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氏留在祖屋,几个妯娌连三爷四爷都要和老太太商量借粮的事该怎么办,这年该怎么过,因此这一番又是善榴带了弟妹们回家。善榆带着两个弟弟在前头一溜小跑,两姐妹手挽手在后头跟着,一边走,善桐一边就迫不及待地猴在姐姐身上要撒娇。善榴被她闹得没法,只得笑道,“嗯,好,好,打发你洗头洗澡,你个小泥猴儿,恨不得一天洗三次澡的,偏偏次次都要姐姐给你洗。”

善桐红了脸,笑嘻嘻地道,“人家本来也没想姐姐打发洗澡的,可昨儿带那个许凤佳去小四房的屋子,沾了一身的脏,我自己洗我怕洗不好。六丑和六洲手劲太大了,我不喜欢她们打发我洗。”

她想到昨天的遭遇,又迫不及待地将许凤佳的古怪表现一一告诉善榴,在姐姐耳边轻声细语地道,“要不是桂二哥来找我们,他就把我丢在当院不管了!什么大家子弟嘛,根本行事是一点风度都没有!”

听到桂含春的名字,善榴的步子不由得就是一顿,她微微咬住下唇,想了想还是轻声问,“这么说……你倒是见了桂家二少爷几次了?”

善桐点头道,“嗯,怎么?”她虽然听到了祖母的话,但对母亲的心思却是一无所知,因此还不明白姐姐的用意。只是难免也多看了善榴几眼,见姐姐蛾眉微蹙似乎心事重重,不禁大是关心,忙道,“怎么了姐?——是娘——”

话音未落时,两人刚转过了一个弯角,善榴忽然咦地一声,站住了脚问善桐,“那一位——是许家的少爷呢,还是桂家的少爷呀?”

34、一见

善桐顺着姐姐的眼神看过去时,只见外九房院子外头站了一个少年正在里走,他打扮得没有那几个少将军那么花哨,身上披的不过是一领灰鼠斗篷,虽然也名贵,但却不像许凤佳的貂裘那么扎眼。只是其身材挺拔气质温文,却是前几天有一面之缘的诸燕生。她笑道,“噢,这个是诸家的大少爷,才不是那三个坏小子呢。”

她一边说,诸燕生一边已经看了过来,见是善桐来了,便住了脚笑着招呼道,“小妹妹,那天没有摔伤吧?”

善桐脸上微微一红,走近了笑道,“没有,多谢您想着。”

她想到诸燕生在甘肃一个人说退了一群马贼的事,对诸燕生倒是多了些好奇,没等诸燕生答话,就又问道,“诸世兄,你武艺好不好呀?我听许家、桂家的少将军说,你一个人打退了一群马贼呢!”

这话不说犹可,一说出来,顿时惹得善榆等人齐声惊呼,一下都贴近了善桐,好似要把诸燕生身上看出一个洞来,倒是惹得诸燕生一阵尴尬。他摸了摸头笑道,“小妹妹,我哪里有那样厉害!——还想问问你,王德宝兄弟家住在哪里呢。我们一道过来,我想去看看他,问了几户人家,又都说不知道。”

“他很少回来,别人不认得他也是有的。”善桐弯了眼还要再说,善榴已是轻咳了一声,看了望江一眼。

望江便上前提醒善桐,“三姑娘,这一位是诸家公子?您也该给兄弟们引见呀。”

善桐这才想起来,慌忙拉过善榆,笑道,“这是我大哥善榆,大哥,这是甘肃诸家的大少爷燕生大哥,他厉害得很!听说今年秋天有马贼打诸家村的主意,就是诸公子斡旋解决的,没伤一条人命呢。”

善榆眼底顿时射出了崇敬的光,他老老实实地和诸燕生互相行了礼,善桐又把善梧和善楠介绍给诸燕生认识了。想到姐姐今年十六岁了,不大方便通晓闺名,便含糊介绍道,“这是我大姐。”

善榴望着诸燕生浅浅一笑,又福了福身,轻声道,“见过诸公子。”便又垂下眼,没有多看他。

诸燕生眼睛一扫过来,却是似乎被什么东西黏住了一样,在善榴身上粘了一会儿,才扯了开来,他回了礼,咳嗽了一下,道,“大姑娘好。”

善桐却是一无所觉,见两人招呼过了,便续道,“嗯,不过,德宝哥今天早上已经把嬷嬷奶奶接走去城里过年啦,要过了十五才回来呢。他今早给我们家送年礼的时候还说,让我看到你,给你带声好,说下回到了兰州,他找您喝酒。”

诸燕生眼睛一弯,笑道,“好,我记着了,麻烦世妹带话啦。”

虽然王德宝和他这样的世家公子,身份相差不可以里计,但听到王德宝这话,诸燕生却一点都没有露出不屑,而是这样温和,一时间善桐更是对他好感大增,她在心底道:还是这样的做派,更像是百年世族,大家子弟呢。许凤佳那么傲慢,真是一点都不讨人喜欢。

这一群人聚在门边又寒暄了几句,善榆已经是迫不及待地问,“世、世兄,您,是怎么说、说退胡子的?”

诸燕生见他结结巴巴的,神色又热切,倒是微微一怔,反问道,“咦?善榆世弟,你怎么知道我是说退马贼,不是大发神威,把马贼打退的?”

他一边说,一边含笑看了善桐一眼,虽是打趣,却也温和。善桐也并不以为忤,事实上她只要比善榆更好奇,只是和诸燕生不熟,不好缠着他说故事罢了。见善榆问出口了,也就跟着眼巴巴地望着诸燕生等他的回话。

诸燕生看了,眼底笑意更浓,他踌躇了一下正要说话,院门却又吱呀一声拉了开来。一个中年人叼着烟袋锅,笑眯眯地探出了半边身子,道,“嗯?燕生,你和谁在门口说话呢?”

“海和叔。”善榆和善桐忙都行礼问好,善梧等人虽然不认识这海和叔是谁,但也跟着照猫画虎。一时间院子门口倒满是此起彼伏的问好声。那中年汉子吸着烟袋锅,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声道,“好,乖,乖。”

善桐直起身子,天真地道,“我们想听诸大哥说他打退马贼的事呢!海和叔,三四年没见您啦,这一次回来还没给您请安,真是失礼啦。”

“嘿嘿,小妞妞,和你海和叔客气!”海和叔笑出了一脸的纹路:他虽然比二老爷年轻,但脸上风霜之色很重,看着倒像是五六十岁的老大爷。“难得上门,也巧了,进来坐,喝口茶,让你们燕生哥给你们好好讲讲!燕生这孩子是有本事,十七八岁——”

他看了善榴一眼,狡黠地眯起了眼睛,咳嗽了一声,续道,“连个媳妇儿都还没说上,还是个半大孩子呢,就已经办下了这么大的事儿,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边说,一边将众人往院子里让,又高声招呼人端茶倒水上果子。诸燕生也就从善如流,笑着道,“嗯,都进来说话吧,外头冷成这样,呵气成冰呢!”

善榆等不得一声已经进了屋门,善梧和善楠互相看了看,自然也都跟了进去。善榴却有些犹豫,她望了妹妹一眼,刚要说:他们听了就行了,回家我打发你洗澡吧。就见善桐一脸的祈求盼望,心下便是一软。

三妞虽然懂事,但到底还是个孩子,平时家居无聊不错,还要服侍讨好祖母,为的却是自己的婚事……难得有个故事,自己要拘着她不听,也太严厉了。

可眼下自己要一个人先走,三妞也肯定不会让自己一个人回去的……

她略微踌躇了片刻,便挂起笑来,还是轻声向海和叔道别,“我回家还有事,弟弟妹妹就请您多照看些了——”

话才出口,善桐已经是一脸的遗憾,却还是断然道,“姐姐我和你一道回去。”那边海和叔又连声道,“腊月里的能有什么事啊,大姑娘你别看不起我们外九房地方小,尽管进来坐坐。这位嫂子也一道进来坐,来来!”

也不等善榴说话,便不由分说将她拉进堂屋,善榴身不由己,只得掀帘而入。左右一打量屋内的陈设,又和诸燕生的眼神撞了个正着,两人对视一眼,又都转开了眼神。诸燕生口中续道,“到了秋收前后,庄子外头已经多是马贼前后来往活动的痕迹。可老家附近的守军又全被调到前线去了,一时间居然无可奈何。只是话说回来,家父毕竟是官面上的人物,手里也是握着兵的,道上的朋友也一向给我们诸家村三分薄面……”

他口齿清楚明白,娓娓道来,众人都听得入神。就是海和叔都不顾抽烟,善榴越听越是惊心动魄,一时间也顾不得要走,手里搂着善桐,已是秀眉微蹙,侧耳聆听起来。

诸燕生没有多久就已经说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庄户中有人里应外合,打开村墙放进了马贼,要不是诸燕生察觉得早,带了族中兄弟把马贼堵在了村口,又请出了家中的四品官服挑在枪口,马贼们险些就要砍杀进来酿成血案。众人都听住了,榆哥结结巴巴地问道,“为、为什么要拿官服呢?”

诸燕生还没答话,善榴已经习惯性地指点弟弟。“民不和官斗,除非把庄子里所有人都杀灭了,不然这事传扬开来,看在江南总兵大人的份上,这群贼子纵然快活一时,但恐怕家人就要受牵连了。”

这话说出口来,海和叔先是一惊,随后便拍桌子笑道,“好聪慧的姑娘家!”

这时候海和婶已经泡了茶进来,他便指着善榴对海和婶道,“你成日夸小二房的善婷聪明,怎么样?小五房的大姑娘也不差嘛。”

善榴只觉得众人的眼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连诸燕生都略带惊讶地看着自己,不知怎么,面上就是一红,她站起身来带着弟妹给海和婶问了好,海和婶果然是握住她的手好一顿夸,又问,“有人家了没有?叫什么名字?”

长辈有问按理是不能不答的,但当着年轻外男,善榴又实在有几分不好意思,她脸上越来越红,还没来得及说话,善梧已经在旁道,“海和婶,我姐姐还没说亲呢。”

善桐紧接着笑道,“诸大哥,后来呢,后来呢?我姐姐说得对不对呀。”

诸燕生又看了善榴一眼,才点头道,“胡子们都是走老了江湖的,我一说报信的人已经出了村寨后头抄小道去兰州了,他们顿时也不往里闯。都说自己今年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一点粮食都淘换不到了,这才打了诸家村的主意。于是大家便坐下来商议,到最后商定了给一人三百斤粮食……”

这一次却是善梧问了,“既然报信的人已经去了,诸大哥你干嘛还真给他们呢?拖一拖时间,等官兵来了,他们自然退走——”

诸燕生望着他,温和地道,“世弟,官兵可不能抄小道过来,且不说走大道要绕远路至少一日一夜工夫,就说他们来了,胡子们就堵在村口,一发急往里杀进去,那就是人命呀。”

善梧这才明白过来,不禁红了脸讷讷地道,“是小弟没有想到。”

就是善榴亦是在诸燕生开口后方才想到这一点,她不禁看了这青年一眼,诸燕生不巧又是也看过来,两人目光相触,善榴便微笑道,“世兄真是机敏练达,勇于任事。难怪村里的老老少少,会将这样的大事交到世兄手上。”

这还是她第一次主动和诸燕生搭腔,诸燕生面上微微一红倒是有些腼腆,他又咳嗽了一声,含糊地道,“世——”

因为善榴没有通报年纪,诸燕生就不敢以兄长自居,海和叔看在眼里,倒有了几分好笑,他摸着胡子慢吞吞地道,“燕生你今年是十八岁吧?我记得小五房的大姑娘今年是十五岁?十六岁?”

见善榴微微点头,低声道,“今年十六。”

诸燕生便紧接着道,“世妹真是过奖了!众人敬的哪里是燕生这个白丁呢,多半还是看在家父的面子上罢了。”

能把事情看得这样清楚,便越发是个明白人了。这样的人物,如果诸总兵有心,早就可以放到身边做个军官,少说也谋个出身,怎么到如今似乎身上连个官都没有,穿戴得这样朴素……

善榴出身京城,日常往来时暗地里掂量斤两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心思只是在心头一转就又被她抛开了,她矜持地笑了笑,并不接话,只是目注妹妹,善桐便道,“哪儿啊,我看诸大哥真是能干得不得了!将来一定能登阁拜相,做个大元帅的。”

众人越发一笑,善梧闪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姐姐,又看了看诸燕生,又垂下头去并不说话。善楠和善榆却一无所知,善榆还缠着诸燕生说了好些细节,问他一共给了胡子们多少粮食,如何如何。诸燕生有的答了,有的便含糊过去。尤其是给了马贼们多少粮食这件事,善榆问了两次,他都没说。

善榆还要再问时,善榴恐怕他追根究底失礼人前,忙横了他一眼。又笑着起身向海和叔告辞,“弟弟妹妹们年幼喜事,给您添麻烦了,正月里给您拜年,也请您好歹上我们家坐坐。”

海和叔一家虽然是族里有名的富户,但因为做的是粮油生意,始终露了下乘,一般人家倒是不大看得起外九房。以善榴金尊玉贵的身份,肯这样和和气气地和他说话,海和叔自然是喜出望外,笑得见牙不见眼,没口子地夸善榴,“大姑娘真是会说话,真是和气!”

又苦留一行人吃午饭,这个善榴自然无论如何不会答应,只得和诸燕生一道,将众人送出了院子。

善梧跟在姐姐身后出了院子,他转了转眼珠,忽然笑道,“我打赌,我能从这儿一口气跑回家,都不歇!”

善桐第一个中计,拍着手笑道,“我不信,我不信!”

孩子们互相追逐,立刻就去得远了,望江害怕他们跑出事来,也追在身后急忙过去,一时间只得善榴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院门口,她倒有了些愕然,只得回身笑道,“海和叔请别再送了——”

又看了诸燕生一眼,低声道,“诸世兄也请留步。”

诸燕生的眼睛好像又被什么粘在了善榴脸上,过了一瞬再扯回来,他再咳嗽了一声,也低声道。“嗯,世妹慢走!”

善榴这边回身要走时,那边海和叔又道,“哎对了,大姑娘,你叫什么来着?几次要问,几次都被打了岔。”

长辈用心,至此可说昭然若揭,两个年轻人脸上一下都热了起来。善榴待要不说,又觉得实在没有礼貌,只得尽量大方地道,“我叫善榴,石榴的榴——”

她眼神掠过诸燕生,也停了停,一想自己真是忸怩作态,不禁一笑,索性放开来冲诸燕生点了点头,便追在弟妹们身后,拐出了巷子。

海和叔看了看诸燕生,又歪着头想了想,他叼着烟斗咧嘴一笑,忽然一扯诸燕生,笑道,“大侄子,昨儿家里有事也没顾得上和你说这粮食的事——你放心,你放心,多少年的交情了,又沾亲带故的,难得开口,海和叔不会让你走空的,村子里别人来了,那是别人的事,咱们的事是咱们的事——”

诸燕生眼睛一亮,他的神色越发开朗,一边转身一边道,“老叔的高情厚意,燕生日后是绝不敢忘……”

海和叔又送了善榴的背影一眼,见善榴始终未曾回顾,心中倒是又有了些不稳,他偏着头想了想,吐出了一个烟圈,合上院门,又和和气气道,“大家自己人何必这么客气?只是现在村子里还有一件事你想必也听说了……”

35、闲愁

且不说为了这借粮的事,杨家村里里外外这个腊月过的都是暗潮汹涌。小五房的孩子们却都暂时还没有感受到前线缺粮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善桐,她的几个哥哥姐姐都不是爱玩的性子,善梧难得这样有兴致主动撩.拨,使得小姑娘越发是兴致勃勃,追着哥哥一路跑回了二房居住的小院子,犹自笑道,“我现在还没长高呢,等我长高了,你就跑不过我啦!”

善梧和善楠相视一笑,倒是善榆气喘吁吁地笑话妹妹道,“等你长、长高了,梧哥自然也长得高,难、难道你想长得比男孩子还、还高?”

他弹了善桐脑门一下,道,“小、小心嫁不出去!”

善桐捂着脑袋,一时间却是怔然无语,榆哥还当自己敲疼了妹妹,忙又揉了揉善桐的脑门儿,低声问,“疼,疼不疼?”

小孩子的心思不深,有了玩的,往往把正事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要不是榆哥这一句话,善桐竟险些把祖母的那几句话给忘到了九霄云外。此时听到了嫁不出去几个字,顿时就想到了姐姐这老大难的婚事,以及祖母对诸公子的关注。

刚才海和叔还说呢,诸公子还没说上媳妇儿……

善桐转头又盼望了几次,才看到姐姐不疾不徐地掀帘子进了里屋。她又一扫屋内,见善榆善梧等人都没有留意到善榴进来,转了转眼珠子,便拉着善榴道,“姐姐,一大早累了吧?走,咱们上你屋里做针线说说话,今儿个,我不出门玩了,让哥哥们野去吧。”

善榴哪里知道善桐的心思,她笑了,“难得我们三妞口中会有针线两个字!”

见妹妹红了脸嗫嚅着不说话,她也就不为己甚,又嘱咐善榆道,“这几天村子里来了生人,也许有些是非,你们别往人多的地方走,天黑了就回来。”见善榆点头,又吩咐善楠,“不要老读书,腊月里也松散松散。和梧哥一道找柏哥、桂哥玩,都是好的。”

长姐如母,王氏虽然不在,但善榴的这几句话说出来,也极有母亲的风范,众人都起身乖乖地应了。善榴这才带着妹妹进了里院,又派人到西厢把善樱请到堂屋东次间来,三姐妹围着炕桌,果真翻出了针线来做。

二房这三姐妹,说起来针线活最好的还是善樱,她虽然平时说话做事有些笨拙,并称不上灵巧,但手工却是又精细又飘逸,这才七八岁的人,就已经赶得上一般绣娘的手艺了。王氏就曾经夸奖过她,“你大姨娘伺候我的时候,是专给我做小衣服的,她做得最用心的小衣服,都没有樱娘随手绣的帕子好看。”

也因为有王氏的这一句话,善樱得了闲就常给母亲做些鞋袜,也为善榴、善桐做过小衣服。虽然进了西北一直生病,但如今在屋内将养得稍微痊愈,身边就又有了五六样活计,她低着头飞针走线极是专心。善榴也拿了个手帕一针一针地扎着,唯独善桐从小在女红上就极平常的,随手扎了一朵花,和善樱的稍微一比,又恨不得绞了,才绣了几针,她就忍不住打破了东次间内的静谧,一边对着阳光比线一边笑道,“姐,你没看到许家、桂家的少爷不知道,其实我觉得,许凤佳、桂二哥和桂含沁,都比不上诸大哥的稳重。”

她偏着头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或者桂二哥可以比一比吧,但许凤佳和桂含沁同诸大哥比起来,真是差得有十万八千里,什么百年世家的子弟——分明是是暴发户家的纨绔子弟呢!”

善榴专心地扎了一针,轻声道,“是吗?你看着那个桂家二少爷那样好,这才几天,就叫起桂二哥了?”

要是别的小姑娘,难免就要红了脸娇嗔起来了。善桐却是根本没往歪里想,她大大方方地道,“说起年纪,桂二哥要比榆哥都大,说做派,也要比许凤佳、桂含沁都更像是个大人。我觉得他稳稳重重的挺值得尊重,就叫他一声哥哥。又有什么不对嘛?”

善榴住了针线抬起眼来,望了妹妹一眼,想要说什么,又叹了口气,只是露出一个笑来,低声道,“其实也没什么,西北毕竟和京城不一样,女儿家的讲究要少得多了。再说,你还小呢……再过几年,才要提回避的事。”

善桐还要再逼问善榴对诸燕生的印象,偏偏善樱又闪着眼睛问起了借粮使者中的这三个少将军,她只得将那天在河边、在小四房老宅子里的几件事略作交待,善樱听得眼神晶亮,托着腮半晌都没有言语。善榴看在眼里,心中倒有多了几分好笑:别看善樱比善桐还小一岁,心思可要比善桐活络多了。

只是一个四品人家的庶女,再活络又有什么用……唉,两个妹妹,真是各有各的傻。

正要将心思集中回手中的针线活计,耳边又听得善桐问,“姐,你不觉得诸公子生得挺俊的吗?我倒是觉得,他要比我们在京里见过的那几个公子哥儿,都俊俏得多。”

这句话倒是问得善榴一怔,她住了针线偏头想了想,才道,“没觉得生得特别俊俏?我都没怎么看他的脸……”

善桐心底一个咯噔,顿时就多了几分丧气。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亲人看亲人,都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亲的。家里的这几个兄弟,都说不上多俊俏,可在善桐眼里,就觉得哥哥们不是虎头虎脑生机勃勃,就是白净斯文温文尔雅。虽说诸公子除了气质十分稳重之外,她也不觉得有多俊俏。但姐姐要是看得上诸公子,自然会附和自己一两句。现在非但没有附和,甚至连诸燕生的长相都要现去回忆。可见姐姐对诸燕生是没有一点好感,这样看来,祖母的盘算,恐怕终究还是难成的……

又想到姐姐刚才还主动问着自己,想要知道诸燕生是不是桂含春,善桐心里越发肯定:和诸家比,姐姐只怕还是喜欢桂家。

想到桂含春可能会变成自己的姐夫,她心中倒觉得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得劲,可要细琢磨,这感觉又冰雪一样地消融了去。左思右想才要讪讪地说几句话为诸燕生圆场,善樱已经笑话她,“三姐是不是看上人家诸公子了?怎么三句话不离他!”

这话还好是闺中女儿玩笑,善桐心胸也大——且又实在是小,不然其实很容易就招惹出口舌来。善榴眉头微微一皱,看了善樱一眼,却没有多说什么,善桐已经笑道,“哪有,我就是觉得他厉害得很。和檀哥一样的年纪,已经办下了那么大的事,又帮着家里人出门办差了。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等到他到爹这个年纪,岂不是厉害得可以飞天遁地了!”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善榴也不禁被妹妹逗得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她住了针线,略带沉思地道。“其实诸世兄说的对,他出来借粮,和那几个少将军过来办事,都是起一个拉虎皮扯大旗的作用。只是诸家村拿大了些,没有派出老成能够谋事的长者跟着。”

她心中一动,脑中忽然又闪过了无数思绪,低眸沉思了半晌,才凝重地道,“要不然,就是村子里能够主事的那寥寥几个人,实在是走不开了……”

见两个妹妹都面露不解,善榴却没有直接揭盅,而是启发善桐道,“你说,他是为什么来咱们这借粮的?”

自然是诸家村被胡子盯上差一点村破人亡,只好破财消灾,眼下是来借春天的种粮的。

“诸家村虽然规模肯定不如咱们杨家村大,但也出了诸总兵这样的人物。不是被逼急了谁也不会犯上门来,”善榴轻声梳理着自己的思路,也是启发着妹妹的思绪。“可话说回来,今年整个西北收成都不好……农户穷得吃不上饭,往年胆小的就得背井离乡逃荒去了,可甘肃今年秋天正在打仗,烽烟处处,百姓们根本逃不出来,到了冬天,路又坏了……”

她又顿了顿,才慢慢地道。“被逼到了那份上,兔子都咬人呢。落草不过是一咬牙的事,全省里这样的人家多了,可像我们村、诸家村这样存粮多的大户人家,又有几个呢?”

善樱也不禁住了针线,左顾右盼起来,“你们说些什么呀。”

她略带羞赧地抿了抿唇,轻声道,“我又听不懂了……”

善榴平时常常教育两个妹妹,对善樱就得把话说到十二分明白,善樱才听得懂。因此姐妹俩并不以为意,善桐想要为妹妹解释,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概括,想了想只好告诉善樱。“大姐的意思是,诸家村现在所有的人手,只怕都已经动员起来防御村子,免得被更多的胡子——”

她叹了口气,“或者说是今年新落草的胡子们,抢走了自己过冬的粮食。”

村子里的居民究竟是有数的,人就这么多,能人当然也就只有这么几个了。借粮虽然是大事,但比起守住现有的粮食,似乎又不算重要了。换句话说,能比借粮更重要的,也就是保住自己所余下的活命粮了。善桐越想越是心惊,见善樱依然是一脸不解,便又粗略地解释道,“姐姐的意思,是担心有人吃不上饭,也来打我们杨家村的主意……”

善樱还是一脸的懵懂,她偏着头吃力地眨巴起了眼睛,似乎在消化着善桐的言语,过了片刻才道,“三姐,要是……要是有人来打杨家村的主意,咱们该怎么办呢?”

“村墙立起来,河水一浇就是冰坨子,砸都砸不烂的,要从岐山那边翻进来,全都是羊肠小道,还得走两三天。”善桐不假思索地道,“村里的男丁也会轮番把守,要真有人进来,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再等几天,岐山县、凤翔府都会派人来解围的。从前也有没长眼的胡子盯上过咱们,连村墙都没立就被打跑了。那时候祖母还带着三婶、四婶和我们,去给村兵们送饭呢。”

西北存活并不如江南容易,真到了没饭吃的时候还能打河鲜海鲜的主意,天气又和暖,再冷的冬天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到了灾年,西北是真有连草根都吃尽了的时候,更别说漫漫冬日根本无处觅食,因此到了荒年,常有悍匪劫掠之事。一般人家的女眷就不说了——往往是膀大腰圆和男人一样能干,就是杨家村这样的百年大族,家的小姐,也都有熟习骑术的,为的就是一旦有事不会成为家人负累。老太太以诰命之尊亲自为村兵送饭,在江南肯定是骇人听闻,善桐说来却极为自然,好似根本不值一提。善樱却听得张口结舌,又想了半日,才合掌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横竖有村兵在,是出不了事的。”

她又拿起针线,笑嘻嘻地眯着眼数起了针脚,容长脸儿上是一片宁恰:似乎只要有这句话在,即使真的有贼人来犯,这事——爱谁操心谁操心,反正也不管她的事,她是决不会操心的。

善桐暗自翻了个白眼,她熟知妹妹的性格,索性也懒得再解说这斗争的凶险,也低下头来,又胡乱地扎起了帕子。

善榴却是怔了半晌,忍不住叹道,“和京城比起来,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她就又托住了腮帮子,若有所思地望向了窗外,又过了一会,才幽幽地问善桐,“你说甘肃要比咱们更西一些,那里的民风……是不是更、更悍勇啊?我听说,穷一些的人家,甚至有兄弟共妻的。就是一般的村户,家里是个地主的,也都要跟着下地干活……”

一时回过神来,见妹妹好奇地看着自己,又忙遮掩道,“以后定西事情完了,爹要回兰州去,我们也是要跟到任上去的——”

善桐这才明白过来:姐姐是担心兰州乃是化外不毛之地,即使贵为四品人家的小姐,也要自己操持家务,劈柴烧水……

没有想到,素来是智珠在握的姐姐,也有这样想当然的犯傻时候。善桐不禁就笑了,“有是肯定有的!不过像咱们这样的人家,也轮不到主子们做活,你就把心往肚子里安吧!”

善榴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又拖着下巴出了一会儿神,才略带苦涩地笑了笑,低下头一针一线地做起了针线活儿。一时间屋内又静了下来,只有善樱手中那又快又准细听之下极有韵律的嗤嗤穿布之声,在炕桌上轻声回荡。善桐又刺了几针,却是眼珠子乱转心思浮动。听到前院有了动静,又隐隐听到了母亲那和蔼的声气,她坐不住了,跳下炕道,“我去瞧瞧娘!”

也不等善榴回话,便抓过斗篷往身上一披,掀帘子出了东稍间。

走到窗下时,又不禁往里看了看善榴。善桐望着姐姐秀丽的侧脸,在心中立定了决心:姐姐的婚事,自己是一定要帮到底的。

36、中意

王氏的确是才从主屋回来。

认了桂家的十八房这门亲,这件事不大不小,以桂含沁的年纪和成就来说,似乎还不算大事,但要真的计较起这孩子真正的出身、人脉和世袭官职,这门亲戚也不能等闲视之。至少对王氏来说,这一门亲就很有些用处,只是她也和老太太一样,实在是读不懂老九房的做法。

要真是愿意提拔庶子……那也没有这样提拔的,再怎么说都是五品的官职。不说别的,当时听人唱名,嫡次子身上也才是六品的功名呢。当然,这衔下的兵足不足,那还是两说的事。可这权足不足,还不是桂元帅一句话?庶弟压过了嫡次子,不成体统不说,两人之间也很难处好关系,桂太太这是爱庶子呢,还是害庶子呢?

更别提婆婆说了,孩子是在天水长大的,由她去世侄女马真的陪嫁四红一手带大,和老九房之间感情说不上亲近……这就更奇怪了,冒了族人的议论把孩子过继过去,为的就是将桂家内部的权力尽量集中到老九房,可这样不管不顾,又不是亲儿子,到底隔了一层,人家心底就不会有自己的打算?

就是因为怎么都想不透,王氏前思后想,也得出了和婆婆一样的结论:这个桂太太,或许并不像众人满口夸的那样公正贤明,桂家老九房内部,没准也有些自己不知道的故事。

虽说含沁的生母一早就过世了,也从没听说老九房出过什么红姨娘,但毕竟西安隔得远,也许消息没传过来也是有的……就不知道老帅是有多偏心庶子了,其实偏心些也不要紧,最要紧不要太忽略嫡子,让桂二少没了着落。那这门亲事,就有些不妥当了。

她心不在焉地在炕边落座,又和望江说了几句话,得知孩子们已经都回了院子,不过在途中竟见了诸燕生,还都到外九房坐了坐,听诸燕生说了诸家村遇险的事,心中就是一动。

善榴素来谨言慎行,孩子们不懂事胡乱串门是一回事,她怎么也跟着进了外九房?

按照她的性子,就算外九房的人往死里拉她,有年轻外男在,怎么都会回避了先回院子里的……

正在这样想着,就听得门帘一动,伴着一阵冷风,三妞卷进了屋子里,一下就扑到了王氏怀里,呢声道,“娘您回来啦。”

王氏将女儿搂了个正着,心中一下满是柔情,所有的烦恼与算计一下似乎都消融在了善桐的声气里。她嗅了嗅女儿的脖颈,笑着说,“是啊,回来了,回来收拾你这个臭烘烘的小妞妞——昨晚吃完饭,没洗漱就睡着了吧?这一身的酒菜味道!”

善桐这才想起来,自己惦记着洗澡洗头,只是被诸事一岔又想到了祖母昨晚的对话,一时居然忘了。她忙央求母亲,“娘,您好久没亲自打发我洗澡了。

一边说,一边扳住了母亲的脖子,轻声道,“我还有话要和您说呢!”

忙了这一阵子,终于把村里的人家都应酬完了,只有家里的年事需要预备。不过二老爷不回来过年,王氏的事一下就少了不少,反正大年夜是肯定要到祖屋守岁的,这里的杂事望江自然会安排。她寻思了一番,想到自己也的确很久没和三妞亲近了,今日除了桂含沁上门认亲之外,也没有多少事,便笑道,“好,你就是没话和我说,娘也打发你洗澡。”

一边说,一边就吩咐望江拎水,又让几个丫头在地上铺了油布,扛了浴盆拉起帘子,帮妞妞儿脱了衣服——因烧炕,热水是现成的,因此一会就全得了。她挽起袖子,令妞妞儿趴在盆边,拧了丝瓜瓤为她擦背,一边擦一边笑道,“我们三妞还真是个孩子,肚子胀鼓鼓的,和小宝宝一样。”

其实善桐身上脸上都没有几两肉,只是在外九房吃了些糖果糕点,肚子一带就不大平整。听到母亲这样说,她一下沉到浴桶里,不肯让王氏看她的前半边身子,撒了一回娇才笑道,“娘再笑我,人家不和你说那件事儿了。”

一边撒娇,一边就把老太太前儿所说的那一番话,复述给王氏听了。“看祖母的意思,还是更中意诸家呢,倒似乎并不觉得桂家是姐姐的良配。”

王氏手下的动作早已经缓了下来,她一边为女儿擦洗脖梗、腋下等孩子自己时常疏漏的角落,一边已是咬着唇沉思了起来。善桐看母亲犯了沉吟,便又道,“今早姐姐和诸大哥不是见了一面么?我看姐姐倒不是很喜欢他。”

她又把自己试探姐姐的几句话备细告诉给母亲知道,“我想,姐姐要是真中意诸大哥,怎么会连他长得俊俏不俊俏都不知道呢……”

当然,一门亲事成不成,和女儿家自己的喜欢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但善桐自小在杨家村长大,在她心中,女儿家喜欢谁不喜欢谁,那都是爽爽快快的。西北还真有女儿自己看中了谁家的二郎,父母上门提亲的。因此她心里还是把姐姐的喜欢看得很重,郑重告诉了王氏,又眨巴着眼睛,祈盼地看着王氏,低声道,“我想,祖母就算再喜欢诸大哥,姐姐要是不喜欢——”

王氏却有几分不以为然,她淡淡地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诸公子也不是不好,只是的确不如桂家……”

见三妞瞪大了眼,好像并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她叹了口气,轻声道,“孩子,你也不是不知道,你祖母心里,是从来没有觉得当年的事,是桩憾事,没觉得你哥哥他……”

她有些说不下去了,所幸善桐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见母亲语塞,便想要主动为母亲补完,“不知道哥哥他……”

话到了嘴边,这个傻字却似乎有千斤的重,母女俩面面相觑,竟都没有谁把这个字给说出口来。

王氏轻叹了一声,跳过了这话,续道,“若是不想着你哥哥,诸家这门亲事的确不错。和我们也算是门当户对,又是长子,诸公子也有能力,人又稳重……只是要想到你哥哥,诸家就远了一些,说到根基,也不如桂家根深叶茂。再说……”

再说,诸总兵虽然官职不小,但和兵马大元帅比,始终少了三分的威势。和桂家亲事如果能成,善榴算是高嫁,不但对父亲的前程有所裨益,以后在娘家说话,也就更有分量了。

从前是犯愁和桂家没有亲戚往来,还想着是不是能走慕容氏的路子,辗转托姑奶奶说亲,只是又怕新婚燕尔,人家也不知道小五房的底细,不敢贸然说媒。现在倒好了,现成的桂含沁就是亲戚,这孩子自己当然还不能说亲了。可也是条路子——只是含春究竟小了,现在西北又有战事,该怎么办这件事还得费点周章。

王氏不禁皱起眉头,她发觉要办成这件事,没准还需要老太太出马,从她多年来积攒的人脉中,寻觅一条合适的路子。桂含沁虽然是两头的亲戚,但毕竟年纪小不说,和老九房的关系未必太融洽,从他那里摸一摸老九房的底可以,要将女儿的优点展示给桂太太,要想方设法促成这桩婚事,还是不大妥当。

可老太太的性子自己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自己没看上诸燕生不要紧,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老人家也未必会生气,只是这子丑寅卯自己又说不出。或者说,说不出也等于是说得出了。老人家一不高兴,指不定又撂开手不管这门亲事,要请她出面,那是难比登天……

当年的那件事,真是一辈子都扯不开的心结。走到今天,已经不是自己还含不含怨恨的事了……说不得,还得指望妞妞儿这里能不能出点力,试着让老人家的态度缓和上一分半分的——

王氏将目光调向善桐时,才发觉女儿已经洗濯好了头发,正自己往身上抹第二遍澡豆呢。见到自己看过来,她非但没有热切地迎上来撒娇,反而扭过头望向了水面。

怎么态度忽然冷淡下来?王氏心中不免犯起了嘀咕。

知女莫若母,她略加寻思,立刻明白了过来,忙又道,“再说,你姐姐自己也不喜欢诸公子——”

善桐心里,的确是为了母亲的话有几分不开心。

是,哥哥需要人照顾,这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的,可姐姐也是娘的女儿,总不能因为哥哥需要照顾,就这样嫁了吧?总要有姐姐喜欢,总要姐姐自己也中意……

直到听了母亲这话,她心底那说不清道不明的郁气这才略略消散,善桐寻找着母亲的眼神,似乎在寻找一个保证,又是肯定,又是征询地道,“是呀!最重要,还是姐姐不喜欢诸公子嘛。再好的人,姐姐自己看不上,那也不成的——

见王氏含笑点头,她一下又高兴起来,趴在浴桶边上叽叽喳喳地道,“桂二哥人是很好的,虽然姐姐还没见过,可我觉得他俩性子都是一般的稳重。桂二哥呢也爱开点玩笑,虽然小了几岁,可没准一看就喜欢呢?娘,你说我找一天带姐姐看看桂二哥,好不好呀?”

这找机会让女儿自己相女婿,也是京城惯有的风俗。王氏笑了笑,顺着善桐的话道,“好,要是你姐姐看中了,咱们就和祖母说去。到时候,免不得又要由妞妞儿来帮姐姐,看着怎么能扭转祖母心里的想法,把这门亲事说成了……”

善桐神气活现地拍了拍平坦的胸部,又顶起了那微微有些起伏的小肚子,在浴桶里叉腰而立,笑道,“好,就包在三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