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侍匆匆进来禀报:“启禀皇上,太孙殿下在殿外求见。”

阿诩来了。

元佑帝冰冷的心田顿时注入一股暖流,睁开龙目:“让他进来。”

太孙还在孝中,每日在宫中行走,穿的是素色衣服。

纯白的色泽,令他俊美的脸孔更显得柔和了几分。

踏进殿内的太孙,目光扫过躺在地上的齐王等人,目中满是错愕惊诧。不过,他并未张口询问,大步走到龙椅边,握住元佑帝的手:“皇祖父,孙儿来迟一步。”

这只手,温暖了元佑帝冰凉的手,更温暖了元佑帝冰凉的心。

元佑帝看着近在咫尺满是关切焦急的俊脸,僵硬麻木的四肢,缓缓又有了力气。

元佑帝挥挥手,先命所有太医都退下,又吩咐内侍,将齐王魏王等人全部抬下去。免得看着碍眼。

只说了几句话,元佑帝便觉得血流加速,有了疲惫之感。双手也微微颤抖不已。

“阿诩,朕是不是老了。”元佑帝有些自嘲地扯了扯嘴角:“朕的儿子,俱都正值鼎盛之年,一个个身强力壮,当着朕的面大打出手,没一个将朕放在眼底。”

“朕是真的老了。”

第七百九十三章 渔翁

声音里透着苍凉和疲惫,令人心酸。

太孙鼻子微酸,低声道:“皇祖父没老。再过几个月,孙儿又要有孩子出世,皇祖父又要做曾祖父了。”

孩子最是天真可爱。

元佑帝最喜欢孩子,听到此言,话语中的悲凉之意顿时褪了几分:“你说的是。朕还要多活几年,将这大秦江山安安稳稳地交到你手中才是。”

自太子死后,元佑帝心意一直有些摇摆不定。在精明能干的儿子和宽厚温和的长孙之间犹豫不决。

萧睿谋害太子之事被揭露后,元佑帝对齐王的心凉了一半。

今日发生的事,令元佑帝另一半的心也彻底凉了。

为人君者,应该以大局为重,当机立断,性情果决,不能轻易为人左右。从这一点来说,齐王更适合做储君。

可是,齐王心性太过凉薄凶狠,一旦大权在握,再无人遏制,日后不知会变成何等模样。

这样想来,倒是挑一个温厚的储君更好。

这是元佑帝第一次明明白白地流露出要将皇位交给他。

太孙谋划许久,等的就是这一日。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孙儿一定竭尽所能,绝不让皇祖父失望。”

没有推脱,也未谦虚退让,挺直胸膛担下一切。

元佑帝目中露出欣慰之意:“好,朕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思虑多日的事,终于做出了决定。元佑帝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然后,疲惫毫不客气地袭卷而来。

坐在龙椅上的元佑帝,龙体微微摇晃。

太孙不假思索地扶住元佑帝:“皇祖父,孙儿扶着你回寝宫休息。”

元佑帝嗯了一声,在太孙的搀扶下,站直了身子,缓慢地回了寝宫。

李公公钱公公各自跟着伺候。

元佑帝头也没回,只淡淡地吩咐:“将他们几个都送回去,朕暂时不想见他们。以后没朕的宣召,让他们就在府里待着。”

齐王等人在宫中大打出手一事,并未宣扬开来。宫中的马车,将齐王等人各自送回府邸。

顾莞宁在府中,收到了太孙命人传回来的口信。

事已成。

短短三个字,听得顾莞宁微微笑了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太孙这一计,用得恰到好处。

用计,无非是算计人心。

“宽厚温和”的太孙顶着一张能欺瞒过所有人的面孔,设下这一计,魏王疑心到齐王身上,找了“人证物证”,将齐王拖下水。韩王一怒之下出手,众人打成一团。

竟没人疑心到太孙身上。

就连元佑帝,也未想过“敦厚”的长孙会暗中下黑手。原本摇摆不定的心思,也因此事尘埃落定。比前世还早了几个月。

翡翠送了口信之后,悄然退了出去。

琳琅见顾莞宁神色悠然目中漾着笑意,也随之笑了起来:“小姐,今日天气极好,不如奴婢陪小姐出去转转,散散心吧!”

“也好。”

孕期前三个月,需要静养。等过了三个月,就该时常出去散步走动才是。

琳琅扶着顾莞宁往外走。

顾莞宁随口笑道:“我有手有脚,身子也有力气,哪里用你扶着。”

话音刚落,玲珑也凑了过来,扶住她的另一只胳膊,笑嘻嘻地说道:“殿下吩咐过,奴婢们得随时伺候小姐左右,万万不可疏忽。奴婢也是听令行事。”

顾莞宁失笑:“你嫁了人,还是这副淘气模样。”又随口问道:“珊瑚已经有了身孕,你们两个也成亲一段时日了,还没动静么?”

珊瑚和季同成亲最迟,却最先传出喜讯。

顾莞宁让珊瑚在屋子里养胎,等孕期满了三个月再来伺候。珊瑚原本不肯,被陈月娘婉言劝了几句,才老实待在屋子里。

琳琅低头,微笑不语。

玲珑憋不住话,冲口而出道:“奴婢和琳琅若是都有孕,小姐身边岂不是没人伺候?等小姐生了这一胎以后,奴婢和琳琅再商议着时日,轮流要个孩子。”

顾莞宁听得好气又好笑,瞪了玲珑一眼:“胡闹!这等事有什么可等的。你们两个成亲本就迟,再这般拖着不要孩子,打算熬到满头白发再生不成!”

又看了琳琅一眼,声音陡然温和了下来:“琳琅,你别事事都想着我。凡事也该为自己着想一二。”

琳琅柔声应道:“小姐说的是。”

…阴奉阳违,一点都不走心。

主仆三人,有说有笑。

顾莞宁原本想往院子外走,脚步一顿,转而去了小书房里。

这个小书房,是特意为阿娇阿奕而设。

两个孩子自从满了三周岁之后,便开始启蒙读书。为阿娇阿奕启蒙的,是太孙特意从翰林院里请来的薛翰林。

薛翰林是两榜进士,满腹经纶,年近五旬。为两个四岁的孩子启蒙,委实有些屈才。不过,启蒙的对象是太孙嫡长女嫡长子,又自不同。

太孙亲自相请,薛翰林欣然应下。

薛翰林在翰林院里编书,原本就是桩比较清闲的差事。如今每日到太子府来教上半日,翰林院上下不但没人多嘴,反而都羡慕薛翰林的好运气。

能借着此事和太孙拉近关系,实在是桩好差事。说不定,以后薛翰林还有做太傅的福气运气。

对于太孙为何会挑中薛翰林一事,众翰林也各有猜测。

薛翰林确实博学多才。不过,翰林院里有才学的人比比皆是。为何太孙独独挑中了薛翰林?

最终,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众翰林之间流传开来。

“薛翰林年龄最大,长相也最平庸。太孙殿下请他进太子府,自然是最放心。”

这个猜测,也令众多才学过人面容英俊的翰林们心里平衡了。

玲珑将这个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说给顾莞宁听着解闷。

顾莞宁听了,不由得哑然失笑。

太孙这点心思,竟被人看出来了。

没错,太孙当日挑翰林的时候,标准便是:博学,年迈,平庸。薛翰林很符合太孙的标准。

到了小书房外,顾莞宁冲两个丫鬟轻轻嘘了一声,站在门口,透过门缝看了过去。

第七百九十四章 缺憾(一)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人之初,性本善…”

阿娇阿奕各自坐在特制的桌椅前,手中各捧着一本书大声读着。

阿娇声音娇脆,阿奕声音清亮,俱是奶声奶气的童音,偏做出一本正经的大人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启蒙用的书,是三字经和百家姓。

孩子还小,手腕无力,不宜早早练习写字,此时便以认读为主。每日薛翰林上午来上课,到了下午,便学音律棋艺算数杂学之类。

在一双孩子的启蒙问题上,夫妻两个意见出奇的一致。

阿奕学什么,阿娇就学什么。姐弟两个一起入学启蒙。

薛翰林四十多岁,早已做了祖父,耐心颇佳。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教导,不时地执笔书写,将字形一笔一划地书写给两个孩子看。

顾莞宁在外看着,不由得暗暗点头。

这位薛翰林,才学或许不算最出众,这份耐心,却是无人能及。给两个孩子启蒙正合适。太孙挑人的目光果然是一等一。

顾莞宁并未刻意遮掩身形,阿娇偶尔抬头,看见门缝里露出的素色衣裙,立刻放下书本站起身来,高兴地喊了一声“娘亲”。

阿娇一动,阿奕也没心思再读书,立刻放下手中的千字文,一起喊娘。

教到了一半的课程,只得戛然而止。

薛翰林也是好脾性,并不恼怒,笑眯眯地站起身来。一双不大的眼睛,也快眯成了一条线:“太孙妃若有空闲,不妨进来陪一陪小姐和公子。微臣授课也正好累了,想休息片刻。”

不愧是在官场混了十余年的翰林,实在很会说话。

顾莞宁也未客气,含笑点了点头,推门而入。

阿娇阿奕哪里还能忍得住,两人各自从书桌后跑过来,一左一右扑到顾莞宁面前。

琳琅和玲珑唯恐两个孩子冲撞到顾莞宁,忙俯下身子,一人拦住一个:“小心些,别撞到太孙妃。”

“是啊,太孙妃肚中还有宝宝,阿娇小姐阿奕公子的动作都要轻一些。”

阿娇阿奕虽然淘气好动,却不骄纵刁蛮任性。听了之后,果然都放轻了动作。阿娇拉着顾莞宁的左胳膊,阿奕拉着顾莞宁的右手。

“娘亲,宝宝今天听不听话?”阿娇小大人一般地问着。

阿奕一听胸膛,摆出兄长的模样:“若是不听话,只管告诉我。我来教训宝宝。”

顾莞宁抿起唇角,目中盛满笑意:“宝宝很听话,没有闹娘亲。阿娇和阿奕今天有没有认真读书?”

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猛点头。

琳琅玲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薛翰林抚着留了多年的长须,嘴角也扬了起来。

一开始他是冲着太孙殿下的邀请而来,早已做好孩子淘气顽劣不好教导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这一双孩子给了他不小的惊喜。

阿娇生性聪慧,学习速度极快,举一反三。资质远胜同龄的孩子。

阿奕论聪慧稍逊色一些,不过,资质也属上佳,颇有定性。尊敬师长,颇有礼貌。只要细心教导,日后必成大器。

太孙妃对这一双孩子十分上心,教导得极好。

顾莞宁耐心地哄了几句,让两个孩子出去玩耍休息片刻再回来。

四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之龄,自制力有限。让他们一坐半日,委实不太可能。也因此,每日授课中途总要休息一至两回。

阿娇阿奕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出去吃点心玩耍。

“两个孩子都很淘气,让薛翰林费心了。”顾莞宁冲薛翰林微微一笑。

太孙妃顾莞宁的骄傲美丽,赫赫有名,无人不知。

她正是容颜最盛之龄,宛如盛放的牡丹,美丽出众,风华万千。因守孝穿着素色衣裙,并未掩去她的容色艳光,反而更添了几分绰约。

年近五旬的薛翰林,早已没了年轻男子的热血冲动。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这么一张美得惊心动魄的脸孔,薛翰林也觉得心情愉悦,忙笑着应道:“阿娇小姐聪慧可爱,阿奕公子心性质朴,为他们启蒙,实是微臣之幸。”

这位薛翰林,实在很会说话。句句都顺耳。

顾莞宁笑了一笑:“薛翰林不必这般客气。他们两个的性子,我这个亲娘清楚的很。实在是淘气好动,让人头痛。他们两个若有什么不好管教之处,薛翰林只管告诉我。”

这就是顾莞宁的体贴之处了。

薛翰林虽为人师,不过,到底不便管教太孙的长子长女。

薛翰林心中感动,也没矫情客套,斟酌着言辞说道:“阿娇小姐颇为聪明,认字很快。微臣教上一到两遍,她便能记下。半日便能认读几十个字。这份聪慧,实在罕见。阿娇小姐也清楚自己的天赋,不免有几分骄傲。长此以往,易养成骄纵瞧不起人的性子。”

一边说着,一边留意顾莞宁的脸色。

顾莞宁并未动怒,反而轻叹一声:“薛翰林所说,也是我心中所忧。太过聪明的人,大多不肯下苦功读书学习。也易变得目中无人。我一定会细心留意,多多教导阿娇。”

顾莞宁言辞诚恳,薛翰林的一颗心也迅速落回原位,又说道:“阿奕公子资质也属上佳,比起阿娇小姐更有定性。学的虽然慢一些,学会了之后,便能牢牢记住,不会遗忘。从这一点来说,阿奕公子只要肯下苦功,日后学业不成问题。只是…”

薛翰林略一犹豫,顾莞宁已接过话茬:“薛翰林是否觉得阿奕缺少主见,会轻易被阿娇左右?”

正是如此。

薛翰林点点头:“是。微臣教导他们,只有短短几日。不过,微臣一直在仔细观察留意他们两人的性子。一切正如太孙妃所说。”

“阿娇小姐的性子,倒是没太大问题。有太孙妃细心教导,想来不会让阿娇变得骄纵目中无人。”

“阿奕公子的问题,倒是更棘手一些。”

阿奕身为太孙长子,这样的性子,自然不太妥当。

顾莞宁沉默下来。

第七百九十五章 缺憾(二)

前世也是如此。

阿奕的性子稍嫌温软。当年教导阿奕的太傅,不敢明言,曾委婉地暗示过几回。

彼时,她已是大秦太后,每日忙于国事宫务。听闻太傅之言,心中生恼,便将阿奕叫到面前来训斥。

可惜,她越是教训得厉害,阿奕越是敬畏她这个亲娘。这样的举动,不但没能将他温软的性子扭转过来,反而令母子渐渐离心。

当她发现阿奕见了她只会恭敬地尊称母后,再也不会像幼时那般扑上前来撒娇之时,心中颇有悔意。然而,隔阂疏离已经造成,后悔也迟了。

这一世,她对阿奕加倍的疼爱。阿奕对她这个亲娘也十分依赖。从感情上来,母子两人的亲密,远胜前世。

阿奕温软的性子,却是天生的,实在很难改过来…

“阿娇小姐和阿奕公子朝夕相伴,姐弟两人打打闹闹,实则感情极佳。”薛翰林侃侃而谈:“读书也好,玩耍也罢,大多是阿娇小姐拿主意。阿奕公子性子随和,也习惯听从阿娇小姐的话。”

“姐弟两个感情好,本没什么。只是,阿奕公子到底是男孩子,长大以后,要承担肩负重任,必要有主见才行。”

“孩子的性子,要从小培养。等真正定性,想扭转也来不及了。所以,此事万万不可轻忽。”

顾莞宁听得动容:“薛翰林言之有理。”

这位薛翰林,对孩子的教导确实十分尽心。来了没到十日,就已察觉到了阿奕性子的最大缺憾。

换到普通官宦之家,阿奕倒是无妨。偏偏他生来是皇室曾长孙,这样的性子就大大不妥了。

这一点,顾莞宁比谁的体会都深刻。

薛翰林大着胆子说道:“微臣以为,想扭转阿奕公子的性格,非一朝一夕之事。务必要从小处做起。首先,应该让阿奕公子和阿娇小姐分开读书。”

顾莞宁一怔:“薛翰林的意思是,姐弟两人不宜在一处读书?”

“是。”薛翰林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阿娇小姐更聪慧,学得又快又好。阿奕公子稍弱一些。孩子之间,总有攀比之心。阿娇小姐不是成心出风头,阿奕公子却时有我不如人的沮丧,会失去自信。姐弟在一起时,也会不自觉地听从阿娇小姐的话。”

“一时半刻还看不出来。时日久了,阿奕公子会愈发没有主见,也会越来越依赖他人。这样对阿奕公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两人分开读书,更能因材施教。对姐弟两人都是好事。”

“除了读书之外,生活上也尽量让姐弟两个步调不同,各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对他们各自的性格养成有利。让阿奕公子少受一些影响。”

“太孙妃不妨多多夸赞阿奕公子,从培养他的自信开始,让他勤动脑多思考,慢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

顾莞宁心神激荡不已,敛容行了一礼:“多谢薛翰林提醒。”

顾莞宁如此郑重行礼道谢,也令薛翰林受宠若惊:“太孙妃快些请起,微臣胡言乱语,愧不敢受太孙妃这一礼。”

顾莞宁却正色道:“薛翰林直言道出阿奕的缺点,又提出了改进的法子。于我受益良多。这一礼,只能稍表我心中感激之意。”

“阿娇阿奕得遇良师,是他们之幸,也是我和殿下之幸。”

薛翰林忙道:“微臣不敢当太孙妃如此盛赞。”

顾莞宁舒展眉头,冲薛翰林笑道:“总之,以后要多劳薛翰林费心。薛翰林的提议,我会和殿下仔细商议。”

“今日就让他们姐弟一起上完课。待商议过后,再做调整。”

薛翰林笑着应了下来。

就在此时,姐弟两人一前一后地进来了。

“娘,”阿娇扬起可爱的笑脸走了过来。

阿奕比阿娇稍慢一些,也笑着喊了娘。

正如薛翰林所说,姐弟两人中,很明显是阿娇更强势一些。阿奕也早已习惯了跟在阿娇身后,待阿娇张口说话之后,才会张口。

虽是不起眼的小小细节,也能看出些端倪来。

顾莞宁暗暗叹口气,冲姐弟两人微笑:“你们两个乖乖听话,随着薛翰林读书,娘亲不在这儿打扰你们了。”

阿奕舍不得顾莞宁,却未吭声,乖乖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