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二姑娘使了什么法子,连老爷都替她出头,还抄了谢家在晋州的产业。

有衙役在附近转悠,显然是催促谢家父子赶紧离开晋州。

谢二老爷朝衙役看去,眼神怨毒。

好一个顾知礼顾大人,还真是半点情面不留。

“四郎,我们走!”

谢二老爷上了车,启程前往京城。

春禾坐着牛车,回刺史府。

这两天,谢氏一直病恹恹的,提不起半点精神。

就算有顾玥,顾珊陪在她的身边,也难以让她展颜一笑。

弄得顾玥和顾珊都小心翼翼的,端坐在椅子上,轻易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就怕刺激到谢氏。

这回,顾玥得以提前结束禁足,也是因为谢氏被顾大人斥责。她做女儿的,这个时候肯定要在谢氏面前尽孝。

谢氏虽说怒火未消,但是并没有失去理智。

生气归生气,闺女的名声,她还是要维护的。

这个时候,顾玥若是继续禁足,其他人难免会多想。各种猜测,议论,对顾玥的名声不利。

最怕顾玥同谢宪私下来往的事情传了出去。

所以,顾玥必须露面,在谢氏面前尽孝。

春草端着一碗养生汤,走进屋里。

顾玥站起来,对春草说道:“交给我吧。”

她从春草手中接过汤碗,吹了几口气,然后轻声唤道:“母亲,养生汤做好了,女儿伺候你喝汤。”

谢氏睁开眼睛,朝顾玥看去,暗自点头。

经过上次的教训,玥儿明显成熟稳重了许多。

不错,不错。

不愧是她精心教导的女儿。

想来,之前只是一时糊涂,才会和谢宪有所纠缠。

谢氏摆摆手,春草躬身退下。

谢氏问道:“玥儿,家规抄了吗?”

顾玥双手端着汤碗,表情恭敬地说道:“回禀母亲,女儿已经抄了五十遍家规。”

谢氏难得露出一个笑容,“五十遍够了。希望你能从抄写家规中,体会到我的苦心。”

顾玥望着谢氏,眼眶湿润,带着孺慕之情,“女儿累母亲操心,实在是不孝。以后女儿一定谨言慎行,不敢行差踏错半步。”

谢氏欣慰地点点头,“你能这么想,就没枉费我的一番苦心教导。将养生汤放着吧,端着多累。”

“谢母亲。”

顾玥放下汤碗,擦擦眼角,接着又笑了起来。

“能得到母亲的原谅,女儿真的很高兴。”

“傻孩子,同我还生疏。”

谢氏说完,就拉着顾玥坐到身边。

顾玥紧挨着谢氏,就像过去无数次一样,母女两人毫无芥蒂地依偎在一起,显得亲密又令人羡慕。

但是顾珊却看出来,不同了,和以前明显不同了。

顾玥脸上的笑容,在她眼里是那样的假。

身体明明靠得那样近,却让人感觉很生疏,还有点僵硬。

顾珊肯定,顾玥心里已经有芥蒂。

被宠爱了十四年,突然发现,母亲的宠爱是有条件的。

顾玥那样高傲的一个人,怎么能坦然接受。又怎么可能像过去一样,从内心亲近母亲。

顾玥朝顾珊看了眼,眼神复杂。

顾珊急忙低下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顾玥笑了,笑得越发开心,还带着一点小姑娘的娇俏。

春禾带着夏日暑热,走进上房。

“春禾回来了。”

“见过太太。”

谢氏放开顾玥。

顾玥乖乖地坐到椅子上,然后偷偷瞪了眼顾珊。

顾珊一脸无辜。

顾玥暗自冷哼一声:四妹妹,你给我等着。

春禾躬身说道:“太太,舅老爷带着表少爷,已经离开了晋州。”

谢氏神情淡漠,“舅老爷有说什么吗?”

春禾迟疑了一下。

谢氏了然,说道:“玥儿,珊儿,你们先回去吧。”

“母亲保重身体,女儿就先告退。”

两姐妹起身告辞,一起离开了上房。

等两姐妹走后,春禾才小声说道:“回禀太太,舅老爷说,上次提到的那件事,一定要抓紧时间办好。”

谢氏挑眉,“还有吗?”

春禾继续说道:“舅老爷还说,让太太一有机会,就要将产业抢到手上。”

谢氏面露嘲讽之色,“二哥还是老脾气,到了现在,还在妄想将产业抢回来。也不想想,落入老爷口袋的东西,是想抢就能抢得回来的吗?”

谢氏抱怨了一番,心情越发阴郁。

春禾急忙拿出信件,“舅老爷让奴婢将这封信件交给太太,说是京城寄来的。”

一听是京城来的信件,谢氏立即坐了起来。

她撕开信封,拿出信纸细细看起来。

看完之后,谢氏长出一口气,表情都跟着放松了。

接着她拿出火折子,点燃信纸。

信纸腾地燃烧起来,火焰越来越大。

火光映照下,谢氏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地笑容。

第49章 苏氏

顾玖坐着牛车,来到位于天门寺附近的小河村。

谢氏置办的庄子就在小河村,足有十顷良田。

日头渐高,村民们还在田间地头劳作。

见到有牛车进村,不由得抬头多看了几眼。

李串停下牛车,问路边老农,“老人家,请问顾家庄怎么走?”

“你们是去庄子吗?前面左拐,再走一里路就到了。”

“谢谢老人家。”

李串挥动鞭子,牛车又摇摇晃晃地跑动起来。

顾玖挑起车帘子,朝外面看去。

这是一个比较富庶的村子,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河水潺潺,灌溉着周围的农田。

牛车拐了一个弯,朝左边驶去,离村口越来越远。

一路上山,很快就看到了一栋青砖黑瓦的宅子,正是谢氏置办的庄子。

牛车停在大门口。

李串说道:“少爷,大门关着,小的去敲门。”

顾珽说道:“告诉他们,就说本少爷来了。让他们准备好吃好喝的,中午我们要留在庄子上吃饭。”

李串下车去敲门。

顾玖打量四周环境,随口问道:“哥哥知不知道,谁管着这个庄子?”

顾珽摇头,“妹妹,你是知道的,这些俗事我向来都不关心。”

顾玖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哥哥老大不小了,这些俗事也该抽空关心关心。否则,下面的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就算把证据摆在你面前,你也分辨不出来。”

顾珽抓抓头,“妹妹,你说得也太严重了。再说我也不傻,不可能证据摆在我面前,我也分辨不出来。”

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顾珽,“真的吗?哥哥可别说大话,一会我试一试你,要是你答不出来,我是会笑话你的。”

“你别出太难的题,我肯定答得上来。”顾珽自信满满地说道。

顾玖笑了笑,说道:“青梅,告诉三少爷,这个庄子是谁在管?”

“是!”青梅微微躬身,“启禀三少爷,庄子管事叫高二福,是高三福高管事的哥哥。原本管着府里的马房,因为犯了错,又惹怒了老爷,被太太打发到庄子上当管事。”

这时,大门开了。

一个黑胖的中年男子走出来,正是青梅口中的高二福。

顾珽对顾玖说道:“妹妹别下车,我去会会他。”

顾珽打开车门走出去。

“高二福,见到本少爷还不赶紧行礼。”

高二福愣了一下,才认出顾珽。

赶忙行礼,态度却很一般,并不恭敬,“小的见过三少爷,三少爷今天怎么有空到庄子上来玩。”

顾珽眼一瞪,“本少爷在天门寺为母亲做法事,法事完毕,故此特来庄子上看看。怎么,你不欢迎本少爷?”

高二福笑了起来,“三少爷真会说笑,小的怎么会不欢迎。三少爷快请进,小的这就命人准备酒菜。”

“这还差不多。稍等,我妹妹还在车里。”

“二姑娘也来了?”高二福很吃惊。

府里的事情,尤其是顾玖大闹一场,害得李婆子被打发到庄子上的事情,高二福一清二楚。

因为李婆子现在就在庄子上,被严加看管。

不过高二福对此事,半信半疑。

他不太相信,过去那个沉默隐忍的小姑娘,竟然有胆子大闹刺史府。还害得太太丢了面子和里子。

顾珽哼了一声,瞪了眼高二福,“废话。给母亲做法事,妹妹当然也在。”

顾玖透过车门,朝高二福看去,微微一笑,“今儿叨唠高管事。”

“二姑娘太客气了。三少爷和二姑娘能来庄子看看,我是求之不得。快请进!”

高二福一副高兴地模样,将顾珽顾玖两兄妹迎进了庄子。

庄子不大,只有两进。

顾玖被带到二进院落。

院子里种了花草,郁郁葱葱,很是喜人。

青梅关心道:“姑娘累不累?要不回屋歇着。”

顾玖摇头,“难得出来一趟,哪能在屋里躺着。干脆将桌椅板凳搬出来,就坐在树下,吹着凉风,怪舒服的。”

青梅说道:“天气热,蚊虫多,奴婢担心一会姑娘被蚊虫叮咬,又该哭了。”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我才不会哭。青梅,你也太小看我了。”

三个丫鬟,将座椅板凳搬到树荫下,供顾玖歇息。

青竹说道:“姑娘,奴婢去厨房看看。”

顾玖点头,“去吧,注意安全。”

“奴婢晓得。”

青竹离开院落,并没有去厨房,而是想办法寻找桂嬷嬷的下落。

庄子正经院落只有两进院落,但是庄子后面,还有一排排供下人居住的房舍。或许桂嬷嬷就在其中。

小翠泡了一壶茶,放在桌上。

然后拿起团扇,为顾玖扇风。

青梅有些担心,“姑娘,我们真的能将桂嬷嬷带走吗?奴婢担心,没有太太的允许,高二福不会放人。”

顾玖微微眯起眼睛,今天是晴天,阳光透过枝叶照射下来。

一阵风吹过,光线随之摇晃。

斑驳的光影,衬着陈旧的门窗,有种怀旧的气氛。

顾玖说道:“如果庄子管事是高三福,或许没办法带走桂嬷嬷一家。不过既然是高二福,对付他可比对付高三福容易多了。你且放宽心,桂嬷嬷一家肯定能离开庄子。”

“听姑娘这么一说,奴婢就放心了。”

最近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每一回都是有惊无险。

顾玖连着数次算无遗策,使得青梅对顾玖拥有了无比的信心。

只要顾玖说事情能成,她相信,无论有多大困难,事情都能办成。

青竹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顾玖没认出来,记忆太模糊了。

青梅却一下子认出了老妇人,正是桂嬷嬷。

“嬷嬷,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青梅瞬间落下了眼泪,很是心酸。

桂嬷嬷同七八年前相比,老了不止二十岁。

这个庄子莫非是吃人的怪物,将人磋磨成这般模样。

真正好狠的手段。

桂嬷嬷摆着手,“我不要紧。这,这位就是二姑娘?”

“正是二姑娘。”青竹轻声说道。

“二姑娘,奴婢有生之年,终于能再见到你啊。”

桂嬷嬷伏地,大哭不止。

顾玖连忙起身,将人扶起来,“桂嬷嬷受苦了,我来迟了,请嬷嬷见谅。”

桂嬷嬷连连摇头,“是奴婢连累了姑娘,姑娘这些年受苦了。”

顾玖眉眼一弯,温和一笑,“我还好,有吃有喝,不苦。嬷嬷才苦。”

桂嬷嬷抬头,认认真真地打量顾玖,动情道:“姑娘长大了,和夫人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奴婢刚才见到姑娘,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夫人还在的时候。”

顾玖扶着桂嬷嬷坐下,“嬷嬷请坐。关于母亲的事情,我知道的很少。今日难得有机会,想请嬷嬷说说有关母亲的事情。”

桂嬷嬷连连点头,“夫人出嫁之前,是个极为爽朗的人…”

关于苏氏的事情,顾玖端坐在椅子上,听桂嬷嬷娓娓道来。

通过桂嬷嬷的描述,顾玖对苏氏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出嫁前,苏氏是个爽朗的姑娘。

出嫁后,苏氏相夫教子,温柔和顺。

本以为夫妻两人,会一辈子和和睦睦。

可是随着后院女人一个接一个,夫妻关系再也回不到新婚时的美好。

苏氏郁结于心。

在她第二次怀孕的时候,没多久谢氏也怀了身孕。

“…夫人得知谢氏怀孕,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奴婢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场面。

那时候谢氏正得宠,加上谢氏又有儿子旁身,在府中极为体面。连夫人都要让她三分。

偏偏那个时候,苏家又出了事。夫人受不了刺激,最后早产,生下了二姑娘。

夫人伤了身体,不到半年就走了。留下二姑娘和三少爷。

那时候二姑娘瘦瘦小小的,跟小奶猫似得,奴婢都担心养不大。没想到,一转眼,二姑娘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桂嬷嬷看着顾玖,很是欣慰。她没有辜负夫人的嘱托。

求收藏!

第50章 放过我吧

“母亲走的时候,有留下什么话吗?”

顾玖轻声问道。

桂嬷嬷回忆往昔。

“夫人临走前几天,已经有了预感。她将奴婢叫到跟前,让奴婢一定要照顾好姑娘和三少爷。又说…”

桂嬷嬷面色迟疑,似乎是有难言之隐。

顾玖拿起茶壶,给桂嬷嬷的茶杯续上水。

“嬷嬷喝茶。母亲临走的时候,是不是交代了我的终身大事?”

桂嬷嬷不敢置信地看着顾玖,“姑娘怎会知道?”

顾玖微微垂首,表情淡淡地说道:“我猜的。母亲临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和哥哥。

哥哥的前程,自有父亲操心。至于我的终身大事,估计母亲怕父亲不放在心上,随便将我打发出门,故此交代了嬷嬷。”

说完,顾玖抬起头,看着桂嬷嬷,“嬷嬷,母亲是怎么交代的,请务必告诉我。”

桂嬷嬷老泪纵横,“姑娘不仅长大了,还这么聪慧,夫人若是在天有灵,定感欣慰。”

顾玖拿出手绢,替桂嬷嬷擦拭眼泪。

“嬷嬷别哭,我和哥哥会越来越好。”

桂嬷嬷连连点头,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泪,“夫人临终前交代奴婢,等姑娘及笄后,让奴婢务必提醒老爷遵守承诺。”

“什么承诺?”顾玖问道。

桂嬷嬷望着顾玖,姑娘长得真像夫人。

她激动地说道:“夫人临终前,已经预感到老爷有可能会将谢氏扶正。

夫人担心谢氏在姑娘的婚事上做手脚,所以临终前,恳请老爷,当姑娘及笄后,将姑娘嫁到远方,不要留在京城。

夫人是怕姑娘被谢氏磋磨,出嫁后也不得安宁,才想出这个办法。”

“啊!”

青梅和青竹都吃了一惊,齐齐叫出声,又赶紧捂住嘴。

夫人竟然想将姑娘嫁到外地,这如何是好。

桂嬷嬷说道:“姑娘,你要体谅夫人的苦心。”

顾玖点点头,“母亲的苦心,我明白。只是,母亲的打算,在我看来,显得太过懦弱。难道嫁到远方,就能有好日子过吗?一个人能不能过好日子,很多时候,还是得靠自己。”

桂嬷嬷很吃惊,她一脸意外地看着顾玖。意外于顾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顾玖笑了起来,“嬷嬷,我和母亲是不一样的人。”

说完,重重地点头,强调她和苏氏之间的不同。

桂嬷嬷突然长出一口气,“姑娘和夫人的确不同。奴婢看出来了,姑娘比夫人更坚强。”

顾玖笑道:“谢谢嬷嬷。我想带嬷嬷离开这里,住到城里去,嬷嬷愿意吗?”

桂嬷嬷激动,又不敢置信,“奴婢,奴婢当然愿意的。只是奴婢年老体衰,手脚粗苯,怕伺候不了姑娘。”

顾玖说道:“嬷嬷不用伺候我,我要接嬷嬷回城里享福。”

桂嬷嬷愣住,紧接着又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奴婢不能给姑娘增添负担。府里如今是谢氏当家,姑娘带奴婢回去,只会触怒谢氏。这会对姑娘不利。”

顾玖笑了起来,“这些事情,嬷嬷不用担心。我打算在城里租一间房子,嬷嬷带上大壮哥,二壮哥,就住在府外,替我处理一些事情。”

桂嬷嬷呆愣不动,她不太理解顾玖的话。

顾玖喝了一口茶,说道:“府里谢氏当家,我想做点什么事情,有许多难处。故此,我需要有人在外面,当我的眼睛和耳朵。不知大壮哥,二壮哥愿不愿意离开庄子,到城里做事。”

桂嬷嬷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愿意的,愿意的。姑娘肯用他们,他们一百个愿意。

别的奴婢不敢说,大壮和二壮的忠心,姑娘完全不用担心。”

哭过之后,桂嬷嬷擦着眼泪说道:“奴婢以为这辈子,再无出头之日。没想到姑娘来了,还要带我们娘三离开。姑娘,你的恩情,奴婢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啊。”

桂嬷嬷直接给顾玖跪下,频频磕头。

顾玖赶紧将桂嬷嬷扶起来,“嬷嬷切莫如此。是我和哥哥来晚了,这些年让你们受了这么多苦。”

“不是这样的。是奴婢没照顾好姑娘,反倒累姑娘替奴婢操心。”

桂嬷嬷望着顾玖,又问道:“姑娘想带奴婢娘三离开,谢氏同意吗?”

顾玖笑了笑,说道:“此事嬷嬷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大壮哥和二壮哥,这会在忙什么?可否一见?”

桂嬷嬷说道:“他们两啊,这会肯定还在地里干活。得等到晚上才能回来。”

顾玖好奇问道:“中午不回来吃饭吗?”

桂嬷嬷摇头,“中午不能回来。午饭就在地里解决,饭菜会有人送过去。”

高二福是将大壮,二壮当做苦力使唤。

顾玖笑了笑,说道:“嬷嬷先去歇息。最快今天,最迟两天,我一定带你们离开这里。”

桂嬷嬷望着顾玖,眼神充满了期盼,担心,“会不会为难姑娘?”

顾玖笑着摇头,“嬷嬷不用担心。”

桂嬷嬷怎么可能不担心。

这里是谢氏的庄子,管事高二福是谢氏的人。他们想离开,谈何容易。

青梅出面劝道:“嬷嬷,你就信姑娘一回。姑娘答应的事情,肯定能办成。”

桂嬷嬷半信半疑,更多是担心。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帮不上忙,继续留在这里只会添乱。

于是点点头,“姑娘保重。奴婢已经老了,离不离开其实都没关系。姑娘千万不要为了奴婢,得罪谢氏,犯不着。”

顾玖笑了笑,“多谢嬷嬷关心,我晓得。”

桂嬷嬷离开了。

青梅问道:“姑娘,下一步怎么做?”

顾玖说道:“先吃饭,吃过饭再谈事情。”

高二福命厨房准备了一桌酒菜,以野味居多。

顾珽招呼道:“高管事,一起吃。陪本少爷喝酒。”

高二福摆手拒绝,被顾珽强硬地按在椅子上,又给酒杯倒满酒,“喝!”

就这样,一杯接一杯的灌下去,高二福不胜酒力,很快就醉醺醺的。

等高二福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变了。

顾玖端坐在椅子上,顾珽坐在她旁边。

桌子上,摆着一摞账本。

高二福脑子还不清楚,“二姑娘,三少爷,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现在什么时辰了?”

顾珽挑眉,“高管事,你做过什么事情,不会都忘记了吧。”

“我,我做了什么?不就是喝酒吗?”

顾玖拍拍桌上的账本,轻声说道:“开耀三十年,庄子产出一千八百两,库存粮食五万斤。

开耀三十一年,高管事接管庄子,这一年庄子产出一千二百两,库存粮食三万斤。

开耀三十二年,也就是去年,庄子产出八百八十两,库存粮食一万五千斤。”

说到这里,顾玖嘲讽一笑。

高二福眼神慌乱,不敢置信地盯着桌上的账本,“你们怎么会有账本?怎么可能。”

高二福摸着自己的腰间,钥匙呢,钥匙不见了。

他恍然大悟,指着顾珽,“三少爷,你竟敢算计我。趁着我喝醉酒,偷拿钥匙,还偷了账本。”

“我呸!就你干的那些破事,还需要我算计你。”

顾珽冷哼一声,“你自求多福吧。”

顾玖笑过后,接着说道:“产出一年比一年少,库存粮食也一年比一年少。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遇到了灾荒。

我想,高管事就是这么禀报的吧。天气干旱,水源不足,田里的产出一年比一年少。

太太从没来过这个庄子,不清楚庄子上的情况。加上有高三福替你撑腰,自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太太根本不会去怀疑。

直到翻开账本一看,年年丰收,结果产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