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众人惊悚地听到大帝答应了,更惊悚的是大帝接下来的话:“吩咐那几个南边来的御厨去做,酱肘子,糖醋排骨,红烧鸭掌…做好了,先拿来朕尝尝。”

“陛下您不能…”宫女欲言又止,话到嘴边又噎了下去。

大帝伸手在皇后的脸颊上摩挲,凑近了她的双眸,哄孩子似的道:“只准尝尝味道,不准吞下去。恩?”

这副宠爱的姿态,仿佛只要娘娘一求,天下大帝都会给,何况只是几道菜?九五之尊成了试菜的,谁有如此大的颜面?

百里婧笑开:“好,不吞下去。”

总算博得美人一笑,众人都松了口气。这时,有宫人进来,道:“娘娘,汤来了。”

“端过来。”百里婧朝帘外看去,下令道,随后看向君执:“陛下,我让御膳房做的汤好了,趁热喝吧。”

正说着,宫女已端着托盘入了帘幔,百里婧亲手接了过来,舀了一勺送到君执唇边。

北郡药王并没有离开,仍旧立在一旁,他从来默不作声,有时旁人已忘了他的存在。

此时,北郡药王望了一眼那肉汤,与君执的视线正好对上,君执很快移开目光,只勾起唇角望着他的妻,一手接过百里婧手中的汤勺,一手捏住了她的手,笑道:“小心肝,手才好了些,别拿东西。你有心了,朕自己喝。”

说着,当真就着那碗汤喝了起来,津津有味,十分可口,很快一碗汤喝了一大半。

北郡药王没有阻止他。

梵华原是替大帝当传话筒去了,因此被帝后甩开,这会儿追着肉香一路小跑过来。

原以为又能大饱口福,怎料竟目睹肉汤被大美人一口口而尽,居然还是一口口!

梵华的喉咙咕咚一下,不自禁吞咽了好几次,舌头也不自觉麻了,上面全是肉汤的香味。

大美人不是说了以后肉汤都给她喝吗?怎么这会儿当着娘娘的面自己却喝了呀?大美人果然是发现肉汤好喝了吧,她以后都没有肉汤喝了吗?

梵华眼巴巴地瞧着,苦得抓心挠肝的,纠结地掐住了身后一人的胳膊。

桂九站在梵华身后,却是感觉不着胳膊的疼,眉头蹙死,那位皇后娘娘是失忆了还是故意为之,她难道不知晓大帝沾了荤腥等于喝了毒药吗?何况四月将至…

第302章 三国鼎立

含笑饮砒霜这种行径,一早在东兴左相府便受够了,那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如今又有谁敢强迫陛下就范?

难不成娘娘并不知陛下中了毒?

可陛下也是奇怪,从前百般姿态做尽,什么模样没被娘娘瞧过,躲在女人裙底也毫不知耻,为何如今却对中毒一事秘而不露?

桂九的心思恐怕也是众人的心思,可帝后之间的种种旁人无法插手,这是帝后在赌气或是较量,谁敢细细过问?

宫女接过浅了一半的汤碗退了下去,路过梵华身侧时,梵华还踮起脚尖探着脖子瞧了瞧,很遗憾地咂巴了一下嘴。唉,大美人喝汤也不肯喝干净…

暗卫忍耐的功夫极强,哪怕是火烧了眉毛,他们也能淡定自若,可他们未必能如大帝一般,饮了毒药还能谈笑风生哄那位皇后娘娘欢笑。

桂九一直提心吊胆地等着,待那位皇后用过了午膳喝过了汤药歇下后,大帝这才起身离去。

才踏出清心殿偏殿的门没多久,只听身后一道声音响起:“吐出来吧。”

桂九不用看,也知晓是北郡药王。可方才这位大帝的亲舅舅,眼睁睁看着得到饮下毒药似的补汤,竟连一个字也不肯说,这并非长辈所为。

大帝并没有听话,他的耐性向来比暗卫更甚,待镇定自若地入了御书房,这才运功将饮下的汤逼了出来。

运功过后,大帝的脸色一片苍白,这种苍白曾出现在墨问脸上——只喝了几口汤,大帝的旧疾虽不至提前发作,可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或多或少会诱发毒性,若非是那位娘娘亲手所喂,大帝何至于此?

亲眼瞧着大帝“受刑”的几个亲信都一言不发地看着他,桂九不敢先张口,直到北郡药王轻描淡写般问道:“为何要喝下去?你身子本已不妥,若是出了事,让她如何是好?”

孔雀同黑鹰站在暗处,哪怕再担忧也不能上前过问。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大帝的亲舅父也好,生母也好,从未认真替大帝操心过。

三年多以前,大帝初中毒生死未卜,往鸣山之中寻北郡药王替他医治,这位北郡药王也是漠然多过担忧,连鸣山的地界也不肯踏出半步,只命自己的义女孔雀服侍大帝身侧。

是以,这些年来,大帝的亲卫袁出等人从未见过北郡药王的真面目,更不消说知晓北郡药王乃是大帝的亲舅父。

方才好不容易听得北郡药王担忧大帝的身子,关心他不该喝下毒药般的肉汤,竟是因为担忧那位皇后会因此而无所依傍。

骨肉亲情淡漠至此,帝王身侧连个知冷暖的人也无,他们这些奴才也跟着心寒。

每个人都在等大帝开口,解开他秘而不露的缘由。

大帝这百毒不侵的心肠,被亲舅父冷落也不觉有何不妥,苍白的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狭长的冷眸寒气逼人,空阔辽远的声音略有一丝不稳:“朕可以装柔弱,却不可真柔弱,皇后如今将全身心托付于朕,朕岂能让她失了信任?舅父有所不知,她虽可爱,却素来不喜哑巴同废物…”

听罢这句似笑非笑的自嘲,北郡药王注视着君执的眼神微微眯起。她不喜哑巴和废物,而他恰是,空有一张嘴却说不出一句话,空有颀长身子,内里却已破败不堪。

北郡药王难得蹙眉,静默一瞬后,还是毫不留情戳破君执的美梦:“四月将至,你终会被拆穿,哑了便是哑了,中了毒便是中了毒,并非戴上人皮面具便能改换。”

孔雀、黑鹰等人都垂下了脑袋,当初在东兴左相府的西厢偏院之中,“墨问”的身份第一次被拆穿,当时的大帝百口莫辩,便是输在了哑巴和废物的说辞之下。那时的东兴荣昌公主何等暴烈,局面决绝无法挽回。

没想到大帝竟将荣昌公主的话记到了如今,惊采绝艳不可一世的暴君在她的面前卑劣如斯。

“能瞒一日,有一日的好处,能瞒一时,也有一时的功效,舅父不必担忧,朕自有分寸。”大帝竟没恼怒,而是默认了北郡药王的说辞,他以内力发声,若是内力震荡,声音也会随之不稳。

北郡药王从不是死缠烂打的性子,活到如今这个岁数还能让他惦记着不肯放手的,恐怕也只有晏染的女儿了。

他的外甥从来都是有分寸的,他听了他的承诺,便不再继续追问,不过他也要让他放心,便道:“她的身子已康健不少,距封后大典还有一月,到那时定能像个普通人般行动自如,旁的部署便只能你看着办了,至于你三舅舅那里…”

北郡药王打住没再继续往下说,忽地叹息了一声:“是他的女儿,他应当也是有分寸的。”

说完,不再停留,折身朝外走去。

见北郡药王离开,大帝停顿了会儿,双眸扫向桂九:“有消息了?”

桂九为难道:“鸣山甚大,地势险峻,常年冰雪覆盖,寻了许久也不见线索,听闻传说中的鸣山谷底要得机缘巧合才能进入,是桂九无能,请陛下责罚。”

大帝素来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人,未曾亲眼所见之前,他只会留无数心眼。何况这晏氏部族本就是传说中的东西,若有一日忽然出现,他没有把握能制住,更不消说晏氏女还睡在他的枕边…

是以,他不仅命薄延去查遍经书典籍,还分派几路人马去寻,所有的线索必得控在手心里,才能睡个安生觉。

“找不着?”大帝苍白的脸上忽地现出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他那双寒波生烟般的眸子盯着桂九,又似没有瞧他,出声道:“找不着便顺藤摸瓜,九命猫可不会防着你…”

桂九心下一惊:“陛下的意思是…九命猫是晏…”

大帝的眼神似笑非笑,不含半分暖意,桂九很聪明,知晓不必再问了,无论用什么手段都好,必得找到晏氏部族的下落。

可是,谁不知九命猫是薄相的宝贝疙瘩?他若要回头对付小猫儿,恐怕到时会死得很惨,比倒霉的聂子陵要惨得多。

桂九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好好一丞相府的暗卫,现在两头不是人,被大帝逼着去对付旧主子,他的心煎熬得呀…

“陛下,薄相大人在殿外等候传召。”

忽地有人在殿门外禀报道。

桂九吓得一跳,猛地转过头去,大帝从来不给人活路,前脚刚拿甜言蜜语哄好了枕边佳人,后脚便烧起炉子炼着他们。这不,刚下了命令对付薄相的小猫儿,这会儿又传召了薄相来商讨国事,真是物尽其用不择手段啊!

“宣。”大帝的眼神已望向殿外,摆出一副爱卿平身爱卿受累的模样给薄相瞧。

桂九有泪只能往肚里流,半个“不”字也不敢说,在薄延一脸沉静地迈入殿门躬身请安后,桂九悄悄地退到了一旁,大帝同薄相这两只老狐狸,又在合谋着算计谁了?

大秦皇帝册封皇后的消息几乎与改元荣昌同时昭告天下,县府州郡皆为封后大典精心准备着,挑选各色贡品进京,官道上每日尘土飞扬。

这一日,两队人马汇合在一处,彼此尚带着防范,一打听才知都是押送贡品入京的队伍,熟了后自然打开了话匣子。

“李兄,各州府从大秦各地赶来,近点儿的怕是三月就已入京了,咱们这两队却闹到了四月,过不了几日便是封后大典了啊!若是赶不上,我回去可没法儿交差!”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道。

另一位身形消瘦些的白面书生看了看那汉子的打扮,笑道:“胡兄一看便是从北地来的吧?路途遥远耽搁了些也是情有可原。我这趟活儿虽说不是赶着赴封后大典,却也十分重要。”

“哦?李兄不是为的封后大典?这车里装的难道不是贡品?”那汉子惊讶道。

书生轻轻摇了摇头,继而双手合十面朝西方道:“胡兄知晓,自今春吾皇迎金身佛像入长安,建护国寺、万佛塔,造福大秦百姓,今年是大秦的百姓初次庆贺佛诞日,我这押送的便是西域白马寺的圣物,也是为吾皇、皇后还有大秦百姓祈福的意思。”

那姓李的汉子一听,忙不迭双手合十,郑重地俯身对那马车拜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啊。胡兄护送有功,功德无量。佛诞日是四月初八,那可要赶着点儿路了。”

书生看了看天色,笑道:“也快了,到长安还有不到一日的车程,眼看着天色不早,寻个地方先过一夜吧。”

“也好。”

两队人马遂在同一地休息,夜里燃起篝火,不免要说起平生乐事来解闷,书生笑道:“原来李兄也是边塞人士,不知莽苍山一带与中原相比何如?”

那李姓汉子喝了口酒,哈哈笑道:“莽苍山这地方乱得很,边境之地,流民多,也见过东兴人、突厥人出没,胡兄知道的,讨生活嘛,什么人不要生活,不能因为打仗了便不要吃穿了啊。若说莽苍山名扬天下的缘由,便是去年大帝命人在此坑杀了突厥近十万俘虏,啧啧,到如今还有突厥人后怕呢!我曾听突厥人说,你们西秦大帝喜好什么他们不清楚,却是决计不敢再碰一朵虞美人了!哈哈哈哈!也是好笑…”

书生念了句“阿弥陀佛”,坑杀十万突厥俘虏的罪孽,哪怕是皇帝也难洗清,多少人在背后说着大帝的残暴,觉得他引佛法入长安,便是在为他自己洗脱罪孽。

李姓汉子说到了兴头上,忽地压低声音道:“胡兄,虽说草民不谈国事,可我还是有一桩事想说出来大伙儿听听。”

“李兄请讲。”

“方才胡兄不是说到四月初八佛诞日吗?这日子我从前倒是不知道,只因一路走来听人说起,四月初八有大事发生!”

“哦?”

“去年真是多事之秋,突厥南下过后,东兴也内乱了,北郡府那伙人不是隔着济水把东兴分成两半儿了吗?听说,今年的四月初八啊,北郡府那位世子要登基称帝了,这天下…恐怕是要变了!”

“…”所有人都震惊了。

半晌有人哆哆嗦嗦问道:“这事可是真的?吾皇会不会被蒙在鼓里?”

姓李的汉子又喝了口酒,摆了摆手笑道:“别闹了,咱们这些小人物在这儿议论朝政国家大事,长安城宫里头的吾皇会比咱们消息闭塞?整个边塞几乎人尽皆知的大事,吾皇不知道才怪呢!轮不到咱们操这份心!”

大秦历荣昌元年四月初八,尚衣局送来了封后大典上帝后的礼服,不同于东兴婚服的大红色,大秦帝后的喜服为黑色底面。

百里婧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上黑色凤袍,整个人的气势也随之变换——深沉的,不可撼动的,属于大秦皇后的威严,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娘娘,你这衣服和大美人的好配啊,大美人老是穿一身黑…”梵华在一旁看了半天,只憋出了这样一句话。

百里婧抬起手臂,挽了挽袖子,祥云纹用金色丝线绣成,每一个针脚挑不出一丝差错,她盯着那些完美无瑕的针脚,笑道:“不好看吗?”

“朕的皇后自然是好看的。”

梵华没能继续恭维,也没能适时说出真话,便被自外头走来的大帝抢了先:“若有人敢说半个不字,朕饶不了他。”

梵华忙捂住嘴,半个不字也不敢说了。

大帝在两步开外顿住脚,低头打量着凤袍加身的女人,她也在看他,看他虽未着礼服,一身常服也是黑色作底,她的确已同他十分相配,梵华不曾说错。

不知大帝想起了什么,面上已露了笑,上前两步将百里婧搂在怀里,道:“婧儿,今日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你的身子虽已好了许多,宫外的护国寺却是去不了了,朕带你去拜拜宫里的金身佛像,可好?”

从前对佛法无甚兴趣的西秦大帝,竟清楚地记起了这个日子,都是拜某人所赐,他在他的妻面前提起,无畏无惧,无论她想起什么,他不会刻意躲避。

------题外话------

无耻推荐:《重生之黑萌影后小涩妻》高干大叔娇宠妻作者:凝玉雪儿

第303章 皇后现身

见识过东兴盛京城的佛诞日,无论帝后还是公卿庶民皆有崇佛的习俗,那种百姓争相前往大小庙宇上香的情形尚历历在目,曾经法华寺内的种种绝不可能只落在君执一人心上。

菩提树,结缘豆,红绸带,药师塔,放生池,解签文…这些江南的旧习俗旧风物在大秦长安城无处寻觅,更不消说在这巍巍深宫之中。

去年今日,他的妻还是娇俏少女,因受情伤无法面对旧情人,对着身为夫君的他吐露真言,诉说她曾多想在四月初八这日嫁给韩晔。

今时今日她在他的身侧,脱下宽大凤袍,小腹已微微隆起,里面是她和他的孩子。

他到底还不算时运太差,她至少还活着,陪在他的身旁。

“腿能走吗?”君执攥住百里婧的手,试探着问道。

百里婧笑,任由宫女替她整理好最后一片衣角,面上一派淡然:“神医的医术高明,有什么伤他治不了呢?慢些走,陛下去哪,我跟着便是。”

君执握起她的手,抬高放在唇边轻吻了一下,宠溺地笑道:“朕慢些走,陪你散散步,顺道去拜拜金身佛像。”

“嗯。”百里婧顺从地任他牵着走。

为迁就皇后的脚力,帝后二人走得很慢,大帝的脸上是罕见的温柔笑意。

这数月以来,君执所能料想的最好的情形便是此刻,她走在他的身侧,与他挽着手,闲看着他熟悉的风景,说话或者不说话,她的手总在他的手里,而非一个卧榻疯癫一个歇斯底里,比那些风刀霜剑更让他担忧怖畏。

从东兴的皇宫內苑走出的公主,住进了西秦的深宫之中,所见所闻俱不相同,南方和中原的宫殿设计风格迥异,一个秀丽,一个壮美,连殿檐上站着的鸟儿也不是同一种…

百里婧眯了眯眼,继而微微敛眉一笑,什么也没说,聒噪的总是身侧那人。

“婧儿,朕这些日子总在想,若是孩子出世了,该交给谁来教导。薄延性子乖张,朕信不过,瞧瞧九命猫的样子便可知晓。若交给太傅吧,太傅的年纪又大了些,朕少时还曾拔过太傅的胡子,总不能叫朕的孩子再拔一次吧?”

“几位阁老都是三朝元老,老眼昏花有心无力,也是时候休养了。如此说来,朕倒是有个最佳人选…”

百里婧听罢,侧过脸看向他,他的目光沉沉地望着她,仿佛一刻也不曾移开过,她笑:“谁是最佳人选?”

这位西秦皇帝在做东兴驸马时,恐怕已将东兴朝廷内外都摸了个透彻,可她对西秦的内政外援却一无所知,她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谁人教导?

“自大秦建国,一直以来朝堂上都是男子说了算,科考状元也皆为男子,不过上一届科考倒是出了位女状元,年轻貌美博学多识,朕的孩子将来便可不用日日对着白发苍苍的太傅、阁老、国子寺的博士,多少赏心悦目些。婧儿觉得可好?”

君执说完,很认真似的等着她的答复。

百里婧弯起唇角,视线却是错开了君执的注视,望向了曲曲折折的白玉栏杆那头:“陛下所说的,可是等在那边的那位大人?”

君执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果然见他前一刻才提及的孟辉京正等在横桥那头,得体地立于薄阁老身后。

君执眉心微微一蹙,他本意只想同他的妻四处走走,薄阁老倒是会挑时候。

然而,君执虽十分想绕道而行,不叫薄阁老打扰,可方才是他刻意提的孟辉京,总不好同他的妻说他其实不愿见到孟辉京吧?

无奈,君执只得故作淡然地点头,携着他的妻继续前行:“婧儿好眼力。这么远怎认出她是个女人?”

百里婧笑:“因她站立姿态不同男子,且…年轻貌美。”

“…”君执一噎,他方才夸孟辉京年轻貌美赏心悦目,言辞轻佻,确非帝王所应为,竟遭他的妻呛声。

帝后越走越近,薄阁老已携孟辉京等人俯身下拜,十分不合时宜地上奏道:“陛下数日不上朝,老臣呈上的折子不知陛下是否过目。东兴晋阳王叛军已成气候,竟堂而皇之于今日四月初八佛诞日称帝,自封为北晋皇帝,以北郡府为都城,正式同东兴分庭抗礼。那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北晋皇帝野心之大,迟早养成祸患,还请陛下早做裁决!”

“…”

薄阁老上奏完,周围一片寂静,静到能听见横桥下鱼儿游动的声响。

所有秘密,迟早会大白于天下,已经发生的事情,再怎么隐瞒也瞒不住。君执虽气恼薄阁老的老糊涂,偏生在这时扯出乱七八糟的无聊事,又提及那个他并不待见的人,可又觉得早些泄露也好,总比让她从别处听来要好的多。

察觉到手心里的那只手轻微动了一下,君执偏头看去,正对上他的妻深不见底的双眸,她没有任何情绪过激,平静地面对他的注视,似乎反过来在窥探他的心。

君执如今处境不佳,有些受制于人,便也不打算多追究,只堂而皇之地兴师问罪道:“薄阁老,你年纪是大了,朕也一早免你跪拜,可即便年事再高,老眼昏花却使不得。今日朕携皇后来御花园散步,你竟对皇后视而不见,将朕的颜面放在何处啊?”

“…”薄阁老听罢,忙抬起头来,这一抬头才看到站在大帝身侧的那位皇后娘娘——从她入了清心殿,便一直活在传说中的女人,俘获了大帝的心,让大帝最终成为丈夫、成为父亲的那个女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孟辉京也随之抬头,普天之下,整个西秦的臣民,没有人不对这位皇后感兴趣吧?

她的一举一动,容颜品行,只要是她的一切,便没有一桩可称小事。毕竟,他们的陛下、大秦的未来,将要托付一半在这个皇后身上啊。

他们何其有幸,竟先于大秦的所有朝臣、百姓第一个瞧见了这位皇后——有孕的身子带着一丝憔悴,可掩盖不了她绝美的容颜,料想她有孕之前或身子康健之时定是位绝代风华的美人。

大秦虽不缺美人,可这位皇后的容颜一看便不是大秦的水土滋养出来的人物,无论是眉眼、面皮或是周身气质,竟带了几分江南水乡的伶俐和娇柔。

原来这就是大秦未来的皇后,与他们所思所想所惆怅皆不相同。孟辉京心底不自觉沉了一下,哦,竟是这样一位美人配了大帝,令薄相为之受累受苦。

“老臣识不得皇后凤驾,请陛下和娘娘恕罪,可陛下的诏书中说,皇后娘娘乃是…”

薄阁老已瞧了好几眼百里婧,如孟辉京所想一样,无法想象这位柔弱女子便是大秦皇后,着实面生得很。他方才还振振有词地想要劝诫大帝关于北晋立国一事,如今却是忘了个干净,大秦的内政尚且没有处置清楚,这位皇后的来历也还没弄仔细,如何还能去干涉外头的麻烦?

上月颁布的诏书中称,皇后娘娘出身自荥阳白家,多少人猜测,是否仍旧是太后的内侄女被封为皇后。那么,这位面孔陌生的女子又是什么来历?为何也敢自称白氏女?

然而薄阁老毕竟老奸巨猾,这种分不清好坏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没有十足把握断不会轻易挑明,因而适时打住没继续往下追问。陛下说谁是皇后,谁便是皇后,薄家无女儿,绝无可能坐得皇后之位,他便也不必去操这份心。

“薄阁老起来吧,朕还要带皇后四下走走,有事待朕大婚后再提,如今有什么比朕大婚更重要?”君执不想多费口舌,三言两语打发了薄阁老。

抬脚要走,又见孟辉京在此,思量了下,只得道:“孟大夫,你抬起头来让皇后瞧瞧,朕适才同皇后提起孟大夫,说起我大秦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状元之才,锦绣心思。”

“孟辉京不敢放肆,谢陛下、皇后娘娘厚爱!”

孟辉京口中称不敢,却还是要抬起头来,与那位皇后四目相对。

见皇后的唇边带着点点笑意,充满善意地望着她,孟辉京想笑却觉得不对,偏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即便这位皇后看起来再温和,她却笑不出来。这种熟悉的畏惧和小心翼翼竟不只是因为陛下,且同时因为这位皇后娘娘。

“我向来喜欢有学问的女子,孟大人是我们女子的楷模,日后多来宫里走动走动,同我说说话。”

“孟辉京谢皇后娘娘抬爱。”

初次听到皇后娘娘开口,嗓音虽不十分清越,却也算动听,可她不曾自称“本宫”,却只道“我”,孟辉京心里如同敲了响鼓般震荡了一下。同帝王太后皇妃平级相称,对初次见面的二人来说可未必是好事。

孟辉京第一次觉得这位皇后娘娘恐怕没有表面看起来这般柔弱,她的气场之强大,也可以不在大帝之下吧?

无论是先前关于皇后出身卑微的传言,或是后来圣旨言明皇后出自荥阳白家,他们得到的消息可有可无,猜测再多,也比不上见到真人时的震撼。

站在九州天下以暴烈闻名的西秦大帝身侧,这位皇后周身的气度却不曾被比下去,反而那般和谐那般随意,皇后的深藏不露包容着大帝的寒风凛冽笑里藏刀,实在是一桩新鲜事。

帝后二人本也无意同孟辉京、薄阁老纠缠下去,寒暄过后,大帝便携皇后离去,仍是不急不缓地行路,大帝握着皇后的手,那动作像是老夫老妻,绝不似初为夫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白家的女儿?”待帝后已走远,薄阁老望着二人的背影,疑惑不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