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头一家,在签订拆迁协议之前分家。

马家几兄弟,一人分得一套房,又分了银子。

兄弟妯娌之间,果然和睦了许多,不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马大郎媳妇带着孩子们,开了一个食铺,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生意普普通通,多少有点赚。

他们家还有一份收入来自房租。

紧邻红岭新村,办起了学堂,还修建了一个集市,人气越来越旺。

穷困学子租不起新民县的房子,就会考虑到红岭新村租房住。

这边的房租比新民县便宜了近一半,就连到餐馆吃一碗面也便宜了两文钱。

新民县那边的物价,对贫困学子来说太不友善。

而且红岭新村还开通了前往新民县的公共马车。

四文钱,就能从红岭新村坐到新民县集市大槐树广场。

这个价格,对手头紧张的学子来说十分亲民友善。

据说是惠民车行率先开通这条路线,其他车行纷纷跟进。

唯一不好的就是,公共马车很挤很挤。明明只能坐二十来个人,恨不得挤上七八十个人。

每次坐公共马车,就是一场人生历练。

胖子都能被挤成纸片人。

以至于连车顶上都坐了人。

“怎么有这么多人?”

“没听说人说吗,红岭新村加上东林新村,还有其他几个村,住了将近七八万人。那边紧邻马场,公子哥们去马场必经集市,在集市开店做公子哥的生意最方便。公子哥们一高兴,随便打赏一点,都抵得上好几天的收入。”

“我是问去新民县怎么这么多人?这么小的马场,少说挤了四五十个人。”

“一共有五十六个人,我数了。”

“车夫疯了吧,就不怕翻车。”

“车费便宜,自然要多拉点人才能有钱赚。”

“几位兄台都是去新民县?”

“正是!三元公杨先生和孙先生分别出了新书,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

“文青书局为何不在红岭新村开了分店?”

“书局和车行一定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文青书局也堕落了。还自称读书人的私家书房,正是臭不要脸。”

“文青书局典型的嫌贫爱富。《大周生活秀》在红岭新村都有摊点,唯独不肯开一家分店,方便我等。”

“谁叫我等没钱,人家根本不在意我们这点生意。光是住在新民县那帮有钱公子,就养肥了文青书局。”

“听说了吗,新民县的房租,一开年又涨了。”

“太过分了!新民县涨房租,红岭新村是不是也要跟着涨房租?”

“我等读书容易吗?”

“想要省钱,就早点考入山河书院。”

“听说了吗,国子监也将面向天下学子招生,效仿山河书院免费读书。我还听说,国子监要搬出京城扩建,至少比现在大十倍。”

“要是国子监能搬到红岭新村,就完美了。”

“我不希望国子监搬到红岭新村,到时候房租怕是比新民县还要高。”

“你们说国子监有没有可能搬到新民县?”

“新民县哪有地方给国子监建校舍。”

“喂喂喂,你们的消息靠谱吗?谁说国子监要搬迁?生活秀上面有说吗?”

“我有一位师兄的表亲的师弟,就在国子监读书。他说国子监最迟明年就会搬到城外。”

“国子监搬走了,现在的校舍做什么用?”

“不清楚!”

“今儿去到新民县,一定要找人问问此事。”

新民县比以往更热闹三分。

王学成坐在公房招生。

最近几日,报名的人不少,咨询的人更不少。

“听说国子监也要全天下招生,免费读书,是真的吗?”

“国子监要搬迁到城外,是真的吗?”

“国子监会搬迁到新民县吗?还是城西亦或是城东?难不成是城北?”问这话的是富人老爷,准备投机房产。

大家都是聪明人。

从山河书院带动整个新民县,大家都看清楚教育产业对房产的带动作用难以估量。

国子监要扩大规模,全天下招生,可想而知国子监所在的地方,房价一定会蹭蹭蹭往上涨。

若是能提前得知规划,提前投资房产,又能大赚一笔。

对于这些咨询,王学成总是客气又冷漠地回答:“不清楚,不知道,没听说。”

然而前来咨询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闹得他不胜其烦。

严辞胖了一圈。

长期坐卧室内书写,肩颈不堪重负。

严辞不得不每天出来走动走动。

逛着逛着,就来到招生处。

临近中午,他拉着王学成,“走,我请你吃饭。”

“不能喝酒。”王学成强调。

严辞拍着胸口,“知道你下午还要当差,保证不喝酒。”

二人找了个小饭馆坐下,点了卤牛肉,羊杂汤,还有其他小菜。

严辞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源源不断的润笔费,让他的生活十分滋润。

家里人也跟着沾光,不必接纳小民投献家产,光是靠着严辞的润笔费就能置办大量的产业。

“杨兄快回来了。”严辞告诉王学成一个好消息。

王学成愣了下,“杨季杨兄要回来了?”

“正是!估摸着已经在路上,下个月我们就能聚一起。”

“陈兄呢?他不回来吗?”王学成急忙问道。

严辞喝着小酒,吃着牛肉,摇头说道:“陈兄回来没前途,西北才是他大放光芒的地方。你知不知道陈兄立下多项战功,已经升任正四品武将。”

王学成惊呆了,“陈兄竟然做了武将?”

“正是!若非杨兄写信回来,我们都被蒙在鼓里。陈兄有大才,奈何科举是他的短板,没办法考科举走仕途。另辟蹊跷,走武将路子也是一条出路。”

王学成感慨道:“陈兄真是我辈楷模,能文能武,了不起。”

“哈哈哈…等杨兄回来,让他讲讲西北这些年的经历,我要替他写一本传奇小说。”

“好想法!杨兄这次归来,该高升了吧。”

“高升是肯定的。就是不知是留在朝廷,还是去地方历练。”

“严兄以为留在朝廷好,还是去地方历练好?”

严辞想了想,说道:“都有好处。端看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心意,要如何用他。”

“皇后娘娘知人善用,想必一定不会浪费杨兄的大才。”

第935章 委以重任(三更)

已过而立之年的杨季,满面风霜,已不是当年风流俊俏的探花郎。

一双眼睛,有星光闪烁。

越发坚毅沉稳。

西北大都督府多年历练,他迅速成长起来。

真正是下马能挥毫,上马能杀敌。

能文能武,堪为大才。

京城在望,杨季难掩内心激动。

离京多年,终于回来了。

不知妻儿可好?父母可好?

“驾!”

他策马奔驰,朝着家的方向前进。

杨季到家,和家人团聚。

次日,宫里来人,叫他进宫面圣。

进了宫,见了陛下。

陛下三两句话就将他打发,叫他去面见皇后娘娘。

杨季一脸懵逼。

这是什么情况?

领路的小黄门看在银子的份上,悄声同他解惑,“杨大人是从山河书院出来的,回京了,理应去拜见皇后娘娘。”

杨季诧异,“这合适吗?”

或许是他想多了,皇后并没有分权的意思。

可是他怎么看都觉着是皇后在分皇帝的权柄。

皇帝不警惕?

他内心担忧不已。

若是帝后因为争权闹起来,朝中情况不堪设想。

小黄门说道:“杨大人多虑了。”

杨季满腹忧愁,希望他是多虑了。

顾玖人在御花园。

刚出正月,天气乍暖还寒。

顾玖披着厚厚的披风,坐在绣楼,看着远处正式动工的宫殿群楼。

许有四上楼,悄声说道:“启禀娘娘,杨大人来了。”

“带他上来。”

很快,杨季被带上绣楼。

“杨先生,别来无恙!”顾玖含笑招呼,尊称一声先生。

杨季诚惶诚恐,“学生拜见皇后娘娘,当不起先生称呼。”

“在本宫心里,你的学识,足以称一声先生。不必紧张,坐下说话。南边送来的茶叶,尝尝味道。”

“学生恭敬不如从命。”

杨季战战兢兢坐下。

物是人非。

离京的时候,还是诏夫人。

回京,已然是皇后娘娘。

他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

顾玖亲自斟茶,更令杨季紧张惶恐。

顾玖含笑说道:“我说了,杨先生不必紧张。见过陛下了吗?”

“回禀娘娘,已经见过陛下。”

“陛下说了什么?”

“陛下只是问了问大都督府的情况,别的没说。”

顾玖了然一笑,“让本宫猜猜,你心头一定满腹疑问。当着本宫的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不必拘束。本宫也不会治你的罪。”

杨季斟酌迟疑,迟迟不肯开口。

刚刚回京,第一次进宫面圣,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她理解。

杨季咬咬牙,他必须清楚知道现在的形势。

很显然,他身上已经被打上了皇后娘娘的标签,该怎么做他得权衡一番。

“学生斗胆一问,娘娘同陛下之间,是合作,还是分庭抗礼?”

顾玖没直接回答,“你怎么看?”

杨季直言道:“若是合作,学生担心合作能维持多长时间。若是分庭抗礼,学生担心朝中不稳,引起震动。”

“你有此疑问,本宫理解。本宫和陛下之间,既不是分庭抗礼,也不是单纯的合作。准确的说,我们是分工不同。他有他操心的事情,本宫也有需要操心的事情。”

“可是事关官员任命,娘娘也能插手吗?朝廷就不反对?”

“官员任命,只能通过陛下。本宫只是帮助陛下查漏补缺。”顾玖含笑说道。

杨季依旧忧心忡忡。

顾玖说道:“我与陛下近二十年的夫妻,我与他之间早有默契。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本宫告诉你,你的担心没有必要。你所有的担心,本宫都有预案。”

杨季意外。

顾玖重重点头,“任何最坏的情况,本宫早有设想,也早有应对措施。”

杨季长出一口气,“学生希望娘娘同陛下能够一直和和睦睦。”

“会的!”

刘诏要是敢生出幺蛾子,顾玖自会“劝服”他。

怎么“劝服”?

当然是十八班手段,一样样往刘诏身上招呼。

杨季微微躬身,“学生听从娘娘吩咐。”

顾玖说道:“本宫给你一个月的假期,和家人好好相处。一个月后,吏部会正式下任命文书,你将前往江南,出任江南大都督府长史,从三品。

本宫希望你能尽快拿下江南大都督府,整顿江南官场,效仿山河书院建立江南书院。争取将江南文人一网打尽,全都拉入我们的利益链中。江南世家情况,你前往百家坊档案馆,那边有完整的资料供你查阅。江南官场情况,兰台寺有记录,档案馆同样有记录。这是通行牌,两处地方,你可以随意进出。

本宫希望你启程下江南的时候,能做到心中有数。还有,江南是你老家,你将面对亲友攻势,希望你能顶得住。若是有难处,可去四海商行寻容信容公公帮忙。”

杨季看着手中地通行牌,用红木制作,小篆书写。下方一排数字,独一无二。

“学生怕辜负娘娘和陛下的托付!”

“江南必须要整顿。朝中官员,多多少少都和江南有利益牵扯,陛下和本宫都信不过他们。你,本宫信得过。”

“可是学生也是江南人。”

“你们杨家一族,未出五服的族人共计一百二十一人。其中十家,早年已经同你们家已经闹翻。这些年随着你平步青云,关系才算有所缓和。但是以本宫对你的了解,你对待这些族人,可不会手软。”

杨季低头一笑,“什么都瞒不过娘娘。”

顾玖又说道:“放心大胆的去做,本宫对你有信心。江南将是你扬名立万的舞台,整顿好江南,尚书省虚位以待。”

即便清冷如杨季,听到这番承诺,也难掩激动神色。

他站起来,郑重拜谢,“学生绝不辜负娘娘的期望。”

顾玖示意他坐下,“一个好汉三个帮。前往江南,你需要帮手。你可有人选?军中,书院,朝堂,只要身世清白,能力和忠心没问题,皆可!”

“学生的确有几个人选。”

“甚好!将名单拟出来,交给钱富钱公公,他会替你安排。”

怎么是钱富钱公公?

钱公公分明是陛下身边的人。

顾玖了然一笑,心知肚明杨季心中的疑问,“本宫说了,本宫同陛下是分工合作。很多事情看似本宫独断专行,其实背后陛下早有决断。”

杨季松了一口气,“学生遵命!”

聊完正事,顾玖才问起陈壮实,“陈壮实能否担当大任。希望你能客观的评价他的能力。”

杨季斟酌着说道:“陈兄他有能力,有野望,有志气,只是还需要时间历练。他日一定能担当大任。”

“需要多长时间历练?”

“再有三五年,一定不会让娘娘失望。”

顾玖点点头,“本宫知道了。北荣王庭还在逃亡,陛下已经决定,会下令西北大都督府继续追击。希望陈壮实能抓住机会,不要辜负陛下对他的栽培。”

“学生代陈兄叩谢陛下和娘娘。”

“本宫喜欢有野心有抱负又有能力的人。希望你能多多挖掘这方面的人才。”

“学生会留意书院的学子。”

谈话结束,杨季起身离去。

许有四拍着马屁,“杨大人遇到娘娘,是他三生修来的福气。”

顾玖嗤笑一声,“少拍马屁。还有什么事?”

许有四连忙说道:“最近很多人都在询问国子监搬迁一事。”

顾玖一言说透,“都是些投机客,不用管他们。”

许有四咽下一口唾沫。

顾玖问他,“还有什么事?”

许有四小心翼翼地说道:“国丈爷求见。”

顾玖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国丈爷指的是生父顾老爷顾知礼。

顾玖揉揉眉心,“他有没有说什么事?”

“没说!只是让老奴安排一个时间,同娘娘见面。”

顾玖想了想,“是该见他一面。就安排在明天早上。”

“老奴这就派人通知国丈爷。不知娘娘是在秦王府见他,还是在宫里?”

“约在秦王府外院小花厅。”

这几年,顾老爷辞官养老,养尊处优,明显胖了两圈,显得很富态。

他挺着六个月的肚子,乘坐四轮马车前往秦王府。

一路上都在嘀咕,“堂堂皇后还住在王府,成何体统。未央宫住不得,别的宫殿也住不了吗?荒唐!”

管家顾全偷偷皱了皱眉头,心头发愁。

国丈爷啊,见了皇后娘娘,你可千万别犯浑。

皇后娘娘收拾人,手段可不是一般厉害。到时候丢人的还是你自己。

到了秦王府,经过通报,顾老爷被请进小花厅。

“国丈爷稍等片刻,娘娘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就过来。”

“不知娘娘在忙什么?”顾老爷客客气气地问道。

“娘娘的事情,小的不敢乱说。”

小黄门没吐露一句,直接离去。

顾老爷同管家顾全唠叨,“好没规矩的小黄门,少府怎么调教的。”

“老爷息怒!此地是秦王府,皇后娘娘住在秦王府,就等于这里是后宫。身在后宫,老爷慎言!”

顾老爷嘀咕了两句,再不敢乱说话。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顾玖来到小花厅。

“让父亲久候!”

顾老爷想摆一摆作为父亲的派头,管家顾全偷偷提醒他,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压下摆派头的想法。

第936章 怼他

“最近很忙啊!”

顾老爷语气僵硬地问候。

很显然,顾老爷的心态还没调整过来。

“放肆!还不赶紧给娘娘请安行礼。”许有四一声呵斥,将顾老爷吓了个半死。

他一脸手足无措,看上去又老又蠢又可怜。

顾玖摆摆手,示意许有四闭嘴。

“父亲不必慌张,这些宫人被调教得一板一眼,忠心为主,并无坏心。多谢父亲关心,本宫最近的确有些忙。”

“哦,哦!”

顾老爷怎么可能不慌张。

真正见了面,才意识到闺女的身份发生了改变。

他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这个,今日我过来,是有事同你商量。”

“父亲请说,本宫洗耳恭听。”顾玖态度客客气气。

顾老爷内心有些忐忑,“你看是不是该将顾珽他们几兄弟从边关调回京城?还有顾琤,外放多年,是时候回京为官。”

顾玖挑眉,“不知哪位兄弟给父亲写信,要求调回京城?本宫是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顾老爷连连摆手,“没有谁给为父写信,要求调回京城。我老了,几个嫡子都在外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父亲身体不好吗?”

顾玖打断顾老爷的话,一脸关心,“快去请太医。”

“没没没,我身体还行,就是人老了,难免会有病痛。”顾老爷紧张得差点语无伦次。

顾玖松了一口气,“父亲身体没事就好。至于兄弟们要不要回京城,本宫以为还是要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才行。我们不能大包大揽,擅自替他们做决定。”

顾老爷皱眉,“如今你贵为皇后娘娘,调你兄弟回京,就是一句话的事情。难道你不希望你兄弟在京城为官,添为臂膀?”

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顾老爷,“父亲以为本宫的臂膀是什么?顾家吗?这些年,风风雨雨本宫一人走过来,可曾麻烦过顾家一回?”

顾老爷张口结舌,“他们是你的兄弟啊。边关清苦,顾珽去边关十几年,你就不担心?顾珽的孩子,你就不想看一眼?”

“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关键时刻,本宫岂能拖哥哥的后退。”顾玖早有成算。

顾老爷又问道:”顾珩和顾珙呢?他们同样离京多年,是时候回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

“多谢父亲替兄弟们着想,此事我会亲自过问,父亲不必着急。”

顾老爷蹙眉,“顾琤外放多年,是时候回京为官吧。”

“顾琤那里,本宫也会亲自过问。父亲慈父心肠,令人动容。”顾玖随口敷衍着。

顾老爷心头不爽,脸色僵硬得很。

他轻咳一声,有些难以启齿。

顾玖也不追问,只等他开口。

顾老爷结结巴巴地说道:“你看,这个,你已经贵为皇后,为父也要被人称一声国丈爷。照着朝廷的规矩,国丈爷理应封爵,还得有一二实缺才行。不知为父的爵位何时能够赐封?”

顾玖抿唇一笑,这才是顾老爷上门的真正目的吧。

顾玖郑重说道:“封爵一事,需得看陛下的意思。然而先帝临终前,赐封诸位皇子郡王爵,户部钱粮变得十分紧张。父亲的爵位…”

“怎么样?”顾老爷急切问道。

顾玖直言道:“恐怕一时半得不到赐封。”

顾老爷满脸失望,又急切说道:“这这这,钱粮晚一点给都行,关键是爵位,要定下身份。”

顾玖点点头,“父亲的意思,本宫明白。本宫说了,此事陛下做主。目前朝廷钱粮紧张,多地出现桃花汛,需要朝廷赈灾。父亲爵位一事,稍后再议!”

“哪能稍后再议。你是皇后,我是国丈爷,朝廷规矩摆在那里,不能视而不见啊!”

“父亲不明白本宫的意思吗?本宫说了,此事稍后再议,并非不给父亲赐爵。”顾玖脸色一板,明显透着不高兴。

顾老爷张口结舌,脸色灰白。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说的就是他此刻的心情。

“当初你让为父辞官,为父二话没说,听了你的话果断辞官。如今好不容易你贵为皇后,为父只是想要个爵位而已,你怎么能如此不讲情面。”

顾老爷真会替自己脸上贴金。

当初辞官,是谁一哭二闹三上吊?

又是谁跑到皇子府大闹?

敢情这些丑事,顾老爷全都忘了。却没忘记替自己脸上贴金,想要博取同情。

顾玖脸色一沉,“父亲是在指责本宫吗?”

顾老爷一脸懵逼,想不通顾玖为何突然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