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老大吗?

自己怎么记得老大当初带人剿灭西部一股乱匪时,昼夜兼程,接连五日都是在马背上度过,饶是如此,也不耽误老大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去,砍了那匪首的头颅下来?现在倒好,却生生被那女人掰成了个病美人儿?!

要是老大真如那国公夫人所言病体荏弱,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坐个车都娇喘微微,晕倒在车里…

张青不觉打了个寒战,只觉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一时竟有些做贼心虚,仓皇处忽然瞧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忙定睛瞧去,却是国公府管家陆安,正从水榭旁绕过来。

蓦然撞见沈承并张青两个,陆安神色顿时有些惶恐。却又不敢避开,只得胆战心惊的上前,小心翼翼的行礼:

“大公子——”

沈承仿若没听见一般,堪堪要和陆安擦肩而过时,却又站住脚:

“你这是,要出去?”

“启禀公子,”没想到沈承突然开口询问,陆安一个激灵,嘴一秃噜,就把裘氏吩咐的话全说出来了,“夫人吩咐老奴去亲家那里瞧瞧,看收拾好没有,可需要帮忙,再送些山珍野味过去…”

明明秋日的天气已是有些转凉了,陆安依旧觉得身上汗涔涔的。好在沈承并没有难为他,挥了挥手就放人离开了。

“老大,可是有什么不对?”怎么老大的表情似是有些不高兴?这一路上也就碰见了国公府的这位管家,只自己瞧着,那陆安看见老大,简直跟小鬼见了阎王一般,可是没有丝毫不恭啊。

沈承摇了摇头,心里却是浮起一种怪异之感——

裘氏对杨家是不是太殷勤了?

实在是沈佑和杨希盈的亲事,沈家委实算是低就了。相较于被踩在烂泥里的长子沈承,裘氏心里,沈佑当真是捧在手心里的宝。

依着裘氏的意思,便是公主、郡主位份上的,沈佑也是配得上的。

会和杨家结亲,更大程度上是得了宫里裘贵妃的授意,想要借此笼络杨家的门生故旧。

因而即便订了亲,裘氏也总觉得是儿子受了委屈,何尝做过这般殷勤之事?竟是不独送庄子住,还派了陆安这样的亲信前往打理,当真少见的紧…

而庄园外面,直到完全感觉不到背后那灼人的视线了,陆安才敢站住脚喘息片刻,心里却是有些懊悔。

方才出门时,夫人的话里明显有些避着大公子的意思。

自己倒好,竟是被大公子一问,把夫人的话都给交代出来了。

好在前思后想之下,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话。

要说沈家的另一个小庄子,位置也很是不错,沿着官道右拐,再往里走上六七里地,转过一个长满着如火一般枫树林的斜坡就到了。

和平原上四野干净一片荒凉的景象不同,西山这儿却是处于色彩最为斑斓的季节。映入眼帘的除了大片秾丽耀人眼目的黄色外,层层叠叠的金黄里还点缀着深浅不一的绿色,再加上不知名的色彩斑驳的野花并小灯笼般的柿子、红艳艳的山楂,又有泠泠作响的青碧山泉由罅隙中蜿蜒而下,令得陆安越往前走,越觉得目不暇接——

怪道夫人语气遗憾的紧,说是小庄子处的位置更好,若非面积太小了,索性阖府都来此间了。

因有任务在身,陆安并不敢驻足玩赏——

夫人的语气,分明对杨家看重的紧,要是自己差事办砸了,少不得吃挂落。

好在以杨家的品阶,这会儿应该还在后面。

到了庄子,杨家家眷果然还没到。至于内里,也是一早就收拾好了。陆安也就是四处转转,看看可有疏漏的地方。

等一切俱都妥帖,便有下人一路跑着进来,说是已经能瞧见往这个方向来的车马了。

陆安忙亲自接了出来。

果然隐隐约约瞧见远远的山路尽头,正有车子缓缓而来——

虽是这里庄园不止一处,陆安却明白,来者十有八九就是太仆寺卿杨泽安的家眷了。

毕竟,据自己所知,这一片儿的地理位置,较之国公府那个大庄园,风景也好,汤池子也罢,还要更胜一筹。

当然,以沈家的显赫地位,想在这里占一块儿地方,也不是什么难事。只当初置办庄园时,是老国公当家。

老国公性子疏阔,又常年不在府里,竟是连看也没看一眼,就直接让人买了一大一小两个庄子——

记得不错的话,当初老公爷说的清楚,这小点儿的庄园是给大公子玩的。

令得夫人气堵了很长时间——

小庄子这儿多好啊,曲径通幽各自独立不说,各家主子也差不多俱是朝中公卿。

倒是那个大庄子,邻居要么是家底不厚、新近窜起的新贵,要么就是过气的王公。

这么多年来,周围的主子因为家里出事败落的都不知有多少了…

眼瞧着马车已是到了近前,陆安忙收起心思,小跑着上前:

“可是太仆寺卿杨大人的家眷到了?”

早有杨府管事也忙迎了过来,满面笑容:

“不错,正是我家夫人。劳烦大管家在这里久候。”

口中说着,已是塞了个厚厚的封红过去。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陆安也不客气,接了塞在袖筒里。

和那管事正寒暄着,又有几辆马车驶过来,心知里面定是正主到了。忙快走几步,隔着青色帷幔给里面的人请安。

虽然陆安是下人,却是代表国公府来的,车里的黄氏自然不会不给脸面,令得车夫放慢车速,冲窗外陆安温声道:

“有劳大管家了,大管家莫要急着走,且歇息片刻,用了晚饭再走不迟。”

却是这么一路扰攘、走走停停,已是日薄西山了。

陆安忙要开口推辞,下一刻却忽然一顿,委婉道:

“老奴的事不急。夫人家车马众多,不然,还是先把车马安顿好罢了。”

视线更是停留在不远处一个岔路口,却是七八辆马车正缓缓停靠在那里。

恰恰把路口堵了个结结实实。

黄氏不知,陆安却清楚,因西山是皇宫别苑并各家公卿所在,能在这里行走的,根本就没有寻常百姓。

更不要说地理位置如此好的小庄园这儿。

除了官道外,这里的每一条路都是由各府请了专人修建的,说句不好听的,都是属于私人所有。

虽然知道这会儿,也就杨家这样的三品官员家眷尚且没有安顿好,也不知那条青石铺就的甬路是通向哪位公卿之家,可这么多车马堵了别人家的路,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可是别人家的私路,就这么被堵上了委实太不好看。若然是脾气不好的,说不得就会起纷争。

要是闹到国公府可就麻烦了。

却不知车里的黄氏也很是讶异,委实是闹不懂陆安话里什么意思。实在是自家老爷可是帝都有名的清流,府里生活自来简朴,便是此次出行,也不过三四辆马车罢了。

眼下可不就全在这里了?

却也听出陆安的声音明显有些不对,蹙了一下眉头,索性令人打开车帷幔,探头往外瞧去,正好瞧见和自家马车颇为相似的几辆车子,这么近的距离下,便是车厢横楣上一个好看的篆体“杨” 字也瞧得清清楚楚。

脸色顿时一黑,立时明白那些是谁家的马车了,不是自来不对付的堂兄杨泽芳家的又会是哪家?

转而明白了陆安担心什么——

山上的路即便修建的宽些,又能宽到那里?几辆车子挤在那里,可不是把别人家的路都给堵死了?

这一家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之前特意着人去他们府里问过,当时分明是拒绝了自家邀请的,现下倒好,竟又不声不响的跟了过来。看情形八成是他们找好的住处出了什么纰漏,这才又厚着脸皮追过来的。

这般想着,忙下了马车,又低低的对另一辆车里的婆母说了声:

“娘亲暂且安坐,我去那边瞧瞧。”

二老太太明显也瞧到了,蹙眉思索片刻,明显同黄氏想到了一处:

“商贾人家的女儿,果然上不得台面,哪有这般行事的。凭她怎么说,你就把大老太太接过来堵一下别人的口罢了,至于其他人,就说咱们也是借了别人家的园子住,倒是不好太过叨扰。”

竟是连下车的意思都没有。

倒是后面的杨希盈杨希茹姐妹,看见黄氏下了车,也忙跟着下来。

另外一边,希和家的马车也终于停的安稳了,顾秀文扶着希和的胳膊也下了车子。

第120章 120

希和叹了一口气,只觉脑仁都有些疼了。

自打当初大房牵连到科举舞弊案中,二房不独袖手旁观,甚而跟着落井下石时,两房的情分就算是断的差不多了。之后又分了宗,也算是一了百了了。便是比起敦睦邻里而言,两家关系都是不如的。

委实想不通,二房到底为着何事,还要同自家牵牵连连?或者是想着,什么时候逼得大房在他们面前低了头,心里才舒坦?

想来也是,明明当初是二房占尽上风,结果大房不独不低头,反而还主动提出同二房分宗,可不是打了二房的脸?

还有祖母脑子糊涂了后,二房老太太更是日益拿起谱来。犹记得当初安州府时,二老太太很是在族里为难过母亲几次。

倒不想一直闲居在家的爹爹又重新得了圣眷,便是娘亲也跟着到了帝都。

之前吃过几次不软不硬的钉子,二老太太那里明显收敛了不少,唯有想要压着自家,令自家在二房面前抬不起头来的念头,怕是依旧存着。

便是前些时日得意洋洋的派管家上门炫耀借住的小庄子,何尝不是因为这个?

当初拒绝他们时,因不想有什么牵扯,便也没问他们借住的是那处庄子,倒不想,竟是在这里又碰上了。

既遇着了,倒是不好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过去。

因老太太已是睡着了的,希和便陪着顾秀文从车上下来。

那边黄氏三个也快步走了过来,顾秀文脸上带着笑迎上去:

“弟妹——”

才刚一张嘴,就被黄氏给打断了:

“赶紧的,快别把车停在这地界了,有什么事,咱们换个地方说。”

“换个地方?”顾秀文明显有些没反应过来,听黄氏如此说,忙摇了摇头,“那就不必了,我们家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得赶紧让她老人家进庄子安置了,也就是瞧见了弟妹,想着二老太太在这里,怎么着也得问候一声,不过两句话的功夫…”

没想到顾秀文这么没眼色,黄氏眉头皱的简直能夹死只苍蝇——

怪道婆婆总说枉费杨泽芳堂堂大儒,真是猪油蒙了心,才会结了这么一门不着调的亲事。出身商贾,果然见识短浅,来帝都这么长时间了,就顾着赚银子了,但凡稍微留点儿心,也不致这般没见识。

真以为这是乡间地头上随便弄了架破车,不拘那里找个地儿就能西家长东家短说个不休了?

帝都可是二品三品满地走,四品五品多如狗!

这么蠢笨的女人,黄氏自忖,哪里有耐性揉烂掰碎了同她分说?且这会儿倒是开始耍起小聪明了,说什么来给二老太太请安?会有这么巧的事?真当自己是傻子不成。

心里越发不喜,索性似笑非笑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由帝都到西山,这么一路颠簸过来,大家可不俱是颠的骨头都要散架了?既是这么着,就不必讲究这些虚礼了,嫂子只管带着大侄女儿服侍着大老太太赶紧歇着吧。不瞒嫂子说,我们家老太太,这会儿也是受不住了呢。”

便说便拿眼睛剜着眼前这母女两个,心说你们倒是马上走啊。

顾秀文再迟钝,见对方这么明着赶人,也察觉出来黄氏的不悦了。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当下颔首道:

“倒是我虑的不周了。二老太太不怪罪就好。”

说完也不多言,和希和一道转身往自家马车那里去了。

没想到这个自来瞧不上眼的嫂子也有给自己脸色看的一天,黄氏愣怔之余,更有些发堵。又想着这般走了最好,省的给自家惹麻烦。

眼睁睁的瞧着那母女俩上了马车,车夫一扬鞭子,马儿撒开四蹄,径直沿着山路往另一处依稀能够瞧见的阔大庄园而去。

黄氏大吃一惊,不觉往前追了两步,意识到什么,又站住脚,脸上神情满满的全化成了诧异。

“大房的人昏了头不成?”跟在后面的杨希茹明显没有反应过来,蹙了眉道——方才沈府管家的话她也是听到了的,这里遍地公卿,可不敢随便乱跑,不然真是得罪了人,说不得就会祸及家族。

“怎么就敢这么横冲直撞?可别待会儿闯了祸,再拐回头求婶娘帮着周旋。”

黄氏神情明显有些复杂。眼角余光瞥见后面陆安也跟了过来,便低声询问:

“陆管家可知道那是哪里,主子又是什么人?”

到了这会儿,便是傻子也明白,杨家大房的马车之前堵在那辆车上绝不是因为冒失莽撞,十有八九,是住在那里。

只自家是因为和国公府是儿女亲家,才得以有了这么个去处,大房又是靠上了哪家?

“这里都住了那些贵人,老奴也并不十分清楚,”陆安一遍遍在心里扒拉着自己知道的人选,“好像有靖安郡王府,谢侯府…”

那边杨希茹已是眼睛一亮,轻轻扯了下黄氏的衣袖:

“怕是谢侯府,听说希和那丫头和谢侯爷关系颇好…”

公主府那次时,谢畅话里话外可不是对希和那个臭丫头维护的紧?

“不是谢侯府…”陆安明显听见了杨希茹的话,却是摇了摇头,朝着偏西方向指了一下,“谢家的庄园在那边…”

倒不是陆安对谢家特别熟悉,实在是谢家的园子是宫里的谢太妃亲自帮谢畅置办的,彼时陆安恰好帮着收拾老公爷给大公子的这个庄园,碰见些宫人,问了才知道是帮着谢侯府理事的。

“这里是,大公子的园子?”杨希茹有些不可置信,不觉喃喃出声,待意识到什么,忙偷觑黄氏的脸色,好在黄氏神情如常,杨希茹忙乖觉的闭了嘴,心里却是有种隐秘的欢喜——

怪道会把这处庄园让自家住了,原来是沈承名下的吗?而自己又将要同沈承定亲…

这般想着,婶娘怕还是沾了自己的光。脊背不觉越发挺直,便是平日里时时会有的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都消散的干干净净。

“难不成是他家?”陆安似是想到什么,“要说这里有那一处是老奴所不知道的,也就那个明湖山庄了…”

能在这一带置办产业的人家,哪家不是底蕴深厚?当初自己打听后,也是暗暗咋舌,心说怪不得夫人怨怪老公爷偏心,大公子真是在这里,随便结识哪一家,关系能更进一步的话,怕是将来都大有裨益。

只事情也有例外,要说这家人也是名声赫赫,可不是出过两位相爷的浦江名门望族,李氏家族?也正是四皇子姬临的外家。

当初宫里李氏贵妃坏了事,连带的宫外的李氏家族也开始没落,到得最后,便是帝都之中也无法立足,终是变卖了家中财产,回返浦江去了。

这么多年了,也就李家的庄园易了主,好像说是卖给了某个神秘的豪富之家,难不成,新主人是杨家大房相熟的?

“什么相熟的,大房眼下定然就是山庄主人。”黄氏打断陆安的话,脸色很是不好看。

和浦江李家有关,还叫明湖山庄,外人不清楚,自家却明白,要说和大房没关系,真是鬼都不信。而数年前,可不是杨泽芳赴京中编书的时间?

一时气的心口都是疼的——

自家倒是知道两家分了宗,外人眼里,怕是依旧有扯不断的关系。老爷这些年来,能在朝中立足,靠的可不就是一副固守清贫的铮铮铁骨?

倒好,大房已是落了个豪富的名头,真是被外人知晓,说不得老爷还会担个伪君子的名头。

这还不算,那李贵妃当时在后宫中受的是何等荣宠,会落得那般悲惨境地,可不就是因为失了圣心吗?

甚而浦江李家没落时,满朝文武竟是没一个敢帮着说好话的,也俱是怕受牵累罢了。

大房倒好,当初已是因为此事栽了个大大的跟头,现下竟又不长眼的跳了进去。

如今几个皇子之间明争暗斗,自家和沈家结亲,分明是站在了五皇子这一边,杨家却帮了李家,不是明摆着跟自家杠上吗?

且皇上这么些年都对四皇子置之不理,明显对李妃之事依旧不能释怀,真是察觉此事大怒的话,说不得还会连累自家…

左思右想,竟是茫然无绪,怔然半晌,竟是盯着那庄园不住咬牙——还这般张扬,起了个明湖山庄的名头,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和杨家的关系不成?

好半晌才吩咐陆安:

“回去告诉你家夫人,明湖山庄是杨家大房的人买了去。”

国公夫人必然能明白里面意味着什么,便是自己,也得赶紧把此事说与老爷听,思量个对策才是。

如此一会儿羡慕大房能这般大手笔,家里不定有多少银钱呢,一时又愤恨老天不公,心事重重之下,来之前的愉悦情绪竟是消散殆尽。

第121章 121

张青跟在沈承的身侧,强忍住叹气的冲动——

老大果然到了该娶妻的年龄吧,不然,如何这般沉不住气?

还以为他这么匆忙出来,是有公事要办呢,倒好,竟是直接来了明湖山庄。

照自己看,那杨大人一家,对他们女儿可是宝贝的紧,真是知道老大的狼子野心,保不齐会揍人也不一定。

正自胡思乱想,有轧轧的车马声传来,可不是杨家的马车已然到了。

沈承一张沉肃的脸登时温和至极,径直顺着甬道迎了过去。

第一辆车上下来的正是杨老太太,瞧见沈承,竟是撇开侍奉的仆妇,一把拽住沈承的胳膊:

“哎哟,祖母的乖孙子哎,瞧瞧这一身的土,可是骑马累着了?快快快,打盆水来,再把我乖孙子爱吃的点心端上来…”

又回头催着顾秀文和杨希和:

“你们倒是快些,我这乖孙子这么急三连四的赶来,说不得定是饿了的…”

沈承脸上笑意更浓,乖乖的喊着“祖母”,又给顾秀文、希和见礼:

“见过师母,师妹…”

最后一个“妹”字竟是不觉有些颤音,便是那凝视着希和的眼神,也跟盛了酒一般,令得希和竟是头都不敢抬,小巧的耳垂处更是瞬间红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