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这样的文章还刊登出来。

弄得外界都在齐吼:山河书院内讧!

报界同教育界打嘴仗,打得火热。

朝堂上,被汝阳打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摆明了,皇帝要护犊子。

陈壮实也是个护犊子的主,叫嚣所有人都冲着他,别冲着他儿子。

他儿子还小,没见过京城这么大的阵仗!

所有人被气得要吐血。

陈秋在海外上刀山下火海,杀人盈野,能怕京城这点阵仗?

带人打架有本事,收拾烂摊子的时候就怂了?

你们陈家人,莫非都是怂包!

听到别人骂怂包,陈壮实二话不说,提笔就写了一篇文章《论怂包》,刊登在《大周生活秀》上面,摆明了态度,就是要打得你们毫无还手之力。

看着御史们面有菜色,陈壮实十分得意。

他哈哈一笑,“幸亏本将军没有做御史!要是做了御史,你们这帮人统统没了活路。”

没了活路的御史,纷纷撸起袖子。

就算干不赢,也要干!正所谓倒驴不打架!

私下里,杨季提醒陈壮实,“差不多就收手吧!继续闹下去,于你无益!”

陈壮实乐呵呵一笑,“有你在朝堂上,我就不需要讨好其他人。”

他表情十分得意。

仿佛是在说,本将军可是有靠山的人。

杨季哼哼两声,显然是有所不满。

“接下来你的去处很可能是西北,要么就是西域。你想有所建树,和朝臣的关系不能弄得太僵。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彼此面子上也好看。再说,你已经占尽便宜!”

陈壮实哈哈一笑,“行,我听你的!你替我争取争取,让陛下派我去西域,可行?我就是想打仗,尤其是和异族干仗。听人说,西域那帮异族打仗悍不畏死,打下一座城直接屠城,异常凶悍。我就喜欢和这样的敌人打仗,杀他个片甲不留,尸山血海!”

杨季点点头,“我会帮你争取!最近你低调一点。”

陈壮实听取建议,主动退了一步,这场混战终于落下帷幕。

刘诏私下里抱怨,“陈爱卿实在太怂,这么快就对朝臣退让。朕以为他至少还能坚持一段时间。看他们打嘴仗,挺好玩的。”

“你就是图好玩吧!”顾玖吐槽他。

刘诏哈哈一笑,他也不否认。

“难得陈爱卿和朕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且颇具战斗力,不用朕出力,他就干翻了那群御史。这样的大戏,朕自然乐意多看看。”

顾玖白了他一眼,“陈壮实他是官,他需要同僚的支持。已经表明了立场,就没必要继续斗下去。”

“道理朕明白,就是觉着不过瘾。”

顾玖干脆转移话题。

“海外行营不能没人做主!”

“朕知道!只是老二的婚事还没定下来,真是耽误事。”

“还有汝阳的婚礼,趁着陈壮实回京,赶紧办了。”

盛夏六月,皇室举办大型婚宴。

陈秋尚公主,搬入公主府。

夫妻二人婚后,在京城又继续逗留了一个来月,就准备启程率先回海外。

李姑娘乘船,从岭南回京城。

她已经适应了南边的气候和饮食,期间遇到许多困难,都被她一一克服。

她不改其志,坚持嫁给荣王刘衡,愿意跟随刘衡前往海外生活。

李母大哭一场。

重新替李姑娘准备了一份适合前往海外生活的嫁妆。

药材,药方,夏被夏衣…

冬天的衣衫,以前准备的各种毛皮,到了海外几乎都用不上。

干脆就折算成银子。

陪嫁的丫鬟仆妇,从貌美丫鬟改成身强力壮的健仆人。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出海做准备!

九月,李姑娘从岭南归京。

十月,她和刘衡成亲,她嫁给了荣王刘衡。

同月,刘诏正式下旨。

陈壮实卸任海外行营大总管一职,该任征西大将军,前往西凉接替齐王刘御。

与此同时,刘诏另下旨意。

任命荣王刘衡为海外行营大总管。

私下里定了任期五年。

五年后,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卸任。

荣王刘衡一脸震惊!

事先,他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他跑到长安宫。

“母后,父皇真的让儿子出任海外行营大总管?”

“你已经接到吏部任命书,难道还能有假。”

“可是,母后和父皇难道就不怕儿子中饱私囊?儿子的志向可是开诸侯国,我要是担任海外行营大总管,各种利益肯定会倾斜自己的地盘。”

顾玖笑了起来,“少府管着海外行营的钱袋子,你要是有本事,就从少府掏钱出来。没本事,就老老实实做你的大总管。”

“就算没办法从少府手里掏钱,儿子也有办法照顾到自己的地盘。比如修路,专门设计从儿子的地盘经过。”

“你要是能说服行营的人赞同你,也是你的本事。”

“母后的意思是,只要儿子能干服行营的人,儿子即便中饱私囊也没关系吗?”

“前提你得有这个本事。”

荣王刘衡咧嘴一笑,“母后太小瞧儿子。儿子在海外那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

顾玖似笑非笑,“不要太自信,当心翻船哦!”

“保证翻不了船!只是儿子不能陪父皇母后过年,儿子打算即刻南下江南,组建船队,一开春就出发。”

“好好做!”

顾玖舍不得!

却也不会强留孩子在身边。

孩子想飞,就让他飞!

而不是剪断翅膀,将孩子困在身边。

“只可惜不能和大哥见一面。”刘衡颇为遗憾。

顾玖也很遗憾。

老大刘御,最快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回京。

吃了一顿家宴,带着父母的嘱咐和关心,刘衡带着妻子李芷离开了京城,启程前往江南。

弟弟刘衠交给刘衡数本账册,作为临别礼物。

他说道:“我从少府拿的流水账,将海外这些年的货物进出,都统计了一遍,写下了我的一些建议。或许会对二哥经营海外行营,以及开诸侯国有所帮助。”

“好兄弟!”

刘衡满满地感动。

三弟刘衠看上去憨憨的,平日里不爱说话,实际上是个有心人。

兄弟告别,这一别不知几年才能再次相见。

纵然不舍,然而这就是人生。

兄弟姐妹长大后,总要各奔东西,各寻前程。

陈壮实比刘衡晚了三天离开京城。

四个好兄弟,他,杨季,严辞,王学成,再一次聚在一起。

严辞颇为感慨,“这次聚会,很可能是我们四人最后一次能坐在一起喝酒。将来,再想四人聚在一起,不知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陈壮实肯定地说道:“一定还有机会!只要几位好兄弟不离开京城,就一定能找到机会。”

“大家都老了,也不知还能活几年。”四人中,就数严辞年龄最大,熬夜最多,身体最差。

陈壮实拍着他的肩膀,“严兄,保重身体啊!你已经功成名就,有名有利,孩子也有了出息,就别那么拼了!有灵感的时候,就写一写,没灵感的时候也别勉强自己。一定要保重好身体,不要再拼了!我还等着下次回京,找你一起喝酒。”

“好!下次等你回京,我们一起喝酒。”

严辞喝光杯中酒,心情十分激动。

杨季话少。

他对陈壮实说道:“兄弟,保重!”

他送了一份礼物给陈壮实,是他经营多年的人脉关系。

等到陈壮实到了西域,或许用得上。

陈壮实很感动,揽着杨季的肩膀,“一辈子好兄弟!等我凯旋归来,到时候换我替你撑场子!”

杨季笑了起来,“等你回京,也到了去军事学院教书养老的年纪。”

“这话我真不爱听!不过,去军事学院教书养老,也算是一条路。承平伯去了军事学院,腰好了,腿好了,看着也年轻了。过几年打完仗,我也去试试。”

承平伯顾珽,如今是安心扎根在军事学院。

年轻时候不爱惜身体,一身伤,也没好好养。

年龄一上来,整日这里痛那里痛,拼不动了。

到了军事学院,心静下来,倒也利于身体。

如今很多勋贵武将,都将军事学院当成了养老院。

一边养老,一边操练年轻人,生活美滋滋。

杨季同陈壮实约定,“将来我和你一起去军事学院养老!”

“那就说定了!”

第1138章 目光短浅之辈

景明十三年,秋。

齐王刘御自西域归来。

林书平奉命,亲自带人到城外迎接。

鲁王刘衠随同。

城外十里亭,兄弟二人见面,分外激动。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

“三弟!”

一身冷硬气质的刘御,在见到三弟刘衠的那一刻,瞬间笑了起来。

仿若冰雪融化,春天提前到来。

笑起来的刘御,气质为之一变,不是百战将军,而是温润贵公子。

“三弟可否同哥哥一起公乘马车回京?”

“当然愿意。”

鲁王刘衠弃马匹,登上马车。

兄弟二人在马车上把酒言欢。

“可惜二哥和姐姐没能和大哥见上一面,他们都倍感遗憾。”刘衠感慨道。

刘御说道:“我也很遗憾。有机会我去海外看他们,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看一看他们的地盘。”

“大哥如果真的要去海外,弟弟愿意一起前往。”

刘御意外,“你不是怕水,不愿意出海吗?”

“我们可以从西南出镜,走陆路前往二哥和姐姐的地盘。”

“西南通往海外的官道修通了?”

“已经通了!”

历时数年,从西南通往海外港口的水泥路终于打通。

如今,前往海外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

水路就是坐海船出海,优点方便快捷,一次可以运载几十艘海船的货物和人口。

缺点就是受气候干扰,无法控制行程。其中有几个月,没办法出海,因为风向不对。

走陆路,路途遥远艰险,胜在不受气候干扰,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发。

用马车将货物人口一拉,就可以出发。行程自己安排。

为了打通从西南到海外的官道,花费了巨额的财力和物力,以及人力。

“听闻自从这条通往海外的官道修通之后,那边热闹了很多。我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去那边走一走看一看。大哥也想去,我们就结伴而行。”

鲁王刘衠兴致勃勃,恨不得明天就出门。

四兄妹里面,就数他最宅。

这么多年,还没离开过京城。

刘御笑道:“此事不急!我听人说,你看上了顾家的姑娘。”

“是平南侯府的姑娘。”

没有发生顾玖担心的事情。

刘衠看中的不是顾珽的闺女,而是顾瑞同周氏的女儿。

刘御笑了起来,“没想到你不声不响,已经解决了人生大事。”

刘衠得意一笑,“比起大哥,我的婚事也算顺利。”

刘御先回王府看望了妻儿,才进宫请安。

离京几年,有许多话要说。

有私事,更多的是公事方面。

西域的战事,格局,安西王府种种情况…

这一切都是皇帝和皇后急需知道的消息。

“西域战事烧遍整个大陆,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被牵连进去。这场战事,三五年内结束不了。打上十年二十年,也不意外。”

这是刘御的观点。

“对方战力如何?”刘诏问道。

“士兵悍不畏死,武器锋利无匹,骑术不在话下,优势很大。他们的冶炼技术不容小觑。这一次儿子带了两个西域工匠回来,或许能有帮助。”

顾玖问道:“比武器,我们的武器可有优势?”

她自问寰宇钢铁技术领先世界,没道理自家的武器比不上异族的武器。

刘御迟疑了一会,才说道:“各有千秋!”

“你可有将他们的武器带回来?”

“儿子带了一车武器回来,同样是精钢炼制。”

牛逼大了啊!

寰宇钢铁,因为顾玖有穿越金手指,有理论依据,才能成功炼制出精钢,进而用精钢打造武器。

西域异族,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竟然也能成功炼制出精钢打造的武器,果然有几把刷子。

难怪能在西域挑起战火,一烧就烧几十年上百年。

这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顾玖和刘诏对视了一眼,两人有了默契。

“得加快武器更新速度。”

是时候推出热武器。

“就为了打西域?”刘诏问顾玖。

顾玖说道:“不光是为了打西域,还有海外那么多土地。真正的对手,海外行营还没碰上。等碰上了就知道更新武器是多么明智的一件事情。”

刘诏看着寰宇地图,的确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大周军队未曾踏足。

大周的商人,很多地方也没去过。

刘御看着寰宇地图,眼睛一直发亮。这

他伸出手,将地图上的土地圈起来,“大周的皇权威严,一定可以深入这些空白的地方。”

“很不错,有朕当年的风范!”刘诏哈哈一笑,很是嘚瑟!

她吩咐刘御,“你先回府休息。西域的事情,你做一份报告交上来。”

刘御起身告辞。

刘诏的手指,在地图上,从西北一直滑到西凉。

“是不是该修一条官道通往西凉?西域战争少说要打一二十年,中间若是出现变数,说不定要打几十年。修一条路,可以缩短京城同西凉王城的距离,信息能够更快的传回京城。”

顾玖点头认可,“我们想到一起了。是时候修一条从西北到西凉的水泥路。”

“钱从哪里来?”

几千上万里的路,翻山越岭,遇河搭桥,甚至要在悬岩峭壁上修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所花费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这条路上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其实很有限。

让户部掏钱修路,户部尚书就敢在金銮殿上撞柱身亡。

满朝堂的官员都会指着刘诏的鼻子臭骂昏君。

顾玖咬咬牙,手指在地图上圈下大片土地,“据我所知,这一片可以种植棉花!正好能缓解国内棉花不足的情况,降低棉布价格。”

“种棉花,首先得开荒。开荒需要大量人口,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顾玖面色一冷,“两套方案,一是从民间招募人手,给工钱,给土地。二是用战俘奴隶开荒。”

刘诏直言不讳,“用战俘奴隶是个办法,就是容易滋生各种黑暗面。”

“战俘奴隶,干满十年,可以给他们一个合法身份。”

“确定要给合法身份?不如全都驱赶回家,大不了给一笔钱。”

“驱赶回家,有可能会被再次抓捕,再次成为战俘奴隶的可能。开荒十年,给个身份,圈定范围,可是尝试一番。但是要控制人口数量,要分散居住,不可聚集住在一起,以免生乱。”

“那就试一试吧。”

十年时间,刘诏等得起!

钱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募集资金!问常年跑西域的商队募集资金,好处就是免过路费二十年。”

“即便这样,修路的费用还是不够,缺口甚大。”

商队给钱,了不起几十万两。

有可能只给几千两,几万两。

这点钱,对于修建几千里的水泥路来说,杯水车薪,还不够买粮食。

“找安西王,让他陶一部分钱。”顾玖想着办法,“安西王府至少要拿出五百万两。”

“裴蒙恐怕不会答应!”刘诏了解裴蒙,那是个铁公鸡。

只见他从别人手里薅羊毛,就没见他大方一回。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过去钱粮不足,西北军经常闹饥荒。

弄得裴蒙每次面对涉及钱粮的问题,总是紧张兮兮。

顾玖霸气回应,“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修路这事,轮不到他说不。否则,本宫就切断大周通往西凉的商路。”

“这招够狠!裴蒙一定会就范!”刘诏一脸乐呵呵,很乐意看到裴蒙吃瘪。

切断商路,大周损失的那点钱,对于皇后顾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但是对于安西王裴蒙来说,损失的钱财是王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商路一旦被截断,安西王府立马得瘫痪!

裴蒙的王位,休想坐稳当。

没了关税收入,安西王拿什么养军队。

没有大周商队源源不断将货物运送到西凉,西北军吃什么喝什么?

解油腻的茶叶,只有大周才有。

对于上半辈子都生活在大周的西北军,没了茶叶,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偶尔吃上一碗大米饭,也是一种慰藉。

是稳定人心的重要手段。

商路一断,无论是茶叶,大米,家乡的各种小吃,全都断货。

时日一长,军队非得生乱不可。

这就是顾玖的杀手锏。将商路牢牢掌握在手里,等于是掐住了安西王府的命脉。

修路所需资金缺口,只能靠少府和四海。

户部是指望不上的。

户部的人,天生守财奴。

叫他们掏钱修路,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万万不能答应。

夫妻二人确定了大方向,定下具体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安排人员去执行。

这事没拿到朝堂上讨论,直接通知兵部和工部配合。

西北路段先动工。

西凉路段,安西王什么时候把钱拿出来,什么时候动工。

朝臣得知此事,一片哗然。

“在荒漠修路,那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分明是浪费钱粮。”

“有修路的钱,为何不拿出来这建学堂?”

“陛下和皇后娘娘疯了吧!天高地远,一路荒凉又乱,干什么要特意修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凉?毫无意义!”

“同西凉的通商,每年规模有限。就为了区区一点关税,特意修路,纯粹就是浪费。”

即便修路不花户部一文钱,朝臣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责任劝解帝后朝正确道路走的责任感,纷纷上本阻止此事。

即便花的是少府的钱,也很令人心疼,好吗?

陛下不可任性啊!

那么多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修路?

辛辛苦苦修路,大周百姓又用不上,浪费啊!

陛下要是嫌钱多,花不出去,不如把钱给微臣。微臣很穷,从不嫌钱多。

微臣同样很穷!

朝臣人人叫穷,分明是在讥讽调侃皇帝刘诏。

刘诏坐在金銮殿上,直接翻了个白眼。

“朕也很穷!”

“陛下喊穷,却有钱修一条没人走的路,实在是荒谬!”

“朕花自己的钱,有何问题?”

“名义上,陛下花的是自己的钱,实际上花的都是民脂民膏。盐铁税收,进了少府口袋。十税一的税收,同样进了少府口袋。少府钱庄的收入,同样进了少府口袋…这些钱,陛下能说是自己的钱吗?”

“进了少府的口袋,就是朕的钱。这是在太祖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如今你们是想打破这个规矩吗?你们总说要守着祖制,现在朕要求守着祖制,你们怎么又不答应?说对的是你们,说不对的也是你们!敢情对不对,全凭你们一张嘴。”

“陛下此言差矣!若是在国内修一条路,少府出钱,绝对没有人反对。但是陛下现在要修的路,是从西北通往西凉,此去几千上万里路,所费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这一路上土地贫瘠,荒无人烟,这样路修来有何益处?”

“说修路没有益处的人,在朕看来,皆是目光短浅之辈。为什么要修这条路,修这条路有何益处,这个问题不该由朕替你们解答。你们身为臣子,理应自己去寻找答案。若是事事都需要朕出面,朕要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处?”

第1139章 骂得好(三更)

君臣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