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是为萧淑妃祈福,相国寺拿出了最高规格。

众人跪在蒲团上,虔诚祈祷。

欧阳芙有些难受。

她挺着八个多月的肚子,跪在蒲团上,好不容易才支撑到祈福结束。

起来的时候,身子都在摇晃。

幸亏站在她旁边的顾玖扶住了她。

“二弟妹没事吧。”

欧阳芙喘了一口气,“多谢大嫂。我还好,还撑得住。”

“二弟妹可别强撑。”

欧阳芙摇摇头,“我就是腰使不上力,没别的问题。”

顾玖没怀过身孕,也不钻研妇产科,说不好这个情况该怎么缓解。

沈侧妃特别紧张地来到欧阳芙身边,“没事吧!”

欧阳芙好不容易才怀上这个孩子,可不能出事。

“我没事,就是跪久了,有些不舒服。”

“赶紧去后院躺着,眼看快要生了,可不能有半点差池。”

沈侧妃就二公子一个儿子,她还指望着欧阳芙这一胎一举得男,好让她扬眉吐气。

等王爷百年后,王府分家,她就可以跟着儿子孙子一起过日子。

所以欧阳芙万万不能有半点差池。

沈侧妃亲自扶着欧阳芙去了后院。

偷偷埋怨裴氏。

“昨日我就说了,你挺着大肚子,不方便出门。王妃非说人到齐才显得有诚意。既然如此,怎么不叫三夫人出门?哼,我看王妃就是故意折腾你。她巴不得你出点意外。”

“婆母息怒。母妃是真的担心娘娘的安危。”

沈侧妃冷哼一声,“谁不担心娘娘的安危,就她一个人担心吗?你啊,就是太实心眼,这都快生了,还要往外面跑。要是有个万一,我看你怎么办。”

欧阳芙笑了笑,“婆母不用担心,我就是累了会,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最好没事。”

将欧阳芙安置在厢房,沈侧妃又命人准备吃的喝的,还叫欧阳芙多吃点。

欧阳芙拒绝多吃。

“吃得太多,胎儿过大,容易难产。”

“呸呸呸,好好的说什么难产。”

欧阳芙还是拒绝多吃,她怕难产,怕孩子有意外。

所以她一直尊照医嘱,听从顾玖的提点,自怀孕起就不敢多吃。

整个孕期,她就重了十来斤。肚子倒是不小,身上却没长肉。

她觉着这样挺好。

胎儿个头小一点,生的时候才会容易些。

沈侧妃见欧阳芙说什么都不肯多吃,她也放弃劝说。

“罢了,罢了,只要为了孩子好,我就不和你计较。你现在就是我的祖宗。”

欧阳芙有些难堪,“让婆母担心,是儿媳不孝。”

“说这些虚的没用。给二公子添个儿子,才是最要紧的。”

“我知道了。”

欧阳芙也盼着这一胎是儿子。

顾玖带着人到厢房看望欧阳芙。

“二弟妹没事吧。母妃得知你身体不适,特意吩咐我过来看看。”

“累母妃担心,我好了很多。大嫂请坐。”

顾玖给沈侧妃见礼,然后才坐下。

她握住欧阳芙的手,一边说话,一边悄悄诊脉。

“二弟妹气色好了些,见你没事,我就放心了。”

欧阳芙的脉象有些虚弱,看来是累着了。

“二弟妹还是躺着休息吧,别坐着。坐久了腰受不住。”

“大夫人说的没错,你快躺下。”沈侧妃附和顾玖的话。

欧阳芙只好躺下。

这个时候,有丫鬟急匆匆跑进来。

“侧妃娘娘,二夫人,二公子到京城啦。”

“公子回来了吗?”

欧阳芙猛地坐起来。

顾玖眼疾手快,赶紧扶着她,“二弟妹当心。”

欧阳芙也有些慌乱,她定了定神,问丫鬟,“公子真的回来了吗?”

“回禀二夫人,二公子已经回到王府。家令大人特意派人上山告知。”

欧阳芙长出一口气,“谢天谢地,总算回来了。”

夫妻二人分开半年,欧阳芙挺着肚子,对二公子甚是想念。

沈侧妃也在谢天谢地,谢菩萨。

二公子平安回京,这就是最大的喜讯。

高兴过后,欧阳芙又问道:“知不知道二公子这回带了多少银子回来?”

“这种事情怎么会随便说出来。等回到王府,再问他不迟。”

沈侧妃还偷偷给欧阳芙使了个眼色,叫她多个心眼。

没看到大夫人顾玖也在吗。

张口就问带了多少银子回来,不合适。

沈侧妃的小心思真多。

第386章 不稀罕那点钱

顾玖不稀罕二公子从江南带回来的银子,可是别人稀罕。

可以说,整个王府,除了顾玖刘诏两口子,所有人都稀罕。

众人吃过素斋,略作休息,然后启程回王府。

进了二门下马车,欧阳芙打算先回房,问问二公子到底从南边带回来多少银子。

没想到裴氏抢先一步,吩咐内侍:“去,将二公子请到春和堂,本王妃有事情问他。另外将家令大人请来。”

内侍领命,安排人分头行动。

欧阳芙闻言,同沈侧妃交换了一个眼神,婆媳二人决定先不回房,跟着裴氏一起去春和堂。

萧琴儿也要凑热闹。

去年刘议到江南搂银子,出了纰漏。

她倒是要看看,今年二公子又是什么情况。

如果二公子带回来的银子足够多,那倒罢了。

要是二公子带回来的钱连刘议都不如,她非逼着二公子欧阳芙两口子将钱吐出来不可。

顾玖不想去凑热闹,天冷,只想回房猫冬。

银子不银子,她不在意。

她不缺王府那点银子开销。

她张口,打算同裴氏告辞。

没想到裴氏不同意,“老大媳妇,你是嫡长媳妇,府中的事情岂能置身事外。”

顾玖眉眼抽抽,这个时候就想到她是嫡长媳妇,平日里怎么没想起她这个身份。

裴氏不给顾玖拒绝地机会,话音一落,已经走了出去。

顾玖无法,只能跟上去。

萧琴儿哼了一声,同顾玖嘀咕,“二公子肯定贪墨了银子。大嫂,你是嫡长媳,你可不能坐视不理。”

顾玖笑了笑,“没有证据,四弟妹切勿胡言乱语。先看看情况吧。”

顾玖猜测,二公子肯定有贪墨,但是绝不会像刘议那么明目张胆地贪墨。

二公子是庶出,他不敢不尽心当差。

尽心当差的同时,小小的贪墨一点点,宁王是默许的。

这回江南的账目,肯定是能过关的。

裴氏妄想挑错,恐怕没那么容易。

众人到了春和堂,分别坐下。

等了一会,已经换洗干净,只是脸色有点疲惫的二公子到了春和堂。

王府家令也到了。

“老二一路辛苦了。路上顺利吗?”

二公子躬身回答,“启禀母妃,路上还算顺利。多谢母妃关心。”

裴氏又问道:“江南那边的情况还好吗?”

二公子说道:“一切都好。今年江南风调雨顺,田庄的收益比去年还多了两成。”

裴氏有些意外,朝家令大人看去。

家令大人拿出账本,交给裴氏,“今年的收益的确比往年多了两成。”

裴氏翻看着账本,田庄收益不错,但是铺子上的生意,还有海贸生意,却不尽如人意。

她不由得皱起眉头。

“老大媳妇,本王妃记得你擅算账。你替本王妃看看这几本账本,有没有什么问题。”

顾玖意外了一下,万万没想到裴氏会让她查江南的账目,而且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

顾玖没急着答应,她不动声色地观察在场所有人的反应。

沈侧妃明显紧张,身旁的欧阳芙呼吸有些急促。

二公子面色平静,很坦然。

萧琴儿伸了伸脖子,很好奇账本里面都记录了什么。

她最后朝裴氏看去,同裴氏的目光撞上。

“老大媳妇,你怎么不动?赶紧将账本拿去。”

顾玖轻声一笑,“儿媳遵命。”

她双手接过账本,随手翻阅。

青梅从身上拿出一把小算盘,放在顾玖手边。

只见顾玖一只手翻着账本,一只手拨动着算盘。

她的眼睛始终落在账本上,看都没看手中的算盘一眼。

然而,拨动算盘的右手,手指上下动作,速度快到仿佛一道虚影。

在场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都叹为观止。

见过打算盘很厉害的人,但是像顾玖这么厉害,可是头一次见到。

看她打算盘,大家心想,难怪她做生意那么厉害。

仿佛算账厉害的人,都很会做生意似得。

田庄账目简单。

王府在江南的田庄,大部分用来种植桑树,养蚕。

随着蚕丝价格上涨,田庄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难怪今年比往年多了两成收益。

但是商铺和海贸,不尽如人意。

顾玖手中没有往年的账本,无法做对比。

单从账面上看,铺子的利润很低,满打满算才一成五。

做零售买卖,一成五的利润喝西北风吗?

零售生意没有三成以上的利润,铺子根本开不下去。

顾玖眉眼低垂,笑了笑。要说这里面没名堂,她是不信的。

就是不知道名堂出在管事身上,还是出在二公子身上。

今年的海贸生意,赚了钱。但是海贸利润,只能说差强人意。

算盘最后一子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顾玖停下右手,合上账本,对王妃裴氏说道:“账目清楚,没有问题。”

裴氏狐疑。

顾玖笑了笑,“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和总账没出入。”

裴氏一下子就听明白了顾玖的言下之意。

账本没问题,账目很清晰。如果有问题,问题也是出在做账的人身上。

如果做账的人有问题,那么这些账本就是假账本,也就不存在有没有问题的说法。

假账本自然是完美的。

没有参考物,没有切实的交易单据,没有原始账目,查账无从谈起。

顾玖将账本还给了裴氏。

她对账,没花多少时间。

大家刚回过神来的时候,她这边已经结束了。

裴氏翻着账本,二公子这回从江南带回来十七万两银子,这个收入同往年相比,出入不大,可以接受。

裴氏问家令大人,“你怎么看?”

少府家令含糊道:“有了这些银子,明年就能宽松些。”

裴氏笑了起来,在心头骂了一句老狐狸。

家令不说二公子带回来的钱多了,还是少了,只说够用。果然会和稀泥。

顾玖垂眸一笑。

十七万两,这笔钱的确不少,够王府几个月地开销。

但是以江南产业的规模,十七万两的收益,是在开玩笑吗?

不说田庄,铺子的收入。

单是以王府海贸的规模,如果交给顾玖来操作,别说十七万两,三十七万两她都能赚回来。

当然,顾玖不会冒失地拆穿真相。

毕竟下面的人也要吃饭。

换个说法,下面的人没让王府破产,已经算是有良心的。

心黑一点的管事,直接让你倒闭破产。天高皇帝远,王府能有什么办法?

将管事打一顿?赶出去?

屁用都没有。

所有人都清楚,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除非有一个强势人物上台,以霹雳手段处理所有产业和管事,并且有足够的人手顶替那些空出来岗位,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平息震动,让生意走上正轨。

这样的人有吗?

顾玖也不行。

因为她没人。

她现在不缺钱,没钱了可以找少府借贷。

她现在缺人,缺大量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在古代,最宝贵的依旧是人才。

光是今年一年,顾玖的生意扩大了好几倍。然而人才储备却赶不上生意扩张。

不是谁都有能力去管理一个铺子,一项生意,还要保证盈利。

任何人才,都必须经过培训,经过历练。

没有不交学费,天生什么都会的人才。

天才也不行,天才也需要时间积累学习。区别在于天才能大大缩短积累学习的时间。

短短几年,二壮帮着顾玖储备的那点人才,全都派了出去。

她已经没有多余的人手派出去料理王府的产业。

过去,顾玖还有争夺王府管家权,接管王府产业的想法。

然而现在,她已经没了这个心思。

她自己的产业,她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和精力打理王府的产业。

而且她还要抽出时间来怀孕生小孩,忙得要死。

王府的产业,还是留给王妃裴氏管吧。

人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没时间作妖。

只有闲得没事做的人,才会天天想着作妖,到处惹是生非。比如湖阳郡主。

裴氏对二公子说道:“你很不错。能带回来十七万两银子,没有辜负王爷和本王妃的期待。”

二公子如释重负,提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到了实处。

他躬身说道:“都是儿子该做的。”

裴氏本想挑剔一番,打压二公子。

然而她想起去年刘议的情况,去年这个时候,刘议带回来的银子才区区几万两。

两边一对比,刘议完败。

亲生儿子不争气,她也没底气挑剔庶子的错。

而且三个月前,二公子还派人送了一回银子。两次加起来,足有二十多万两。

这个收入,真的是尽力了。

裴氏歇了挑错的心思,干脆利落将众人打发走。

沈侧妃眉开眼笑。

亲儿子给她争脸,她能不高兴吗?

她告诉二公子,她置办了一桌酒席,晚上一起吃饭。

二公子欣然答应。

二公子同欧阳芙先回房。

两口子大半年没见,甚是想念。

二公子蹲下来,耳朵贴着隆起的肚子,听着孩子的动静。

“他在动。”二公子一脸惊奇地模样。

欧阳芙笑了起来,掩着唇说道:“他当然会动。再有一个月,他就要出生了。”

“一定是儿子。”

二公子掷地有声,对儿子的渴望很强烈。

欧阳芙倍感压力,“万一是女儿呢?”

二公子连连摇头,“不会是女儿,一定是儿子。”

欧阳芙有点慌。

她也盼着这一胎是个儿子,无比的渴望,期盼儿子的心情不会比二公子少半分。

但同时,她也做好了生个女儿的心理准备。

甚至都想好了,万一是个女儿,她要怎么说,要怎么做?甚至会承受什么样的压力,都有想过。

可是看到二公子一副非儿子不可的态度,她心里头很慌。

万一是个闺女,他得多失望。

他会怎么做?

会不会看都不看孩子一眼?会不会就应了王妃的安排,直接纳妾?

“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看。是肚子疼吗?”

二公子紧张地问道。

欧阳芙努力地笑出来,“没事,我没事。你别担心。”

二公子松了一口气,他笑着说道:“你猜猜我带了什么回来?”

欧阳芙一听,也跟着高兴起来,“是银子吗?”

二公子点头,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你看看。”

欧阳芙迫不及待地打开兴奋,里面装的全是银票。一百两一张,厚厚一叠,得有几万两吧。

“一共三万两,好不容易抠下来的。这些钱你拿着,替我们儿子收好。”

欧阳芙甜蜜一笑,“夫君辛苦了。”

“总算没白辛苦一场。”

接着他又感慨道,“去了江南才知道,那些管事一个个都属猴的,精得很。这些年,他们靠着王府的产业,一个二个全都富得流油。本公子同他们周旋半年,好不容易才抠出这么多钱。”

“江南的管事那么嚣张?”欧阳芙一脸不可思议。

二公子自嘲一笑,“天高皇帝远,能不嚣张吗?幸好四弟去年做了个榜样,这回我下江南,留了个心眼,吸取四弟教训才没着他们的道。

要不然,父王交代的任务根本没办法完成。去年四弟下江南,被那些管事耍得团团转,非战之罪。到如今,那些人还在流传着有关四弟的笑话。”

欧阳芙好奇一问,“你和四公子,堂堂皇孙,那些管事胆大包天,竟然敢戏耍你们?”

二公子摇摇头,“就没他们不敢做的事情。你明知道有问题,可是就是查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反而还会被他们联合起来耍得团团转。

我算是看明白了,江南那帮人,私下里早就达成协议。只要京城去了人,他们就会抱成一团,一起对付我们。

除非父王下决心,将江南的人,从上到下全部裁撤。可是这样一来,江南的生意就彻底完蛋。维持现状,至少每年还有一二十万两的收入。动了那些人,怕是一两银子都拿不到。”

说到底,江南的管事联合起来,一起架空了王府。有点像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们听调不听宣,他们自行其是,凡事自己做主。

当然他们也不希望王府掀桌子,裁撤他们。

所以他们也会小心翼翼地维持现状,保证每年都会上交银子给王府。

至于交多交少,全看从京城来的人是谁。

厉害点的人物,就多交点银子。

来个蠢货,就少交点银子。

不管如何,银子肯定要交。

只要交了银子,宁王就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皆大欢喜!

欧阳芙听完,暗暗咋舌。

“照你这么说,江南那地方岂不是成了龙潭虎穴。”

“差不多吧。没点本事,真不容易脱身。去年四弟不就栽了吗。”

“怎么大公子从未栽过?”

二公子皱眉,“不知道。江南那边的管事对大哥的事情三缄其口,一个字都不肯吐露。”

他并不知道,早些年,也就是王府派人下江南置办产业的头十来年吧,江南每年交上来的银子连十万两都没有。

那时候王府人口少,开销少,宁王目光都在朝堂,也没在意。

后来,刘诏能独当一面,宁王将刘诏派到江南。

刘诏是个狠人。

他知道,论做生意做假账的本事,论糊弄人的本事,他不是那些管事的对手。

他也懒得和那些管事纠缠。

等到交银子的时候,直接将所有人关起来,不给吃的,只给水喝。

谁多交一倍以上的银子,就放人。否则一直关着。

有人扛了三天,交银子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