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的没办法,而夏至做的又很得体,他回去也能交差,因此就躬身行礼答应了。夏至挑的东西并不多,因此也不用田家人另外派马车了。

等送走了田家的人,夏大姑等众人还没有从惊愕中反应过来。

夏至也不用他们问,就将她和小黑鱼儿如何救了田觅儿的事情说了。

郭姑父激动地红着脸,搓~着手:“哎呦,哎呦…”这是怎样的机缘啊,别人做梦想都想不到,求神拜佛也求不到。夏至和小黑鱼儿这两个孩子…还真是有贵人缘啊。

“这个干亲,就该认下啊。”郭姑父忍不住说道。

夏大姑最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就悄悄地给郭姑父使了个眼色,让他别多话。

“十六肯定是有考量的。我看这样就挺好。”夏大姑是赞成夏至的决定的。在她看来,夏至和小黑鱼儿有李夏这么个朋友,在北镇府已经是无忧的了。

北府田势力庞大且复杂,黑白两道都占了。当初田家南北分开,也正是这个缘故。那是田家老祖宗的智慧。

夏至只要和北府田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也就足够了,而且是最为聪明的做法。

第 290 章 第二九一章 小伙伴

说过了在北府田的事,夏大姑又忙告诉夏至。田来宝得到消息知道他们来了,一大早就赶过来见面。不过不巧的很,他们那个时候正好跟李夏出去了。

“他说后晌再来,还让你们别吃饭,说他要请客。”夏大姑笑着说道。

夏至和小黑鱼儿正想着也要见田来宝一面呢,听说田来宝来来找过他们,就很开心。而六月和顾勇则提出要告辞回家去。

虽然大家一致挽留,让小两口再住一天。可这小两口归心似箭的,怎么也留不住。最后没办法,还是郭姑父找了顺路的车,让小两口坐车走了。

送走了六月和顾勇,夏大姑就很是唏嘘,一面和郭姑父说夏二叔和夏二婶越来越过分了。

“从前在家里,那是有老爷子在上头管着。现在他们是想干啥就干啥了。”夏大姑说道。

郭姑父也觉得夏二叔和夏二婶这件事做的过分:“六月是个好孩子,爱…”郭姑父也叹气,主要还是六月和顾勇负担太重了。

“这回有十六借钱给他们,我看他们小两口都肯干,慢慢地日子总能过起来。”夏大姑就说。

“那是。”郭姑父点头,说到夏至和小黑鱼儿了,郭姑父直咂舌。“老夏家祖坟冒青烟啊。这俩孩子要是长大了,你可了不得。”

“那是。”夏大姑很是与有荣焉的样子。

郭姑父就嘻嘻的笑:“咱多少也能借上些光。当年咱俩人定亲,说实在的,我爹的话,还真是看上岳父他老人家的人品了。岳父仁义,老夏家几代人都仁义,肯定会发旺。”

夏大姑笑的非常舒心。

夏至、李夏、小黑鱼儿、长生和珍珠正在院子里头坐着说话呢,田来宝就来了。

有些日子没见了,小伙伴们相见就很说亲热,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原来他们虽然没见面,但相互之间却是有书信往来的。

没错,小黑鱼儿和田来宝一直通着信。夏至私底下管他们俩叫做笔友。

田来宝喜眉笑眼的,一会的工夫,就跟李夏、长生和珍珠都说上了话。他和李夏还不算熟悉,但是因为夏至和小黑鱼儿的缘故,他跟长生和珍珠已经见过几次面了。

听说李夏已经在大兴庄住了几个月,而且还跟着小黑鱼儿、夏至到处都去玩了,田来宝特别羡慕。

“我说要去找你们玩。我娘就说找你们行,她赞成,可就是要我功课都在先生那得优。哎呦,可难死我了。”说到功课了,田来宝一副头疼的样子。“我都把我姥给请出来了,也不好使。”

夏至听的直笑。小黑鱼儿就小大人样地拍着田来宝的肩膀安慰他。

小伙伴们相互交流了一下不在一起时各自的生活,然后夏至就问田来宝最近桂香斋的生意怎么样。

“比前些日子好多了。”田来宝就说道。

有了新式样的点心,又有了状元粽的加盟,桂香斋这家老店也算是有了新的活力。虽然桂芳斋依旧在恶性竞争,但是时间长了,很多人都发现,还是桂香斋的点心好。

而桂芳斋那边却已经出过两回纰漏了。一次大概是点心的原料不合格,做出来的电信呢味道很差。另一次则是伙计以次充好,趁着客人不注意,将发霉坏掉的点心混在好的里面给了客人。

这两次都有些小风波,但因为田监生的势力,却并没有闹大。不过,这也足可以影响桂芳斋的生意了。

以后就算是桂芳斋一直开着,田来宝一家也有信心能够战胜它。

夏至听的连连点头。

“估计他家也开不长。”田来宝又说道。这句话就有些意思了,但夏至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细问。

“十六,我想尝尝老叔在信里头说的那个薯条、薯角和薯片。”田来宝笑眯眯地对夏至说道。

夏至就笑:“没问题。”

田来宝却不让夏至在夏大姑的厨房里动手,而是将夏至请到了桂香斋。夏至就在田来宝单独为她准备出来的小厨房里炸了一些薯片、薯条和薯角,然后端出来给大家吃。

李夏和小黑鱼儿还好,他们主要看着田来宝吃。

几乎是第一口,田来宝就喜欢上了这个口味。

“嗯,好吃。”田来宝吃的一脸的满足。

田来宝并没有将这些薯条、薯角和薯片都吃完了,而是送了一部分出去给掌柜的等人品尝。

等吃完了,田来宝就笑眯眯地看着夏至。

“十六,这个薯条、薯角和薯片,能在我们这铺子里卖不?”田来宝问夏至。其实,小黑鱼儿在信中说到这些美味的时候,田来宝就提出来,希望夏至能让桂香斋来做这个生意。

“你说呢?”夏至也笑眯眯的,却是不答反问。

田来宝眨了眨眼睛,然后就高兴地笑了起来。夏至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不同意的话,她就不会来桂香斋做这些东西给他品尝了。

“来宝,这次依旧是你的面子。”夏至笑着说道。

“明白,明白。”田来宝高兴的手舞足蹈。夏至的意思,这些薯条、薯片和薯角的生意,他也能单独地占些股份,就跟状元粽的生意一样。

夏至这确实是在照顾小伙伴。

而这么一件事,田来宝的爹娘没有出面,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田来宝着急想将事情确定下来。桂香斋里多了这几样东西,就更加不将桂芳斋放在眼睛里了。因为夏至明天就要回大兴庄,田来宝立刻召集了人手,很快就将契约定了下来。

有了状元粽的先例,这次的条款并没有大的变动。

签了契书,夏至又将薯条、薯片和薯角的做法写下来交给田来宝,然后还在听田来宝的要求下,给桂香斋的点心师傅们示范了一回,大家这才重新回到厅中落座。

“来宝,我想支些银子。”夏至也没跟田来宝客气,就直接说了支取银钱的事。

“那没问题。”田来宝也一点儿迟疑都没有,“十六,你要多少银子?”

“我想多支些,年前还回来。”夏至的意思,不仅仅是想支取她应得的红利,还要额外多支取些银子。

红利的那一部分,自然是不用还的。其余的银子,夏至跟田来宝约定了,年前还清。

最后,夏至在桂香斋支取了一千两银子。

这些现银子,也算是田来宝一家全力支持夏至了。

原本夏至并没有想在田来宝这支取这么些银子的。但因为田齐答应给她船,将她收购的棉花直接送到南面去售卖。这样好的赚钱机会,夏至当然不会放过。

投入的越多,收获才会更大。

正事都谈妥了,天色也有些晚了。田来宝要请大家吃饭:“咱们是找个酒楼吃,还是回我家让我家的厨子做给咱们吃?”

小黑鱼儿就提出要求,说他想吃西市街上的烤羊肉串了。

夏至笑,她也想起来,进府城的时候熊黑鱼儿就跟她说要吃烤让肉串。这些天在大兴庄家里,他们什么都吃了,唯独是很久都没吃烤让肉串了。

田来宝就觉得他请客,让大家去西市街上露天的摊子吃羊肉串,似乎是太不隆重了。

“咱们又都不是外人,主要还是吃的高兴。”夏至就说道。

夏至和小黑鱼儿要吃什么,李夏自然都是随着的。田来宝一听,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也就高高兴兴地点了头,大家就往西市街上来吃羊肉串。

虽然是吃羊肉串,但田来宝很周到,提前让人过来安排。是单独另摆了一张桌给他们,而且他们吃的除了羊肉串和摊子上固有的东西,田来宝还让人送了些海鲜贝类,让摊主给他们烤着吃了。

夏至笑眯眯地看看左右,小黑鱼儿吃的很投入,田来宝很有主人的自觉,照顾着桌上所有的人,李夏笑眯眯地斜倚在椅子上,也很是享受的样子。

这撸串的氛围,还真是不错啊。

夏至心底暗笑。

一边吃东西,大家一边聊天。夏至就问李夏有没什么相熟的牙人。

“十六你想要买啥?”田来宝就抢着问。

“我想在府城买所宅院。”夏至就说道。这想法来府城的时候已经有了,现在是思考成熟,所以才说出来。

听说夏至要在府城买宅子,田来宝又惊又喜。

“十六,那你以后是不是就搬到府城来住了?那可太好了,干脆就买我家附近吧,方便。”田来宝欢欢喜喜地建议。

李夏慢悠悠地看了田来宝一眼。

田来宝觉得,他可能说错了什么话,然而一时想不出来是什么地方说错了。

“相熟的牙人当然有。”李夏稳稳当当地开口,“十六,你说说想要什么样的宅子。”

“也不要大,两进三进的都行,房间也不用太多,但得有园子,有水井。要买在书院附近…”夏至就跟李夏说道。

李夏就笑了。

说到宅子的位置,夏至就跟田来宝解释了一句:“…是预备老叔到府城来念书,有个住的地方方面。我以后每年也会在府城住上些日子…”

她以后要做的事情更多,要经常来往于府城之间,这种情况下,总是借住在夏大姑家里,就不大合适了。

田来宝听说小黑鱼儿要来府城念书,又欢喜了一会,问了小黑鱼儿好多问题。小黑鱼儿多聪明的小家伙呀,可在这件事上,他自己都没觉察,就已经被定下了来府城读书的命运了。

有李夏和夏至在,然后还有好朋友田来宝能够来往,小黑鱼儿也很乐意接受就是了。

因为要照顾小黑鱼儿念书,所以夏至要在书院附近买宅子,田来宝也没有什么意见。

“以后可好了,老叔,十六,咱们能经常见面。”田来宝欢喜地说道。

夏至点头微笑。小黑鱼儿喜笑颜开。

李夏却已经在认真考虑,要帮夏至买哪个宅子了。“交给我吧。”李夏听了夏至的要求,就大概了解了夏至的打算。

所谓房间不必太多,自然是不会有很多人住。夏家不会因此就都移居来府城。然后一定要水井,这自然是为了生活的方便。还得要个园子,这样平常也有个走动玩耍的地方。

这对于小黑鱼儿,还有同样不大能在屋子里待住的夏至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又谈妥了几件事。

月上柳梢头,西市街的夜市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明天就要起身回家,所以夏至众人吃过了羊肉串,也没有再盘桓更多的时间,就和田来宝告辞了。

李夏将夏至和小黑鱼儿送到夏大姑家,自己也回去了。

他匆匆回来,又要离开,想来家里面也有很多要交代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李夏得回去陪陪他娘和李山长。

转天,夏至这边收拾停当,李夏就到了。

田括和田来宝都来送行,田齐那边也打发了人来,孙秀芝的爹还主动过来跟夏至和小黑鱼儿都说了话,也是来送两人离开的意思,礼节很周到,待夏至和小黑鱼儿也亲切有礼。

夏大姑因此心中更添了一段欢喜,同时觉得很有面子。

虽然夏至拒绝了田齐送来的大部分东西,但再加上她自己买的,夏大姑、田来宝和田括送的,还有李夏带的,最后还是装了整整两车,是再不能缩减的了。

“都带着吧,是大家伙的一片心意。”夏大姑就笑着劝夏至。

夏至也只能接受了,与众人告别,和李夏、小黑鱼儿一起坐上车,离开了府城。

这一路上,自然是顺顺利利再没别的事。

路边的地里,到处都已经是一派农忙秋收的景象了。

夏老爷子也带着全家正在收割大豆。

夏至三人离两三天的工夫,在夏家众人看来,却仿佛已经是很久了。再看到她带回来的两车东西,他们一开始还以为都是李夏了。等夏至说明白了这些东西的来历,夏家众人,包括比较见多识广的夏老爷子都愕然了。

将车辆都打发走,夏老爷子、夏老太太,还有夏家众人看着摆了满地满炕的东西,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第 291 章 第二九二章 保镖

“这是咋回事,十六你在跟我说一遍。”夏老太太一手攥着小黑鱼儿,一手拉着夏至,就让夏至再给她仔细解释解释北府田的事。

别的事情,夏至一说,大家都清楚了。

夏至微笑。她有些明白夏老太太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所以就又仔细地将她和小黑鱼儿救了田觅儿,以及之后被田齐感谢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本来要送给咱们好几车的东西,我觉得太多了,就挑了这几样拿回来。”夏至笑着说道。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对视了一眼,老两口都长出了一口气。

“救人一命,那是积阴德的事儿。挺好!”夏老爷子很赞成夏至和小黑鱼儿,然后他又说,“下次你们俩出门,还是得把大青给带上。”

他们救人固然是好事。他们自己也是小孩子。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这都是有些后怕。

“爷,奶,你们放心吧。那个拐子就一个人,我和老叔对付的了,要不然,我肯定想法子叫别人了。”夏至就说。

夏老爷子点头,但还是坚持,以后他们走哪儿就得把大青给带到哪儿。

“几天没看见你们,大青也想你们。”夏老爷子还说到。

夏至忍不住笑出声。夏老爷子这样的坚持,还将大青的想念正儿八经地当缘故说出来,也是很可爱的。

“拐子最缺德了。”夏老太太在一边也说,手里一直攥着小黑鱼儿不放。小黑鱼儿这样的,被拐子看见了,肯定是不会放过的。“这事做的是挺好。要是人家好好的千金小姐被拐了,那一辈子可就毁了。”

至于夏至不肯收丰厚谢礼的事,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也很赞成。

另外还有田齐说的要认小黑鱼儿做干儿子的事。

“北府田家,我也知道。那不是咱们能攀的上的人家。十六,你没答应做干亲,做的对。”夏老爷子又微微点头说道。

对于认干亲这件事,夏老太太又有她的看法。“十六啊,你年纪小,不知道这些。这认干亲戚可不是随便认的。这得肯生辰属相,讲究的可多了。”

然后夏老太太就给夏至讲了,某家的闺女生下来被瞎子算出来说活不长,必须要认属鸡,某个时辰出生的人做干娘才能化解。而这样化解,对那个做干娘的也没有妨碍。后来那闺女果然认了这么个干娘,最后一生平顺,活到天年。

这是好的例子。而如果干亲认的不好,那对双方都是有妨碍的。

“往后啊,他们要是跟咱们来往,那咱们就跟他们来往。认干亲啥的就不用了。”夏老太太最后还说了一句。

说到底,就是舍不得小黑鱼儿呗。夏至早猜到了。

对于夏老太太的说法,夏老爷子只是看了夏老太太一眼,啥也没说,算是默认了。总之,不让小黑鱼儿去给田齐做干儿子,这一点老两口的态度是一致的。

然后,夏至又将夏大姑家和夏二叔一家子的情况都老两口通报了一下。

夏大姑家一起都好,对于夏大姑已经为长生相中了媳妇这件事,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的态度都很关注。

听到夏至和小黑鱼儿还去相看人家姑娘了。夏老爷子就呵呵地笑:“你们俩呀,也就占了辈分的便宜,才多点儿俩孩子,人家姑娘肯给你们相看,那人家相当厚道了。”

“我还给见面礼了那!”小黑鱼儿表示不服。

“你们还给见面礼了?”夏老太太忙问。

等问清楚了,夏老太太眉开眼笑的。“十六是手松,不过啊,这事儿做的体面。”

“对,不能白相看人家。咋说,你还带着你老叔,人家还得管他叫老舅呢。”夏老爷子也点头。

“爷、奶,到时候定亲的时候,你们去不去啊?”夏至又问。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用眼神交换了一下意见。夏老爷子就说:“到时候再看。”只是定亲,离着这远,老两口不是必须要去的。

然后又说到夏二叔了。夏至虽然将田监生略过不提,也还没提到六月的事,但已经足够夏老爷子生气的。

“十六啊,往后你不用去看他。他爱咋地咋地。他们心里没有老人,没有这个家,咱们也不用理他们。”夏老爷子气唿唿的。

夏至微笑,又说夏二叔一家人身体都挺好,生活的也不错。“我二婶还有小杨都长胖了,小杨还白净了不少。”

“那敢情好,还是府城里条件好啊。”夏老太太就说。

夏老爷子却瞪了夏老太太一眼,不过也没说什么。不管怎样,知道夏二叔一家平安健康,夏老爷子还是有些欣慰的。

然后,夏至也没隐瞒六月和顾勇的事。

这样的事,她想瞒也瞒不住。等以后夏老爷子从别处听到,肯定会更生气。

而现在听到这件事,也让夏老爷子气的够呛。“他敢!他敢!”夏老爷子的火爆脾气上来,立刻就要起身去府城,他要当面教训儿子。

“你听十六把话都说完,别就着急上火的。”夏老太太劝夏老爷子。

夏至就将六月抵死不从的话说了出来。然后,她也说了借钱给顾勇和六月做小生意的事。

夏老爷子这回高兴了,不生气了。“好,好啊。十六,这事你做的太对了。”夏老爷子看夏至的目光中的慈爱和赞赏几乎都要满溢出来了。

说完了在府城的事,夏老太太带着夏三婶和腊月把东西都归置起来,然后就去张罗饭菜了。田氏也跟在后面帮忙。

夏至回来就直接来了后院,田氏这次没用人请,自己就过来了。她几乎没怎么说话,可却将夏至说的话都听在了耳朵里。

今天的田氏,显得特别的柔顺,跟夏老太太、夏三婶相处也更融洽了。

夏至瞧了一眼,并没有十分在意。

之后,夏老爷子就高高兴兴地带着夏至和李夏看收割回来的大豆。夏老爷子急性子,夏至那边刚进府城,他就带着夏三叔、夏桥这些人开始秋收了。

“等收拾完了,咱就去榨油。今年这大豆咱都不卖了,就榨油、换豆腐。”夏老爷子的西宁非常好。

收回来的大都就堆在院子里,是大家搭建的一个简易的谷仓。夏老爷子又将他们领到西屋。李夏住的地方没有变化,里屋里却大变样。

“爷,你都帮我收了这老些棉花啦!”夏至又惊又喜。

夏老爷子略有些得意:“我到村里去说了说,他们有的人就把棉花送来了。有的还在收,说收完了也给咱家送来。”

这些棉花送过来,夏老爷子并没有当场就给现银子。那些人家相信夏家的信誉。

因为夏至手里拿了一个棉套(棉花弹过之后,就回团成一个个的棉套,北镇府这边一个棉套都是一斤棉花),夏老爷子又跟夏至讲解,怎样分辨棉花的优劣好坏。

夏至十分受教。“爷,那我收回来的棉花,你可得帮我把关。”

“行。”夏老爷子立刻就应了。他也是个爱管事,闲不住的人,帮小孙女做事,他还是很有劲头的。“十六,钱可不能少给人家。外头都说无奸不商啥的,咱做生意,还是得讲仁义。”

夏老爷子这又是在给夏至做思想教育工作了。

夏至笑着点头:“爷你放心吧,咱们做生意,肯定明码实价,童叟无欺。”

夏老爷子满意地点头。

因为夏至他们刚从府城回来,又带回来不少的熟食美味,晚饭夏季前院和后院的人还是在一块吃的,也是为了夏至、李夏和小黑鱼儿接风洗尘了。

知道李夏可以住到中秋节前,夏家众人都很高兴。

吃饭的时候,因为谈到收棉花的事,夏至就问到了钱月来。

“…月来捎信儿来了,应该这两天就把牲口给你送来。”夏老爷子就说道。

钱月来办事可靠,夏至没什么可担心的,因此就说到了她进一步的计划上头。大兴庄还有临近的村庄这里,有夏老爷子坐镇,她再也不用担心的。但别处的棉花,还是得她自己上门收购。

夏至一个人出门,夏家众人都不放心。

“我陪着十六一块去。”李夏很自然地说道。

这一路从府城回来,夏至没提收棉花的事,李夏也就没说要陪着夏至的话。现在听他这么说,夏至也又惊又喜。

“我也出了一股本钱呢。”李夏冲众人笑了笑,又说道。

田括和李夏都出了一股本钱,田括只出了银子,李夏这是打算亲力亲为了。他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李夏,你不读书做功课啦?”夏至就问,“再说了,出去收棉花,可不是出去玩啊。到时候还不知道遇到啥天气,啥人啥事呢?”

“那你一个人就没事啦。”李夏看着夏至,“十六,你可别瞧不起我。这些天大家伙都看见了,我是那娇气的人吗?”

大家都笑着说不是。

“这不会耽误我读书的。”李夏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