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今日份的五斤,粮油本子上面就会盖一个粮铺的大红印章。

有了这个印章,也就意味着,今日份已经买完。拿着本子,到京城任何粮油铺子都买不到一粒粮食。

这就是京城的限购。

户部参考四海商行管理流民的办法,给每个家庭发一本小本本,登记着每个家庭人口,所需口粮数量。

人们将小本本亲切的称为粮本。

自从粮本出世,就成了小民家中最珍贵的物件,甚至比钱还要重要。

因为现在是有钱,没有粮本的话,在京城任何粮油铺子,都买不到一粒粮食。

至于那些租住在京城的外地人,比如求学的学子,由官府统一登记,每个人也都领到了一本粮本。

只是粮本颜色和本地户籍不一样。

如今什么人不用担心粮食?

山河书院的学子就不用为粮食担心。

京城人人为粮食操心的时候,山河书院的学子都可以敞开了肚皮吃。

一日三餐。早餐油条豆浆馒头包子。

中餐和晚餐,每人定量两菜一汤,米饭管饱。

豪门大户,达官显贵,自然也不用担心粮食。

但是朝廷担心他们囤积粮食,一直严防死守。

想买粮,行啊!

少府卖给你。

休要到粮油铺子同小民抢粮。

各大酒肆,饭馆,受到严重冲击,生意一落千丈。

老板们个个愁眉苦脸。

没生意,还要支付房租,能不愁吗?

如此高压严厉的政策,使得京城人人为粮食操心。

租住在新民县的学子,更加渴望能够考入山河书院,如此每天都能敞开肚皮吃。

吃不饱,还要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真是苦不堪言。

山河书院啊山河书院,为什么你那么难考!

新民县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随着粮食紧张,几个女子学堂,新民县初级学堂,竟然迎来了报考小高峰。

就因为学堂解决早午饭。

若是能考上女子中级学堂,不仅包一日三餐,还能免费住宿。学到技术后,就能去大户人家做工挣钱。

有人早就盯上了新民县的女子学堂,奈何遇上灾荒年间,各种计划都只能推迟。

粮食啊粮食,到底去哪里搞粮食。

从南到北不是闹干旱,就是闹洪灾。

今年的夏粮几乎指望不上,因为从南到北夏粮都严重减产。

朝廷上下突然发现,大周的粮食竟然如此少。

南北同时遭灾,江南把田地拿去种植桑叶,粮食危机猛地爆发,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灾民等着救命粮。

边关将士,同样在等着粮食。

各地百姓,也在盼望着粮食。

全天下的人,都在盼着粮食。

粮食从哪里来?

粮食问题不解决,反贼扑灭后又回再次燃起来。

届时杀官造反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大周江山危矣。

“江南有粮!”

有人站出来,仿佛一把重锤,重重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文德帝双目火热,“江南果真有粮?”

“有粮!江南一地,沃野千里,大地主,大田庄不计其数。那里有数不尽的粮食。”

朝臣们怒了!

敢情是在打地主家的余粮!

这是抄自己的底啊!

朝堂上,哪一个家里不是大地主?哪一个家里不是满仓粮食?

可有谁主动献粮?

“这与反贼何异?”

“莫非是要行强盗之事吗?”

朝臣们纷纷呵斥,恨不得将捅破窗户纸的人撕烂。

到底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棒槌,会不会做官?

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信不信,下去后就叫你丢官去职。

“诸位大人何必惊慌?下官说江南有粮,又没说行强盗之事。朝廷可以出钱买粮,从那些大地主手中买粮,送往灾区。江南离着灾区颇近,这倒是省却了路上的损耗!说不定还可以余出一点粮食,送来京城。”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

朝臣们捋着胡须暗暗点头。

朝廷出钱买粮,可以啊!正好敲朝廷户部一笔竹杠。

朝廷的钱,不赚白不赚。

户部尚书赵大人出列,“陛下,南下买粮倒是可行,就怕有人坐地起价,吃相难看,敲朝廷竹杠。真当朝廷的钱是大风刮下来的吗?这等无耻之人,真是令人作呕。”

说完,目光从江南官员身上一一扫过。

江南一系的官员不干了,撸起袖子下场撕逼。

赵老狗,你骂谁呢?

你们河东一派的官员就是好东西吗?

仗着矿产,坐地起价的事情可没少干。铸造私钱的黄铜,主要就是来自于河东一地。

什么私开银矿,金矿,铁矿的事情更没少干。

就许你们河东赚钱,不许江南赚钱吗?

江南大地主是吃你家粮,还是喝你家的水?

过分了啊!

两边人马争论不休。

河西,淮北,西南,西北,岭南各地的官员,纷纷选择站边,加入了这场撕逼大战。

鞋子臭袜子乱飞,衣服帽子落了一地。

金銮殿上,臭不可闻。

朝廷早朝,瞬间变成了菜市场。

甚至连菜市场大妈都比不上。

“肃静!肃静!”

文德帝直接砸了茶杯,抢过大汉将军手中的静鞭,重重挥舞。

静鞭一响,朝堂瞬间安静。

又是三道静鞭,朝臣的心都跟着颤动。

妈呀,陛下发怒了啊!

“继续吵啊!怎么不吵了?当朕是泥塑的菩萨,坐在这里是摆设吗?”

文德帝抄起砚台,重重砸在发亮地地面上。

一声巨响,不少中下级官员吓得腿发软。

至于那些朝堂大佬,个个不动如山。

无论是吵架,还是文德帝发怒,都不能让他们动摇分毫。

“陛下,微臣以为南下买粮之人最为关键。此人不仅要有能力从大地主手中买来粮食,还要狠狠杀一杀屯粮发灾民财的那些人的威风。叫他们知道什么是朝廷威严。”

又是户部尚书赵大人。

众位朝廷大佬纷纷点头附和。

“赵大人说的有理。朝堂艰难如此,有人只惦记着屯粮发财,半点怜悯之心都没有,真是该死!”

“又要买粮,还要彰显朝廷权威,这个南下买粮的人不仅要有足够高的地位,必要时候还要杀伐果决,杀一儆百!敢想敢干!这样的人,难啊!”

文德帝厉声问道:“南下买粮,诸位爱卿谁能为朕分忧?”

“臣倒是愿意替陛下分忧,奈何臣恐怕无力打压江南当地豪族,没办法压下价格,反而会让江南豪族趁机发财,嘲笑朝廷无能!臣不能替陛下分忧,死罪!”

有人很机灵,率先站出来说自己无能。

尼玛!

南下买粮,还要打压粮价,这真是要命的差事啊!

得罪人不说,说不定还会人头落地。

江南出身的官员,可不是善茬。

这帮人拉帮结派,打压异己,可是炉火纯青,手段老辣。

自个小胳膊小腿,就别挑大梁了。

主动出来承认自己无能,虽然面子有损,好歹官位和前途都保住了。

紧接着,又有几个官员站出来,口称无能,不能替陛下分忧。

文德帝怒火中烧,“朝廷靡费钱粮,就养了你们这群废物。争权夺利的时候,个个积极得很。如今轮到替朕分忧,个个都当起了缩头乌龟。既然无能,那就滚出去,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来人,扒了他们的官服,摘了他们的官帽,丢出去!”

众臣大惊失色,纷纷求情。

文德帝铁了心要用霹雳手段杀一杀朝臣的气焰,“谁敢求情,就和他们几人一样,摘了官帽扒了官服滚出去。朝廷不养尸位素餐的废物!”

话音一落,再没有人站出来求情。

情意重要,官帽更重要。

大汉将军冲进来,将几个自作聪明的官员扒了官服官帽,全都拖了出去。

几个官员都傻了!

陛下怎么能不按牌理出牌啊!

“陛下,微臣冤枉啊!”

冤枉个鬼!

朝中之人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拉出去砍了,不会有一个人冤枉。

文德帝怒火难消,厉声问道:“南下购粮,哪位爱卿能替朕分忧?”

“陛下,南下购粮之人,既不能和江南豪族有所牵连,又要熟悉江南那边盆根错节的关系,还要有足够高的身份地位,足够凌厉的手段。这样的人,难找啊!”

中书令李大人一番话,点出这里面的难度。

众臣纷纷附和!

是啊,这样的人难找啊!

不能和江南有牵连,还要熟悉江南,还要有足够高的地位,以及狠辣的手段,这样的人哪里去找。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这样的人,老臣倒是想到一个。”

说完,他望着高高在上的文德帝。

少府家令鸡贼得很,没说名字,却已经点明了一切。

文德帝一下子,就和少府家令想到了一处。

朝中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满足所有条件。

他若是南下购粮,极大概率,能从江南大地主手中用较为优惠的价格买下粮食。

但是文德帝却皱起了眉头。

因为满足条件的人,唯有刘诏。

足够高的地位,足够凌厉的手段,对江南足够了解,但是和江南那边的豪族并无利益牵扯。

文德帝问道:“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少府家令微微摇头,“老臣愚钝,想不出第二人。”

这时候又有人站出来,“启禀陛下,不如派遣二皇子南下购粮。二皇子也曾去过江南,对江南一地足够了解,而且身份贵重。二皇子南下,一定能及时买到粮食。”

文德帝大皱眉头,不由得朝一直沉默的二皇子刘评看去。

二皇子刘评出列,躬身说道:“儿臣愿前往江南,为父皇为朝廷分忧!”

少府家令作壁上观。

中书令李大人静观其变。

户部尚书赵大人着急,站出来问道:“请问殿下,你打算用多少钱,买多少粮食?运输怎么解决?需要带多少人南下?可有目标?打算从哪里下手买粮?总不能去集市找粮铺买粮吧。”

大量的粮食,不在粮铺,而在地主家的仓库里。

一连串的问题,将人都打懵了。

第714章 违抗圣命

二皇子刘评讨了个巧,“这些问题,在离京之前都会一一解决。”

户部尚书赵大人可不会让二皇子轻易蒙混过关。

他直接说道:“时间不等人。事关人命,事关大周国本,可没有时间给殿下慢慢想对策。陛下,微臣的意思,最好是选一个最合适的人,两天之内出发南下江南买粮。能早到江南一天,灾区百姓就能早一天得到救命粮。”

文德帝看向二皇子刘评,“你需要多少天出发南下江南?”

二皇子刘评咬咬牙,“儿臣只需两天?”

“果真只需两天?”

文德帝语气越发严厉,“你可知道,若是完不成任务,会有什么后果?朕会贬你为庶民!你确定两天时间,你可以做好准备南下购粮?”

二皇子刘评冷汗津津,他哪里知道两天到底能不能做好南下准备。

他事先又没得到消息。

早知道今日早朝,朝臣会提出派人南下购粮,他就可以早早地商量好对策。

也就不会出现现在的难堪局面。

这一回,他心头惴惴不安。

他心知肚明,粮食有多重要。

想了又想,仔细斟酌了一番,他才说道:“启禀父皇,两日太过匆促。能否多给儿子几日时间?”

文德帝不置可否。

户部尚书赵大人直接问道:“殿下需要多少天做准备?”

二皇子刘评不敢托大,估摸了一下,说道:“至少得五六天。”

“不行!”赵大人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给否了!

二皇子刘评面上无光,只能求助文德帝。

文德帝没有给他任何回应,目光扫视全场,“还有谁能替朕分忧?”

“真有人能两日内出发南下购粮吗?”有人发出疑问。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陛下,时间不等人。上回运往灾区的红薯,支撑不了几日。再不想办法运粮食过去,微臣担心恐有不堪言之事发生啊。加上军队在外作战,人吃马嚼,所费粮食甚巨。若是连军队也缺粮,其后果不堪设想。”

户部尚书赵大人忧国忧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无非就是想提醒文德帝,别犹豫了,赶紧拿主意吧。

军队要是没粮吃,兵就会变成匪。甚至比匪还要凶残三分。

对地方的危害性,是山匪的十倍。

这个时候,粮食是最重要的。其他东西全都是旁枝末节,全都可以忽略不计。

“李爱卿有何看法?”文德帝避重就轻,问中书令李大人。

李大人躬身出列,说道:“二殿下需得五六日才能做好南下准备,时间上的确长了些,恐耽误事情。另外还有个要紧的事情,南下后,从哪里打开突破口?首先要找谁买粮?若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光是有钱可不行。不知二殿下可有想法?”

二皇子刘评脸色难看,一个二个都来为难他,真是岂有此理。

他压着怒火,耐心说道:“本殿下暂无想法。不过若是肯给本殿下足够多的时间,本殿下一定会找到突破口。而且南下的路上,本殿下也不会闲着。本殿下会仔细了解江南的情况。”

李大人含笑点点头,又问道:“其他几位殿下,可有想法?”

二皇子刘评攥紧拳头:李大人,你欺人太甚!你是将本殿下当做猴子戏耍吗?

二皇子刘评扭头,不动声色地观察几个兄弟的反应。

三皇子刘言站出来,“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奈何儿臣不曾去过江南,惭愧!但是儿臣愿意替二哥收集资料,为二哥南下做准备。”

二皇子刘评的脸色好看了些许,老三还是有自知之明,没乱来。

四皇子刘议暗自嗤笑一声,老二和老三唱了一出双簧,真以为他看不出来吗?

南下购粮,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当心没出到风头,还惹来一身腥臊。

刘议不打算出头。

文德帝却点了他的名,“老四,你怎么想的?”

刘议无奈,只能站出来说道:“儿臣愿替父皇分忧。只是儿臣上次去江南,差点将差事办砸,儿臣不确定自己能否按时采购到粮食,运送到灾区。此事事关重大,儿臣不敢托大,恐耽误朝廷大事,还请父皇见谅。”

文德帝一巴掌拍在桌上,怒了!

“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替朕分忧吗?”

大殿内,人人噤若寒蝉,像是鹌鹑。

少府家令想了想,说道:“若是陛下不嫌微臣老迈,微臣倒是愿意南下购粮。”

文德帝脸色和缓了一下,“爱卿忠君爱国,朕心甚慰。不过爱卿年龄过大,朕怕爱卿有个三长两短,此事还是要交给年富力强的人去做。”

少府家令躬身说道:“多谢陛下体谅。微臣不能替陛下分忧,有罪。”

“爱卿不必如此。”

“陛下,能否拍中官南下购粮?”

派太监南下?

谁想出来的馊主意,简直是荒唐。

“陛下,此事不可!”

别的事情不敢争先,可要说起打压太监,文臣武将能拿出一箩筐的理由,洋洋洒洒,不带重样的。

“决不能派中官南下!”

“此乃取祸之道。”

“病急乱投医,也不该派中官南下。”

“够了!”文德帝厉声呵斥,“朕一句话都没说,你们倒是积极。问你们谁能替朕分忧,一个个又都变成了哑巴。争权夺利有你们的份,办正经事一个个就成了缩头乌龟。当朕好欺吗?”

众臣只能闭嘴。

文德帝正在气头上,不会有人傻到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散朝!”

文德帝拂袖离去,走的时候,还一脚踢翻了一张小杌凳。

回到兴庆宫,派人将几位老臣请来,开小朝会。

大朝会永远都吵不出一个结果,纯粹就是样子货,耽误时间。

文德帝在大殿内走来走去,面色阴沉,“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很为难啊。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就差直接点明刘诏。

可是文德帝偏要装傻,偏要指望别的人,这很麻烦啊。

“陛下,关键时刻就该当机立断。”中书令李大人提醒道。

文德帝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为百姓着想,为大周的江山社稷着想,请陛下尽快拿定主意。”户部尚书赵大人就差跪下来请求。

少府家令则说道:“微臣已经安排江南的钱庄筹措银钱,人一到江南就可提现银购粮。”

文德帝紧皱眉头,问道:“你们说二皇子如何?”

几位大臣紧皱眉头。

户部尚书赵大人比较直接,“恐怕难以胜任此次重任。”

“你们也这么认为?”文德帝朝其他几位朝臣看去。

陆侍中迟疑了一下,说道:“以微臣对二皇子殿下的了解,他恐怕不是最佳人选。关键时刻,二皇子殿下未必会有杀伐果断的决心,恐被人左右拿捏。”

文德帝会怀疑其他朝臣的话,怀疑他们会有私心。

但是他不会怀疑陆侍中的话。

陆侍中是文德帝的心腹谋臣,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绝对忠于他。

听陆侍中这么一说,文德帝暗暗点头。

二皇子刘评,左右逢源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可这回买粮,不需要左右逢源,不需要脉脉温情。要的是杀伐果断,凌厉果决。

粮食要买,同时也要杀一杀江南豪族的气焰。休要坐地起价,哄抬粮食价格,大发国难财。

陆侍中又小声说道:“二皇子殿下不曾带过兵,缺少杀气。这回南下买粮,肯定是要杀一批人,以儆效尤。”

文德帝再次点头。

不杀一批人,难消心头之恨。

如果说北方的粮商该死,那么南方的粮商就该下十八层地狱。

南方,粮食主产地。

结果那边遭灾,官府竟然调不出一粒粮食救援灾区。

简直是荒唐。

文德帝说道:“是该杀一批人!江南一地的官场,也该整肃一番。”

“请陛下速下决定!”众臣催促。

文德帝咬咬牙,“宣刘诏觐见!”

常恩领命,急忙派干儿子小吴公公前往城外晓筑,请刘诏进宫。

结果刘诏竟然抗命!

拒绝进宫!

“胆大包天!谁给他的胆子,竟然敢违抗圣命!”

文德帝首先是不敢置信。

刘诏竟然敢拒绝他的召见。

其次就是暴怒!

直接砸了书案,踢翻了桌椅。

“再宣!朕就不信,他不怕死!”

第715章 别要脸

“陛下息怒!”常恩着急上火。

“朕如何息怒!他连朕的话都不听,他有没有将朕放在眼里?逆子!”

文德帝气得火冒三丈,大殿一应物件全都遭了他的毒手。

常恩指着干儿子小吴公公,“还愣住做什么,赶紧说清楚,大殿下为何不能奉诏?”

小吴公公战战兢兢地说道:“启禀陛下,因诏夫人身体虚弱,大殿下说诏夫人身边离不得人。诏夫人身体养好之前,他哪里都不去。”

“荒唐!到底是女人重要,还是国家大事重要。”文德帝将原本就被踢翻的小杌凳再次踢翻。

可怜的小杌凳,惨遭蹂躏。

“他这是抗旨,朕完全可以将他治罪。朕把他关进宗正寺,看他还如何陪在顾玖身边。”

文德帝一拳头砸在桌案上。

他要被大儿子给气死。

“大殿下如此在意诏夫人,可见是个赤诚之人。陛下可以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