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太愕然,何老爷叹了口气,摆摆手道:“我知道你的心思,见不得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好,可就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徐家家教的确比何家的好,养出的子女也都是争气的,我不管你心里有多少不满,从明天起,你必须对徐姑娘客客气气的,不说多亲热,该尽得礼数还是要尽到,不要叫人抓住了把柄,也不要叫儿媳妇嘲笑,你别忘了徐家可是秉书的舅家!你难道也想伤了秉书的心?”

何太太满脸不忿,可看着何老爷严厉的目光,还是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第二日一早,何大奶奶带了徐妙筠来给何太太请安,何太太脸上总算是有了丝笑容,说话也温和多了,道:“她们姐妹要念书,你一个人闲着也无趣,倒不如跟她们姐妹一起上学去,大家一起也热闹些。”

何大奶奶虽然不齿婆婆的前倨后恭,可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徐妙筠笑着道了谢,又在何太太那儿用了早饭。

刚用过早饭不久,几个姑娘就陆续过来了,许是各自都得到了提点,对徐妙筠都亲热了许多,何音笑眯眯的拉着徐妙筠的手,弄得徐妙筠浑身不自在,觉得还不如甩脸色给她看呢,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有了何太太的吩咐,徐妙筠便跟着何音去了家学里念书,念书的地方还是在内宅,但地方比较偏僻,叫兰馨苑,正厅大开,厅上摆着四套一样的桌椅板凳,最前方是一张大大的书案,后头摆着一把太师椅。

何音笑道:“这些桌椅都是定制的,临时再去找一套一模一样的只怕难,不如妹妹先和我坐一张桌子吧。”又命丫头们去搬了一张椅子,徐妙筠谢了,跟着她的丹桂和银杏忙接了椅子,细细的擦干净,这才让徐妙筠坐下,银杏则打开了带来的笔墨盒子,开始磨墨。

何音被徐妙筠用的砚台吸引住了,经过了昨天的事,徐妙筠不怎么敢说话了,只是解释道:“这是我六岁时哥哥送我的生辰礼物,我很喜欢,一直用到现在。”

何音望着只有巴掌大小的砚台,露出了羡慕的神情,砚台上雕了两朵莲花,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还有几片荷叶,上面的露珠竟是水晶石镶嵌而成,十分逼真。

何音恋恋不舍移开了眼睛,看着徐妙筠面前摆着的玉管紫毫笔,自制的带着桃花香味的纸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徐妙筠看着她,有些踌躇,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家中她是最小的,都是哥哥姐姐哄着她,到登州后和表姐也是和和气气,还是头一回见何音这样的姑娘。

再者,她的东西好也不是她的错,难道她还要把东西送出去讨何音欢心不成?

想了想,她问何音:“先生是哪里人?多大年纪啊?”

何音不冷不热道:“妹妹连庆山先生那样的先生都看不上眼,还能看上我们的先生么?”

银杏不悦,想要开口,却被徐妙筠拦住了,徐妙筠觉得这样也有挺有意思的,若是能让一个讨厌你的人由气愤转为欢喜,也是一门本事呀。

遂笑道:“庆山先生来家里的时候我才八岁,压根不懂事,这才把明珠当做了石头,错失良机,不知道有多后悔呢。”何音脸色果真缓和了一些,八岁,真是太小了,难怪不知道庆山先生的名气。

何音道:“祖父为我们请的先生姓柳,今年都六十岁了,当年可是状元出身,文采非凡,后来做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因为上了年纪,眼睛有些花了,这才致仕,原该颐养天年的,这是看了祖父的面子,这才抽空来教我们姐妹念书。”

徐妙筠惊讶,道:“请状元做老师?我还没见过状元呢?以前听人说书说做了状元跨马游街,如何的威风,可是真的?”

何音掩口笑道:“柳先生做状元时,别说我了,就是我爹我娘年纪也都还小,哪里知道,不过三年前状元跨马游街我倒是瞧见了,真是极威风的。”

徐妙筠忙在心里暗暗请佛祖保佑,让哥哥也做状元,跨马游街一回,天上爹娘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

何音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越发的兴致盎然:“别人都羡慕我们能有个状元公做老师,可我觉得,若是做了沉烟楼的学生,那才真是了不起呢。”

徐妙筠疑惑,不知道沉烟楼是什么地方,何音见徐妙筠不知道,越发的得意,夸赞起来:“沉烟楼说白了就是谢家开的女学,原是常安大长公主府里的一处院落,当年常安大长公主有个女儿,十分宠爱,遂请了琴棋书画四位老师在沉烟楼教导,也是那四位老师实在有名气,相熟的人家都把女儿送进去一起念书,后来常安大长公主去世,她的女儿谢家老太君索性把沉烟楼单独辟了出来,请先生收学生,后来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由谢大太太打理沉烟楼的事情,想要进去的念书的,都是勋贵圈里的天之骄女,比如泰宁公主,就在沉烟楼念书。”

徐妙筠道:“沉烟楼这么有名气,那请的先生都是谁?”

何音越发得意,道:“有教读书的李茂文李老先生,教丹青的晁思颜晁老先生,还有教弹琴的葛凤玉葛先生与教下棋的褚兰秋褚先生,其中李老先生和晁老先生都是沉烟楼的老先生了,葛先生和褚先生则都是女先生,也是谢家新近请来的名师。”

何音这边说着,何姿何容何凌虽然端正坐着,却都竖起了耳朵,徐妙筠不好意思道:“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些先生一个也没听说过。”

何音见她居然连李茂文和晁思颜也没听说过,心里平衡了不少,说话也少了些嫌隙,随便了一些:“看来真是你孤陋寡闻,连李茂文和晁思颜也没听说过,李茂文可是著名的书法家,晁思颜可是宫里的御用画师,哎呀,你在杭州到底是见识少。”

徐妙筠也觉得少了层隔膜,不服气道:“你听说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说几个名士的名字,你也不知道,谁叫我呆在南方呢,北边的人再出名我也不知道呀。”

何音道:“这倒也是。”又叹道:“只可惜我不够资格进入沉烟楼念书,不然可就和公主是同窗了。”说话间眼里满是憧憬,徐妙筠疑惑,道:“何老爷贵为阁老,你又是阁老的嫡亲孙女,难道也没资格么?”

何音闷闷不乐道:“你懂什么,就是能进去,只怕爹娘也不答应我去,你可知道,沉烟楼隔壁是谢家的家学,京城的贵族子弟几乎都在里面念书,两边离得近,自然要避嫌,因此进去读书的都是谢家的通家之好或者说世交,子女相互认识,自然也就不用避讳了,像我们这样的,和人家非亲非故,非要贴上去岂不是丢脸?”说着哼了一声,斜睨了一眼何容何姿,道:“也是防着有些人错了主意,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没的丢了家里的脸。”

事关何家姐妹的恩怨,徐妙筠立刻闭了嘴,借了何音的一本书看,何音却被这个话题撩起来了,有些坐不住,一会发呆一会皱眉,没个消停的时候。

等柳先生来时,半上午都要过去了,徐妙筠见柳先生虽然上了年纪,可面容肃然,步伐稳健,就是目光有些茫然,进出都要小厮扶着,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

可柳先生坐下后并没有讲课,反而道:“刚才我故意来晚了一刻钟,就是想看看你们都会做什么,君子慎独,可三姑娘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可见高兴地很哪。”

何音还是头一次被这样训斥,脸色涨得通红,可她也知道柳先生的脾气,他说过便好了,若是辩解,只怕还要受罚。

哪知徐妙筠却不知道,觉得何音是受了自己的牵累,忙站起来道:“柳先生,是我初来乍到,有些好奇,这才缠着音姐姐问个不停的,请先生莫要责怪她。”

何音听了徐妙筠的话,暗叫不妙,拼命朝徐妙筠使眼色,徐妙筠不解,柳先生却大笑起来:“倒是个讲义气的丫头。”说罢脸色沉了下来:“既如此,你就替她受罚吧,去门外顶着书站一刻钟。”

徐妙筠愕然,何音忙道:“柳先生,徐姑娘是客人,不知道您的规矩,您就饶了她这一次吧。”

柳先生唬着脸道:“我不管她是什么客人,坏了我的规矩,就得受罚。”

何音同情的看向了徐妙筠,却惊讶的发现徐妙筠脸上并没有丝毫的窘迫,羞惭,反而有些习以为常。

何音还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压根没想到徐妙筠在家念书是受罚惯了的,别说顶书了,有一次打破了先生养的金鱼缸,她还顶着一个金鱼缸站了一炷香呢。

徐妙筠默默地站起来,又默默地走到屋外熟练地把书顶在了头上,心里默默地计算着时辰,丹桂和银杏也都习惯的站在旁边守着,心里暗叹,在家里受罚也就罢了,没想到来了京城还要受罚,难道自家姑娘就是受罚的命?

徐妙筠动作爽利,柳先生还以为徐妙筠是在赌气,有些不悦,可又不能说什么,只得按了气开始讲课,何音偷偷看向了窗外的徐妙筠,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眼里浮现了一抹敬佩。

第二十章 推荐

去上学的头一天就被罚了,何大奶奶心疼极了,一边叫人给徐妙筠捶腿,一边道:“柳先生性子是有些狷介,你也别在意,下次也不要干吃亏,叫丫头告诉我,我替你撑腰。”

徐妙筠呆呆的,有些心酸,有些感动,觉得何大奶奶此时的话格外护短,像母亲一样,想着有些不好意思。

这件事传到徐景焕耳朵里,徐景焕却觉得是妹妹受了欺负,有些不悦,只是如今既然已经住在了何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要看着姑母的面子,因此一忍再忍,借着给何大奶奶问安的机会见了徐妙筠一面,问她好不好。

在度过了最初的陌生之后,徐妙筠反而和何音渐渐亲密起来,这也是两个人比较相似的缘故,徐妙筠觉得何音虽然刁蛮,可对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来,只是女孩子之间的一点爱慕虚荣和嫉妒罢了,而何音素日里总是觉得其余三个姐妹身份都不如自己贵重,自觉高人一等,如今来了徐妙筠,一样身份尊贵,又说得来,虽然心里酸酸的,可也挨得住。

徐景焕大为惊讶,他还以为徐妙筠会抱怨何家的姑娘如何的不好呢,见徐妙筠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也就不问了。

徐妙筠头一天被罚了,第二日何大奶奶便不叫她再去了,徐妙筠安慰道:“若是不去,先生还只当我是落荒而逃了,岂不丢了面子。”

何大奶奶一想也是,只得应下。

第二次见柳先生,徐妙筠一句闲话没敢说,柳先生眼神不好,记性却不错,还问何音:“昨日受罚的那个丫头来了没?”徐妙筠忙起身应答,柳先生问了年纪姓名,也没说什么,继续讲起了孟子。

可下了学,柳先生却留了徐妙筠说话,何音惧于柳先生的严厉,没敢留下,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徐妙筠,徐妙筠也觉得奇怪,柳先生却一副谈心的样子,亲手给徐妙筠沏了茶:“你是徐义臣的孙女?”

徐妙筠惊讶,忙点头:“是,柳先生认识祖父吗?”

柳先生脸上竟浮现了一抹笑意:“怎么会不认识,当初我是修撰,他是编修,我们是同僚,后来他去了工部,又进了内阁,关系才渐渐疏远了。”

徐妙筠忙给柳先生请安:“没想到竟是故旧,妙筠给您请安了。”

柳先生连连摆手,道:“罢了罢了,徐家的事情我心里也清楚,旁的话也不用多说了,我问你,你可愿意进沉烟楼念书?”

徐妙筠呆住了,柳先生继续道:“看在你祖父的面子上,我替你写一封推荐信,可成不成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何音等在兰馨苑外,见徐妙筠出来忙迎上去:“先生有没有骂你?”

徐妙筠摇头,脸上还有一丝不敢置信:“先生问我愿不愿意进沉烟楼,他可以帮我写推荐信。”

何音也愣住了,柳先生和沉烟楼的李茂文老先生是朋友,她是知道的,几次三番祖母和母亲都想请柳先生帮着写推荐信,柳先生都推辞了,没想到竟会主动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徐妙筠。

何音登时沉了脸,也不理徐妙筠了,怒气冲冲的抬脚往前走,丹桂和银杏有些不满:“高兴了就搭理,不高兴了甩脸子就走,她当姑娘是什么,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徐妙筠道:“算了,她心情不好也能谅解,倒是柳先生,既然愿意帮我写推荐信,可见和祖父关系不一般,我要去问问哥哥,若真的是故交,说不定能和哥哥说说会试的事。”

徐妙筠问了何大奶奶和徐景焕,都不知道这位柳先生,何大奶奶道:“这先生是公爹费了好大的劲儿请来的,就是看中和沉烟楼的李茂文关系好,想把家里几个姑娘都弄进去,将来说亲事都高人一等,可柳先生却是个牛脾气,软硬不吃,这才歇了主意。”

徐妙筠好奇道:“音姐姐说沉烟楼隔壁是谢家家学,要避嫌,所以家里人不叫去。”

何大奶奶笑道:“是她进不去,这才找借口呢,沉烟楼和谢家家学也是各有各的院子,虽然离得近,却也守得严,要不怎么敢让家里的姑娘去那儿念书呢。”

徐景焕倒是觉得沉烟楼是个不错的地方,可以锻炼徐妙筠的交际能力,说不定能交到两个好朋友,可又怕徐妙筠手段不够,被人算计了去,再加上徐家如今只有兄妹俩在京城,没个长辈做主,也是不成的,遂道:“里头的都是天之骄女,我怕妹妹吃亏,还是算了吧,柳先生的底细也不清楚,白白欠了这个人情也不好。”

何大奶奶也是个谨慎的人,觉得徐景焕说的不错,徐妙筠也是无可无不可,自然也就应了,去回了柳先生,柳先生也不生气,叹了口气,道:“也罢,什么时候你想进去了,再告诉我一声。”

徐妙筠觉得柳先生有些神秘,仿佛对进沉烟楼志在必得似的,也不好说什么,道了谢,出了兰馨苑便去找何音。

丹桂有些不满:“这两日三姑娘都对姑娘阴阳怪气的,姑娘何苦贴上去受气。”

徐妙筠道:“她虽然小气,可也不是一无是处,不过是亲戚,又不天长地久的在一起,和和气气的也就罢了,总不能成了仇敌。”

到何音住的院子,丫头却说何音在午睡,徐妙筠看了看日头,还没吃中饭呢,怎么可能午睡,知道何音避而不见,也没有勉强,权当是散步玩儿,又回去了。

路上却遇到何秉书,笑意盈盈的凑上来打招呼:“表妹,这是从哪儿来?”

他不管是对徐妙筠还是对徐景焕都十分亲热,徐妙筠笑道:“去找音姐姐玩儿呢。”

何秉书笑道:“瞧着快开饭了,娘许在等着表妹呢,表妹快回去吧,我也要去找表哥呢。”

徐妙筠好奇道:“有什么事么?”何秉书笑道:“定国公府张家二爷下帖子给表哥,请表哥和董少爷过府一叙。”

原来是张飒,徐妙筠点点头,回了何大奶奶的院子。

何大奶奶也知道了这件事,喜气洋洋的,能和张飒交好,便有了引荐的人,将来见到康王爷也不是难事,依自家侄儿的才学,康王见了一定惜才,徐家起复的事就越发准了。

徐景焕董子澄由何秉书作陪,去定国公府做客,晚间方回,何文远老爷起了拉拢的心思,自然叫了徐景焕过去说话,说到朝堂上的事,何文远有心试探张飒和徐景焕的关系,遂笑道:“说起白阁老,这次也是触了霉头了,一样的管着户部,林大人就摘得干干净净,这也难怪,林大人和康王走得近,帮着辩解两句也就清楚了,哪像白阁老,出了事也没人替他说句话。”

徐景焕一听这话,便知道何文远是在试探他。

他和张飒不过是君子之交,说的无外乎是会试和殿试的事情,还有一些京城的风土人情,依张飒的性格,怎么可能和他谈论敏感的政治问题,就是张飒说了,他也不可能搭腔。

徐景焕微微一笑,道:“景焕不过是一介学子,朝堂上的事情怎么敢多问。”

何文远暗暗惊讶,他以为徐家即将起复,徐景焕会借着白阁老下台的机会狠狠踩一脚,毕竟当初若没有白阁老的弹劾,徐义臣也不会被定罪。

何文远笑笑掩饰了惊讶,道:“张飒乃是康王爷的表弟,景焕多亲近也好,他日高中,于仕途也有益。”

这是在问徐景焕和康王爷有没有搭上线,徐景焕暗暗皱眉,却不得不笑道:“我和张飒不过是萍水相逢,他此番请我不过是碍着一路上互相照应的情分。”

所以你就不用问来问去的烦人了,徐景焕心里暗自嘀咕,何文远是何许人人也,既然进了内阁,那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即便听出了徐景焕话里的不耐烦之意,也不动声色,依旧言笑晏晏,坐在旁边相陪的董子澄却不给面子的打了个呵欠,道:“明日还要早起读书,晚辈就先回去了。”

董子澄这样实打实的不给面子,终于叫何文远破了功,他面色一僵,道:“时候是不早了,还是早些歇息吧。”说着端了茶,徐景焕和董子澄告辞。

第二十一章 摇摆

待到二人走后,何文远的长子何承嗣才从书房里间出来,面带忧色:“父亲看徐景焕说的话有几分真?”

何文远哼道:“他倒是精的很,都是些面子上的话,句句都在回避我的问题,不过他和张飒认识没多长时间,想来也没什么深交。”

何承嗣道:“若是张飒奉康王之命故意结识徐景焕,那两个人肯定一拍即合。”

何文远脸色一白,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起来,笑道:“别人也就罢了,你见过张飒管过谁的闲事?他是皇上的外甥,不管谁登基,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妥妥的,何必又淌这个浑水,再者我听说他对他亡妻感情甚深,此番是去拜祭,想来不会替康王搭什么线。”

何承嗣这才放下心来,何家在何文远的经营下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可随着两位王爷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何家也不得不做出选择,前阵子何太太想和端王府联姻,让何秉书娶端王爷的女儿便是这个缘故,与其保持中立,倒不如早早站队,省的到时候里外不是人,那到底站哪边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朝中支持康王爷的多是文臣,因为文臣注重规矩体统,皇后无子,不能以嫡庶来论,只能论长幼,那么康王身为长子,太子之位当仁不让,可因为端王爷的舅家忠远侯府安家是军功起家,所以朝中武将大都支持端王爷。

一个握有实权,一个却占着规矩,康王爷又素有贤名,饶是这些年端王爷数次打压,也没有击溃康王,可见康王还是有实力的,可如今让人犹豫的便是端王爷的态度。

自打皇上生病,留了康王侍疾,端王的脸色就一直不好看,即便替皇上打理朝政,还是不见喜色,康王提出重查徐义臣之事时,端王也没有反对,白阁老下台时,端王也没有求情,端王太过沉默,反而叫人心里不安,是已经死心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即便是何文远也不敢下定论说康王和端王哪个就一定能脱颖而出,这是在押宝,稍不谨慎,赌上的可是何家满门的性命。

何文远叹了口气,道:“说起来,端王爷的硬伤还是在子嗣上,若是能早早的有个儿子,想来也不会拖到今天。”

端王是次子,却能和康王对抗这么长时间,所依仗的无非是皇上的疼爱罢了,早在徐义臣被贬黜时,皇上就有心立端王为太子,那是端王离太子之位最近的时候,可皇上的旨意却被几位阁老联手退回了,原因是端王无子。

那时候端王十八岁,已经成婚三年,却只有芳玉郡主一个女儿,而二十岁的康王,成婚五年,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康王妃肚子里还怀着一个,生下来又是一个儿子。

皇家最重子嗣,即使皇上偏爱端王,也不能越过这个问题,若是皇位传给了端王,端王却生不出儿子,这江山还不是要传给康王爷的儿子?与其兜一个大圈子,倒不如一开始就传位给有三个儿子的康王,还名正言顺些。

内阁多半是端王的人,可皇上立端王为太子的旨意还是每每被封回,就是皇上自己也没话说,谁叫端王没有儿子呢。

命中八尺,难求一丈,就是何文远也不得不感慨这是天命所在。

何承嗣看着沉思的父亲,动了动嘴唇,想要劝说两句,却不知如何开口,在没有娶何大奶奶时,何家只是个普通的官宦人家,都说京官穷,这话不假,何家的日子着实有些清寒。

是徐老太太看中了他,想要他做女婿,徐义臣这才一步步提拔了何文远,当时徐义臣是康王的老师,又是内阁最年轻的阁老,说是炙手可热也不为过,有他出谋划策,端王几次想算计康王都没成功。

可以说,没有徐义臣,就没有何家的今天,可谁又知道后来的情况急转直下呢,徐义臣获罪,徐见明被控告私通海盗,这罪名连何承嗣听着都新鲜,徐见明不过是有个同窗是福建人罢了,怎么也不可能和福建海盗扯上关系。

可徐家还是被抄家,徐见明死在诏狱,徐义臣病逝,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徐家只有老弱妇孺,再也撑不起这个家。

这个时候,身为亲家的何家本该挺身而出,可在那个风声鹤唳的时候,谁又敢往上凑?

徐义臣去世时,他有一个学生在翰林院任职,不过是去吊唁,第二日就被撤职查办,何家身为姻亲怎么敢轻举妄动。

可何大奶奶却从此恨上了何家,觉得何家见死不救,何承嗣叹了口气,想起已经十几年没给过他好脸的妻子以及最近开始对徐家发自内心崇拜的儿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听何文远道:“徐景焕心思缜密,从他这儿套不到多少东西,他妹妹不是在内宅?小姑娘家家的不知道轻重,哄一哄什么话都说,我看倒要在这上头花花心思。”

何文远苦笑,父亲不提他还想不起来,一说倒想起来了:“父亲,这个徐妙筠也不是简单的角色,柳先生答应替她写推荐信进沉烟楼读书,被她拒绝了。”

何文远大为惊讶,柳先生全名柳凤臣,和徐义臣是同科,当初两个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后来都进了翰林院,一个是修撰,一个是编修,又因为名字相似的缘故,关系很好,只不过徐义臣步步高升入了内阁,柳凤臣却因不屑为权贵折腰而从朝堂抽身,家中一贫如洗,全靠徐义臣接济。

后来因为学问好,这才闯出点名堂来,他也是用了徐义臣的亲家这个名头才把人请过来教导孙女读书,想抬举徐妙筠也在意料之中,让他惊讶的是徐妙筠居然拒绝了。

何承嗣道:“因为这件事,音丫头正生气呢,唉,这也是缘分,素日里音丫头也算聪明伶俐了,却没能入柳先生的眼。”

何文远摆摆手,道:“这到底是闺阁女儿之间的小别扭,无关紧要,如今要紧的是探探康王的口风,徐家起复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会安排个什么位子,若是康王器重徐家,咱们作为徐家的亲家也会跟着沾光,若是从低做起,只怕没什么前途,咱们也要慎重考虑。”

何承嗣不解,道:“那父亲为何把徐家兄妹请到家里来住着?一开始就撇清关系不好么?”

何文远捋须道:“好也罢,歹也罢,把人请进来,终归是承了何家的情,也不是什么坏事。”

何文远兀自算计着,徐妙筠也在想怎样才能让何音消气,丹桂不忿道:“姑娘又没做错事,倒要姑娘去哄她。”不管是在徐家还是在岑家,都是徐妙筠被人宠着惯着,哪里哄过别人。

徐妙筠道:“她虽然刁蛮任性,可到底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咱们又寄居在何家,总不能闹僵了叫姑母为难。”

何音讨厌她,嫉妒她,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番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可何音却选择最直接的一种,虽然让人下不来台,可也由此看出她虽然器小却耿直,明枪总比暗箭容易躲,她也不求和何音成为知己,面子上过得去就是了。

第二日一早去兰馨苑,徐妙筠早早就到了,何音不多时也到了,却故意跟何容挤在一起,看也不看徐妙筠一眼,徐妙筠把一个松木雕的小猴子放在何音的桌子上示好,那个小猴子雕刻的甚为精致,纤毫毕现,玲珑可爱,坐在后面的何凌年纪毕竟小,探着脑袋看了好几次,却不敢开口问。

徐妙筠见柳先生没来,便把那个小猴子给了何凌:“给你玩吧。”

东西放在何音桌子上,一看便知是给何音的,何凌怎么敢要,涨红了脸直摆手,徐妙筠微微一笑,把小猴子塞到她手里:“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喜欢就给你了。”

何凌怯怯的看看何音,她正忿忿不平的瞪着徐妙筠,可徐妙筠满脸和气的笑,何凌也实在是喜欢那个小猴子,便大着胆子收下了。

徐妙筠看何音恶狠狠地瞪她一眼,不理会,跟变戏法似的又掏出了一个五彩水晶石串成的手串,那水晶被雕成一朵朵小花,五颜六色的串在一起,十分耀眼。

她照旧放在何音桌子上,却一转手送给了何姿,何姿犹豫了半天,觑着何音的脸色收了下来。

何音脸色发青,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心痛,东西放在她桌子上,定是徐妙筠要送给她示好的,怎么一转眼又给了旁人,何音下意识的把小猴子和手串都当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见徐妙筠转手送人就格外气愤。

送出手串后,徐妙筠又掏出来一支金簪,簪子短短小小的,却格外精致,簪头雕成了一簇迎春花,花心里镶嵌了各色碎宝石,照旧放在了何音桌子上,何容把刚才的一幕也看的清清楚楚,心里激动地想难道这次要送给自己了?

徐妙筠在看了何音两眼后,见她没什么动静,果然拿起了簪子,何音再也忍不住,大声道:“你到底想干什么,拿东西贿赂我们不成?”

徐妙筠做出惊讶的表情:“怎么是贿赂呢?这是我给几位姐妹的礼物罢了,东西也不贵重,是我的一番心意,音姐姐,难道不可以么?”

第二十二章 会试

何音憋着气,脸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眼见着徐妙筠把簪子送给了何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你欺负我,你欺负我!”

何凌何姿何容都有些惊慌,她们知道何太太是最疼爱何音的,若是何音闹起来,只怕最后东西得不到,还要一顿责罚。

何容怯怯的拿出了簪子:“这个给你吧。”

何音看也不看丢在了一旁:“不是给我的,我才不稀罕,我没见过好东西不成?”

何容求助似的看向了徐妙筠,徐妙筠拿着帕子给何音擦眼泪:“对不起,音姐姐,是我给你开了个玩笑,我怎么可能不给你准备礼物,哪,东西在这儿呢。”说着拿出了一支金钗,这支金钗镶金缀宝,十分华丽,刺痛了何音的眼睛,她扯过帕子自己擦了眼泪,声音里还带着意思不情愿:“真的是给我的?”

徐妙筠道:“是啊,这支钗还是我在登州的时候舅母替我打的呢,我都舍不得戴,你若是不要,正好,我正舍不得呢。”说着作势要收回,何音一把抢了过去:“东西送给人还许要回去的?”

徐妙筠笑道:“那音姐姐不生我的气了?”

何音摆弄着金钗,心气稍平,可一看何凌她们手里的东西,又生了气:“那我的小猴子呢?”

徐妙筠从丹桂手里接过一个小匣子,里面放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猴子,手串和金簪,分给了没得的人:“是我给姐妹的礼物,东西多,昨天晚上才收拾出来。”

何凌何姿何容各得了小猴子手串和金簪,都道了谢,何音也得了,见只有她有金钗,其余人都没有,心里这才平衡,徐妙筠拉着她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也只是撅着嘴,并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