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娘娘。”

江淑仪从地上爬起来,因为膝盖太多,差一点又重新跪下去。

她双腿哆嗦,却坚持着站直了身体。

薛贵妃冷冷一笑。

就算你今日站直了身体,本宫也能将你的脊梁打弯。

“来人,扶着江淑仪下去,给她上点药。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

江淑仪张张嘴,所有想说的话全都咽下,最后只说出,“谢谢娘娘慈爱。”

她的膝盖伤了,上药的时候差点没痛死她,更别提还要遭受别人的嗤笑和辱骂。

她全都忍了!

她拖着伤腿回到自己的寝宫,周苗早已等候多时。

“怎么样?进展顺利吗?”

周苗从宫女手中接过她,扶着她坐下。

江淑仪脸色苍白,冷汗津津,“跪了快一个时辰,还学了狗叫,总算换取了薛贵妃的原谅。”

“那还不错。”

“这还叫不错?”江淑仪怒目而视。

周苗冷冷一笑,“没有扎针,没有抽鞭子,没有动刀子,没有关水牢,没有饿你三天三夜。

只是跪了一个时辰,学两声狗叫,就取得了原谅,你还想怎样?

要不要去冷宫走一趟,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生不如死?

宫里折辱人的手段多了去,别说跪一个时辰,就算跪一天,只要能取得原谅就值得。”

周苗毫不客气地打破了江淑仪心中编织的网,教她再一次正视现实。

江淑仪一时间难以接受,捂着脸哭了起来。

“行了,别哭了。能有现在的结局已经不错了。你也可以不服软,那天无声无息的死了,你也别怨天尤人。”

“你别说了,道理我都明白。走到今天,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是还是会难过,痛苦。”

“这宫里的人,哪个不难怪不痛苦?”

江淑仪擦干眼泪,“接下来我们怎办?”

周苗翻了个白眼,“当然是乖乖听贵妃娘娘的差遣,她指东,你就别往西。她叫你打人,你就不能手软。她叫你杀人,你也得握紧刀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江淑仪咬紧牙关,下意识哆嗦了一下,“如果她叫我杀李德妃,我怎么办?”

“照杀不误。至于能不能杀死对方,你可不能保证。”

江淑仪点点头,“我明白了。只是,难道我要一直靠着薛贵妃?”

“不然呢?”

“诏夫人那里能想办法吗?”

周苗嗤笑一声,“诏夫人再有能耐,手也伸不到后宫。”

“可是陛下很看重诏夫人。如果诏夫人肯替我在陛下跟前美言几句…”

“不要做白日梦。外臣不得干涉后宫,更何况她是皇孙妻。以她的身份,她开口替你说话,问题就上升到夺嫡之争,你懂不懂?到时候你就真的要死了,会被陛下亲自赐死。”

第435章 新生活

秋天的早晨,透着丝丝凉意。

南城门外新村坊市,十五巷一百四十一栋六号房房门打开,王建根从屋里走出来。

秋凉从衣领,袖口,钻进身体里。

刚从暖和的被窝里面爬起来,一开门,身上的热气,转眼就被这丝丝的凉意给带走了。

他哆嗦了一下,走到五号房门,轻轻敲击窗户。

五号房被分割成里外两间,用木板隔开。

王建根的两个弟弟睡在外间,母亲王连氏和妹妹睡在里间。

一家人总算住上了结实亮堂的新房子,而且夏天不怕水淹漏雨,冬天不怕寒风灌进屋里。

王建根一家已经搬进新房快两个月,每次他站在门口等二根爬起来同他一起去挑水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咧嘴一笑,骄傲得不行。

他靠着自己的双手,让家人安居乐业,住上新房。

他是有本事的男人。

更别提六号房里,他的娘子睡得正香。

上个月,王建根成亲了。

亲家母说到做到,他这边买了房,那边就答应了婚事。

六号房的房门上还贴着大红的喜字。

二根起来了,擦着眼睛,没睡醒。

“快跟我去担水,去晚了又要排队。”

十栋宅院一口井,比起过去几百户上千户人家用一口井方便多了。

可是还是要排队。

早上是用水高峰,家家户户都要挑水洗脸做饭洗衣服。晚上下工回来,还要烧水洗漱。

幸运的是每栋宅院,都修了男女两间浴室,还修了男女厕所,这方便了所有人。

正屋一号房房门打开了。

“老李叔,起得这么早啊!”

老李嗯了一声,“比不上你们年轻人,觉浅。你们兄弟又起得这么早,去挑水?”

“是啊!上工之前,得把水缸装满。”

“你们快去吧,去晚了怕是又要排队。”

老李是泥瓦工,祖传的手艺,挣得比王建根多,活也轻省,不用下苦力。

所以老李才能一口气买下三间正屋,让一家七八口人安居乐业。

没一会,老李的两个儿子也起来了。

见自家老爹蹲在屋檐下抽旱烟,两兄弟脸都没洗,赶紧挑起水桶匆匆出门。

王建根两兄弟来到挑水的院落,果然有人比他们更早,好在人少,很快就轮到他们两兄弟。

两兄弟来回两趟,总算将放在厨房墙脚的水缸给装满了。

这会,王家一家人都起来了。

建根媳妇正在烧水,准备烧热水给大家洗脸。

王连氏将昨晚拿回来的窝窝头放在蒸笼里面蒸。

想了想,又舀了一碗粗面,准备加上青菜叶子,煮一锅面汤喝。

“娘,多舀一碗。”建根媳妇说道。

王连氏皱眉,想说建根媳妇不会当家。可她本是性子软弱的人,做不来恶婆婆的样子。

她张张嘴,想说粮食得节省点。家里好不容易攒了点粮食,可不能穷显摆。

可还没等她开口,建根媳妇已经抢先说道:“建根一上午都干体力活,早上不吃饱没力气,伤身子。”

一听到伤身子,王连氏再无犹豫,又舀了一碗粗面。

建根媳妇笑了起来。

如今王家四个人上工挣钱。

除了建根兄弟,建根媳妇同王连氏都在纺织工坊找到了活干,每天都有收入。

当初东家承诺,招工优先录取买了房的家庭的成员,这话果然兑现。

一家六口人,四个人上工挣钱。

这日子是眼看着好起来。

每天伙食开好一点,也是应该的。

叮叮咚咚。

整个新村坊市,都响着锅碗瓢盆的动静。

处处都是烟火气息。

有争吵,有矛盾,有比较,有冲突。

几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有矛盾是难免的。

除了这些,还有香喷喷的窝窝头,以及热腾腾的面疙瘩汤。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一群随时可能死在城墙根下面的流民。

世人皆当他们是瘟疫,官府也只有一天一顿的稀粥帮他们吊着命。

今年,他们已经住上新房,一日三顿,还有肉吃。

生活没有抛弃他们。

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做梦一样,不够真实,却都足够的真。

住的房子不是假的,吃进肚子里的热汤窝窝头也不是假的。

日子向着阳光,正在大步向前。

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我吃饱了。”

二根抹了嘴巴,赶紧跟上大哥王建根,出门上工。

王连氏同建根媳妇也赶紧放下碗筷,准备出门。

纺织工坊的上工时间虽然比王建根晚,但是上工的地方很远,在工业区那边。出了坊市,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

婆媳二人收拾干净,拿着布兜出门了。

清洗碗筷厨房,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就留给年龄还小的三根以及四妞。

王家人出门了,住在正屋的李家人也出门了。

另外三家也都紧跟着出门。

转眼间,偌大的宅院就安静下来。只剩下没办法出门工作的老弱病残。

王三根和王四妞做完家务,将碗柜房门全都锁好,然后背着背篼出门捡柴火。

正是半上午,新村坊市很安静。

兄妹两人从西侧门走出坊市,朝着山上而去。

远远的,看见几辆马车迎面驶来。

两兄妹自觉地站在路边。

“哇,好高大的马车。”

“里面肯定是贵人。”

“可能是来买房子的。”

“以后我们要和贵人住一个地方吗?”

“贵人都住在城里。可能是路过。”

顾玖挑起车窗帘子,朝路边的兄妹两看去。

小姑娘一双眼睛亮灿灿,看着就是个聪明的小姑娘。至于旁边的哥哥,一脸傻乎乎的模样。

顾玖冲兄妹两人笑了笑。

“观音娘娘。”

“她冲我们笑了,嘿嘿嘿。”

“观音娘娘长得好美。”

小小的王四妞,瞪大了眼睛,生怕错漏一个画面。小小的她,第一次有了直观的美丑感受。

“这些孩子都是上山捡柴火?”顾玖问道。

路边有很多像王家兄妹一样的孩子,他们都背着背篼,往山上走。

马小六伺候在顾玖身边,他点头应声,“都是去捡柴火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到工地工坊干活,却也不能闲着。”

顾玖往山上看去,“等到明年就要开发这几个山头。到时候可就没柴火给他们捡。煤厂那边要加大力度,争取早日推广煤炉,蜂窝煤。蜂窝煤卖便宜点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

马小六拿着一个小本子一一记下来,这些都要交给邓公公,由邓公公统筹。

顾玖又说道:“关于煤炉制作,流民里面有不少匠人,我们可以主动将技术开放,促使更多流民主动加入到商业活动中。

其实就算不开放技术,简单的煤炉,一旦推到市场上,很快就会被人仿制。

与其让那些商家赚钱,不如带着有技术又肯吃苦的流民一起赚钱。京城本地小民,凡是有技术的也可以参与进来。顺便替年底二期第一批房开盘拉点人气。”

马小六将顾玖提点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

记录完了,他还问道:“夫人还有别的要求吗?”

顾玖笑了笑,“先去新村坊市看一看。这边建好,我还是第一次过来。”

马车围着围墙转了一圈,最后从南大门进入新村坊市。

大门门口,设了门房。

从流民中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成保卫队,在门房当差,确保坊市内的安全。

将来等二期工程做起来,同样的,也会在二期业主里面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建保卫队。

保卫队成员的家就在新村坊市,对待坊市的安全自然上心。

若非马小六刷脸,门房差点拦着马车不让进。

开玩笑,当初招聘培训的时候,管事一再强调,对于陌生人,一定要确定身份才能放进去。

谁敢玩忽职守,当心丢掉饭碗。

为了饭碗,这些原本是大龄流民,如今的新村村民,当差的时候都是格外认真。

胡老头将马车放进去,同身边的人里唠叨,“你猜马车里面坐的人是不是东家?”

“东家怎么会来我们这里?”

“这里是东家的产业,东家来这里很奇怪吗?”

“说不定不是东家,而是大客户。我听我儿子说,工程又多了几个股股股…”

“股东!”

“对,就是股东。这名字怪得很。”

“你们和我说说,股东到底是什么玩意?”

“就是合伙做生意,大家出份子钱。出钱多的当东家拿主意,出钱少的就是股东,不管事光分红。”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这边很多股东吗?”

“当然呢!我听我大侄子说,宫里面的人走挣着抢着做股东。”

“哎呀,东家的关系果然够硬茬,连宫里的娘娘都只能做股东。”

“那是!要不然东家能一口气安置我们几万人,还给落户。”

“如今我们也是京城人。”

“嘿嘿,我们也是京城人。”

做京城人好不好,或许在过去,这些流民说不上来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但是现在问他们,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做京城人就是好。

天子脚下,和家乡就是不一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各种盘剥。

纵然有人乡土难离,可是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饱饭,也只能舍弃乡土,扎根在机遇更多的京城。

而且,家里的孩子们,并不想念遭灾的家乡。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家乡是灰扑扑的,永远吃不饱饭。

穷乡僻壤的家乡,哪里比得上繁华诱人的京城。

小孩子们的适应力,总是比大人们强。

大人们还没转变身份,无法忘记刻在血肉中的乡土意识。

孩子们却已经自觉带入我是京城人的身份,早已经忘记记忆中灰扑扑的家乡。

顾玖从马车上下来。

她今日穿的朴素。

不过以她的身份,就算最朴素的打扮,走在新村坊市,那也是最打眼的存在。

老人小孩们远远的围观她,都不敢靠近。

马小六他们都认识,那些个护卫也都面熟。平日里没少打交道。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马管事,如今恭恭敬敬地伺候在一个貌美小妇人身边。

莫非这位就是东家?还是别的贵人?

顾玖走在坊市内,甚至参观了一栋宅院。

不错!

房子都是按照设计图做的。

工程质量很好,设计合理,就是密度太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成本高,售价低,只能加大密度。

顾玖问马小六,“有多少人搬了新房?窝棚区那边还剩下多少人?”

马小六忙说道:“坊市这边还剩了一半的房子没卖出去。那些流民,是真的穷,家里人口又多,真没余钱买房子。还有一部分人,惦记着回老家,不肯在京城置办产业。窝棚区那边,已经拆了一半。”

窝棚区拆迁进度还行。

但是房屋销售情况她不满意。

这么好的房子放着不买,开什么玩笑。

这些流民脑子里进水了吗?

信不信,她现在开放这些宅院,对外出售,分分钟就能被人抢购一空。

当初承恩伯朱辞可是很看好这里的房子,大肆购买,打算做包租公。

“老邓没采取措施吗?”

“邓公公说马上就到冬天,天气严寒。后续拆迁机会,等到开春后再办。”

顾玖点点头,“老邓的担忧有理。这里看完了,去集市。安排一个人,把邓公公叫来,我有话吩咐他。”

顾玖坐上马车,离开新村坊市,沿着修了一半的石板路朝集市而去。

新修建的集市,犹如南城门外的标杆,于是被取名为南城门新集市。

连着几个月赶工,一条长长的集市已然竣工。

各种铺面,也都相继开业。

集市上,人来人往,人气旺旺。

最旺的始终是走低价优质路线,占据集市最佳位置的四海商行肉菜店。

每天来这里抢购肉菜的人越来越多。

不光是京城内的主妇,十里八乡的农户,甚至还有从各地赶来的农产品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四道贩子。

他们俨然是将四海商行肉菜店,当做了自己的上游批发商,一车一车的从肉菜店里面拉货。

这些贩子,短短时间,已经成为主妇们最讨厌的人,没有之一。

“挤什么挤!京城的菜价那么高,就是被你们这群人给祸害的。”

“滚滚滚,贩子全都滚。”

“大男人和女人挤在一堆,要脸吗?当心老娘报官抓你。”

这些都是每天早上会发生的场景。

贩子和主妇争抢肉菜,俨然成了集市一天开门的第一炮。

贩子们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和上百个主妇们挤在一起抢购肉菜,效率低下不说,还不招人待见。

于是贩子们干脆想了个招。他们头天晚上就赶着车过来,在集市上新开的客栈里面,花点钱住一晚。

等到凌晨时分,肉菜店开门从老乡们手里收货的时候,这些贩子纷纷爬起来。

他们抢在天明主妇们到来之前,先行从四海商行肉菜店购买自己所需的肉菜,一车车的拉到京城,拉到县城,拉到各地。

当然,这期间少不了脑筋灵活的贩子,动起歪脑筋,想借鸡生蛋。

这些人妄想守在四海商行肉菜店门口,直接从送货的乡农们手中购买更加低廉的肉菜。

前面说过,为了获取这些乡农的信任,二壮带着人,几个月来一直在乡下刷脸,一个村一个村的走。

二壮他们吃了许多苦头,才成就了四海商行肉菜店的人气和口碑。

这些贩子,以为守在四海商行肉菜店门口就能获取乡农们的信任和合作,无疑是做梦。也是在否定二壮他们的努力。

乡农们对陌生人,一如既往的警惕和防备。

不过也有一部分心思活络的乡农,同这些贩子接洽做生意。

一开始还好好的,后来就出了问题。

要么被压价,要么收到的钱成色不足,甚至有收到私铸钱币。

更有甚者,自家新鲜的肉菜,一个没注意,直接被人掉包,变成了烂肉烂菜。

于是乎,在某个凌晨,四海商行肉菜店门口,就上演了乡农围攻农产品贩子的事情。

第436章 一颗心都快痛死了

顾玖坐在肉菜店后院喝茶

这个时间,肉菜店的货物早就被抢购一空,正在做清洗。

邓存礼解决了闹事的乡农,急匆匆赶来面见顾玖。

“老奴给夫人请安。”

“事情处理完了吗?”

邓存礼点头,“已经处理完毕。那几个带头的贩子,从今以后,休想从肉菜店买到一根葱一两肉。

那些贪便宜的乡农,老奴也找他们谈了。他们想和谁做生意我们不干涉,但是不能在我们四海商行门口闹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再有下次,我们四海商行肉菜店不会收购他们的出产。”

顾玖笑了笑,说道:“你处理得不错。走捷径的贩子,任何时候都会有,不用太在意。

我们靠什么赢得市场和信任,靠的就是口碑和诚信。区区几个贩子,掀不起风浪。

贪小便宜的乡农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也不用放在心上。之前的发生的事情,其实是在帮我们筛选供货商和客户。

肉菜店要出售优质肉菜,也要经营优质客户,优质供应商。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该舍弃就舍弃。

你让肉菜店把闹事的人都记下来,做个名册。我会交给二壮。二壮天天泡在乡下,去到村里面,他自有办法收拾那些贪小便宜的乡农,教他们做人。”

邓存礼应下此事,“小的一会就将名单交过来。”

顾玖继续说道:“关于肉菜店的计划,我和你说过。整个京畿地区,我们要尽可能的拉拢更多的乡农,加入我们的菜篮子计划。

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实在是偏僻遥远,来一趟京城需要好几天。我打算,在各地设立一个固定收货点,四海商行肉菜店可以准备开分店了。”

邓存礼意外,“这么快?马上到冬天了,这个时候开分店,会不会太过仓促。不如等到开春再开分店。”

顾玖说道:“先开两家分店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我听二壮说,很多酒楼都愿意和我们肉菜店直接合作。”

“正是如此。京城已经有十多家酒楼,每天固定到肉菜店采购肉菜。”

顾玖很高兴。

菜篮子计划,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否则,她也不会将二壮派出去,亲自跑这件事。

“先将分店开起来,把我们的影响力和口碑扩散出去。先贴钱也没关系。”

接着顾玖又说起搬迁计划,“明年夏天到来之前,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暴力强拆也好,动之以情也罢,或是无息贷款都行。总之,窝棚区要全部拆掉。所有流民,全部搬进新村坊市。如果有拒不配合的人,你知道该怎么做。”

“老奴知道。辞退,驱赶,总有办法叫那些人就范。”

顾玖点点头,“拆迁的手段,必须软硬兼施。不要让流民以为东家软弱好欺。

另外,自明年起开始封山。煤炉和蜂窝煤,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尽快推广出去。蜂窝煤也要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冲击市场。最好能做到比市场的柴火还要便宜。”

邓存礼顿感压力山大,让蜂窝煤比柴火都要便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说道:“按照夫人的吩咐,前期量少的情况下,煤厂没办法赚钱。”

顾玖做事向来有魄力,“煤厂我可以贴补一年的利润。明年起,煤厂就要自负盈亏。”

邓存礼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一年的时间,足够了。”

这些年,他从顾玖这里学会了各种花式营销。

如何推广新式煤炉和蜂窝煤,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只等天气再冷一天,就可以大干一场。

邓存礼亲自体验过煤炉和蜂窝煤,这东西方便简单,而且真的很便宜。

用不要钱的煤渣渣,压实做蜂窝煤,就算一文钱一个,都有近一倍的利润。价格再压低一点也是可以的。

节省一点,一天三四个蜂窝煤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