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玖说道:“三妹妹没有大碍,我就放心了。”

说完,顾玖没有多做停留,转身前往厢房休息。

屋里,顾玥躺在床上,谢氏守在床边。

谢氏表情阴沉沉的,死死地盯着顾玥,“玥儿,你和我说实话,这次摔倒,是意外还是人为?”

顾玥怯生生地说道:“是意外。”

谢氏眼睛微微眯起,“你没骗我?”

顾玥可是有前科的,谢氏不会轻易相信顾玥的说辞。

顾玥频频点头,“女儿不敢欺瞒母亲。下台阶的时候,脚下打滑,女儿就摔了下去。幸亏当时裴公子就在几步之外,女儿才避免了破相。”

谢氏极为严肃地说道:“裴公子那里,我自会替你感谢他。但是从今以后,你不准再提起裴公子。”

顾玥一脸茫然,“女儿不明白。”

“你不需要明白。”

谢氏心中又惊又怒,顾玥摔跤,还正好在裴蒙的面前摔跤,这让谢氏不得不多想。

她可没有忘记,大哥交代给她的任务。

她已经写信给大哥,拒绝了这个任务。

会不会是大哥明着同意,暗地里却又安排人故意制造了这出意外,想让顾玥嫁给裴蒙。

谢氏越想,越觉着有可能。

裴蒙可是结了婚的。

她的宝贝女儿万一嫁给裴蒙,只能做妾。

给人做妾的心酸为难,谢氏比谁都明白。

无论如何,她绝不会让自己的女儿,给人做妾。

顾玖见谢氏的表情变幻莫测,心中不安。

她小心翼翼地问道:“母亲,女儿是做错了吗?当时,女儿就告诉裴公子,说是不用他送我回来。不过裴公子执意要送,女儿也没办法。”

谢氏盯着顾玥,“你知道这位裴公子是什么身份吗?”

顾玖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女儿猜到了一点。”

“既然你猜到了,我也不瞒你。这位裴公子是鲁侯的嫡长子,数年前已经成亲,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孩子都已经五六岁。玥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谢氏盯着顾玥看,不错过她脸上任何一个表情。

顾玥一脸怯怯的模样,“女儿明白母亲的意思。女儿不会因为裴公子送我回来,有任何不该有的想法。”

谢氏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

若是换做别的人,谢氏不会这么紧张。

但是裴蒙,谢氏简直如临大敌。

她担心,这次的事件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有人故意制造了顾玥和裴蒙的相遇,目的不言而喻。

更要命的是,裴蒙是抱着顾玥回来的。

没错,就是抱着回来的,丫鬟们都看见了。

此事让谢氏大皱眉头。

这位裴公子,也太不讲究了。

一个小姑娘,岂能说抱就抱。即便是要帮忙,也该有所避讳。

果然是在军营里待久了,忘记了男女大防。

谢氏叮嘱顾玥,“你好好养伤,不要胡思乱想。我去去就来。”

顾玥乖巧地点头。

谢氏走出卧房,脸色阴沉如水。

她问春禾,“平嬷嬷人在哪里?”

春禾躬身说道:“回禀太太,平嬷嬷应该在厢房。”

谢氏没有片刻耽误,抬脚就朝厢房走去。

见了平嬷嬷,谢氏压低声音,劈头盖脸地问道:“玥儿的事情,是不是你做的?”

平嬷嬷一脸平静地说道:“太太误会了,三姑娘的事情,奴婢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说此事是意外吗?”

“哼!”

谢氏的脸色阴沉沉,“意外?世上哪有那么多意外。出个意外,恰好就在裴公子的面前,恰好就让裴公子抱着玥儿回来?你这老奴,事到如今,还不说实话。”

“太太明鉴,奴婢真没做过,奴婢说的一切都是实话。”

谢氏指着平嬷嬷,“果真不是你害了玥儿?玥儿说,她下台阶的时候,脚下打滑才会摔倒。说,是不是你事先做了手脚?”

平嬷嬷摇头,“太太明鉴,奴婢一直在厢房,不曾出去过。又如何能做手脚。太太,你真的多心了。三姑娘出事,真的是意外。”

谢氏冷哼一声,“最好是意外。要是让我知道有人借着此事大做文章,妄想将玥儿嫁给裴公子做妾,我饶不了你。”

平嬷嬷躬身说道:“太太放心,无人会让三姑娘给裴公子做妾。大老爷在信里面也说的很清楚,他已经放弃了这个计划,不再让太太为难。”

谢氏板着脸说道:“最好如此!”

谢氏甩袖离去。

出门后,对春禾说道:“传我命令,关于三姑娘的事情,直接下封口令。若是有人私下里议论,严惩不贷。”

谢氏动了真火。

她绝不允许有人在她眼皮子底下,算计她的宝贝闺女。

除了要堵住丫鬟们的嘴,还得盯着顾玥那里。

不能让顾玥对裴公子产生任何非分之想。这件事,谢氏会亲自盯着。

一旦顾玥有任何不对劲的苗头,她会果断出手,将顾玥的胡思乱想扼杀在萌芽中。

谢氏这会嫌弃天门寺不吉利,一来就出事,还是她最担心的事情。

她想立即启程回晋州城。

只是,难得来一趟,若是连素斋都不吃就回去,更会引人注目。

而且府尹夫人已经到了,这会正在大殿烧香,一会就会过来。

所以,即便谢氏恨不得插上翅膀,带着顾玥飞回晋州城,她也只好忍耐。

左厢房,顾珍对顾玖说道:“二妹妹,太太和三妹妹已经说完了话,我们去看望三妹妹吧。”

顾玖说道:“还是等一会吧。”

顿了顿,顾玖问道:“大姐姐,三妹妹被送回来的时候,你也在吗?”

顾珍摇头,“我不在。我是听到消息,才赶回来的。”

顾玖点点头,说道:“好好的,三妹妹怎会摔跤。”

顾珍笑了笑,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定是她太过得意忘形。”

很快,顾珊和顾琳也回来了。

听说顾玥摔跤,扭了脚,走不了路,顾珊很是担心。

顾琳则偷偷抱怨了一句,“三姐姐也真是的,走路都走不好。”

得谢氏许可,众人进屋看望顾玥。

顾玥恹恹的,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模样。

顾珊率先问道:“三姐姐,你没事吧?”

顾玥点头,“我没事。休息两日就好了。”

顾珍好奇,“三妹妹,好好的,你怎么会摔倒?”

顾玥没好气地说道:“脚下打滑,突然就摔倒了。大姐姐不会认为我是故意摔倒的吧。”

“怎么会。”顾珍尴尬一笑。

顾玖观察顾玥,顾玥神情沮丧,还有些烦躁。像是有什么烦心事。

她正想试探地问一问,有丫鬟在门外喊了一声,“府尹夫人到了。”

顾玥抬起头,一脸高兴,“许姐姐来了。”

顾珍突然出声叮嘱顾玥,“三妹妹,你好好躺着。许姑娘那里,我们替你招呼。”

顾玥盯着顾珍,“大姐姐有心了,不过不需要。”

丫鬟进门,请顾玖她们出门见客。

大家鱼贯走出卧房,来到厅房,拜见府尹夫人蔡氏。

府尹夫人蔡氏好奇地问谢氏:“妹妹,怎么不见玥儿?”

谢氏说道:“玥儿这孩子,毛毛躁躁的,去后山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踝扭到了,正躺着休息。”

蔡氏关心地问道:“玥儿伤势严重吗?”

谢氏笑了笑,“多谢姐姐关心,脚踝有点肿,不严重。养两天就好了。”

蔡氏点点头,“如此,我就放心了。元娘,你去看看玥儿妹妹,叮嘱她好好养伤。”

许元娘起身,“女儿听母亲的。”

顾珍主动说道:“许姑娘,我给你带路。请这边走。”

“多谢珍妹妹。”许元娘抿唇一笑。

顾玖挑眉,大姐姐今日积极主动表现,真是令人意外。

顾琳心头不忿,“很快就要回京,大姐姐这个时候讨好许姑娘又有什么用。”

第88章 进京(二更)

从天门寺回到刺史府,在二门下了马车。

下人早早得到消息,抬来了软轿。

丫鬟扶着顾玥坐上软轿。

谢氏叮嘱道:“好好照顾三姑娘,有什么需要,使人到上房说一声。”

“奴婢遵命。”几个小丫鬟躬身领命,陪在顾玥身边,一起回房。

谢氏回头,看着顾玖几人。

“你们也回房休息吧。离着回京没几日,该收拾的都赶紧收拾出来。别等到出发的时候,又手忙脚乱,不成样子。”

众人散去。

谢氏阴沉着一张脸回到上房。

她心头有担心。

虽说平嬷嬷否认了一切,可是谢氏心里头依旧不踏实。

好在,很快就要启程回京。

只要离西北远远的,最担心的事情,想来应该不会发生。

晚上。

顾大人来到上房用晚饭。

“听说今日在天门寺,玥儿摔跤,还是裴大郎送她回房?”

谢氏点头,“正想和老爷说起这件事。玥儿下台阶的时候,说是脚下打滑,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当时裴公子正好就在附近,见玥儿伤了脚踝,不能走路,所以主动将玥儿送回房。”

顾大人面无表情地问道:“玥儿的伤势要紧吗?”

谢氏说道:“养两天就能好。”

顾大人点点头。

谢氏在顾大人身边坐下,“老爷,妾身正寻思着该如何感谢裴公子。此事,还请老爷拿主意。”

顾大人面容严肃地说道:“这件事你不用操心,我会安排人处理。你记住,不要和鲁侯府多做来往。”

谢氏心头一慌,“鲁侯府有问题吗?”

顾大人盯着谢氏。他可没忘记,上一次在宴席上,谢氏妄图算计鲁侯的女儿。

被顾大人的双眼盯着,谢氏原本不心虚的,也变得心虚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可是有话要说?”

顾大人郑重地提醒谢氏,“玥儿这事,就当她是意外,以后不要提起。”

谢氏连连点头,“妾身也是这么想的,在天门寺的时候,就已经对下人下达了封口令,不准任何人提起此事。”

顾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夫人如此处置,甚好。”

顿了顿,顾大人又说道:“鲁侯府看上去风光无限,却不知,早已经是烈火烹油。我们这样的人家,避着都来不及,又怎么能主动和鲁侯府来往。如今京城局势不明,这个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夫人明白为夫的意思吗?”

谢氏点头,“妾身明白。老爷放心,妾身不会和鲁侯府主动来往,更不会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

顾大人盯着谢氏,看得出来,谢氏没说假话。她是真的不想和鲁侯府扯上任何关系。

顾大人暗暗点头,心头也松了一口气。

后院不稳,只会拖累他的仕途。

谢氏能和他一条心,如此甚好。

顾大人对谢氏说道:“出发的日期已经定下了,本月十六,黄道吉日。届时,我们将随同太仆寺的官员,一起上京。”

谢氏一听,喜笑颜开。

“离着十六,还有十多天的时间。老爷放心,有这么多时间,届时所有的行李肯定已经收拾出来。”

顾大人说道:“这些事情,我就交给你处理。该带的就带回京城,不用带的,就留在西北。”

“老爷放心吧,妾身晓得。”

谢氏高高兴兴的,心头最后那点担忧,也都随风而去。

出发的日期定下来后,刺史府后院,越发忙碌。

下人们都在忙着打包行李。

大件的行李,已经先一步送往京城。

芷兰院内,一个个箱笼,整齐地摆放在地上。

一会,婆子们就会过来搬运这些箱笼,分批的运往京城。

青梅还在收拾。

“天气凉了,得给姑娘多备几件冬衣在路上穿。听说京城冬天极冷的。”

顾玖笑道:“京城的冬天再冷,也不会有西北冷。青梅,你不用担心我冻着。路上穿的衣服,准备给三五件就够了。别的行李,都交给婆子,早早运往京城。”

青梅连连摇头,“那可不行。要是姑娘在路上冻着了怎么办。”

青梅一口气,准备了十件衣服,方便顾玖在路上穿。

顾玖摇头笑笑,算了,这事就依着青梅吧。

“青梅,别忘了我书。路上枯燥,多带几本书在路上看。”

青梅应下,“姑娘放心吧,奴婢给姑娘准备了一箱子的书。足够姑娘在路上看的。”

顾玖点头,如此甚好。

小翠从外面进来,“青梅姐姐,婆子来了。问哪些箱笼要抬走?”

“院子里的箱笼都要抬走。算了,我亲自和她们说。这些婆子,不亲自盯着她们,箱笼里的行李,都会被她们糟蹋。”

青梅说完,急匆匆出了门。

顾玖坐在窗户边,青梅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她笑了起来,最近这段时间,青梅真是操碎了心。

一边忙着给她做冬衣,一边忙着收拾行李。

芷兰院的小丫鬟们,做做一般的事情还行。让她们像青梅这般能干,着实有些力不从心。

故此,青梅需要操心的地方就更多了。

数十个箱笼,被婆子们一一抬走,搬上车,运往京城。

青梅还特意跟出去,亲眼看着婆子们将箱笼好好地安置在马车上,才放心回芷兰院。

青竹从外院回来,进门的时候,同青梅碰上。

她随口问道:“都收拾完了吗?”

青梅点头,“行李都搬走了。剩下的行李,随姑娘一起走。”

青竹和青梅一起走进书房。

青竹说道:“姑娘,奴婢按照你的吩咐,将话带给了桂嬷嬷。桂嬷嬷说,二丫的规矩已经学得差不多了,问姑娘,什么时候让二丫到身边伺候?另外,桂嬷嬷想让二壮跟着姑娘上京城,她让我问问姑娘的意见。”

顾玖放下书本,说道:“二丫得先一份卖身契,才能到我的身边伺候。至于二壮跟我去京城,桂嬷嬷当真舍得?”

青竹连连点头,“桂嬷嬷再三交代奴婢,一定要问问姑娘。看得出来,桂嬷嬷很希望二壮跟着去京城。”

顾玖想了想,说道:“那就让二壮跟着我去京城。等过几年,西北这边的产业上了正规,届时我再将桂嬷嬷接到京城养老。”

青竹笑道:“桂嬷嬷要是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搬家的事情,在迅速的进行着。

到了十六这天,整个刺史府差不多都被搬空了。

行李都已经装上马车。

顾玖站在空荡荡的芷兰院内,心中竟然生出一丝不舍。

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是熟悉的。

然后,今日一走,这辈子估计没机会再回来。

很快,这里又会迎来新的主人。

青梅侍候在顾玖身边,“姑娘,该走了。”

顾玖点点头,“我们走吧。”

她要前往京城,开启新的生活。

到了二门,坐上马车。

青梅,青竹,小翠随她一同坐在马车里。

二门闹哄哄的,搬家是个大工程,到了要走的这一天,依旧有许多事情没处理好。

谢氏板着脸,极为不高兴。

尤其是当她看到由丫鬟扶着的白姨娘,施施然走来的时候,那脸色阴沉得能够滴出水来。

白姨娘来到谢氏跟前,“奴婢见过太太,太太辛苦了。”

谢氏不动声色地盯着白姨娘的腹部。

白姨娘已经有三四个月的身孕,肚子微微显怀。

谢氏冷漠地说道:“上车吧。你是双身子,路上一定要当心。有不舒服,记得说出来。你自己没关系,孩子可是要紧得很。老爷一直盼着你能给家里添丁进口。”

白姨娘一副柔弱的模样,“贱妾会谨记太太的吩咐,不敢有半点大意。”

谢氏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嗯。

白姨娘由丫鬟扶着,上了马车。

顾琳紧挨着白姨娘,小声问道:“姨娘,你没事吧?”

白姨娘笑了笑,安抚顾琳,“不用担心我。记住我说的话,回京的路上,少说多看,凡事别出头。我们不求别的,只求平平安啊到达京城。”

顾琳重重点头,“姨娘放心,你说的话我都记着。”

胡姨娘也到了二门。

谢氏朝她看了眼。

胡姨娘微微垂首,对着谢氏躬身行礼。

谢氏将她拉起来,“妹妹,我是最信任你的。你定不会让我失望,对吗?”

胡姨娘心知肚明,谢氏是在提醒她,回京的路上,就是最好的动手时机。

决不能让白姨娘挺着一个大肚子回到京城。

胡姨娘低着头,避开谢氏逼人的目光,“太太放心,婢妾都明白。”

谢氏满意地笑了起来,“如此甚好。我就知道你一直都是让人放心的。”

胡姨娘躬身告辞,上了马车。

顾珍好奇地问道:“姨娘,太太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胡姨娘面色平静地说道:“都是些小事,你不用过问。”

顾珍缠着胡姨娘,“姨娘告诉我吧。”

胡姨娘笑了笑,说道:“太太担心,回了京城后,会有人给老爷送小妾。特意叮嘱我,万一有了新人进门,一定要多留意。”

顾珍一脸好奇,“真的会有人给父亲送,送女人吗?”

顾珍还有点不好意思说出送女人三个字,感觉很羞耻。

胡姨娘点头,“老爷回京后,就会出任京城府尹。京城,那可是个富贵地方。届时,肯定会有人送妾上门。有的可以拒绝,有的却无法拒绝。府中后院要添人了啊!”

胡姨娘感慨了一番,心情很复杂。

顾珍说道:“别管父亲有多少女人,姨娘你有我和还有四哥。有我们走,那些女人别想在府中撒野。”

胡姨娘笑了起来,拍拍顾珍的手背,“你有心了。回京城少说得一二十天。路上很辛苦的,你别说话了,养着精神吧。”

顾珍点头,“女儿听姨娘的。”

不管出门有多混乱,出了多少意外,终于还是到了出发的时刻。

车队浩浩荡荡,出了刺史府。

不少人站在路两边观望,指指点点。

顾大人走在前面,在城外五里亭,同同僚们做最后的道别。

顾玖挑起车窗帘子,朝外面看去。

“起风了。”

青梅说道:“天气要冷了。幸好姑娘的冬衣都做好了。”

顾玖笑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姑娘说的什么话,这些都是奴婢们该做的。”

顾大人和同僚们道别,车队继续前进。

离着晋州城越来越远,很快就看不见了。

顾玖放下车窗帘子,拿出一本书看起来。

路途遥远,唯有书籍能够排遣寂寞。

日出而行,日落而歇。

一路舟车劳顿,离着京城越来越近。

期间,曾遇到暴雨,在驿站停留了七八天。

谢氏数次明示暗示,提醒胡姨娘赶紧动手。

然而,困在驿站的日子里,白姨娘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里,就连吃饭,也是让丫鬟送到房里。

从进入驿站那天,到离开驿站为止,白姨娘愣是没有出过房门一步。一切事情都在房里面解决。

胡姨娘有心动手,也找不到机会。

当着谢氏的面,胡姨娘也是实话实说。

“太太,白姨娘似乎有了警惕,一直不肯出门。婢妾也一直找不到机会。”

谢氏皱眉,“这个白姨娘,倒是谨慎。既然她不出门,那就另想办法。”

胡姨娘犹豫了一下,“太太,婢妾以为,动手的最好时机,是在白姨娘生产的时候。”

谢氏盯着胡姨娘,“你的意思是?”

胡姨娘点点头,“女人生孩子,任何意外都会发生。就算孩子没了,也不会有人怀疑。这个时候动手,反而容易留下把柄,引来老爷的不满和怀疑。”

谢氏暗暗点头,“你说的有些道理。”

如果真要在白姨娘生孩子的时候动手,那么就从现在准备吧。

从饮食,从安胎,从大夫,一点点下手。

直接让白姨娘这一胎难产。

届时不用做多余的事情,便能心想事成。

谢氏笑了起来,“路上辛苦,白姨娘怀着老爷的孩子,得吩咐厨房,多给白姨娘做点补品。吃多一点,孩子也长得壮实。”

胡姨娘偷偷朝谢氏看去,看来太太已经拿定了主意。

胡姨娘偷偷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她亲自动手,脏了自己的手。

在驿站停留的七八天,平安度过。

除了顾玥,顾珙嫌闷,吵闹了一番,一切都很顺利。

等到天气放晴,路面半干,顾家启程,继续前往京城。

离着京城,只剩下最后几十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