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摇摇晃晃,回厢房休息,顺便构思接下来的剧情。

三顺看见他,“严老爷,你这是喝了多少酒?”

“是三顺啊!刚忙完吗?”

“我哪里是刚忙完,我是正在忙。山河书院那边又送来几篇稿子,写得挺好的。我家公子要求刊登在明儿的生活秀上面,狠狠打那群读书人的脸面。”

严辞指着自己的脸,“本老爷也是读书人。你是要打我的脸吗?”

三顺嘿嘿笑起来,怪尴尬的。

“严老爷见谅,我这是说顺了嘴,说错了话,你千万别和我一般计较。”

严辞哼哼两声,干脆在花台上坐下来。

他招手,叫三顺到跟前闲聊。

他很好奇,“公主府应该很有多土地吧。新律法一颁布,公主府岂不是也要将超额的土地脱手?公主府几位主子就没抱怨?”

三顺哈哈一笑,“抱怨什么啊,高兴还来不及。”

把土地脱手,还高兴,毛病吧。

莫非有内幕交易。

三顺四下看了眼,“严老爷,这话我只告诉你,你可别往外乱说。”

“你说,我保证不乱说。”

三顺轻咳一声,清了清喉咙,开始侃侃而谈。

“目前情况是这样的,公主府将超额的土地转让给少府,算作少府粮行股份。一千亩算一股。要是不想要粮行的股份,可以置换成海外的土地,一亩换两亩。”

“我听人说,杨大人的海外行营打下来的土地,全都是一年两熟的肥田,甚至还有一年三熟。不用人伺候,把种子丢下去,几个月就能收获。还有海外大片大片的森林,全都是几百年上千年的木材,这都是钱啊。比起苦哈哈种田那点收益,海外的收益是成倍的。”

“不瞒严老爷,江南那边的船行东家,已经陆续进京,要和少府,以及高官显贵们谈合作。这些消息,现在还处于封锁阶段。就是怕传扬出去,被人强占了先机。”

“那帮豪商,动作可快了。闻到一点风声,几百万两的大手笔洒下去,位置优良的肥田都被他们抢先买了,那肯定不行。对了,我家公子打算去海外买一个港口,同齐王殿下,二皇子,三皇子,汝阳公主合资。委托身在海外的二皇子殿下汝阳公主经营。”

严辞张口结舌,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难怪朝堂上风平浪静,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点风波都没有。你刚说可以用土地换股份,入股少府粮行,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这种事情我哪里敢胡说八道。”三顺翻了个白眼。

严辞激动问道:“那我可不可以入股?我是举人功名,肯定可以入股,对不对?”

第1083章 靠山

严辞睡了一觉起来,神清气爽,一改之前的萎靡不振。

他将自己洗刷干净,掐着时间去见黄去病。

昨晚上,他一直在琢磨用土地换股份的事情。

少府的生意,绝对是稳稳当当。

大周不灭,少府不灭。

虽说比不上四海和寰宇,那也是利润可观,收益可观。

眼看着皇帝和皇后娘娘下大决心,强行推行新的土地律法。手里多出的土地,不再是生蛋的母鸡,而是成了负担。

要是朝堂上一致反对,他倒是有胆子继续将超出的土地继续留在手中。

偏偏朝堂风平浪静,一群大佬,就跟没事人似得。

管你在报纸上骂生骂死,他们依旧按部就班,靠着信息差,赚取着一波又一波的红利。

这样的局面,让严辞下定了决心。

手中的土地,如果能换成股份,那就尽快换成股份。

如果不能,也不能砸在手里面。

土地这一块,以他对皇后娘娘的观察和了解,肯定是越来越倾向于黎民百姓。

皇后娘娘做事,向来都是尽可能拉拢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一个新律法,短短时间,就拉拢了全天下的黎民百姓。

这是大势。

不管谁出面反对,都无法阻挡大势。

而且还有海外大片肥沃的土地兜底,这是一盘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下的棋局。

除非能一巴掌拍死皇帝和皇后娘娘,否则还是乖乖顺着大势而行吧。

北边,有陈壮实。

南边有杨季。

一南一北,加上京大营早就被皇帝捏在了手中。

任何人反对,都显得苍白可笑。

“黄老板,有空吗?”

严辞堵住黄去病的去路。

“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你,就耽误一点时间。”

黄去病很爽快,领着严辞去了签押房,特意命人泡了一壶茶。

“严兄的新书写完了吗?”

“写书的事情不着急。我今儿找你,是想问问土地入股的事情。”

严辞有些急切。

黄去病挑眉,“三顺告诉你的?这个大嘴巴,叮嘱他别往外说,还是管不住嘴巴。罚他这个月的奖金。”

“罚我,罚我!别罚三顺。都是我逼着他说的。”

“严兄别替三顺说话。他的性子我知道,不用你逼,他自己就一箩筐给倒了出来。”

“那土地入股的事情,是真的吗?”

黄去病点头,“是真的。具体的章程已经确定,过几天就要开始认购。严兄莫非想用土地入股少府粮行?”

严辞连连点头,“不知我有没有资格入股少府粮行?这么大的事情,外面一点风声都没有,看样子第一批认购股份的人,都是内部人员?”

黄去病笑了笑,“什么都瞒不住严兄。陛下和皇后娘娘,为了推行新的土地律法,同朝堂诸位臣工扯皮许久,才换得朝堂的妥协和支持。第一批股份认购,肯定是优先照顾‘内部’人员。不过严兄想要认购,我可以想办法给你弄个名额。不过,严兄不考虑去海外置办产业吗?”

严辞连连摆手,“海外置办产业,太远了,我是玩不起。还是土地换股份,让人放心。”

黄去病调侃道:“严兄到时候可别后悔哦。”

“不后悔,不后悔。我家里真没人有本事去海外置办产业。怕是钱败光了,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严兄杞人忧天。你家里没人,不用担心啊。好几个大商会,已经决定成立海外代垦商行,只要给一笔钱,自有人帮你们管理海外产业和土地。”

此话一出,严辞瞬间又被刷新了认知。

“代垦?”

黄去病重重点头,“对啊!就是代垦。海外毕竟太远了,不管是走陆路过去,还是坐船走海上过去,都太远。而且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猛地过去怕是会水土不服,别钱没赚到,人还死在外面,那就是得不偿失。可是难得的机会,总不能因为路途遥远,水土不服就放弃吧。所以代垦就出现了。你只要负责出钱,剩下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帮你办了。严兄有没有兴趣?”

严辞还是摇头,“算了,这都是有钱人家才玩得起的,我就不参与了。我还是保守一点,土地换股份。”

“行吧!改明儿我将名额给你弄来。”

“谢谢黄老板!”严辞喜笑颜开。

黄去病调侃道:“你写书写快点,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严辞哈哈一笑,“写书得讲究灵感,可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等我拿到股份,我请黄老板喝酒。”

“行啊!我等着喝你的酒。”

严辞准备告辞,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回头问道:“黄老板,你要用土地换海外的土地吗?”

黄去病点头,“换啊!当然要换。”

“就因为你和几位殿下买了个码头?”

“嘿!三顺这个大嘴巴,敢情什么都和你说了。是啊,要买码头,要买地,土地越多越好。手头上的钱有限,趁着海外的土地价格还没被豪商炒上来,赶紧换一点肥田。”

严辞一听,八卦之心熊熊燃烧,“豪商已经去了海外炒土地?”

黄去病朝他勾手。

严辞赶紧凑到他身边。

黄去病说道:“豪商背后都有大靠山,知道吧?”

严辞重重点头。

黄去病神秘兮兮地说道:“这个时候,只要靠山透露一点点消息给豪商,那群豪商都是属狗的,狗鼻子比谁都灵敏。只需一点点消息,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我们说话这会,说不定已经有豪商启程前往海外行营圈地。海外行营卖地,自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先去的吃肉,后去的只能喝汤,最后去的连汤都喝不到,这是硬道理。严兄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却不愿意去海外置办产业,实在是浪费啊。”

“海外买地,真有这么好?”

“好不好,我也不敢保证。不过就是买一块地,放在那里,一年三熟,光是种粮食,几年时间也能将本钱赚回来。何乐不为。”

严辞说道:“光是种地,没意思啊!”

“嫌弃种地没意思,严兄可以买一片森林,把木材卖给船厂,或是卖给大户人家打家具用,也是移门买卖。”

“我再想想,再想想。”

严辞还是很犹豫。

他靠着写书,的确赚了不少润笔费。

只是他的家族,严家,整体都是靠他带起来发家致富。

也就是说,严家缺少底蕴。

不像大家族,几代忠仆。派忠仆前往海外经营,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严辞没这底蕴,没有几代忠仆。

家里能派去海外的人,一个都没有。

代垦,怎么都觉着有点不靠谱。

将自己的土地完全交给别人打理,是好是坏都是别人一句话,不行不行。

虽然可惜,最终严辞还是拒绝去海外置办产业。

“多谢黄老板照拂!只是自家知自家事,我就不去海外凑这个热闹。”

过了两天,黄去病弄到名额,交给严辞。

严辞拿到名额,第一时间跑少府认购股份。

少府只认名额不认人。

严辞一口气置换了四千亩土地。

等到少府上门收地的时候,严家人才知道消息。

气得严辞的父母,拿着棍棒追打他,大骂他是败家子。

知不知道,攒下一点田地多不容易。竟然全都置换成了什么狗屁股份。

严辞振振有词,却不能改变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

老人家眼里,土地就是一切。

别管是置换,还是卖,那都是败家子行为。

因为父母的闹腾,严辞着实过了一段水深火热的日子。

直到后来,少府出动,全天下开始征税的时候,严辞的父母才认识到这一回朝廷是动真格的。

不是以前嘴上说着收税,其实花点钱打点一下,就可以将税收免掉。

少府出动,六亲不认,只认土地和税收。

那架势,真正是凶神恶煞。

过去金吾卫名声恶臭,如今少府的名声也不比金吾卫好多少。

不过,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等到权贵们认购完了少府粮行的股份,消息才被捅出去。

《山河书院报》就是传媒界的喷子。

消息第二天,就发文章喷朝廷,喷少府,妥妥内幕交易,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粮行没啥稀奇。

但是前面加了一个少府,妥妥的牛逼大了,绝对是粮行界的推土机。

所有粮商,在少府粮行面前,都是弱鸡。

这么大的举动,为何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

这不是内幕是什么?

请朝堂,还有少府给的大家一个交代。

事关百姓口粮,事关土地,此事不能这么含糊其辞。

书院报一喷,群情汹涌。

街头巷尾,都是讨论少府粮行。

然而被喷的朝堂和少府,全都安静如鸡。

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否认此事,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书院报上面的文章。

诡异!

“就连生活秀都没动静,怎么回事?”

“生活秀是黄老板在管,黄老板自己就是权贵,闷声发大财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吭声。”

“少府粮行,你说这事是真的吗?”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说不定有人故意兴风作浪。”

“先等等吧,看生活秀和《国子监报》后续有没有反应,才好做判断。”

第1084章 皇后娘娘的风格

书院报上面的喷子文章,因为得不到回应,只掀起了一点小风浪。

等到大家差不多都忘记此事的时候,一个重磅消息横空出世。

各大报纸,在同一天刊发了同样一条公告。

公告主要内容,首先成立少府粮行,平抑天下粮价。

其次,少府粮行接收广大民众认购股份。认购条件为一千一百亩为一股。

消息一出,民众哗然。

“一千一百亩一股,价钱忒贵。”

“少府是在抢钱吗?”

“这事根本就没有我等小民的份,看个热闹就成。”

“少府是看不起我等小民吗?一千一百亩一股,抢钱啊!”

“傻子,还看不明白吗。少府粮行就是冲着那些大地主去的。那些大地主舍不得卖掉手里的土地,要是能置换成少府粮行的股份,年年吃红利,肯定很多人响应。”

“朝廷的办法真是一套接着一套。之前吵架还没吵完,读书人都说朝廷是要断大家的路。结果怎么着,等大家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朝廷来个公告,入股少府粮行。这下好了,谁还敢说,朝廷是在断大家的路。”

“都散了,都散了。这事就和我们小民没关系。”

“这倒也是,我们就看个热闹。”

“没意思啊!”

“真是想念当年寰宇运输发行股份的日子,幸亏我抢了五股,年年吃红利。”

“我也抢了三股。”

“我也抢了两股。”

“朝廷为何不为我等小民考虑,给个机会给我们,也让我们入股少府粮行啊。”

“做梦吧!十税一的优惠给了你,你还想要入股少府粮行,美得你。”

“少府粮行,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是专门为大地主们准备的,就没我们的事。”

“散了,散了!”

“大消息,大消息。刚得到的大消息。第一批认购股份的人,是一千亩一股,全都被朝廷官员们,皇室宗亲们给抢完了。这第二批,就涨价涨到一千一百亩一股。第一批认购股份的人赚大发了。”

“千真万确,我老丈人家表亲的堂兄弟的媳妇的哥哥的舅子,就在皇城根下当差。绝对错不了。”

“这么说来,少府粮行的股价还得涨。”

“等到第三批认购的时候,肯定得涨。”

“你们猜,那些地主老财,舍得将土地置换成股份吗?”

“那些豪族,估计,可能,会置换一部分。那些乡下土财主,做事保守,犹犹豫豫,说不定等到第二批认购完了,还没下定决心。等到第三批又涨价,届时就该后悔了。”

“这招真高啊!”

“实在是高!”

“难怪之前书院报骂内幕交易,其他报纸一点动静都没有,敢情是早就得到了消息。”

“书院报没骂错,第一批就是内幕交易。”

“太过分了,一下子就涨了一百亩。”

“你又没有一千一百亩的土地,你瞎操什么心。人家大地主都没嫌贵,你嫌弃个屁。”

大地主:谁说老子不嫌贵?一股就多出一百亩,十股岂不是多出一千亩。

这是抢钱模式啊!

严辞十分庆幸,自己厚着脸皮,从黄去病手中要了名额,以一千亩一股的价格置换了四股。

王学成替他高兴,“还是严兄有远见,一下子就赚了四百亩。”

“赚什么赚,这点股份我就传给子子孙孙,坚决不转让。”

王学成嘿嘿笑起来,“我要是有一千亩田地,我也换股份。可惜我没有。”

他工作这么多年,除了攒下两套房子,就是攒了百八两银子。名下的土地,一家五口人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亩,还都在老家。远远达不到秀才一百五十亩的上限。

严辞同他说道:“我估摸着,过段时间,土地价格会有波动。王兄要是有闲钱,不如再卖几亩。反正你离着上限还远的很。”

王学成摇头叹气,“我是秀才,可以萌三人。大哥,二哥分别来找我,都希望我能让一个名额给他们。家里媳妇同我吵,说是我敢将名额让出去,就带着孩子回娘家。我现在是愁死了。有名额愁,没名额也愁。”

“只是比一百亩的上限多出五十亩,他们也抢着要?”

“就算只是比上限多出一亩,他们也会抢着问我要名额。”

“王兄打算怎么办?”

“我正在发愁。”

“你们三兄弟早就分家,你完全可以拒绝你大哥二哥的要求,一个名额都不给他们。王兄,不是我说你,你有时候太过软弱。你得替孩子们着想啊。你三个孩子,三个名额刚好都给他们。”

严辞替王学成出谋划策。

王学成一脸愁绪,“我是抹不开面子。”

严辞啧啧两声,“面子哪有实惠重要。王兄,可不要做出让妻儿仇恨你的事情。”

此话如同一记重锤,敲打在王学成的心头。

他顿时清醒过来,“严兄说的对。孩子们现在还小,没想法。等他们长大了,知道了事情经过,定会恨我。”

他一口喝下杯中酒,“多谢严兄提醒。回去后,我就写信拒绝大哥和二哥。既然已经分家,就没理由把名额让给他们。”

“王兄早该如此!”

三元公杨元庆同周世安下棋。

孙状元单飞,做了知行书院的山长。

不过三人小团体依旧存在。

今儿,孙状元巴巴地跑到山河书院,下棋品茗,悠哉乐哉。

周世安问他:“孙兄不忙吗?”

“自然不忙。”

周世安微微挑眉,“外面都闹翻天了,你们孙家可是当世少有的大地主,能不忙?”

孙状元一脸乐呵呵的,“你们周家,可是和孙家齐名的大家族。怎么不见周兄忙碌?”

“周家是周家,我是我,可不能混为一谈。”周世安不乐意。

他努力的想摆脱家族,可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将他和家族联系起来。

只要他一日姓周,在世人的眼里,他就是周家人。

三元公杨元庆见周世安不高兴,于是出言说道:“皇后娘娘乃当世少有的围棋高手,深谋远虑,一套又一套,所有人全都着了她的套路。”

周世安手执白子,头也没抬,只盯着棋盘。一边说道:“外面都在议论,说是皇帝和皇后娘娘如何如何,怎么到了杨兄这里,全都成了皇后娘娘的功劳。”

三元公连连否认,“不不不,不能算作是功劳。只能说这是一盘着眼未来百年大局的棋局,这样的大手笔,符合皇后娘娘的做事习惯。不谋则已,谋则谋十年,百年。陛下的做事习惯,和皇后娘娘是不一样的。陛下更喜欢真刀真枪,直来直往,着眼于当下。这种弯弯绕绕的策略,一看就是皇后娘娘的风格。”

孙状元连连点头,认可三元公的说法。

他和皇后娘娘打过交代,的确是个难缠的主。

这次推行新的土地律法,刚开始,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必定会遭到天下非议,遭到所有士绅阶层,皇室宗亲的反对。

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来推行这件事,都是失败的下场,不会有例外。

然而,这事到了皇后娘娘手头上转了一圈,完全就是另外一个局面。

谁能想到,三年缓冲期,少府粮行,海外置产,一套组合拳下来,竟然隐约有成功的可能。

周世安朝孙状元看去,“孙兄赞同新律法?”

孙状元苦笑道:“我赞同还是反对,重要吗?此乃大势,不可违逆。”

周世安说道:“我不信孙兄没看出新律法的真实用意。”

孙状元沉默不言,他当然看出了皇后娘娘这一套组合拳的真实用意。

周世安不等孙状元回答他,自顾自的说起来,“推行新律法,加上奴仆法的实施,根本用意还是为了限制世家豪族的规模和影响力。我想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新律法其中有一条,家中若有两个功名,按照一个功名计算。奴仆法上面也有类似的一条,奴仆数量以一个功名计算。何意?这不就是逼着世家分家。

就比如你们孙家三房,身上有功名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不分家,只能按照一个功名计算,才萌十几个人。然而你们孙家三房足有两三百号人,十几个名额肯定不够。怎么办?

想要利益最大化,拥有更多的十税一的土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家。将兄弟,将儿子,将侄儿全都分出去,一户家庭一个功名,便可利益最大化。逼迫世家分家,这才是皇后娘娘的真正用意。”

三元公连连点头,“周兄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当初皇后娘娘用计,逼迫孙兄分宗,同本宗脱离关系,老夫就预料到后续还有更大的动静。

皇后娘娘做一件事,从来不会是单纯的做一件事。一件事后面,必定还有连环的计划。孙家分宗,算是皇后娘娘的一个探路石,加之杨季在南边打下大片土地,北边陈壮实也成长起来,京大营则紧紧握在陛下的手中。皇室宗亲,也都被管束起来。

条件已经具备,皇后娘娘便趁势推出了她的大计划,打压世家,限制世家。世家要么顺势而为,分家,谋取最大利益,要么就只能硬抗到底,承担高额税率。

以少府和金吾卫,加上内侍省,这三个衙门来势汹汹,户部完全比不了。少府一旦出动,开始勘定土地面积,征收粮税,瞧着吧,还得乱一阵子。不过随着少府粮行第二批股份认购,股价直接上涨一百亩来看,估摸着最终还是闹不起来,至少不会闹到天下烽烟四起的地步。”

周世安朝孙状元看去,“孙兄怎么看?”

孙状元捋着胡须,“最近书院学子,人心惶惶,都在讨论土地税收这件事。以前,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免税免徭役。如今考取功名,只是十税一的土地上限高了,不能再享受免税。

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满腹怨气,嚷嚷着说不读书,不如回家种田。然而,嚷嚷归嚷嚷,新律法已经颁布一个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子退学。”

三元公跟着说道:“山河书院也没有人退学。甚至很多人支持新律法,认为从根本上解决了民生问题。”

孙状元接着说道:“据老夫了解,国子监,军事学院,地方上的书院,也没有人退学。这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

三元公颔首,“读书依旧是最好的选择。即便不能免税,但是只要有功名,就可以庇护家人,名正言顺拥有更多的土地。若是做了官,可以买卖的土地更多。老夫还得到消息,朝廷打算提高官员俸禄。”

三元公笑呵呵的,“应该是真的吧。事关土地税收,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官员竟然没有闹起来,其中缘由二位就不好奇吗?老夫想着,光有少府粮行的股份,海外置产,恐怕还不足以让朝廷官员闭嘴吧。”

第1085章 嫌弃(三更)

“增加俸禄能增加多少?从五十两提高到一百两,一年不过就是多了五十两而已。这点钱,就能让朝廷官员闭嘴,恐怕是妄念。”

周世安连连摇头,认为三元公的消息很不靠谱。

提高俸禄,除非一口气提高十倍,否则不具有任何吸引力。

因为大周的官员的俸禄极低。

打个比方,一个七品京官的俸禄加上米粮,折算下来,一年绝对没有一百两。

一年收入一百两,做京官,怕是要做成叫花子。

一是贪墨。

二是靠家里支援。

做官了,起步就是进士。

家族免税免徭役,可以接受投献。

只要胆子足够大,来者不拒,一两年时间家族就能脱贫致富。

家族出钱供养京官,京官尽可能的庇护家族。

就是这么一回事。

增加一点点俸禄,哪能能让官员闭上嘴巴。

“一定还有别的补偿,才能让朝廷所有官员闭上嘴巴。”

周世安十分笃定。

他是正儿八经做过官的人,还是京官。

三人当中,他脱离官场的时间最短,当官的时间最长。也就意味着,他对朝廷官员的尿性更了解。

没有足够的利益,官员不可能紧闭嘴巴,一声不吭。

三元公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周兄说的有道理。我们不妨猜一猜,皇后娘娘还给了官员什么补偿,才能让他们集体闭嘴。”

“莫非是四海寰宇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