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嬷嬷见状,忙止住啼哭,双手接过去,竟如捧仙丹一般去寻水。

白樘随她走了两步,忽听身后云鬟乱嚷了一句什么,白樘回头,却见她又安静下来,只眉心锁皱,显得十分痛苦。

白樘便止步回来,俯身又端详了会儿,不由也轻皱眉心,叹了口气。

——任浮生心心念念想要知道他跟崔云鬟到底有何渊源,但对白樘而言,那一段过往,其古怪离奇,若不是亲历,他也未必肯信。

故而先前在鄜州衙门,看到云鬟力抗知县,众人皆诧异,浮生更“惊为天人”,而他却仍是波澜不惊。因他在很久之前,就见识过这女孩子的奇异之处了。

四年前的京城,彼时白樘尚且在大理寺当差,那日,因要缉拿一名重犯,他在画师处得了绘影图形,便拿了往回。

正崔侯爷抱着才两岁的女孩儿下车,看见白樘,便满面春风拦住,要与他寒暄。

白樘素知这位侯爷生性风流,最爱风花雪月,因跟他素来并无深交,便只想略说两句离开而已。

谁知那女孩子见他手中握着一卷纸,便伸手要来拿。

崔侯爷便顺势问乃是何物,白樘自说了是重犯的影貌图像,本是想让崔侯爷知道自己身有要务,知难而退休要纠缠的意思,谁知这位侯爷竟越发饶有兴趣,反而笑道:“这样稀罕,不知可否给我看一看?瞧着我们云鬟也是喜欢的。”

白樘心想此人当真是没有眼色的很,然心中如此想,面上却仍是淡淡带笑,又看那女孩儿生得花蕊似的脸孔,双眸晶亮着实可爱,白樘便笑道:“自然使得,横竖将来是要贴出来的……何况侯爷可以先认一认是不是见过此人。”说着,便展开给他父女两人看了一眼。

崔侯爷见了图上的人,啧声道:“这人好生奸诈的模样,果然一看就是个大奸大恶之徒……我却从来不曾见过的。”说着,又逗弄怀中的女孩儿:“云鬟可看见过么?这可是个大恶人……”说着又吐舌瞪眼,做出鬼脸。

白樘见他一副乐天无忧之态,心念一动,便故意道:“侯爷大概不知,这正是近来犯下连环鸳鸯杀的凶徒。”

果然,崔侯爷一听,脸色便有些变了,结结巴巴问道:“就、就是此人?”

白樘点头,崔侯爷咽了口唾沫,果然兴趣全无,强笑着对白樘道:“我该带小女回去了,白大人改日得闲,还请过府详叙才好,是了,下个月是家母寿辰,若是白大人无事……”

白樘见他如此“盛情”,只得随口答应就是了。

不料崔侯爷记性却好,回府后不久,便送了一封请帖给白府,白樘无法,当日只得也前来拜寿而已。

酒席之上,崔侯爷又抱了云鬟出来,因女孩儿生得极好,是以竟爱如掌珠,抱着到处走动。

而在座各位也都赞不绝口,云鬟睁圆眼睛,挨个看了过去,最后竟只望着白樘,且口中呀呀喃喃,不知说什么。

崔侯爷笑道:“白大人,小女对你格外亲近呢?”竟把女孩儿抱到白樘跟前儿。

白樘心中并不喜欢如此,当着众人的面儿,只得一笑应付罢了。

谁知女孩儿竟在崔侯爷怀中挣扎起来,很不依伏似的,侯爷见素来乖顺的女儿忽然闹起来,很是莫名,只得顺势将她放在地上。

此刻崔云鬟已经学会走路,便颤巍巍地站在地上,竟仰头望着白樘。

白樘不明所以,崔云鬟看了他两眼,自己扎手扎脚地往外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仍回头看他。

白樘起初并不在意,看了会子,忽地觉着……仿佛这孩子是在示意他跟上似的。

或许是因他不喜酒席之上的气氛所致,或许是因好奇,故而白樘起身,便随着崔云鬟而行,偶尔见她站立不稳要跌倒之时,便伸手一扶。

崔云鬟走走停停,走一会儿,便左顾右盼看一看,仿佛是在认真认路一般。

崔侯爷本以为女孩儿是在胡闹,见状不由也好奇起来,便也跟随在侧,如此一路,崔云鬟竟越过前厅,一路来至后宅的花园之中。

崔侯爷原本是为好玩儿,耐心毕竟有限,便对白樘笑道:“小女真真儿顽劣,叨扰了大人的酒兴,不如且再回去慢饮?”

此刻崔云鬟蹒跚过了小径,竟不由分说地往花丛里钻去,崔侯爷啼笑皆非,忙赶上去抱她。

花枝子在眼前一阵扑腾乱摇,白樘于这两父女身后站定看着,正在暗笑自己莫名其妙,竟有闲心陪着个小女娃儿玩耍……谁知忽然之间,唇边的淡笑已经凝住。

花丛背后,有一人正也站在那里,四目相对,彼此都极快地看清对方眼中的惊骇之色!

第22章

当时不管是白樘还是崔侯爷,见云鬟一路溜溜达达地转来花园中,都以为是小孩子贪玩儿罢了。

谁知花摇影动之际,白樘看着花丛后那人:瞧着是一副寻常面貌,身着崔府下人的衣裳。

当时崔侯爷抬头见了,尚且以为是哪个奴仆,便不以为意。

可白樘年纪虽不算很大,却天生敏锐,是办案的好手,尤其在大理寺浸淫这三年,种种察言观形,委实双目如电,一个人在他面前儿,到底是正是邪,有无藏奸,几乎都瞒不过他的双眸。

何况,尤其是那些作奸犯科之徒,本身气质便不正,遇上白樘,自然更显出几分来。

两个人目光相对的刹那,彼此心头已经通明,白樘双眸眯起,继而扬眉,喝道:“住手!”

原来那奸恶之徒察觉不妥,他的反应倒也算一等的了,——因见崔侯爷抱着云鬟就在近前,他便探臂过去,竟揪住云鬟,生生从崔侯爷怀中拎了过去,崔侯爷此刻尚不知发生何事,半晌才大呼起来。

白樘心中虽惊,面上仍是无波无澜,他为人是最机变果决的,见鸳鸯杀抢走云鬟,就知道他的意图,可白樘却不等他出言要挟,右手一摆,折断花枝,扬手便甩了过去。

“碎花打人”,并不仅仅只是出自旖旎绮丽的诗词而已。

鸳鸯杀挟持幼童在手,本正自得,以为白樘会投鼠忌器,谁知还未开口,下一刻,便觉得红云满眼,一朵花被他信手掷来,却似千钧之重,正打在额上。

鸳鸯杀眼前发黑,往后便倒,而白樘在花飞之时,已经闪身到了跟前儿,探臂便把云鬟轻轻巧巧地抱了过来,安稳护在怀中。

那孩子兀自不知发生何事,还以为好玩似的,便咯咯笑了起来。

最终闹得满府皆惊,当鸳鸯杀醒来,发觉自己被绳索绑了后,他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你是如何寻到我的?”

白樘冷而不答,鸳鸯杀吐了一口鲜血出来,眼神厉恶:“莫非……是那个小丫头?”

这“鸳鸯杀”之所以有此名头,是因为他的嗜好古怪,——他最喜杀那些恩爱夫妻不说,而且动手的方式格外凶残诡异,令人发指。

而他武功高不说,且最擅长易容之术,面目百变,最是难拿的。

只偶然有一次显露真容,被一名受害者家人瞧见,才好不容易地绘影图形出来。

如今虽然拿住了鸳鸯杀,乃是一大好事,可是自此之后不多久……当时的崔家少奶奶谢氏便离了京,再往后,便传出崔家休妻的新闻。

白樘曾一度怀疑过崔家休妻,是否跟在崔家捉拿到鸳鸯杀之事有关……然而当时他委实公务繁忙,何况此乃崔家的家事,而崔侯爷也是向来的风流成性,综上种种,这件事到底如何实在难说,白樘自然不便亦不得插手。

此刻素闲庄云鬟的卧房内,烛心跳动,光芒摇曳,灯下的白樘出神的一会子,林嬷嬷已经化了药回来,抱着云鬟,一口一口喂她喝下。

白樘掂起那小小地手腕,略听了听脉息,才对林嬷嬷道:“一会儿便能醒来,且好生照料,我尚且有事,先行告辞了。”

林嬷嬷惶恐,待要放开云鬟相送,却被他制止,只道:“不必多礼,看好姑娘要紧。”

林氏愣神的功夫,白樘已出门自去了,林氏遥望那风清月白的身影消失眼前,回头又看看仍是昏睡不醒的云鬟,不免长长叹了口气。

且说白樘才出门,就遇见任浮生飞跑而来,两人齐齐上马往鄜州大营赶回。

路上,任浮生愤愤不平,说道:“那县衙里的人都赶到了,查验了现场,青玫姑娘是被人掐死的……四爷你可知道?那些百姓们暗地里都议论纷纷,说是军中的人害死了青玫姑娘,他们要讨回公道呢。”

白樘不言语,浮生打马靠近了些,又着急问说:“可当真是那小子做的么?是了,四爷从庄子里出来……凤哥儿可还好?有没有伤着呢?”

因他问了这两句,白樘神色才有些松动,却仍是目视前方,言简意赅道:“既然鄜州县的人都去了,一切自有县官做主,不必多言了。”停了停,才回答:“凤哥儿无碍。”

任浮生见他仍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叹了口气,果然并未继续追问。

两人到了大营跟前儿,下马入内而去,还未进门,便听见屋内有人说道:“你跟我赌什么气?伤的如此厉害,一只脚已经是踏进鬼门关了,却还有心记挂别人的生死?”

任浮生听得稀罕,知道多半是杜云鹤在训斥赵六,可那小子又会担心谁的生死?

任浮生倒是想再听一听,谁知白樘却已经随着小兵入内去了,浮生挑眉,只得跟上。

浮生进门,正看见杜云鹤没好气儿地把一碗药搁在桌上,因见白樘来到,忙又转身拱手行礼,道:“白大人来了。”

浮生不去理会此情,只转头看向旁侧,却见榻上果然有个人斜倚躺着,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小六爷了。

浮生正要看看这位小爷是怎生了得,当下打起十万分精神仔细看去,谁知看到斯人之时,却不由大失所望——他虽不曾跟赵六会面,却早也听过他的名头,先前一直都在猜是怎样三头六臂的人物,可此刻一眼看去,却见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罢了,眼睛虽极明极亮,但两颊微鼓,眉间透着青涩,腮上带着稚嫩,加上头发散乱,身上有血迹斑斑,稍不留神,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子在草丛泥地里滚玩过所致。

浮生在旁,大为意外,挑眉斜睨,不妨那边赵六也看见了他,因见他眼神不善,便哼道:“你看什么?”

浮生笑道:“我看你怎么了?”

赵六微微眯起眼睛,身子略往前倾,道:“有胆量你过来……”

浮生本也不饶人,才要回话,忽然察觉四爷回头看自个儿,于是他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不再斗嘴。

杜云鹤却已经气得脸绿了,望着赵六道:“差点肠穿肚烂了,还这样猖狂,仗着自个儿有些本事便不知天高地厚了,几次三番吃亏却不思悔改,——几时果然让你真的死一回,你才知道这不是玩笑的呢!”

赵六静静听着,听到最后一句,眉尖才微微蹙皱了一下儿,继而淡笑了笑,转开头去。

白樘在旁看的分明,便道:“怎么了?”

杜云鹤叹道:“他固执不肯喝药。”

白樘问:“为何呢?”

杜云鹤欲言又止,赵六在后道:“你怎么不说了?当着白大人的面儿,可说清楚才好呢。”语气竟带些揶揄嘲讽之意。

杜云鹤恨得拂袖,果然压低声音,对白樘道:“他怪我呢,因为拦着,没叫人挡住那女娃子进树林。”

浮生听了这话,却又看向赵六,眼珠儿滴溜溜地,却识趣不去挑衅他。

此刻白樘点了点头,起手端了药,走到床榻边儿上,亲自递了过去。

赵六本抱着手,见状便转回头来,上下打量了白樘一会儿,竟伸出手来接了,低头喝了口,只觉苦不堪言,顿时满脸苦色。

白樘端详着他,轻声问道:“你认得我?”

赵六垂首不看他,紧锁眉头,涩声道:“谁不认得你?刑部的白大人嘛,只要不是瞎子聋子傻子,自然是全天底下的人都认得,更何况杜监军隔三岔五便对你赞不绝口称颂有加的,我自然不是瞎子聋子傻子,记得清楚的呢。”说完后,便举起药碗,竟咕嘟咕嘟连声儿,把剩下的药汁子都喝光了,一时更是呲牙咧嘴,做尽怪态。

白樘见他斜眉楞眼地说着,禁不住笑笑。

杜云鹤见他喝了药,心里也舒坦了些,又看他如此,便也笑道:“活该,能有药喝的时候且还是好事呢,待会儿一针一针地缝了你的伤,你才知道厉害。”

赵六咬了咬唇,满脸不忿。

浮生在旁听见要缝伤口,便问:“伤到哪里了?”

杜云鹤在腰间比一比道:“差一寸就是肾器,如今留下三指宽的外伤,要不怎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呢。”

浮生忍不住问:“是怎么伤着的?”

杜云鹤皱眉道:“其实说起来,别的人也伤不了他……谁叫他好死不死,竟撞上了花启宗那个煞星。”

原来先前抬了赵六回来后,杜云鹤已经先问过他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赵六因负气,便总没好声气儿,不过也算说了个大概。

赵六见杜云鹤这般说,竟仍是面带狂傲似的昂首道:“我学艺不精,我认了,然而再过个两三年,还让我遇上他,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杜云鹤瞧是这幅死性不改的面目,恨不得给他一巴掌,便点头道:“你有自知之明,倒是好的。只可惜以你的性情,若还这样折腾下去,恐怕连两三年也活不过去,到时候你已经是个死人,花启宗只需要一脚踩过去就是了,什么鹿死谁手等话,都不必提起。”

赵六听到这里,不怒反笑:“听听,总是咒我,我就这么召您的恨?”

忽然白樘在旁道:“岂不闻:爱之深,责之切?”

赵六摆手摇头道:“罢罢,这样的话我听不来。”谁知一动之下,又扯了伤口,顿时疼得缩成一团,杜云鹤果然关心情切,忙上前来看。

此刻军医已经到了,行了礼,把药箱放在桌上,便拿出钩针等器具,果然是要缝伤口的模样。

浮生虽嘴上厉害,实则看不了这些东西,便假意看天看地,往后挪着退了两步。

屋内倒是无人留心他,杜云鹤立在床边,仔细盯着军医一举一动,白樘坐在桌旁,都盯着赵六,赵六的目光扫过银针的芒尖,一时咽了口唾沫。

静默中,白樘忽地说道:“那林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浮生正要退出门去,闻言猛地停住脚步,也看向赵六。

赵六正拧眉看着军医靠近,听了白樘问话,便有些不耐烦似的道:“六爷为何要告诉你?你是衙门的差人么?”

白樘倒是不以为意,然而浮生平生最敬重的就是白樘,闻言便又回来,喝道:“臭小子,你嘴上且干净些。”

此刻杜云鹤将赵六衣裳退下,俯身之时便低声道:“白四爷是看你要缝针,怕你忍不了痛,故而用话转开你的注意力,免得你一味不好过罢了,这乃是好意,你不可对他这般无礼。”

赵六唇角微动,最终并没出声儿。

此刻白樘也示意浮生不要多嘴,谁知浮生嘀咕道:“这小子很招人恨,活该他吃这场大亏呢。”

白樘闻言,回头低声亦道:“花启宗当年是京内的禁军统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且武艺超群,当年禁军比武,能压过他的不过三五人而已,小六弱冠不到的年纪,竟能自他手底逃脱不伤性命,其中自有一番惊心动魄,你又怎会知道?”

浮生听了这话,才怔怔呆呆起来。

而白樘声音虽低,那边赵六却也听了个大概,脸色微微有些变化。此刻那军医手持银针,道:“六爷,恕我冒犯了。”

赵六虽天不怕地不怕,此刻仍是有些紧张之意,便咬牙道:“啰嗦,只管戳就是了,六爷皮糙肉厚的,且不怕呢。”

浮生听了白樘的话,心底对他的偏见方少了些,闻言“噗嗤”一笑,耳畔却听见一声含痛闷哼,想是军医已经动了手。

室内一时静寂非常,依稀似能听见银针穿透皮肤,拉着羊肠子线发出的嗤嗤声响,浮生只觉得毛发倒竖,几乎站不住跑出去的当儿,才听赵六道:“我在花启宗手里吃了亏后,趁机遁入林中,谁知……”声音微颤,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任浮生知道他愿意说林中之事了,忙也忍着不适,重又站定。

第23章

却说赵六因一心追踪花启宗,不免落单吃了亏,勉强撑着,遁到树林子里。

此地距离大营已不算太远,且赵六也知道,就在这林子外头的树屋之中,有一个军中设着的暗哨,只要他走出这林子,自然就安然无恙了。

谁知正勉力而行,忽听见前头有说话的声响,是男子的声音道:“你果然不曾告诉一个人?”

隔了会儿,才有个女子悄然答道:“不曾说过。”

先前那人道:“青儿乖,可别哄我呢,同你说过了这事关我的前程,若是透露出去,就不妙了……”

少女道:“我、我当真并没说过,只是……”

那人问:“只是什么?”

赵六听了几句,便猜是邻村里的男女在此幽会,只不知为何,觉着那男子的声音有一丝熟悉。

可此刻他身上带伤,自忖不便再生事,当下欲悄然离开,谁知才一动,脚下许是踩了堆积的树枝子,发出极轻微的一声脆响。

刹那间,便听那边儿男子断喝道:“谁在那里!”

少女呆了呆:“何尝有什么人呢?”

此刻赵六心念转动,已知道此人怕是有些武功的,毕竟他一动对方便能知晓,当下赵六止步,顺势将身子贴在树上静静调息。

那人听了片刻,再无异样,且又惦记着少女的话,便问道:“是了,你方才说只是什么?莫非是有人知道了?”

却听那少女道:“不,没什么……我是说,你以后不要再这样来找我了,毕竟不是正理,先前已经出了那许多事,若不留神给人知道了,就白辜负了……”

男子问道:“白辜负了什么?”

少女顿了顿,小声儿说:“辜负了好人的心意罢了。我只想,为着咱们以后长长久久的,毕竟要寻一条正经出路……少威哥哥,你心里可有什么打算?几时才能去我们庄上……”

少女欲言又止,男子却笑道:“我明白了,青儿是想我去你们庄上提亲呢?竟是这般想男人了么?”

少女闻言,脸红之极,颤声道:“你说什么?我跟你提正经话……”

男子道:“我也是正经话,我也知道有个粗莽村汉向来中意你,却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声音渐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暧昧声响,夹杂着女子羞恼的低语。

赵六靠在树身上,听到这儿便皱了皱眉,他自问曾在何处听过这什么“少威哥哥”的声音,只一时想不起此人到底是谁。

猛然间,那边似有挣扎的声响,且越来越剧烈,耳畔听到男子咬牙低声道:“你当我不知道么?在衙门里,你本是想供出我来……可惜,爷还是挺喜欢你……”

赵六本以为是一对儿轻薄男女在此偷情,闻听这声音有异,便猛然转过身来,往那一处看去。

果然他才一动,那边儿的人即刻知晓,竟喝道:“什么人,滚出来!”

赵六一愣,就在电光火石的刹那,他终于记起说话者究竟是何人了,而与此同时,那人踏前几步,便正也出现在赵六跟前儿。

两个人不期然对面相见,各自震惊,那人见是赵六,陡然色变,竟后退一步,口中道:“六爷?”满脸惊疑之色。

赵六却只微微一笑,顺手拉了根柳条下来,好整以暇地地瞄着他道:“我当是谁,原来是贾校尉,真想不到,原来你竟有这等兴致。”

贾校尉本正戒备,见赵六如此,便干笑了声,目光闪烁不定,试着问道:“六爷……如何在这儿?”

赵六打了个哈欠:“追贼追累了,正想进林子来歇一会儿,没想倒打扰了你的兴致。”说到这儿,便又似笑非笑道:“那女子是谁?平日里看着你倒像是个正经人,想不到私底下竟是如此,倘或此事给监军知道了,只怕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贾校尉听他说了这一通,眼珠转动,便低下头做谦恭状:“小人、小人已经是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还求六爷周全了这一次。”

赵六嗤地笑笑,漫不经心道:“我虽然不懂你们这些花花肠子,不过也知道,军营里实在是清苦的很,故而你们有时候会跑到县城,往那些烟花柳巷里钻,你倒也自有手段……不过罢了,毕竟都是男人,又是同一大营,我自会替你周全,你且去罢,带那女子远些儿,休要耽误我歇息就是了。”

贾校尉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后退两步,转身欲走,却忽然又停了下来。

身后赵六双眸微闭,看似懒洋洋地,实则早看清他的一举一动,却见贾校尉回身,道:“六爷果然会不计较此事?”

赵六微睁双眸,冷冷地望着他,贾校尉回头一眼,竟试着往赵六身边踏出一步,赵六道:“你是何意?”

贾校尉打量着他的脸色,越发靠近了些,自更将他身上各处狼狈血迹看了个明白,贾校尉笑道:“六爷虽然年纪不大,可武功高,人且机警,又是有名的眼里不揉沙子……今番遇见我跟村女私会,只怕也听见我方才所说的话了,竟能如此轻轻放过?只怕哄我呢。”

赵六冷觑不语,贾校尉人本生得不错,只偏阴柔了些,此刻神情更显森然,他见赵六不动,便又笑道:“我猜……多半是六爷如今身受重伤,故而才行此权宜之计,想支开我自保,心中却早盘算着回营算账了,我说的可对?”

赵六只是冷看这他,并不做声,藏在身侧的右手却握住了刀柄。

原来这贾校尉见赵六脸色略白,他因心怀鬼胎,又忌惮对方为人,知道此事绝不能善了,如今也只能一了百了……他人虽仍带笑,却遽然暴起,腰间的佩刀出鞘,直劈向赵六。

幸而赵六见他去而止步,便早有防备,两刀恰恰相抵,赵六扬眉冷哼道:“你找死。”

贾校尉对上他冰冷的眸色,心中也自一颤。

倘若是在平常,赵六自不会输给贾校尉,然而这会儿他身受重伤,加上人小力薄,又哪里能匹敌?

他知道此情,故先前想假扮糊涂,把此人支走,没想到这人竟不肯上当。

赵六虽觉事情不好,但他生性铁骨,虽临危而不惧,彼此狠斗了几个回合,贾校尉竟丝毫占不了上风。

这姓贾的原本狡诈狠辣异常,发觉事情蹊跷便不惜杀人灭口,毕竟赵六虽盛名在外,却不过是个半大孩童,又且受伤,要拿捏自是容易,可动上手才发现,赵六竟是如斯难缠,且抵斗之中,那眼神之冷绝出招之狠厉,哪里竟是个孩子?

姓贾的虽一心要杀赵六,然数招下来,气势上反弱了下来,且此地距离军中暗哨不远,他本想速战速决才动的手,如今这个局面,竟叫他焦躁不安起来。

贾校尉心浮气躁之下,却给赵六趁虚而入,竟将他手中刀一脚踢飞。

如此一来,便将贾校尉最后的锐气尽数散了,眼见无法取胜,当即倒退数步,转身便逃。

贾校尉去后,赵六已经是强弩之末,却又知道此人狡猾,因此仍不敢松懈,提防他去而复返罢了。

赵六勉强拖着刀,前行几步,一直走到一棵极大柳树下,才顺着树身坐下,手中兀自抱着刀不放手。

谁知才坐定,便看到对面树侧,也垂头坐着一个人……动也不动。

自然正是被害的青玫。

赵六并未详述自己对付贾校尉的经过,只说不期而遇,对上手而已。

他一边讲述,那军医一边儿为他缝针,赵六虽并不去在意,但毕竟疼痛难忍,脸上汗珠滚滚,但他性子十分强悍,竟不曾呼痛,只是疼得十分受不了之时,便以手捶床。

赵六说罢之后,恰军医已经收了针,又上了药,赵六兀自疼得脸色惨白,咬牙切齿地说道:“这混账、他绝非普通军士,多半是哪家细作,武功心计都是上上,且出手毒辣,若非我出其不备伤了他,他定会取我性命。”

杜云鹤道:“先前疑心营中有内奸,如今看此人的行径,十有八九便是了,脱狱事件,只怕也跟他有关。”

浮生忍不住道:“此人可还在军中?抓起来审问岂不就知道了?”

赵六道:“这人精干狡猾,行迹败露,自然早就逃了。还等你去捉拿不成?”

浮生见果然跟他话不投机,便翻着白眼走开罢了。

白樘则跟杜云鹤商议海捕之情,正说着,忽外头有个小兵进来,道:“鄜州县令派了人来,说是因人命官司,要请六爷去县衙问话。”

且说这鄜州县令黄诚,近来实在是十分难捱。

第一是被个小丫头揭破陈年心疾,第二有京内大人登门问罪,第三——则是县内人命官司频发,且还都十分棘手。

素闲庄青玫丫头无故身死,嫌疑人却是鄜州大营里的军士赵六,按理说军中的案件,并不归县衙管辖,然而素闲庄上的人闹得厉害,何况案发当时赵六在场,倘若不传他仔细问话,委实说不过去。

但若是去军中要人,也更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儿。

另外一件案子,却正是先前秦晨来报的“城隍鬼杀人案”。

原来这小周村里的老张家,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大儿子便随着父母同住一宅。

一日,张老大陪着媳妇回娘家,归来之时,在城隍庙中歇脚,两个人不知为何起了口角,那媳妇放起刁来,竟把小鬼儿案前的供品等尽数扫落地上,又用脚踩了个稀烂。

此事当时经过的村人也是看的分明。

谁知张家儿媳回到家中后,便精神恍惚,众人知道,纷纷都说必然是冲撞了小鬼儿所致。

前几日的晚上,张家二老已经安歇,忽然听见凄厉的叫声,自儿子房中传来,二老急忙赶出来查看,透过窗棂纸,却见儿子房中,仿佛有鬼影闪烁,手中持着一柄斧头,正胡乱挥舞着!伴随着惨呼声连连。

转瞬间,那鬼破门而出,月光下,二老看的明白,这鬼的模样,黄发獠牙,暴眼环凸,赫然正是城隍庙内那小鬼,且手中拿着的,也是那小鬼所用的斧头!

二老一直等那小鬼冲出院子后,才敢出来,两人战战兢兢跑到儿子房中,却见满地鲜血,张老大惨死床上,竟是被斩断了四肢头颅,而儿媳妇却不见了踪影。

周围百姓得知,都说是那城隍小鬼来报仇的,另有那好事者跑到城隍庙查看,入内之时,却几乎给吓死,只见那小鬼青眼獠牙地站在城隍老爷身侧,手中仍握着斧头,最骇人的是,那斧头上赫然竟沾着新鲜血迹!

一时之间,各种“小鬼杀人”的传言,更是甚嚣尘上。

这这一日早上,天阴阴地,不见日色,素闲庄门上小幺正扫落叶,远远地看到一顶轿子直冲门口而来,本县秦捕头随行在侧。

到了门口,轿中人下地,却把小幺惊了惊:原来这来者,竟是鄜州县令黄诚。

第24章

话说鄜州县忽然来至素闲庄,小幺忙入内禀报,陈管家闻听,以为知县是为青玫之事,忙迎了出来。

不料两下相见,黄诚却说想一见凤哥儿,陈叔闻听,意外之余,又有些为难。

原来这两日因青玫之事,云鬟竟病倒了,今日虽然能起身,可精神郁郁,着实不适合见外客。

陈叔便欲推搪,黄诚却不以为意,意态执着。

秦晨见状,在旁劝道:“陈管家,且别拦着大人了,兴许是为了青姑娘的事儿呢?”

陈叔听是这样说,方不敢一味阻拦,便引县令入内相见云鬟。

正此刻,外头下起雨来,黄诚才进后院角门,便看到屋檐底下,凤哥儿靠着柱子坐在地上,正仰头望着外头落雨,那童稚娇嫩的脸上,却无端有种空茫落寞之色。

黄诚一眼瞧得分明,心头竟似被重击了一下儿似的,此即望着眼前的女孩儿,黄知县心底竟油然而生一种“同病相怜”之感。

陈叔见云鬟席地而坐,却陡然一惊:此刻雨丝飘洒,地上又潮,她且才病好了些,如此哪里使得?只不知为何林奶娘竟然不管。

当下,陈叔便要上前叫云鬟起身,谁知身边儿黄知县先他一步,竟慢慢走到云鬟身边儿,如此立在柱子旁,负手陪她一块儿看雨。

陈叔见状,跟秦晨面面相觑,均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