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方要开口,便一口气堵住了,咳了半日,这才道:“太后宾天,举国同哀。官家与太后母子情深,因此而哀伤过度,不能理政,这是至孝啊,当为天下臣民楷模!”

周怀政站在一边,心中亦是想着李沆要如何开口劝真宗上朝,不料他一开口,却把真宗不上朝的原因与太后宾天连在了一起,丝毫不提真宗逃避上朝的真正原因。心中不禁暗服,不愧是三朝元老当朝首相,这分老辣人所难及。

真宗轻叹一声:“太后于朕有养育之恩,朕只恨自己未能全尽孝道。这么多年,太后为了抑制外戚,她的兄长李继隆一直不得升迁。如今国家用人之际,朕想升迁其为使相。”

李沆听得真宗顺势把话题扯远,只得自己再把话题拉回来:“官家的孝心,太后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怀。可是官家因太后宾天,哀伤过甚,废朝停政,太后一向爱护官家,若是她老人家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不愿看到此景的。况且如今辽人入侵,军情紧急,官家一日不亲政,国势便一日危险一分。老臣斗胆,请为了江山社稷,天下安危,请皇上立即临朝主政,以安天下之心!”说到激动处,李沆推在椅子,扑倒在地,连连磕头。

事起突然,不但真宗惊呆,连他身边的周怀政竟也来不及扶住他。见李沆一个病重垂危的老臣如此磕头,真宗简直不忍看下去,只得道:“李相起来吧,朕明日就上朝听政!”

李沆枯黄的病容现出一丝微笑:“如此,天下幸甚…”一句话未完,便昏了过去。

第三十三章

李沆枯黄的病容现出一丝微笑:“如此,天下幸甚…”一句话未完,便昏了过去。

次日,真宗于崇政殿素服恸哭,接见群臣,共商国事。

半月之后,宰相李沆病逝。真宗震惊之余,亲临吊奠,想起当日李沆抱病苦谏的情况,在灵堂上不禁泪下,追思不已,下旨追封为太尉中书令,赐谥号为文靖。

边关告急,却遇上这样的事,正是疾风正遇骤雨,真宗深感烦恼。

刘娥提醒他道:“官家,记不记得先皇临终之时交待后事,曾说过若遇大事可问寇准,此人能言人所不敢言之话,想人不敢想之事?”

真宗听了这话,精神为之一振,笑道:“卿言甚是,朕几乎忘记他了。”此时寇准正为开封知府之职。真宗想了一想道:“为相者须有四海之量,只为寇准此人目空一切,难以容物,因此朝中无人提起。”

刘娥记心甚好:“何以说无人提起,参知政事毕士安就曾经两度上表推举寇准,说他有宰相之才。天子有四海之量,用人当用其长。官家若是虑寇准难以独相,不如安个老成人同时为相,相互平衡?”

真宗点了点头道:“嗯,说得甚是。毕士安已是副相,又是三朝老臣。如今吕端李沆去世,吕蒙正又抱病在家,若依着资历,也确是可以起用毕士安为相。”

刘娥接口道:“可是毕士安年纪太大,其为人虽好,只可作治世之才,不及寇准胆大多智,擅长应变和有魄力,官家可是此意?”

真宗点头:“说得正是,治世用毕士安,乱世当用寇准!”

就此议定,真宗下旨,先进位毕士安为平章事。数日后,再升寇准为平章事,位列毕士安之下。

寇准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诏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军民,全力抵抗辽人入侵,能杀辽人者皆可领赏。

一旨既下,整个边境军民,群情激奋。辽兵有落单者,连路边农夫都敢拿着锄头偷袭。原来辽兵擅长小股游骑对宋兵以骚扰作战,现在小股游骑派出去,往往就回不来了。因此辽人只得调整战略,集中全部军事力量,成锥形向汴京推进。

战报雪片似地飞来,辽军已经攻破遂城、定城,越唐河兵临澶州城下,直逼京城。澶州离京城不过二百余里,于军事上可谓是近在咫尺,澶州一破,则辽军就可直抵汴京城下了。

真宗接报大惊,立刻召集寇准入宫议事。

寇准进入崇政殿西殿时,见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已经济济一堂了。

真宗看起来已经与众臣商议了一会儿了,一见寇准进来,劈头就问:“寇准,辽军兵临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该当如何?”

寇准不答,反问道:“但不知诸位大人方才议了些什么?”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虑胜,先虑败,不能不考虑到宗庙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议一边在澶州加强守御,一边先迁了宗庙。有人说江南有长江天险,辽人善于马战不善水战,必然不攻自退,这也是当年晋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暂避锋芒,待得敌军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为一个良策!寇卿之意以为如何?”

众臣听了真宗的话,不禁嗔目结舌,因为刚才众臣虽然纷纷都有议迁都和谈之事,却并没有说到具体地点如此详细,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议,从何而来?

寇准目如冷电,扫瞄了殿中众臣一眼,目光停在参知政事副相王钦若和枢密院事陈尧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钦若是江南人,迁都江南的建议必是他所提的;陈尧叟是蜀中人,迁都蜀中非他莫属。心中计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说出名字来:“谁敢在陛下跟前说这样丧师辱国的话来,其罪当斩。”

真宗看了王钦若与陈尧叟一眼,并未说话。他性子虽和,却并非懦弱之君,昨日王钦若与陈尧叟秘密求见,提出这等建议,令得他大为不快。但是听二人分析战况,言之凿凿,却是不可不虑至此。因此今日当着寇准的面,不顾陈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议之事,亦是隐隐希望,群臣之中能够有人以更有力的语气驳倒此论。

王钦若自然听得出寇准的指桑骂槐,冷笑一声上前奏道:“寇相好威风。前日毕相有令,凡是辽国军情有关的公文,叫先送寇相府。可是昨日澶州连发五封告急文书,直送寇相府中,寇相却在饮酒作乐,一日之中连接五封告急文书,均被寇相扣下,酒宴不息,谈笑不止!”

真宗吃了一惊,喝道:“寇准,可有此事?”

寇准神态自若地说:“回陛下,确有其事!”

真宗看到他如此神态,倒不怒了,沉声道:“却是为何?”

寇准道:“澶州一日五报,事情看来虽急,却不严重!”

真宗越发地平静:“不严重?这等情况,还不严重吗?”

寇准微微昂头:“陛下欲了此事,臣有一计,只须五日,便可逼退辽军!”

真宗惊异过甚,忽然笑了起来:“五日?寇准,从昨日扣下告急文书,故意饮宴作乐,直到此刻以五日为期,你到底卖的什么关子,到现在可以揭开了吧!”

寇准也笑了,鞠身道:“天子圣明。当知军国交战,以士气为先。辽人南侵,向来只是作骚扰之战,并不能真正大军直取中原。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得到石敬塘所献幽云十六州之后,自以为能直取中原,兴师南侵,最后却无法立足,最终死在奕城。应天太后因此下旨,不得不撤军回师,从此辽国再无南侵之心。只要圣驾亲临澶州,我军士气一定大振,也必能一挫辽人的士气。”

真宗吃了一惊:“你要朕御驾亲征?”

寇准掷地有声地道:“正是。”

众臣都吓了一跳,不由地退后一步,表示自己不敢附和此大胆之议。

真宗沉吟道:“容朕三思,你等且先退下!”

众臣巴不得这一声,正要退下,寇准却拦住众臣道:“慢,寇准还有上奏,陛下既然不反对此议,何不速作决议?”

真宗脸一沉:“退朝!”站起来就要离座而去。

寇准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了真宗的衣角:“且慢,陛下这一进去,只怕臣就再难见到陛下宣召,则大事去矣!军情紧急,请今日就议了亲征之事吧!”

真宗已经要走,却被寇准拉着衣袍硬是被拽回来坐下,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沉着脸故意道:“你硬要逼朕再议,朕倒想说,你拿什么保证此战必胜?一旦此战失利,则连宗庙都难以保全,我看他们的迁都之议,未必没有道理?”

寇准退后一步,跪下大声道:“圣上,此番萧太后率兵南下,也不过是要以收回当年被后周世宗皇帝所攻下的关南之地。因此便是辽人也未必有直取汴梁的野心,我们岂可反将大好江山双手奉上。且此番辽军由遂城取定城等地,直逼澶州,深入我境内七百里,可是后方的重镇如北平砦、保州定州瀛州冀州等地却都没有攻下,我观辽人这一路进兵,虽有先声夺人的姿态,却只是虚张声势,没有真正举国之战的能力。若是圣驾亲临澶州,士气大振,则辽军必退。就算辽军不退,各重镇的守军亦会前来接应增援勤王,到时候辽军将不得不退。澶州若是不保,京城焉能得保。若是临阵脱逃,岂不将太祖太宗皇帝血战得来的一统江山白白拱手让人。圣驾这一退,军心民心丧尽,就算是退到江南蜀中那又如何?南唐李煜可曾凭长江天险得保宗庙,最终还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后蜀孟昶,纵然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敌人大军压境,怕只怕要十四万人齐解甲啊!皮将不存,毛焉附耶?天险何能敌重兵,天险从未保懦夫?陛下啊陛下,南唐后蜀,前车可鉴,迁都之论,是亡国之道,是奸邪佞臣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啊!请陛下即刻下旨,亲征澶州!”

真宗听着寇准一番话,一字字说来犹如千钧之重,那“南唐后蜀,前车之鉴”“皮将不存,毛焉附耶”,更是一字字如同重锤打在他的心头。“砰!”真宗拍案而起:“传旨,令三省六部,准备御驾亲征之事!”

寇准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激动地重重磕下头去,大声高呼:“天子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十四章

真宗下旨,御驾亲征。一言即出,举朝震惊。

真宗刚刚退回后宫,就见皇后郭氏,带着满宫妃嫔,跪了一地。

真宗怔了一怔,忙去扶郭后:“皇后你这是做什么?病了这么久,身子还没好呢?”

郭后却退后一步,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沙哑着声音道:“官家连自己的身子都不珍重,臣妾还要这个身子做什么?官家,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便何况您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万不可听了妄人挑啜,亲涉险地啊!”

真宗脸微微一沉,道:“祖有明训,后宫不得干政,皇后你忘记了吗?”

郭后磕头泣道:“臣妾不敢干政,臣妾、臣妾只是关心官家的安危,臣妾只求官家能够平安无事啊!”

真宗叹了一口气,道:“毛将不存,皮焉付耶?社稷有难,朕焉能置身事外?”

郭后抬起泪眼,愤然道:“那文武百官呢,他们有什么用?那百万将士呢,做什么去了?平日里枉食国家奉禄,危难时竟然要天子亲临前线吗?臣妾只是一妇人,臣妾等…”她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伸手一指身边一齐跪着呜呜咽咽的后宫妃嫔们:“官家,你好狠心,就这么撇下我们吗?”

真宗不由地向妃嫔群中看去,但见满宫粉黛,皆含情哽咽,便是铁石心儿也要摇上一摇。心里一紧,不由地想从中寻找那熟悉的身影,仔细看了一看,却不见刘娥。

不知怎么地,就松了一口气:“难为她没有跟着皇后胡闹!”便立定了心肠,退了一步,对郭后道:“皇后有病,大石头地里就少跪着了。来人,扶皇后回宫,叫御医好生看着!”说罢,拂袖而去。

郭后望着他的背影,膝行两步追呼道:“官家,官家——”见真宗头也不回地去了,顿时觉得浑身无力,软倒在地上。

那张怀德随真宗去了,周怔政留在当地,见状忙上前扶起皇后,呼道:“娘娘,娘娘保重!”

这边侍女莺儿也忙上前扶住,郭后长叹一声,软软地瘫倒在莺儿身上,遥望西边嘉庆殿方向,道:“如今,也只有指望她能够劝得动官家了,但愿她真的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边真宗一径去了嘉庆殿,直进内宫。却见刘娥坐在那里一脸严肃地正与雷允恭吩咐着什么,见真宗到来,忙令他退下了。

刘娥看到真宗一脸沉郁,心知为了何事,便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只是含笑迎上来,为真宗更衣,净手,奉茶。

真宗一肚子闷气,前方军情紧急,皇后一向贤惠,这时候却也不知轻重,带了一群妃嫔与他混闹,正是发作不得时。却见刘娥温言软语,半句不提不相关的事,只是小心服侍。喝了半盏茶后,这才微微气平,问刘娥道:“朕一下朝,就被皇后带着满宫妃嫔给拦住了哭谏,你如何却独善其身了?”

刘娥佯作吃惊:“啊,皇后她们真的这么做了?”

真宗反问:“你不知道?”

刘娥含糊道:“皇后找过我,要我同她一起拦路跪谏。我想我等后宫妃嫔,或可婉劝,岂可硬谏?此非妾妇之道,因而不敢答应。原以为皇后会打消念头,谁知道…”她勉强一笑道:“谁知道还真发生这种事了!”

真宗叹了一口气:“这皇后,朕真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该她插手的时候不插手,不该她插手的事乱插手!”

刘娥笑道:“官家,总是我的不是,没能劝住皇后,惹官家不开心了。今日特备了小菜,我与官家小酌,歌舞一番为官家消愁解闷如何?”

真宗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拍案笑道:“卿果然是解语花。好!酒来,歌舞来!”

侍女们备上酒宴,刘娥换了舞衣,手执铃鼓,笑盈盈地立在真宗面前,敛袖行礼道:“请三郎点曲!”

真宗笑道:“把铃鼓给朕,今日里朕与你伴奏。就——一曲金缕衣吧!”

刘娥舒卷长袖,曼声歌舞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空折枝——”她入宫多年,此技久已不弹,此时重新歌舞,更令真宗有旧梦重温的感觉。

余音犹自袅袅,真宗一杯暖酒下肚,拍案道:“好,好一个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卿歌得好,舞得更好!”

刘娥一挥袖,挥退宫娥们,走到真宗面前跪下低低地道:“三郎,我求你一事?”

真宗轻抚着她如玉一般的脸庞,柔声道:“你是不是也舍不得朕,你是不是也要求朕不要走?”

刘娥眼角一滴泪水欲坠未坠,仿佛明珠含露似的,更增娇艳:“小娥舍不得三郎,可是三郎是属于国家,我不能劝三郎为我留下来。因此——”她跪退一步,端端正正地磕下头来:“臣妾请求官家,允许臣妾随官家一起出征!”

真宗浑身一震,一把拉起刘娥:“小娥,你说什么?”

刘娥直视真宗:“我要与你一同出征!”

真宗猛地一把抱住了刘娥,颤声道:“小娥——”忽然定下神来,将她推开道:“不行,沙场无情,你一个弱质女流…”

刘娥退后一步,毅然道:“三郎到哪里,小娥就到哪里。”她急道:“你要怕带个宫妃是累赘,我可以扮成服侍的宫娥内侍,甚至扮成卫士亲兵都成!”她越说越急,拉开梳妆台拿起一把剪子道:“臣妾愿剪发明誓!”说着,一咬牙抓起一把秀发绞了下去。

真宗见她拿起剪子,就已经扑了过去,此时连忙抢下剪子。饶是如此,也已经剪落一茎长发,但见丝丝缕缕,随风飞扬开来。

真宗又痛又气:“你、你这糊涂丫头,兵凶战危,你真的就不怕吗?

刘娥抬首望着真宗微微一笑:“三郎不怕兵凶战危,小娥也不怕兵凶战危!”她软软地伏在真宗怀中道:“我只怕你丢下我一个人,那我可就活不成了!”

真宗抱着刘娥,心中又甜又酸:“算我怕了你啦!咱们到哪里都在一起,一辈子都不分开!”

第三十五章

一夜无话,清晨刘娥服侍真宗上朝之后,正在梳洗,忽然雷允恭进来报道,寿成殿总管刘承规求见。

“刘承规?”刘娥不由地诧异,皇后宫中的大总管,何事一大早临门?想了想道:“有请!”

刘承规走进来,但见刘德妃已经端坐,连忙跪下行过礼。他虽然垂着头,却仍可从眼睛的余光中可偷眼看到,此时德妃虽然只是素服净脸,却别有一股清冷的感觉。他只敢偷望一眼,便不敢再看。却也只这一眼,便已经把今日来的决心给定下了。

但听得上头德妃的声音淡淡地道:“正准备过会儿就去皇后宫中请安呢,不想公公倒来了。昨日才奉旨去过寿成殿,不知道皇后有何急事,今日一大早就请动公公来传话?”

刘承规看了看左右,欲言又止,又跪伏于地一声不响,但听得郗索声响,旁边的侍从走了大半,只余得雷允恭与如心两人,才听得德妃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刘承规定了定心,才道:“皇后娘娘为昨日请托德妃娘娘的事,今早急着要知道消息。是奴婢多事,自请前来。”

“你堂堂大总管,这走动打探的又不是要紧事,到我这里来不管讨得什么消息,都未必讨赏讨好。皇后是个精细的人,近来想是劳神的事儿多了,竟未及此。我要说这是你运气好呢,还有早有打算?”德妃悠然的声音,合着建州盏瓷轻轻撞击的声音,像是寒天冰棱一根根掉落,再动听也叫人心里打个寒战。

刘承规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奴婢斗胆,请娘娘务必留住万岁爷,莫让御驾亲片。此事事关娘娘生死安危,娘娘切不可放过机会。”

“混账,御驾亲征是朝廷大事,哪是你一个奴才敢妄议。官家亲临沙场,那是何等危险地的事,他为了天下也得去。我等安居禁宫,又焉能有什么生死安危之事,你休要危言耸听!”刘德妃似是浑不在意,笑着说道:“只是难为你一片好心,允恭,替我把后头那个盒子里那个玉佩拿过来赏了刘公公。”

刘承规见德妃已经有逐客之意,不由大急,冷汗直出,不得已磕头道:“奴婢该死,奴婢还有下情禀告。”

“这就是了,”刘德妃缓缓地道:“你不给我个真信儿,我就敢蒙着眼胡乱行事吗?”

刘承规冷汗滚滚而下,终于道:“此事奴婢只敢跟娘娘一个人说。”

刘娥眼角一挑:“好,允恭到门口侍候着。”

此时室中只有刘德妃与刘承规两人,但见一缕阳光斜斜地照进来,那一道光柱里细细的灰尘翻滚,寂静到刘承规只听到自己的心脏不住砰砰乱跳。

“有人要在圣驾离京之事,对娘娘下手。”突兀的声音忽然迸出打破沉寂,连刘承规也不禁为自己的语声吓了一跳,咬了咬牙索性一口气说了下去:“到时候会放假消息,说是圣驾阵前出事,然后行事。等圣驾归来时,也只说是娘娘误听谣言,殉了官家,到时候风光大葬…”说到“风光大葬”时忽然醒悟过来,连忙磕头道:“奴婢该死,犯了忌讳。”

“你一片忠心,怕什么犯忌讳。”刘娥咬牙冷笑道:“我从来不信这个,也不怕这个。我只是疑惑,她既有这个心,何必昨日要我阻止圣驾亲征。若我阻止得了圣驾,她岂非白费心思?”

刘承规默然不语,良久才回道:“天底下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官家的安危。其余的,都可以再行商量。”

刘娥轻笑一声:“我便取她这片心,也取她风光大葬这四个字。出主意的另有其人,是与不是?”

刘承规不敢说出名字来,只得伏地不敢起身。

刘娥缓缓地伸出四个指头来:“是她,是与不是?”

刘承规重重地磕了个头:“娘娘英明,奴婢该死!”

刘娥脸上一丝讽刺的笑容:“我知道这些将门虎女,便没有父辈这般千军万马杀场炼出来的本事,在内庭之中杀个人,还是浑不当回事儿的。”

刘承规见这句话兜得远了,不敢应答,正自惴惴,却听得刘德妃缓缓地道:“你既然奉懿旨来打听消息,我便给你个准消息回去好回话。昨夜我已经请旨,随驾北征,与官家一同上前线去。”

刘承规听了这话,初时还是一怔,猛然间回味过来,只吓浑身手足冰冷,伏地颤声道:“原来娘娘早就知道了。”

刘娥缓缓地道:“且不管我事先知不知道,我只取你这份忠心,这份向着我的心。你今日并没有白来,于你是一样,于我也是一样。”

刘承规原本恃功而来,此时忽然发觉刘德妃跟前自己根本无所施展,只觉得空落落地,却也更加松了一口气,这一步虽然走得迟了走得难看了,却幸喜是走对正路子了。心中轻叹了口气,也应该是死心塌地:“是,谢娘娘怜取奴婢一番痴愚之心。”

刘娥点了点头:“宫中人多眼杂,我不便赏你什么,你你家中还有何人,将名字告诉雷允恭好了。”

雷允恭送了刘承规出去,回头却见德妃仍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嘴角的笑意却是越来越浓,忽然站起来吁了口气道:“好、好,今日刘承规倒真的送了一个大好消息给我。”

“娘娘,”雷允恭扶着刘娥忍不住道:“刘承规的情报一无所用,娘娘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一无所用?”刘娥眼波转动,笑容更是神秘:“刘承规是皇后宫中的大总管,他是个极聪明的人,如今何等风光,背主另投,又是何等的风险。他送来的,又何止是一个皇后要杀我的阴谋?他今日的行动,就等于告诉我另一个天大的消息。”

雷允恭似乎听出了什么来,心中暗暗吃惊:“娘娘的意思是…”

刘娥一步跨出门去,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映得整个院子里的花都镶上了一层金边似的。她微微一笑,遥望东边寿成殿方向:“有一个人,只怕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此时此刻,尤在算计他人,真是令人分外叹息啊!”

刘德妃随驾北征,消息传出,后宫皆惊。杨婕妤匆匆赶来:“姐姐,听说你要随官家一起出征?”

杨婕妤自从五皇子夭折之后,大受刺激,病了一场,整个人也瘦了一圈,足有一段时间只会怔怔地坐在空了的摇篮边流泪。她素日来当着人前总是爱说爱笑,自病后便变得沉默寡言,神情落陌,诸事不理。她近来深居简出,此时听说刘娥居然要随驾出征,不禁大惊失色,匆匆赶来劝阻。

刘娥见是她来了,忙扶着她坐下道:“妹妹身子还未完全康复,要自己小心才是。”

杨婕妤拉住她的手,神情焦急:“姐姐只告诉我,这事是不是真的?”

刘娥点头:“正是!”

杨婕妤大惊失色:“天哪,姐姐,这太危险了!那可是战场,有生死之危啊!”

刘娥挥退左右,拉着杨婕妤的手坐下来道:“傻妹妹啊,你怎么不明白呢!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官家的身边。官家出征,我独留宫中,这才是最危险的。就算是出征,若官家无事,我自然无事;若是官家有个差池,我便是留在宫中,也难逃皇后毒手。倒不如与官家在一齐,既全了我与他的情义,便是死也得个痛快,免得留在这里被人作践。”说到后来,已是微微冷笑。

杨婕妤看着她的脸色,只觉得周围尽是阴气阵阵:“这一向由姐姐庇护着我,姐姐一去,我可怎么办呢?”

刘娥道:“妹妹放心,皇后一向最忌惮的是我,我这一去,妹妹倒无妨。妹妹虽然不幸失了孩子,但是却也为此不至于再招皇后忌恨了。”

杨媛黯然不语,忽然伏榻痛哭道:“我已经什么都没有,我还怕什么?她要对我下手也好,好让我可以去陪我那枉死的孩儿。”

刘娥扶起她:“妹妹别什么说,咱们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妹妹,你还年轻,她已经没有机会,你却还有机会,将来还会有孩子的,何必说这样丧气的话?”

杨媛凄然一笑:“还有机会?哼哼,姐姐,你不用哄我了——”她嘿嘿地冷笑着,声音忽然低了下去:“我是差点鬼门关上走过的人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姐姐,我已经不中用了,皇后已经抱养了嗣子,你赶紧另外物色人选,莫要理会我了。”

“妹妹这是哪里说来的话,”刘娥拿帕子给杨媛拭泪道:“你我声气相投,做姐妹前世修来的缘份,人海茫茫,这样的缘份可遇不可求。妹妹你病中心多,你放心,一切有我。我去后,你少说话少出门,冷眼旁观,留心宫中事务,休要和寿成殿那边起冲突,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杨媛点了点头,却又冷笑道:“姐姐倒是放心好了,那个人何等会做人,风波未起都化在她的手里了。要说会惹事的,不是寿成殿里头的人,倒是那个常往寿成殿跑的人。”

刘娥伸出四根手指比了一下:“你是说这个?”

杨媛冷笑道:“可不是她?赶着把儿子送进来攀上高枝儿,就以为自己成龙成凤了。你看她这几日借着探望皇后病情,频频出入后宫,言行举止,俨然已经当自己是未来的皇太后了,你看可气不可气!”

刘娥眼中寒光隐隐一闪:“听说这雍王妃和皇后一样,也是将门之女,素来行事杀伐决断很有兵戈之气,平常府里头杀个人浑不当回事啊!哼,只不过一样东西张牙舞爪太早,只怕被烹煮的时候来得越快。皇后不过拿她当枪使而已,我倒不以为可气,只是可笑罢了!”她顿了顿,见杨媛正用心听着,笑着转了话题道:“妹妹累了,先回去歇着吧,我还要向寿成殿那边给个交待呢!”

送走杨媛,刘娥略整衣着,去了寿成殿,向郭后辞行:“臣妾向皇后娘娘辞行。臣妾无能,不能劝说皇上,有负娘娘之托,实在惭愧!唯有以性命相随,效法当年冯婕妤以身挡熊之举。此去之后,尚不知能否再见,唯请皇后娘娘保重凤体!”说到后来,已有些哽咽。

这几日因刘娥要随帝出征,郭后撑着病体,亦开始重掌后宫事务,精神看上去却有些憔悴。此时听了刘娥之言,眼圈儿也微红,道:“难为你了,只恨我病体难支,否则我也亲自去了。不过这一路上官家有你照料,我也放心了。素日里只听人说你好,我疑惑只不过是明面上罢了,如今你有这一番义举,怪不得官家如此爱你,便是我,也自愧不及。”

刘娥含笑道:“娘娘,平时里都是我的不是,此后苍天若能容有我机会补过,必然不敢辜负皇后娘娘待我之情!”

郭后轻叹一声:“你我相处这么多年,恩恩怨怨,也是一言难尽。掏心窝子说句话,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你,也没有人能够比你更了解我。若是你我换一种身份认识,只怕会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看着猎物从自己张开的罗网下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皇后依然能够含笑说这样掏心窝子的话,刘娥的心中,忽然也有一种感觉,也是皇后所说的——惺惺相惜。将来有一天若是失去郭后这个对手,自己是不是会有一份寂寞呢?刘娥抬眼看着郭后,再能谋算又能如何,终究算不过老天爷。

“娘娘,”刘娥握住了郭后的手:“相聚是缘,同侍一夫也是缘。臣妾不知道此去之后,将来会有多少机会再服侍娘娘。就容臣妾今日服侍娘娘一回,以了我的心愿。”

此言一出,郭后的笑容忽然滞住,不置信地看着刘娥,一向完美无缺的笑容忽然之间有了一丝裂缝,嘴角颤抖着好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你、你这又是何必。”

刘娥在寿成殿整整呆了一天,亲手服侍皇后一切事务,皇后数番阻拦,却也拗不过刘娥,只得依她了。

直到晚上掌灯时,刘娥这才告辞出去,皇后又取下自己头上的凤钗给她插上,道:“难为你这一份心意,我实在难安。此一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将来你我不论尊卑,无分彼此!”

刘娥一转身出去,侍女莺儿就冲着她的背影冷笑:“假惺惺,到了这个时候,还如此做作,哼!”

郭后叹了一口气道:“也难为她了。到这个时候,依然礼数上做足了,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她这待人处事上,确是无人能比,怨不得官家如此爱她,怨不得人人夸好,便是我也不得不佩服她!”

莺儿傻了眼:“娘娘,您还真的叫她给哄住了呀?”

郭后凄然一笑道:“只可恨天地间既生我郭熙,又何必再生那刘娥。我自问德容工言,便是在后宫所有妃嫔中,亦是头挑的。只可惜有她,才叫我落得如今孤影只身不堪之境…”她不禁落下泪来:“多年来,孤枕寒衾之时,我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我是皇后,我有皇子!’到如今,祐儿不在,我一身病体,拿什么去继续撑下去啊!”她望着刘娥的背影,冷冷地道:“你放心,我活着你做不成皇后,便是我死了,你也做不成皇后!”

第三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