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所有器械,包括不限于刀剑枪戟,盾牌,锁甲,大型攻城器械,杀伤力惊人的弩箭,全都是将作监铁匠锻造。

这些铁匠,身份虽是奴隶。

但是他们的技术,绝对是顶尖大匠。

民间也有很多打铁铺。

绝大部分,只能打造菜刀锄头,简单的农具。

技术含量稍微高一点的器械,都很吃力。

更别提冶铁,民间铁匠的技术,同少府将作监的铁匠比起来,连提鞋都不配。

开战在即。

一直被推迟的冶铁计划,顾玖必须提前。

不说打造多犀利的武器,至少要改进运输工具。

现在的运输工具,太慢太慢。完全配不上水泥路。

顾玖想做四轮马车。

不过在制作四轮马车之前,首先要解决轴承问题。

四轮马车难在哪里?

难在转弯。

轴承解决,四轮马车转弯就不再是问题。

有了四轮马车,速度能比现在的快上一倍。承载量,至少能多两三百斤。

现在的木制马车,问题多多。

木制车轮半路断裂,是常见的问题。

而且木制车轮速度慢,承载力有限。

总而言之,四轮马车势在必行。

交通工具,理应跟上道路的发展。

若是技术提高,甚至可以制作简易的自行车。

在古代骑自行车,一定很好玩。

这一切一切的前提,就是需要熟练的铁匠。

有了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铁匠,顾玖的冶铁技术才有可能实现。

她玩笑道:“将作监那么多人,才给我十个铁匠,还不够打造几口铁锅。”

堂堂将作监的铁匠,是用来打造铁锅的吗?

简直是暴殄天物。

少府家令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玖啊,少府自有运转机制。这个少府的匠人,并不是老夫说给你多少就能给你多少。这回能给你十名工匠,都是陛下开恩。如若不然,一个铁匠你都带不走。”

顾玖一脸诧异,不似作伪。

“这点小事,还需要陛下点头同意吗?”

“事关铁匠,可不是小事。”少府家令特别严肃的说道。

少府家令不放心,又叮嘱了两句,“这些铁匠交给你,你可千万别打造犯忌讳的东西。也别交给大皇子殿下,容易引起猜疑。”

顾玖郑重道:“多谢老祖宗提醒,我就是想建一个打铁作坊,做做小玩意。保证不做犯忌讳的东西。等我的小作坊建起来,老祖宗要是不放心,可以派人前往小作坊查看,保证干干净净,绝不会出现不该出现的东西。”

“如此甚好!日后,老夫真的会派人检查你的小作坊。”

少府家令将“小作坊”三个字咬得特别重,显然是在提醒顾玖,不要行险。

天子脚下,真的没什么秘密。

即便有秘密,派出金吾卫,迟早也能查出来。

顾玖重重点头,特别真诚。

她就做做轴承,车轮,改造马车,这不算是犯忌讳吧。

嗯,肯定不是犯忌讳。

少府家令放心了一半,还有一半要等亲自检查过顾玖的打铁小作坊之后,才能真正放心。

正事聊完。

顾玖指着街对面的文青书局,“闹得这么厉害,朝廷不管吗?”

少府家令胡子抖啊抖,“小玖啊小玖,你说这话不觉着亏心吗?为什么会有今日这个局面,不都是生活秀挑起的吗?你一句话就能平息这场旷日持久的嘴仗,你怎么好意思要求朝廷出面。”

顾玖笑了起来,“老祖宗此话差矣,严格说起来,是《国子监报》挑起了这场纷争,生活秀只是合理反击。至于后面的书院之争,地域之争,国子监可没少在背后煽风点火。

老祖宗,对于国子监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事作风,朝廷难道不该管管吗?国子监上下,都被扒光了,全京城全天下的人都等着朝廷的反应,结果朝廷毫无反应。你可知,人心已经在动摇。再继续纵容国子监,后果不堪设想,怕是会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顾玖语重心长,一副真心替国子监替朝廷着想的态度。

然而,少府家令却觉着头痛。

“小玖啊,你就别卖关子了。每次你长篇大论的时候,肯定是要干什么事。你呢,就省点口水,直接告诉老夫,你想做什么吧。”

顾玖难得有点不好意思。

“什么都瞒不过老祖宗,老祖宗果然慧眼如炬。晚辈以为,国子监是时候进行整顿,还学子们一个朗朗乾坤,重整国子监的名声。”

少府家令呵呵一笑,“难啊!国子监的名声已经让生活秀彻底败坏,还怎么重整?”

顾玖掷地有声地说道:“明年就是科举年,就是国子监翻身的机会。只要明年的科举,国子监的学生表现优异,天下学子将对国子监重树信心。”

少府家令神色古怪的看着顾玖,“当初,是你名下的生活秀,不遗余力攻击国子监,将国子监打入十八层地狱。如今,你又操心国子监重整名声一事。小玖啊,老夫问你一句,你到底想做什么?”

顾玖浅浅一笑,吐出的话,却让人心惊。

“曾经的国子监,不配做山河书院的对手。我希望重整国子监,重新建立一个配得上山河书院的国子监。”

少府家令愣住。

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就这个原因?”

顾玖点头,“之前的国子监烂透了,而且不思进取。数十年,上百年如一日,令人怒其不争。经此重创,我想国子监上下,总该有所改变。”

少府家令好奇地问道:“你就不担心国子监经此重创,元气大伤,再也恢复不了吗?”

顾玖看着窗外,“我相信国子监不会就此垮掉。朝廷不会允许,学子们也不会允许他垮掉。国子监背靠朝廷,若是区区一点难关都跨不过去,也就不配做天下第一学府。”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少府家令斟酌了一下,才说道:“朝廷的确不会让国子监垮掉。难处在于,到底要如何整改。”

“有问题的全部撤换,还能怎么整改。”顾玖反问一句。

少府家令哈哈一笑,“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做生意,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不过老夫还是要替朝廷谢谢你,揭开国子监的烂疮,虽痛,却比死掉要强。”

“多谢老祖宗的理解,只希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802章 小玖紧张了

地域之争,书院之争,人才之争,让这个初冬的京城显得格外热闹。

嘴仗打得正酣之时,一直没动静的朝廷终于有了动静。

国子监从祭酒到教习,甚至连小吏,洒扫婆子都没能幸免,从头到尾,全体被撤换。

朝廷从各个衙门抽调人员,组建了新的国子监。

新任国子监祭酒,出人意料,竟然是一位宗室。

论辈分,是文德帝的堂兄,年龄还不到六十,要是身体没问题,至少还能干十年。

这位新任国子监祭酒,顾玖得叫一声堂伯父。

她很好奇,趁着刘诏在,就问他,“新任国子监祭酒,什么路数,你清楚吗?”

刘诏说道:“他是晋王之后,自幼好学。还曾偷偷化名参加科举,正经的二甲进士。”

顾玖咋舌。

晋王后裔,生来富贵。还能静下心读书,甚至化名参加科举,并且考取二甲进士,这水平在宗室里面绝对是顶尖的。

宗室子弟,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习武。

读书习武,都要吃苦。宗室成员习惯了生活无忧的日子,哪里还吃得苦。

让刘诏去考科举,肯定考不上。

顾玖打趣他,“若是你上场,你能考进士吗?”

刘诏竟然认真思考了一下,“猛地去参加考试,肯定考不上。给我两年时间专心读书,应该没问题。”

顾玖抿唇一笑,“我真想看看你考科举的样子。”

刘诏很干脆,“改明儿我去山河书院号房待几天,你就知道我考科举是什么样子。”

顾玖啐了他一口,两人嬉笑了一阵,最后顾玖求饶。

她说道:“这位新任国子监祭酒,能力肯定不差。陛下有意提拔宗室,肯定不能找个半桶水丢人现眼。”

刘诏也说道:“管理国子监,对堂伯父来说问题不大。难的是,如何保证明年的科举成绩。明年科举年,国子监要是出不了成绩,那场面会很难看。山河书院定了多少目标?”

顾玖张口说道:“三十个进士,书院交给我的最低目标。以杨季的学识有机会冲一冲一甲。能不能被点为状元,就要看他的运气和临场发挥。”

刘诏笑道:“杨季已经是解元,如果能点为会元,状元,山河书院又将出一个三元公。”

顾玖连连摇头,“不可能!三元公没这么廉价。一朝两个三元公,而且只相差了几十年,这会给人一种三元公不值钱的感觉。陛下绝不会干这种事情。他再看不惯杨先生,也不希望三元公这个称号掉价。这会成为后世笑柄,让后人以为本朝学识浅薄,弄虚作假。”

刘诏拉着她的手:“原来你已经想了这么多。”

顾玖揉揉眉心,“不想不行。书院定下三十个进士的目标,我心里头有点虚,担心他们把目标定得高了些,到最后被打脸。所以我特意下了封口令,不准谈论三十个进士目标的话题。能考多少个是多少个,就算只考取了杨季一个人也没关系。”

“若是只考取杨季一个进士,山河书院明年的生源,将大幅下降。”

顾玖扬眉一笑,“然而今年的乡试,山河书院战绩辉煌。目前得到的结果,七百多人参加乡试,一共考取了八十七个举人。今年的秀才科也不错,在去年的基础上略有上升。”

看着顾玖喜笑颜开的模样,刘诏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抱着她,“真好!”

“哪里好?”

“哪里都好!山河书院蒸蒸日上,还能吸引到像杨季这样天赋型学子,你居功至伟。明年科举年,肯定能有大收获。”

顾玖笑道:“借你吉言。还有几个月就要科举,有时候我竟然也会感到紧张。前两次都没这种感觉。”

“那是因为山河书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广,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你怕书院出现纰漏,怕学子们考不好,有损书院的名声,所以才会紧张。”

刘诏分析得头头是道,顾玖竟然无法反驳。

她点了下他的头,“算你说得对。所以在我紧张的时候,你别惹我。”

刘诏很委屈,这绝对是冤枉。

他振振有词地说道:“就算你不紧张,我也没惹你。”

山河书院同国子监吵了几年,明年科举年,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别管以前嘴巴上说得多厉害,书院学子考不上进士,全都是虚的。

或是考取进士的人数太少,配不上书院的名气,那么名气也都是虚的。

天下学子要见到实实在在的成绩。

书院的教习,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

只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山河书院才有资格同国子监争高下。

才能大声的宣称:天下书院,唯有国子监有资格做对手。

这话很讨打,却足够霸气,足够爽。

山河书院的学子,年轻气盛,都是一群不怕事大的文青,不怕被人怼。

他们更愿意怼别人。

山河书院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学子们才有底气去怼人。

顾玖身为书院的创始者,压力山大。

她还得克制,不能将自己的压力施加给书院的师生。她怕影响大家的发挥。

于是乎,顾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打铁小作坊’。

京城西郊,距离城门大约三十几里路,一处山坳,依山伴水。

在过去,这处山坳十分贫瘠,四处都是乱石。当地百姓都极少踏足此地。

而今,这里被人力改造,平整出一块极大的平地。

平地上,修建了一排排水泥房,还建起了高高的烟囱。

通往外面的道路,铺成了水泥路面,能够并排四辆马车通过。

山顶上建了了望楼,居高临下,周围环境一览无遗。

此处就是顾玖口中的打铁小作坊。

原本冷清的小作坊,某一日,突然就多了许多人。

其中有十人,带着恐惧和不安,警惕的打量周围的环境。

白仲领着这十人,率先前往住宿区。

“一人一间屋。等安顿下来后,若是不嫌弃这边条件差,想将家人接来住,都可以。到时候会重新分配房舍。吃饭在楼下,专门请了厨娘做饭,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另外,你们每个人,每月底薪是五两银子。”

十人小队伍,瞬间炸裂。

“每天都能吃肉?”

“我们真能拿到工钱?”

“一个月真的有五两银子?”

“不会是骗人的吧。”

这些粗糙的汉子,一个个看上去,都老得不行。

其实最大年龄还不到五十,最年轻的一个才二十八九。

过去,他们身为将作监的铁匠奴隶,是没有工钱领取,更别想天天吃肉。能吃饱就算不错了。

白仲轻咳一声,示意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听他把话说完。

他朗声说道:“我不知道你们过去过的什么日子,但是到了四海商行,你们身为匠人,理应享有匠人该有的待遇。另外,除了底薪,还有奖金。奖金是按照任务完成程度来定,具体怎么算奖金,会有一张表格,届时我会一一为你们讲解。

另外,每个人都必须带学徒,带出一个学徒,能得到三十两的奖金。学徒出师后,每做一件成品,你们身为师傅,都能得到分红。现在,我布置第一件任务,提炼精铁,炼制精钢!”

人群再次炸裂。

这些铁匠议论纷纷。

提炼精铁还有可能,精钢,只能想一想。

温度达不到,如何提炼?

这不是胡闹吗?

白仲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们只管去做,钱不是问题,花多少给多少。有任何问题,不要闷头闷脑,提出来,只要是合理要求都会尽全力帮你们解决。而你们的任务,就是尽全力提炼精铁,炼制精钢。只要能完成任务,每人一百两奖金。若是有人有突出贡献,还有额外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不信这群技术人才,提炼不出精铁,精钢。

十人队伍再一次炸裂。

“完成任务,当真有一百两奖励?”

“需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当真吗?”

“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吗?”

“不会是哄我们吧。”

白仲大吼一声,“事成之后,不光有银钱奖励。只要愿意,还可以替你们消去奴籍,在新民县买房落户,做一良民。你们的妻儿,兄弟,若是愿意,也可以到这里做工。

但是,你们要记住,东家花这么多钱养着你们,你们就必须做到忠诚。你们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经历的一切,统统保密。谁若是说漏了嘴,透露了风声,不好意思,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第803章 下金蛋的母鸡(三更)

初冬。

京城到西北,京城到河西两条官道同时开工。

趁着天气还没真正冷下来,争分夺秒,大干快上,两条水泥路同时铺设。

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时候体现出巨大的好处。

工程队一到位,拉上人马,平整路面,铺就水泥

少府水泥作坊,直接沿途选址,修窖烧水泥。

招工人员,每日在各个乡镇竖起牌子招工。

厨娘从早忙到晚。

粮草一车车运到工地。

附近的乡农,挑着担子,将自家多余的粮食肉菜,卖给工地食堂。

大量从山河书院术数科招收的秀才童生账房,每日坐在工地,忙着付钱记账。

工程科,地质科的学子,跟着工程队跑上跑下,学习经验。

就连阴阳科的学子也跑来凑热闹,说是要帮工程队看阴阳。

工程队十分嫌弃,嫌他们碍事。

水泥路全程沿着官道铺设,看个屁的阴阳。

工程队不稀罕,陈二壮却特别稀罕这群阴阳科的学子。

陈二壮跟着工地跑,带着人确定收费站和休息站的地址。正好需要阴阳先生看场地。

他本想从钦天监请人。

结果钦天监一个个借口走不开,不乐意跟着工程队跑,特么的太累了。

天天吃住在野外,晚上天气又冷,谁受得了。

即便陈二壮开出高薪,钦天监的官员也不乐意。

钦天监的官员可不缺钱花。

京城贵族大户,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看阴阳,都会请他们。给的费用也是足足的。

可以说,钦天监是唯一一个靠着自力更生,就过上富足生活的衙门。

其他衙门比不上,比不上。

当然,想进入钦天监也得有真本事。

半桶水的家伙,能忽悠不懂行的人,可忽悠不了钦天监的火眼金睛。

可以说,钦天监每个人都有一门拿手绝活。

陈二壮请不动钦天监的人,就打算请附近道观的人出马。

结果山河书院阴阳科的学子,自己送上门来啦。

把陈二壮高兴坏了。

“看阴阳会吗?选址会吗?”

“会!我们都会。这些都学了。”

“学得扎实吗?和钦天监的人比起来,水平如何?”

“比不上任监正,但是足以替陈总管选定地址。”

陈二壮激动的心,变得哇凉哇凉。

这群年纪轻轻的学子,要是谦虚一点,他还觉着有点把握。

然而,口气一个比一个大,陈二壮就觉着有点虚。

“你们先住下,先和大家熟悉熟悉,等过两天我就出发去选址。”

“一切听陈总管的。”

陈二壮打发了这群学子,将侄儿叫来。

他侄儿陈冬,靠着一门养马的技术,通过特招进入了山河书院读书。

这回修路,陈二壮特意将陈冬带在身边历练。

“你拿着我的拜帖,去白云观请…算了,还是我亲自去。你去,怕是请不到人。”

陈二壮带着拜帖,亲自上白云观请人。

没请到玄清道长,但是请到了玄清道长的两个徒弟。

带着两位道长,急匆匆下山,回到工地。

阴阳科的学子一见,顿时就不高兴了。

“陈总管是不信任我们吗?”

陈二壮打着哈哈,“互相切磋,互相印证。什么阴阳家,什么道家,我就是一个门外汉。届时看你们谁说得更有道理,我就听谁的。”

“真正荒唐的是你们吧,什么阴阳科学子,哈哈哈…”白云观两位道长,毫不客气的取笑这些学子。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陈二壮捏捏鼻子,他不是有意挑起两边争斗,真的不是有意。

他只是希望能顺顺利利选址,顺顺利利将收费站休息站建起来,顺顺利利开张做生意。

真的不是故意的啊!

陈二壮心虚的溜了。

四海同时开工两条水泥路,不少人都暗暗咋舌四海的财力。

有钱人啊!

恐怕四海不光是京城实力最雄厚的商行,也是全天下实力最雄厚的商行。

承恩伯朱辞老了很多。

他很感慨。

“如今做生意,和当年不一样了。现今的京城遍地都是机会,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

管家附和:“伯爷说的有理。”

承恩伯朱辞看着大儿子,很心塞。

早在先帝活着的时候,他就给大儿子请封了世子。

等到文德帝登基,眼看着朱家的爵位传不下去了啊。

“等老夫死后,朱家的爵位怕是也到了尽头。老大,你心头莫要有怨气。这是大势,忤逆不得。镇国公世袭罔替,如今还不是改为五世而斩的镇国侯。”

朱大老爷一脸面无表情,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多次。

父亲承恩伯总认为他无法继承爵位,会有怨气。

他承认,最初他的确有很大的怨气。

他已经被封为世子,结果换个皇帝,他的世子之位很可能不被承认。

等到老父亲过世,朱家的爵位就没了。

这种情况,换了谁,都不免生出怨气。

然而时间长了,父亲承恩伯又总是提点他,最初那点怨气到如今已经所剩无几。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厉害。没有爵位,朱家一样可以富贵几代人。”

朱家有这个底气。

当年的京城首富,即便被顾玖打得元气大伤,好歹烂船还有三斤钉。

这些年,朱家收缩生意,细心经营他们的传统优势项目,紧跟四海商行的步调,多多少少也恢复了一点点元气。

至少不用为钱发愁。

承恩伯朱辞很欣慰,“你能想明白,老夫就放心了。老夫这身体,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几年。趁着老夫现在还干的动,多替你们谋划几条后路。老夫瞧着,还是得紧跟诏夫人。”

朱大老爷蹙眉,“父亲果真看好大皇子殿下?陛下未立储君,所有皇子都有机会。”

承恩伯朱辞捋着胡须,郑重道:“正因为陛下没有立下储君,大皇子殿下的机会反而大一些。因为他是嫡长子,未立储君的情况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这一点,任何朝臣都不能反驳。”

朱大老爷蹙眉,“即便如此,我们朱家也没必要非要跟在诏夫人身后,我们朱家一门心思做自己的生意不行吗?”

承恩伯朱辞眼一瞪,不满道:“目光短浅。一门心思做自己的生意,能做多少年?时代不同啦,想要让朱家世代富贵,就必须紧跟风向。什么是风向?如今的诏夫人就是风向。你看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没有个主业,老夫仔细研究了一番,其实她一直都有主业,一直都有核心。”

朱大老爷心头好奇,嘴上还不承认,“不就是修路,修房子。”

承恩伯朱辞冷哼一声,“短视!修路修房子只是手段,真正的主业是控制一地一城的经济民生。就说新民县,有多热闹,你是亲眼看见的。新民县为什么会有今天?可以说全靠四海商行。

诏夫人的各种手段,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新民县立起来,吸引人气。以前老夫只顾着一门心思赚钱,从未想过,要控制一城一地的经济民生。可惜啊,醒悟得太迟,朱家已经错失良机。若是当年朱家有四海的格局和实力,有何至于落到今日地步。”

承恩伯朱辞看透了顾玖的布局。

那就是令朝廷投鼠忌器。

朝廷同她合作,又忌惮她,却不敢动她。

固然有她的身份是皇子妻的原因。

承恩伯朱辞却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投鼠忌器,不敢冒险。

户部能做到收支平衡,商税大幅上涨,不用增加百姓赋税徭役就能解决朝廷开支,这一切都和新民县,和四海商行脱不了关系。

动顾玖,就等于动四海商行。

没人有信心,接管四海商行之后,能够让新民县继续保持现在的活力和人气。

也没人敢保证,在自己的管理下商税会稳步增加。

过去的经验,朝廷没钱了,就拿老百姓开刀,加税!

现在的经验是,没钱了,就找找哪里还有财源,多收点商税上来。

只是在商税一块,朝廷经验浅薄。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