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半碗清粥,裴杞堂凑到琅华面前,目光深遂含着淡淡笑意:不如让她们再送点月票给我下饭吧。

第二百二十三章 赔礼

琅华早早就起了床。

顾家上下一片喜庆,顾四太太带来了几套衣服让琅华试了个遍,眼睛里是与有荣焉的表情,“正式认了韩璋为哥哥,看谁还敢欺负我们琅华。”

“还是一样的,”琅华抿嘴笑,“还会有人说我们用尽心机终于攀上了荣国公府。”

顾四太太的脸就垂下来。

琅华拉起顾四太太的手,“没关系,让他们去说好了,我们又不是为了别人活着,为什么要去在意。”

顾四太太心里一暖,琅华这孩子,现在已经会逗她开心了,她笑着抬起眼睛,正好看到外面探头探脑的顾詹霖。

顾四太太故意板起脸,“你这孩子,不陪着你祖母吃饭,怎么到这里来了。”

“祖母让我来看看。”顾詹霖顺着帘子缝隙挤进来。

顾四太太无奈地摇摇头,自从老爷从大牢里回来之后,霖哥就和琅华亲近起来,时不时地就要跑到琅华的屋子里坐一会儿。

趁着顾四太太没注意,顾詹霖溜过来凑在琅华耳边道:“姐姐认了韩将军做哥哥,我是不是也就成了韩将军的弟弟,”说着挺起胸膛,“我将来长大了,能不能请韩将军教我武艺。”

韩璋在镇江打了胜仗之后,镇江的孩子们都将韩璋挂在了嘴边,霖哥自然也不例外。能将韩璋当做榜样,最起码会有一颗正直的心。

琅华道:“到时候我跟韩将军说一说。”

霖哥脸上立即露出笑容来。

“大小姐,裴四公子来了。”阿莫进屋低声禀告。

今天韩家人会过来,四叔怕有什么礼数不周的地方,在前院、后院都多安排了人手,裴杞堂想要混进来不太容易。

琅华道:“他人在哪里?”

阿莫也只是听萧妈妈传来的消息,“裴四公子是跟着裴思通大人来的,正在堂屋里跟老太太说话呢!”

原来是这样,这可是裴杞堂第一次光明正大的登门。

阿莫道:“裴四公子让萧妈妈传话给小姐,说过一会儿他就去花园里坐坐。”

这是让她也去花园里的意思。

琅华将顾詹霖打发出去,才吩咐阿莫,“就跟裴四公子说,我还要在屋子里理账目,如果他有要事就过来说话。”

换做旁人,听到这样的话,就不会跟来了。

裴杞堂却不是一般人。

不一会儿功夫,他就站在了琅华面前。

裴杞堂漆黑的眼眸中闪烁着几分尴尬的笑容,“看来,在顾老太太面前,你一句好话也没替我说过。”

顾老太太的态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其实只是出于礼数的应付,目光很冷淡,无论他说什么,顾老太太都很少接茬,他提起杭州的事,向顾老太太赔礼,顾老太太也只是一句,“都是小孩子胡闹,有什么打紧。”就揭了过去。

琅华觉得很好笑,她故意装作满不在意的模样,“我要怎么跟祖母说?你砸药铺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你是在做戏,我要故意骗祖母说,我们是商量好的不成?”

被裴杞堂这样一打岔,琅华将账目也记乱了,只好再重头算起。

“你别着急,我来帮你算。”裴杞堂说着已经将算盘拿了过去。

琅华侧头看他一眼,他也正好乜过来,眼睛里满是笑意,最近裴杞堂格外喜欢这样笑,就像春风拂柳,很淡却又很暖和。

不一会儿功夫,一本账目就核算清楚了。

“你去堂屋里吧,剩下的让丁掌柜来算,”琅华撵他走,“一会儿裴大人就要和祖母、四叔说完话,定要四处找你。”

“还早着呢,”裴杞堂笑道,“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一时半刻办不完,我父亲又是一个仔细的,重要的事要说几遍才放心。”

韩璋让韩家长辈认下琅华,就是要接纳整个顾家,所以韩家、顾家必须交换三代以上的家谱。

琅华也没想到仪式会这样繁琐。

祖母的意思是换了家谱之后,她去给韩家长辈磕几个头就行了,裴思通大人却不肯答应,非要有认亲宴,将事情热热闹闹的办起来。

韩家那边还要为她准备四时衣服和头面,想一想琅华就觉得头疼,不过裴思通大人倒是不嫌麻烦,认认真真地办了起来。她也不能就拂了裴大人的好意。

琅华道:“皇上怎么会想起来让裴大人帮忙?”

“是我,”裴杞堂目光明亮,“韩将军走了之后,皇上安抚韩家,我就出了主意。”

果然就是他做的。

“再说,”裴杞堂道,“我在杭州指使人去砸药铺,顾老太太定是从心底里讨厌我,总要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所以他就这样正大光明地来到了顾家。

裴杞堂道:“我父亲已经和皇上说了,想要让我去西北历练,皇上八成会答应下来。”

西夏、大齐和谈了,西北的局势就缓和了许多,安排些贵族子弟过去从戎,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历练。裴思通大人有这样的请求,皇上也不会觉得意外。

裴杞堂望着琅华,“你呢?你要什么时候动身?”

琅华感觉到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裴杞堂指了指账目,“进了这么多治疗热瘟的药材,你不是要带到西夏去卖吗?西夏人吃了胡先生的药,尝到了甜头,你又让胡先生将卫所的事透露给西夏使臣,不就是想要西夏人也仿照大齐的样子建立卫所,卫所是打仗时收容伤兵用的,西夏人不会明目张胆请求大齐借给他们几个医工过去帮忙,一定会找懂得这些的民间郎中过去,所以,现在就是去西夏最好的时机。”

这个裴杞堂的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什么都瞒不过他。

琅华道:“我也没想防着你,否则就不会将账目给你看了。我现在不会去西夏,我和你一样,都不是准备去送死的,要在关键时刻,算计好了再过去。”

她只想救到父亲。

大齐能打胜仗,父亲能平安回来,她就心满意足了。

裴杞堂忽然拉起琅华的手,“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琅华要将手抽出来,裴杞堂一脸坦然,“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一定会觉得很新奇。”

………

写两章感情戏。

呵呵,过年啦,也要发发糖。

求月票啦~咱们今天13名,哦哦哦~

第二百二十四章 苦心

裴杞堂有时候就像个小孩子似的,高兴起来什么都不管不顾。

琅华皱起眉头,“你先松开我的手。”

裴杞堂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垂着头道:“是我的错,你别生气,我忘记了。”

裴杞堂的样子像是真的没有在意。

琅华想想他这几年的经历,庆王被杀之后,就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身边都是张同那些人,不像陆瑛,从小就跟着老儒学习,格外在意这些礼数,她不能拿对陆瑛标准来要求裴杞堂。

琅华道:“你要给我看什么?”

“风筝,”裴杞堂道,“我们去院子里看风筝。”

风筝有什么可看的。

裴杞堂兴致勃勃,“我这个跟别人的不一样,我的叫风筝,别人的只能叫纸鸢。”

琅华当然知道风筝是什么东西,前世她身边的寒烟最会做风筝,春天里,她就会让寒烟将风筝放得很高,她坐在院子里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那是风吹着风筝下面的琴弦发出的声音。

寒烟做风筝的手艺是跟她老子学的,风筝飞的高,琴弦也调的好,就算专做风筝的匠人也少有这样的本事。

每次琅华听着风筝发出的声音,感觉心也随着飞到了天空中。

寒烟虽然跟她的日子短,但是对她忠心耿耿,一直到死还拼命地想要救她。

所以到了京城之后,她立即就让萧邑出去打听有没有做风筝厉害的匠人,想通过这个去找寒烟,可惜这时候的京城还不盛行玩风筝,所以一直都没有得到寒烟的消息。

或许是裴杞堂从萧邑嘴里听说了这件事,所以才会做了风筝给她。

琅华跟着裴杞堂走出去看风筝。

阿莫手举着一只漂亮的彩蝶,长长的两条尾巴在空中飘扬。

彩蝶的肚子上仔仔细细地绑了两圈琴弦,轻轻拨动就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琅华心里一动,看向裴杞堂,“做着风筝的匠人在哪里?”

琅华扬起了眉毛,看起来很高兴。

裴杞堂笑道:“没有什么匠人,是我做的。”

琅华颇为意外,“你还会做风筝。”

裴杞堂眼看着琅华眉宇中的那份欣喜也跟着去了大半,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许他做的这只并不是她想要的模样?他也是从萧邑嘴里听说琅华四处找会做风筝的匠人,才按照萧邑说的样子做了这个送给琅华。

裴杞堂道:“你若是不喜欢,我再改一改。”

琅华仔细地端详着,“不用了,这样就挺好的。”她好久没有听过风筝的声音了,这样一想就来了兴致,侧头吩咐萧妈妈,“找两个人来将风筝放起来。”

只要琅华喜欢就好。

“何必找下人来放,”裴杞堂笑道,“自己放才更有意思。”

裴杞堂的声音轻轻的,有种怂恿的味道,“眼看着它飞起来,不管它飞得多高,那根线绳都始终在你的掌握之中,那不是很好吗?”

“裴四公子,裴大人那边说完话准备要走了。”萧妈妈过来禀告。

裴杞堂微微一笑,向风筝的线绳交到琅华手里,“有空的时候,你试一试。”

琅华点了点头。

裴杞堂这才快步走了出去。

徐谨莜坐着马车到了徐府门口。

徐家下人忙将四脚小凳子放在车前,两个丫鬟弯着腰伺候着徐谨莜下车。

戴着幂离的徐谨莜跨进了徐家大门,徐夫人带着管事妈妈已经等在那里。

“这可算是回来了,今天一早你让人送信回来,我还不敢相信,”徐夫人说着满脸笑容,“我还以为要等到月末才能见到。”

徐谨莜在众人簇拥下去给徐老夫人请了安。

徐老夫人笑得开怀,“几天没见就愈发漂亮了,”说着眯起眼睛端详,“这模样是越来越像你父亲了。”

旁边的徐夫人抿嘴笑,“是像老夫人,那眉眼、脸颊,一举一动都跟老夫人很像,尤其是这双手,简直一模一样。”

徐谨莜的手指纤长,格外的漂亮。

徐老夫人点了点头,仔仔细细地将徐谨莜看了一遍才道:“在宫里怎么样?怎么突然之间就能回家了?不是说太后心情不好,要你多陪一阵子吗?”

徐谨莜摇摇头,“太后娘娘听说与西夏和谈进行的很顺利,心里很高兴,就让我回来住些日子好好陪陪祖母和母亲。”

徐夫人很高兴,“这可是好事,本来我也要去跟太后求个恩典…”

徐老夫人却另有所想,抬起眼睛道:“是不是宫里有什么事?”说完看向旁边的何嬷嬷。

何嬷嬷躬身道:“因为顾大小姐这些日子常常进宫陪太后,所以大小姐才得了空。”

是她。

徐老夫人顿时沉下了脸,“那孩子也真是奇怪,有她在的地方总是不安生,我们从杭州回到京里,她也跟了过来,”说着慢慢地滚动手里的佛珠,“松元还顾念着从前的情分,想要在家中办宴席接他们祖孙过来聚聚,这话刚说完…这不,又出了她和韩将军的传言。”

徐谨莜吃了口徐夫人喂过来的蜜桔,“祖母在杭州的时候已经见到了顾琅华?”

徐老夫人眉头微蹙,“我倒是没见到她,只是听说了她在钱塘江上与一些男人争斗,那时我就跟你母亲说,顾家以后定然是祸事不断。女子该有女子的样子,否则就会招惹来是非。”

徐夫人忙道:“那传言是假的,韩家长辈出面已经收下顾琅华做义女,皇上请裴思通大人做的中人。”

徐老夫人摇摇头,“事情到了皇上那里,是真是假就弄不清楚了,韩家能这样痛快答应,也是急着平息此事…”

何嬷嬷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插嘴,“老夫人、夫人不知道,今天一早韩将军的夫人就让人传消息去了慈宁宫,说是韩将军要休妻,太后娘娘最近对韩将军动了气,不想管这件事,干脆连韩夫人进宫的请求也驳了回去。”

徐老夫人看向徐谨莜,“你在宫里听到的闲话多,千万不要去理会,你是正经的大家闺秀,和那些人不一样,不能将祖上传下来的名声置于不顾。”

徐谨莜点了点头,靠在徐老夫人身上,“祖母放心,孙女不会的。”

徐老夫人面色不虞,“那个顾琅华,你若是在慈宁宫遇见了她,也不要跟她接近。这种人别的本事没有,很容易就将别人带坏了。”她活了几十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顾琅华这种小小年纪就不安分的,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徐老夫人说到这里,下人来禀告,“老爷回来了。”

徐谨莜高兴地站起身,“我去迎爹爹。”

……………………

今天第一更奉上

月票名次嗖嗖嗖地上去了,再有几票就到11名啦,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

感谢大家投票~

求月票,求打赏啦。

求票小剧场:一个深夜,裴杞堂又腆着脸来要饭,琅华终于没忍住心中怒火一脚将他踢翻:我家的米不要钱吗?

趴在地上的小堂委屈巴啦地从怀里掏出一叠东西:这是读者姐姐们给我凑的月票,够不…

话音未落便听到琅华愉悦的声音:阿莫,上满汉全席!

第二百二十五章 利益

徐谨莜从徐老夫人院子里出来顿时松了口气,步子也就放慢了起来,她恨不得多在外面待上一会儿。

每次回来徐老夫人都要说教一番,仿佛她做错了什么事。

她早就厌烦了那些话。

要不是太后娘娘让她出宫,她真不想回到家中。

“我觉得顾琅华倒是挺好的,”徐谨莜看向何嬷嬷,“什么也不怕,无拘无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何嬷嬷忙道:“顾琅华怎么能比得上大小姐,大小姐从小学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没有什么不懂的,就连慈宁宫的姑姑们都说,皇家教女也不过如此。”

徐谨莜停下脚步看向何嬷嬷,“那时候我不爱学,都是你劝着我学的,还让我多跟父亲学什么波斯语、西夏语…”

何嬷嬷笑着道,“多学些总是好的,大小姐天资聪颖,不学那些就可惜了…”这都是陆二老爷交代她做的,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就像平安长公主薨逝的时候,她教了大小姐那句话,从此之后太后娘娘就喜欢上了大小姐。很多事情,她也只是听吩咐,并不知道其中内情。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徐松元已经走了过来。

“父亲。”徐谨莜上前行礼。

徐松元有些心不在焉,怔愣片刻才反应过来,“谨莜,你怎么回来了?”

徐松元的模样不像是很欢喜,徐谨莜不禁道,“父亲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没事,没事,”徐松元向徐老夫人院子里看了看,“有没有去给你祖母请安?”

徐谨莜道:“已经和祖母说了一会儿话。”

徐松元点点头,“那就好,我上次让人送给你的书你看了没有?你不是想要学西夏语吗?那就不能半途而废,语言这样的东西,一日也不能落下,等你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累了,我让人去找些西夏书给你,你对照着看学的会更快,至于波斯语…京都有不少大食国的商贾都带了女眷过来,我想从中找找人…”

徐谨莜已经被廊下的雀鸟吸引去了目光,徐松元仍旧喋喋不休地说着。

终于发现女儿被自己落下了一段距离,徐松元才停下脚步,本来还有一肚子话要说,却到了嘴边不得不咽下去,有时候他不知道谨莜到底喜不喜欢学那些东西。

谨莜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对那些书很感兴趣,可是却又不是很用心的在学。

这让他又想起顾琅华来。

那孩子才是真正的喜欢吧!

这次朝廷要赏赐给西夏一本“普济方”由于两国语言不通,药方上标注的药材和病患的症状需要懂医术和语言的人才能翻译清楚。

他本想着请太医院帮忙一起参详,太后却举荐了顾大小姐,他当时听了,也觉得有了翰林院在一旁通译,顾琅华说不定能将这件事做好。

朝廷要赐给西夏的草药,也准备让百草庐去办。

就连太子身边的人都来向他问,顾家到底是什么来头,仿佛是他在皇上面前替顾家说了话。

也怪不得大家惊奇,顾家才刚刚进京,却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

徐松元走进徐老夫人房里,将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徐老夫人道:“你的意思是,那顾家会跟着你一起去西夏?”

徐松元点了点头,“看样子朝廷是要这样安排。”

大齐也不是没有赏赐过草药给藩国,不过赏赐医书是头一回,西夏使臣又大力推举百草庐,这样一来名不经传的顾家就顺理成章地接了这个差事。

徐老夫人本来的好心情去的一干二净,“那些人没有规矩,怎么懂得为朝廷办事?顾家如果没有将差事办好,出使西夏的官员岂不是都要被他们连累?”

徐松元道:“那倒不会,走之前我都会嘱咐好…”

徐老夫人的脸色却并没有好转,“顾家是乡绅,又在镇江、杭州开了药铺,跟那些商贾一样,不图利益怎么会出力,朝廷收购的药材价钱本就不高,他们若是想要赚钱定是要另寻他法,说不定会在草药里掺杂次品,若是出了差错,人人都知道顾家和我们徐家的交情,你到时候就是百口莫辩。”

徐夫人张了张嘴,她认识的顾家不是这样的人,如果顾家真是一心图利,为什么这些年不像徐家讨要些方便。可是徐老夫人对顾家厌弃的模样,让她最终没有敢说出来。

徐松元一时觉得千头万绪。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顾家非要弄出药方来,这是要做什么?

“二老爷回来了。”

下人上前打帘,徐正元大步进了门。

给徐老夫人行了礼,徐正元才道:“大哥,我听说,那个顾家竟然要跟朝廷一起去西夏送草药,这…是不是真的?”

不等徐松元说话,徐正元看向徐谨莜,“谨莜,你在太后那里听说了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徐谨莜想了想,“太后说等顾家办妥当了,她也会向皇上要些赏赐给百草庐。”

徐正元眼睛一亮,“这就对了,两国和谈之后要设立榷场,现在顾家跟着朝廷去了边疆,将来榷场上买卖草药,西夏的商人只会认顾家的商队。”

“榷场开放之后,大食国的药材也会到榷场上买卖,”徐正元道,“珊瑚、乳香、麝脐那可都是好东西。”

顾家可真会赚钱,不消三五年,顾家就会赚个盆满钵满。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纳闷一个乡绅怎么会掺和进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才纷纷明白过来,原来顾家是这样的目的。

“大哥,”徐正元道,“不管去西夏多少人,都要听你的管制,你可要把握这次机会,弟弟也认识几个商贾,不能让顾家占尽便宜。”

“胡说些什么,”徐松元正色起来,“我是为朝廷办事,岂能假公济私。”

徐正元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谨莜在太后身边那么长时间,徐家都没有捞到半分的好处,现在又要被顾家捡了便宜,顾家的底细他再清楚不过,当年顾世衡在的时候,对徐家也是毕恭毕敬的,年年都要送礼物上门,他不能眼看着从前卑躬屈膝的人,现在爬到了他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