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礼贤人都死了, 自然无法为自己辩驳, 也无法质问正元帝为何把这一盆污水泼在他身上,正元帝折掉一个他本就已经不愿意再忍耐的宰相, 把大夏勇将厉振南拉下马来。

厉振南镇守大夏边防,当真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秦昭当年能从他手里拿下郢城,实属侥幸, 天时地利人和,少了一样都没有这样的运气。

据说这一战被厉振南深以为耻,对他来说秦昭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将,他一老将, 竟在毛头小子手里吃了亏,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

若是厉振南在大夏建兴帝一朝当武将,必是开疆辟土的开国功臣,可他空有一身报国志,偏偏遇上的是大夏末帝,若不是大夏叛乱四起, 厉振南这辈子都只能在军营里当他的十夫长,因为没钱没关系,怎么都爬不上去。

偏偏老天给了他这一次机会,他上征杀敌最勇猛,拿人头攒军功,升着升着,就升到将军,又护送江宁王避祸吴地有功,据说江宁王当年还给了他一道密旨,若是末帝带着沈青丝南下逃亡,让厉振南杀了末帝,送沈青丝进宫。

厉振南接了旨意,等于多了一份拥立之功,此后十来年中稳稳当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他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从十夫长升到大元帅就好过起来,朝上的明枪暗箭依旧不少,而江宁王对他的信任和宠爱被这一次次的弹劾都给消耗尽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大业宰相袁礼贤通敌卖国,江宁王深知正元帝是如何发迹的,若无袁礼贤的辅佐,他至多占下三五个州,又是一个李从仪罢了。

可得了袁礼贤,秦正业便如虎添翼,他能把大夏赶到吴地偏安,一半都是袁礼贤的功劳,连这样的老臣都能彻查,若没有实据,如何服众。

袁礼贤那本帐册在大理寺中存档保管,大理寺守备森严却依旧流传出去,在正元帝的默许下,复本送到了江宁王御案前。

厉振南因此被罢免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圣使一至,就地罢官,戴上锁枷押回京城受审,年后这几个月里,厉振南的儿子女婿也一并下狱,陈家又从厉家手里拿下了运河上往来的走私生意。

两边朝堂各自博弈,信报一封接着一封的传到晋王府,变化之快,卫善都不曾想到,她知道正元帝这回不会饶过袁礼贤,可怎么也没想到他连死后的清名都不给他留下,分明远不到这地步。

从此之后,就算再有人为袁礼贤著书立传,把他这二十五年来的功绩传扬于世,也不得不在最后把他身后这些事写上去,袁礼贤再不是一块无暇白玉,反而徒曾叹息。

君臣一场,正元帝竟能狠心如此,卫善接过秦昭手中的信,她知道秦昭一直与师朗通信,对袁含之有保全之意,上一回就是他立主袁相清白,得到士林赞誉,这一回虽也跟着上书,却不及上辈子那么引人注目。

卫善拿着信件道:“二哥留下,我带着太初回去。”

秦昭立时蹙了眉头:“胡说,既是有心召我去,我是躲不掉的,要去也必是咱们夫妻一道去,让你一人独去,难道我就安眠了?”

这回京中事,虽叫人目不暇接,可其中依旧还有晋地势力在做推手。

小顺子在西市开的那个铺子人来人往,商贩齐聚之地,本就是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卫善示意他说出些真相,运河走私本就关商贾事,商人们议论两句,也是寻常。

这才有士子们自发上书,其中几个书生又是从晋地考进京城太学府去的,这些细微之处无人关注,却派上了大用场。

卫善听说有百十号人齐聚,根本就不曾料想,秦昭看她吃惊,搂了她的肩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正元帝只是顺水推舟,眼看民怨不能平,罢免曾文涉,既压下秦昱,不让他在袁礼贤死后坐大,又平去了民怨,曾文涉不过一弃子耳。

只怕正元帝自己都未曾料到能这么快就压下曾文涉,曾文涉此时后悔也晚了,正元帝才是得益最大的那个人,这一局棋,他全盘赢了。

卫善咬着嘴唇:“早知道便该和缓些。”太学府的学生最容易挑动,也容易纠集,庶人不安尚能乱政,何况这些是正元帝花了大力气招考来的。心里分明知道不能够,却也总觉得此时被正元帝占进了好处,秦昭的面前再无人可挡,他下一步便是伸手收拾秦昭了。

召藩王进京岁贡的旨意四月里送出去,到五月初送到晋地,吩咐他们及早进京,等过完了年再等霜化冰融道上好行,一来一回,得有大半年的时间。

卫善以收拾东西预备岁贡理为由,从五月初拖到七月里,跟着又说行路时天热,从七月又拖到八月,正元帝却迟迟不曾下旨来催,他越是不催,便越是有后招在等着,等到秦昭把晋地一切事宜都安排妥当,这才阖家进京。

经此一事,袁慕之心灰意冷,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龙门山去安葬,承继父亲的衣钵,在龙门山开馆讲学,侍奉母亲妹妹,把爵位让给了弟弟袁含之。

袁夫人原来不过四十多岁的年纪,经此一事,仿佛老了二十岁,进出都要谢氏搀扶,对小儿子道:“你与魏家姑娘当年确是定下亲事,你爹有自己的考量,当年亲事未成,两边已经退了信物,如今他把这事说得满京皆知,那是为了护着你,咱家如今不比过去,魏将军厚道,咱们不能占人便宜,何况已经耽误了人家姑娘,你且去魏家,把亲事退了。”

袁相一死,两个儿子都要守孝,等上三年,魏人秀就快满二十了,何况当时魏人秀便不愿意嫁,何苦再拖她三年。

袁含之听了母亲的话,提着礼品往魏家去,还没到魏家门前,门房伸头看见便赶紧出来迎他,伸手接过他手上的礼物,袁家下人中,贴身的也一并下狱,受不住拷打的也有胡乱攀扯主家确是通敌,却没查出什么实据来。其余粗使洒扫统统遣散,如今既预备着一家人都回龙门山去,更不必着急雇人了。

是以袁含之光身一个上了魏家的门,很有些寒酸相,门房却拿他当姑爷看待,虽还没结亲,可这是老爷亲口定下的。

魏宽确是怕老婆,可一旦他决定了,便是魏夫人也更改不了他的心志,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袁含之是自己的女婿,那么魏人秀就必得嫁给袁含之,魏家已经着手预备起嫁妆来。

魏宽不在,是魏人骄接待了袁含之,下人把袁含之引到偏厅,送上茶果,袁含之从抄手游廊上一路过来,因着眼睛模糊并不曾瞧见院子里头摆的十八般兵器,也没瞧见大石锁,只觉得魏家庭院开阔,果是将门。

头一回来魏家的就少有不惊讶的,袁含之处变惊,还是那付模样,倒叫下人高看他一眼,把他领到偏厅,进去禀报魏人骄:“袁相二公子来了。”袁礼贤身上的爵位官职并未被正元帝削去,虽还称他是袁相,可袁相这两个代表的意思却再不相同。

魏人骄看他提着礼,还当他是来商议婚期的,袁含之到底是来退亲,很有些磕磕巴巴,面颊涨得通红,到底还是耽误了魏人秀两年。

他把肚里一堆话说完,给魏人骄深深作了个揖,魏人骄低头看看他,确是矮了些弱了些,可他自小便在军营长大,深知个高身壮的不定就是好汉子,而个小精瘦的,未必就没有气节,外头人都赞袁相二子青竹也似,他那会儿没瞧出来,这会看看确是有些。

伸手拍一拍袁含之的肩膀:“喝酒吗?”

袁含之说了一大通话,魏人骄就回了这三个字,他一下子给噎住了,半晌也没想起来摇头,等坐到了酒桌前这才回过神来:“我正守孝,不可饮酒。”

魏人骄便让下人给他上一壶茶,袁含之正搓着手不知道怎么办好,魏人骄又问:“你预备甚时候下聘礼?官谋人找好了没有?若是府上不便,让内人代为操办也行。”

袁含之心道自己说得明白,可退亲两个字到底没出口,文绉绉那一堆话只怕魏人骄没听懂,赶紧又站起来:“我…我是来退亲的。”

魏人骄翻翻眼睛,抬手一拍桌子:“你活得不耐烦了,我爹已经把话都说了出去,妹妹又等了你这小子两年,你不把她娶回去,千依百顺的对待她,你还有脸退亲?”

魏人秀说不上亲事也不全是因为这个,可袁含之一听却深有愧意,又给魏人骄作揖,魏人骄一只手把他抬起来按到椅子上:“你预备甚时候来下聘礼?”

“我是诚心来退亲事,我们举家都要回龙门山去,日子清苦,怎么能让魏姑娘受苦。”

魏人骄给自己酌了满碗的酒,捧着碗道:“那倒好,我妹妹箭法最精,既靠着山,到时候叫她给你打兔子吃。”

袁含之呆如木鸡。

作者有话要说:鲁院的床太硬了

我感觉自己就睡在一块板上

每天起来都腰酸背痛

滚来滚去的哭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么么哒

第279章 拉拢

袁家与魏家的亲事, 兜兜转转拖了两年, 依旧还是办了起来, 既然魏家不肯退亲,袁家便尽力把这桩亲事办得好看些。

除了三书六礼之外,还预备请一个有份量的人当证婚保媒的人, 这个人选便落在了秦昭头上。一是袁含之与晋王相厚世人皆知。二是秦昭是袁家能请的人里身份最尊贵。

秦昭刚刚进京城, 东西且不及收拾, 袁含之便来府上相求。

袁相一倒,袁家门前车马大排长龙的繁荣景象不复得见, 袁相的门生故交被正元帝贬职的贬职, 调任的调任, 余下的也不敢在此时再和袁家来往。

袁慕之有些踌躇, 袁家不比过去,贸然上门,恐怕被拒。

袁含之却道:“晋王若是那等趋炎赴势的人, 我当年去晋地, 他便不会把我留下。”依旧挺直了腰杆上门去, 秦昭听他所求,一口答应了,既能捎手帮忙,又是一个与魏宽来往的绝佳机会。

“你兄弟二人都要守制,若有不方便办的,只管告诉我就是了。”说着笑上一声:“我如今也没什么事儿。”秦昭在晋地大展拳脚,短短两年, 晋地不论户数纳良还赋税都有增长,朝廷连年招贤纳士晋地才子也都榜上有名,以治下来论,晋王不可谓不贤了。

正元帝把他召进京中,却不曾给他差事,眼看着又要把他放在王府里晾上半年,秦昭倒也不急,正元帝只要想捉他的错处,总得给他差事,不做才不会错。

袁含之抱拳深深一揖,他与哥哥一样,再也无心仕途,只在京中守孝,等迎娶了魏人秀之后,再带着她一起回到龙门山去。

秦昭扶他一把:“我也不曾帮上什么忙,你节哀罢。”袁礼贤一生重名,他死了不知身后事,两个儿子岂会不痛惜,袁家是吃了哑巴亏又说不出,终正元帝一朝,都不想再沾仕途了。

卫善一听说魏袁两家要结亲,赶紧替魏人秀预备起添妆来,翻着册子挑东西,俱是些名人字画,山水图谱,沉香听了道:“魏姑娘一向不爱这些,公主怎么送她这些。”

卫善刷刷又在那单子上添上几笔:“她虽不爱,可袁大书中却爱这些,魏家只怕没有收藏,兵器谱倒还多些,晒嫁妆那一天,总有些谢家的亲戚。”

谢家百年世家,袁含之虽不在乎这些,可魏人秀却最是腼腆面薄的人,她嫁过去便要远别父母,跟着含之到龙门山去,与袁夫人和谢氏两个若能处得好,自然是最好的。

沉香捏了单子:“我这就让椿龄去挑。”

卫善一回晋王府,椿龄便进门给她磕头,当年卫善肯把她留下,让她四时节中能进宫去,与颂恩见上一面,对她是个天大的恩典。

椿龄那三个头磕得实心实意,沉香是知情的,一看她一语不出,拜倒磕头的模样,就知她还没转过来,原先还想这三年只怕她回心转意了,落琼都已经在张罗亲事,她自个儿年后也要嫁人,织女牛郎且还能一年一度,椿龄与颂恩,这辈子都没法成家。

东西送到魏家去,魏人秀派了贴身丫头送了回礼来,是她一早就预备好了要给太初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是许多玉石雕的小玩意儿,还有给卫善的,是一对儿玉雕的小葫芦耳坠子,跟原来卫善送给她的那对实为相似。

再过几日便是魏宽的生辰,他如今是正元帝眼中第一人,胡成玉倒了,袁礼贤倒了,魏宽却还能跟正元帝在紫宸殿中喝酒吃肉,可见他在正元帝心中的份量,七月里魏宽又得个新差事,正元帝点了他当承吉的弓箭师傅。

秦昭想与魏家交际,却不知魏宽此时心中作何想,是依旧一门心思跟着正元帝,他说东便不往西,还是已经另有打算。

魏宽重义气,也重家庭,袁礼贤能为了大业抛却儿女,魏宽却不会,不论他心中如何想的,秦昭都打算把他拉拢过来,若是原来他还没有把握,如今却不一样了。

眼下形势如此,若能得魏宽这个正元帝深信不疑的忠臣替晋王府保驾护航,大船才能得更平衡些,秦昭给魏宽预备了一件少有的生辰礼,把那块白狼皮摆在锦盒中,又着人抬了两坛子青稞酒,送到了魏宽的府上。

捡点礼物,登记造册的是贺氏,她连续几年深居简出,直到正元帝再三表示了魏宽的信任,京城这些诰命们才发了帖子请她过门赴宴。

这些帖子被魏夫人送到厨房引火用,对儿媳妇道:“你只管安心养胎,咱们原来不怕,如今更不必怕了。”半点也没把这些请柬放在眼里。

正元帝既然要拱太孙上位,绝少了不魏家的支持,魏人骄过一年里连续升了两次官,他如今已经是左武卫大将军了。

贺氏头胎便是儿子,如今肚里这个蹬腿有力,稳婆都说看这肚皮就知道又是个儿子,魏家收容了贺家的小儿子,替贺家保存香烟,贺氏心怀感激,扶着肚子对婆婆道:“这一胎若是儿子,便把他过继在二弟名下,若是女儿,便把阿虎过继到二弟的名下。”阿虎就是贺氏与魏人骄的头生子。

魏家人的心病便是二儿子死在外头成了孤魂野鬼,年年清明时节,魏夫人都要去遍京城中的大寺,为儿子点长明灯,盼他归来,别在外头游荡,当一只孤寡鬼。

贺氏这话原来就想说,可魏夫人的病一直没好,到了日子就要犯病,日子久了,才有了好转,家里人才能提上两句魏人杰的事。

魏夫人一听,眼圈都红了,握了贺氏的手,半晌说不出话来,她年轻的时候舞一对双刀,跟着丈夫一同出生入死,从来也不信鬼神,造了杀孽还报在她身上便罢,却偏偏报在小儿子身上,如今连年吃斋,戒酒戒肉,半点荤腥都不再沾了。

东西南北,哪一处寺庙没有魏家捐的金身,都是为了替魏人杰祈福,盼他能往生,投一个好胎。魏家祠堂桌上,摆着魏人杰的牌位,那牌位刻着的就是他的名字,并没有正元帝封他的那个官职。

魏袁两家既定了亲事,贺氏便把小姑子带在身边,教她如何理家,魏夫人本就不擅细务,更兼身子不好,不能亲自教导女儿。

魏人秀看着满屋子的礼,也有心帮一帮嫂子,听说是晋王府送来的贺礼,便问管事道:“送了什么东西?”

管事把锦盒打开:“是一块白狼皮。”

魏人秀取过来看,是完整的一张皮子,白狼性情狡诈,极难追踪,何况是这么一张完整的皮子,她抖落开来一看,一箭对穿眼孔,魏人秀心中咯噔一下,伸手去摸这块皮子,在狼足处摸到一点痕迹,她把这块皮子牢牢握在手里,心口“咚咚”直跳,对管事点点头:“记上罢,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管事不疑有它:“还有两坛青稞酒。”这东西不能与京中美酒相提并论,只能算是有些风味,晋王府送了这些东西来,实有些慢怠了,一块狼皮再罕见也有限。

魏人秀推说累了,抱了那块狼皮进屋,关上门把那块皮子翻过来,果然看见最边角处刻着个三角叉,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抱着皮子痛哭失声。

丫头们不明所以,也不知她因何痛哭,都不敢上前去劝,才要转身去请魏夫人和贺氏来劝一劝,魏人秀立时下令:“不许告诉太太,到前门盯着去,爹和大哥,不拘哪一个回来都来禀报我。”

她抱着那块皮子坐立难安,一时想着是巧合,可世上哪还有人会用魏人杰惯用的记认,一时让丫头把旧年收的皮子都翻出来,找出魏人杰送给她的那些,翻过来一块块的对比,分明就是那个三角叉。

若这不是巧合,是不是晋王有意传迅,他已经知道了哥哥的下落,或者就是哥哥有意让他来传信的,二哥还活着,他活着就去找卫善了。

魏人秀哭得眼睛红肿,连晚饭都没去用,推说累了,一直呆在屋中,等到父亲回来,抱着那块白狼皮进了魏宽的练功房,捧着那块皮子道:“爹瞧瞧这个,这是晋王府送来的。”

魏宽的眼睛定定落在那个三角叉上,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他颤抖着手去摸那一块刻了记认的皮毛,好半日才能发声:“这是甚时送来的?”

听魏人秀说是贺礼,转身就要出门去晋王府,走到门边又生生忍住了,对女儿道:“你去,你明日一早就去,去问问这块狼皮从哪儿得来的。”

京中官职变动的时候,秦昭趁机把卫修调到了晋地,卫修从清江调到晋地,正元帝并不曾在意。卫修在太初的屋子里见到了这块狼皮,立时就想起前些年,边关源源不断送来的毛皮,那些毛皮虽退给了魏家,可上头却有他绝不会认错的记认。

秦昭原来只是怀疑,此时大有把握,这才把这张狼皮送到魏宽的手上,只要他认出这张皮子来,就一定会先来找他,秦昭不需要他主张立嫡,站出来反对正元帝,只需要他在适当的时候替卫家,替晋王府说上两句好话,在兵部替他做几件小事。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开学典礼新生讲话

大家都很走心了

只有我假大空

但没关系,我的普通话最标准

第280章 药屑

魏人秀第二日一清早便去了晋王府, 外头街市才刚热闹起来, 小贩推着早餐摊子, 菜农肉户才刚过了新鲜瓜菜和宰杀好的猪肉进城,魏家的马车便到了晋王府的巷子口。

卫善的马车就要驶出巷子去,两边一个要进一个要出, 掀了帘子, 互望一眼, 卫善隔着车问道:“阿秀可有急事?” 此时宫门才开,她正要去宫中给卫敬容请安, 不意魏人秀会这么一大早就上门来。

卫善并不知道那块狼皮中藏着这样的玄机, 卫修也不曾告诉她, 都已经是四五年前的旧事了。魏人杰一离开京城, 秦昭便用军功换来了赐婚,魏人杰被魏宽瞒得风雨不透,还当永安公主不曾许人, 一心想要建功回来娶她, 零零碎碎不知给她猎了多少皮毛。

这些旧事, 能不提便不提,卫修知道妹妹心重,若是知道魏人杰待她还有这份情宜在,心里只怕更不好受。卫修秦昭都按下不说,卫善便只知这白狼皮送去了魏家,魏家该当有疑虑,却没料到魏家会这么着急。

魏人秀一看她这么早出门, 就知是要进宫,抖着嘴唇半天都没说出话来,好半晌才扯出一个笑来:“我过了晌午再来。”

卫善不明所以,眉间一蹙,又想到袁家的婚事上去,莫不是她不满意这桩亲事,并不想要嫁给袁含之,魏宽说了那番话,很有些雪中送炭的意思在,可要是阿秀并不想嫁,倒也不是不能转圜的。

“那好,我一回来便叫人去请你。”卫善要进宫是早早就说好的,不能错了时辰,落下帘子便催促马车快走。

魏人秀看着卫善的马车走远了,这才放下帘子,一颗心仿佛落在沸水中煎熬,这一夜未有片刻能阖眼的,急得嘴上冒泡,若是二哥当真活着,娘该有多高兴又多伤心呢。

魏人秀还回家等着,甘露殿中卫敬容也早早等着侄女过来请安,卫善一进宫门便有公主辇在等着,辇边还立着颂恩,一见卫善便深深行礼:“拜见公主,公主金安,娘娘已经等得多时了。”

说着伸手扶卫善上辇,一路告诉卫善宫中几桩大事,路过浣花阁的时候听见几声鸟鸣,颂恩便道:“浣花阁宓才人升了等,如今已经是宓充容了。”

卫善抬抬眼皮,望浣花阁中一望,就见那阁间缀着几只金笼,里头养着翠鸟鹦鹉,卫善知道正元帝已经许久不临幸后宫,宓才人既能升等那就是又得宠爱了。

清虚给正元帝吃的药,接连几年怎么也查不出药方来,清虚就在三清宫中炼丹,回回都是数目,炼成了几颗,便送给正元帝几颗。

每一颗都有樱珠大小,正元帝每日一丸,化水服用,清虚老虽老了,人却精明,炼药时不用童子,自己看炉,药渣倒出来,也是自己收拾烧掉。他说这是仙人方,仙人给的方子,凡夫哪有过眼。

原来这药难得,是清虚还在宫中,三五日奉上一瓷瓶儿,里头只有几颗,多了少了,一望便知,如今却不一样,他走时把药炼得有葡萄那么大颗,用银刀剖成两半,五日一服,切药的虽是正元帝自己,可托药的帕子上却多少会留下些药屑来。

这些药屑譬如粉尘,积少成多,正元帝亲手收拾药丸,银刀帕子却是王忠收拾的,上头总会沾着些碎屑,他把这些药屑刮进瓷瓶里,攒满了半瓶送到了秦昭手里。

太医院有秦昭举荐的吴太医,清虚要的药材从太医院手里批,这些药粉再加上每回他要的药单,着人去分辨究竟用的是什么药,为何能有此功效。

清虚虽吩咐正元帝节欲清心,少食荤腥动火之物,可正元帝几十年的习惯难改,清虚在时,他倒还能忍耐,也是卫敬容花了心思,譬如那豆腐里头搁些肉沫,青菜里搁些猪油渣,还能骗一骗舌头。

可常吃也依旧不如意,这哪里还像个皇帝,嘴里淡出鸟来,卫敬容便慢慢给他开禁,先是在豆腐汤里搁鸡油,着典膳把饭食做得味儿鲜些,推说正元帝的饭量一日比一日少了,必是典膳不尽心的缘故。

典膳哪里经得起这番怪罪,动足了脑筋,把素食做出花来,那也依旧是素,哪有鱼羊鲜味儿,能做到典膳的位子,那便是能钻营会奉承的,先是送上小荤,若是正元帝当真不碰那便不送上,可正元帝把炒肉片儿吃得干干净净,还发下厚赏来。

跟着典膳便着意往膳食里头加荤油,卫敬容分明知道,却赞成了两声:“陛下连日来进得更香了,可见是典膳的差事办得好。”说着也发了一波赏赐,让他更用心办差。

正元帝既被引得火动,欲念便越加难以克制了,先是三五日一食荤,跟着餐餐总有小荤,隔日有个大菜,王忠还叹:“陛下比过去可清减得多了。”

正元帝腿脚有力,身子不虚,女色上的事就想得更多了,攒下来的火慢慢纾发,宓才人还每劝他不要纵欲,天长日久,他自觉得自己吃食上当心,女色上也当心,身子并不比过去差,是原来矫枉过正了。

卫善坐在步辇上,听了便道:“我倒不知宓娘娘升了份位,该预备一份贺礼才是。”

说话间便到了甘露殿,颂恩扶她下来:“娘娘这会儿正在佛堂念经,四殿下在麟德殿读书,如意公主还没起呢。”

卫善扶着颂恩的手,去小佛堂看卫敬容,就见了她跪在水月观音像前的蒲团上,双目轻阖,手上转着一串水晶佛珠,口里念上一回经,便转动一颗珠子,待得一日早课经书念完,手串也转到了头。

晨光透过窗棱投映在她脸上,给她半边面上胧上蒙蒙微光,卫善隔门瞧见,佛龛上的观音像,和蒲团上跪着的卫敬容,一张脸上都是半明半暗。

“娘娘日日都念佛吗?”卫善退出来,轻声问颂恩,上辈子她是听惯了姑姑念经的,她念的是消除罪业的经文,上辈子是替枉死的儿子祈福,这辈子又是为了什么?

颂恩点点头:“娘娘每日都要早晚课。”

卫善心有所悟,侧身看向门内,卫敬容念完了这百来遍的经文,扶着结香的手起来上香,退出佛堂挽了卫善的手:“善儿来的这么早。”

“半年不见姑姑了,心里想得很。”卫善笑起来,牢牢箍住卫敬容的胳膊,半个身子都挨在她身上,卫敬容拍拍她:“跟我进去吃粥。”

桌上已经摆上了碗筷,卫善一看有三幅碗筷,问道:“还有谁要来?”

卫敬容淡淡一笑:“宝盈要来。”杨宝盈把面子功夫做到了十足,日日早起进宫,在卫敬容跟前进孝,到用了午膳方才回去。

卫善知道她进宫是为了躲着秦昱,果然没一刻她便来了,进门先笑,拉着卫善的手轻轻热热的道:“你可总算回来了,娘可日日都盼着你呢。”

既有她在,卫善和卫敬容也不能说什么私话,杨宝盈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着,不住盯着两人的脸,想从她们的脸上看出些蛛丝蚂迹来。

卫善只说备了那些岁贡礼,卫敬容也只问她孩子如何,杨宝盈自己没能怀上孩子,便也不能拿这个刺卫善,安安稳稳到了午间,卫善想起阿秀还在等她,告辞离宫,又跟杨宝盈同路。

齐王府离晋王府隔着几条街,她却恨不得能跟到晋王府去:“咱们妯娌都许久没见了,总要亲近亲近,明儿我去寻你。”

说着放下了车帘子,自顾自的定下邀约来,卫善蹙蹙眉头,也并不理会她,还没走出朱雀街,便让小安子去魏家报信。

魏人秀的车和卫善的车一前一后进了巷子,卫善都不及换件衣裳,一到花厅坐下,她便问道:“可是亲事有什么不如意的?你若当真不愿意,我去跟二哥说。”

魏人秀一怔,此时也顾不得脸红了,摇摇头道:“我来不是为了问亲事的,我是问那张白狼皮是从哪儿得来的?”

两人其实已经几年未见了,魏人秀圆脸长开,身条显了出来,是个很挺拔俊秀的姑娘了,站在卫善身边,比卫善高出半个头,只怕比袁含之的个子还要高上些。

她不愿意嫁给袁含之,卫善倒能明白,可魏人秀问的话却叫她吃惊,抬眉打量她一眼,见她面上焦急不似作伪,说道:“是晋地胡汉商市那儿买来的,胡人中竟也有如此射手。”

卫善捧着茶盏还想同魏人秀客套两句,魏人秀却怔得一怔,嚅嚅说道:“胡人射手?”她眼圈倏地红了,牢牢盯住了卫善的脸:“我哥哥,送了你这许多皮毛,你就没仔细看看,上面有什么记认?那张白狼皮,是我二哥猎的。”

魏人秀说到最后声音哽咽,眼中滴下泪来,卫善手里捧着茶盏,怔怔问她:“什么记认?什么皮毛?”

魏人秀不再看她:“你与晋王定亲,确是桩和美姻缘,可我哥哥也是一片真心爱慕你的,你就不能告诉我一句实话,他到底还活着么?”

卫善此时已经听明白其中有事她不知情,许是卫家瞒下的,也可能是秦昭瞒下的,她放下茶盏,对着魏人秀实有些难以启齿,从头到尾,她对魏人杰绝没有半点男女之情,卫善思忖得会,抬头看向她:“我实不知他是不是还活着,心中也确有疑虑,这张狼皮既有记认,更不能轻易论断,成国公生辰那日,我与王爷都会到贺,到时再详谈。”

魏人秀一时心冷,只觉得卫善变了许多,在晋地竟磨出这么一付硬心肠来,可到底是她送回了二哥的消息,点点头:“我会回去,告诉我爹。”想到哥哥一个人混在胡汉杂居之地,想回来又不能回来,眼睛一眨,砸下两颗泪珠,送上来的茶一口未饮,转身出了晋王府。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的课程是法规之下的网文写作

老师是广电总局XX司司长

emmmmmm

微博最近也出了一个新协议

在想要不要弄个微信公众号(搓下巴)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

第281章 交换

秦昭这些日子总是天明即出, 天黑才回,他许久不回京城,与诸部官员都已经生疏, 趁着才刚进京,吃请最多的时候, 熟悉起来,往后才好办事。

袁礼贤身死,曾文涉被免职, 正元帝迟迟未再任命宰相,既无宰相,六部的奏折也就不必再经过宰相之手, 而是直接递到正元帝的案前。

正元帝每日议事,都把六部尚书叫到紫宸殿中, 一切决断都由他本人下达, 过了半年有余, 权柄渐渐收拢回自己手里,只怕再有半年, 他就该下旨意立皇太孙了。

卫善在屋里等他, 想问一问这事他和卫修是不是都知道了,单单瞒着她一个,一时心潮起伏, 若是魏人杰果真活着,那他在哪儿?

秦昭一回王府,还没下马, 就见小福子在门边等着他,知道有事,一路往内院去,一路问小福子:“出了什么事?”

小福子提着灯笼跟在后头,低声道:“今儿魏家姑娘来了,也不知跟王妃说了甚,王妃脸色很不好看,夜里的饭也没用。”魏人秀是来说紧要事的,卫善房中连沉香几个都没留,谁也不知魏人秀说了什么。

秦昭一听,心中了然,跟着又皱起眉头来,魏家果然按捺不住,可再按捺不住,也该是魏宽来找他,怎么竟让魏人秀这么个小姑娘过来。

秦昭脚步不停,声音却沉了下来,知道卫善这会儿心里不好过,吩咐道:“灶上可有点心细面,不能这么干饿着。”

送走了魏人秀,卫善哪里还吃得下,魏人杰若是能从边关立了军功回来,那她心中再不会记挂此事,可他没能回来,年年清明总要给他烧一串纸钱,中元节也要替他放一盏灯,送寒衣的时候也记得给他烧上一件,他死了,卫善倒比他活着的时候更记挂他。

秦昭一进院门,就见屋子里点着灯,丫头们立在廊下等着,院里几株金桂银桂开得正好,夜风一拂,便满院都是木樨香气,他进得屋去,面上带笑,问卫善道:“善儿吃不吃桂花糖芋苗?”

卫善再不信小福子没报给他知道,挑了眉头瞧他一眼,秦昭跟着念叨:“新开的桂花,这时候吃一碗香得正合适。”

卫善并不想跟他争吵,心里也明白一家子都瞒着她是为了什么,抿紧了嘴唇,下巴轻轻一点,秦昭看她点头,眉间微微一松,转身吩咐沉香:“让司膳送一碗上来,看看可有细面,配些好汤水一并送上来。”

转进内室换过衣裳,就在卫善的眼前晃来晃去,自己解了扣子取下金冠,感叹两声:“原来那些老人走的走病的病,袁相的顾忌确有道理。”

正元帝迟迟不再任命宰相,只怕是想要取消宰相这个官位,由他直接统领六部,往后他说一,底下人便不能说二,把权利都握在自己手里,他想立想废,都无人再能指谪了。

正元帝受了袁礼贤许多年的气,有多少回袁礼贤把他顶回去,卫善还记得小时候在丹凤宫中听正元帝骂袁礼贤的日子,好容易袁礼贤死了,二十五年来头一回无人再驳他,正元帝尝到了大权独揽的滋味,如何还肯放手。

卫善才要开口,又生生忍住,差一点儿就被他茬了过去,这事儿小哥哥瞒着她也还罢了,怎么竟连二哥也瞒着她。

秦昭自己绞了巾子擦脸,沉香拎了食盒送糖芋苗来,小碟子里头搁着满满一碟新桂花,搁在桌上,又低眉顺眼的退了出去,还把门也给带上了。

秦昭一只手捧了碗坐到卫善面前,把甜白瓷的小碗送到她手里,看她不接,亲自舀了一口甜汤送到她嘴边,卫善依旧抿着嘴唇,并不张开嘴,秦昭叹息一声:“善儿怎么不高兴了?”

“二哥怎么不告诉我?”卫善目不转睛看向秦昭,长眉轻蹙,粉唇微抿:“我可从有什么是没瞒着二哥的。”

秦昭把碗搁在桌上:“你心重,这些事过去便过去了,何必再提起来,徒增些烦恼,若是善儿不愿意,往后有事,再不瞒着你了。”

卫善瞧他一眼,他既这么说了,就一定能办得到,伸手把碗捧起来,喝了一口甜汤水,这才接着方才的话问他:“陛下当真不设宰相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