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方面?”

“四海和寰宇的成功秘诀。”

顾玖大笑出声,“不知何时能拜读先生的大作?”

“王妃不怕书籍出版后,被世人看透四海和寰宇的本质吗?”

顾玖笑了起来,“四海和寰宇一直都在那里,能看透的人,没有先生的大作也能看透。看不透的人,即便看了先生的书,依旧什么都没改变。我很乐意替先生出版这本书籍,也算是替四海寰宇扬名。”

“王妃行事,果然不拘泥于形式。”

顾玖含笑问道:“先生想到书院教书吗?书院的大门随时替先生敞开。”

周世安笑了起来,“王妃还是没死心。”

顾玖说道:“因为我知道,官场不适合先生。先生是理想者,而非投机者。官场众人蝇营狗苟,先生在官场待得越久,越发憋闷。唯有山河书院,才是先生的归宿。在这里,你可以自由的教学,自由的着书立说。这里就是先生的理想王国。先生难道不想写一本揭秘官场众生相的书籍吗?”

周世安眯起眼睛。

“王妃也算是既得利益者,为何鼓励老夫揭秘官场众生相?对王妃有何好处?”

顾玖轻轻敲了敲桌面,“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整个寰宇,需要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周世安蹙眉。

顾玖继续蛊惑,“我盼着有一天,先生能发出自己声音,发出震耳发聩的声音。即便不能警醒世人,至少能让后人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这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年代,民富国强,万国来朝,此乃天朝上国。”

民富国强?

万国来朝?

天朝上国?

就像是一击重锤,重重的敲打着周世安的心脏。

他脸色潮红,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顾玖又说道:“改变一个时代,不是只有做官一条路。着书立说,将知识和智慧传播下去,同样能够改变一个时代。当官,能惠民一地。着书立说,则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千百年后,后世人不记得官员周世安,但一定记得思想家周世安。”

“思想家?”

“对!思想家周世安!”

第911章 博弈(三更)

陆大人气得脸色发青,双目喷火!

也不知顾玖施了什么魔法,竟然忽悠得周世安要辞官去山河书院教书。

好不容易笼络一个人才,半路上被人撬墙角。这事搁在谁身上都难受。

陆大人不好冲周世安发火,只能一个人生闷气,板着脸不搭理人。

周世安自知理亏。

“这些年承蒙大人照顾,铭感五内。大人若有差遣,无论何时何地,绝不推辞。”

陆大人压抑着怒火,“就不能等一等。过两年再说辞官的事情?”

周世安摇头,“我已经浪费了太多年的时间,不能继续浪费下去。”

竟然把当官说成浪费时间!

陆大人想发怒,最后却连连叹气。

“真的不再考虑考虑?”

“辜负了大人的栽培,请大人见谅。”

周世安打定了主意,要去山河书院教书。

就是十头牛,也休想将他拉回来。

陆大人摆摆手,“罢了,罢了,强扭的瓜不甜。本官不勉强你,不过别忘了时常过来看看。虽然你不在官场,但你我二人的情意还在。”

“多谢大人!”

周世安如释重负。

“准备什么时候搬去山河书院?”

“明日就搬过去。”

“这么着急?”

“想早一点安顿下来,安心写书。”

“也好!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就没必要拖拖拉拉。明日我让管家替你搬家。”

“不用麻烦。书院明日会派人过来帮忙搬家。”

“书院是书院,本官是本官。总之说定了,明日我会安排人帮你搬家。”

“多谢大人。”周世安无奈应下。

在书院安顿下来后,周世安关起门来,不受人打扰,开始专心写书。

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想说的话很多,想写的东西也很多。

望着镜子中,花白的胡子,周世安自感剩下的日子不多,不敢浪费片刻时光。恨不得一口气将所有想写的东西写出来。

陆大人怒气难消。

他给顾玖下了拜帖,想和顾玖谈一谈。

做人不能这没品。

顾玖接到帖子,扔在一边。

她调侃道:“陆大人打算兴师问罪,怎么不想想当初他从我手中截胡。”

当年,顾玖亲自出面,说服周世安到山河书院教书。

周世安答应了,结果签协议之前被陆大人一顿忽悠,忽悠到中书省当差。

那个时候,山河书院求贤若渴,光一个三元公杨元庆撑门面,实在是有点寒酸。

当初,顾玖可是生了好大一顿气。

这回也让陆大人尝尝被人截胡的滋味。

许有四问道:“王妃要见陆大人吗?陆府的人正在门房等消息。”

顾玖重新拿起拜帖扫了两眼,“难得陆大人纡尊降贵下拜帖,当然要见,还得扫榻欢迎。告诉陆府的下人,三日后本王妃在晓筑恭候陆大人大驾。”

三日之期,转眼到来。

陆大人乘坐四轮马车,来到山中晓筑。

已是深秋季节,树叶枯黄掉落。

车轮碾压树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动。

陆大人闭目养神。

直到马车驶入晓筑,他才睁开眼睛。

“我家王妃正在花厅等候,大人这边请。”

陆大人头一次来晓筑,好奇之心难免。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处处显露出精致奢华。

到了花厅,三面落地琉璃窗,将陆大人震撼了一把。

“大人请,我家王妃正在里面等候。”

陆大人走进花厅,闻到茶香。

“王妃好兴致!”

“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大人请坐!”

顾玖起身相迎。

丫鬟烹茶,还有侍女抚琴。

琴声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陆大人浅饮香茗,连道好茶。

“南边的庄子,置办了两座茶山。茶叶不算顶好,胜在一年四季都能喝到新茶。”

“早就听说王妃在南边置办了好几座庄子,没想到还置办了茶山。”

顾玖提起茶壶添水,她不急不缓地说道:“前几年南边干旱,茶叶数量品质双双下降,还卖不上价格。不少茶商经营困难,不得不变卖资产度过难关。正好那时候我手头上有点闲钱,就买了两座茶山,雇人种茶采茶。茶叶这行当,看似利润惊人,实则投入巨大。胜在能为当地大部分人口提供工作机会,让当地小民赚一份辛苦钱。”

“王妃做生意,似乎总能考虑到用工问题。”

顾玖轻声一笑:“一个市场,光是靠世家贵族,根本支撑不起来。只有当小民手中有了钱,舍得花钱消费的时候,市场才会越做越大,收益才会越来越高。无论是茶叶,还是肉菜,亦或是布匹,都靠走量。量,需要人口支撑。同理,朝廷要收税,也得指望着小民手中有粮有钱。毕竟朝廷没本事从世家贵族手中收取一文钱的税收。”

这话太打脸。

陆大人轻咳两声,“收税弊端,乃是几百年上千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顾玖笑了笑,“道理我都明白。太祖建国,需要世家支持,所以默许世家照老规矩不用缴税,默认世家可以囤积田地,蓄养奴婢。好处是,大周朝江山稳固,一切反对势力灰飞烟灭。坏处就是,时日一长,必将拖垮朝廷财政。当发生战争,灾荒,朝廷弊病积重难返,内忧外患,王朝江山走向末路。这也是任何王朝逃不了三百年命运的根本原因。”

总结起来,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

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造反,寻求一条出路。

陆大人神情凝重,“王妃可有良策?”

“大人不是已经看见了吗?既然动不了世家贵族的利益,那就想办法给小民一条活路,让小民多一条生财之道。”

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陆大人。

陆大人扬眉,“本官没想到王妃会交浅言深。”

顾玖笑了笑,说道:“虽说我与大人来往不多,但是大人的人品我信得过。即便大人将这番话告诉陛下,我也无需担心。陛下一直都知道我在做什么。”

“所以王妃的产业能够迅速扩张,一直不曾受到朝廷的打压。”

“本王妃不光是在做生意,更是在解小民之困。朝廷有什么理由打压我名下的产业?”

陆大人笑了起来,“山河书院出版的《山河书院报》,常常刊登一些犯忌讳的文章,却从未受到报业司打压。显然也是因为山河书院秉持免费办学,深得陛下之意。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仅惠及广大学子,也为王妃免了灾祸。”

顾玖抿唇一笑,“陆大人看得深远,本王妃似乎无法反驳。”

陆大人挑眉,“夫人办山河书院,果然是为了免灾祸?”

“准确的说办书院一举多得。既可以免灾祸,还能发掘人才,为孩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场所。”

“然而每年都要花费百万两巨款。”

“值得!”

陆大人连连摇头,“要有多大的回报,每年百万两的投入才算‘值得’?与其说是在发掘人才,不如说是在储备人才。”

顾玖给茶杯里添满水,“大人今日上门,是为了讨伐本王妃吗?”

陆大人再次摇头,“本官是在评估王妃到底有多大的野心。”

“哦?那么斗胆问一声,大人有答案了吗?”

“王妃是在颠覆王朝。”陆大人掷地有声地说道,“比起兵造反的反贼,危害更大。”

顾玖面色镇定,并没有被陆大人的话吓住。

“王朝在延续前朝的旧路,而我则在试图寻找一条新路。”

“你的新路,有可能将王朝带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本王妃记得,当初大人在陛下面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大人明明说过,可以尝试一条新路。为何今日又变得固执守旧?”

陆大人哈哈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住王妃。”

顾玖静听下文。

“王妃想寻求一条新路,也就意味着,你和秦王殿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顾玖点点头,没有否认,“这条路已经初见曙光。”

陆大人斟酌道:“本官斗胆一猜,陛下之所以会改变心意,多半是因为公子御。”

顾玖不置可否。

陆大人摇头笑笑,“秦王殿下是什么态度?”

顾玖没急着回答,反而问道:“大人以什么立场来问这个问题?”

陆大人理所当然地说道:“朝廷重臣的身份。”

顾玖挑眉,“不是陛下心腹?”

“既是这陛下心腹,也是朝廷重臣。”

“将来某一天,宫里换了人,大人会怎么做?”

“当然是做好自己的本分。”

“何为本分?”顾玖追问不休。

陆大人面容严肃地说道:“身为臣子的本分,替陛下守好大周江山。”

顾玖笑了起来,“本王妃的态度,就是秦王殿下的态度。”

陆大人明显有些意外。

顾玖笑道:“我知道大人在想什么。刘诏没有大人想象中那样因循守旧,他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正因为如此,本官才担心。担心步子迈得太大,急于求成,最终会引火烧身。”

“多谢大人提醒。我会时常反省自身,争取小步前进。”

第912章 掉坑里

“秦王殿下勇武过人,未必愿意循序渐进。”

陆大人始终对刘诏不放心。

任何上位者,都希望所有的政治改革,都能立竿见影。

立竿见影,就意味着大刀阔斧。

然而广大小民,大周江山经不起大刀阔斧的变动。

动得太厉害,当心翻船。

只能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进行变革。

这样一来,得几年,甚至十几年才看得出效果。

上位者有这个耐心吗?

陆大人很怀疑。

刘氏皇族,可没有多少耐心。

顾玖笑了笑,“大人先是担心刘诏保守固执,现在又担心他急于求成。为何刘诏在大人心目中的形象,总是比较极端?”

陆大人说道:“这个问题王妃不该问本官,应该问秦王殿下本人。他的所言所行,给人的印象,就是容易走极端。比起陛下,秦王殿下的性格更加阴沉。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处事方式,秦王殿下无法让人放心。”

顾玖连连摇头,“这是典型的偏见。不说军武方面,就说刘诏在朝廷历练的这些年,包括先帝还在的时候,他何曾有过激进勇猛?当年他在兵部当差,万事按照朝廷法度办事。离开兵部,到了尚书省,也不曾给谁添过麻烦。大人不应该带着偏见去看待刘诏。”

陆大人不认可顾玖的话,他否认道:“秦王殿下能够按照朝廷法度办事,在本官看来,全是王妃的功劳。显然王妃能够够很好的控制秦王殿下的情绪。”

顾玖扬眉一笑,“很高兴大人认可我这些年的努力。我以前能帮刘诏控制情绪,将来同样能做到。”

“万一呢?万一发生意外…”

“即便发生意外,”顾玖打断陆大人的话,“脾气暴躁的刘诏,也比其他皇子更有大局观。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陆大人频频摇头。

顾玖往茶杯里面续上茶水,一边说道:“大人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本官不得不杞人忧天。”

顾玖浅浅一笑,“努力了这么多年,本王妃才创下眼下这些基业。不瞒大人,我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眼下大好的局面,刘诏也不行。”

刘诏敢乱来,她有一百零八种办法收拾他。

陆大人呆愣当场。

顾玖冲他抿唇一笑,一副温和无害的模样。

陆大人感到惊奇,顾玖到底怎么做到将野心勃勃的话,用那样的温柔的语气说出来。

他试探道:“这么说秦王府大小事情,都是王妃做主。”

顾玖笑道:“小事我做主,大事刘诏做主。不过我们家已经多年没有大事发生。”

陆大人闻言,顿时替刘诏感到心酸。

刘诏堂堂皇子,秦王殿下,竟然惧内。

难怪多年来连个妾室都没有。

陆大人抹了一把脸,替刘诏掬一把同情泪。

“大人不必为了没有发生的事情忧心。不如往好的方向想。”

“本官也想尽可能乐观一点,然而事实是朝廷内忧外患。若非有少府支撑着,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不得不加征赋税和徭役。”

“目前的局面,已经比历朝历代好了十倍不止,大人居功至伟。”

陆大人连连摆手,“本官有自知之明。本官虽然看不起李秉明小人行径,然而朝廷有今日局面,多亏了李秉明多年努力打下的基础。”

陆大人果然是端方君子,没有否认李大人的功劳。

“本王妃打算在边关前线种植红薯,有没有让大人心情好一点?”

陆大人一脸见鬼的表情,“王妃确定要在边关前线种植红薯?不怕亏钱。”

“亏不了钱。不知道大人有没有去过西北?”

陆大人摇头,他没去过西北。

顾玖说道:“我在西北晋州住了多年,对当地还是有所了解。边关一带,有很多人以放牧为生。因为边境不宁,牧民不敢深入草原放牧,只能长年累月在边关附近放牧。因为过度放牧,边关一带,牧场基本上已经沙土化。一到大风天,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这些沙土化的牧场,长不出粟黍,也种不了稻麦。唯一能种的物种就是红薯。边境线漫长,有几万顷,十万顷,甚至百万顷土地等着人们去开垦。本王妃打算建立大周最大的红薯酿酒厂,不知大人有没有兴趣参与进来?”

陆大人脑袋有点晕,他揉揉眉心,“现在边关正在打仗。”

“我知。”

“夫人从哪里找人开垦土地种红薯?”

“那些战俘,就是现成的劳动力。军队给我一个战俘,战俘工钱按照市场价五折算,全都归军队所有。我想西北大都督府,还有西北军,各路边军都很乐意做这笔买卖。省了粮食,还能挣钱,何乐不为。”

陆大人连连摇头,“王妃的想法,委实太过疯狂大胆。”

“不疯狂一点,哪有水泥路,哪有新民县,哪有三和快递,哪有四轮马车?”

陆大人了然一笑,“所以王妃先让户部尚书撤销了禁酒令?”

顾玖大方承认,“禁酒令就像是一个紧箍咒,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拿来利用。不如直接撤销得了。”

陆大人感慨道:“王妃谋划深远,本官甘拜下风。”

顾玖难得谦虚一回,“大人谬赞,我就是一个俗人,只想着赚钱。”

有了大量的红薯酒,就可以考虑做蒸馏酒。

红薯不是主粮,太平年月,不用担心百姓口粮问题。

陆大人叹了一声,他似乎没办法反对顾玖。对方总有办法和说服他。

他问道:“王妃需要本官做什么?”

顾玖郑重说道:“必要的时候,请大人坚定的支持刘诏。他值得你的期待。”

“本官更愿意期待公子御。”

顾玖连连摇头,“御哥儿太小,历练太少,还不足以担当大事。”

陆大人笑了起来,“王妃将任丘拐走了,又将周世安拐走了,本官还能怎么办?”

“大人这话委实太过严重。我并没有拐走他们,我也没有本事拐走他们。我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选择。显然我提供的机会,更合他们的心意。”

“王妃就是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拐走了我的人!”陆大人控诉。

笼络一个人才容易吗?

培养一个人才容易吗?

不容易!

结果到手的人才,半路上被人拐走,他得多心酸。

明明是上门兴师问罪,反过来被对方说服,到最后他还得替对方跑腿。

这算不算是主动送上门找虐?

陆大人为官几十载,从未像今日这般心酸。

“大人感情丰沛,令人动容。”顾玖站着说话不腰痛。

陆大人连连叹气,“本官告辞!”

不能继续留在这里听顾玖“胡说八道”,他怕一不小心又主动跳坑。

“我送大人出门。”

“王妃止步,本官自己出去。周世安既然去了山河书院,请王妃善待他的才华。”

“大人放心,周先生的才华一定能够大放光芒。”

“但愿如此!等任丘游学回来,他还是我的人,王妃休要从我手里抢走他。”

“任先生是大周的宝贝,谁都抢不走。”

陆大人哼哼两声,“王妃休要在本官面前玩文字游戏。”

顾玖笑道:“大人若是不想走的话,不如再喝一杯茶。”

“喝饱了。”

陆大人拂袖离去,头也不回。

顾玖哈哈一笑,能让陆大人吃瘪,不容易啊。

想当初周世安被陆大人抢走,她可是懊恼了好几天。

西北大都督府。

大都督李秉明李大人,拿着从京城送来的信件,反复看了数遍。

杨季拿着军报走进来。

“小杨来了啊!这是秦王妃派人送来的信件,小杨你来看看。”

杨季放下军报,接过书信逐字逐句的阅览。

片刻之后。

李大人问道:“看完了吗?说说你的想法?”

杨季斟酌着说道:“在边关种红薯,这事换做别人来做,无疑是天方夜谭。换做秦王妃来做,一切皆有可能。”

“你的意思是,本官应该将俘虏都留下来,卖给秦王妃当苦力。”

“这个办法不错,省了粮食又有收入。”

李大人斟酌此事的可行性,“边关在打仗,你猜秦王妃打算在哪里种红薯?”

杨季翻出地图,想了想,指着西北一角,“这一片,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没有战事。可以从这里开始。”

“有水源吗?”

“有的。山上积雪融化,就有了水源。”

李大人点点头,“你给秦王妃回信,告诉她这件事可以谈。让她派人过来,同本都督谈判。另外,给少府去信,要求少府半年内必须将所有军械更换为精铁打造。本都督不想再看到用生铁打造的兵器。若是少府不能按时更换军械,本都督非得参一本少府,让黄驸马吃不了兜着走。”

紧接着,李大人又嘀咕了一句,“黄驸马屁本事没有,全靠生了个好儿子,才有机会担任少府家令。秦王妃也是眼瞎,竟然选了黄驸马做少府家令,真是耽误事情。”

杨季小声说道:“能让秦王妃放心的人毕竟不多,黄驸马算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大人不满,“当初秦王妃就该征求老夫的意见。她要找人接任少府家令,老夫可以给她推荐十个人,不,二十个人。”

杨季小声提醒,“少府家令一职,必须由宗室,或是外戚担任。”

李大人直接踢翻了小杌凳。

双倍月票嗨起来。

手里还有月票的书友们,全都投到元宝碗里来。

第913章 受伤

西北的星空很美。

辛苦了一天,杨季和陈壮实终于了能坐下来,吃一口热乎乎的饭菜。

初冬,二人都已经穿上了棉袄。

夜风从窗户灌进来,带走了屋里的热气。

杨季起身,关上窗户。然后重新回到餐桌前。

陈壮实吃饭很快,三两口,已经解决了一碗饭。

“厨子的手艺是越来越好。”

杨季沉默。

“杨兄有想法?”陈壮实问道。

杨季放下碗筷,“陈兄可想过带兵打仗,而不是躲在后方。”

陈壮实取出一根牙签,剔着牙,“我倒是想带兵打仗,可我们有那资格吗?”

“只要大都督发话,你我二人都可带兵。”

“文官带兵,武将能乐意?”

杨季望着外面,“武将不乐意又如何?”

陈壮实神情古怪地看着杨季,“杨兄受了什么刺激?”

杨季摇头,“我并非受了刺激,而是机会就在眼前,怎能不抓住。陈兄应该知道,陛下让秦王殿下领兵作战,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分薄西北军的军功,借此压制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