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王生出征

而在玉竹眼里的说法是:小姐,你又没有用腕力了!鞭子虚软无力,小姐,要是被师傅看见,你就完蛋了!

众位看官木有看错,玉竹口里的师傅跟王丫拜的师父是同一人,就是那个高手,只不过玉竹做了对方的入室弟子,王丫只是普通弟子。

王丫其实也知道自己其实就是走了点狗屎运,却也比不得玉竹这个能耐的,对于玉竹这个弟子,高手还是非常的喜欢的,教导的鞭法,自己要讲两遍,王丫就理解了,本来吧,要是没有别人的比较,高手也会觉得王丫很厉害,可是有了玉竹的对比:玉竹只要听一遍就理解了,还能无差别使出来;而王丫还要练上四五遍,于是,本来应该闪闪发亮的王丫就成了鱼目,玉竹成了珍珠。

王丫的天分是后天形成的,玉竹的天分是天生的,所以,王丫自己不佩服都不行。

所以,每当玉竹那么说的时候,王丫就会忧郁的看着玉竹,叹了口气:唉,既生瑜何生亮啊!

再说王生这边,安顿好了,王生就去找欧阳瑞,希望欧阳瑞能帮自己从中说和,要不帮自己出出主意也是好的啊!

王生其实很郁闷,不说自己又不是针对二皇子的,就说二皇子的气量也不用那么小吧,竟然还接二连三派人刺杀自己。

然而,欧阳瑞一听,诧异的道:“你不知道吗?不对啊,我给你寄过一封信,难道你没有收到吗?我已经帮你跟二皇子探听消息了,二皇子说只要最后一次你能平安的过了,你俩之间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

真是个好消息,王生心想,总算是解决了!

对于那封没有收到的信,王生算了算欧阳瑞寄出的时间,原来是出在时间差上啊,欧阳瑞寄信的时候。王生已经上路了,这信没有收到,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王生自然是不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他不光是得罪了一个二皇子,连大皇子都得罪上了,而且现在二皇子的事情解决了,还有一个大皇子呢。

对于王生以后的职位,欧阳瑞也有些关心,但是,现在朝堂上的气氛很不好。欧阳瑞也不能过于询问。

王生问及原因。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三皇子确实是把粮草再一次的运回来了,只是边疆的形势却还是不行。也难怪皇上很生气。

王生问了问具体的形势,才知道,原来高丽国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出了一个很厉害的大将军,不过是靠着几万的兵马就拖住了华南国十万兵马,而且还不见败势,华南国已经被攻下了两座城池。

就在王生跟欧阳瑞探讨的时候,皇宫里也进行着一场对话,原来。是皇上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皇上自然是知道马立很厉害了,对付高丽国,马立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皇上怀疑,高丽国这个没有露面的大将军肯定把马立的策略掌握的一清二楚,否则不可能打得过马立。

这就是今天皇上跟三皇子要讨论的东西,三皇子也这么觉得的,三皇子道:“父皇,若是不行,要不,儿臣前去征战吧,儿臣于兵法一道也有所涉猎,不信对方连儿臣的套路也摸清楚了?”

三皇子跟皇上拿出几次的战争就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应该没有错,那么,现在的情况必须把马立大将军换下,还要换一个熟悉边疆形势,对高丽国清楚的大将军。

对于三皇子的提议,皇上自然是不同意了,现在皇上既然是把三皇子当作储君来培养,自然是不想要三皇子去那么危险的地方的。

不过,三皇子也有自己的道理,道:“父皇,您要相信儿臣,儿臣知道父皇是担心儿臣的安危,可是边疆一日不能安宁,父皇就坐寝难安,且现在边疆的士气有所涣散,若是临时换将也会引起一番动荡,倒不如儿臣再领兵前往,可以振作士气,且也不会因为新将换旧将,将本来就不明的形势搞的更加的糟糕!”

最终,皇上还是被三皇子说服了,想到三皇子平常也不是一个喜欢瞎揽事的人,应该是有信心才会请命。

想是这么想,皇上还是亲口问了三皇子有多少信心,三皇子倒是不会认为天下第一,只是实事求是的道:“回父皇,儿臣不知道,不过,儿臣觉得,在兵法上,儿臣已经熟读了史上有名的兵书,又曾跟郭将军有过几次交手,都取胜了!”也就是说,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皇上一听,心里放心了,道:“既如此,那明日朕在朝上宣布旨意,昀诗啊,你回去要准备准备吧!”

皇上一决定这个事情,晚上的时候,大皇子就已经知道了,不禁眼睛一亮,对于王生这个坏了自己大事的人,大皇子一直都忍着没有出手,就是因为时候没有到,也没有比较好的机会,而现在,显然是机会来了。

三皇子既然要出征,当元帅,那么一干属下自然是要挑选的,对于大皇子推荐王生,皇上只是扫了大皇子一眼,别看大皇子说的天花乱坠,皇上却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不过是要报仇罢了。

若是平常的时候,皇上不管怎么说也不会同意的,但是现在不同,现在出征的是自己的三儿子,那么王生的精明能干就入了皇上的眼底,虽然知道大皇子不是出于好心,但是皇上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因为王生的能力,皇上一直都是知道的,这一年来,在扬州的探子把王生自从自己树清了南江的贪官后的表现,皇上很满意,若不是这段时间因为战事耽搁了,皇上顾不上王生,不然早就给王生安排职位了。

而现在,皇上不禁庆幸自己没有早早的给王生安排新的职位,现在自己才能够让王生担任自己儿子身边的军师。

皇上会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到扬州城开始,王生的表现,到后面的作为,皇上就知道王生是个有城府的人,而一个有城府的人肯定是精通兵法的,因为跟人之间的斗争,就好像是打仗一样,两者是相同的,所以,皇上觉得王生能胜任。

皇上却忘了,虽然说两者有相通之处,可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的,而且一旦决策有失误,那么就是真正的失之毫厘缪之千里。

当然,除了王生以外,皇上又任命了两三个将军做前锋等职务,务必要给自己的三儿子打造一个不错的阵营出来。

于是,等王生收到旨意的时候,人都有些犯傻了,不知道为什么皇上会把自己派到那么远去,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文臣啊,也不知道皇上从哪里看出自己的武力值不错来着!

可是,毕竟是臣子即使是不能理解皇上的做法,王生能做的就是接受旨意,王氏跟王丫听到的时候,不禁有些担心。

王丫当即就嚷嚷了起来,说皇上是昏君云云,吓得王生赶紧捂住了王丫的嘴,对王丫道:“小丫,休得胡说,皇上既然下旨,说明自有皇上的道理,岂是我们可以非议的?”

王丫一时哑口,回去一晚上没睡,想着自己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别说,后来王丫还真是想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就钻进屋子里,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写出来。

写孙子兵法的时候,王丫不禁要感谢前世大学的班主任对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商场上的使用的推崇,说商场如战场,若是你能领悟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那么,你就可以在商场上纵横起来!

所以,当时班级里的每个人都苦背三十六计,因为若是你背不下来,期末的时候是要考三十六计的,并且,这个班主任也是个奇葩,硬是把整份试卷全部都改成了跟三十六计有关的,当然,同时也跟她所教授的科目是挂钩的题目了,让你想要不佩服都不行,也就是因为这样,王丫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不但记得牢,还懂得是什么意思,也懂得怎么运用,要是每个学期都有那么一份考孙子兵法的试卷给你,估计你就是个智商为负的都可以了。

三十六计若是要写,其实很简短的,难的是那些解释,王丫就把自己的那些解释都给写下来,因为从旨意上看,王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听王丫的讲解了。

所以,王丫只能通过笔写下来,然后还写上几个具体的例子,这样一来,王生应该能直观的了解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王丫才把自己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都写出来,然后,王丫就迫不及待的把三十六计递给王生。

王生错愕的看着眼前的一叠纸,问道:“小丫,这是什么东西?”

“爹,这个东西对你有用,你看看,你不是要当军师吗?那不知道一些兵法哪里能行?这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神仙教给我的,很有名呢,应该对爹有用,爹一定要记下来啊!”王丫道。

ps:

今天要上班不说,单位还停电,真是坑爹死了!所以,明天不能稳定更新,大家见谅了!

第八十四章 好时机

王生看了几眼,果然是兵法,不禁感动的揽住王丫道:“好闺女,爹真没白生你!”

第二天,王生就要出发了,这一回从得到旨意到要出征,不过是一两天的准备时间罢了,就连三皇子也是一样,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所以,也没有人抱怨什么。

在众人沉默的送行中,由西山大营调来的一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毕竟是要去北方打仗,王丫强烈要求王生一定要把家里的马车带去,王生听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的女儿以为是去春游不成,自己去的话,自然是跟大家一样骑马了,连三皇子都是这个待遇,更不用说自己了,更何况,即使是可以,只要不是符合要求的,而是要有特权的,王生也不愿意搞特殊化。

所以,王丫也只能放弃自己的这个想法,不然,王丫觉得若是把自己家的马车带上,至少也能少受一些罪啊。

王生走了,只留下王丫跟王氏在家里呆着要重新融入京城的生活,这会儿是冬季,又因为王生的出行,王氏跟王丫做什么都没有兴致。

容嬷嬷建议王丫可以跟黄眉玉他们一起玩,黄眉玉听说王丫回京了,还送了拜帖过来,说过两天邀请王丫去他们家里玩。

再说王生这边,天天骑着马,好歹比那些走路的士兵好一点,晚上的时候,王生就彻夜看王丫给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越看王生越是拍案叫绝,觉得不愧是神仙教的东西,就是这么厉害,有了这个东西,王生还真不信了,就赢不了。

王生原本对于自己做军师很忐忑的,现在有了这孙子兵法,王生的底气十足。

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到了马立将军现在跟对方对峙的城市里。三皇子让这些长途跋涉的士兵休息一段时间再投入战斗,毕竟这些日子可以说是快马加鞭的赶路,才能这么快赶到这里,不休息一下,下场也是让人杀的份。

而趁着这段时间,三皇子接手了一干事务,当然,三皇子也对马立说了,不是对他不信任,没有信心。只是三皇子他们发现对方专门把他的套路研究透了。所以现在三皇子就是做重要的决策。具体的实行还是马立来。

马立虽然心里不舒坦,不过仔细一想也发现三皇子说的没有错,自己确实是感觉在这一场战役中,处处受到压制。而现在,正是两方僵持的状态,因为冬季里,即使是开战也是不容易的。

王生这个军师做的也算是称职,利用这段时间,跟兵营里的老兵打成了一团,也了解了这会儿的情况,包括那战局的形势变化,还有这周围的地势。

不过。等到商量的时候,王生就不是出声了,毕竟,孙子兵法上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就是说要充分了解对方。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听从马立的决定,然后再观看几场战役,再说了。

然而,王生等了很久,他们都没有攻打,王生觉得这样不行,就对马立建议道:“大将军,这样不行,我们应该主动出击,若是一直等到对方来攻打的话,对方只要不攻打,我们就没有办法应对,那么我们岂不是处在了被动的状态吗!”

马立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苦笑道:“不是老夫不愿意掌握主动,实在是对方的将军真邪门了,竟然连老夫怎么布局的都知道,所以,老夫都有些不敢出兵,只能等对方的行动了!”

王生沉吟了一下,道:“马将军,恕我直言,我也研究过马立将军的几次战术,觉得将军多是行正道,有没有想过利用鬼道呢?”

“何谓正道?何谓鬼道?”马立奇道。

王生回道:“所谓正道,即君子之争的战役,也就是说双方走的都是光明正大的道,耍的谋略也是阳谋,然而,所谓兵不厌诈,我看过对方的几次出击,全部都是以鬼道行事,既然我们不能说对方错了,但也显然对方没有遵守君子之道,那么,我们何不以牙还牙呢?”

“哦?不知王军师有何高见?”马立抚着花白的胡须问道,觉得王生说的也有道理。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还要以少胜多,那么靠的就是谋略,不但有阳谋还有阴谋,阳谋光明正大的打,用的谋略你也能看的见,阴谋呢,多是一些比如说奇袭啊,偷袭啊,烧对方的粮草啊等等一类的。

那么,王生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显然也是要跟对方鬼道对鬼道了!

这些也是王生研究了两天以后得出来的东西,王生就道:“高见不敢当,只能说是一些愚见,马将军姑且一听,若是觉得可行的话,不妨考虑一下,若是不行的话,也可提出缘由。是这样的,我观察了一下,发现高丽国这段时间行事鬼祟,按照马将军说的,去年的时候,冬季即使是打仗,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悄无声息,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要不就是等待援兵,要不就是部队出了问题,不如我们夜间去查探一番,当然,顺带的,把对方的粮草给烧了吧!”

马立将军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只是对于王生说的去打探一番,嗤之以鼻:“王军师,那不知道你觉得应该派何人去呢?要去敌方的军营打探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不是说是在自家面前走走那么简单。”

王生奇道:“那我们作战之前,该如何知道对方的消息的?难道我们没有安插探子在对方的军营中吗?”

这话说的马立将军一癝,对三皇子黄昀诗道:“三皇子,臣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每一次的决策对方都有应对之策了,肯定我们的将军中,有对方的探子!”

这么一说,王生还明了另外的一个意思,那就是马立将军,确实是没有往对方安插探子,不由得在心里暗叹:难怪会输!按照孙子兵法上面所说,兵不厌诈,人家只是用一招探子的招数就把己方吃的死死的了。

王生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当务之急是先抓探子,而不是作战,虽然此番高丽国显然是有要事,但是若是探子不抓,也许损失的会更多。”

权衡利弊,先抓探子,对于这一点,马立跟三皇子都赞同,接下来,三个人就商量了一个法子,第二天,马立就要求众人集合,要进行新的作战计划,主动出击了。

事实上,这个作战计划是假的,只等着看谁怎么行动,马立这边的人是不敢用了,事急从权,黄昀诗知道战机就是说生命啊,耽误不得,所以动用了贴身保护自己的暗卫。

这一下,还真是顺藤摸瓜摸出了一条大鱼出来,原来竟然是马立的军师,难怪这段时间爱你的作战计划对方都知道,除了这些以外,包括一些不起眼的人物就是这些人物传送的消息,马立将军秘密把这些人抓起来要审问,可惜,却没有丝毫的结果,还一不小心,就让那些肉都自杀了。

马立将军很气愤,对于这些事情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王生告诉马立将军,那不要紧,抓内贼的事可以慢慢来,现在主要的是打仗。

不过,马立这一干人马,不光是三皇子不敢用,马立自己也不敢用了,别看三皇子这边仅仅只有一万的人马,但是,在王生看来,却是顶用了。

终于马立,现在主要是盯紧了军营里,看谁有异动,不过,没两天,马立就被黄昀诗要求去打仗了,盯内贼的事还是他来吧,只因为担心马立会依照以前的习惯来判断,事实上这会让马立受到影响。

王生在孙子兵法里找到了几个以少胜多的例子,发现很符合现在的条件,当即让马立挑选一部分人先按照他说的烧高丽国的粮草,探取动静。

这部分人自然是要选斥候一类的人了,他们就是专门做这个的,由郭前锋亲自带队。

当晚,郭前锋就带着小队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因为这段时间虽然知道华南国增加了援军,但是见他们一直都没有行动,就有些放松了警惕,加上在这军队里,还有细作,高丽国的将军就彻底放松了,谁会知道细作被抓了呢?

而剩下的细作也不敢顶风作案暴露出来,因为一旦有一些异动,立马就会抓走了。

郭前锋回来对王生说,原来不是粮草不足,而是他们的军心动摇了,这次领队的大将军其实是对方的太子,然而就在太子出征期间,竟然被二皇子夺了皇位,所以,这高丽国的太子自然是有些动摇,不知道该不该打仗了。

而现在再加上粮草一烧,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去,另外一个就是留下来继续打仗,不过看高丽国的太子的意思,貌似是不想打了。

王生觉得这个消息好极了,真是太好了,内乱啊,这是典型的内乱啊,王生甚至都不用想就有一个主意,对黄昀诗建议道:“三皇子,下臣有个建议,不如我们派出一个使者去跟对方和谈,就说我们愿意助他夺回皇位,不过,作为交换是要把这几座城市都还给我们,若是他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继续开打!”

第八十五章 凯旋而归

黄昀诗觉得不错,马立将军有些不同意,道:“可是,若是如此,我们岂不是由得高丽国搓扁捏圆?这可不行!”

王生道:“自然是不行了,我们就要在这里等时机了,我们到时告诉高丽国的太子,我们的军队在这里随时等待接应他们,若是他打回国内的兵力不足,可以由我们这里抽调,然后,等到他们打完了,不管是赢的是哪一方,在对方最虚弱的时候,我们就趁机攻打高丽国!”

黄昀诗觉得这招挺狠的,马立毕竟是用惯了阳谋,对于这种阴谋,有些不适应,道:“这?合适吗?”

王生立马就问:“马将军,高丽国连战书都不给,直接就攻打我华南国,让我们措手不及之下失去了一座城市,他们有没有想到这样合适吗?而且,这会儿,我们提出这样的条件,高丽国的太子肯定会同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对于他来说,去当皇上可比留在这里打仗来的好,留在这里继续打仗,他还不是皇上,没有半点好处,而回去呢,他有可能是皇上,然后,可以让别人替他打仗,即使是他自己打仗那也是为了自己打的。所以,高丽国的太子肯定会选择回国。”

马立想想,觉得还真是这样,心里的不自在也消失了,同意这个作战计划。

王生猜的没错,高丽国的太子确实是很想回国,只是他有些犹豫,现在他们的和谈使臣来到,显然成了压垮高丽国太子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高丽国的太子也不是傻的,要求他们把八万的兵力都退下只留下两万,跟之前预计的不一样,马立觉得为难,王生却一点都不觉得为难,对黄昀诗道:“三皇子不妨答应了也无妨!”

“可是,若是如此的话。到时候,我们要攻打,士兵太少了,哪里打得过对方,不行不行,再说,万一对方使计了怎么办?不行,不行,这样不行,不能同意了!”马立道。

三皇子也觉得这样不行。若是自己这么好说话。岂不是显得自己弱懦了吗。更何况,现在应该着急的是对方才对,因此,黄昀诗道:“现在应该是对方应该着急。而不是我们,王军师,我觉得不如我们就这么拖着吧,对方会比我们更着急的!”

王生笑道:“三皇子不必担心,马将军稍安勿躁,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对于高丽国太子说的这个条件,其实,下官认为有两个解决的办法,第一个。就是我们真的让大部队开拔,一直到高丽国太子觉得可以的地方,然后他再出发,然后,等到高丽国的太子回国后。我们再回来,而高丽国的太子显然不可能那么快就能从国内回来了,只是这样,对于士兵来说,有些疲倦,且会浪费很多精力,我是不赞同的。”

“那第二种办法呢?是什么?”黄昀诗急忙问道,心里对王生佩服的紧,这主意都能想出来,也太厉害了吧!

王生道:“第二种嘛,就是,我们假装离开,跟之前的不一样,那是真的走的,第二种就是,我们走到高丽国太子看不见的地方,不会很远,然后化整为零,再回到城里,只是不进军营,暂且住在百姓家里,这样一来,就好似只有两万的兵力在城里,事实上,我们的全部兵力还是在的,随时都可以准备作战,而且这样一来,还能让士兵休养生息,而那留下来整夜在军营的士兵,倒是可以在作战的时候,休息一下了!”

马立不禁一拍大腿:“好,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要怎么化整为零?”

“这个,就更简单的,就把大家化装成百姓就可以了,三三两两的进城,只要不是大批部队的进城,那么,高丽国的太子察觉不出来的!”王生笑着说道。

黄昀诗心情大好,这一次的战争胜利之日可待了,黄昀诗对王生道:“王军师大才啊!照这样说,那么我们就立刻同意了对方的条件吧!来人!”

“三皇子且慢!我们这一次,还真不能赞同,说来,也是刚才属下的想法不够成熟,属下认为,还是要拒绝的好,若是我们答应的太快了,岂不是显得我们有阴谋吗!我们只要等着下次,那高丽国的太子让步了,再同意。”王生回道。

三皇子果然照做,当晚使者回来说,高丽国的太子让步了,由两万兵力变成三万,但是要他们先撤兵。

王生让三皇子不要同意,要撤兵就让对方撤兵,要不然就同时退兵,但是,为了显示高丽国的诚意,地方还是先退回他们高丽国的范围内吧,让他们先把失去的城市收回来再说。

三皇子一听,很有道理,就又照做了,高丽国的太子眼看着这一来一回的,耽搁了多少时间,就担心自己回去晚了,自己的弟弟地位都稳固了。

不得已,高丽国的太子同意了这个条件,双方就这样递交盟约以后,高丽国的太子缓缓退回国内,而他们接收失去的城池。

等到高丽国太子往国内退去的时候,果然黄昀诗让马立带着部队回去了,高丽国的太子留了个心眼,一听说果然回去了,还真是安心了,快马加鞭的赶到国都去。

而就在高丽国太子彻底放心的时候,不知道的是,那些离开的部队忽然解散了,然后,不过是几天的功夫那空旷的城市里又充满了人的身影。

这时候,冬季已经快过去了,王生让三皇子派几个探子过去,一定要探听到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三皇子知道了探子的好处,哪里会不同意呢。

等到了开春,高丽国的国内还是一派乱象,高丽国的二皇子抢占了先机,但是高丽国的太子却是手握高丽国大部分的兵力,一时间,两个皇子是斗得不亦乐乎。

王生知道这种情况,明白除非高丽国太子用些卑鄙的法子,不然,就这样僵持下去,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所以,王生就对黄昀诗建议,士兵不能让他们空闲着,还是都去种田吧,至于在军营里呆着的那三万人马,也再抽出一万人来种田,不然,不自给自足,光是靠国内运粮草的话,压力大不说,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还不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反正现在士兵们也没有事情干,这边的土壤又这么肥沃。

所以,就在高丽国乱糟糟的时候,被夺走的两个城市却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高丽国的内乱一直到冬季才结束的,但是战争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开战的,因为开春了,天气暖和了,才好打仗,冬季的时候,大家都冷的要死,华南国为了这一场战争已经牺牲了很多人了,他们都不希望再有伤亡。

而且,高丽国不是太子登基了就可以的,还要看平复国内因此的动荡,很多事情的,若是这时有外患的话,反而让他们加快了平复的速度,倒不如让高丽国内再自己消耗一番。

王生预料的没有错,等到春天开战,表面上高丽国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休整,事实上,高丽国的战力却达到了最低点,基本上都是被内乱消耗掉的,而华南国这时候对他们开战,毫不费力的就夺了一座城市过来,然后,华南国继续推进,一连夺了三座城市来,这才停下了脚步,因为这时高丽国反应过来了。

华南国也不想继续前进了,开玩笑,再往前去,越来越北了,那天气多寒冷啊,根本就不能让人生活,华南国的人可受不了。

所以,华南国的军队就龟缩在城里跟他们开战,不过,打了两场,华南国就觉得这样不行,王生觉得干脆就打到他们怕了为止,不然还以为华南国怕了他们呢。

黄昀诗也觉得是这个道理,马立将军带领着队伍,打仗打得意气风发,把前段时间的颓丧之气一扫而空,对于黄昀诗提到的关于高丽国的地里位置引起的气候问题,王生说了:“我们可以不要城市,把他们的宝贝搜刮过来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不用派兵驻扎,也不会减少我们的兵力。”

而在华南国再继续向前推进,高丽国自然是受不住了,派了使臣要求和解,当然,这会儿高丽国自然是不敢骂华南国说话不算数了,之前倒是骂过,发现没用,人家该干嘛还是干嘛,就醒悟了这华南国的脸皮貌似厚了不少。

而黄昀诗也不打算继续打下去了,事实上,只要高丽国在他们国内呆的好好的,华南国都不想要搭理高丽国。

而这一次的盟约重新签订,王生建议不要再每年给高丽国粮食了,相反,还要高丽国无条件成为他们的附属国,不但如此,还要每年向华南国进贡他们的特产和珍贵的东西,不然,还要打。

王生说的黄昀诗连连点头,这帮忘恩负义的东西,就是典型的白眼狼,对他们再好也白搭,既然你们要当白眼狼,我们也不怕你,还是把以前送过去的给我们吐出来吧。

第八十六章 凯旋而归

就这样,协议签订了以后,黄昀诗带领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了,华南国的皇上非常的开心,对黄昀诗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在心里更觉得三皇子适合做皇上,不光是因为三皇子的做事风格很有魄力,更因为三皇子有这样的气运,做一个皇帝,不但要有英明的决策,气运也很重要,皇上窃以为其实果断跟武断不过是一字之差,为什么?其实,差的不过是一种运气罢了,所以,若是一个皇上不但有睿智的头脑,还有气运,那么就是全天下的福气了。

对于在三皇子文里面,王生的表现,皇上也很赞赏,没有想到王生能文能武,果然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虽然自从当了进士以后,貌似没有做出多少事情,但是一旦做成,样样都是大事,皇上觉得自己就是这样让王生当上正一品都没有问题。

不过,从理智上来说,皇上自然是知道不该这样的,王生之前就是正四品了,按照他现在的功绩,做到正二品都可以,不过,皇上还是要看有什么好职位给他,最后,皇上想了想,还真有一个职位适合王生的,那就是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就相当于秘书职位,除此以外,还兼有顾问的作用在,在皇上看来,王生经历的多,做事很务实,提出的意见都是中肯有用,是个很好的人才,那么,殿阁大学士的位置正适合王生来做,如果自己又什么不知道的底下的情况,还可以问王生,从目前来看,王生还是很博学多才的!

其实,按照这一次的功劳来说,王生应该是做武官的,但是在太平的年代,武官可用不上,而王生的才能。文武都可以,若是封赏了武官的话,就不能物尽其用了,又恰好,皇上觉得自己需要这么一个人才,自然就理所当然的把王生安排在文官的岗位上了。

对于这些立了大功的官员,皇上自然是多加封赏了,在军队凯旋而归的时候,还没有到达京城,皇上已经把众人的封赏都想好了。就连圣旨都拟好了。只等着军队进京。就能接到封赏的好消息了。

听说打了胜仗,王氏跟王丫也很开心,自从王生走了以后,王氏跟王丫就连晚上睡觉都不安稳。这会儿听说打了胜仗,王氏跟王丫很高兴,也睡的安稳踏实了。

在王生刚刚离开那会儿,母女俩真的是夜不成寐了,后来还是容嬷嬷提醒王氏该操办王丫的及笄礼了,王氏这才勉强把身心收回来,又加上有两个小包子搅合,王氏这才好些。

而王丫及笄礼这一天,来了不少人。欧阳夫人亲自主持的,还为王丫请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本朝的长公主,也就是皇上的姐姐,跟欧阳夫人一直交好,听说因为欧阳夫人的原因。来了一个长公主,王氏很感激,因为这样对王丫的名声更加的好了。

王丫也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事实上,不光是因为这个原因,还因为王丫终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还有胸口的隆起,这一些都让王丫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

在及笄礼这一天,王丫很感慨,因为王丫掐指一算,自己来到古代都已经十年了,整整十年了,不知不觉间竟然过了这么久,王丫不禁想要回忆一下前世的一切,然而,却发现,原来前世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了,清晰的还是今生发生的一切,自己也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王丫甚至在想,若是自己再穿越回去的话,若是再回到现代的话,说不定生活还不会适应了。

这么一想,王丫忽然的就释然了,一直以来,别看王丫心情很好的样子,可是,对于前世的一切还是很怀念的,而现在,王丫却更加注重在现代的生活。

及笄礼以后,王丫就算是一个成年人了,甚至可以谈婚论嫁了,当黄眉玉拿这个跟王丫开玩笑的时候,王丫还笑道:“别开玩笑了,时间还早呢,我才多大啊,哪里要那么早就嫁人了?”

“怎么不行了?多少人这个年岁嫁了的,其实我们都算晚了,一些小户人家里,或者听说南方那边都是那样的,十三四岁就开始嫁人了,你现在嫁人岁数正好好不好!”黄眉玉认真的道。

王丫不禁反问:“那照你的意思说,你的及笄礼过了,那么你是要准备嫁人了吗?”

“哎呀,你胡说什么呢!”黄眉玉红着脸道,王丫一看就知道有戏,一问才知道,原来,黄眉玉的母亲黄夫人已经为黄眉玉相看好了,过两天就要订婚了,甚至婚期都研究好了,就明年的九月份。

王丫还真是惊讶了一下,没有想到黄眉玉竟然要订婚了,一边追着黄眉玉问对方怎么样,一边指责黄眉玉这么大的消息竟然不说给自己知道,弄得黄眉玉又是赔礼道歉,又是甜蜜害羞。

王丫的心神也就这样被拉回来,晚上睡觉虽然偶尔还会不安稳,但是至少能睡着了,而及笄礼后,容嬷嬷对王丫要求更高了,现在王丫学了这么久的刺绣,已经可以出师了,王丫就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别的事情上,现在琴棋书画、女红厨艺对于王丫来说,只是每天练习一下,不要退步就行了,当然,偶尔两个师傅还是会考察的,若是王丫退步的话,又会被抓去特训。

而王丫的鞭法也在玉竹的刺激下,越练越好了,特别的厉害,不过,没有比玉竹厉害就是了,玉竹那是真正的天才。

再加上,家里有两个小包子,王丫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因为王生也不在了,王氏跟王丫一商量,干脆就在城外住着好了,在王家庄住着,空气又好,而且每天也不至于无所事事了,反正王生也不在,若是有人要拜访,就让他们来王家庄也不错。

王氏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劳作一下,重温以前的生活,王丫呢,没事的时候还会上山打两只野鸡回来。

至于两个小包子,见风似的长,现在已经能流利的开口说话了,两个小包子特别的聪明伶俐,当然,也很调皮,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捉弄人,都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王生回来的这一天,先回京接受封赏,然后下午的时候,才回到王家庄,这时,王鑫宁和王鑫轩正在院子里拿着一根毛笔,在一个睡着的人脸上画画呢,还捂着嘴偷笑。

王生走进院子里就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一怔愣,随即会心一笑,也是,王生毕竟离开了两年,还没有从两个襁褓中的娃娃转换成两岁的小娃娃,所以,猛的一看,都有些陌生了,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等看到两个小孩一模一样的脸蛋,而且还跟自己相似的面容,王生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这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啊!

这时,王鑫宁跟王鑫轩也看见了王生了,王鑫宁是哥哥比较稳重,王鑫轩就比较咋呼了,直接就开口奶声奶气的问道:“你是谁?为什么出现在我们的院子里?不知道这里除了主人家,没有拜帖不能进吗?”

“你是谁?为什么不经小厮通报就进来了?”王鑫宁皱着小小的眉头道。

王生笑了,逗弄道:“那你们说,我是谁啊?”

“哥哥,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人有些面熟啊!”王鑫轩忽然皱着小鼻子,指着王生很惊讶的对王鑫宁道。

王鑫宁也发现了,也不怪两个孩子这么机灵,实在是因为这两个孩子跟王生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简直就是现在的王生的翻版。

王生只见王鑫宁这个小小的人儿有模有样的沉思了一会儿,才忽然道:“啊,我知道了,弟弟,他长得像你!你是不是我们的爹爹?”

“爹爹?对哦,你是我们的爹爹吗?娘说,爹爹这几天就会回来,是不是你就是我们的爹爹啊?”王鑫轩奶声奶气的问王生。

王鑫宁觉得弟弟有些笨,哪有这样直接问人家问题了,就指责王鑫轩道:“弟弟,你太笨了,万一这个人是坏人怎么办?你这么问,他当然会回答是了!”

王生被两个小大人逗笑了,蹲下身子,一手抱起一个小人,道:“我当然是你们爹爹了,你们的模样,跟爹爹小时候,长得好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