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礼一成,鸣鞭示意,太皇太后领着太后与诸位太皇太妃们等在殿中,一听见鞭响,太后便抽出帕子捂脸拭泪,忍了这些年,终于等到承吉继位的这一刻了。

卫敬容看着她落泪,轻轻咳嗽一声:“咱们也该去奉先殿拜先帝,国事办完了,该办一办家事,礼部拟定了封号。”

甄太后一听,面上一顿,这家事便是晋封秦显的那些妾室们,她好容易忍耐到今日,竟还要给姜碧微体面。

先帝后宫有子者只有徐淑妃一位,秦晏年小,定下的封地是鲁,便封为鲁国太皇太妃,等到鲁王成年之后,鲁太妃便随着儿子,去鲁地就藩。

余下的都无子,只能称作太姬,卫敬容特意提起了乔贤妃,说她侍奉先帝劳苦功高,虽未有子,也该得个太妃的称号,便赐她为贵太皇太妃,往后随太皇太后一同居住。

正元帝在时后宫争斗群臣皆知,到正元帝身死,太皇太后竟不计前嫌,反善待先帝妃嫔,留她们在原来宫室里居住,不必挪去帝陵为先帝守灵,只去大福殿中为先帝烧香祈福,自是人人称贤,封乔贤妃为贵太妃更无人反对。

甄太后才刚了却心头一桩大事,便听见要晋封东宫妃嫔的事,当面她可不敢反驳卫敬容,本来就是礼部拟定的旨意,可这些人哪一个她哪一个都不欲放过。

秦显既被追封为武帝,后宫也该晋位封赏,妃嫔之中只有姜碧微有子,余下的都是太姬,新帝登基应当分封兄弟,承佑定封地为蜀,姜碧微便是蜀国太妃,等到承佑成婚,便能再回蜀地,当蜀国太妃。

这个封地自是卫善替她周旋得来的,让她能归故里,姜碧微一得着消息,便领着承佑往甘露殿来,拜谢卫敬容,看卫善身上消瘦,食欲不振,便每日里过来陪她说话,又做些蜀地小菜,正好也能躲开甄氏,让承佑不闻恶声。

李承徽苏良媛几位,如今都缩在房中不出,深怕太后找她们的不是,眼见甄氏没有放过她们的意思,便把事情都推到姜碧微的身上。

不论如何她总还有个儿子,又一贯都在太皇太后面前卖好,总有人能护得住她,只要熬到去了封地,也没人再能折腾她了,可她们却不一样,就算封了太姬,也要在甄氏的手底下讨生活,先帝的妃嫔尚且能在宫中度日,她们却要被发到皇陵去守孝。

甄太后不能打发姜太妃,却能打发她们,除了讨好卖乖,别无它路可走:“都是良娣花言巧语,咱们姐妹这才受她的骗。”

知道甄氏听不得姜碧微为妃,就都还称她是良娣,苏太姬李太姬两个轮流往正殿去伏低做小,就怕甄氏秋后算帐,她原来隔着窗子说的那些话,如今可不都一一应验了。

先是做衣裳做袜子,叫她们点灯熬蜡,跟着又要为先帝祈福,茹素是自然的,还得饮冷水吃冷食,三九寒冬,如何能咽得下去,受这些折腾却不敢言声。

甄太后欲打发这些妃嫔去皇陵守坟的事,是碧微透露出来,叫卫敬容知道了,她这才在大典之后开口:“新帝不到选妃的年纪,宫里便还是咱们这些旧人,住在东宫也太寂寞了些,挪进后宫来陪伴我罢,人多也热闹些。”

甄氏没了话说,素面跟在太皇太后身后,苏太姬几个立时松得一口气,看向姜太妃,隐隐感激她,可这两个阎王打架,叫她们底下这些小鬼遭殃,往后有太皇太后镇场,太后就算磨搓她们,到底也不敢过份。

甄太后晋升当了太后,竟还处处受制,儿子分明已经是皇帝了,张口想替娘家抬一抬爵位,却被卫敬容压制,只说先将国家大事论完,封公列侯也不能得,当了太后也只觉得胸中无比憋闷。

便是此时,秦昱对她道:“嫂嫂如今已是太后,太皇太后该当移居慈宁宫春晖殿中,怎么竟还霸占甘露殿不出?”

卫家在朝中说话太有份量了些,魏宽前朝摄政,卫敬容又在后宫力压甄氏一头,甄家若不起来,他和曾文涉一众人又如何揽权?

甄太后想都不敢想,听见这话张嘴结舌,秦昱说道:“百官不过是惧卫家之势,总有人会为太后陛下上奏,当真有此等人,真是一身清正。”

新帝登基的第五日,曾文涉上奏,请太皇太后移出甘露殿。

第328章 卫党

曾文涉在短短一月之内, 便聚集了一批捧甄贬卫的官员,上了品阶的少,多是些四五品的官员,在五府六部之中,却也不算少数了。

卫家久据朝野,如今又分治南北, 能分的肉早就已经分完了, 而甄家盘中还有整整一盘未曾动过的,自然引得朝臣们蠢蠢欲动, 争相卖好。

新帝一派有意淡化卫家在朝中的影响力,淡化卫敬容说话的份量, 曾文涉一上奏疏, 紧接着便有人跟着上奏,请太皇太后移宫慈宁宫, 请太后入主甘露殿。

不说卫敬容在甘露殿中住着,乔太妃也刚刚挪到殿中,晋王妃还在甘露殿休养, 此时上奏挪宫, 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崔尚书。

他在值房竟还翻到一批老翰林的奏疏, 以正统礼教来论, 太皇太后确该挪宫慈宁宫, 气得他面上涨红, 在值房直拍桌子:“蠹虫蠹虫!”一干子读书读傻了的蠹虫, 只知满口礼仪教化, 却不睁眼看看如今情势。

新帝年方六岁,虽谈不上什么气度才智,也该举止得宜,大典上的行止,百官皆见,此时让太皇太后挪出甘露殿,便是彻底得罪了卫家,若是卫家生了异心,也是由此而起。

等到紫宸殿议事时,这封奏疏便被崔尚书驳了回去:“太皇太后圣德昭彰,举世皆见,陛下得她教诲必成仁义之君。”

曾文涉自然有驳他的话,笑盈盈立出来,拿腔捏调的顶回去,他只当崔博还是原来那个户部尚书,有事万年不开口,一年对一次大帐的时候才显出他的能为来,不想那是曾经袁相胡相在朝,有事这两人早已经办了,如今无人出头,崔尚书只好强出这个头了。

崔博当殿冷哼一声:“甘露殿乃皇后居所,母仪天下教化万民,后宫之中除了太皇太后何人可担此任?曾大人若是想说紫宸殿为乾,甘露殿为坤,那就问一问成公国,可要为他的孙女儿空出甘露殿来?”

请甄太后入主中宫,甄太后有何德行能担教化天下万民的大任,就是曾文涉也说不出瞎话来夸太后贤德,太后当年为正元帝关押,巫蛊之事闹得满宫风雨,她除了是新帝养母之外,哪一条能比得过太皇太后。

卫家的权柄实在太大了些,大的叫这班文臣害怕,才刚引了卫敬尧进京与魏宽抗衡,跟着便发现魏宽虽有野心却无智谋,譬如个纸扎的老虎,京城留下这么一只纸扎老虎便罢,可不能再养第二只老虎出来。

崔尚书原来是文臣之首,经此一事便被曾文涉骂作是卫家一派,诳得有心扶佐新帝那干文臣都动摇起来,本就分崩离析的文臣队伍打得更散,重新围拢分成三派。

崔尚书话传进了甘露殿,引得卫善一笑,他哪里是为了卫敬容,为的还是新帝,偏偏还有这许多不识好歹的和别有用心的,倒把他的美意当作是对卫家的谄媚。

京城落了几场雪,甘露殿外白茫茫一片,卫敬容难得有了赏雪的心思,着人从梅林里挪了几株朱砂梅花来,开得白雪地上点点殷红,几个女人围坐在窗前,卫善亲手烫了茶壶茶杯,分茶给姑姑与乔贵太妃喝。

乔贵太妃挨在熏笼边,绣一幅雪中红梅图,预备做成小座屏呈给卫敬容,好让她摆在案上赏玩。她了却心中一件大事,身子便渐渐不济起来,坐在屋里也要抱着手炉,卫敬容得了茶推到她手里:“你喝不得冷的,先饮这杯罢。”

乔贵太妃亲手喂正元帝喝了这么长时候的药,每回又都亲尝一口,虽饮后便服解药,可身上依旧虚耗,到了冬日便畏冷,夏日里也通身冰凉,好在并无旁的病症,对太医只道先帝宠爱,每回服丹药都分她一口,这才积毒。

符充容是正元帝下令杀的,板上钉钉的罪名,不能风光大葬,只能许阿乔在殿中立牌位,日日焚香祈福,盼她往生。阿乔一见雪便想起她来,手里捧着茶盏道:“念了这许多经,阿符也该托生个好人家了,宫中十年不会大选,她必能安心嫁娶。”

乔家一门都跟着贵太妃荣耀起来,对外是说她最后侍奉病榻上的正元帝有功,而符家人早早就寻访不着了,若不然一家都跟着遭难。

卫敬容握了她的手:“你若是在宫中发闷,皇寺道观都可去走一走,我虽不能去,你也能阿符点灯立碑烧纸,虽不能明写,到底是你的心意。”她每日都关在殿中念经绣花,偶尔出来也只略坐一坐,三十岁不到,活得倒真像位太妃了。

卫善跟着凑趣,递了点雪花乳酥让她当茶:“贵太妃若去,我也陪着一道去,正可听一听佛音,清静清静。”

阿乔抬起眼来,眼圈微红:“我必是上辈子修了功德,才能遇上娘娘,娘娘怕我闷着,许我挪到甘露殿来,就已经是大恩德了,如今又许我替阿符立碑,就是下辈子也无以回报。”

小福子从外头来,撑了油伞还满肩是雪,阿乔一见他来便知有事,立起来告退,小福子进来便道:“事儿已经办妥当了。”

正元帝死了,才能好好安葬王忠,当时小唐跟着记下抛尸的所在,花钱使了两个小太监收捡了他的尸骨,盛在薄棺木里。

如今替他换过寿材,雕上福禄暗八仙纹,又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法会道场,不知道的还当是哪一家的富户员外死了办葬事。

他在外头的宅子早就被查封了,既是罪宅,朝廷便能将屋子卖出去,以充国库,卫善把宅子又买了回来,在里头替王忠设了灵堂。

王忠自秦昭之后,再也没有收过干儿子,怕有人拿这个来攀扯秦昭,如今办灵堂发丧,竟无人能替他捧盆摔瓦。

这许多徒弟当中,倒也有替王忠烧纸私祭的,却只有林一贯求到卫善面前来,他心知晋王夫妻不能眼看着王忠抛尸荒野,自请出宫替他办丧。

林一贯被折磨拷打,若不是正元帝病得及时,他的性命也保不住,既求着出宫办丧,卫善便许他去治丧扶着灵柩送出城外安葬。

林一贯追随王忠多年,十分知道他的喜好,替他在坟前栽了四时花卉,此时腊梅红梅开得金红一片,卫善虽不能亲祭,也让小福子去烧纸祭奠。

卫善一听事儿都办好了,赏他一盏热茶,小福子躬身接过跟着便把前头听来的挪宫一事,禀报给卫敬容。

卫善一听挑挑眉头,对卫敬容道:“崔尚书一片赤诚,姑姑该赏他才是。”他说这话必会被曾文涉污为卫党,不如就坐实了这个名头,何况崔尚书自起复就已经摘不干净了。

卫敬容还有片刻迟疑,朝局不稳她自然知道,此举岂不是把这潭子搅得更成乱了,眼见卫善的身子渐渐好起来,秦昭进了玉门便解她心中之忧,脸上气色好了许多,日日两道汤水滋养,面颊愈见圆润,不欲她再费心神。

卫善见姑姑迟疑,心中叹息,低声道:“朝堂争斗本就此消彼长,成国公不能平衡,崔尚书也一样不能平衡。”

魏宽不仅在朝中无法摆平文武之争,家中也无法摆平夫人儿媳,魏人骄钉在晋地当钉子,家里可还有贺氏与魏夫人两个,眼看嫡亲孙女儿要去当个痴儿的媳妇,魏夫人可不管那上头坐的是不是皇帝,咬牙切齿把正元帝骂了个狗血淋头。

成国公府中藏着两个本来该死的人,后院几乎不许人出入,可魏夫人与他争吵从来也不光是口舌,必要动家伙,叮叮当当一阵响,魏宽脸上还被指甲挠了一道,第二日上朝人人都看见了,哪怕他如今摄政,也依旧还是怕老婆。

魏宽怕老婆不是稀奇事,正元帝当年都劝不住魏夫人,更别说如今了,他只得又缩身在值房里暂居,贺氏不愿女儿嫁给新帝,可孙女已经被册立为皇后,哪怕新帝没了,她也依旧还是皇后,纵不出嫁也得守寡。

嫁,是害了孙女一辈子,不嫁也害了孙女一辈子,有家不能回,魏宽日日在值房中饮酒,过了国丧不再忌酒,可他日日都喝得烂醉,每回一醉便念叨先帝。

成国公府如何,卫善管不着,他也该尝尝苦果,不尝苦果,哪知朝局艰难?只继续劝姑姑赏赐崔家,赏得越多,朝臣就越觉得崔尚书吃了卫家的饭,成了卫家的人。

太皇太后宫中赏出锦帛十匹,药材若干,送往崔尚书的府上,说他一心忠君,是国之良臣,该得此赏。这话句句没错,崔尚书却哭笑不得,经得此事,便把他卫党的身份给坐实了,更给曾文涉添了口舌。

大臣们拒了太皇太后移宫,把甄氏给吓着了,她在殿中一无所知,消息吹遍了宫廷,这才吹到她耳朵边来,唬得她面色发白,立起来在殿中团团转圈:“这可怎么好。”

宫人赶紧扶住她:“太后别急,太皇太后明察事非,并不会怪罪娘娘,这本就是那干文臣胡咧,怪不到娘娘的头上来。”

她虽听秦昱这么说了,心里却不敢动这个念头,也绝没胆子开口去提,心中所愿的不过是给娘家些体面,身边一个自己人都没有,娘家的侄女儿她很喜欢,想接进宫来作伴,皇后的位子是不必肖想了,可还给配给儿子作四妃之首。

就连这事她都还不敢提,只心中隐隐动念,想带着承吉回家一趟,见一见表兄妹们,暗暗期盼这事能成,这话还未出口,却闹出这场官司来。

本来苏太姬李太姬的事,她就没想着要过多惩戒,当初她被关时这一个个也曾兴灾乐祸,那会儿不见婆婆出来主持公道,反是这些妾们有事,她倒肯相帮,心中如何不委屈。

再委屈也得洗脸换衣,到甘露殿去请罪,红着眼圈对卫敬容道:“我哪里敢肖想这些,都是那起子混帐挑唆,我是再不敢想的。”

卫敬容待她面上淡淡,便是太知道她这些年想的什么,才对她亲近不起来,卫善与姑姑两个正看如意教太初识字,甄氏哭进殿来,把两人都唬了一跳,宫人赶紧引她们下去,如意一把牵着太初的手:“我得了个绞丝玉连环,去我屋里看看。”

卫善见她哭个不休,劝慰她一句:“朝臣便是无事也要动口舌,今日好明日歹,嫂嫂也别太当真了,只要知道有些事看着抬你,实则并不为抬你,有些事看着是压你,实则并不为了压你。”

甄氏听得满头雾水,心里却落下一块大石,只当卫敬容没有生自己的气,这才定下心来回殿去,才刚安然了几日,朝中便拟追封新帝生母云氏,降下隆恩,封赏云氏一族。

第329章 奉恩(补)

云氏死了这许多年,终于又一次被人提了起来, 大业虽无旧例可循, 可往上数的几朝里却多的就是新帝登基封赏母家的事。

礼部拟了两种办法, 一份交到紫宸殿议事厅,一份呈交到甘露殿,让太皇太后定夺, 两边商量着给云氏定下封号来。

新帝生母自然是封得越高越见尊荣,可他又还有嫡母在, 何况甄氏养育他这许多年,当年正元帝欲立太孙, 便把他养在太子妃身边也当作是一条可以夸耀的好处。

甄家在甄氏被看管起来之后着实安份了些日子, 那些个帮闲的拍马的, 本就是乌合之众, 一时都作鸟兽散, 可一等到正元帝驾崩, 这些人又云朵似的聚集起来,在甄家门前兴云布雨争先卖好, 指望着也能甄家的盘子里喝几口肉汤,好跟着鸡犬升天。

朝中略有动向, 这些人便听着了消息,里头总还有些见机快的,早早给甄家报信。奉恩公夫人赶紧递了表要进宫拜见太后娘娘, 早上才刚听着消息, 下午就进了宫。

奉恩伯已经升成奉恩公, 这等虚衔不论是魏宽崔博还是卫敬容,都不欲拿这个来压甄家,花架子再好看,顶上也得开花,甄家一门没一个拿得出手的官职。

正元帝当初撸掉甄氏哥哥的差事,想再官复原职,却没这么容易,只将伯府升成公府,就算堵了甄太后一脉的嘴,要给甄家升官,先等新帝能说囫囵话再提。

奉恩公夫人一进宫,便直奔蓬莱殿,蓬莱殿在甘露殿后,她是着意绕开甘露殿,可又怎么能饶得过去,才刚迈进宫门,就有人禀报到卫敬容跟前。

卫敬容一接着礼部的奏呈,就知道奉恩公家不会眼睁睁看着,云家好容易盼到了孙子登基,又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追封的消息一传出来,云家便上上下下走动起来,好歹要为自家谋一个爵位。

云家过去不能封伯封侯,那是因着正元帝还在,追封生母也只能追作贞顺夫人,华而不实,如今孙子已经是皇帝了,自然要跟甄家享一样的福,摆一样的谱。

卫敬容正在串珠,如意在一边给她递珠子,学着攒一朵珠花,她一听见奉恩公夫人进宫竟不先来拜见母亲,反先去了嫂嫂宫中,便把珠子一扔,才刚攒起来的珍珠一颗颗滚落出去,滚得满床都是,噘了嘴儿道:“好不懂规矩。”

卫敬容伸手点一点她:“成什么样子了。”替她把珠子捡起来,拿丝绦打上结子串成手串儿,套在她腕子上:“斯咏也该醒了,你跟她一道吃点心去罢。”

结香送如意出殿,又换一碟子点心进来:“小厨房里才做得的八宝奶卷,要不要给太后赏一些去,她那儿到底有外客在。”

卫敬容一听便知她这是拿点心敲打甄氏,轻叹一声点点结香:“给她送去,又得吓得她领着奉恩公夫人来请安,我不耐烦见她。”见了她也是哭哭啼啼满面委屈,好容易过上两天安生日子,卫敬容实不愿再听她诉苦诉委屈。

结香一听用银签把奶卷挑到小碟里,送到卫敬容手上,瑞香沏了一壶清茶,两人互看一眼:“娘娘便是太宽忍她,才让她生那许多心思。”

留新帝住在蓬莱殿中,不让他居于紫宸殿,将陛下看得牢牢的,衣食住行俱都离不了她,娘娘但凡过问,就好像要夺了他去一般,跟前跟后眼睛都不错的盯着,把甘露殿里的人都当贼防着。

卫敬容摆一摆手,承吉是智缓行迟,在朝中已经不是秘密了,可谁不是藏着掖着,就怕有人戳破,甄氏也是无法可想。

她自然知道奉恩公夫人急着进宫是为了什么,礼部拟上来的都还在谱上,给云家尊荣体面也是应当的,追封云氏为武帝贵妃,替她上尊号,云家一门尽皆封赏,若有年纪正当的子弟,选进宫来在羽林金吾任职。

四妃以贵字为首,这个字本待留给姜碧微,可云氏是承吉生母,太后之下就只有贵字为尊,自然该封她为贵妃。

卫敬容圈了一个可字,送回紫宸殿议事厅去,如今前朝正在议是该给云家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才算是不辱没了新帝生母。

追封一个死人,甄氏只是心里不痛快,封赏云家是甄家一门都跟着不痛快,奉恩公夫人一进殿便拉了女儿的手:“你可得想想法子。”

甄氏正自气苦,母亲进殿来不先宽慰她,劈脸先是这一句,她哪里还有法子可想,身边没有一个替她拿主意的人,想来想去只能去问齐王,齐王偏偏又出宫回府去了。

云氏一直都是甄氏心里压着的一块大石,还以为当了太后,这块大石终于不再压着她了,谁知偏在这时候又落下来。

“我有什么法子,这些事都是朝堂上议的,母亲还当我是动动嘴皮就有人奉承不成?”甄氏说着又想起哥哥来:“若是哥哥中用,能担得起个一官半职的,何至于朝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万般委屈涌上心头,忍不住红了眼圈,奉恩公夫人一见惹恼了女儿,又赶紧劝她:“娘娘万不能这么想,你还有陛下呢,贞顺夫人虽是陛下生母,可生恩哪里重得过养恩,怀胎不过十月,娘娘可是亲手照顾了陛下六年,长的每一寸可不都是娘娘的功劳。”

跟着又讪讪道:“你哥哥那也是受人挑唆,这才犯错,咱们也都已经改了,哪能一直压着不让当官儿,陛下的面上也不好看,娘娘也没人撑腰不是。”

甄氏只当母亲来不过白来一回,除了倒倒苦水,也拿不出别的办法来,谁知奉恩伯夫人跟着又道:“都已然如此,娘娘不如大大方方的应了,再发话让陛下去贞顺夫人灵前磕两个头,冬至的时候亲手供一碗饭,全了陛下的孝心,也显得娘娘慈德。”

甄氏叹息一声,除了应下还有什么旁的法子,瞥了母亲一眼:“除了我咽下委屈,难道还有别的办法不成,云家个个拿我当仇人似的看待,可她自己病死的,又与我有什么相干?”

奉恩伯夫人赶紧安抚她:“那是他们眼热,本来也就是个妾,还想着要得什么好处?似那一个也封了蜀国太妃,咱们家难道连姜家都不如?”说着拍拍女儿的手:“我正有一桩喜事要告诉你呢,你堂妹定了亲事,是曾大人家的三儿子,嫁进去就是四品诰命。”

曾文涉四个儿子,第三子原来娶的是杨宝丽,杨宝丽“病死”之后,一直都在为妻守孝,还有半年孝要守,这半年里正好订亲走礼,半年孝一过,人立时就能进门。

“堂妹嫁进曾家可是当续弦。”叔叔一家可没有官职,不过靠着奉恩公府打打秋风,曾大人竟肯替儿子说这么一桩亲事。

“还不都是为着你,本来曾大家家遣人说亲,他儿子都已经娶过,前头又有儿女,可咱们家没有说话顶用的,少不得把你堂妹嫁进曾家去,往后你在朝里不也有人能说得上话了。”

甄氏横了母亲一眼:“堂妹嫁到曾家已是高攀,倒会讨巧说是为了我。”想一想确有好处:“等到定下亲事来,我让人赏给堂妹赏些添妆。”她出嫁的时候,堂妹还抱在手里,眼睛一晃,竟也要嫁人了。

奉恩公府十分满意这桩亲事,既是曾文涉亲自派人来说媒的,又许下往后能替甄家谋些官职,相互帮衬,岂不比女儿一个孤掌难鸣要强。

甄家倒还动过别的心思,齐王也没了王妃,雍王还未到婚配的年纪,可家里女孩不多,又不能差着太后的辈份,这才没有合适的人选。

两人既已说定,甄氏等母亲一走就往甘露殿去,对卫敬容道:“云妹妹走得早,没能享着承吉的福,冬至大祭也该叫承吉给她磕个头上个香。”说着又低下头去:“怎么说也是承吉生母,该封的自然不能少,母亲不必理会我,我也不会因着这事不好过。”

卫敬容倒有些诧异,少见她有这样懂事的时候,也不知奉恩公夫人跟她说了什么,让她拐过了这个弯来:“你有这份心,就是好事,到了日子也供些酒菜。”

甄氏细声应下,到了日子果然给云氏供上果酒,又领着承吉往奉先殿去,总归都要拜上一圈,在云氏跟前多磕两个头罢了。

新帝还得南郊大祭,这回仪官赞官都已经知道新帝坐不住,去掉那些支节,免得出茬子,只引着他磕头拜祭,自有翰林替他写祭文,万事都不必他开口。

南郊大祭一过,封赏云家的旨意跟着颁布下去,甄氏趁此时提出想接自家侄女进宫来:“看见娘娘身边有如意陪伴,心里总很羡慕,我这侄女打小与我亲近,偶尔陪我几日,打发打发日子。”

她把事做在前头,卫敬容倒有些不好驳她,可人人都知她意不在此,魏宽苦恼不想要的,甄家恨不得赶紧拾了去,卫敬容不欲后宫生乱,迟迟都未答允。

秦昱听说曾文涉绕过自己跟甄家结了亲家,一时满面寒霜,两人同一条船上坐着,曾文涉这会儿想要改弦更张,也得问过他答不答应。

第330章 改弦

曾文涉当年既肯效力齐王,如今便肯投效新帝。

拱起秦昱来是因为皇子之中只有秦昱身边无人, 袁礼贤是天然的立嫡派, 秦昰身边既又有卫家, 怎么也轮不着他。秦晏实在太小,母家又不显赫,前头两个哥哥一个长一个嫡, 他哪头都不占。

秦昱有杨家在武将中的人脉,却文臣助力, 曾文涉效力他之后便是第一人,他自然舍秦晏挺秦昱。

曾文涉早就不止一次的后悔过了, 当年他立挺齐王上位的时候, 齐王还有一争大位的可能, 宫中有个圣宠不衰的杨妃, 贵戚中又有护驾有功的杨云越, 齐王自己还有孝名文名在身, 修《孝经》也传为一时美谈。

可顷刻间局势就变得艰难起来,秦昱身后的势力一夕之间土崩瓦解, 先是杨云越扯上了弑兄害嫂的官司,大理寺查明实据呈上御前, 杨家只得丢爵保命。

跟着杨妃又在正元帝跟前失了宠爱,这还罢了,她只要活着总能翻盘, 谁知她莫名其妙死在宫宴上, 杨云越诬陷卫后不得, 反被卫家占住了理,正元帝深厌杨家生事端,连带齐王都冷落了。

齐王一下子失去了两条臂膀,余下他一个孤掌难鸣,接连失利,失去棋盘上的大半江山,曾文涉成日里提心吊胆,这事除了是卫家干的,还能有谁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下这么重手。

一下子就剁掉了齐王两条臂膀,当真是是心狠手黑,齐王不过才刚刚露出一点意思来,他们便如此赶尽杀绝,他自然也是逃不掉的。

曾文涉只当自己早就已经写在了卫家那本生死薄里,早晚一天要勾掉他的姓名,又怎么能不抱紧秦昱,总归没个善终,倒不如搏一搏了。

这些年来,他也不算是半点好处没捞着,也当过宰相,手握重权,可他心里明白,他能登上宰相位,都是凭正元帝的心意,说是宰辅,不如说是棋子,他比袁礼贤听话,可又终究学不了胡成玉。

正元帝用完之后就将它随手弃在一边,可自己这颗棋子只要还在,总能派得上用场,他深知正元帝一块心病便是晋王,虽如今是弃子,往后也可以是砍向晋王的一把刀。

他这才摆出一付悠然的模样来,整日垂钓读书,果然被他等到起复的一天,正元帝将他派到陇右,

为的就是截断粮道,谁知秦昭用兵神速,这么快就攻占下了高昌。

曾文涉也是没了办法,这船眼看着不稳了,立在船上还有舢板可挡一挡水,若是跳下船,顷刻便被汪洋覆灭,只得一条道走到黑,眼前再坏,总不至立时便死。

如今却不一样,朝中另立新君,新君母家势弱,在甄家和云家两家之中,他选了甄家,云氏空有封号,宫中朝中都无人,新帝年幼,又如此依赖太后,甄家是他的不二人选。

只要搭上了甄家,就是搭上了新帝,太后身边一个能拿主意的人都没有,此时跳出来的哪还有比他官位更主,势力更大的人。

就算齐王赖在京城,等到除服再娶,那也不过二十七个月的光景,卫家又如何会留他在京城,必要将他早早打发去封地,齐王一走,他就是锣鼓少了铜锤,无戏可唱,不如早早换主,效忠新帝。

曾文涉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杨家女重病没了,正好替三儿子再聘甄家女,只可惜太后是独女,只有兄弟没有姐妹,打听得知甄家适龄的就只有隔房女儿,出身虽差了些,也咬咬牙替儿子聘下,只等妻孝一过,就讨甄家女进门。

拿这个当作跳板,与甄家大房牵上关系,从此既是儿女亲家,又是朝中助益。憋屈了几年,好容易有一刻安闲,才刚打发了老妻将给甄家的聘礼再多加一成,把杨氏所出的一双儿女打发到乡下田庄上去,门上接着便报,说齐王府派人送贺礼来了。

曾文涉手里托茶壶,知道秦昱这是着急了,挥手着人看茶上点心,自个儿依旧看着池中游鱼,也论轮到秦昱坐坐冷板凳,着着急了。

秦昱听管事说根本没见着曾文涉,气得摔了手中茶盏,宋良娣知道他心绪不佳,赶紧让儿子缩回屋中读书,承庆本欲背书给父亲听,又被人牵了回去,再写三张大字。

隔得片刻便听说王爷命人开了库房,从里头挑出先王妃的妆奁来,杨宝盈一死,秦昱立即便把她的屋子收拾出来,东西统统扔进库房,半点儿也不留恋。

杨宝盈是怎么死的,府中这些姬妾人人心中有数,夫妻两个时常关起门来说私房话,突然便传言王妃给太孙下毒,瞒得过旁人,又怎么瞒得过两人手底下讨生活的姬妾,原本你争我斗,突然之间听说主母死了,个个噤若寒蝉。

王爷对一道长大的表妹都能如此,何况是她们这些选上来的人,原来眉高眼低成日纷争不休,刹时间后院便安宁起来,谁也不敢挑事出头。

宋良娣使人给小禧子一对儿金牌,打听秦昱开了杨宝盈的妆奁,从里头挑出一对儿朝阳累丝金凤冠儿,抠出上头十五六颗烧红宝石来,装进嵌镙贴贝的锦盒之中,又挑出一对嵌宝金手镯,也一并盛在盒中,揣在怀里进了宫。

秦昱直往蓬莱殿去,将这锦盒呈上:“闻说嫂嫂娘家的堂妹要与曾大人的儿子结亲,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这对镯子正合新妇戴。”说着打开那只锦盒,阳光一照,满室都是宝石的光辉。

秦昱从未曾疑心过杨宝盈是不是杨夫人的亲生女,便是因着杨宝盈的这份妆奁实在太厚,若非亲生哪里舍得办这样的嫁妆。杨家不比卫家占据业州财力雄厚,却也是兵祸之中四处搜刮了许多物好物件的,譬如那顶朝阳累丝凤冠,便是前朝王府中搜捡得来的。

甄氏一看便道:“这也太贵重了些,怎么能当三弟这样大的礼。”她自进宫,便没受过亏待,四时衣裳金银首饰,都是捡上好的给她,眼前也算见过好东西,这样成色的宝石实在难得。

曾甄两家才刚过定,她这里的衣料金玉也还没赏下去,宫中人都未送东西来,秦昱倒跑在前面,送的东西又如此贵重,叫她心中一暖。

秦昱笑一声,看她还未明白,指尖点一点宝石:“这对镯子是前朝旧物,宫廷匠人御造的,至于这一匣子宝石,是我特意搜寻了来孝敬嫂嫂的。”

他把这盒子往甄氏面前一推,目光在甄氏脸上慢悠悠打了一个转儿,眼角露出笑意来:“我想着嫂嫂拿它嵌了头面,定然好”自觉失言,顿得一顿,这才又道:“正合身份。”

甄氏闻言一怔,耳朵都跟着烫起来,正巧宫人送了茶果点心上来,龙凤描金攒盒里盛了杏仁佛手酥,秦昱一见便笑:“难为嫂嫂记着我爱吃这个。”

这是甄氏自己爱吃的,秦昱回回来,回回都有这个点心,看个两三回,怎么能不知道,只说成是自己爱的,伸手捏了一块送进嘴里,把那一盒子五块酥糕俱都吃干净了,见甄氏还不说不动,着意冲她多笑几下,温言道:“嫂嫂若有什么难处,不能对别人说的,只管告诉我,我替你办。”

甄氏禁不住心口咚咚直跳,秦昱这目光,她曾见过,在秦显的脸上看过,在秦昭的脸上也看过,一个看的是姜碧微,一个看的是卫善。轮着她自己了,只觉得耳热心跳,手脚发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秦昱知道她没经过这些,越是不曾经过越是容易勾动心神,软言温语事事照拂,告诉她道:“让奉恩公夫人领着孙女进宫走动,见见姑姑也是常事,永公公主不也是常年住在宫的?太皇太后也不能说什么,嫂嫂不必如此小心,何况又不是立时就给承吉订下妃位来,让他们青梅竹马一同长大,往后情谊自然不同。”

他说每一句都是寻常话,可那目光紧紧追着她的脸,看她吃点心也笑,看她喝茶也笑,身子微倾,不错眼的盯着她,添茶动水也不用宫人动手,要说他逾矩,又确是规规矩矩,可眉眼言语,又处处动人心神。

秦昱告辞出去,一步三回头,他本就生得俊秀,披上乌云豹斗篷,行在雪地里,引得宫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甄氏坐在窗边,偶一抬眼,就见他转身回望,惊得她心口跳个不住。

她一向拿秦昱当小叔子看待,入宫多年从未有旁的心思,眼见秦显与旁人情深意重,也从来只叹自己命苦,心里偶尔也会想若是当年不曾进宫,嫁个殷实人家,与丈夫岂不是和和美美的过一辈子。

如今虽身在高位,却没过一天舒心日子,突然惊觉秦昱对她有旁的心思,先是深觉羞愧,跟着又恍然了悟,怪不得他事事都肯帮衬自己,原来是有这样的心思,心底说不出是酸是甜。

宫人将锦盒呈给她,她指尖碰一碰宝石,那火色仿佛烫着了指尖,赶紧缩回来,正色道:“把东西收起来,下回齐王再来,便不要引他进来了,哪能回回都收他这样重的礼。”

若能断了他的念头也好,叫他再不能生这样的心。

第331章 玉璋

秦昱隔得两日带着一只木马又进宫来, 承吉最爱这些玩具, 秦昱便着意让木匠在木马架子上雕了海水云龙纹, 描金上红漆, 还给这木马配了一付小鞍,也一样缀珠嵌宝, 做得极尽华丽。

谁知被甄氏身边阮尚宫在殿门前拦住了他, 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他,不叫他进殿去, 话也说得生硬:“太后这些日子身上不好,这会儿正在歇息, 便不打点精神再见齐王殿下了。”

如今朝中哪个不拍甄家的马屁,虽前有甘露殿,可皇帝长住蓬莱宫中, 蓬莱宫里的宫人个个都挺直了腰背,可对秦昱说话这么不客气,倒还是头一个。

蓬莱殿中的宫人是长久收齐王好处的, 殿中二三十个宫人, 哪个不知齐王手上撒漫, 回回送东西来金银锞子就由得她们分, 不过让她们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这些宫人哪一个见了他不是眉开眼笑,说话不客气的这些, 就是该挑出来的刺儿。

秦昱动动嘴角, 面上却不恼怒, 反而蹙了眉头,盯着蓬莱殿的殿门忧声问道:“上回见太后娘娘就见她容色清减,必是为国为君忧心的缘故,可曾宣过太医?太医说了什么?”一面问一面叹息:“盼她保重身子,为国效力还有臣等。”

阮尚宫正色回他:“齐王殿下有心,奴婢代太后娘娘谢过,只是近日诸多不便,殿下心意已然领受,便不再劳动殿下来问安了。”

蓬莱殿中香风细细锦帐重重,秦昱虽然被拒,却心中得意,她若是不动意,又怎会拒见他?阮尚宫也不会这么恶声恶气,越发着意在她身上花功夫,第二日便让小禧子送了一个积香寺的灵符到蓬莱殿,说是特意求来的,保佑太后娘娘事事顺心身体安健。

从此更打着进献新帝的名头,三不五时送些吃食玩意儿来,有木马有弓箭,回回少不了的就是馔香楼的一盒子杏仁佛手酥。

甄氏虽不见他,可隔得几日就收一回礼,这样冻的天儿,点心呈进来时,还是热的,尚宫看得她紧,身边的宫人却会说软话,几句齐王真是有孝心,知道孝敬娘娘的话,回回都叫甄氏茶饭不安。

秦昱送了蓬莱殿,也不忘甘露殿,献给卫敬容的东西便更多了,家中良娣做的暖耳裁的裙子,挑出来素净的明八仙暗八仙纹样衣料,还有从积香寺里求来的灵符,保佑太皇太后身体安健。

跟着又同甄家走动起来,甄家也有儿郞读书,却不曾出过举人,秦昱办诗会赏雪,也给甄家递一份帖子,他会玩的能玩的,都是当年杨思齐玩惯了的,甄家子弟身边惯有帮闲纨绔,两边一拍即合。

讨好皇帝母家不出奇,当年袁相门前日日车马不绝,他好吃一口醋笋,家里便有百十个酸笋坛子,何况是新帝。

臣子诰命们不能随意出入宫廷,吃食衣料各色玩物便一抬抬送到甄家门上去,比当年刚立太孙的时候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走动略近的人家把家里的孙女也带过门去的,欲与甄家结儿孙亲家,大上两岁也不要紧,年纪大些更能照拂家事。

这话让奉恩公夫人心中一动,再进宫时,带的便不是小孙女,而是大孙女,今年九岁,比承吉正好大上三岁,样貌不比小孙女生得好,可早已经学起针线规矩来,底下又有一弟一妹,打小就替母亲照顾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