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台笙眼里,她母亲并不是个懦弱无用的女人。即便后来一再被击垮,乃至最终放弃,但她曾经的努力与坚持却一直留在常台笙记忆深处。也正因相信这一点,常台笙才总有气力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行,仿佛母亲就站在她身旁,以一贯的温柔姿态鼓励着自己。

纵使生死离别时那般惨烈,但她印象中最深刻的却还是有温柔笑意的美丽母亲。

常 台笙回过神,见谢氏还坐在原处。昏黄光线中,谢氏那姿态像极了当年的母亲,令常台笙心头不自觉一暖,竟生出一些感激情绪来。比起陈俨热烈直白的感情,谢氏 这般无微不至的长辈关怀又是另一种珍贵难得的体验。活到现在,看多了人世间各种虚情假意,都快觉得人与人相处无甚意思了,却不期遇见了让她动摇这想法的一 些人,也实在是值得感激的事。

就好像命运刻薄之处总有回寰,天冷到尽头了,总会迎来春暖花开。

——————————

常台笙迟迟睡不着,谢氏便坐了许久,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远远听得外边似乎有动静。常台笙倏地睁开眼,谢氏却仍从定坐着,纹丝不动。

杂沓的声音过去,渐渐的,一阵清晰的脚步声传入耳,常台笙陡然支起身,但那脚步声还未到门口,常台笙便听出来者并不是陈俨。

这时脚步声忽停住,侍女在外道:“夫人,有人来了。”

谢氏偏头看一眼已坐起来的常台笙,不急不忙地起了身,正了正衣裳,这才同常台笙道:“你接着睡,没事的。”她声音柔缓,听不出担忧,很是令人放心。

谢氏言罢就出去了,来者说皇上已不大好,故而今晚宫中注定要无眠了,特意前来知会一声。

谢氏平静听完,打发人送走来者后,在夜风里站了会儿。春末的风温暖宜人,惬意轻盈,但今年这春日结尾处,恐怕要有些沉重了。

谢氏兀自想了一会儿,自觉并无太多头绪,便索性不想。许多事就算琢磨到透,到头来却发现只是空想,还不一定是对的。

谢氏重新折回卧房,常台笙自然开口问了是何事。谢氏觉得也无甚好隐瞒,便向她道出了实情——也许新旧交替在即,会很忙。

常台笙心中大概有个数,浅应了一声,末了重新躺好,蜷着继续睡。

她不知自己是何时睡着的,更不知谢氏是何时离开的卧房,一晚上做了许多梦,觉得屋外更是安静到出奇,像是远行至无人烟的地方,天地界限分明,心旷神怡。

但后半夜分明是下起了雨,月亮还在云层里忽隐忽现,淅淅沥沥的雨水却缠绵不息,天好像也不容易亮起来了。

朦朦胧胧天欲曙,常台笙却以为自己还在梦中,她翻个身,闻到潮湿清冽的雨水味道,手刚要探过去,却被人抓住,按进怀里接着睡。

常台笙仍闭着眼,过了好久才陡然反应过来,霍地睁开眼,手上下意识地用力抓了一下,是陈俨还未来得及换下的官袍衣料,凉凉的,又有些潮意。陈俨眼也未睁,抓住她的手,只说:“让我睡一会儿。”

他 声音听起来似乎很是疲惫,常台笙故没有问什么,重新躺好了接着睡。屋外雨声依旧,无人前来叨扰,两个人相拥而眠,彼此呼吸心跳都相知,一闭眼便沉沉睡了一 个时辰,外边天色也渐渐亮起来。雨势小得几乎算是停了,只有檐上水滴偶尔往下落,风吹过时,庭院里湿漉漉的枝叶上有水滴往下落。

太阳露了半边脸,其余仍隐在云层后面,接下来的一天,也会是晴朗天气。

常台笙醒来后悄悄起身梳洗了一番,换了身衣裳,走到门口碰见小侍,便让他送了早饭过来。

她在床边绣墩上坐下,小案上放着的是热气氤氲的早饭,陈俨则还在安稳睡着,呼吸声轻得几乎听不见。眼看着热粥渐凉,常台笙遂小心翼翼挑开床帐,朝里看了看,小声道:“起来吃了早饭再睡罢。”

陈俨却不吱声,常台笙瞧着觉得有些不对,故伸手过去试了试他额头温度,果真是滚烫。这个笨蛋,居然会在天气如此怡人的时节里发热病倒。

常台笙在一旁给他换了不知多少遍冷手巾,随后大夫、谢氏均来瞧过,喂了药下去,又出了一身汗,至傍晚时才退烧。待他睡着时,谢氏拉着常台笙到小厅吃晚饭。常台笙也从谢氏口中得知,陈懋这会儿还未归,陈俨则是称病索性不露面了。

至于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谁也未透露。但昨日几位重臣一道进宫留至很晚,这事朝中都已悄悄传开。是个人都知道当今帝王身体已如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眼下这明摆着是已经出事或将出事,压着不说很可能是为了大局稳定考虑。

一旦皇帝驾崩,幼帝登基,朝堂之内必将重新洗牌,定有动荡。而西南藩府虎视眈眈良久,新旧交替之际,正是出手良机。

雨云已渐渐被春末大风吹散,太阳露了全脸,已全无阴沉之意,但天下政局,却有些山雨欲来的架势。

政权交替更迭,谋略争斗,对于不谙此道不牵涉其中的人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将来史书上寥寥几笔,并没有多少意义。常台笙所期望的一切,不过是诸事顺利平安,尽量避开这其中不必要的伤害与牺牲。

陈俨再次醒来时神情轻松,眉目之间并无愁绪。他吃了热粥也喝了药,末了看看常台笙,声音仍略是低哑:“我老听到你的脚步声。”

常台笙的确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不少时候,没想到他竟都听得到。

“没睡着么?”

陈俨看起来略疲惫的眼眸里闪过一抹亮色,唇角笑意又有些调皮,却没立即回话。

常台笙看他这模样,竟觉得有些心疼,又问说:“怎会突然病了呢,昨日早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

“前晚睡觉你卷走了大半幅被子,我当然会受凉。”语声无辜地说完,陈俨随即就起了身,仿佛是休息够了,起来走动一番。常台笙连忙拿过床上薄毯,追上去拉住他,严严实实裹好这才放他出门。

黄昏左近,夜幕即将拉开,月亮已悄悄爬了上来,虽眼下看着还很淡,但很快就会明亮起来。陈俨裹着毯子站着,虽看着清瘦,但身姿挺拔,全无病弱颓靡之态。自认识以来,他便一直是这个样子,即便觉得世事简单到无聊也元气满满,这一点惹人艳羡也实在讨人喜欢。

廊下地板湿漉漉的没法坐,故只能站着。庭院里渐渐蓊郁的树木迎送南来北往的风,空气清冽,陈俨同常台笙一道站了一会儿,随后转过身往后边花房走。

早前常台笙便听谢氏提过这花房无数次,但从未来过。此时已到春末,繁花虽将败,但盛景余味尤存,身处这一派蓬勃生机中,仿佛能听到植株拼力生长的热闹声音,但周围却分明是安静的。

陈 俨未戴遮眼布,伫足望着这满屋植株,走到一株刺玫花前,低头轻嗅。常台笙也走过去,她并不全认得这些看起来各有特色的植物,只见陈俨手指穿过带刺青枝轻托 着一朵快萎败的刺玫道:“将死未死,按刺玫的习性,应还要过好一阵子才会彻底枯萎,现在这颓靡景象也只是给人看看罢了。”他说着看向正低头查看花骨朵的常 台笙,忽问了一句:“你听得明白么?”

常台笙大概知道他是在借指什么,但一时间又有些不确定,神情里难免有些茫然。他看了会儿她不明所以的反应,略苍白的脸色上陡然浮起一些笑意,不留情面地嘲笑她:“你脑子的确不是很灵光啊。”

“不灵光似乎也没什么所谓。”常台笙声音轻淡,承认得很是甘心,又问道:“只是,为何要装成这等颓势呢?”

“引蛇出洞。”

“有捕蛇的在候着?”

“自然。”

陈俨将手收回,对她微微笑了一笑,忽抬手轻按住她的头:“纵使不大灵光,其实还算是聪明,足够用了。”

常台笙又想了想,问道:“听闻那条蛇很是狡诈,捕蛇的难道不怕被咬着么?”

“你认为呢?”

“一切小心。”常台笙深知这些事不便多问,故也只是再也简单不过地叮嘱了一句。

朝堂大局之变化,这般说起来似乎也并不复杂,甚至比一盘棋局还要简单易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也只是这么一回事。常台笙很喜欢他的解述方式。

此时陈俨摘了一朵白色刺玫,仔仔细细去掉短枝上的刺,道:“我母亲曾说好看的女子戴花才能与其相得益彰,现在看来——”他说着已将花移至她发髻处比了一下,唇角轻轻上抬:“的确如此。”

那朵白刺玫花瓣中心透着微粉,开得正当时,娇艳欲滴,香气扑鼻。陈俨忽将手收回,常台笙伸手过去想将花拿过来,他却只稍稍递过去一些,让她闻。

常台笙便抬手轻握住他持花的手,低头去嗅。柔软微凉的手轻轻托着他的,花下指尖相触手指相缠仍令人心生旖旎,舍不得放开。

小动作里满是真心,半晌,两人抬头都笑了,陈俨这才将花压在她发髻之下,握过她的手出了花房。

这时天色已黯,月色清朗,空中只可见寥寥星辰。陈俨陪她吃了些东西,洗漱一番准备接着睡。但也许是白日里休息得太久,这时候反倒没有了睡意。

常 台笙背对着他而眠,左手却同他握在一块儿。过了好一阵子,两人都未睡着,便聊了些旧事。提及过去二十几年,常台笙说这些年终日与书为伴,若论阅历其实少得 可怜,如果将来有机会,能多出去走走也好。又说陈俨在京物志上写了那么多有趣难得的事与物,过去年月,某种程度上说想必也很是丰富,让她很是羡慕。

陈俨只听她娓娓谈,几不插话。他忽发觉自己竟喜欢听她这样絮絮叨叨,好像这夜晚可以悠长得不到尽头。

常台笙说着说着忽翻了个身,确认他并没有听得睡着后,抬首问:“我讲了这么多,你难道没有故事要与我说么?”

陈俨似乎在想,常台笙于是就等。

他一旦病了就会乖巧许多,声音低哑又带了些鼻音,看着总很好欺负的模样。陈俨兀自想了会儿,道:“我十几岁时曾随船出过海,那是我第一次离岸,感觉很奇妙。”

“恩?”

“那日离岸时,已近黄昏,船行出去一段,便只看得到岸边寥寥星火。脚踏实地地活了十几年,突然远离坚实的土地会心慌,那时候甚至觉得,有一些失控。”

常台笙倒是头次听他说这样的话。说话时他仿佛换了个人,很认真也略有些严肃,似乎并不是随便说一些往事。

“后 来遇上了一些意外,若不是运气好恐怕就死在海上了。”他接着说,“我幼年时体会过濒死的恐惧感,那次的感觉却又不同。”他语声和心情都十分平静,提起某些 旧事来,却也很是从容坦荡:“大约也是从那时开始,觉得世上不可控的事有许多,包括生死。尽管如此,我却仍旧希望你我都能活得更长久一些。死后的世界谁都 无法确知,前世今生的说法更是虚无缥缈,这时这刻,我便只能庸俗贪心地想,常台笙你一定要长命百岁,我也会长命百岁地陪着你。”

他 带着浓重鼻音说这些,事实上听着别扭又奇怪。常台笙甚至荒唐地以为他被什么不大干净的东西附体里才这个样子。可黯光中,他神情又十分诚恳认真,虽然有些幼 稚,但似乎是真心话。他忽支起身,拖过架子上的官袍,摸索了半天,自官袍袖袋里掏出两根长命缕来,捉过常台笙的一只手,将五彩长命缕缠上了她的手腕:“等 过了端午之后哪次下大雨,再抛进河里。”

常台笙知道这些风俗,她借昏昧光线低头看看自己手上这绳缕,失笑道:“小孩子才系这个,你当真弄清楚这习俗了吗?而且……端午还早,你何必……”

常 台笙说到这忽止住了话,今日他啰啰嗦嗦说了一堆平日根本不会说的话,又给提前系五色长命缕,必定是因为要离开的缘故,且下个月过端午恐怕也不会在她身边。 常台笙眉目里有一闪而过的愁绪,却转瞬即逝。她伸左手去理了理腕上那长命缕,重新钻回了被子里,略有些无奈道:“那就只好勉强再装一回小孩子了,不早了, 睡罢。”

陈俨脸上闪过淡淡愉快之情,于是也跟着躺下了。他余光似瞥见了什么,遂侧过身仔细看了一眼书案上摆着的一盆君子兰,低声问道:“你买了兰草?”

“恩。”常台笙闭着眼睛应了一声,又将昨日买君子兰的情形说了,翻了个身挨着他继续睡。

陈俨未再出声,手从她颈下穿过,揽着她安静入眠。

——————————

早晨阳光清冽却无多少温度,陈俨小心翼翼地从床榻上起身,悄无声息地取过架子上的外裳穿戴整齐,尚未穿鞋,便回头去看仍在睡梦中的常台笙。

她侧身睡着,侧脸都被长发遮去了一部分,露出来的部分被温煦笼罩包裹,呼吸平稳,睡得极深。

陈俨看了会儿,自袖袋里摸出蒙眼布,想了想却又放回去,抬头视线触及那盆长势极好的君子兰,径直走了过去。

那盆非常粗糙,里面泥土松动,稍有养培花草经验的人便能看出这盆是刚刚才换上去的。为这么一株漂亮的兰草配这样不相称花盆,实在是有些不可理喻。

他将手伸进了那松散的泥土间,探寻中,手忽地顿了顿。

第105章

泥土触感粗糙,还有些潮湿。手指在植株根部及砂砾泥土之间摸索,冷不丁碰到金属心中便大约有了数。再往下探,稍稍感知其轮廓,就已能确信,埋在这泥土里的,是一串钥匙。

陈俨轻蹙了蹙眉,从泥土里将那一串钥匙取出擦干净,随后收进了袖袋里。到这时他才穿上鞋子出了门。洗漱过后,他又去了一趟花房,正好碰见谢氏。

花花草草中,谢氏抬了头,问他道:“这么早到这来做什么?”

“顺道路过。”他略有些心不在焉地回了谢氏,便要往外走。此时他蒙着眼,谢氏当他瞧不见,遂道:“走路小心些,门口摆了空花盆。”

“又添新花草?”

“台笙昨日带回来一株君子兰,兰草不错,可花盆看着太糟心了,今日打算替她换掉。”

就知道会是如此,故意送兰草的那个人,似乎揣摩透了他家里每个人的性子。常台笙会心软买下,而谢氏一定会看不惯粗糙的花盆,左右都会发现那串钥匙,想想真是令人不高兴。

他正想着,谢氏转眼又问:“你病还未全好,穿成这样是打算出门么?”

陈俨未正面回答,悄悄转移了话题:“父亲眼下还在中书衙门,您似乎一点也不担心。”

谢氏回道:“我担心又能如何,难道他会因此早些回来?”

陈俨没再接她的话,就先出去了。他早饭也未与常台笙一道吃,径直去了一间茶馆,甫坐下,旁边空位上便坐下来一个穿了男装身材瘦削的家伙,正是神偷梁小君。

梁小君端起手边茶盏便小声嘀咕道:“虽说最热闹的地方反而安全,但这儿——”她四下看看,紧张兮兮道:“你就不怕有坏人的耳目在?”

“有就有罢。”陈俨甚是无所谓地说着,头都未偏,只问道:“东西拿到了吗?”

梁小君忙搁下杯子,面色瞧起来有几分难堪,大约是觉得有些不大好开口。她紧接着哀叹几声,揉揉太阳穴,作懊恼万分状:“拿、是拿到了。但是——”

按说话到转折处,闻者都会稍愣一愣,陈俨却稳稳坐着,甚至还从身旁小桌上取了点心慢吞吞吃起来,示意她接着说。

梁小君内心争斗许久,最终还是道出了实情:“被人偷走了。”

身为一介神盗,偷东西从来都无往不利,可没料到了手的东西,却转眼被人给偷摸了去,简直是奇耻大辱,要被人笑死的。

陈俨一时间没说话,不急不忙吃完点心,自袖袋里摸出钥匙搁在桌上。梁小君定睛一瞅,这不正是那串被偷来偷去的钥匙?

“你让我去偷,还遣人来偷我不成?”梁小君一时间是非不分,压着怒气忿忿指责。

陈俨一脸平静地回她:“我没有那么无聊。”

梁小君见他不像开玩笑,情绪稍定,随后恍然:“啊,那便是有人知道你有这打算,偷来盗去的,最后还是送到你手上,这是在逗你玩啊。”

这后边的话大有瞧不起陈俨之意,陈俨听了却面无表情,似不在意她这嘲笑。

梁 小君原本心中不大舒畅,得知是这般情委竟忽觉得好受了些,后料想陈俨应觉得不高兴,便也不再揪着这话头不放,随即转移了重点:“不过我想了想,钥匙是给正 人君子备的,你都打算偷了,绕开钥匙直接偷就是了,我这本事有什么偷不来?何况那厮若发现留存着备用的钥匙不见了,指不定直接换锁了,你能如何?光偷钥匙 不傻嘛!倒不如你说要偷什么,我直接去偷就是了。”

生了个聪明的脑子,结果重点全错。

陈俨没立刻接这话 头,起了身道:“不用了,你歇着罢,酬金我会结给你。”他说着将钥匙重新收回袖袋,转身就要出去了。结果梁小君一把拉住他:“诶你说说看嘛,看在常姐姐的 份上,我也会帮你偷的。”心底里想的却是,竟有人胆敢戏弄我梁小君,一定偷出点名堂来给你瞧瞧。

陈俨步子稍顿,略略偏头,声音清哑:“活人,偷吗?”

梁小君面色变了变:“这个……不好偷,我还以为你要偷什么小物件,所以……”她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家伙,自然不会硬着头皮做不容易成的事。将活人偷出来难度可不小,就算将人敲晕了,她一介女流,没人帮忙哪里扛得出来。

陈俨神情倒还算是轻松,说道:“那就歇着罢,再会。”

“不过我能考虑考虑,偷一个还是两个?”

“很多。”

梁 小君顿时被噎了一下,一个两个她还能让徒弟过来帮忙,这很多个,一时间还真是没法,但她心里又不服气,又说:“你若是能想个机智些的办法,那倒说不定也能 成。不过——”她低头盯住他的袖子,道:“既然你偷盗别人钥匙一事已被察觉,那你想将活人给盗出来对方恐怕也是猜到的,对方是在挖坑给你跳罢?”

“若真想挖坑便不会偷你钥匙再送过来了,他不过是想炫耀,不用理。”陈俨甚至能想象那人倨傲放肆的模样,简直太讨厌了。

梁小君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又嘀咕道:“那人是不是喜欢你呢?竟连你喜好想法都猜得到,简直是你肚子里的虫子啊,太了解你了。是个女的吗?常姐姐知道吗?”

“闭嘴。”

梁小君撇撇嘴,又塞一只信封到他手里:“意外收获。”她小声说着,又补了一句:“想到什么好法子了就找我,你左手边是门,别撞着门框了,再会。”她说完就溜了,陈俨在原地站了会儿,这才离开了茶馆。

——————————

陈俨在马车里拆了那信封,里面只有信纸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盖的全是藩王府私自铸造的印章。如此积极,反意一眼即明。想必梁小君看了这些也是有数,并非什么都不知道。

近 年来天灾不断,百姓收成亦不大好,诸多地方流民盗匪剧增,边地尤其不太平。端王暗中图谋良久,收拢流民,厚结匪类狼兵,如今更是拉拢地方官员,甚至将手伸 到了镇抚司,若贪得无厌的,便以将来高官厚禄相诱,不从者暗中严惩,或扣以家眷为人质,逼着人反,胆子实在大到无边。

过不了几日,朝中便会有人积极弹劾端王反意,而朝廷则会循旧例遣人携圣旨前去西南端王府责问,但这些都不过是表面做着给人看罢了。皇帝明知道端王谋逆已成事实,也知端王不会坐以待毙,故而明面上虽还客客气气,暗地里却已进行了平叛部署。

而陈俨要做的,也不过是尽量减少这其中无谓伤亡,让这场叛乱早些结束。端王行事暴虐,手段狠戾,且并非言而有信之人,当下从其叛乱者,并非心甘情愿,有不少都是被胁迫,这样的人,是极容易被策反的。

他 得到可靠消息,部分官员的家眷如今就被关在镇抚司监狱。因镇抚司办案素来独断隐秘,从来不经刑部与大理寺,这些年来机构内又腐烂嚣张到了极致,朝中几乎无 人能插手,势如脱缰野马。而其在地方上的权力更是专断到不可思议,罗织莫须有的罪名,诬赖良民,这等事不胜枚举。若镇抚司想关押一些人,简直是再容易不过 的事。

家眷被扣押成人质,地方上军官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反,简直没有选择余地。

若能瓦解镇抚司这一层,策反军官们并不会太难。

但如今镇抚司为端王所控制,对朝廷而言,它已是一匹脱缰之马,故只好出此下策将人质偷出来。

陈俨将盖满印信的纸重新放回信封,想到袖袋中的钥匙,闭了闭眼。近来大多数时候眼睛都能看得到,但用眼时间一长,会很累。若之前觉得生老病死皆是无所谓的事,如今却是再无法这样去看待。心中一旦有了挂碍与期待,许多事也变得重要起来,要考量顾忌的因素也会更多。

似乎更辛苦了,但却乐在其中。这大概就是奇妙之处。

他重新蒙上缎带,阖眼假寐,理了理思绪,那串钥匙却一直在脑海里不断徘徊。给这串钥匙的人是谁?他能够想到的这人,只能是段书意。

段书意的自负与傲慢他见识过,心深似海,总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身边的人似乎无法猜准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 自露马脚,还暗中抛出线索。他似乎总能猜准陈俨想要什么,故而一直及时地给出查证过程中所需的东西。一步一步,丝毫不差。陈俨要寻个口子,他便将户部鲁大 人丢出去;陈俨需要西南叛军内部组成的消息,他便一点点往外给;陈俨要找那些被扣家眷,他便给出信息,甚至猜到陈俨会让人去偷监狱钥匙,在梁小君偷完后, 再偷回来以莫名其妙的方式交给陈俨。

他虽从不露面,但陈俨知道他就在那背后,一直都在。

隔着无数人与线 索,他得意洋洋,展示自己对陈俨的了解,最后这次简直是赤/裸裸的炫耀,好像站在最高处看着一群人互相争来斗去,乐在其中。抑或只是在告诉陈俨——你想做 的事我全部都知道,你做的所有能如此顺利,只是因我愿意帮你。我比谁都了解你的想法,你只是我现在感兴趣的一个玩具,而已。

的确是——志趣恶心。

从段书意的种种行径来看,他根本不想赢得这场叛乱。这场看似蓄力良久的藩王之乱,在他眼中,似乎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旁人皆以为他欲助力其父王夺得帝位,等其父王百年之后再坐拥天下。因他自十几岁夺得世子位来,做事极其稳妥效率,一直深得端王信任,若叛乱能成功,他必定是将来的帝王。但陈俨却认为他志不在此,什么帝位天下,对他而言,可能什么都不是。

看透富贵荣华却游走俗世红尘的人,纵使伪装得再好,也能一眼辨出。

但他也有私欲,只是不在权势地位上罢了。

真是让人觉得讨厌啊。陈俨这样想着,撩开了车窗帘子,春风涌进车内,又是一日好天气。

京城的夏天很快就会到来,那是最好的时节——不会像江南一样有漫长梅雨季,有吃不完的果子,蝉鸣声永远不停,世界终日都醒着,热闹得翻天。如果有常台笙的陪伴,这个夏天会更有意思,可惜他要去西南湿热的鬼地方了,只愿能在夏天过半之前回来。

——————————

常台笙醒来时便发觉陈俨不在了,她也不知自己为何会睡得那么沉,竟连他离开都不知道。

她急急忙忙穿好衣裳,忽瞥见桌上放着的君子兰不见了。她低头慌忙套好鞋子往外去,却只见谢氏抱着一盆君子兰正朝这边走来。

谢氏微微一笑,停下脚步,低头看一眼怀中抱着的君子兰,又抬首同三两步外的常台笙道:“原先那花盆偏小又太粗糙,于是我就擅自做主给换了,拿到房里去养罢。”

常台笙赶紧上前接过来,连声道谢,这才抱着兰草回了卧房。谢氏未跟进去,只在门外站着,等她出来。这会儿已日上三竿,实在不早了。

姑母一大清早便去了寺里,说要去见个旧友,故这时不在府中。而谢氏特意未吃早饭,等常台笙起来同她一道吃,免得她一个人显得孤单。婆媳二人吃过后,常台笙这才问起陈俨。谢氏回说陈俨早上有事出门去了,也许是去了衙门过会儿就回来。

她语气轻松,常台笙这才确信,陈俨并没有不告而别,至少今日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