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不知从何答起,便道:“皇上更喜欢你。”

香见绞着手里的绢子,百无聊赖道:“我算是看得通透。皇上的喜欢便宜得很,今日来了明日去,给了这个给那个。人人都喜欢,个个都不心疼,不过如此而己。说来我更是好奇,既然皇上这么喜爱孝贤皇后,怎么做到一壁追思,一壁又唤了歌女舞姬,寻欢作乐呢?”

香见所言,乃是地方官员有伺机取巧者,沿途至一行宫,便献上当地歌女舞姬奉与艳姿。皇帝神色本淡淡的,但见送来女子皆是纤丽翘楚,个个娇小玲珑,姿态柔弱,我见犹怜,远别于北地胭脂的修长身段。而那种柔弱却又熟媚之致,一颦一笑,皆是风情,也不免心动。及至杭州,官员们又想了新奇之术,命人驾御舟泛于西湖之上,歌伎舞姬齐集舟上,既清僻无人惊扰,更可自由无拘。

皇帝醉后不免笑言,“个个如白玉扇坠儿一般,叫人爱不释手。”

这话旁人听见尚作笑言,李玉身为大总管,却不得不存了心思,“若是皇上真有恩幸,遗珠民间,这可如何是好?到底是汉女,又出身低下,若真有此事,只怕皇上的圣誉……”他捶胸顿足,“都怪那些官员不知廉耻,为博皇上欢心,连礼义廉耻都不要了。”

如懿亦有耳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却不知游人心寄何处,是聪明换糊涂。

这样的事,若传出行宫,只怕为臣下百姓所耻笑,她能做的,只是将余怒狠狠压下,再竭尽全力,为他的名声遮掩。

那边厢进忠亦悄悄告知了嬿婉,嬿婉倚在窗下绣榻上,看着架上织造府新贡的各色杭绸绫罗,那些光艳的锦缎如春日濯濯下泛着缠绵亮烈的鲜彩波澜。她慵慵笑道:“繁花似锦,才不会有专宠之虞。皇上既然喜欢,本宫又何必去碰这子?”

进忠担忧道:“小主不怕那些低贱女子夺宠,说来您协理六宫,这些话小主不劝皇上,怕旁人劝了也是无用。”

嬿婉轻轻一嗤,取了一枚蜜渍樱桃放在口中,雪白贝齿一咬,一点鲜红的汁子溅在进忠脸上。进忠涎着脸笑,也舍不得擦。嬿婉啐了他一口,正了正发髻上一枚九转碧玉赤金瓒凤步摇,精巧繁复,金翠灿烂,凤口里衔出几缕细小的流苏穗,红缨珠络缀着嫣红珊瑚细细垂在耳边,沙沙地摩挲着她保养嫩腻的脸颊。她坐起身,莞尔笑道:“进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宫只是协理六宫,你也只是御前的副总管。有些事,何必咱们操心,自有人顶着,咱们安享清闲就好。”

进忠眨巴着眼睛听着,犹有不放心之处,“小主说得是。只是太后娘娘如今实在是不理事儿,皇后娘娘也不过是个木呆儿,立在那里好看罢了。能说得上话做得了主的也只有您一个。”

嬿婉将绢子丢到进忠手里,示意他擦去面上的樱桃汁子,那指甲染成粉红色的春葱玉指戳在他额上,“你在皇上跟前多年,这般得宠,是因为比你师父李玉能干么?不过是嘴甜心思活络,懂得讨皇上喜欢。本宫也是如此,侍奉皇上多年,仅仅膝下儿女成群便是了[花-霏-雪-整-理]么?当日的金玉妍何尝不是连生四子。要紧的是讨皇上喜欢。这几年皇上和皇后娘娘怄气,本宫事事顺着皇上的心意,才能到了如今。便是皇上真要收了这些歌舞美姬,本宫也只有赞成没有反对的。”她低眉见进忠只为自己担心,略含了几分矜持的得意,“你不必担心本宫斗不过这起子贱人,本宫也不屑和她们斗。即便没有她们,皇上也常有新宠,哪一个不比那些蹄子出身高贵。若是她们真进了宫,宫里乌泱泱的嫔妃不一个个乌眼鸡似的盯着她们,哪里还需要本宫动手?”

进忠这才落定了心意,满脸堆笑应承着。嬿婉又问:“上回跟着过来的女先儿昭柔,这几日怎不曾见?”

进忠舔着舌头低笑道:“就是会唱评弹,还会什么新鲜招儿?皇上听得腻味了,叫人好生送回了扬州。”

嬿婉似信非信,“真的丢到九宵云外去了?”

进忠不敢隐瞒,“是命人用金宝嵌饰的锦幰钿车送回扬州,还赐予她一对玉如意、金瓶和绿玉簪,甚为厚待。”

嬿婉长舒一口气,“只要皇上最近腻味了,便是赏赐丰厚些,也当是这些日上取乐的花销了。”

进忠踌躇着道:“是,是。昭柔虽然去了,可知府新荐了一位姑娘来,叫作水沐萍的,皇上喜欢得紧。”

嬿婉春山暗蹙,轻鄙道:“这个又是什么来历?不会又是评弹的女先儿吧?”进忠搓着手,不知该怎么说,嬿婉蹙眉,“有什么不可说的,左右离了宫里,皇上是没什么忌讳的了。”

进忠只得道:“是个歌伎,秦楼楚馆里第一把好嗓子,最会唱俗语俚曲。知府说皇上要了解民情,最合宜听这些,所以两日前送了来。”

嬿婉一惊,死死按捺住了,问:“皇后可知道了?”

进忠思付着道:“师父和我、进保都知道了。想必皇后娘娘也会知道。在行宫里出入,哪里瞒得住。为了前头昭柔的事,皇后娘娘已经严禁底下的奴才多口了。”

嬿婉愁肠百结,道:“你先回去,仔细留意着。”进忠答允着,恭谨退下了。

次日起来,依旧是在“蕉石鸣琴”用早膳。待到众妃齐坐,皇帝却久久未来。皇帝一向重视规矩,少有这般晚起的。

如懿缓缓目视在座的嬿婉、庆妃、颖妃与香见,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其余诸位贵人、常在更是茫然无措。

颖妃最快人快语,“皇后娘娘别瞧臣妾,这些日子臣妾若不是随着姐妹们一块儿,怕也见不到皇上。”

香见冷冷不言,嬿婉赔笑道:“皇后娘娘’臣妾也不知。”

如懿思忖片刻,安之若素,“那就再等。”

―直等到宝鼎香烟冷,皇帝才到了。众人饿得金星四起,少不得松了一口气起身请安。才一抬头如懿便怔住了,皇帝双目微红,眼下发青,面色无华,神色倦怠,显是一夜不得好眠。

皇帝许了众人落座,如懿已然猜到几分,奉上一碗新煨好的九丝汤,道:“这是皇上喜欢的扬州九丝汤。这边的厨子学着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鸡丝烹调而成,又加了竹蛏调味,以增鲜香。皇上先尝尝,以解饥冷疲倦。”

皇帝呷了几口,颇有滋味,脸色缓和许多,众妃才依次动筷。

这一膳用得沉闷。皇帝的疲倦写在脸上,众人也不敢多问,唯如懿不动声色道:“行宫临近西湖,水声带着丝竹弦乐,怕是扰了皇上清梦吧。臣妾今日便请令贵妃一同细査,何处乐声惊扰皇上,一并去了才好。”

嬿婉—惊,忙向如懿使眼色。如懿浑然不觉,只转头对香见道:“上回你跳得胡旋舞极好,回宫后也指点下含中舞姬,可好?”

皇帝有几分尴尬,打了个呵欠,掩饰道:“朕久不来杭州,夜游西湖倦了。御舟上难免有歌舞雅兴,皇后不必计较。”

如懿取了银匙,缓缓搅着盏中的杏仁牛乳,“皇上说得是。旣是这般好歌乐,臣妾与诸位妹妹愿一同观赏,还请皇上不吝恩赐。”

皇帝咳嗽几声,笑道:“皇后的建议不错。若是有月明风清之日,一定邀人同赏。”皇帝说着,草草用了些东西,便回自己殿阁去。 如此,众人也便散了。

如懿向太后请安后,便回到自己的青梧阁中。太后年迈,不耐久游,一直在自己的绛华馆中歇息,也不大出来与众人一同用膳,自享清静。

如懿回到殿中,便有悒悒之色。容珮笑着奉上龙井来,道:“地道的龙井,在杭州喝才最得宜,皇后娘娘细尝尝。”她见如懿眉目怏怏,便道,“娘娘是怎么了?”

如懿勉强振作心绪,道:“我们出来那一日正是凌云彻死祭,他离世三年,唯有本宫与江与彬、惢心、李玉才敢偷偷祭祀。今年本宫与你出宫仓促,只得提前一晚为他焚香祭告。希望他在天有灵,可以原谅本宫的粗率。”

容珮黯然悲伤,“凌大人是有担当的人,可我们能为他做的,也只有这些。”她努力笑了笑,“若是凌大人有知,明白娘娘对他的哀思,也会欣慰。”

二人正言语,却是李玉带着人来,手中各捧了一个食盒。如懿一一瞧去,都是江南名点: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野鸭菜包、蟹黄蒸饺、鸡丝卷、四喜汤团。

容珮诧异,摸着鬓边的烧蓝串玛瑙珠花,道:“这个时候既非午膳也非晚膳,怎么送了点心来?”

李玉道:“皇上说了,这几日皇后娘娘出游辛苦,便找些地方点心来请娘娘品尝,以慰辛劳。”

说罢,一行人放下东西,便出去了。

容珮细细看了一遍,为难道:“不是甜的就是咸的,都是好吃又黏牙的东西。这么多可怎么吃得完呢?”

如懿苦笑道:“你还不明白么?皇上在原不在吃东西的时候送来这些,只是为了提点本宫,紧紧堵着自己的嘴,不必多言。”

容珮心头一紧,试探着道:“皇后娘娘问了昨夜笙歌之事?”

“你也听见了,那些隐隐传来的词调唱的是什么淫词艳曲?令贵妃昔日以昆曲博得宠幸,好歹那是雅乐。可皇上如今取乐的,都是什么?也太不知保重了。”

容珮只得婉转劝道:“只要皇上不是过分,皇后娘娘就睁一眼闭一眼吧。日子难熬,可不都是这样熬。”

如懿睨她一眼,酸湿道:“容珮,你从不说这样的话。”

容珮想了想,认真点头,“是。说这样的话,于奴婢是违心,也是真心。奴婢真心希望娘娘好,不愿娘娘再受苦。”

如懿握一握她的手,“海兰留在宫里主持事宜,容珮,也唯有你真心待本宫。”

容珮笑道:“奴婢这条命是皇后娘娘捡回来的,自当一切为了娘娘。”

如此一日,也到了夜间时分。皇帝依旧没有翻牌子召嫔妃侍寝。这便意味着,泛舟上的艳事,会照旧而起。

彼时如懿正卸晚妆,容珮取过白玉梳掠鬓,一一替她卸去发上沉甸甸的金嵌宝插梳、点翠云纹簪、金蔓枝攒心紫莹玉珠花、掐金象牙骨扇钗,最后是一支温腻厚润的白玉凤凰,尾羽上垂落一串串青玉碎和红宝石粒子。然后将她绾好的一头青丝放下,用梳子蘸了茉莉花和桑叶煮的花水蓖得清清爽爽。

派去打探的三宝悄悄进来,立在帘下。如懿一眼瞥见,问:“还是昨夜的水沐萍么?”

三宝的影子晃悠悠的,显然是有些慌乱。如懿起疑,平静道:“你说就是。”

三宝素知如懿心性,只得道:“是。水沐萍在御舟上,还有,还有她的六个姐妹。”

如懿的声线因着惊怒而战栗,“姐妹?”

“是。”三宝擦着额头汗水,“水沐萍出身秦楼楚馆,虽说是卖艺不卖身,但到底是烟花女子。她的姐妹,自然也是烟花之地来的。”

如懿回眸,见到容珮错愕得难以置信的神情,想来自己也是如此。心口沉沉地跳跃着,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寂寂夜里格外清晰而分明,“备船。本宫要上御舟。”

南地吹来的夜风凜凜,夹着湖上水汽,清冽而洁净,扶起了如懿的裙裾。傅恒带着侍卫过来,目送着如懿上了小舟,竟也不发一语,只是遥遥观望。到底是他身边的侍卫沉不住气,问道:“大人,前头仿佛是皇后娘娘上了船,不会要找皇上吧。这御舟上有……这可要坏事了。”

傅恒沉思片刻,断然道:“咱们要防备的是刺客,又不是皇后娘娘。再说了,皇后娘娘找皇上,也是天经地义的。不必咱们理会,往后更不许提及这些秘事。”

侍卫们唯唯诺诺,只得缄口不言。

三宝与容珮一脸惴惴相随,并不敢相劝。如懿抬起头,望着十八的月瓣。偶有轻风吹皱水上月华的倒影,涟漪澜澜。远处山如眉峰聚,在舟行的荡漾中拖曳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墨色长影。

湖上静悄悄的,凉风习习拂面,隐约传来初开的花香。那是不知名的花气,浓郁而芬芳,几欲醉去。湖上传来的女子的歌声柔婉清亮,越来越清晰,引着她遂渐靠近御舟。近舟旁是一大株粉色的蘸水桃花,一半开在水上,一半开在水里,在夜风中袅袅摇动,偶有落花曳下,一点两点,随流水飘零。

如懿的猝然到来,让守御舟的侍卫碎不及防,却也不敢阻栏,眼挣睁看她下了小船上了御舟,连李玉与进保也不敢劝阻。李玉担忧地望了如懿一眼,轻轻摇头。

如懿知道,李玉是在劝她。可是,来不及了。从她成为他妻子的那一刻,他的荣辱便与她紧紧相共。

方行至船阁中,浓郁的脂粉香气便扑面袭来。如懿从外面进来,觉得那和暖浓腻的香风如拳头一般兜头兜脸砸在脸上,击得她头晕眼花,半晌才定睛看清了眼前的景象。朱颜绿鬓,粉面含春,二八丽姝,窈窕绰约,宛如一片片彩云依在皇帝身边,不,彩云都露出了雪白轻绵的香肌,盈满御舟。其中一个偎着皇帝,指着肩头衣衫上一蓝云团龙纹,调笑道:“皇上是天子,经您圣手触摸,妾身铭感五内,特意在上衣肩头绣上一条小团龙,以志皇上恩宠。”

还有歌女咿咿呀呀地唱着香艳曲调,惹得众人前仰后合,咬着丝绢哧哧地笑。如懿静静地掀起帘子观望,脑中翻腾着嘈杂的音调,宛如针刺一般。想着那最美的一个,大概便是水沐萍。的确是很美的女子,不似宫中女子的矜持,一个个可远观可亵玩,世俗得无比亲切。像章台绿柳,可以随意攀折。

不知是哪把娇媚女声“呀”地唤起,引着众人发觉了如懿的到来,齐齐望向了她。

如懿的声音如船檐下悬着的小小金铃,是凌冽的清脆,“夜已深,皇上倦了。你们先行退下吧。”

众女燕燕莺莺之声戛然而止,毫无顾忌地打量着她,欲从服色妆容揣测她的身份。

最初的尴尬已然消散,皇帝并无中止兴致的意味,坐直了身体笑吟吟道:“皇后夜来雅兴,陪朕同乐吧。”

如懿觉得肌肤上起了一粒粒的小粟子,恶心不已。她保持面容的平静,“臣妾深觉夜来劳碌,想起皇上还为民间之事烦忧,所以特来请皇上回寝殿安置。”

船阁中灯火皎胶耀耀,将这舱内的一人一物都映得清白分明,无处可躲。有女子敞着肩头,目色轻佻,望着她似笑非笑,似乎等着看一场好戏,未有一人肯动身。便有一小巧艳妩的女子衔着艳红丝绢一角,偏着头,晃得雪白耳垂上两枚翠玉嵌红宝石叶子耳坠滴答晃悠,“皇后娘娘这样子,像不像咱们阁子里来捉拿官人的大妇。除了凶悍,别无用处!”

另—个搭在她肩上,柔柔道:“可别这么说,人家是皇后娘娘呢。”

艳女们咬着耳垂笑得暖昧,皇帝饶有趣味地听着,并无阻止之意。心头便有怒气,如翻腾若奔,如懿强忍着烦恶,徐徐环视,侧身让出门口,冷淡道:“请吧。”

皇帝大为扫兴,又发作不得,只得挥手道:“皇后命你们回去,便回去吧。”

为首的靓丽女子福身告退,“那妾身等明日再来。”说罢,一个妩媚眼神抛去,便是如懿也心旌动摇,险险不能自持。

有女子擦肩而过,随手折下湖色冰纹瓶中一朵晕紫含笑簪在发间。那花朵只在野外开放,芳香幽幽,也不知是谁寻了来插瓶。花的颜色衬得面容娇艳欲滴,有种湿漉漉的滑柔。晕紫含笑浓郁的香气萦绕鼻端,一丝一缕,浸染五脏六腑,一副皮囊都似香气渗得麻了。

如懿瞟了一眼,正是那肩头绣了团龙的女子。她低低唤一声:“容珮。”

容珮即刻会意,取过瓶侧一把修剪花枝的剪子,二话不说便揪住那女子,死命压在身下,取起剪子就铰那团龙绣纹。

众人生来未见过容珮这般厉害角色,惊得目瞪口呆,连叫唤也不会了。容珮绷着一张脸,手劲极大,那女子也反抗不得,等到肩头冷飕飕,那团龙纹样已经被铰得干净。容珮闷哼一声道:“天家龙纹,你也配用在肩上?”

那女子这才反应过来,朝着皇帝惊呼一声,嘤嘤啜泣。

皇帝有些进退两难,举首见如懿阴沉面孔,一时也发作不得,便道:“上来便动手动脚做什么?”

如懿温和谦雅,“皇上安心,臣妾不屑与她们动手。自有容珮料理。”她看一眼那号泣女子,连眉头也不肯为她而皱,“好好出去吧。难不成还想留着这团龙纹样向你那些恩客炫耀么?”

为首的水沐萍伸手冉冉扶起那吓哭的女子,清冷道:“我们虽然卖艺,却不是烟花女子,皇后娘娘何必咄咄相逼?”

如懿和婉道:“即使不是自甘风尘,但已在风尘里,尘灰所到之处,难免污及清明。记得切勿得意忘形或自视过高,来日寻个好人家,也是安稳。牵连皇家事,只会自陷是非中,烦恼无尽。”

那女子停了哭泣,躲在水沐萍身后,畏惧地看着如懿。她俯视足下轻媚女子,神态如常庄静。她露出了一缕恬淡笑容,“好好回去,再不提这几日御舟之事,必可一生安然无虞。”

众人散得干净,那脂粉滑腻的气息尚滞留其间。如懿也不作声,亲自推开船枪窗扇,任由凉风悠悠灌入。

唯余了二人相对,比人多时分更窘迫尴尬,因是上了晚妆,不宜太浓艳,只是薄薄施朱,以粉罩之。如懿面上染了淡淡绯红的飞霞妆,晕浓化开,如桃花始芳。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沿着额边青丝,以水晶、碧玺和金箔做成的五瓣绿梅花钿幽幽一明,愈显得冷艳逼人,竟隐隐生出凌霜傲意。

皇帝轻轻咳一声,“皇后,朕只想唤她们来唱些民间俚曲,了解风物。”

如懿“哦”了一声,“臣妾以为皇上只喜欢听评弹唱《隋唐》。”

皇帝笑道:“上次那个女先儿昭柔……朕喜听《陏唐》,不过是爱那一段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情深意重,感慰自已的寂寥之意罢了。”

如懿一双妙目澄澈通透,“是么?怎么臣妾记得《隋唐》说的最多的便是‘穷土木炀帝逞豪华,选秀女、建洛宫,惹得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呢?”

皇帝矍然色变,厉声道:“皇后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此夜何时,皇后胡言乱语,意将图谋不轨么?”

有轻鄙之意从心底蔓然延长,她反唇相问:“皇上以为臣妾独自前来,会行如何不轨之事?”她微微笑,那眼珠却冷冷的,如两丸墨玉,“皇上的日子颇有致趣,每日赏女若赏花,春色无边,不止开在江南岸上。皇上却不怕这些邪花靡草来路不明,会行不轨么?”

皇帝睨着眼瞧她,轻轻笑道:“说到致趣,朕瞧皇后这数年来悒悒不乐,便把皇后的这-份情致—起享了。”

夜色渐深渐浓,轻描着水色桃花的白纱灯罩下透出橘红的烛光,像是一抹水光,泠泠反射着淡淡的华晕。

如懿徐徐道:“皇上一直尊崇孝贤皇后,百般思念。今年是闰二月,否则已是孝贤皇后薨逝之日。臣妾很想知道,若是今日孝贤皇后尚在,皇上是否肯听一言相劝,保全清誉。”

皇帝凝视着她,缓缓摇头,“若是孝贤皇后在,—定不会如你一般顶撞冒犯朕。”

如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是啊。若臣妾对皇上宠幸伶人之事不闻不问,皇上一定以为臣妾不在意皇上,无情才无心,便如当日质问臣妾见到您悼亡孝贤皇后之诗时的感触。可若臣妾为着皇家的颜面考量,为着皇上的龙体思虑,皇上又觉得臣妾倚仗皇后身份横加干涉,不如孝贤皇后恭顺和婉。如此两难,请皇上告知臣妾,臣妾该如何做才对。”

皇帝唇角微微挑起,颇有玩味,“朕曾属意你做皇后,是觉得你是聪明女子,亦有才干。若在两难之地不能做到两全其美,朕要你做皇后做什么?”

她的心思从未这般软弱过,摇着头,绵绵诉说心曲,“皇上,臣妾来不及去想,若是一个皇后该如何两下周全。臣妾只是一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的夫君纵情一时,留下青楼薄幸之名。所以臣妾不去回禀太后,不敢惊动他人,只敢独自漏夜赶来,为皇上驱散这些会污及您圣明的艳女。您数次南巡,是要留下与圣祖康熙爷一般的英名,垂范人世。不能因为一时的兴之所至,而抱憾来日。”她俯下身,重重叩拜,“臣妾无状,但请皇上三思。”

皇帝长叹一声,“如懿,朕这大半生都是在宫里度过,与你并无不同。甚至你都逼朕幸运些,在未嫁时,在闺阁中,无拘无束地享受过。可朕从做皇子起,每一日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朕见到的女子也都是宫里规行矩步的死板的女子,朕只是好奇,想看看宫外的女子是怎么样的,她们的日子是不是鲜活泼辣,活色生香,所以朕才会留了她们在身边。”

瞧,这便是男人,永远也停不下猎艳的好奇与追逐。

如懿只觉得齿冷,然而亦深深叹息,“皇上很想知道宫外的世界,便巡幸江南,觅香逐艳。可是作为臣妾,也很羡慕民间恬淡自足、喜悦平和的日子。夫妻间虽然过得寒薄,但可以称心如意。”

第二十四章 两相别

如懿不知道为何,会在这一刻与皇帝说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念想与盼望。然而她尚念着,脸颊上已重重挨了一掌,被掀在地上。这掌掴实在是突如其来,她被掌风掀开,重重撞在红木镂雕长桌上。那红木质地坚实,一撞之下肋下痛得要裂开—样。脑海里嗡嗡地响着,像下着嘈嘈切切的瓢泼大雨,眼前白点子乱飞。半晌如懿才看得清眼前的景象,她实在不知自己犯了何错,愕然抬头。只见皇帝呼吸粗重,怒视着自己,喉间发出低沉的如兽的闷响,“朕便一直知道,你在朕的身边,却念着与旁人去 过民间生活,享你们的欢欣喜乐。”

皇帝下手颇重,她的发鬌散了大半,凌乱地垂落耳边。泪眼蒙昽里,望出一片雪色清寒,“皇上为何如此多疑揣测?”

皇帝舌底沙哑,粗戾道:“朕多疑?你自嫁与朕,便知朕不会落到民间去守着一个女子终老。那么你所揣想的不是旁人么!”

如懿喟然长叹,“皇帝渴望见到宫外的女人是怎么样的,就可以寻来这么多莺莺燕燕,敢舞喧扰。臣妾不过叹一句羡慕民间夫妻静和,皇上便要掌掴臣妾,是何道理?”

“没有道理,朕即是道理!朕这一生,少年丧母,中年丧妻失子,内有太后,外有朝政,朕有几日过得平安喜乐?如今朕稍稍畅快适意,你便诸多阻挠。这两掌便是告诉你,哪怕今日你是朕的妻子,朕的皇后,你也是朕的奴才,不可违逆朕,反抗朕!”

她望着他,像望着一个全然陌生的人,一颗心反而定了下来,有着落处。

她曾经那样思念他,思念她的弘历,在过往青葱狂热的岁月里。潜邸庭院深深几许,她自清晨他离开便独坐西窗苦苦守候,直至黄昏。外头一直落着绵绵的春雨,不曾稍停。她知道的,那是天地间的思念,如她一般。等她终于听见了黄铜门环轻轻叩动,一颗心随着那扇门的开启,如那个进来的颀长的身影一般,盼来了天光明媚。

那是朝朝暮暮的平静与安乐,于风雨中,盼得君回。

可眼前人,早不是彼时人了。两两相望,唯余失望。

曾经深深眷恋,是因为心里会快乐;而今爱恋弥散,是因为这样才不那么痛苦。

皇帝弯下身来,俯视着她,似要从她面上探寻分辨出什么。他的气息温热地拂在脸上,是夏日雨后的潮腻,“如懿,这几年来你一直不高兴,一直违逆朕。这次若非肤执意要你随行,只怕你也不肯随朕南巡。朕一直在思量,你对朕这般冷淡,是从你心里有了别人开始,还是那人死后?若是为着那人的死,他的死可是你命愉妃去的,朕可没有想他死。”

如懿黯然,灰败了神色,道:“人已作古,连当年所谓的情事也是流言揣测,莫须有之事。皇上却认定了臣妾做过,耿耿于怀,一直不肯放过。”

皇帝凝视着她,伸出手轻轻抚着她的眼皮,轻声道:“如懿,你看着朕的眼睛里全是寒气,冷冷的。朕这样被你看着,冷得受不住。”

他的手抚上她被岁月无声侵烛的肌肤,他的眼底是疏星朗月般的微光,“如懿,你多久没对着朕笑了?”

如懿无声地扯了扯嘴角,牵出一个看似圆满的笑涡,“臣妾会笑。”

皇帝端详,不宽失望,“你不是真心高兴,朕看得出来。你从前笑起来,不是这个样子。”

如懿仰着脸,看着他的眼睛。她曾最爱他的眼睛,黑白分明,仿佛会把她永远深深藏在眼底,“皇上,已经没有从前了。岁月如大江东水,哪怕贵为天子,也不能追回。”

“那么往后呢?往后你还会不会像从前那么笑?”

“已经没有从前了,如何还能那般笑?皇上,那是我们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候,可惜,永远都不会再有了。臣妾所有的,不过是守着永璂长大,看他娶妻生子,安乐终老。”

烛火一点点暗下去,累累垂落如红珊瑚色的烛泪。夜色迷茫,一双眼里燃着两簇幽暗火苗,在暗夜里溅起幽幽火光。皇帝长嘘一声,无限哀清,“你终究为了他而怨恨朕。朕也实在不明白,他不过一个小小侍卫,为何会得你注目。他那般低贱,你若看向他,连着你自己也低贱了。”

“皇上,您错了。”如懿揽衣起身,端然自立,平视着他。他一直是一个俊美的男子,清癯的面庞、疏秀的双眉、温沉的眼眸和挺直的鼻梁,还有红润的嘴唇。她温柔地呢喃,是情意缠绵的低诉,“臣妾这一生,只一心一意对过一个男子,从来都是。只可惜呵……”她幽幽叹息,“臣妾这一生,已经寻不回他了。”她沉浸在自己的想念里,幽幽诉说,“臣妾最美好的年岁里,都是和他一起度过。可惜,每每臣妾危难之时,质疑之时,孤弱之时,他从未在臣妾身边,连愿意拉臣妾一把对臣妾温善的人,他都一心怀疑。那是因为,其实他也很少相信臣妾,也在怀疑臣妾。所以,臣妾开始失望,渐渐也习惯这种失望。失望得久了,便也对他彻底绝望。”

皇帝伤感不已,“不会再有希望么?”

她忽然转眸,静静道:“皇上没有发觉,臣妾已经很久没有用绿梅粉了么?”

那是她刚出冷宫的时候,皇帝细心研磨,用尽心意,制了送与她独用的。

皇帝语气一滞,歉然道:“是朕浑忘了,忘记再送与你。等这次回宫,朕一定让内务府再制了送你。”

“没有必要了。绿梅粉长久不用,便也惯了。”她疏懒地笑,退开两步,保持着与他的距离,“即便臣妾接受了皇上的好意,来日漫长,臣妾等来的,会不会依旧是—次次怀疑,一次次无助,一次次失望后的绝望?”

他天生拥有着微微上翘的嘴角,白皙的肤色,好像对着谁都是那般温和多情。可是他的眼底里其实并无笑意。她曾经爱过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真是惘然。

皇帝的呼吸声是渐近的潮水,他似乎极力克制着什么,“皇后,朕就是你从前的那个人,只要你想明白,朕会谅解你今日的无状。”

她轻轻一笑,拢住散乱的青丝,引袖取过一把小小银剪,那凛冽的寒光在她指尖闪烁,她剪下三寸胄丝,看它们纷纷垂落于地,“皇上,咱们满人一向爱惜头发,以剪发表示爱侣亡去守身坚贞之意。臣妾待心里的那人,便是如此。从前看不明白,以为他千般万般都可原谅,如今看得明白,才知他痴恋的是旁人,敬慕的是旁人,疼惜的也是旁人,守着他日日夜夜都是煎熬。”

皇帝震惊到无以复加,“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如懿迷茫地摇头,却有清醒无比的坚定的眼神,“臣妾知道。皇上,您容许臣妾疯一会儿,听听臣妾这些疯话吧。左右臣妾与您都神志清明的时候,总是无言以对,总是彼此猜忌的。今夜您能把秦楼楚馆的歌伎召上御舟,您不也疯了么?”她笑意迟迟,酸楚至极,“皇上,臣妾出身贵家,自幼看愤妻妾争宠的闹剧,便是臣妾的姑母为皇后之时,臣妾耳濡目染的还少么?及至嫁与您为侧福晋,臣妾哪怕爱慕着您,也不敢求您的一心一意,只希望您的心中有臣妾的分毫之地,臣妾可以凭着这一丝情意,与您偕老。可是伴随您长久,臣妾越来越明白,其实您谁都不信,您缺父子之恩,母子之情,自幼孤立无援,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般。所以且不论孝贤皇后,便是臣妾等人,您又真正信了几分?不过是一有风吹草动,便猜疑难平。”

“朕疑心?”皇帝冷笑,脆弱而惶然,“朕如何能不疑心?朕自幼所见是皇额娘与你姑母争宠,彼此无所不用其极。等朕开府封王,登基为帝,你们这些人一个个又做过些什么?为了子嗣,为了宠爱,为了名位,你们也何尝不是无所不用其极?肤对着你们温柔婉顺的笑靥,常常在想,你们到底在想什么?图谋朕的什么?你便以为联从来没有害怕过,朕的孩子一个个死去,你的手便完全干净了?”

她从未想到,他的口中转说出如此言语,头顶似有一道烈雷轰然炸开,心口一阵阵抽疼,疼得她喘不过气来。瞬息之间,震惊、伤心、苦涩、悔恨、愧疚、惊畏,齐齐涌了上来,翻涌五内。她整个人蒙在当场,口干舌燥,无言相对。泪水滚烫地烧灼成一片,她的心灰到了极处,做下的事,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你居然流泪?”皇帝伸出手,他的指尖很干燥,抚过她的面颊有微刺的疼, “朕猜疑你与凌云彻,你不曾哭。朕与你疏离多年,你也不曾哭。朕只是问问你的手干不干净,你却哭了。”他倦得很,轻轻摇首,“你们做过的事,朕不想知道,也不想去猜。左不过都是见不得人的恶心事,真叫朕恶心。”

如懿微微颔首,任由泪水滑落,“是。就和皇上赏给舒妃的坐胎药那么恶心,都是—样的。”

他冷冷地俯视她,哀伤如重重迷雾,弥漫渐深,“如懿,你还是从前的青樱么?为何朕觉得你形同疯妇,神志不清? ”

“青樱,早已不在了。她和臣妾心里所盼望的那个人,大约会永远在一块儿,却再也寻不见了。但臣妾和皇上,终究是长久相处,彼此暴露得体无完肤,相看生厌。”她睁着眼眸,恬淡至空明,“皇上,是真的。臣妾在宫里的每一日,都在发疯,都在做着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疯狂的事。高晞月是,金玉妍是,苏绿筠是,白蕊姬是,厄音珠是,蓝曦是,您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发疯,可臣妾分明记得,我们的起初,都不是这样的!”

她手起剪刀落,再度剪下一缕发丝,凄楚哽咽,泣不成声,“这一缕头发,给去了的乌拉那拉青樱。”

皇帝震惊到无可言语,忽然外头一阵响动,竟是嬿婉与和敬公主闯了进来。二人见此情景,不觉惊呆了。还是和敬先回转神来大声道:“皇额娘,您在做什么?”

嬿婉这才如梦方醒,跪下哀泣道:“皇后娘娘,请您住手!”

皇帝气得连连冷笑:“你们来做什么?还觉得不够难堪么?”

和敬忙上前扶住了皇帝,连连抚胸道:“皇阿玛,儿臣怕皇额娘冲撞了您,所以特意赶来。皇额娘,满人不可轻易断发,您这是大不敬!”她说着,便欲上前去抢如懿手中的剪刀,“皇额娘,您再如此,别怪儿臣不认您!”

如懿如何会让和敬抢到,她举起剪子在喉头,冷然道:“和敬公主,你的额娘,唯有孝贤皇后而已,又何必在意我呢?”

嬿婉连连叩首,拉住如懿裙角,“皇后娘娘三思呀。您这一剪子下去,可是剪断了与皇上的情分了。”

如懿厌弃地踢开嬿婉,只是不语。

皇帝唇色雪白,咬牙道:“疯了!皇后已经疯了。”

如懿凄楚不已,郁然长叹,“皇上,您不必再疑心臣妾做了什么错事。臣妾的错事太多太多,您疑心的,您的女人的,您的子嗣的,一股脑儿,全是臣妾的错事。恕臣妾说一句,做您的皇后,在您身边,实在是太累,太倦了。若有来生,臣妾一定要离开这里,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皇帝眸中的郁火渐渐燃烧殆尽,成了冷寂的死灰。他决然摇首,“朕的皇后,可以死,可以废,但绝不可出厌弃之语,藐视君上,失去做臣妇的本分!”他一顿,语气更例,“乌拉那拉氏,你真的是疯了。必有大丧,才可断发。你居然当着朕的面亲手断发,狂悖迷乱!与其你如此疯癱,还不如朕废了你,许彼此一个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