繁,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考虑走南路。”

裴玄静仍然十分镇定地问:“南线怎么个走法?”

“也没什么特别的。”韩湘尴尬地笑了笑,“不过南线要经过好几条河,咱们须弃车登船,如果遇上下雨发水,可能还要耽搁几天。”

“耽搁几天?”

“至多三五天吧。”

“到底是三天,还是五天?”

“呃,我是说比走北线再多个三至五天。”

裴玄静说:“不行。”

韩湘窘道:“静娘,如果遇上强人的话,就不仅仅是耽搁三五天的事了。所以……”

裴玄静打断他,“韩郎不是会画符念咒吗?当可驱敌退贼。”

韩湘面色大变。少顷,方踌躇道:“这样吧,我再去打听打听。请静娘在此等候。”

裴玄静便站在院子里等着,徒劳地看着车马喧闹,日影渐短。韩湘久等不来,她胸中的焦灼眼看要炸裂开来。

“静娘!”就在她近乎绝望,泪眼婆娑的时候听到了这声呼唤。崔淼从树荫背后转出来,招呼她:“你快来看。”

裴玄静不及细问,便紧跟崔淼爬上驿站外的楼梯。驿站地势高耸,从二楼俯瞰,整个薇草萋萋的白鹿原就在眼前展开。极目远眺,风淡云舒,朦胧起伏的秦岭一直向东延伸,但崔淼指给裴玄静看的是近处——就在离驿站后门不远处,院墙之下的两个人影。

韩湘和一人对面而立,正在谈论着什么。

裴玄静一眼便认出了那把络腮胡子。

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你怎么了?”崔淼在她耳边问,“认识那个人吗?”

“第一天……在长乐驿见过……”

“是,我也依稀记得见过这个人,所以才指给你看看。”

“就、就是他进我的房……”裴玄静连牙齿都开始打颤,语不成声。

“昨晚吗?你肯定?”

裴玄静点头,又摇头,“还有在长乐驿也是……”

恐惧、疑惑和绝望一起压迫下来,使她在这个暑气渐消、凉爽宜人的早晨,感到天旋地转,几乎要晕倒了。要知道自上路以来,她加起来也没能睡几个时辰。裴玄静靠在栏杆上,勉强支撑住身体,向崔淼抬起头说:“崔郎,我必须去洛阳。”

“怎么去?”

事情再明白不过了,韩湘不会让裴玄静顺顺利利地抵达洛阳的。他在暗中筹划什么还是个谜,但他对裴玄静的阻挠已经从暗到明。

崔淼也在看裴玄静。他看见那双琉璃乌珠般的眸子蒙着雾气,眼睛下边则是两圈深深的青影。这双眼睛中的聪慧、坚韧和勇敢曾令他再三惊艳,现在却只有极度的疲惫与慌乱。

崔淼脱口而出:“走,我们现在就走!”

她似乎已等待多时了,不假思索地应道:“好。”

两人奔出驿站,车者因未得到韩湘的吩咐,还坐在驿站门前待命。裴玄静飞快地坐上马车,崔淼乘那车者不备,自己跳上车辙“得儿”一声,驾起马车向前疾驰而去。

车者才反应过来,喊叫着追出驿站,可哪里追得上。韩湘也闻声而出,见此情景要追,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马匹了。他急得在驿站前团团转,才一眨眼的工夫,裴玄静的马车背影就消失在官道的尽头了。

冲着那腾空而起的一地烟尘,韩湘跺脚大喊:“哎呀,糟了!糟了!”

一口气驶出数里路后,崔淼才稍稍放慢了速度。裴玄静也终于可以平缓呼吸,张望一下车窗外的风景。

从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总长八百余里,沿途均有夯土堆成的标识,称为“里割柱”,每五里一柱,十里两柱。裴玄静望向窗外时,正好有一座“里割柱”从眼前徐徐掠过,大片苍茫的原野随着“里割柱”被抛在后面。苍穹之上,一只白隼长鸣着冲入碧空。

原来,大唐的疆域是如此辽阔,山河又是如此壮美。原来,这就是诗人口中长歌当哭的故国,承载得起所有的兴衰与悲欢,也赐予得了她一生的自由。渺小如她这样的女子,亦可沿着这条归乡之路,去追寻心中最宏大的梦想。

“崔郎,”裴玄静对车前那个挺拔的背影说,“你的驴子飞到哪里去了?”

他头也不回地答道:“昆仑之巅,白云深处。”

裴玄静发自内心地微笑了。从现在开始,不论崔淼说什么她都会听从的。除此之外,她再没有别的方式可以报答他了。

将近傍晚时,途经渑池驿站,但崔淼和裴玄静商量后决定继续赶路,却不想这一错过就再没见到客栈。皓月初升后,他们才在官道旁的原野中发现点点星火,影影绰绰的屋梁檐脊,似乎是个人家。

崔淼建议说,还是去借个宿。夜间行路到底不安全,况且马匹也需要饲喂和休息。

裴玄静同意了,再急也不急于这一时,她还是有理智的。

拐下官道,马车颠簸着穿过旷野。那片星火看上去迫近,真走起来还有些距离。等终于来到院外时,却见山门紧闭,门上高悬的匾额题着“灵觉寺”三个大字——原来是一座寺庙。

又敲了半天门,才有个小沙弥来开门,听说是来借宿的,小沙弥二话不说便将他们引入寺中。

寺庙并不大,小沙弥让他们把马车拴在院中的井台旁,又带二人来到西面的偏房中,燃起一盏油灯给他们照亮,说:“要喝水自去井里打,小庙没什么吃食,四更时会煮粥,你们若是饿了就来一起吃。”说完便离开了。

留下裴玄静和崔淼面面相觑,原来僧人就是可以如此洒脱——不问世事,毫无戒心。

两人也累极了,便各自在草席上坐下,听得屋外的风声猎猎之中,渐渐夹杂着淅淅沥沥的响声。

“好像是下雨了。”崔淼轻声说。

再没有人说话。不约而同地,他们回想起初遇的那个夜晚,似乎昨日再来,又似乎今日正在不动声色地变为昨日,即将带着他们共同湮灭在记忆里,沉入永恒……

不知过了多久,裴玄静打破沉默:“咦,墙上有人题诗?”

崔淼也早看见了。灰泥斑驳的墙上横七竖八地题了不少诗,从字迹的深浅和笔触来看,应该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题写的。看来这间寺院中曾留宿过不少人。也是为了疏解一下屋中过于微妙的气氛,两人兴致勃勃地逐首诗读起来。

几乎全是平庸之作,最后才发现一首标题为《空海作离合诗赠土僧惟上》的五言绝句,似乎有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