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阳公主怒气攻心,撸起袖子,“本宫就不相信,没办法收拾这群无法无天的文臣武将。”

她计上心来,准备拉福雅公主下水。

福雅公主早料到她有这一招,早早关门谢客,拒不接招。

为了儿子,她不能轻易下场撕逼。

黄去病名声要是坏了,仕途可就难走了。

就算顺利回到文青书局,一个得罪文坛的书局大总管,还怎么开展工作。

文青书局的主要客户就是读书人,所以黄去病万万不能开罪读书人,不能坏了名声。

湖阳公主吃了闭门羹,气得心肝脾肺肾都在痛。

她叫人给福雅公主送了一封信,她在信里面臭骂福雅公主怂货。

福雅公主冷哼一声,直接将信件点燃烧了。

“是儿子连累了母亲。”黄去病有些愧疚。

福雅公主瞪了他一眼,“就算没有你,本宫也不会和湖阳一起做事。就她那个脑子,干的都是遭人恨的事情。”

“湖阳公主也是为宗室利益考虑。”

“宗室的事情,还轮不到她出头。宫里早有决断,朝臣都是秋后的蚂蚱,早晚得服软。你看看陛下和皇后这些年干的事情,哪一件合乎祖宗规矩,结果呢,最后不都干成了。也就是那群朝臣,整日里叫嚣不服输。”

黄去病倒是理解朝臣们的想法,“身在朝堂,不想做应声虫,凡事就得有个态度。声音大一点,吼得厉害一点,说不定还能捞点好处。”

福雅公主笑了起来,“也就是陛下和皇后度量大,不和那帮子朝臣计较。换做你外祖父那会,谁敢多说一句,直接叫金吾卫抓人。”

黄去病吐槽了一句,“所以外祖父的庙号是武宗,明褒实贬。”

福雅公主咬牙切齿,深恨之,“那帮文官,就喜欢玩文字游戏。”

黄去病叹了一声,“即便是皇帝,身后名也捏在笔杆子手上。所以,不能对笔杆子太过严苛,适当的让他们在朝堂上闹腾几回。”

“让他们闹腾,只会更嚣张。陛下登基不过两年,已经被骂了多少回昏君。”福雅公主很不爽,“要本宫说,别流放了,直接砍头得了。”

“已经砍了不少头。”黄去病提醒福雅,去年就已经砍过两回头,菜市口的血恐怕还没干透。

福雅挑眉,“看来还是砍少了。”

第998章 脸都不要(三更)

面对文臣武将火力全开的反击,宗室完败。

败得毫无悬念。

宗室搞串联,跑到皇宫,请皇帝刘诏替他们做主。

那帮读书人太欺负人。

仗着有文化,将宗室按在地上摩擦,还不忘踩一脚。

有文化了不起啊!

骂人不带脏字了不起啊!

一群读书人欺负一群文盲算什么好汉。

太惨了!

一群大老爷们在兴庆宫哭得像个受气小媳妇,委委屈屈的模样,让人不忍直视。

刘诏很烦躁。

特么的,哭哭哭,哭屁啊!

一群大老爷们有什么脸哭。

输就是输,认输不就得了。

还好意思跑宫里诉委屈,请外援。

脸呢?

要脸吗?

宗室的脸都被丢光了。

当然,宗室本来就没什么脸面可言。

这些年,宗室干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确招人恨。

“别哭了!”刘诏厌烦得很。

还哭!

哭屁啊!

“闭嘴!朕让你们别哭了,听不见吗?”

刘诏一发怒,宗室全都闭上了嘴巴,抽抽噎噎,像个小媳妇。

刘诏一脸嫌弃,“瞧瞧你们的怂样,丢人,知道吗?宗室的脸面都被你们丢光了。”

“并非我们想要丢人,实在是能力不济。”

“少府只给米粮,不管我们的营生,又不能科举,当兵吃粮又有诸多条条框框限制。除了有不要钱的米粮外,我们宗室活得还不如那些穷苦小民。”

“外面的人都说我们是一群叫花子。”

刘诏呵呵冷笑,“别人说你们是叫花子,你们就真把自己当叫花子啊?朕怎么没见过穿金戴银的叫花子,给朕找几个看看。”

“陛下为宗室谋福祉,放开科举和军武,全体宗室都感激陛下。只是那群笔杆子心太坏,大大的坏。他们将我们宗室骂得猪狗不如,等于是在骂陛下啊!我们无所谓,可不能让陛下也背上这等骂名啊。”

刘诏冷哼一声,“休要挑拨离间,你们在打什么主意,朕一清二楚。都滚下去,明儿自有旨意传达。”

众人面面相觑,斗胆一问,“不知是何旨意?”

刘诏嘴角在笑,眼中却带着寒意,“宗室成员,十六以上,四十以下男丁,都给朕滚到京大营历练。每年两月,风雨无阻,除有爵之人,谁都不能例外。此事将成为定例。若有人不从,金吾卫伺候。”

众人傻眼。

不要啊!

日子过得好好的,谁乐意去京大营历练啊。

皇帝刘诏可是有前科的人。

宗室学堂,一开始的大家都以为走过场。

等孩子们进了学堂,才知道是来真的。

从宫里派来的嬷嬷,还有那位钱富钱公公,在孩子们的嘴中已经化身恶魔。

从开学到现在,凡是刺头,都被收拾了一遍。没死没残,就是脱了一层皮,老实了不少。

女校和男校一样一样,出头的人儿,总是最先被收拾。

宫里的嬷嬷,别的本事不怎么样,调教人那可是一等一的好手,十八班武艺不带重样。

一个个被整得哭爹喊娘,嚷嚷着不去读书。

哪能不读书。

不读书,就没了米粮,没了爵位,还会被贬为庶人。

去!

必须去读书!

就算是爬也要爬着去读书,还不能迟到。

有了学堂这个前科存在,几个宗室有脚趾头想都能想到,每年到军营历练两月,绝对是生不如死。

京大营的人接到命令,百分百不会放水,一定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因为京大营那帮武将,当年都跟随皇帝刘诏出生入死。

仗打完了,一部分继续留在西北领兵作战,一部分则被安排在京大营,替皇帝刘诏掌兵权。

在世人眼里,跟随过皇帝刘诏的这帮武将,统统都是棒槌。

这群棒槌,被皇帝和皇后养得肥肥的,根本不稀罕金银贿赂。

他们在四海在寰宇的股份,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犯不着贪墨那点钱。

鬼都不知道,钱富钱公公在京大营有没有安插探子。

万一被皇帝和皇后知道收受贿赂,那一切都完了。

宗室男丁被安排到京大营历练,这帮武将估计会兴奋地嗷嗷叫。

他们最喜欢操练权贵子弟,太有成就感。

他们的靠山是皇帝皇后,根本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感受。

宗室们欲哭无泪。

“陛下能否收回成命?我等多年不事生产,这身板,经不起京大营的操练啊。”

还有点自知之明。

刘诏板着脸说道:“无妨!多操练几次,身板就会越来越结实。”

身板不结实,哪能去大草原,去海外。

大草原,海外的人口结构,必须包括各个利益阶层。

所以从现在开始,宗室的男丁都要炼起来。不求上马杀敌,但求有一副结实的身板,吃得了苦,下得了力气。

事情就这么定了,谁来说情都没有。

次日一早,刘诏就下了这道旨意,五日后集合开拔京大营。

旨意一下,将几万宗室震得魂飞魄散。

有人躺地上打滚装死。

“我不行啊,我要死了,当不了兵…”

“我我我,我有心疾。我有太医开的药方,千真万确。”

“我刚成亲,正是新婚燕尔,哪能去当兵。”

“我有爵,我不要去。”

“奉国将军以上的爵位,才能免除兵役。”

“我腿瘸…”

“我手残…”

“我口吃…”

“我是傻子…”

为了逃避每年两月的兵营历练,宗室男丁们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于是刘诏又下了一道旨意,凡是逃兵役的宗室男丁,一旦查实,直接滚到城外做半年苦力,没工钱,白工。

这一招狠啊!

一边是两月,一边是半年,该作何选择,众人心里头都有谱。

加之金吾卫亲自出动调查每个试图免除兵役的人,一时间宗室内部是鸡飞狗跳,朝臣们看得哈哈大笑。

等到五日之期一到,几千宗室,除了个别真的没办法动弹外,统统拉到京大营操练。

文武百官看宗室的笑话,看得乐呵呵。

周世安的第二本书,《论宗室的前世今生》终于出版发行。

此书一出版,给宗室同百官的斗争,添了一把柴,等于是往油锅里面浇水,滋滋滋地响,动静忒大。

周世安站在客观的角度,将几个王朝宗室的兴衰起落一一道明,然后又一一剖析其中缘由。

他所节选的例子,都是比较知名的事例,正史野史多有记载。

众人一看,就有了熟悉感和认同感。

加之又是在这当头出版,自然是卖断了货。

读书人和官员,看完此书的前半部,暗暗点头,道一声言之有理,说一句周世安还是站在读书人这边。之前恐怕是误会他。

等看完后半部,读书人差不多都快气死了。

敢情这是一本替宗室洗白的书籍!

不将宗室钉死在烂泥潭,反而替他们寻找原因,替他们说话,屁股到底坐在哪边?

“周世安不愧是第一奸贼,此书满纸荒唐。”

“我看他不仅屁股歪,脑袋也歪了。”

“宗室这个群体,就该一棍子打死。洗白,呵呵!”

“虽说他书里的内容还有些道理,但是替宗室说话,就是该死。”

不论对错,只论立场,这就是大部分官员的态度。

至于市井小民,主要是听个热闹。

京城的茶楼酒楼最近很热闹啊,说书人很受追捧。

靠着《论宗室的前世今生》带起来的热潮,说书人开始谈古论古,讲起前面几个王朝知名的宗室荒唐事。

听者云集,连声叫好。

打赏者,一个比一个大方。只听见一声比一声高的“赏”!

大家就爱听王朝旧事,宗室八卦。

总能从那些故事里面,找到现在的影子。

唯独找不到皇后娘娘的影子。

旧时王朝,似乎,好像,没有哪位皇后娘娘像当今皇后。

“那个摄政的太后像不像?”

“不像!”

“摄政的太后都不像,那就没一个像的。”

“当今皇后娘娘开先河,前面几个王朝根本找不到一个相似的。后来者,都得跟当今皇后娘娘学,估摸着都学个四不像。”

“这叫做拾人牙慧。”

“东施效颦。”

“我倒是喜欢看到皇后娘娘摄政。”

“嘘!不要命了吗?这种话也敢乱说,真不怕金吾卫找上门。”

“金吾卫就是皇帝的狗腿子,皇后的狗腿子又是谁?”

“皇后不需要狗腿子。真要论狗腿子,你我这般小民皆是娘娘的狗腿子。”

“一个二个不懂就别瞎说。你们想给皇后娘娘当狗腿子,够资格吗?”

“那你说说,谁够资格?”

“某将前往南方应募出海护卫,像某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皇后娘娘的狗腿子。”

“呵呵!就你这身板,还想出海,当心死在海上。”

“胡说八道!某要去海外杀蛮子,某有一把子力气。”

“光有力气可不行,还得会搏击之术,杀人之术。”

一个面白有须的人突然插话,引来众人侧目。

“你说的有道理,请问贵人怎么称呼?”

“咱家姓邓。若真想应募出海护卫,可以到百家坊后巷,拿咱家的名帖登门。”

邓存礼丢下名帖,带着徒弟转身离去。

众人面面相觑,久久不言。

“宫里的公公?”

“小子,你走大运了。”

第999章 邓存礼归京

邓存礼时隔多年回京,京城变化之大,他也忍不住咋舌。

这次他被皇后娘娘紧急召回来,心中有诸多猜测。

顾不得细看京城的变化,第一时间递了贴子,进宫请安。

皇宫也变了模样。

最大的不同,皇宫里面的人少了,反而多了一些人气。

经过通报,邓存礼被请进长安宫书房。

今儿书房冷清,没有算盘拨动的响声。

地面上,放着几个箩筐,全都装满了账本,其实还是很忙的。

邓存礼心中了然,宫里的人气,显然来自于长安宫。

长安宫是皇后娘娘居住的地方,也是办公的地方。

因为紧邻御花园,大家进出长安宫,都走景耀门,避开了所有朝臣。

“老奴拜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

“邓公公回来了,快起!”

顾玖招呼邓存礼坐下说话。

邓存礼谢过之后,在小杌凳上轻轻落座。

二人互相打量。

顾玖的目光直接,邓存礼含蓄。

“多年未见,邓公公还是老样子。”

“老奴老了,倒是娘娘一点都没变。还是当年老奴离京时候的模样。”

顾玖哈哈一笑,“没想到你也学会了拍马屁。这些年辛苦你了,西北大局,多亏有你主持,否则本宫和陛下的计划难以实现。”

“娘娘运筹帷幄,老奴只是奉命行事。老奴回京之前,西北军正在搬家调动。”

“和本宫说说具体情况。西北军弄了多少人口?那些将士愿意跟随他们西进?”

邓存礼斟酌着说道:“鲁侯夫人亲自出面,在西北大肆购买人口,弄得牙市价钱跟着上涨。不到一年的时间,鲁侯夫人恐怕买了不下三千人,两千男仆,一千女仆。”

顾玖点点头,“这几年风调雨顺,遭灾的地方不多,牙市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口买卖?会不会是拐子混杂在其中?”

邓存礼说道:“回禀娘娘,老奴私下里打探了一番,鲁侯夫人买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山区。山区地贫,生活艰难,向来有卖儿卖女的传统。加之牙婆抬高了身价,很多人家其实日子勉强还能过下去,被价钱吸引也会提前卖儿卖女。这几年朝廷严打拐子,被拐卖来的男女倒是少见。大部分都是被亲人卖给牙婆,牙婆转卖给鲁侯夫人。”

顾玖点点头,“西北军光是战斗人员就有几万人,这些兵将的家属可有跟随?”

邓存礼说道:“这些年,西北军都是在西北本地募兵。西北以外的兵源,要么退伍,要么被大都督府接管。”

“你是说,将士家属都愿意跟着西进?”顾玖暗暗咋舌。

邓存礼说的比较含蓄,“鲁侯在带兵这一块,还是很有本事。根据调查,鲁侯在多年前就开始准备。可能在娘娘算计西北军的同时,鲁侯就已经猜到了娘娘的用意,顺水推舟,开始大肆在西北本地募兵,于是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顾玖扬眉一笑,“本宫从不敢小看鲁侯。能在西北经营出偌大局面,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多年前他就能猜到本宫的意图,不意外。只可惜,本宫一直没机会同鲁侯见一面。”

邓存礼说道:“老奴回京之前,和鲁侯告别。鲁侯也说很遗憾不能和娘娘见一面。”

顾玖笑起来,“很可能这辈子,本宫和鲁侯都无法相见。真想会一会他。不知裴蒙得了鲁侯几分真传?”

邓存礼思考片刻,说道:“不太好说。”

“哦?也有你无法判断的事情吗?”顾玖好奇。

邓存礼斟酌着说道:“平西伯裴蒙,看似是个只会打仗的莽夫。然而凡是这么看待他的人,最后都败在了他的手上。”

“你是说他在假装莽夫?”

“莽夫可能是真莽夫,奸诈也是真奸诈。”

顾玖了然,“本宫明白你的意思,有一种人,外表粗狂,言行也粗狂,让人误以为是个莽夫。却不知,莽夫也有心思细腻的一面。”

“还是娘娘有见地。”

“少拍马屁。西北军西进西凉一事,在朝中还是秘密,仅限于几位朝臣知道。”

朝臣只知西北军要反击西凉,不知道西北军的目的是进攻西凉王城。

“老奴会管好嘴巴,保证不说漏一个字。”

“粮草,军械都已经送到西北军手中,沿途堡垒要塞陆续建成,希望鲁侯真的担得起偌大的名声,替大周拿下西凉。无望大师那里可有消息?”

“西凉内乱!无望大师只传来这四个字。我们安插在西凉的探子,全都断了联系。无望大师的消息,还是通过北荣一个部落首领传过来的。”

“哦!西凉内乱,这是好事啊。北荣也被成功分化?”

“北荣王庭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其他部落纷纷反了。北荣一路西进,正屯兵在西凉边境。西凉如临大敌,双方暂时还没有开战。不过老奴的消息已经是三个月前的,目前西凉和北荣之间到底是什么情况,老奴不知。”

“不用担心。西北大都督府的兵将一直追在北荣后面,就是为了防备北荣和西凉联手反杀。”

顾玖轻轻敲击桌面,命人翻出西域舆图。

“西北军得加快行兵速度,到了冬天情况就复杂了。”

“西北军主力,在一个半月前已经出发,平西伯裴蒙亲自领兵。”

“补给能跟上吗?”

“尽全力。”

西北的事情,所有的准备都做了,接下来就看西北军如何发挥。

鞭长莫及,现如今顾玖能做的已经很少。

她问邓存礼,“本宫突然召你回京,西北的事情来得及安排吗?有没有打乱你的计划?”

“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黄卓和赵民发都能独当一面。”

“如此甚好。你可知,本宫召你回来所为何事?”

“本宫打算安排你进少府,主持大局。”

邓存礼大惊失色,“老奴一介阉人,岂能主持少府大局,万万不可。少府历来归宗室主持,为陛下效力。”

顾玖抬手制止他,“此乃权宜之计,黄去病执意辞官,不肯继续担任少府家令一职。宗室内部有多烂,你应该比本宫更清楚。想找一个德才兼备,还得让陛下放心的人,本宫翻遍了宗室档案,也找不出一个。

要么有德无才,要么有才无德,要么身份敏感,不宜启用。于是本宫想了一个权宜之计,令一宗室族老挂名少府家令,少府一应事务由你主持。”

邓存礼张口结舌,迟疑道:“林书平和钱富,都比老奴更适合这个位置。他们才是陛下的心腹。”

顾玖摇头,“他们是陛下的心腹,的确不假。然而他们不懂经营,不懂财税,不懂商业上的各种门道。少府这个位置,他们担不起来,本宫也没时间去培训他们。”

这年头最贵的是什么?

人才!

多年前,顾玖就发出呐喊,人才难得。

到如今,依旧是人才难得。

培养人才,需要时间,还需要土壤。

想培养个能接班少府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少府权柄之大,所涉及的行业之广,岂是一般人能担任。

对外,少府要替皇帝生财,经营各类产业。还要时常贴补户部,解决户部没钱的困境。

对内,要负责铸造钱币,负责发放米粮养活宗室,解决宗室就业问题(户部吏部)。

还要负责制造军械,修缮宫殿,皇陵等等建造工作(兵部,工部)。

还要负责宗室纠纷,诉讼(刑部)。

负责挑选调教阉人和宫女,负责管理皇宫(礼部,内侍监)。

…零零总总,少府其实就是个小朝廷,具备了六部和内侍监所有的功能。

区别在于,少府只对皇帝负责。

其他衙门,休想插手少府。

少府家令一职,自成立那天起,就由宗室担任,从无例外。

即便是刘诏,也没考虑过要将少府家令一职让出来,让给文官勋贵担任。

邓存礼小心翼翼问道:“陛下怎么说?”

顾玖笑了笑,“陛下那里你不用担心。将你召回来主持少府大局,陛下也同意这么做。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以及见识,你都具备了担任少府家令的资格。只是名义上,你的职务是少府匠丞,干的是少府家令的活。”

少府匠丞一职,很多时候都由宦官内侍担任。邓存礼担任这个职务,也不稀奇,不会引来非议。

邓存礼说道:“老奴怕辜负娘娘。”

“本宫会替你撑腰,你尽管放心大胆去做。宗室内部,你更不用担心,陛下会将宗室那帮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邓存礼长舒一口气,“有娘娘这番话,老奴就放心了。娘娘希望老奴在少府怎么做?”

顾玖吩咐道:“你到少府当差,首要的任务是和户部兵部通力合作,配合西北计划,确保钱粮军械能及时送到西北,确保后勤补给,尽量不要拖延裴蒙的进兵计划。

其次,同审计司合作,清查天下矿场,目标是关停五成的矿场。具体详情,本宫会派人将资料给你送去,你也可以到百家坊档案室查找资料。常恩你也认识,如今他是审计司大总管,你们将来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希望你能和他好好相处。”

常恩?

邓存礼笑了起来,“老奴一定会和常公公好好相处。”

第1000章 身为棋子

邓存礼走马上任,出任少府匠丞。

刘诏点了个凡事以和为贵,没二两本事,还有点耳背的宗室族老担任少府家令一职。

这顿骚操作,将众人惊了个目瞪口呆。

朝臣乐得看戏,不作声。

宗室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不少闲话。

“不如直接将少府送给皇后娘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