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

“夸大其词!”

“异想天开!”

“不用马拉马车,那用什么拉?难不成用人拉马车吗?”

“等等,大家先别急着否认。你刚说理工学院在造一个机器,成功的话,不用马匹都能拉动马车?”

“我也是顺耳听了一句。我有个远方表亲的儿子在理工学院读书,上次碰面,他随口说了一句,我也就是顺耳听了一句。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吹牛,我哪知道。不过,在这之前,我认定他是吹牛。自从理工学院造出了自鸣钟,我就想,说不定有一天真的能造出一种机器,代替马匹拉动马车。”

众人面面相觑!

来自西北的官员,却双眼发光。

“能否将你家那位在理工学院读书的亲戚介绍给我认识?”

“你想认识他?他就是个书呆子加怪人。”

“不不不,不瞒诸位,我对刚才提起的机器很感兴趣。我想了解一番,问一问能否投钱进去,占一点点股份。”

“理工学院烧钱的速度,那可是个无底洞啊!也就是皇后娘娘财大气粗,才养得起那帮怪人。”

“是啊!论烧钱,谁都比不上理工学院。得投多少钱,才能占一点点股份。那就是个无底洞,兄台三思。”|

“千万不可冲动。攒下一点家业不容易,岂能投到理工学院那个无底洞。”

来自西北的官员却很坚定,“之前,我错过了新民县,错过了水泥路,错过了寰宇运输的股份,错过了太多机会。后来,我终于来到京城,却依旧错过了自鸣钟。现在我不想再继续错下去,无论如何,请把理工学院的亲戚介绍给我。”

“好吧!任何后果我不负责。”

“放心,一切后果我自行承担。”

“与其投资理工学院那个无底洞,不如投资医学院。上个月的事情,你们听说了吗?有个老头背上长了个大肉瘤,据说有脸盆那么大一个。全天下,加上御医,没人能治。这老头后来进了医学院,你们猜怎么着?被治好了!听说医学院成功割掉老头背上的肉瘤,还保住了老头的性命。再过些日子,老头就能出院回家。”

“老头还在医学院住院,不信自己去问。”

“照着这个趋势,医学院未来不得了。提前投资,就算赚不到钱,就当结个善缘。的确可以考虑投资医学院。”

大家商量着到底是投资医学院,还是投资理工学院。

最后一人选择投资理工学院,其他人纷纷选择投资医学院。

这个投资,不是你想投就能投。

其中波折,就不一一赘述。

说到自鸣钟,直到理工学院在报纸上发了公告,小民们才知道世间多了一件新物件,可以准点自动报时。

看时间,不仅准确而且直观。

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也能一目了然看懂时间。

大家都很好奇自鸣钟长啥样。

没见过啊!

理工学院又不会将自鸣钟摆放在大街上供人参观。

又不是四轮马车,造出来要到大街上跑动,人人都能上街看一眼。

买了自鸣钟的人,直接往家里一放,然后宴请亲朋好友上门参观。

凡是买得起自鸣钟的家庭,和广大小民都扯不上关系。

就算扯得上关系,也不会邀请一个平头百姓上门做客参观自鸣钟。

等大家知道自鸣钟价格,那更是稀罕得不得了。

最低价三千两,广大小民暗暗咋舌。

“我一辈子都挣不到三千两!”

“三千两足够在八期,九期买十套房。要是在国子监那边买房,小户型能买二十套。”

“三千两都能在城里买个宅院。”

“足够我家娃读书读出头。”

“你们说自鸣钟长什么样?是不是金光闪闪?否则怎么会卖那么贵?”

“贵是贵了点,可是能自动报时。”

“以前没有自鸣钟,不也过来了。”

“可是时间不准。”

“要那么准的时间做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那是以前,现在有了自鸣钟,肯定不一样了。”

“没什么不一样,日子还不是照过。”

不管自鸣钟有没有用,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广大小民,都很稀罕自鸣钟。

第一个订单,在一个月后交货。

黄去病有幸成为第一个客户。

当自鸣钟运回府邸,安置在花厅,全府轰动。

亲朋好友纷纷派人询问。

第一个买到自鸣钟的人,不请客吗?

不请客可不行啊!

架不住众人起哄,黄去病设宴招待亲朋好友。

宴席主题就是参观自鸣钟。

“真漂亮!”

“好高啊!得有一个成年人那么高。”

“下面安装了底座,所以显得很高。”

“针在动?你们说针是怎么动起来的?总不能后面藏了个人吧。”

“哈哈哈…就这么一点地方,怎么可能藏人。都说了,这是自鸣钟,肯定有不凡之处,大家才会如此稀罕。”

“这个自鸣钟,到底怎么造出来的?”

“不知道诶!得问理工学院的人。”

姑娘们叽叽喳喳,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

大家突然压低声音,悄声说道:“听说理工学院招女学员,可惜没人打头阵去报名。”

“医学院也招女学员。据我所知,除了医药世家的姑娘,还有平民家的姑娘也在里面求学。”

“据说医学院读书,要求特别严格。每年都有考核,考核不通过就会被淘汰。”

“宗室最初到医学院读书的那批人,已经被淘汰了二三十号人。好在,淘汰后也都免试进入知行书院读书。”

“我们姑娘家到医学院读书也算是个出路,只要顺利毕业,就能得七品官身。”

“你不用到医学院读书,就能得到三品诰命。”

“那不一样!一个是靠自己挣来的官身,一个是靠男人给的诰命。自己挣来的,除了皇后娘娘和陛下,谁也夺不走。吏部都管不到医官头上。男人给的,那可就说不准。”

第1151章 大结局(二)

林书平给皇帝刘诏染发。

染发膏是顾玖亲自调制,带着植物清香。

比起后世的化学染发制品,顾玖调制的染发膏百分百纯天然无污染。

刘诏冲着镜子龇牙咧嘴。

顾玖笑话他,“多大年纪了,没个正行!”

刘诏哈哈一笑,“朕的白头发,以前没注意,这会仔细一看,果然多了许多。难怪你不肯给朕拔白头发,这么拔下去,朕非得变成秃头不可。”

顾玖笑道:“我亲自替你调养身体,放心,你做不了秃头。”

“朕心甚慰。”

林书平染完了头发,笑道:“陛下看起来年轻年轻了十岁。”

刘诏冲着镜子得意一笑,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让他十分嘚瑟。

他显摆道:“何止年轻十岁,少说年轻了二十岁。”

“老奴眼拙,还是陛下看得准。”林书平含蓄拍马屁。

顾玖抿唇一笑,吐槽刘诏,“再年轻,也不能变成二十来岁的壮小伙。”

刘诏哈哈一笑,不甚在意地说道:“改明儿早朝,朕定会让所有朝臣吃一惊。”

刘诏始终是个闲不住的人。

在晓筑养了将近两年,又回到皇宫,天天忙着处理政务。

两年静心修养,身体的确好了不少。

精力充沛,中气十足。

整日里搞事,搞事,还是搞事。

三天两头同朝臣们斗来斗去,乐此不彼。

顾玖提醒他,“年纪不小了,悠着点!千万不要劳累过度。”

刘诏满口答应,偶尔还是会熬夜加班。

自鸣钟问世,一年为理工学院带去上百万两的收入。

刘诏都羡慕坏了。

结果这钱,根本落不到他的口袋。

理工学院有了大笔进项,于是在任丘的放任下,更加疯狂的烧钱,烧钱!

看着一年几百万两的烧钱,刘诏心疼坏了。

“烧钱大户啊!比朕还能烧钱,根本就是败家子。”

顾玖说道:“理工学院不烧钱,什么都做不出来。只有不停地烧钱,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物件问世。我以前和你说过,自鸣钟可以做到小孩巴掌那么大一点,随身携带,可称之为怀表。

要是成功,天下这么多人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拥有一个小小的怀表,得创造多少价值?怀表还能更新换代,会有新的外观,新的卖点。即便达不到百分之一,有个千分之一,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还有我曾和你说过的蒸汽机,如果真能造出来,世界都将被改写!想要创造这一切,就得烧钱。大量的投入,才能换来丰厚的回报。”

“言之有理!希望那帮人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真的能造出你说的蒸汽机。”

“一定有那么一天。”

刘诏生龙活虎一年。

连着数日变天,气候变化无常。

一场风寒,将皇帝刘诏打回了原形。

他的身体,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强悍,他永远都回不到二十岁年轻力壮的时候。

他躺在床上,喝着苦涩汤药,有气无力,心中烦闷。

即便有顾玖陪在身边,也无法平复他烦躁的心情。

“朕会死吗?”

“别胡说八道!”顾玖轻声呵斥。

刘诏笑了笑,“你担心朕吗?朕死了,你就是太后娘娘。”

顾玖甩了个白眼给他,“你就这么想死?”

“朕不想死!朕说过,至少要陪你到六十岁,这还差着十几年,朕舍不得你。”

“既然舍不得我,就赶紧好起来。”

刘诏叹一声,“可是朕总觉着好不了!这身体就像是一件破烂,东补补,西补补,越补越丑陋。朕不想喝药。”

顾玖哄着他,“我给你准备了霜糖,喝了药就能吃糖。”

刘诏皱着鼻子,“能不能先池塘再吃药。”

顾玖哭笑不得,敢情是嫌弃药太苦,耍小孩子脾气。

她拿出霜糖,喂给刘诏一颗,“好吃吗?”

“甜!听说南方很多地方都在种植甘蔗,用来熬糖。有机会,朕真的想去看看。”

“等你养好身体,我们就去南边走一圈。顺便去江陵看看。崔七办的江陵书院,办得有声有色。今年科举,江陵书院考取了好几个进士,名次都还不错。”

“朕要坐画舫,要一船的歌姬唱小曲。”

顾玖二话没说,伸出手捏着他的耳朵,“皮痒了吗?”

“朕病了,你还欺负朕。你一点都不关心朕。”

“要不要本宫现在就给你找一船的歌姬唱小曲?”

刘诏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倒不用!等我们去了南边,听着吴侬软语,才有味道。你得陪着朕。你要是不在,朕担心自己会被船娘生吞活剥了。”

得嘞!

这分明是在显摆啊!

成心气她啊!

顾玖连甩三个白眼给他。

刘诏一脸乐呵呵,玩笑得逞的嘚瑟劲。

吃了糖,心情好转,刘诏终于肯喝药。

顾玖累得出了一身汗。

她和齐王刘御说道:“老小孩,老小孩,这话果然没错。你父皇一生病,脾气就跟小孩子似的,非得本宫哄着才肯吃药。”

刘御低头偷笑。

“笑什么?”顾玖问他。

刘御止住笑声,说道:“儿子去看望父皇的时候,父皇依旧威严十足。父皇只有在母后身边,才会耍小孩子脾气,让母后哄着他。”

这算不算是老夫老妻之间的生活情趣?

顾玖闻言,哭笑不得!

老夫老妻,只有一种别人比不上的默契。

顾玖坐软塌上看书,刘诏就躺在软塌上,头挨着她。

他呼吸粗重,病情尚未好转。

“朕这破身体,连你都不如。”

顾玖翻着书籍,“我自小调养,坚持几十年,你一个受了伤都不好好治的人,当然比不上我的身体。”

刘诏抱着她的腰,“你替朕调养身体多年,为何朕的身体还是日渐破败?”

顾玖严肃地说道:“因为错过了最佳调养时间。当初你在战场上受了毒伤,若是能及时回到军营,好生养病,也不至于如今这般情况。可你当年,偏要逞能。受了伤,随意用点药,只要死不了就继续征战沙场。

一次接着一次,无数的伤堆积在身上,时间跨越好几年。回到京城后,又一直马不停蹄忙前忙后。太医数次提醒你不可操劳,你也不听。不生病则罢,一生病必定来势汹汹。身体好转后,也是大不如从前。”

刘诏坐起来,目光严肃地看着她,“你能否和朕说实话,朕还有多少寿数?”

顾玖蹙眉,“你怎么又问起这个问题?我都说了,你不能去想,你只需遵照医嘱…”

“朕想知道自己的寿数,以便做出妥当的安排,想多陪你几年。”

顾玖张口结舌。

她揉揉眉心,“这话我说不合适。我把太医院的太医都叫来,让他们回答你。”

“那群太医都是胆小鬼,一句实话都不敢说。朕想听你说实话。”

顾玖面露为难之色。

刘诏安抚她,“你尽管说,无论什么结果,朕都承受得起。”

顾玖叹了一声,很疲惫!

她问他,“这次生病,你自己是什么感觉?”

“吃了那么多药,病却好得很慢。朕老了,比不上年轻时候,一个风寒,过去要不了两三天就能痊愈。这回得有半个月了吧,还不见好转。你说,朕这病,多长时间才能好起来?”

顾玖说道:“估计还要再吃半个月的药,才能痊愈。”

刘诏紧皱眉头,“一个小小的风寒,竟然要吃一个月的药?”

“对年轻人来说,的确只是一个小小的风寒。但是对你来说,风寒也能要你的命。”

“朕的身体就这么差?之前两年的调养,岂非白调养。”

“没有之前两年的调养,这次风寒你根本抗不过来。”

刘诏傻眼。

顾玖紧握住他的手,“所以,你一定要遵照医嘱,一顿药都不能少。”

刘诏深呼吸一口气,“朕还有两年时间吗?”

“告诉朕实话吧!朕也得早做打算。”

顾玖斟酌道:“如果你肯放下政务,随我到别院静心调养,别说两年,十年寿数可期。若是你执意忙于政务,不肯好好休养,我只能说,两年已经是莫大幸运。”

“朕只剩下这么点时间吗?”

刘诏眼神茫然。

他想过种种,唯独没有想过死!

顾玖抱住他,“别多想,我会一直守着你。”

刘诏回过神来,“你让朕仔细想想。”

顾玖沉默下来。

刘诏从白天想到黑夜,从黑夜想到天明。

正午阳光好。

顾玖带着他上了绣楼,隔着玻璃晒太阳。

他对她说道:“朕想了一个晚上。你之前说朕若是肯放下政务,随你修养,十年寿数可期?这是真的吗?”

顾玖重重点头,“你的身体,已经承受高强度的工作。”

刘诏叹了一声,“早知道会这样,朕当年说不定会多花点时间养伤。”

顾玖报以苦笑。

刘诏突然就拿定了主意,“朕决定退位,将皇位传给老大。下旨,让老二还有汝阳回京。朕退位的时候,希望他们都走。”

顾玖一脸震惊,“你确定?你真的能舍弃皇位?”

刘诏实话实说,“朕舍不得放弃皇位!可是人活一世,必须要做取舍。到底是继续恋栈皇位,还是舍弃皇位多活几年,多陪你几年,朕选择后者。纵然有许多不舍,朕拿得起就放得下。”

顾玖抱住他,抱得紧紧的。

“你可以不用退位,让老大监国就行了。”

“不行!这对老大来说,太过残忍。一直监国,却一直够不到那个位置,时日一长,不生乱也会生乱。朕相信他,会是个好皇帝。把皇位交给他,朕放心!”

顾玖望着他,“你真的想好了吗?你不后悔吗?”

那可是皇位啊!

至高无上的皇位。

虽说刘诏退位后,就是太上皇。

然而,有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太上皇也不能事事干涉皇帝,也不能事事插手朝政。

做了太上皇,就得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过多干涉皇帝的决定,不能过多干涉朝政大事。

这让一个习惯了金口玉言,号令天下的帝王,如何适应?

太上皇和皇帝,父子之间会不会发生冲突?

会不会发生不堪言的后果?

刘诏已经想好了一切,“退位后,我们就离开皇宫。你给朕调养身体,身体一好,我们就南下游玩。记得给朕找几个歌姬唱小曲。”

顾玖本来很伤感的,结果被他一句歌姬唱小曲刺激得笑出了声。

“你就惦记着小曲。我看你退位,分明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出京游山玩水。”

刘诏哈哈一笑,“没想到被你看破了真相!娘子目光如炬,为夫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

明天继续更新大结局

第1152章 大结局(三)

退位一事,千头万绪,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除了顾玖,刘诏谁都没说。

顾玖同样守口如瓶。

此事关系重大。

事先若是走漏风声,恐有祸事发生。

既然已经决定退位,将皇位让出来,就得开始做准备。

刘诏先是下了两道旨意,召荣王刘衡,汝阳公主刘想携家眷归京。

鲁王刘衠得知此事,主动请缨,要去海外送圣旨。

“父皇母后不用担心儿臣的安危,儿臣走陆路,正好替父皇母后考察一番海外水泥路修建情况。”

刘诏问他,“回程你怎么办?你哥你姐都走水路回京,你一个人走陆路,岂不是耽误时间。”

鲁王早就想好了,“回程的时候,我提前出发,日夜兼程,定能在过年前赶回来。四轮马车平稳,这一路上大部分都是水泥路,儿子完全可以住在马车上,换马不换人赶回来。”

顾玖同刘诏说道:“就让他去吧!他念叨着去海外长见识已经念叨了好几年。偏他怕水,不敢坐船出海,又找不到机会出门。这次难得有机会,就让他出门见识见识。

他的性子你也知道,宅。难得他主动想出门,不能拦着。而且老大和老二,都曾出门游学。唯独老三不曾出门游学,这一回就当是补偿他。大不了,多安排护卫护他安全,令沿途驻军派兵护送。”

鲁王刘衠眼巴巴地看着父皇。

皇帝刘诏顿时心软了,“罢了,就让他出门送圣旨,顺便游山玩水。”

“谢谢父皇!”鲁王刘衠喜笑颜开。

刘诏不忘提醒他,“给朕记住了,过年之前,一定要赶回京城,朕有重要的事情宣布。若是错过时间,以后你就老实待在京城,不准出京城一步。”

鲁王刘衠满口答应,喜不自胜。

齐王刘御也想去海外看一看。

可是他走不开。

父皇身体抱恙,他负责监国,日理万机。

他若是走了,朝政担子全都压在父皇身上。以父皇现在的身体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春末夏初,齐王刘御送鲁王刘衠出城。

“三弟能去海外见识,真令人艳羡。等你回到京城,定要和我好好讲述沿途风光。”

“哥哥放心,我会将沿途风光画下来送给你。”

“如此甚好!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送走了三弟刘衠,刘御继续忙于朝政。

父皇不过问朝政,却突然下了几道旨意,接连罢免三省六部官员,另做安排。

紧接着又提拔了一批年轻官员。

刘御拿到提拔名单一看,心头吃了一惊。

名单上的人,他全都认识。

不仅认识,而且熟悉。

因为这些突击提拔的中青年官员,都是他的支持者。

其中好几个人,同他还有出生入死的情谊。一起去过西凉,上过战场。

刘御心头不安,拿着提拔名单急匆匆来到长安宫求见。

顾玖正在为刘诏贴膏药。

这几天暴雨连连,刘诏旧伤犯病,疼痛难忍。

贴完膏药,病痛逐渐缓解,刘诏长出一口气。

刘御拿着提拔名单走进书房,夫妻两人一看,全都明白。

“坐下说话!”

顾玖神色温和。

“父皇身体要紧吗?”

“好些了!”刘诏此刻只想往软塌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来。却又不想在儿子面前失去了威严。

于是他对顾玖说道,“你和老大谈,朕到里间歇着。”

顾玖应下,还不忘提醒他,“不准吃糖!”

刘诏不满,怎么能在儿子面前说他吃糖。

他不要面子啊!

他故意板着脸,“朕不吃糖果!”

真男人,决不能吃甜滋滋的糖果。

就算想吃,也只能背着人吃。

万万不能在子女面前失了做父亲的威严。

他挺胸抬头,走了!