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莞宁笑道:“你在宫中住下,明日便能见到他了。”

沈谨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了下来。

离京之前,他也想留在宫中,以便和顾莞宁相聚。

顾莞宁见他点头,神色间未见欢喜,反而蹙了眉头:“阿言,你真的打算就此留在边军里?”

沈谨言笑容一敛,目中露出恳切:“是。”

“姐姐,我已下定决心,以后留在边军,做一名军医。”

“我学医的初衷,是因普济寺中生活清苦寂寞,学习医术只为了消磨时间。却未想到,医术博大精深,令人沉迷。我开设善堂,是想行医救人,救死扶伤。奈何我的出身人尽皆知,人人瞧不起我。便是那些到善堂来治病的百姓,也会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在边军里,却全然不同。”

“军营里的士兵们,粗鲁率直,大多是真性情之人。他们在意的是我医术是否高明,能否救他们的性命。无人对我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我救了许许多多濒死的士兵,他们感激我敬重我,视我为救命恩人。在我主动住进军营研制药方后,他们待我更是尊敬。”

“他们叫我沈神医,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我。我所到之处,人人发自内心的谦让几分。”

“虽然军中生活辛苦,可是,我已离不开军营。”

“姐姐,我知道你是心疼我。不过,我已不是那个遇事只会怯懦哭泣的孩童。哪怕不能领兵上阵,也愿以一己之力,为边军效力。也让世人都看着,我沈谨言是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俯首无愧于天地!”

最后一句话,说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这些话,其实沈谨言在信中不止说过一回。可此时亲耳聆听,却令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顾莞宁目光也亮了起来:“好,我顾莞宁的弟弟,果然是好样的!”

“你既已下定决心,我也不再拦你。明年大军启程,你便随着一起去边关吧!”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相聚(三)

沈谨言没料到这么轻易便说服了顾莞宁,既惊又喜:“姐姐,你真的应允我去边军?不会反悔么?”

顾莞宁微微一笑:“我顾莞宁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反悔过。”

沈谨言激动之下,像幼时一般,猛地搂住顾莞宁。很快又松开,俊秀的脸上满是欢喜愉悦的笑容:“姐姐,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顾莞宁心中一阵温软,轻声笑道:“你这般上进,我这个做姐姐的,当然要支持你。总不能拖你的后腿。”

沈谨言继续呵呵傻笑:“刚才我抱了你一回,你可千万别告诉姐夫。不然,他又该拈酸吃醋了。”

顾莞宁:“…”

顾莞宁不知该气还是该笑,瞪了沈谨言一眼:“去了边关一回,竟学会油嘴滑舌,连我也敢打趣了。”

军中多的是糙汉,开起玩笑来生冷不忌荤素不拘,沈谨言从一开始的面红耳赤,到后来的充耳不闻格外坦然,充分应证“环境能改变一个人”这句话。

说笑几句后,沈谨言才问起最关心的事:“齐王世子进宫已有半个多月了。不知吐蕃国师可曾松口?”

顾莞宁目中笑意退去,淡淡应道:“还未松口。”

自齐王世子被关进天牢后,每日受刑的人不再是吐蕃国师,而是齐王世子。

吐蕃国师果然极其在意齐王世子,齐王世子受刑,比对她用刑更令她痛苦。每日叫嚷怒骂不绝,甚至放下身段哀求。

可只要一问及萧诩所中巫术,她便缄默不语。

哪怕是齐王世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气,哪怕她心如刀割痛哭失声,也未曾松口。

如此一来,彼此倒像是彻底较上劲,端看谁先熬不住求饶。

顾莞宁心中阴郁,却从未流露至脸上。一来不愿让萧诩窥见自己的忧心,二来也是不愿让身边的人为自己担心,譬如闵太后,譬如阿娇姐弟。

此时在沈谨言面前,倒是没什么顾忌,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沈谨言也笑不出来了,神色间笼上一层阴霾:“看来,他们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所以才会咬死了不松口。

他们师徒死了无所谓,只怕萧诩所中巫术再无人能解。

顾莞宁目光一闪,低声道:“此事得做好两手打算。罗霆继续用刑拷问他们两人,另外,我打算派人去吐蕃国内,暗中寻找善于巫术的巫道,或许能知晓解开此巫术之法。用重金诱之也好,直接捆绑到京城来也可。”

“萧诩身中巫术之事,知晓之人除了你我之外,还有我身边的几个人。另有徐沧钱大夫慧平大师和大哥。绝不能再传进别人耳中。”

“去吐蕃国内寻访巫道之事,我不放心交给别人…”

顾莞宁话还没说完,沈谨言已毅然道:“我去!”

顾莞宁目光复杂地看着沈谨言:“阿言,你可知道此事有多危险?”

沈谨言点点头:“我知道。吐蕃战败,死在大秦将士手中的士兵极多。便连吐蕃太子也丧命在边关。吐蕃国主心中必十分记恨。此时他示弱退让,不过是因为无力和大秦再战罢了。此时大秦人再进吐蕃,一定十分危险。”

还不止如此!

要进吐蕃,得横穿过突厥。突厥此次战败,同样憋屈窝囊。若遇上骁勇善战的突厥战士,很难全身而退。

更遑论,还有沿途未知的种种艰险…

“姐姐,你让我去吧!”

短短片刻,沈谨言已下定决心,俊脸上满是坚定之色:“我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带着季同和暗卫们一起去吐蕃。一定寻到能解巫术的巫道。”

顾莞宁目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有感动,有欣慰,有释然,还有更多的是愧疚。

从她张口的一刹那起,便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沈谨言甚至未等到她将最难以启齿的话说出口,便主动请缨前去…

“阿言,”顾莞宁声音微微有些哽咽:“你一定要安然回来。”

你一定要保重自己!绝不能让自己出半点意外!

沈谨言笑了起来,笑容一如往日干净明亮:“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顾莞宁鼻间满是酸意,用力地握住沈谨言的手,久久无言。

过了许久,顾莞宁才低声叮嘱:“此事你知道便可。便是大哥那里,你也暂时不要透露。待一切准备妥当,从边关出发之前,再告诉他也不迟。到时候,让他想办法为你遮掩。”

沈谨言点点头,应了下来。

边关离京城数千里之遥,传递消息不便。只要遮掩得当,无人会知道他暗中离开边关,去往吐蕃。

姐弟两个正低声说话,门外响起了琳琅的声音:“启禀娘娘,定北侯世子前来觐见。”

顾谨行来了!

顾莞宁心中欢喜,立刻道:“请世子进来。”

片刻后,顾谨行昂然迈步而入。

他身上铠甲尚未脱去,行走间颇为威武,带着杀伐凌厉之气,令人神为之夺。那张英俊温和的脸孔,历经战火,也多了冷肃之气。脸孔变得更有棱角。

和顾莞宁遥远模糊记忆中的大伯父顾淙惊人的肖似。

顾谨行难以抑制心里的激动,拱手行礼:“微臣顾谨行,见过皇后娘娘。”

顾莞宁目露愉悦,声音也比往日轻快得多:“这里又无外人,大哥不必多礼。”

听到这一声大哥,顾谨行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一笑,略显冷冽的五官顿时柔和起来,又恢复了昔日温和的兄长模样。

“还是这样看来更顺眼一些。”顾莞宁半开玩笑半打趣:“之前大哥一进椒房殿,气势夺人,我这个皇后都被边军主将的风采震住了。”

顾谨行略有些无奈地笑道:“我也不想整日板着脸孔。不过,军中将领人人比我年长。我冷着脸,他们便会老实许多。”

这一招还是顾柏特意教给他的。

苦练了一年多,这一招颇见成效。

如今他在军中已树立威信,无人敢轻忽怠慢。

顾莞宁被逗乐了:“原来大哥做主将做得这般辛苦。”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相聚(四)

沈谨言笑着插嘴道:“当日我随着大哥一起去边军。军中将领一见大哥,面色都不太好看。大概是觉得大哥脸嫩无能。后来见识了大哥的厉害,才心服口服,对大哥言听计从。”

顾谨行谦虚地说道:“哪有你说得这般夸张。”

“我年轻识浅,平日所学都是纸上谈兵,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军中将领对我心存疑惑,也是难免。这一年多来,才算接纳认可我这个主将。”

“比起父亲和二叔,我还差得远。”

还是这般谦和谨慎。

还是那个熟悉的顾谨行。

顾莞宁目中漾起温暖的笑意:“自家兄妹说话,大哥何必这般自谦。经此一战,大哥名动天下,已是当之无愧的边军主将。便是我这个中宫皇后,也沾了大哥的光,声势更胜从前。”

最后一句话,显然是玩笑打趣。

顾谨行浓眉一挑,笑得自信昂扬:“二妹放心,大哥以后坐镇边关,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和依靠。”

顾莞宁心头一热。

前世她虽权倾朝野,娘家却已凋零。儿子和她也并不贴心。身边人再多,也有凄清孤寡之感。

这一世,她有心爱的夫婿相伴,有四个儿女,还有坚定不移站在她身后的娘家人…上苍对她委实恩厚。

沈谨言不甘示弱,立刻张口道:“姐姐,我也是你的后盾和依靠。”

顾莞宁目中泛起温热的水光,唇边扬起欣然的笑意:“好。”

顾谨行和沈谨言相视而笑。

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微妙。

当年,顾谨行是长房庶长子,沈谨言是二房嫡子。论身份论府中地位,顾谨行自然不及沈谨言。平日对沈谨言颇多相让。

若不是沈谨言身世曝露,今日的定北侯世子边军主将,根本轮不到顾谨行。

世事无常。如今风光赫赫的是顾谨行,沈谨言想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都是奢望。此次他坚持去边军,不仅是为大秦出力,更有凭借军功立足之意。

好在老天待他不薄,令他如愿以偿。

在边军的一年多里,他们齐心协力,打退敌军。彼此之间的隔阂早已消融,不是兄弟,感情却如兄弟一般亲厚。

顾莞宁看在眼中,也备觉欣慰:“我领着你们两人一起去慈宁宫吧!母后一直念叨着要见见你们。”

两人齐声应下。

闵太后是出了名的温和好性子,从不摆太后架子。

见到顾谨行和沈谨言,闵太后更是分外和蔼亲切。满口夸赞之词,夸得顾谨行俊脸泛红连道不敢。

闵太后意犹未尽,又夸起了沈谨言:“谨言也是好样的。幸好有你在边军里领着一众军医,不惧危险,研制瘟疫的药方。不然,军中不知要死多少人。”

沈谨言俊秀的脸孔也红红的:“不敢当太后娘娘盛赞,这是我分内之事。”

闵太后笑道:“不管怎么说,这天大的功劳都是你的。皇上可得厚赏你才是。”

沈谨言答道:“皇上今日已有封赏。我自今日起,便是正经的五品官身,统领军中所有军医。”

说这番话的时候,沈谨言的腰杆挺得笔直。

这官身是他自己出生入死得来的,给了他无比的自信和底气。

顾莞宁静静地凝视着沈谨言,心中涌起为人长姐的骄傲。

顾谨行归心似箭,觐见过闵太后之后,便张口告退。

闵太后颇为善解人意:“你自进京之后,还未归家。想来定北侯府上下都在等着你回去。你趁着此时离宫,天黑之前便能到侯府了。”

顾谨行谢了恩典,然后离去。

沈谨言的目光追随在顾谨行的身后,目中露出一抹黯然。

他便是立再多的功劳,也无颜踏进定北侯府了…

顾莞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阿言,随我回椒房殿吧!我已命人收拾好客房,今晚你就在椒房殿里住下。”

沈谨言迅速回过神来,冲顾莞宁笑了一笑:“好。”

在这世上,顾莞宁是他仅剩的唯一的亲人,也是最疼爱最呵护他的人。有她在的地方,便是他的家。

酉时正。

定北侯府开了正门。

以太夫人为首的顾家众人,俱站在门口。吴氏,方氏,顾海,崔珺瑶…便是年龄最小的胜哥儿和三房的熙哥儿,也都被带了出来。

顾家有头脸的管事和留在府中的家将们,也都在门口相候。

他们在此等候获胜归来的顾谨行。

两岁的胜哥儿奶声奶气地问亲娘:“娘,爹长得什么模样?”

崔珺瑶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和迫切,低声笑道:“待会儿你爹就回来了。你亲眼见上一见就知道了。”

胜哥儿笑嘻嘻地哦了一声。过了片刻,又自言自语道:“爹回来,我们就能吃饭了。我快饿得没力气说话了。”

众人被他的童言童语逗乐了。

太夫人慈爱的目光看了过来:“崔氏,胜哥儿既是饿了,你先抱着他进府,喂他吃些点心。别饿坏了孩子。”

崔珺瑶却道:“再等上一等吧!”

她不愿胜哥儿错过亲爹归来的这一刻。

太夫人哑然失笑,不再多言。

整齐的马蹄声由远至近,传至众人耳中。

是顾谨行领着顾家的家将们回来了!

所有人的神色都激动起来,目光一起看了过去。

夕阳的余晖中,数十匹骏马疾驰而来。为首的青年男子,穿着闪亮的铠甲,披风在风中飘扬。漫天绚烂的晚霞,似全部落在他的身上。

吴氏痛哭失声。

崔珺瑶泪水盈眶。

太夫人鼻间也是一阵酸楚。好在她极有自制力,神色依然镇定。

在十米之外,顾谨行便勒紧缰绳,胯下骏马停了下来。之后的数十匹骏马也一起停下。众家将随顾谨行一起下马。

顾谨行目中满是激动之色,大步走到太夫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孙儿不负祖母厚望,已打退敌军,收复边关,今日归来。”

太夫人目中泛起水光,喉头哽咽,伸手轻抚顾谨行的脸孔:“好孩子,回来就好。”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相聚(五)

重逢的激动里,伴随着喜极而泣的泪水。

吴氏再也按捺不住,哭着扑上前,一把搂住顾谨行:“谨行,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为娘朝思暮想,就盼着重逢的这一日…”

顾谨行哽咽着喊了一声“母亲”。

崔珺瑶泪流满面,一手拉着俊哥儿,一手拉着胜哥儿,双手不停颤抖。

她硬是忍下扑上前相拥而泣的冲动。顾谨行却已心有灵犀地看了过来,夫妻四目对视,俱是泪眼模糊。

几百个日夜的分别,几百个日夜的相思,俱在此刻凝结定格。

便连顾海,此时也是心潮澎湃,难以抑制。

顾海的目光定定地落在穿着铠甲的顾谨行身上。一瞬间,仿佛生出错觉,长兄顾淙和二哥顾湛的灵魂,也随着顾谨行一起归来。

顾海深呼吸一口气,张口道:“谨行安然归来,是何等喜事!都别在这儿哭了。先进府再说话!”

众人激动澎湃的心情,在门口宣泄了一回。

进了正和堂之后,又因吴氏哭泣不止,众人又哭了一回。

过了许久,众人的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

太夫人仔细地打量着顾谨行,然后舒展眉头赞道:“边关果然是个好地方。谨行去了不到两年,便已脱胎换骨,俨然有了主将之风。”

可不是么?

顾谨行素来温和谦逊,此时铠甲未脱,神色坚毅冷静,威严冷肃,令人情难自禁地心生敬意。

和往日相比,果然是脱胎换骨,气质截然不同。

顾谨行被熟悉的家人用敬佩的目光看着,颇有些吃不消,立刻笑道:“我今日领军归京,又要进宫面圣,之后急着回府,无暇换下铠甲。待会儿就换下!”

“不用换,不用换。”吴氏立刻抢着说道:“就这么穿着,我看着顺眼的很。”

顾谨行:“…”

众人齐声笑了起来。

崔珺瑶眼泪未干,此时又是满心甜意。目光紧紧地落在顾谨行身上。

分明还是那张熟悉的温和脸孔,却又多了一丝陌生的冷肃威严。矛盾的气质糅合在一起,令她生出奇异的悸动。

成亲十余年的夫妻了,竟还有这般看一眼眼热心跳的感觉,说起来真是令人羞臊…

顾谨行似察觉到了什么,迅速看了过来。

夫妻再此对视。

崔珺瑶脸颊微红,移开目光。

顾谨行心中一荡,涌起浓腻的甜意。

太夫人的声音打断了顾谨行的遐思:“谨行,你带了多少人回来?”

顾谨行立刻回过神来,沉痛又黯然地应道:“不足百人。”

太夫人心中狠狠一颤。

当日顾家家将暗卫倾巢而出,总数达两千之众。而今,生还者不足百人…这是何等惨烈!

众人也随之沉默。

顾海的声音里透出几分晦涩:“不管如何,总算是打了大胜仗,大秦边关平安。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